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调研
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
律不得分。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编号选填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其
他题。
生境花园(20分)
1.近年来,长宁区利用城市空间的“边角料”,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了多个生境花园。生境花园又
被称为生态踏脚石,原因在于它处于大型生态绿地之间,形成了生物迁移的通道(如图)。下表为一号生境
花园建设前后的情况记录。
场地情况生态基底生物多样性提升效果
周边有苏州河、中山公园、天山公保留原有乔木5种;新增本土植物约62种;新增
小区中部,
园等大型绿地水网,是天然的生态鸟类、传粉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30余种本土城
植被不丰茂
踏脚石市野生动物
(1)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生境花园的设计需要考虑和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编号选
填)。
①生物群落②非生物因素③植物种类④动物种类
(2)在对生境花园的场地进行生境分区时,设小型池塘、枯枝落叶堆、四季开花的果蔬区、常绿乔木灌
木和观赏草区等,这形成了群落的结构。这样设计的目的有()
A.满足小动物对水源的需要
B保护土壤并改善土壤结构
C.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
D.为鸟类提供庇护场所
(3)与原生态系统相比,改造后的一号生境花园(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更
高。(编号选填)
生境花园的建设探索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融合的生态重建路径。斐豹蝶蝶是一种日渐稀少的上海本土
蝶类,一号生境花园经半荒野化处理后,斐豹峡蝶的数量变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4)在估测该生境花园中斐豹蝶蝶的种群密度时,合适的方法是o(编号选填)
①样方法②样线法③标志重捕法
(5)斐豹蝶蝶幼虫主要以紫花地丁等堇菜科植物为食,一号生境花园改造前,紫花地丁作为杂草被定期
清除,当时的斐豹峡蝶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
(6)斐豹岐蝶是广斧螳螂的食物之一,假设斐豹峡蝶摄食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
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那么由斐豹峡蝶传递给广斧螳螂的能量最多为
A.(a-b)x20%B.(c+d)x20%
C.(b+c+d)x20%D.ax20%
(7)根据上述资料,简述生境花园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作用o
【答案】1.@;②2.①.水平ABCD
3.①4.③
5.衰退型6.AB
7.对活动能力较强的生物来说,相距较近的生境花园增大了种内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丰富遗传多样性;
对生境花园的分区设计使同一区域内的栖息地类型增多,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定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生
境花园作为生物迁徙的中间站,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节点增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路径增多,提高了
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分析】标志(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
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
量。
【小问1详解】
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生境花园的设计需要考虑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保证生物能适应
环境,可通过生物间的自我组织、自我优化形成稳定的、良性生态系统。故选①、②。
【小问2详解】
在对生境花园的场地进行生境分区时,设小型池塘、枯枝落叶堆、四季开花的果蔬区、常绿乔木灌木和
观赏草区等,这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小型池塘可满足小动物对水源的需
要;枯枝落叶堆可保护土壤并改善土壤结构;四季开花的果蔬区、常绿乔木灌木和观赏草区可为传粉昆
虫提供食物和为鸟类提供庇护场所,因此ABCD符合题意。
【小问3详解】
与原生态系统相比,改造后的一号生境花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更
高。即①符合题意。
【小问4详解】
斐豹峡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即③符合题意。
【小问5详解】
斐豹峡蝶幼虫主要以紫花地丁等堇菜科植物为食,一号生境花园改造前,紫花地丁作为杂草被定期清
除,则斐豹峡蝶幼虫的食物资源减少,死亡率增加,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因此当时的斐豹蝶蝶种群年龄
结构类型为衰退型。
【小问6详解】
假设斐豹蚊蝶摄食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则其同化量为a—b,其同化量=呼吸消耗的量+用于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因此由斐豹峡蝶传递给广斧
螳螂的能量最多为(a-b)x20%或(c+d)x20%,即AB正确。
【小问7详解】
生境花园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作用有:对活动能力较强的生物来说,相距较近的生境花园增
大了种内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丰富遗传多样性;对生境花园的分区设计使同一区域内的栖息地类型
增多,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定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生境花园作为生物迁徙的中间站,使食物链和食物
网的节点增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路径增多,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听力障碍(20分)
2.听力障碍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导致残疾的主要问题之一,内耳中的毛细胞在听力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图中a所示为正常毛细胞中的信息传递过程,b和c为两种由毛细胞功能改变造成的听力障碍机制。
.一纤毛
(1)从参与反射来看,毛细胞在反射弧中属于,图a中发生的信息传递或转变是()
A.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
B.由化学信号向电信号转变
C.只有电信号传导
D.只有化学信号传递
(2)图2表明,Ca2+发生跨膜运输的条件是()
A.质膜内外的Ca2+存在浓度差
B.质膜上有Ca2+通道
C.细胞内有神经冲动的传导
D.毛细胞能为Ca2+内流提供能量
(3)根据图b和图c中的信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b中长期高分贝声音直接抑制了Ca2+内流
B.图c中异常耳铁蛋白直接抑制了突触小泡与质膜融合
C.两者的钙通道蛋白空间构象不同
D.两种听力障碍都可以通过改变用耳习惯缓解
耳铁蛋白异常由基因X突变引起并导致耳聋,测得在某耳铁蛋白异常造成的耳聋患者家系(图3)中,第一
代个体的致病基因临近片段上有特异性DNA序列Ml,正常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有特异性DNA
序列M2。图4为家族4人进行PCR检测的结果。
□O正常男女Ml一——
■•患病男女I[□)n2i2
图2
(4)该遗传性耳聋的遗传方式是
(5)用A和a表示基因X的等位基因,贝打11的基因型是,他和一位耳聋的女性
(致病基因相同)婚配后,后代患有遗传性耳聋的概率是o
(6)Ml和M2的遗传符合o(编号选填)
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基因的分离定律③基因的连锁与交换
(7)IL的体细胞中,来自于Ii染色体可能是。(编号选填)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5)①.AA或Aa②.1/3
(6)②⑺①③
【解析】
【分析】据系谱图可知:1-1和1-2正常,生下II-2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正常毛细胞可接受声音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图a兴奋后会将电信号
转化为化学信号以神经递质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即图a中发生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转变的过程。A
正确,BCD错误。
【小问2详解】
由图a可知,当毛细胞兴奋后,钙离子通过膜上的通道蛋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进入细
胞内,而图b在长时间高分贝声音的刺激下,根毛细胞没有兴奋,不能使钙离子通过膜上的通道蛋白从
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入细胞内,因此Ca2+发生跨膜运输的条件是:质膜内外的Ca2+存在浓度差,质膜
上有Ca2+通道;细胞内有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因此AB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
后、O
故选ABCo
【小问3详解】
A、图b中长期高分贝声音没有使根毛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因此没有使钙离子内流,并非长期高分贝声音
直接抑制了Ca2+内流,A错误;
B、a中正常耳铁蛋白与钙离子结合可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而c中异常耳铁
蛋白不能与钙离子结合,不能使突触小泡与质膜融合,B正确;
C、据图可知,b和c中钙通道蛋白空间构象不同,因此b中钙离子不能进入细胞,C正确;
D、b中钙离子通道关闭,而c中耳铁蛋白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后不会因为用耳习惯而恢
复,因此不能通过改变用耳习惯缓解听力障碍,D错误。
故选BC。
【小问4详解】
根据图1中,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小问5详解】
用A和a表示基因X的等位基因,则亲本基因型均为Aa,IIi的基因型和概率是1/3AA、2/3Aa,他和一
位耳聋的女性(致病基因相同,故基因型为aa)婚配后,后代患有遗传性耳聋的概率是2/3xl/2=l/3。
【小问6详解】
已知第一代个体的致病基因临近片段上有特异性DNA序列Mi,正常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有特
异性DNA序列M2,因此Mi和M?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即②正确。
【小问7详解】
由于第一代个体的致病基因临近片段上有特异性DNA序列Mi,正常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有特
异性DNA序列M2,Ii基因型为Aa,A所在的染色体存在M2,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存在Mi,若发生互
换,则a基因可能会和M2重组,根据检测结果可知,III的体细胞中含M2,因此III的体细胞中,来自
于I1染色体可能是①③。
真菌感染(20分)
3.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一般来说人体鼻腔里的纤毛和粘液、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能阻挡、
消灭致病真菌。研究发现,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重症肺炎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风险上升。图中实线箭
头表示巨噬细胞识别某种真菌抱子后的调节过程,虚线箭头表示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巨噬细胞内发生
的调节变化。
(1)健康人体主要通过免疫预防真菌感染。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特异性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2)巨噬细胞响应感染真菌抱子并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过程,是基因的的结果,该
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抗体B.溶菌酶C.细胞因子D.抗原肽
(3)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以下对其功能及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B.只通过血液循环运输
C.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D.参与激素的分级调节
(4)IKB-CI是一种蛋白质,根据图推测该蛋白质的功能是()
A.免疫防御B.传递信息C.催化反应D.运输物质
(5)参与图中箭头①过程的物质有0(编号选填)
①DNA②mRNA③脱氧核糖核甘酸④核糖核昔酸⑤氨基酸⑥DNA聚合酶⑦RNA聚合酶
(6)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过程包括0(编号选填)
①抗原受体识别真菌
②激素受体识别糖皮质激素
③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基因A的表达
④激素受体复合物促进基因A的复制
⑤IKB-CI抑制了B基因的转录
⑥IKB-CI促进了B基因的转录
⑦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化进一步增强
⑧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化受到抑制
(7)在监测某地区患者血液中念珠菌(一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噗的敏感性时,发现其耐药率已
经高达28.9%。以下选项中,对该现象分析有误的是()
A.伊曲康嗖的使用引发了念珠菌的耐药性突变
B.念珠菌的耐药率上升与伊曲康嗖使用的频次有关
C.人体自身的免疫力选择了耐药性念珠菌
D,可采取尽量不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降低耐药性念珠菌感染
【答案】3.D4.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②.BC5.CD6.B
7.①②④⑤⑦8.②③⑤⑧9.ACD
【解析】
【分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
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小问1详解】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
吞噬细胞组成,据题意可知,一般来说,人体鼻腔里的纤毛和黏液、巨噬细胞等吞噬细胞能阻挡、消灭
致病真菌,即健康人体主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预防真菌感染,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小问2详解】
巨噬细胞响应感染真菌抱子并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过程,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免疫活性物质是
由免疫细胞或者其他细胞分泌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抗体只能是有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推
测巨噬细胞能合成的免疫活性物质可能是细胞因子或者溶菌酶,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小问3详解】
A、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起调节作用,不能为新陈代谢提供能量,A错误;
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B错误;
C、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重症肺炎患者感染致病真菌的风险上升,推测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的作
用,C正确;
D、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类似,也受到分级调节,当机体受到疼痛、寒冷等刺激时,相
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其神经分泌细胞就会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
促使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CD„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iKB-a是一种蛋白质,能与NF-KB结合,抑制转录过程,推测IKB-C是一种信号分子,起传递
信息的作用,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小问5详解】
IKBH是一种蛋白质,图中箭头①过程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的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甘酸,
酶是DNA解旋酶、RNA聚合酶,翻译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因此参与图中箭头①过程的物
质有①②④⑤⑦。
【小问6详解】
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过程有糖皮质激素GC与巨噬细胞内的RFC受体结合,形成激
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能激活基因A的表达,产生IKBW,IKB«与NF-KB结合,抑制B基因的转录形
成免疫活性物质,巨噬细胞的免疫活化受到抑制,因此糖皮质激素对巨噬细胞的调节过程包括
②③⑤⑧。
【小问7详解】
AC、伊曲康噗是对抗真菌的药物,对念珠菌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耐药性的念珠菌保留下来,念珠菌
的耐药性突变不是伊曲康嗖的使用引发的,AC错误;
B、长期使用伊曲康瞠,念珠菌的耐药性会越来越强,念珠菌的耐药率上升与伊曲康瞠使用的频次有关,
B正确;
D、不服用抗真菌药物的方法不能降低耐药性念珠菌感染,D错误。
故选ACDo
腐乳(20分)
4.腐乳是大众喜爱的发酵食品,腐乳发酵时微生物通过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决定了腐乳的口
感和品质。人工接种纯种毛霉生产的腐乳滋味平淡、香气不佳,研究人员欲从自然发酵的传统腐乳中筛选
出新的毛霉菌株改良腐乳风味。
(1)从自然发酵的腐乳中获取菌株用于培养毛霉菌落,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皿用75%酒精消毒
B.腐乳取样后紫外灯照射灭菌
C.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接种后适宜在室温下培养
(2)酪素培养基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
形成透明圈(如图)。该培养基属于0(编号选填)
①通用培养基②鉴别培养基③选择培养基④液体培养基⑤固体培养基
(3)He值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表为8种毛霉菌株分别接种到酪素培养基培养后测得的He
值。据表初步筛选出的三种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o(编号选填)
菌
株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编
号
He
3.755.80.504.335.423.083.905.33
值
将原人工接种发酵工艺所用的毛霉菌株编号为Ml,筛选所得的3种菌株分别编号M2、M3、M4,将
Ml、M2>M3、M4的毛霉抱子以1:1的比例两两混合,接种于豆腐小块表面,分别以接种单一■毛霉抱子
的豆腐为对照,培养后测定各豆腐毛坯蛋白酶活力和脂肪酶活力如图所示(柱状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
数据的波动范围)。
a
n
)
50
小40
成30
爵
20千
10
端O
UO
一
派
一
接种的菌种接种的菌种
(4)根据上图数据,最优的毛霉菌株组合是,理由是:
根据以上研究,研究者想通过改造M4菌株形成新的单菌株毛霉发酵工艺,图1为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
路,图2为目的基因上的限制酶识别位点。
EcoRIHindUI
HindmNdel
图1图2
(5)图1中目的基因扩增时,所用酶区别于M4菌株内同种酶的特点是。
(6)NedI>EcoRi、Hindlll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AJTATG、GJAATTC、
AiAGCTTo扩增图2中目的基因时,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
A.引物I:—GGGAATTC-引物II:—CTCATATG—
B.引物I:—GAATTCCC—■;引物II:一CATATGAG一
C.引物I:—GGAAGCTT--;引物H:—AAGCTTCC—
D.引物I:-CTCATATG-;引物H:-—AAGCTTAAGCTT
(7)关于图1中M4菌株改造的基本思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
B.获得A的基本策略是定点突变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
D.预期产品一定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
【答案】(1)C(2)②⑤
(3)②⑤⑧(4)①.M2M3②.各菌株组合中,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合是M1M2、M2M3,
脂肪酶活力较高的组合是M2M3,腐乳的风味口感由微生物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共同决定,
因此选择M2M3组合。
(5)耐高温(6)AB(7)BC
【解析】
【分析】毛霉属于真核生物,在腐乳制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的催化
作用,蛋白质最终被水解为氨基酸,脂肪被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再通过调味料的作用进而使腐乳具有
独特的风味。
【小问1详解】
A、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A错误;
B、紫外灯照射只是消毒,不是灭菌,B错误;
C、培养毛霉菌落需要的培养基通过高压蒸汽灭菌,C正确;
D、接种后适需要在适宜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错误。
故选Co
【小问2详解】
酪素培养基的原理是在培养基中添加酪素,如果菌株能产生蛋白酶并分泌到胞外,则能将酪素降解形成
透明圈(如图),据此可将能够降解酪素的微生物鉴别出来,因此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由于其上能
长成菌落,因此从物理状态来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即②⑤正确。
故选②⑤。
【小问3详解】
He值是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该值越大说明毛霉降解蛋白质能力越强,据此初步筛选出的三种
具有高蛋白酶活力的菌株编号为②⑤⑧。
【小问4详解】
表中数据显示,各菌株组合中,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组合是M1M2、M2M3,脂肪酶活力较高的组合是
M2M3,而腐乳的风味口感由微生物分解蛋白质、脂肪产生的风味物质共同决定,因此选择M2M3组合
能生产成出高质量的腐乳。
【小问5详解】
PCR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是通过调节温度实现的,且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据此推测,图1中目的基
因扩增时,所用酶区别于M4菌株内同种酶的特点是耐高温。
【小问6详解】
NedI>EcoRI、Hindlll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AJTATG、GJAATTC、AJAGCTT。
扩增图2中目的基因时,需要在目的基因的两端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结合图示可知,应该添加
的限制酶NedI、EcoRI的识别序列,前者位于目的基因的右侧,后者位于目的基因的左侧,因此应该
选择的一对引物是AB,因为这两个引物中分别包含所需要的引物识别序列,有利于后续目的基因的切
割。
【小问7详解】
A、预期的A指活力更高的蛋白酶或脂肪酶,A错误;
B、根据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基因的碱基序列,进而可通过定点突变获取目的基因,B正确;
C、获取目的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该技术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的技术,可实现短时间获得大量目的
基因,C正确;
D、理论上预期产品应该具备预期的蛋白质功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上、或者其他方面的
问题可能导致获得的蛋白质没有相应的功能,D错误。
故选BC。
番茄种植(20分)
5.番茄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茄果类蔬菜,光作为环境信号对植物的影响贯穿其整个生命历程。而夏季光照
强度过高时,会对番茄造成强光危害,降低光合速率,影响番茄果实品质。
(1)番茄种子萌发需要光和植物激素共同调节,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光
油菜素内酯赤霉素
(+):促进
(一):抑制
乙烯
A.调节种子萌发的光信号是指光照方向
B.光的调节作用是指光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C.调节种子萌发时,油菜素内酯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
D.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较低,有利于维持种子休眠
(2)植物形成了多种适应不同光环境的保护机制。如图所示,有害强光下,番茄叶肉细胞中最可能发生
的变化是()
A侧
A.叶绿体转动至A侧向光
B.叶绿体转动至B侧向光
C.细胞质改变环流方向
D.细胞质流动停止
随着全球变暖,番茄种植同时受到亚高温(35℃)和强光的双重逆境胁迫。有实验小组欲研究脱落酸(ABA)
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番茄的影响。如表所示,实验设四组并持续处理8天,均为昼夜各12h,夜温15℃;其
中光强400nmol-m-2s-1的人工光为适宜光照,SOOnmol-m^s-1的人工光为有害强光。
前天处理后天处理
组35
叶面喷施
别
昼温人工光(nmobm-昼温人工光(nmol-m-
(℃)2s-1)(℃)V1)
CK水25400
W水
25400
A30mgL-1ABA
35800
ABA合成抑
T
制剂
(3)对该实验中各组的设计,以下评价合理的是()
A.CK组产生的实验数据,能分别与W、A、T组进行比较研究
B.比较W组与A组,可说明喷洒的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番茄的调节
C.实验后3天,各组夜温应设置为与各自的昼温相同
D.该实验无法说明单个胁迫因素对番茄生长影响
(4)为探究喷洒ABA是否影响番茄新叶的生长,对A组处理后的叶芽生长点进行镜检。显微镜下能观
察到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染色质数量增倍,说明ABA没有抑制DNA复制
B.形态数目相同的两组染色体分布于细胞两极,说明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
C.细胞质膜明显向内凹陷,说明细胞分裂即将完成
D.分裂期细胞明显少于间期细胞,说明ABA抑制细胞分裂
实验小组从实验的后五天起,观测各组番茄的净光合速率、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叶气孔导度(气孔张
开程度)等数据如图1、图2、图3所示。(折线图上的误差线“I”代表数据的波动范围)
昼间亚高温强光胁迫后天数
图2图3
(5)据图2、3中信息推测,适宜生长条件下,喷洒脱落酸对番茄光合作用可能有(①促进
/②抑制)作用。(编号选填)
(6)结合图1实验信息,以下对ABA的描述正确的是()
A.ABA对双重逆境胁迫下的番茄缺少长期调节作用
B.喷洒ABA后A组可能产生无籽番茄
C.W组在双重逆境胁迫下受到了ABA调节
D.实验说明了ABA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7)结合题干及图表信息,分析ABA对亚高温强光胁迫下番茄光合作用调节机制
【答案】(1)C(2)B(3)BD(4)B
(5)②(6)AC
(7)与W和T组相比,A组在双胁迫的前3天叶绿素含量无明显下降,说明在此期间内喷洒ABA能维
持叶绿素含量,保证植物对光能的吸收;A组的气孔导度在双胁迫发生前相对最小,胁迫发生后气孔导度明
显减小,且在一天后趋于平稳,说明喷洒ABA能及时减少高温下植物水分的散失,保证光反应中水的供
给,同时低气孔导度下叶肉细胞能吸收少量的C02,维持碳反应中CO2的供给。因此,喷洒脱落酸能在双
重胁迫发生的3天内明显缓解番茄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但不能长期应对亚高温强光天气。
【解析】
【分析】1、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2、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叫
作植物激素。
【小问1详解】
A、自然界中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会受到光的调控,光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光敏色素,进而通过一系列调控
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错误;
B、光的调节作用指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B错误;
C、由图可知,在调节种子萌发时,油菜素内酯和乙烯均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具有协同作用,C正
确;
D、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因此,脱落酸与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较低时,不利于维持
种子休眠,D错误。
故选Co
【小问2详解】
AB、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这样可
以接受较少的光照,避免光照太强引起叶绿体被灼伤,B正确,A错误;
C、强光会影响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但不会改变细胞质的环流方向,C错误;
D、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聘用副总经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兼职外教合同
- 贷款中介服务合同二零二五年
- 工程管理读书报告
- 代理注销合同范例
- MW发电机转子掉块修理方案
- 2016-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年级航模课教案
- 产权房卖给个人合同样本
- 供农机合同样本
- 下门单间出租合同样本
- 检验科标本运送培训
- 初中作文指导-景物描写(课件)
- 秋 轻合金 铝合金相图及合金相课件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 232425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