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所说的"常识"首先是指知识性的常识。知识性的常识有两方面的意
思,一个是指人与生俱来的思维能力、判断力,或是众人接受、无须解
释或论证的意见观念,这种“直觉常识"有的真实,有的不真实。知识性
常识的另一个意思是指同一社会中智力正常的普通人应该有或会有的知
识,即"普通知识",如生活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等。
在知识性常识之外还有一种常识,那就是逻辑性常识,它体现为人们的
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式。例如,发生在前的为"因”,发生在后的为“果";一件
事情不能既发生过,又没有发生。从来没有学习过形式逻辑的人也有这
种逻辑性常识,他们在说理时会建立某种"因为"和"所以"的联系。当然,
这种关系是否可靠合理需要检验后才能确定。
说理中的普通知识有些是不可靠的,不能因为是常识就深信不疑。在说
理中,对待普通知识与对待专业人士所拥有的专门知识一样,都需要仔
细检验其是否可靠。这种检验不是故意抬扛,不是你说是,我就偏说不;
当一个人检验对方说理是否真实可靠的时候,也是在搞清楚自己是否有
理由怀疑对方。
逻辑性常识同样需要检验。与形式逻辑不同,逻辑性常识依靠的不是严
密的逻辑推理,而是受制于与他人共同的思维习惯、心理定式或来自某
种文化的先在假设。说理中的逻辑性常识之所以会有谬误,往往与依赖
于这种未加检验的思维习惯、心理定式有关。
总之,常识是不纯粹的知识,混杂了很多无知与偏见。我们对常识可能
存在的谬误和可能受到的扭曲应该保持警觉。
(摘编自徐贲《理由与"常识"和"知识"》)
材料二:
哲学家伽达默尔将常识解释为:同一社会中关于公共事务、社会取向与
价值判断的合理共识,是普通人都能理解、掌握和表达的平常知识、基
本道理与通俗规则。常识认知简单易懂而晓畅清晰,既能诉之以情,又
能晓之以理,从而实现通情达理的说理艺术。
诉诸常识成为公共说理的主要方式,这与常识的时空特性相关。一方面,
常识具有时间持久性,它在较长时间内流传而形成,并在时间流逝中不
断消化与吸收新观点、新见识,不断为公众所接受、认可;另一方面,
常识亦具有空间共同性,它是特定范围内主体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它未
必正确,但一定是在较广范围内为大家都承认的知识和信念。回到常识
是一种回溯到日常生活、伦理习俗与道德风尚的实践智慧,它不仅描述
了社会生活的日常景象与平常样态,而且指引了应有的价值准则与道德
取向。诉诸常识正是基于这一情感共鸣、理性共识与道德共性而得到公
共认可与辩护,也才使得公共说理得以可能。
但常识不是灵丹妙药,公共生活与社会认知既有在常识之外的新情况与
新问题,也有因对常识的过度诠释与泛滥使用而造成的认知偏差与理解
误区。为此,我们应对常识认知的局限与风险保持警醒。
常识认知拘泥于经验主义,存在着常识思维泛滥的风险。在常识的众多
来源之中,经验无疑是首要和主要的。但经验的不确定性与主观性特点
影响了经验性认知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公共说理倘若完全诉诸常识认知,
就会走向常识思维泛滥的误区,导致一系列低级错误。比如,诉诸多数
人意见的“少数服从多数",如果用错地方,就有可能造成损失甚至严重的
后果,有人还会因为"罪不责众”的常识思维而无所畏惧。又比如,诉诸
固定模式的静态思维,建立在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守成不变的认知后
果之上的常识,可能使人们的认知陷入静态封闭的思维窠白。
常识认知倚重于道德规范,对实践活动的评价受到泛道德化批判的影响。
道德规范是常识认知的重要依据,经由常识而达成共识的前提在于它符
合多数人的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公共说理所依循的“人之常情"即是来
自群体共有的道德情感与集体维护的道德信念。但基于常识认知的道德
评价也有可能走向泛道德化批判,具体表现为:将非道德对象道德化,
如对偶发个案进行舆论申讨与道德围剿;将底线道德拔高为理想道德,
把个人美德提升为道德义务,如强行要求捐款等慈善行为;将道德批判
范围盲目扩大,在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中对社会生活进行全盘否定甚至
虚无化,如社会躺平论、文化虚无论等。
常识认知的根本意义在于其守护了日常生活的直接性与明晰性,捍卫常
识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理性尊严。但生活的丰富性、社会的
复杂性与实践的多样性,也突显了常识认知的局限性,特别是身处当今
这一社会大转型、时代大分流与世界大变局的历史时刻,更需合理慎思
常识认知及其可能的风险。
(摘编自潘斌《合理慎思常识认知及其风险》)
1.下列对于材料一中提及的各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常识,是由直觉常识、普通知识、知识性常识和逻辑性常识这四类常
识组成的。
B.常识可分为知识性常识和逻辑性常识,知识性常识可分为直觉常识与
普通知识。
C.直觉常识和普通知识均属于知识性常识,差别在于是否需要通过后天
学习获得。
D.专业人士拥有的专门知识和普通知识都属于常识,但其可靠性都需要
经过检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意抬杠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讲道理;合理质疑应当建立在检验对
方说理是否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B.大家都认为无须论证的意见观念以及人们共有的思维习惯、心理定式,
都有可能混杂了无知与偏见。
C.常识流传时间长,认同范围广,公众认可程度较高;如果不能诉诸常
识,公共说理将变得十分困难。
D.常识认知能使复杂生活变得直接而明晰,彰显人类的认知能力与理性
尊严,所以我们应当捍卫常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理时合理使用形式逻辑等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是仅仅借助逻辑性常
识,能减少说理的漏洞和谬误。
B.由于各自思维习惯、心理定式以及历史文化的不同,中国与西方的常
识必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
C.”少数服从多数”的常识认知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往往因为它已陷入静态
封闭而无法适应时代变化。
D.为老人让座作为社会常识因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与道德经验而成为共
识,但不应变成强制性的义务。
4.为何说"理所当然"和"向来如此"的常识有时并不可靠?请结合材料分
析。(4分)
5.下列对常识的认知分别存在什么偏差?可能导致怎样的后果?请结合材
料分析。(4分)
观点一:常识代表人类的基本信念,具有直接性、明晰性和普遍性,哲
学应以常识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体系。
观点二:常识的重要性仅限于日常生活,根本不符合科学理论的标准;
科学和常识一旦发生冲突,常识必须为科学让路。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毒兔子
[意大利]卡尔维诺
马可瓦多一次次在病床上醒来,感到窗子渗进来的光线与声音仿佛来自
遥不可及的世界。如今,外面的世界重新属于他一一他病愈了,在诊疗
室等医生过来。可是他感受不到喜悦。可能因为外面的雾,让他知道自
己将在一片空茫中离开,融入那虚无的湿气里。虽然模糊地觉得自己必
须喜欢那里面的某样东西,可是触目所见都让他厌烦而不自在。
就在那个时候,他看见角落里的那只白兔子,有着长而松软的毛,粉红
的三角鼻,惊慌失措的红眼睛。它蜷曲的身躯占满狭窄的笼子,笼外有
根吃不到的胡萝卜一一它该有多么不快乐。他把笼门打开。兔子却停着
不动,鼻子轻微抽搐。他拿起胡萝卜递过去,它跟着,就他的手上啃了
起来。男人轻抚它的背脊,摸到一把瘦骨头,心想:"我可以把它养得圆
滚滚的。"他爱怜地看着它,就像饲养者在和善照顾动物的同时,预见将
来烘烤的菜肴。这是一个原本可以填补他的时间及心灵的朋友,可惜现
在他得离开了,回到云雾弥漫、再也遇不到兔子的城里。
胡萝卜快吃光了,他抱起兔子,四处寻找可以喂的东西。门外响起医生
的脚步声。怎么解释自己抱着这只兔子?他匆忙把它往夹克里一塞・
马可瓦多像幸运的猎人那样,拎着兔子的耳朵进了家门。"爸!爸!"孩子们
欢呼着迎上去,"这是我们的礼物吗?"
"回来啦?"从太太的眼光,马可瓦多就知道自己的住院只增添了她的怨恨。
马可瓦多说:“好好照看,它可以安心发胖直到圣诞节。”"它是公的还是
母的?"小儿子问。
如果是母的就好了,可以生小兔,然后发展畜牧业。马可瓦多的脑里浮
现一幅图象:家里湿渍斑斑的墙壁消失无踪,眼前是田野间的一座农庄。
“给它吃什么?我们自己都没得吃。"太太尖酸地说。"这个我来负责。"马
可瓦多说。
第二天,马可瓦多从主管办公室的盆栽上各拔下几片叶子,全塞进央克
里。接着厚着脸皮向一位女职员讨了一朵花,又对正在削梨的年轻人说:
“把皮留给我。”如此,东一片叶子,西一串果皮,再加上花瓣,希望能
喂饱小动物。
主管忽然派人来叫他。"他们发现盆栽掉叶子了?"马可瓦多习惯性地感到
内疚。房间里还有一名医生和几名警察。医生对他说:"诊疗室的兔子不
见了。那只兔子被注射了可怕的病菌,可以传染全城。我断定你还没有
吃掉它,否则你已经不在人间了。"公司外等着救护车和警车,大家急忙
上车,持续呼啸着警笛往马可瓦多家开去。沿路留下马可瓦多沮丧地从
车窗丢出去的一行绿叶、果皮和花瓣。
那天早上马可瓦多的太太不知拿什么下锅,看着兔子自言自语:"薪水都
拿去支付医药费了,店铺又不让赊账,还大谈什么畜牧业、什么圣诞节
吃烤兔子。"她找出一条长彩带,绑在它的脖子上,让孩子们像牵狗一样,
拽着不情不愿、勒得半死的兔子。
“让蒂欧蜜拉太太帮忙杀一下兔子”,妈妈叮咛着,“她可以留一只兔腿!不,
还是留兔头好了。”
当马可瓦多家被医生和警察重重包围时,小孩刚刚出了门。所有追缉者
又继续他们的狩猎。
"你们疯啦?"看着屋里挤进的陌生人,蒂欧蜜拉太太差点中风。她对兔子
毫不知情。
事实上,三个小男孩没在老太太家的门口停留。为了拯救那只兔子,他
们打算把它带到安全的地方。他们爬到顶楼的平台,扯断彩带便离开了,
只留下自由的小动物和一望无际的倾斜的屋顶。
兔子试着走几步,看看四周,换个方向,便小步轻跳着往屋顶走去。兔
子的行踪没有被忽略。有人在窗台摆了盆生菜,有人丢了个梨核,还有
人放了胡萝卜块。顶楼的窗户后面正传着低语一一“今天炖兔肉",或者"烧
兔肉""烤兔子"之类。
小动物当然知道,每次人类用食物引诱它,都会发生痛苦的事:把针管
插在它身上,或把它塞进夹克里,或用彩带拖着它走……但与记忆带来的
痛楚相比,只有此刻的饥饿是可以减轻的。这些不可信赖的人类一一除
了给它折磨一一还能给它一一也是它需要的一一一种保护,一种家的温暖。
它决定把自己交托给人类的游戏,听天由命吧!于是它安心地吃起胡萝卜,
即便清楚知道,很快有一只手伸出来把它抓住。然而一切相反,眨眼之
间,窗户关了,窗后的人也不见了,整个顶楼了无人迹。
因为此时警车的扩音器正在呼喊:"请注意!请注意!有一只长毛的白兔子
失踪了。它有严重传染病!它的肉有毒!触碰也会被传染!看见它马上通知
警察!”
恐慌在所有的屋顶上迅速蔓延。每个人都采取防御姿态,一看到兔子从
别的屋顶跳到附近,就发出警报。兔子的步子变得犹豫不决,当它发觉
自己需要与人类亲近时,这种孤独感对它而言更具威胁性,更难以容忍。
老猎人乌利克装好子弹,在雾中看见一团白影,便迅速开火。一粒弹丸
打穿它的耳朵。兔子明白:这是开战宣言,所有跟人类的关系自此一刀
两断。
一切在缥缈的雾中结束了。失足的兔子不可遏止地向下方的雾气滑落;
还在半空,就被一只戴着手套的手接住。装着兔子的救护车疾驰而去,
车上还有马可瓦多,他的太太和三个小孩。他们得留院观察,做一系列
的菌苗检验。
(马小漠译,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笼门被打开,彩带被扯断,兔子都没有马上逃走而是保持警惕,表明
它在多次担惊受怕之后,对人类的善意并不信任。
B.马可瓦多病愈归来,他的太太非但不高兴,反而流露出怨恨的神情,
体现极度贫穷的生活使得正常的人际关系变得扭曲。
C.马可瓦多跟太太"大谈什么畜牧业、什么圣诞节吃烤免子”却不顾家中
食物短缺,是一个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人。
D.许多大人想把兔子变成腹中餐,只有那三个小男孩愿意把它当作礼物、
给它自由,童心的美好反衬出成人世界的丑恶。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与结尾两次写雾,缥缈、潮湿、笼罩一切的雾气营造出迷茫与压
抑的氛围,象征着病态的社会对人们精神的侵蚀。
B.小说有意使马可瓦多与兔子相映照,比如,两者都从医院出来又回到
医院去,都对现实的生活不满却又始终无法逃离。
C.兔子的命运发生多次转变,使得小说叙事一波三折,而找回毒兔子的
过程一再受阻,以延宕的手法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D.同是引人深思人性"变形"之因,本文与卡夫卡《变形记》写法不同,
前者多真实而极少荒诞,后者多荒诞而极少真实。
8.马可瓦多将兔子带回家喂养,表面上是因为难以向医生解释,其实还
有多种的原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在后半部分的情节中增加兔子的叙述视角,能带来怎样的文学效
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
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
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
汝也。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
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日:'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
我皆无恨也;别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
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
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丕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
不敢忘。
太夫人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
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
"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节选自欧阳修《洸冈阡表》)
文本二:
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
三,志气自若也。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
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日:"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
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
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登谓
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布A衣B屏C处D未E为F人G知H修J即K游L其M声N登。谓P
必Q显R于S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与"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两句中的"长"字含
义不同。
B."俭薄,所以居患难也"与"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所
以"含义不同。
C.”放逐流离,至于再三"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氓》)两句中的"至于"
含义相同。
D.”奖引后进,如恐不及"与“才能不及中人】《过秦论》)两句中的"不及"
含义相同。
12.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何恃而能自守邪
A.且何谓阁子也(《项脊轩志》)
B.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答司马谏议书》)
C.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
D.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的父亲慷慨好客,乐于助人;而欧阳修主动提掖后进,在友人
死后仍继续帮扶其家。父子皆是仁义厚道之人。
B.欧阳修的父亲连夜审理案卷,不愿因错判枉杀而遭人怨恨;欧阳修对
于政事不敢稍有疏忽。父子两人皆能尽忠职守。
C.欧阳修的父亲没有为后代留下房屋、土地等赖以为生的物质财富,但
他崇高的道德风范是对欧阳修影响深远的精神遗产。
D.欧阳修的母亲有着坚定的意志,守节不移并以俭约治家,身居贫贱仍
处之泰然。欧阳修刚毅勇敢的性格有其母的影子。
14.翻译。(9分)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2)将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
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啼鸟(节选)
欧阳修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
了铺垫。
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
态。
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
的心志。
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
的变化。
16.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
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或取诸怀抱,。(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表明自己没有亲属帮助,无人照看
门户。
(5)古诗常用鸥鸟来传情达意,杜甫《客至》中"一句则透露了诗人的闲适
寂寞的心情;黄庭坚《登快阁》中〃,"一句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电子设备或网络连接"卡顿”时,运行会短暂停顿,响应会变得缓慢。而
人们陷入"社交卡顿”时,则经常产生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甚至尴尬不
安、不知所措等行为。近日,一项针对青年的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
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
对此,甲、乙两人分别发表了看法。
甲:我觉得"社交卡顿"无关紧要。以前办事要依托人际规则,搞好社交
当然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a)。而依托程序规则办事,只要根
据网上的标准流程,①循规蹈矩地操作就行。不用求人办事了,搞好社
交就变得没必要,青年再也不必在酒局上②强颜欢笑来讨好他人。再说,
信息技术的发展③突飞猛进,线上社交已经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谁
说一定要线下社交?线上社交难道不香吗?(b),许多平时不善言辞的人就
摇身一变,成为④夸夸其谈的社交达人。既然青年不必搞好社交,也不
用线下交流,"社交卡顿”又何妨?
乙: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我认为青年人一定要避免"社交卡顿"。___所以,
搞好社交很重要,而线下交流也不能放弃;如果青年陷入"社交卡顿",无
论是赢得友谊与爱情,还是寻找合作伙伴,都将变得困难重重。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社交卡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B.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
C.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D.我们那儿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抗日先遣队”,北上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则经常产生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甚至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
B.则经常出现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甚至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等行为
C.则经常产生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心理,甚至出现逃避社交、自我封
闭等行为
D.则经常出现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等行为,甚至产生尴尬不安、不知所
措等心理
20.(1)文中加方框的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2
分)
(2)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请你利用下列论据,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帮助乙逐一反驳
甲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语意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120字。(5分)
论据一:只有社交才能建立真实而牢靠的情感联结
论据二: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国学大师黄侃先生讲授《说文解字》时,既不带原书,也不带讲稿,却
旁征博引,头头是道;所引之典,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学生听他的课,
百听不厌,常听常新。有人问其秘诀,他说:"要如一字不识人,方能
读书。”意思是说,每次读书,都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字也不识的愚人。他
读过的书,都写满蝇头小字和各种符号,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而
且许多书还不止圈点一遍,比如《说文解字》,他至少圈点了五遍,每一
遍都有新体会。
黄侃先生的读书方法,正好印证一句俗语:“笨功夫才是真功夫。”请结
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这四类常识有重叠之处;C"直觉知识"包括"众人接受、无须解
释或论证的意见观念",这部分内容同样需要通过后天学习;D专业人士
所拥有的专门知识并不属于常识。)
2.D(原文"常识认知……守护了日常生活的直接性与明晰性",并不意味
着"常识认知能使复杂生活变得直接而明晰"。原文意思是:日常生活具
有直接性与明晰性,而常识能保护它们,使它们不被破坏。)
3.C(原因是常识思维泛滥,将"少数服从多数”用错了地方。)
4.①""所所然""的常识,受于于与人人同同的思维习、、理所式,,
有的经检验,可能混杂无知与偏见。②""来如此""的常识,立在日日复
日日的检验累、、守成不变的认知后果之上,可能无法适应现实的新情
况与新问题。(每点2分,同4分)
5.(1)观点日:夸大常识重要性。容易忽略常识包含的无知与偏见,可
能导致所论体系出现谬误。(2)观点二:低估常识的重要性。容易无视常
识中的所性同识与道德同性,可能使科学缺失所性指引,甚至违背道德
规范、走来歧途。
(每点2分,同4分)
6.C(马可瓦多并没有“不顾家里食物短缺",人只是没有能力解决食物
短缺的问题,人想方设法凑足喂兔子的食物,也可以看得出如人已检考
虑到家里食物短缺;马可瓦多也并非"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人,人被
沉重的现实束缚着而偶尔幻想着有所改变)
7.D("篇小说的的诞不不能极少少,多多情都有有明的的夸变变,,而
变变,》不不将大量真实的细都加入故事,而且篇身就是借诞不如刻画
真实的社会,也不能的"少少真实")同是引人深思人性"变形"之因,本文
与卡夫卡《变形记》写法不同,前者多真实而极少荒诞,后者多荒诞而
极少真实。
8.(1)马可瓦多看到兔子被囚禁、吃不到食物,对兔子理生怜悯。(2)
马可瓦多对空虚的生活感到厌烦,兔子可以填补人的时间与理灵。(3)马
可瓦多生活贫穷而渴望有所改善,想着把兔子养肥如做大餐。(每点2
分,同6分)
9.(1)以兔子的视角展现人们的自私、冷血,增强说的的批判意味。(2)
兔子因饥饿与孤独而宁愿投降的理所,象征着人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
进日步突出人的异化。(3)兔子的视角具有魔幻(童话)色彩,使故事更
新奇、更有吸引力。(每点2分,同6分)
10.C"G"L(原句:布衣屏处,经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的于世。)"
11.D(“项,抚育/年长;B项,……的方法/.…的原因;C项,有是"到",
表示程度、范围;D项,如不及/比不上。)
12.(A项不属于特殊句,,例句与其人三项有属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13.B(〃不愿因.…而招人怨恨"应为"不愿因……而留下遗憾",原文"则死
者与我皆无恨也","恨"是指遗憾。)
14.参考答案:
(1)这就是我知道你父亲必式有后代的原因,你日式要好好勉励自己。
我不能教导你,这是你父亲的志来。……也,必有后,其,勉之,
父父之志也"大意,1分,同5分。)
(2)祸患常常是由日点日滴少说的错误累、酿成的,聪明有才能和英勇
果敢的人,也多半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所困,难道只有伶人(是这样)
吗?"(于忽微/状语后置,智勇/作名词,于/表被动,岂独,1分,同
4分。)
15.C"("由后文诗人担理鸟散花谢,可见这种消遣只能暂且排忧而无法
斩断诗人理中羁绊,并非忘却尘俗的快乐;由后文诗人借屈原的典故抒
怀,可见诗人仍"为遭遇贬谪而苦闷,其志来仍日施展才华而不日归隐山
林。)
16.(1)诗人嘲笑屈原因被贬而憔悴独醒太不值得,不此洒脱日点,
与花鸟相伴,以美酒自醉。(2)诗人嘲笑自己其实与屈原同病相怜,日旦
鸟散花谢,日样无法逃脱孤独与忧愁的命运。(或:与花鸟相伴,却无法
掩盖无人相伴的孤独,以美酒自醉,却无法消除被贬山城的苦闷。)(每
点3分,同6分)
17.(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悟言日室之内
(3)既窈窕以寻壑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见群鸥日日如理吾与白鸥盟(每空1分,同8分)
18.A("社交卡顿”,特殊含义。B突出强调;C讽刺或否式;D特式
称谓。)
19.C("原句有三处语病:其日,搭配不然,"产生….行为",应为"产
生・・・・・・理所"或"出现.…行为";其二,归类不然,"局促不安、不知所措"
属于"理所"而非"行为";其三,语序不然,先有"尴尬不安、不知所措",
再有"逃避社交、自我封闭"。只有C项改正了全部语病,故选C项。)
20.(1)①/按部就班"""④/口若悬河(能言善辩,侃侃而谈)(同2分)
(2)a.人际规则逐渐被程序规则取代("人际规则"""程序规则"1分,"取代"1
分广b.从线下转到线上("线下""线上"1分,"转到"1分)(同4分)21.参
考答案:即使不必求人办事也必须搞好社交,因为只有社交才能立在真
实而牢靠的情感联结,从而帮助我们赢得友谊与爱情。再的,线下社交
无法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因为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了解对方的真
实面目,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条所连贯,1分;反驳
甲的两个观点“"不必求人办事就不必社交"以及"线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院双十一活动方案策划
- 双11小活动策划方案
- 现服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探讨
- 汇报技巧构建高效商业汇报的核心要素
- 国庆节活动方案披萨
- 7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001
- Unit 11 Chinese festivals(period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五年级下册001
- 16 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二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5课时说课稿 西师大版
- 2023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物理学与能源技术11.3能源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 浙江省杭州市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初三中考二模英语试卷+答案
- 高中英语原版小说整书阅读指导《奇迹男孩》(wonder)-Part one 讲义
- GB/T 4745-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沾水法
- 山东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八上 第1讲 机械运动
- 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光学课件(大全)李林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管理规定
- 2023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完形填空汇编(9篇-含解析)
- 五年级上册数学习题课件 简便计算专项整理 苏教版 共21张
- 疼痛科的建立和建设
- 运动技能学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