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_第1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_第2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_第3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_第4页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精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光源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A.萤火虫B.篝火C.礼花2.你在用铅笔尖测试自己下列部位的皮肤敏感性时,发现(

)皮肤的敏感性最强。A.指尖B.手背C.肘关节外侧D.膝盖3.大脑中控制人体右侧身体运动的部分是(

)。A.左脑B.丘脑C.右脑4.在造霜实验时,在冰水中加盐是为了(

)。A.增加霜的颜色B.制造更低的温度C.增加水蒸气含量5.地表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动力主要来自(

)。A.风力B.太阳辐射C.地球引力6.将圆盘七等分,分别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后,你看见圆盘上呈现的颜色是(

)。A.黑色B.黄色C.绿色D.白色7.在地壳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8.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

)。A.立秋B.秋分C.霜降9.关于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要想端起刚盛好的热汤,可以用抹布垫着手B.能隔热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热,是因为它们不会传递热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装饰作用10.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多用(

)的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B.传热能力适中C.传热能力差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1.天气晴朗的夜晚,当温度降低后,地面附近的(

)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小水滴,这就是(

)。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就形成了(

)。2.红、绿色光混合成(

)光;红、蓝色光混合成(

)光;绿、蓝色光混合成(

)光;红、绿、蓝色光混合成(

)光。3.1666年,(

)国科学家(

)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色光。4.(

)和(

)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5.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

)的力量,(

)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状态。6.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递方式是(

),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传递的方式是(

)。7.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

)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

),就形成了(

)。8.成人脑的质量约为(

)克,其中大脑的质量约占人脑质量的(

)%。9.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偏重于管理数学、逻辑、语言等功能;(

)偏重于管理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10.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山地地势高,起伏不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平原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视野开阔。(

)2.只有陆地上才有火山。(

)3.四周高、中间地势低的地形是丘陵。(

)4.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地毯上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5.人工智能只能运用在军事、航空航天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不上。(

)6.地球上的水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

)7.云和雾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8.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9.我们看见的雾、露、霜、雪、雨都是液态的水。(

)10.装了热水的玻璃杯杯口内壁上出现的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1.连线题。地貌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山地地形开阔,周边以陡坡为界

丘陵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五.简答题(共6题,共24分)1.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我们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哪些情况出现?2.对比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三种传热方式,请你找出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3.最近3-11周岁儿童正在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同学们在接种疫苗时会感觉很疼,但你们表现的都很坚强。请你根据情境写出神经系统传递的路径。4.你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可以做哪些事?5.都说不能拿鸡蛋去碰石头,这说明石头是坚硬无比的,可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6.“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请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1.1.实验材料: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烧杯、水、冰、培养皿2.实验步骤:(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2)用一个热的培养皿盖住烧杯,观察培养皿底部是否有水珠。(3)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观察底部有什么变化。3.我的结论:(1)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________,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培养皿底部凝结成________。(2)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________,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________,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起时就会掉下来。(3)这是模拟________的形成。2.完成“模拟大自然中水的循环”的实验记录。实验材料:水循环模型、小草、冰块。实验步骤:组装好水循环模型。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①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罩子内有____________,小池内壁也有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问题。3.根据种子的内部结构,写出对应的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A4.B5.B6.D7.C8.C9.A10.C二.填空题1.水蒸气;露;0;霜2.黄色;紫色;青色;白3.英;牛顿4.岩石;土壤5.地球内部;外部6.热抟导;热对流;热辐射7.挤压;能量;地震8.1400;809.左脑;右脑10.√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如果我们的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2.相同之处:它们都是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热。不同之处:1、热传导:①需要直接接触;②在固体中传递能力最强,液体中较强,气体中最弱。2、热对流:①循环流动传递热;②只在液体和气体中进行。3、热辐射:①从热源处向四面八方传递热;②可以不依靠介质而直接传递热。3.感觉信号→周围神经→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做出反应4.(1)医疗。可以电子保存医疗记录,协助医生完成外科手术,为家中的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