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_第1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_第2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_第3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_第4页
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新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址:新郑市郑韩路365号邮编:451100传真: E-mail:负责人:黄俭 职务:中心主任电话:联系人: 职务: 电话:实验室名称、负责人及面积(m2)BSL—3: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负责人:总面积: 核心区面积:BSL—2: 实验室名称: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刘洋数量:1总面积:60BSL—1: 实验室名称: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刘洋数量:3总面积:100实验室研究的病原体生物危害Ⅲ级及以上:生物危害Ⅱ级及以上:志贺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铜绿假单胞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链球菌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毒种保藏种类及数量(必要时列出清单)生物危害Ⅲ级及以上:生物危害Ⅱ级及以上:直接接触病原体人员数量(必要时列出清单)高级:0 中级: 3 初级:0检查时间:年月日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表实验室名称:微生物实验室序号检查内容自检结果备注说明1生物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1.1单位应设生物安全委员会。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2-71.2实验室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及设施等应形成文件。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2-61.3应有危害评估体系及规范的危害评估书面文件及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的操作规程。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21-231.4应有根据危害评估制定的紧急事故处理办法。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15-201.5应有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的所有管理、执行或监督的管理文件)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1.5.1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61.5.2工作人员执行生物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191.5.3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制度。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241.5.4监督人员与非监督人员的比例。符合1.5.5有负责技术和生物安全工作的技术负责人。符合1.5.6单位负责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符合1.5.7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与单位负责人直接联系,应是生物安全委员会的有职权的成员。符合1.5.8指定实验室技术和生物安全负责人的代理人,并在有关文件中规定。符合1.5.9生物安全工作内部自查制度。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71.5.10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及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191.5.11实验室人员准入规定。符合见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附件21.5.12人员进入批准程序。符合见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附件21.5.13设施/设备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1-32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12-14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20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22-23符合见文件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24-25--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见作业指导书文件符合符合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26-29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2-6符合符合符合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1-32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3-35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14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组织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P18-20--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及设备使用记录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及设备使用记录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及设备使用记录符合见仪器检测报告符合见仪器检测记录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文件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文件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符合见文件6.5对易感者或感染后可能导致其严重后果的人员进入相关实验室应有提示和限制/不宜从事相关工作。符合见附件生物安全实验室准入规定6.6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穿戴与操作相符合的防护用具(进入实验室应穿防护服,工作时应戴口罩和帽子等)。实验室内不得穿露脚趾的鞋,工作鞋为舒适、防滑、不渗液体的平底鞋,当从事可能出现漏出的操作时可穿防水鞋。符合见文件6.7重点位置应备有必要的急救物品,显著位置张贴医疗救助电话号码等信息。符合见实验室现场具体情况7菌(毒)种及样品的处置--7.1菌(毒)种及样品的应有唯一性识别系统,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并指定专人管理。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2应记录样品接收时的状态,是否异常或与标准状态有所不同。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3有严格的菌(毒)种及样品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菌(毒)种及样本的收集、运输、保藏、领用、开启、传代和销毁等。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4样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贮存或处置时的维持、监控和记录。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5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单位必须按规定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获得准运证书后,由专人专车运输;护送人员不少于2人,且接受过专业培训,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6样品的接收、保存或安全处置应有程序文件,并严格执行。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7.7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88记录--8.1实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规章的生物安全记录。符合见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所有的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研究记录、检验报告副本等均应归档并保存适当的期限。符合记录更改应按适当程序规范进行。符合8.2应有人员进出实验室工作日期和时间的工作日志。符合8.3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研究与检验人员的标识。符合8.4实验室事故(暴露)的处置制度和记录。符合见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登记本8.5实验室温度、压力,冰箱温度,消毒等记录。符合见实验室仪器记录8.6人员培训记录。符合见人员培训记录8.7工作人员健康档案,体检、接种、预防服药记录。符合见工作人员健康档案8.8仪器、设备监控及检测记录。符合见仪器检测记录8.9事故(暴露)记录。符合见实验室安全事故报告登记本8.10废弃物处理记录。符合见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9微生物操作和菌毒种保藏--9.1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菌(毒)种管理监督程序。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6-379.2菌毒种储藏环境应合乎规范并具备相应等级;应有菌(毒)种的保藏的基本设备和生物安全保障设施。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89.3菌毒种储藏设施应双人双锁。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6-379.4保藏的菌种,应有详细的背景和相关资料。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6-379.5菌(毒)种分离应有标准操作细则(取样程序,菌种来源,背景资料等),并有相应原始记录。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22-239.6进行Ⅱ级生物危害微生物实验原始记录应自菌种开启(分离)到菌种保藏或销毁应可溯源。基本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9.7实验记录应有实验室人、复核人、实验日期,实验室负责人应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核查。基本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25-269.8销毁记录应包括销毁方式、销毁物品明细(培养物、实验用具等)、灭菌温度与时间(开始时间,达到温度时间,停止灭菌时间,取出时间)。基本符合见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SOP)P389.9菌毒种灭活方法应有验证程序和验证原始记录。基本符合见生物安全管理手册P33-379.10用于菌(毒)种或培养物销毁的高压锅应有检测报告。基本符合见仪器检测报告及使用记录9.11实验室废弃物应当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