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市香洲区中考三模试题历史说明:1.本试卷共8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下图中红山文化的玉龙、陶寺遗址的龙盘、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体现了()A.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B.社会阶级分化初步出现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国史前文明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红山文化的玉龙、陶寺遗址的龙盘、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可知,这反映了不同文明遗存采用相同的龙形装饰,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项正确;红山文化、陶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的代表,并没有出现早期国家,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不同的阶级,无法表明社会阶级分化,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将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进行对比,无法体现中国史前文明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2.《礼记·中庸》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反映的精神追求是()A.为人求本,人性本善 B.为国求和,成业在德C.为事求理,本仁行义 D.为世求安,天下为公【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中庸是天下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平和是获得事物客观规律、道德和行为标准的道路,主张为国求和,成业在德,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性本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和,没有涉及为事求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天下为公,排除D项。故选B项。3.《秦律》规定,男子成年后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分家另立户口,并缴纳规定的户赋。如果隐瞒户口,逃避户赋,就成为“匿户”,要严加惩罚。此举是为了()A.强化君主权威 B.保障财政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男子成年后要到官府进行登记,分家另立户口,并缴纳规定的户赋。如果隐瞒户口,逃避户赋,就成为‘匿户’,要严加惩罚”可知秦朝对户口登记严格管理,对隐匿人口严加惩罚,目的是为了保障户赋的缴纳,保障财政收入,B项正确;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强化君主权威,排除A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秦国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项。故选B项。4.目前,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有汉朝文物,这些汉朝文物的出土可以佐证()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西汉王朝进入鼎盛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有汉朝文物”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多个遗址出土汉朝文物,说明当时汉朝与这些地区有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这可以佐证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A项正确;仅从文物出土并不能直接推断出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还需要综合其他方面的信息,排除B项;东南亚并非汉朝的边界地区,榷场贸易主要是在陆地边境进行,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当时世界市场还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不能仅凭这些文物就得出“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5.隋王朝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必须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因此,隋王朝()A.修建都江堰 B.创立科举制 C.颁布推恩令 D.开凿大运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605年起,隋炀帝命人陆续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D项正确;修建都江堰是在战国时期,排除A项;创立科举制与“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颁布推恩令是在汉朝,排除C项。故选D项。6.贞观十年(636年)12月,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来朝,并亲自请婚,唐太宗决定把弘化公主嫁给他。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到达吐蕃,与松赞干布结婚。长安二年(702年)6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求把他的女儿嫁给皇太子,武则天表示同意。这体现了唐朝()A.民族政策开明 B.社会风气开放 C.社会经济繁荣 D.中外交往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贞观十年(636年)12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求把他的女儿嫁给皇太子,武则天表示同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唐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较多联姻,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与社会风气开放无关,排除B项;社会经济繁荣与民族间的通婚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国内的民族关系,不涉及中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是不同历史学家对宋朝的评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历史学家对宋朝的评价陈寅恪(1890—1969)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钱穆(1895—1990)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李约瑟(1900—1995)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漆侠(1923—2001)这就是封建统治对内日益不能控制农民的暴动,对外日益无力抗拒辽夏的侵扰,从这两者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中,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A.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B.史学家的认识不一定准确C.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D.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的评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得出,针对宋代一个朝代,不同的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评价,甚至呈现两极化趋势,这体现出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的评价,D项正确;时代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史学家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排除B项;观点越新历史评价不一定越客观,排除C项。故选D项。8.“在有明一代,以制艺取士,故读书者仅知有高头讲章⋯⋯宋氏独自辟门径,一反明儒陋习,就人民日用饮食器具而穷究本源。其识力之伟,结构之大,观察之富,有明一代一人而已。”此人的成就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明代、宋氏、日用饮食器具”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具体介绍了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B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所著的的一部农书,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所著的药物学著作,排除C项;《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排除D项。故选B项。9.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 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强化了皇权专制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其设置加强了皇帝专制,D项正确;“解决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规范了”说法错误,军机处属于秘书机构,与正规的行政机构运转有所差异,排除B项;中央集权统治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军机处更强调加强君权,排除C项。故选D项。10.清末有很多地区出现“银币耗,农夫织妇,毕岁勤动,低估以售之,所得之钱不可输赋”的现象。这反映了()A.白银大量外流加剧清朝经济崩坏 B.西方的工业品在中国大规模倾销C.清朝没有把握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D.闭关锁国导致了严重的贸易逆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银币耗,农夫织妇,毕岁勤动,低估以售之,所得之钱不可输赋’”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导致人民终年劳作,却仍不够缴纳税赋,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白银外流导致经济崩坏,并没有提及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倾销情况,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对清朝走向近代化的机遇进行说明,且这也与题干“银币耗……所得之钱不可输赋”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清末国门被迫打开,已经不再闭关锁国,且闭关锁国并未导致清朝的贸易逆差,排除D项。故选A项。11.《资政新篇》仅仅成为一纸空谈,除外交和文字改革以外的方案都未能实施,其内容超出了当时疲于应战的将官们的理解范围,而且洪仁玕由于没有立过军功,在太平天国政权内始终无法确立起威信。这反映了()A.太平军的盲目排外 B.大同理想难以实现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1859年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C项正确;盲目排外说法错误,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不能就此得出“大同理想难以实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没有执行《资政新篇》,看不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排除D项。故选C项。12.1895—1898年,全国创办的主要报刊有31种,60%分布在长江流域。其中有广泛影响的3种报纸——《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前两种都创办于长江流域。这体现了长江文化具有的特质是()A.根深叶茂、传承有序 B.与时俱进、家国天下C.诗情画意、浪漫自由 D.悠久博大、精勤内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95—1898年,全国创办的主要报刊有31种,60%分布在长江流域……都创办于长江流域”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全国大部分报刊分布在长江流域,且最重要的《强学报》《时务报》也创办于这一地区,这体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特点是与时俱进,且关注家国天下,B项正确;传承无从体现,排除A项;诗情画意与材料无关,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人民水深火热,排除C项;材料不体现这一地区文化发展历史,看不出悠久博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是1900年在德国国内邮寄的一张明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0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明信片中出现了中国,且代表中国的龙被束缚,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德国参与其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开始于1894年,排除C项。故选D项。1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现象反映了()A.清政府瓦解是大势所趋 B.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以后……相继宣布独立”可知,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表明清朝统治大势已去,A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未广泛发动群众,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无从得出,排除B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是在袁世凯去世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北大教授、教务长顾兆熊在《晨报》发表评论,称5月4日的学生示威行动是铲除旧秩序、建设新秩序的“战斗”,是“主动的道德”与“旧时之伪道德”的“决斗”,是“良善之分子”与“恶劣之分子”的“竞斗”。此评论反映出当时()A.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 B.青年担当使命勇于斗争C.青年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 D.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称5月4日的学生示威行动是铲除旧秩序、建设新秩序的‘战斗’,是‘主动的道德’与‘旧时之伪道德’的‘决斗’,是‘良善之分子’与‘恶劣之分子’的‘竞斗’。”和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评论反映了青年担当使命勇于斗争的精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生示威行为,没有涉及国民参政议政,排除A项;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评论的是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示威行动,没有涉及政治变革和思想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16.《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下文发表于该杂志第131期。它的创作背景是()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早日肃清吴张”并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与材料信息相符,A项正确;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与吴张无关,排除B项;秋收起义目的是攻占长沙,与吴张关系不大,排除C项;红军长征属于战略转移,与吴张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面一组宣传画表达的共同主题是()A.民主革命,伟大实践 B.土地改革,凝聚力量C.浴血奋战,抗击日寇 D.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四幅图片上的文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持久抗战,最终胜利”“万众一心誓灭倭寇”“我不杀敌,敌必杀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主题,体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坚强决心,C项正确;民主革命时期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时间,而材料仅仅指抗日战争时期,是民主革命的一个时期,排除A项;“土地改革,凝聚力量”的说法,与题干“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万众一心誓灭倭寇”等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与题干“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万众一心誓灭倭寇”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8.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我国为实现“理想”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C.进行三大改造 D.实行包产到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B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进行三大改造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工业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实行包产到户是在1978年,排除D项。故选B项。19.下图是1984年7月19日《解放日报》报道,该报道反映了()A.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 B.所有制结构调整完善C.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D.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这一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报纸内容“松江筹建两个新工业区”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C项正确;材料不体现农村发展情况,不均衡无从得出,排除A项;建立工业区与所有制关系不大,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20.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上课笔记,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一、百年屈辱史二、风雨回归路三、盛世紫荆开A.开国大典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钢铁长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盛世紫荆开”和结合所学知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B项正确;香港标志的花是紫荆花,与开国大典无关,排除A项;澳门标志的花是白莲花,排除C项;钢铁长城是指国防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21.河水的充沛与否与农产息息相关。古埃及至少在第2王朝时期就发明了水位尺。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共留下了11位国王在位时的63次尼罗河泛滥的记录。这反映了古埃及文明是()A.海洋文明 B.大河文明 C.商业文明 D.工业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河水的充沛与否与农产息息相关”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古埃及留下了大量关于河水泛滥的记载,体现了国家对于尼罗河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属于大河文明,B项正确;古希腊是海洋文明,古埃及并非海洋文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尼罗河的记录,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C项;工业文明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就个人功业而言,亚历山大的征战前所未有;但就帝国事业而言,亚历山大的足迹并没有超出波斯帝国的疆界多远。下列属于亚历山大个人功业的是()A.将西方文明传播到域外 B.彰显君主权力至高无上C.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导致希腊罗马文化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就个人功业而言,亚历山大的征战前所未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亚历山大个人影响巨大,但其实际活动范围并未超出波斯帝国多远,因此体现的是他的文化贡献,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促进了西方文明的传播,A项正确;彰显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并非其个人贡献,排除B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希腊罗马文化消亡说法不符合史实,其东征与罗马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3.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探寻之旅路线设计,他们选择了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米兰、罗马。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可能是()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三角贸易 D.早期殖民掠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佛罗伦萨、威尼斯”并结合所学可知,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区都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三角贸易主要在英国,排除C项;早期殖民掠夺涉及多个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24.16—17世纪,借助于普通法制度积极有效的制衡作用,英国有幸绕过了绝对专制统治的历史弯路,先于其他国家跨入现代法治社会。英国绕过弯路的方式是()A彻底摧毁封建经济 B.迅速拓展海外市场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D.加速民族意识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6-17世纪,借助于普通法制度积极有效的制衡作用,英国有幸绕过了绝对专制统治的历史弯路,先于其他国家跨入现代法治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避免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封建经济与材料“借助普通法制度积极有效的制衡作用”不符,排除A项;16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全世界迅速拓展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加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25.下图是明治中期面世的《日本帝国新地图》,书籍的版式、外形上一改过去线装本模样,采用典型的欧式书籍装帧。它的封面设计极具代表性,完全体现出了国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向近代化国家迈进的理念。这一现象表明日本()A.推进全盘西化 B.加强中央集权 C.崇尚军国主义 D.倡导文明开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采用典型的欧式书籍装帧”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新地图的版式、外形上都参考西方装帧,体现了其向西方学习,这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体现了其倡导文明开化,D项正确;推进全盘西化说法错误,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在废藩置县方面,排除B项;崇尚军国主义体现在对外扩张和军队建设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26.下表是1850-1910年德国主要城市的人口的变化,对这一变化分析恰当的是()1850-1910年德国主要城市的人口(单位:千人)城市1850年1910年增长法兰克福654155.38倍基尔1621212.25倍埃森929531.78倍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C.德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霸主 D.欧美各国间工业发展差距缩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0-1910年德国主要城市的人口的变化”信息可知,法兰克福、基尔、埃森三座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没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对比,无法得出社会贫富差距,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德国的城市人口变化,没有与英国的对比,无法得出德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霸主,排除C项;材料仅反映德国的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其他国家的对比,无法得出欧美各国间工业发展差距缩小,排除D项。故选A项。27.下列时刻表记录的历史事件是()00:00启幕00:15空中先锋破晓00:31桥梁争夺战01:15空降大军降临04:45梅尔维尔炮台之战06:30美军强势登陆犹他和奥马哈07:25英军登陆海滩A.凡尔登战役 B.波兰闪击战 C.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登陆【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美军强势登陆犹他和奥马哈”“英军登陆海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期同盟国美英联军在诺曼底登陆进行反攻德国的战役,D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期间法国和德国军队在诺曼底展开的一场战役,排除A项;波兰闪击战是二战初期德国闪击波兰的作战行动,排除B项;中途岛战役是二战期间美军同日军围绕太平洋中途岛展开的一场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28.二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渐成,欧洲人发现世界的中心不再是欧洲了,而是美国和苏联,更糟糕的是欧洲还成为美苏争霸的桥头堡,这是欧洲的悲剧。所以,欧洲人意识到要()A.消除欧洲各国的政治分歧 B.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共同体改变世界格局 D.改变欧洲科技落后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欧洲人发现世界的中心不再是欧洲了,而是美国和苏联,更糟糕的是欧洲还成为美苏争霸的桥头堡”可知,材料反映出欧洲在二战结束后国际地位大大削弱,所以欧洲人意识到要通过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B项正确;消除欧洲各国的政治分歧说法绝对,排除A项;欧洲联合的目的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维护欧洲国家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等,改变世界格局不是欧洲联合的目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科技并不落后,排除D项。故选B项。29.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巡行非洲殖民地,最后在开普敦发表演说,称“变革之风”已吹遍非洲大陆,“不管喜不喜欢”,英国政府和在非白人移民都必须作出改变。这一时期非洲()A.精壮劳动力大量流失 B.经济发展停滞与落后C.萌发了民族独立思想 D.掀起了民族独立风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和在非白人移民都必须作出改变”分析可知,民族意识的增长从而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趋于瓦解,D项正确;奴隶贸易导致精壮劳动力大量流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民族独立运动属于政治角度,经济发展停滞与落后属于经济角度,两者不相关,排除B项;一战后非洲部分地区萌发了民族独立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30.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加速抱团,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则表达出与西方不同的立场,人们担忧全球治理秩序存在被撕裂的危险。这表明()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B.各国努力建设平等的国际秩序C.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巨大的挑战 D.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俄乌冲突导致西方国家抱团与新兴国家立场不同,这表明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C项正确;美国的霸权地位正受到挑战,而不是日益巩固,与实际情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冲突和不同立场,并没有明确体现各国努力建设平等国际秩序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冲突和分歧,并非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中国疆域自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葛剑雄《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的目录(部分)。二、走向统一的漫长历程:先秦时期三、中原王朝疆域的扩大和稳定:秦汉时期四、长期的分裂和短期的统一:①五、从大一统到大分裂:隋、唐、五代时期六、分裂的延续和结束:宋、辽、金、元时期七、退缩中的中原王朝:明朝时期八、②:清朝时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①②处填入合适的内容。(2)根据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②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2)[示例]观点: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释: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尽管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经过汉朝近400年的巩固,中原王朝的疆域已经基本定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陷入分裂,但民族交融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朝建立后,逐渐统一了南北。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宋朝建立后,与周边民族政权并立,直至元朝统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解析】【小问1详解】填空:根据材料“四、长期的分裂和短期的统一”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少数民族政权建立,民族融合加强,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分裂,实现了国家统一,故①处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材料“八、_清朝时期”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形成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故②处填统一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小问2详解】阐释: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首先,根据材料《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的目录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有分裂也有统一,而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以此确定观点,统一的中国疆域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统一的中国疆域”进行论述,注意史实准确,条理清晰,如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尽管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但经过汉朝近400年的巩固,中原王朝的疆域已经基本定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长期陷入分裂,但民族交融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隋朝建立后,逐渐统一了南北。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宋朝建立后,与周边民族政权并立,直至元朝统一。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西藏、新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最后形成总结性表述,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32.发型的变化是时代特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吾以为女子娇惰腐败之劣根性,皆自缠足与盘髻深造阅历而来。当其春眠不觉之时,仓卒晨兴,盥漱犹所不顾,惟此重重絷缚,精致绵密,先费数十分钟之久,然后对镜从容,颐指气使,务使波婧云委,风吹不乱,钗光鬓影,灼灼鉴人,约费二三小时,全功告竟,而半日之光阴去矣。是以今日女子入学读书,宁姑从北狄辫发,以取简捷,非得已也。……今四方志士知识进化,截发以求卫生,吾以为女子进化亦当求截发始。——摘编自金天翮《女界钟》(1903年)材料二如下图到达陕北女红军跟上队伍上延安从前女人受熬煎,好似掉进井里边。红军来了世道变,砸烂封建铁锁链。脚不缠,发不盘,剪个帽盖搞宣传。当上女兵翻大山,跟上队伍上延安。材料三如下图。1957年2月,梳着清一色长辫子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女工在试穿“布拉吉”。1991年,上海打扮时髦的女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主张形成的时代背景。(2)提取材料二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并归纳材料所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3)根据材料三,指出女性发型的变化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