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综合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2.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3.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4.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5.[2023·大连市高三二模]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A.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B.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C.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D.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6.[2023·汕头市二模]下表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诗句作者地名注释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刘辰翁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陈傅良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李廌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7.[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济世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8.[2023·江苏淮安期中]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B.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C.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D.印证宋朝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9.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A.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B.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C.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 D.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10.辽夏金元统治者都重视文字的创造,其主流的做法是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下列文字中不同于上述主流做法的是()A.契丹文字 B.女真文字C.西夏文字 D.蒙古文字11.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12.在金太祖的授命下,“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这表明女真文字的创设()A.推动了金朝国家体制的完善 B.体现了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C.推动了金朝学校教育的发展 D.折射出民族交融的深度发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蒋孔阳《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材料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古代文人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从中可以看出辛弃疾的作品有怎样的风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选择题1.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D.世俗文化兴盛解析:由题干可知,南宋时期绘画时选择“云里烟村雨里滩”是“不入时人眼”的,而当时“入时人眼”的是“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了当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于象征富贵的牡丹是很推崇的,所以绘画如果选择“画牡丹”,会更有市场,故选D项;由“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可知,当时的绘画水准没有下降,而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世人更欣赏牡丹、追求富贵,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其他绘画题材“不入时人眼”,世人对绘画主题的关注多在“牡丹”上,而不是当时绘画题材集中于“牡丹”,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南宋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时人对绘画作品的主题关注的是与富贵相关的“牡丹”,而不是体现画家的地位问题,排除C项。2.一位理学家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切己自反,改过迁善”,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该理学家()A.被朱熹批评其理学过于“支离”B.推动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C.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D.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解析: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故选C项;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排除A项;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排除B项;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排除D项。3.如图为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部分情况。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文学诗文选本蔚成风气,白话小说大量出现·书法帖学兴起,碑帖印本广泛流通·绘画版画和年画成为新画种,民众喜闻乐见A.印刷技术发展B.城市经济繁荣C.科举制度完善D.市民文艺兴起解析:宋代雕版印刷术推广,印刷技术发展直接推动了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A正确;城市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完善有利于宋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但是对题干上所述的变化并不起直接作用,B、C排除;市民文艺兴起是宋代文学艺术领域变化的表现,而非因素,D排除。故选A。4.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促进了民族交融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D.冲击了等级观念解析:据材料可知,捶丸是宋金元时期在皇帝、官员和平民中都非常流行的游戏活动,说明宋元时期的捶丸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A项;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在交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说明官员喜欢捶丸活动,与影响元曲创作风格无关,排除C项;等级观念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按照血统、社会地位及社会成就的高低等标准,将人划分为不同等级,高等级者在社会生活中享有更多的权力以及社会荣誉,而材料是不同等级的人都喜欢捶丸活动,排除D项。5.[2023·大连市高三二模]北齐著名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中从家庭教育着手,着重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要求父母应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材料表明,该《家训》的出现()A.冲击了当时政府主导的教育B.与封建社会的法治发生冲突C.适应了私学开始兴起的需要D.利于规范人的立身处世行为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颜氏家训》中,要求父母应该“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以‘务本之道’教育孩子博学技能”,这就从“立身”和“处世”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了具体的规范,故选D项;题干内容中的父母应该“以‘礼为教本’对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并没有冲击当时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仍旧以“儒学”为教育内容,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内容,与“法治”无关,并且该教育内容有利于社会的规范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学教育开始于春秋时期的孔子,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6.[2023·汕头市二模]下表诗词均为宋代诗人所创作。这些诗词反映出,宋代()诗句作者地名注释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刘辰翁狼居胥: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长剑久倚燕然山,义欲为汉诛楼兰。陈傅良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边城冬,日日黄埃飞朔风。葱岭雪深埋古道,河岸冰厚与天通。李廌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延续了汉唐时期的疆域观C.中原王朝的疆域有所拓展D.理学思想的影响日益广泛解析:由材料“霍去病曾在狼居胥山勒石封山”“轮台: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境内”“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东汉窦宪曾在此勒石封山”“葱岭:指帕米尔高原,曾先后为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所管辖”可知宋朝诗词中出现的地名都在边疆地区,且这些地区在汉唐时期就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说明宋朝延续了汉唐的疆域观,故选B项;材料中的宋词涉及地理位置,并未反映民众生活,不能得出世俗化的趋势,排除A项;宋代中原王朝的疆域不断缩小,排除C项;南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材料并未提及理学,排除D项。7.[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据此可推断元杂剧()A.旨在宣泄文人不满情绪B.标志戏曲艺术走向成熟C.蕴含儒家济世精神D.塑造英雄形象解析:“‘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这些都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都体现了入世、济世的精神,故选C项;“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困厄境遇中经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及面对艰险时知天命、尽人事的刚健人格”这些做法更是打磨人的意志品质,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抱怨社会,排除A项;“元杂剧作家通过戏剧中‘修、齐、治、平’实践历程来塑造理想人格”只能体现了艺术的价值追求,不能反映艺术的形式,排除B项;“颂扬穷困环境中固穷守志的道德品格”这些形象更多体现人格的高尚,但这些人不一定是英雄人物,排除D项。8.[2023·江苏淮安期中]宋真宗推广雕版印书,只“计工之费,以为之价。务广其传,不以求利”;国子监印本书价低廉,“正欲文籍流布耳”。材料所述的现象()A.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B.表明专制统治对文化发展的束缚C.说明民众不再使用手抄书籍D.印证宋朝政府推动印刷技术革新解析:材料可知皇帝推广的雕版印书价格低廉,国子监官方印本价格低,这样的现象能让更多人承担得起读书费用,这有利于宋代文化教育的发展,A正确;材料中皇帝积极促进文化传播,未提及专制统治对文化的束缚,排除B;材料仅表明当时皇帝推广雕版印刷制品,无法得知百姓使用什么书籍,排除C;宋代印刷技术革新是活字印刷,但材料中提及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排除D。9.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活字印刷术就是预先制成单个活字,找出需要的字,排成一版,进行印刷,一书印完后,版可拆散,单字仍可用来排其他的书版,且发现错字可随时更换。这表明,活字印刷术()A.基本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B.促进了书籍的广泛传播C.改变了印刷书籍的外观 D.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节约时间和材料,单字印版可重复使用,这表明印书效率已大大提高,故D项正确。10.辽夏金元统治者都重视文字的创造,其主流的做法是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文字。下列文字中不同于上述主流做法的是()A.契丹文字 B.女真文字C.西夏文字 D.蒙古文字【解析】蒙古统治者重视创制文字,并创立了两套蒙古文字,一是畏兀体蒙古文,一是八思巴蒙古文,但都是拼音文字,都不是模仿汉字创立的文字,故选D项。11.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解析】南宋建立以后,中国再次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出于对自身合法性解释的需要,将同为宗室南迁建国的蜀汉奉为正朔就成了南宋统治者的需要,这体现了政治形势显著变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官方意识形态都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即使立场存在差异,历史研究也可以有共识,也可以求同存异,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两宋学者对三国历史的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渐趋理性客观,排除D项。12.在金太祖的授命下,“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这表明女真文字的创设()A.推动了金朝国家体制的完善 B.体现了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C.推动了金朝学校教育的发展 D.折射出民族交融的深度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可知,希尹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