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 -给排水设计说明_第1页
(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 -给排水设计说明_第2页
(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 -给排水设计说明_第3页
(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 -给排水设计说明_第4页
(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 -给排水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村大桥路段)升级改造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总体目标城市工程管线种类很多,其功能和施工时间也不统一,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需要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与城市道路、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满足各专业容量功能方面的要求和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布置的要求,使工程管线正常运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综合安排,发现并解决各项工程管线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矛盾,使之在用地空间上占有合理位置,以指导下阶段单项工程设计,并为工程管线施工及规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使得规划更趋科学、合理。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工程管线,在满足现行规范和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现有工程管线不作迁移以节约工程投资。当现状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2、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规划与迁移的工程管线尽可能安排在道路的人行道和绿化带中,工程管线尽可能避免敷设道路的快车道中;只有当人行道和绿化带宽度不足的情况下,将排水管线布置在机动车道内。3、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4、结合远、近期规划和建设情况,为近期实施道路提供建设条件,为远期建设的工程管线预留走廊的位置。5、综合考虑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单项工程设计、布置要求,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协调、安排各种管线的建设,以利今后的施工和管理。6、对于基建施工所需临时管线,在条件许可时应与永久性管线结合考虑。7、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8、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型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9、当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原则: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10、雨、污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11、再生水(杂用水)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下面,宜敷设在合流管道和污水管道的上面。12、电力电缆与电信管缆宜远离,并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东侧或南侧、电信管缆在道路西侧或北侧的原则布置。13、雨水管道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分散就近自流排入河涌或可利用的涵洞,以减少管径、控制埋深、节约投资。14、污水管道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尽量采用自流排放、减少提升泵站数量。从系统出发,合理布置管道,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力求减少管道系统的运行费用及维护工作量。15、按远期设计排水管道,并根据规划和建设情况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充分考虑分期实施的工程技术衔接问题,与城市给水,道路交通,水利及其他专业相协调。直埋管线设计要求1、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地下管线应具备一定的覆土厚度,以扩散散路面交通荷载的作用,保证使用安全,各类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m)注:聚乙烯给水管线机动车道下的覆土深度不宜小于1.00m。2、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当受道路宽度、断面以及现状工程管线位置等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m)注:低压燃气管的压力为小于或等于0.01MPa,中压为0.01~0.4MPa,次高压为0.4~1.6MPa。3、各种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通信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各种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垂直净距(m)4、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净距要求工程管线敷设时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和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各种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5、管线与绿化树种间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地下管线不宜横穿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地。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宜符合下表中的规定。管线与绿化树种间的最小水平间距(m)6、工程管线交叉、冲突问题的处理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a.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b.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c.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本工程管线综合横断面给水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4、《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10S505);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6、《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7、《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9、《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10、《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5S502);11、《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2013);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城镇建设部分);13、上位道路、桥梁专业设计交接资料;14、本工程物探测量地勘资料;15、与本工程有关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资料;16、其他已建或在建工程的相关资料17、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设计原则1、严格贯彻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等,保证设计质量;2、在规划为指导、现状为基础下,结合给水现状及远期发展规划,与原有城市给水设施的协调,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3、适用性、经济性及安全性:以详细性规划为基础,充分注重设计方案的适用性、经济性及安全性;4、优化调度、经济运行:工程建成后,方便运行管理,实现优化调度,经济运行;5、采用新技术,降低成本:本着技术先进、运行安全、造价经济的原则,在设计中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力争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工程投资。给水系统现状1、给水系统现状现状给水管道概况:现状夏花三路本工程工程范围内,南幅人行道敷设有DN300球墨铸铁给水管,其中-K0+120到工程范围终点段南北幅均有DN300球墨铸铁给水管。给水工程设计内容1、给水工程设计因道路改扩建,原南侧DN300给水管道在道路改建后几乎全部位于车行道下且覆土不符合设计规范,因此全部拆除,根据本项目下游江村大桥拟建给水管道进行还建。在道路北侧车道下布置DN300给水管道,起点接现状给水主管,由于江村大桥拟双侧布管,且现状-K0+120双侧均有DN300给水管,因此从-K0+120至终点段双侧布置DN300给水管,分别与江村大桥双侧DN200给水管接驳。2、管位布置起点至-K0+120段:新建DN300给水管敷设于道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方,距离车行道边线1.3m,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K0+120到终点段,双侧新建DN300给水管,道路北侧给水管与起点段一致,敷设于道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方,距离车行道边线1.3m。南侧因非机动车道下已预留了燃气管道,无位置布置给水管,且第一车道下为现状给水管道,需要拆除,若迁改至该位置,还需增加二次迁改费用,因此南侧给水管迁改至第二车道下,距离车行道边线8.5m,避开车轮线,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管材、管道连接及基础1、管材本工程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2、管道基础:采用15cm砂垫层基础,要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3、管道连接:选用T型接口,橡胶圈承插连接。4、新建给水管与现状管的连接:新建给水管道接入现状给水管道时,需在接驳处预留10米长度,并委托供水管理中心进行新旧管连接及管道的冲洗和消毒,施工单位不得自行连接。管道防腐外表面喷锌,最后喷涂沥青涂层,内表面内衬水泥砂浆,管道防腐要求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水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出厂时做好内外防腐管道。球墨铸铁管的内壁均涂水泥砂浆衬里,水泥砂浆衬里技术要求按CECS10:89《埋地给水钢管水泥砂浆衬里技术标准》执行。管道试压给水管道安装完毕,在复土前须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进行水压试验,管道设计工作压力为0.5MPa,试验压力为1.0MPa,分段试压,分段长度不超过一公里。管道冲洗和消毒1、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完成后,必须对管道进行冲洗和消毒;2、给水管道冲洗时,水流速度不小于1.0m/s,直至出水口处冲洗水浊度相同为止;3、管道采用含量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浸泡24h,再次冲洗,直至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为止。给水附属设施1、检修阀门给水干管的阀门根据配水管网分段、分区检修的需要设置,一般情况下设在连接管的下游,以保证阀门关闭时,减少对支管的供水影响。阀门间距一般为500m,同时,给水管上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须设置一个阀门。配水管网中的阀门布置,应满足事故管段的切断需要。其位置结合连接管以及重要供水支管的节点设置。支管与干管相接处,一般在支管上设置阀门,以使支管的检修不影响干管供水。采用软密封闸阀,所有阀门均为暗杆方头式阀门。闸阀井采用立式闸阀井,井盖应高于阀门全开的高度,并留有20cm的操作高度,阀门井做法详见《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井盖、井座均采用防盗型球墨铸铁井盖,井盖收口尺寸根据采购的井盖尺寸定,样式以当地主管部门要求的为准。不同水质供水管道阀门井盖应予以区分;阀门井位于路面上时,井面与道路地面平齐,并采用可调式防沉降井盖;位于绿化带内时,井面高于绿化带地面0.15m,并采用装饰井盖。阀门井深度超过2米应加装安全坠落网。本工程在每处预留管道的阀门处增设1m长给水管道,避免管道接驳时损坏新建阀门井。2、排气阀根据线路布置及工程需要,为保证管道正常运行,在管线纵断每个起伏变化的最高处,变坡以及其它可能产生负压的部位或平直段每隔1000米处设置排气阀。3、排泥阀在管线纵断面起伏低处、纵向同坡向,每0.5~1.0km左右均设置排泥阀,其管径按规程为干管的1/4~1/5,考虑到管线纵坡小,放水时间按6小时计算。4、消火栓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本工程道路宽度为26.5m,市政消火栓宜在道路的单侧设置,由于-K0+120至终点段现状为双侧布管,双侧布置消火栓,因此迁改后亦双侧布管,双侧布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消火栓平均间距110米,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调整后的间距不得大于120m。消防栓距离车行道边线0.5m,根据施工现场调整后距车行道边线不得大于2米。消火栓采用地上式防撞型消火栓,型号为SSF150/65-1.0型,安装详见国标13S201。管道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的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5、管道支墩球墨铸铁管道在转弯、三通、四通、异径、堵头及阀门井等位置处应设置砼支墩,弯头必须参照给排水标准图集的要求制作,支墩大样参见给排水图集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土的内摩擦角为20度。非直线管段利用管道承插接头借转角度沿弯路安装,且各种管径的借转角度应在允许的范围内。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必须核实现场与设计图是否不符,如与设计图不符,应立即通知设计人员;2、所有阀门井井面标高要求与设计路面平;3、对旧有给水管及阀门井位置须现场核定准确后方可接入;4、工程量表中不包含拆迁和青苗补偿费用;5、本工程与旧有已通水管道衔接时,施工方应已确定准备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安全生产、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1.给水管道水压试验后,竣工验收前应冲洗消毒,冲洗以出水口取样化验与水源一致时方可合格。2.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应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3.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建设、养护、维修工程的作业现场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必须对该道路/地面下的管线进行详细的摸查,相距现有地下管线较近时,须会同相关单位对现有管线的保护、改线和迁移制定可行的方案。5.给排水管道敷设位置与房屋建筑距离较近时,应对房屋建筑进行鉴定,根据所需做好房屋支护,确保安全方可开挖施工。6.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期间应合理安排注意临时导水和排水设施,确保施工期间排水顺畅。7.给排水构筑物内的孔洞,应加设盖板或临时栏杆,防止人、物坠落。8.给水管道必须试验合格,并网运行前进行冲洗和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9.给排水管道的维护安全作业应严格按照《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和《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10.其他未尽事宜,应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执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及依据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8、《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9、《雨水口》(16S518);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城镇建设部分);11、《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与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技术报告简本》(2022.12)12、上位道路、桥梁专业设计交接资料;13、本工程物探测量地勘资料;14、与本工程有关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资料;15、其他已建或在建工程的相关资料16、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设计原则1、雨水系统根据国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市雨水以“二级排水,蓄排结合,分散出口,就近排放”为主要原则,综合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和实操性,具体如下:(1)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地形、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废水受纳体位置,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2)雨水量要与城市防洪、排涝系统规划相协调。(3)雨水收集系统管道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雨水工程设施;(4)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结合竖向规划,雨水尽可能自流排放,对于自流排放困难地区的雨水可采用雨水泵站或与城市排涝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排放,但尽量减少泵排数量。(5)雨水系统高程控制要与现状地形、竖向规划及防洪、排涝规划相结合,在控制管道埋深同时避免与其他专业管线相冲突,尽量减少倒虹吸管道的设置,以利于雨水的及时排放。(6)结合防洪、排涝规划,综合考虑防潮、防洪、排涝等多种因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7)合流制区域雨水系统规划要结合污水管道系统结合考虑。2、污水系统依据国家制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政策”,城市污水以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为主要原则。具体如下:(1)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排水工程现状,合理确定排水体制;(2)污水收集系统管网布置结合现状,充分利用已建污水工程设施;(3)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自流,缩短管线长度,中途泵站与主干管布置综合考虑,减少泵站的数量。(4)污水管道将尽可能避免穿越河道、地下建筑和其它障碍物,减少与其它管线交叉。(5)污水管道系统的布置既要考虑其水力条件、经济条件,又要考虑其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6)根据地形、水源的位置合理划分排水分区,并从环境效益、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及可实施性等综合因素规划分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规模及位置。排水系统现状及相关规划概况排水系统现状现状雨水管道概况:本工程范围起点到-K0+225双侧敷设有雨水管道,管道敷设于现状道路车行道下,工程范围内管径DN400~DN600。-K0+100到终点北幅有500x400雨水边沟,南幅有500x500雨水边沟。现状污水管道概况:工程范围内全段敷设有一条DN800污水主管,桩号-K0+440~-K0+335道路北幅红线外布有DN300污水支管收附近用户污水,桩号-K0+225~-KO+175道路南幅红线外布有DN300污水支管收附近用户污水。设计参数和水力计算1、排水体制:本工程采用雨污分流制。2、设计标准和参数(1)雨水系统A.雨水量计算公式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规划雨水量按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公式计算,即: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其中,设计暴雨强度根据设计重现期P和设计降雨历时t确定。B.设计重现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采用3~5a,非中心城区采用2~3a,中心城区重要地区采用5~10a。本工程重现期统一采用P=5a。C.降雨历时降雨历时t按以下公式计算:t=t1+t2式中t1--地面集水时间(min),t2--管道内雨水流行时间。地面集水时间t1一般采用5~15min,本工程地面集水时间取=10min。D.设计暴雨强度根据《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与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技术报告简本》(2022.12),本工程采用广州市中心城区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q=14788.685(t+31.311)0.928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暴雨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分钟);E.径流系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关于综合径流系数的规定:城镇建筑密集区综合径流系数ψ取0.60~0.70;城镇建筑较密集区综合径流系数ψ取0.45~0.60;城镇建筑稀疏区综合径流系数ψ取0.20~0.45。根据用地性质规划,本工程综合径流系数ψ应取0.4~0.65,其中混凝土路面径流系数取0.9,规划绿地径流系数取0.2。F.设计充满度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G.设计流速管道内水流最小流速不小于0.75m/s,管内最大流速不超过5m/s。H.最小管径本工程雨水管道最小管径为600mm。(2)污水系统A.污水设计参数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按0.9计;工业废水排放系数采用0.85;地下水渗入量取污水量的10%计算;B.设计流速污水管最小流速在设计充满度下不小于0.6m/s。C.最小管径本工程污水管道最小管径为d300mm。E.污水量计算本工程采用不同建设性质用地指标法,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日污水量=(用水量×污水排放系数/日变化系数)×1.1。根据规划,污水管道管径按平均日污水量乘1.3倍的弹性系数计算。3、水力计算雨水管道水力计算表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工程设计内容1、雨水工程设计-K0+280~-K0+480道路双侧侧新建DN400及DN500雨水管道,分别接入现状DN400雨水管及800x800现状雨水沟。-K0+110~-K0+235道路南侧新建DN600雨水管,自东向西接入-K0+235处现状DN800雨水管,-K0+235~-KO+260道路南侧新建DN600雨水管,自西向西东接入-K0+225处现状DN800雨水管。-K0+100~K0+0范围内的雨水边沟拆除,且在道路北侧新建DN500雨水管,与江村大桥拟建雨水管接驳,江村大桥雨水管已基本施工完成。2、污水工程设计由于工程范围内DN800污水主管埋深较深,为顶管施工,因此对工程范围内全段的DN800污水主管进行保留,d300污水管因为进入改扩建后车行道,现状埋深较浅影响道路施工,且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因,移到设计道路红线以外及行车道中间,并在K0+0~-K0+100位置新增d300污水管。3、管位布置雨污水主管均敷设于车行道下,且在车行道正中间,以避开车轮线,具体详见管线综合横断面。管材、管道连接及基础1、管材及管道连接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机制II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密封圈承插接口,管材质量须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要求。2、管道基础:要求管道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pa。3、管道基坑开挖及回填:管坑两侧及管顶50cm范围内回填石屑,并用水充实,密实度需满足规范要求。管顶50cm以上至路基部分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回填密实度要求分层回填土,路基以上应按相关设计图或道路路基规范要求执行。施工应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规定。附属构筑物检查井、沉砂井: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标准图集的预制式检查井。雨水口:采用双箅环保型雨水口,双箅环保型雨水口大样图。新建雨水口设在检查井(沉砂井)上游,与检查井(沉砂井)里程相差2米,路口位置布设在道路最低点处。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比周边路面标高低3~5cm,在0.5m范围内10%找坡与路面接顺。雨水口与检查井(沉砂井)配套设置,间距约30m,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后间距不得超过50m。3、井的结构、形状、尺寸及适用要求均见图集;4、检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并且具备防沉降、防盗、防跳防噪音的功能。本工程范围内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应采用装饰井盖。装饰井盖应满足以下要求:1)检查井井盖的标高应根据人行道或绿化带地面的标高调整,确保井盖与地面平顺美观。2)井盖面可铺装彩色沥青、泥土、草皮或铺砌广场砖、机制砖、石料等材料。3)井盖可采用单个或多个连续铺装。在保证井盖内尺寸不小于设计检查井井口尺寸的情况下,单块装饰井盖尚需满足道路铺装材料拼合缝的连续性(如采用花岗岩砖等材料铺装时,应保证装饰井盖内砖的拼合缝及外框线与井盖外侧在一条直线上)。5、井盖标示:井盖盖面标示按《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6)执行。6、井盖荷载要求:位于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的检查井井盖承压等级为B125,位于机动车道上的检查井井盖承压等级为D400。7、本工程所有排水检查井均需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