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_第1页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_第2页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_第3页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_第4页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管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财务管理》对于大多数学文科的考生来说是比较头疼的一门课程,复杂的公式让人一看头就不由自主的疼起来了。但头疼了半天,内容还是要学的,否则就拿不到梦寐以求的中级职称。因此,在这里建议大家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点游戏心态,把这门课程在某种角度上当成数字游戏。那就让我们从第一章开始游戏吧!

首先,在系统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大家要知道什么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有两层含义: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能归结为下述四种活动中的一种:

1、投资活动。通俗的讲,就是怎么样让钱生钱(包括直接产生和间接产生)。因为资金的世界是不搞计划生育的,所以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对企业来说是多多益善。该活动有两种理解: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投资活动包括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即内部使用资金)。狭义的投资活动仅指对外投资。教材所采用的是广义投资的概念。9月25日。

2、资金营运活动。企业在平凡的日子里主要还是和资金营运活动打交道,该活动对企业的总体要求只有一个:精打细算。9月26日。

3、筹资活动。企业所有的资产不外乎两个来源:所有者投入(即权益资金)和负债(即债务资金)。9月27日。

4、资金分配活动。到了该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了,这时就有一个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如何权衡的问题,这就是资金分配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9月28日。

至于八大财务关系及五大财务管理环节,只要是认识中国字,并能把教材上的内容认认真真的看一遍,这些内容也就OK了。

财务管理忙活了半天,目的是什么,这就牵扯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一开始,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后来发现它是个满身缺点的“坏孩子”,其主要缺点有四:

1、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没有反映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风险;

4、有导致企业鼠目寸光的危险。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反映了利润与资本之间的关系,但上一个“坏孩子”的其余三个缺点仍未克服,因此人们对这个“孩子”并不满意。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每股收益最大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人们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孩子”,那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它克服了“坏孩子”身上所有的缺点。它不仅受到企业家的青睐,也受到了教材的青睐(教材所采用的观点就是“好孩子”),忙活了半天,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个“好孩子”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法人股东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非股票上市企业的价值难以评估等。尽管如此,但毕竟瑕不掩瑜,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仍是一个“好孩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是江湖,人就是江湖。企业的老板也是人,他也有他的江湖。在企业老板的江湖里,有两大恩怨:与经营者的恩怨、与债权人的恩怨。对于与经营者的恩怨,解决的办法有三种:解聘(老板威胁)、接收(市场威胁)、激励(让经营者当部分老板)。对于与债权人的恩怨,解决的办法也有三种:限制性借款(事前预防)、收回借款(疑罪从有)、停止借款(亡羊补牢)。

在企业内外究竟有哪些东东在影响着财务管理呢?本章第三节就讲述了其中的主要内容。这一节内容比较简单,本斑竹将整体架构整理如下,具体内容不再赘述:

财务管理的环境

A.经济环境:a.经济周期,b.经济发展水平,c.宏观经济政策;

B.法律环境:a.企业组织形式,b.公司治理和财务监控,c.税法;

C.金融环境:a.金融机构,b.金融工具,c.金融市场,d.利率。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分析

本章与第三章是《财务管理》的“工具”章,就如同木匠做家具需要锯、锤等工具一样,《财务管理》同样需要“锯”、“锤”等工具,而本章与第三章就是《财务管理》的“锯”、“锤”。本章主要讲了风险的计量。在以前,人们只知道有风险,却无法对它进行计量,就如同人们现在无法对爱情进行计量一样。后来,聪明的人们学会了去计量风险,从而使得风险不再那么抽象了。

有一句被很多人认为是废话的一句话:收益伴随着风险。可见收益与风险就像一个人的左和右,永不分离。讲风险,就不能不讲收益。资产的收益有两种表示方法:金额(A资产的收益额是888元);百分比(B资产的收益率是88.8%)。而教材所谓的资产的收益指的是资产的年收益率。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能把教材上的「例2—1」看懂,遇到类似的题会做就可以了。

资产收益率的类型包括:

1.实际收益率。就是已实现(确定可以实现)的上述公式计算的资产收益率。

2.名义收益率。资产和约上标明的收益率,即“白纸黑字”的收益率。

3.预期收益率。有三种计算方法:按照未来收益率及其出现概率的大小进行的加权平均的计算;按照历史收益率及其出现概率的大小进行的加权平均的计算;从历史收益率中选取能够代表未来收益率的“好同志”,并假定出现的概率相等,从而计算它们的算术平均值。

4.必要收益率。投资的的目的是产生收益,而且这个收益有个最低要求,必要收益率就是这个最低要求。

5.无风险收益率。即便是投资短期国库券也是有风险的,只不过风险很低,所以便用它的利率近似地代替无风险收益率。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是不存在只有无风险收益率的资产的。

6.风险收益率。投资者既然承担了风险,就必然要求与此相对应的回报,该回报就是风险收益率。

讲完了收益,该讲风险了。衡量风险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以下简称方差)、收益率的标准差(以下简称标准差)、收益率的标准离差率(以下简称变异系数)等。对于方差、标准差的公式,它们的推导过程十分复杂,没办法,只能死记硬背。而变异系数则是说明每一元预期收益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如果把资产所有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比作一块蛋糕的话,变异系数不过是在“切蛋糕”而已。大家能把书上的「例2—4」、「例2—5」、「例2—6」看懂、做会(即能够套用公式)就可以了。

“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偏好”看上两遍,有个印象就可以了。

人们在投资的时候往往不是投资一项资产,而是投资多项资产(鸡蛋最好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里就有一个资产组合的问题。那么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如何计算呢?很简单,就是将各项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乘以各项资产在资产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例,然后求和。对于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家只需要知道两项资产组合的风险如何计量就可以了(对该公式也只能死记硬背,除非你的数学或统计学学的好);对于多项资产组合的风险,大家只要知道方差(非系统风险)是表示各资产本身的风险状况对组合风险的影响、协方差(系统风险)是表示各项资产收益率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运动)所产生的风险就可以了。

教材着重讲了一下系统风险。系统风险用系统风险系数(以下简称贝他系数)表示。贝他系(期数是11年)-3.3121(期数是4年)〕=777×8.9228(期数是7年)×0.4289(期数是11年)=2973.35(元),其中的5.2064、7.1390、3.3121是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得到的,0.7350、0.4289是通过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得到的,8.9228是通过查年金终值系数表得到的,这2973.35元就是777元在上述条件下的递延年金现值金额。

机器猫想从2011年12月31日开始在每年的12月31日从童话银行领取123元,直到永远(假设机器猫长生不老),那么它需要在2010年12月31日往童话银行存多少钱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答案是:123×〔1-(1+8%)-∞〕/8%=123/8%=1537.5(元),这1537.5元就是123元在上述条件下的永续年金现值金额。

在考试时,有时候需要大家计算上述情况下的利率,那么这又是如何计算呢?请看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中)。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中)

在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上)中给大家介绍了各种情况下终值与现值的计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求相关事项的利率。

承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上)中的例子,兔巴哥在2001年1月1日往童话银行存入了456元,它能够在5年后从童话银行领取987元,假设童话银行按年复利计息(下同),那么童话银行的年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答案如下:

456×(F/P,i,5)(复利终值系数)=987,(F/P,i,5)=2.1645,即(1+i)5=2.1645,求i.当i=16%时,(1+16%)5=2.1003;当i=18%时,(1+18%)5=2.2878.则i=16%+(2.1645-2.1003)/(2.2878-2.1003)×(18%-16%)=16.68%,这个i就是在复利终值情况下的利率。

上述例子也可以做如下解答:987×(P/F,i,5)(复利现值系数)=456,(P/F,i,5)=0.4620,即1/(1+i)5=0.4620,求i.当i=16%时,1/(1+16%)5=0.4762;当i=18%时,1/(1+18%)5=0.4371.则i=16%+(0.4620-0.4762)/(0.4371-0.4762)×(18%-16%)=16.73%(有误差),这个i就是在复利现值情况下的利率。

黑猫警长从2001年12月31日开始连续7年在每年的12月31日往童话银行存入258元,直到2007年12月31日为止,它能够在2008年1月1日领到2468元,那么童话银行的年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答案如下:

258×(F/A,i,7)(年金终值系数)=2468,(F/A,i,7)=9.5659,求i.当i=10%时,(F/A,i,7)=9.4872;当i=12%时,(F/A,i,7)=10.089.则i=10%+(9.5659-9.4872)/(10.089-9.4872)×(12%-10%)=10.26%,这个i就是在年金终值情况下的利率。

美人鱼在2000年12月31日往童话银行存入了1234元,她能够从2001年12月31日开始连续8年在每年的12月31日从童话银行领取202元,直到2008年12月31日为止,那么童话银行的年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答案如下:

202×(P/A,i,8)(年金现值系数)=1234,(P/A,i,8)=6.1089,求i.当i=6%时,(P/A,i,8)=6.2098;当i=7%时,(P/A,i,8)=5.9713.则i=6%+(6.1089-6.2098)/(5.9713-6.2098)×(7%-6%)=6.42%,这个i就是在年金现值情况下的利率。

阿里巴巴在2000年12月31日往童话银行存入了6789元,他从2001年12月31日开始在每年的12月31日都能从童话银行领取345元,直到永远(假设阿里巴巴长生不老),那么童话银行的年存款利率是多少呢(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答案如下:

i=345/6789=5.08%,这个i就是在永续年金情况下的利率。

假设童话银行年名义利率是24%,按月复利计息,那么童话银行的年实际利率是:(1+24%/12)12-1=26.82%.这就是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转换。

作为“工具”,资金时间价值紧接着在普通股评价和债券评价中就被用到了,那么如何利用这一“工具“进行评价呢?请看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下)。

第三章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下)

学习了资金时间价值之后,让我们看一下如何利用它对普通股及债券进行评价。在对普通股进行评价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股票的收益率。

股票的收益率包括:本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

比如齐国普通股在2008年3月31日发放2007年现金股利每股1.23元,这支股票在2008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是23.45元,那么这支股票的本期收益率=1.23/23.45=5.25%.

比如宋江在2008年3月1日以22.34元的价格购买了齐国股票,在2008年7月31日以24.56的价格卖出了齐国股票,那么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收益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24.56-22.34)+1.23〕/22.34×100%=15.44%,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15.44%÷(5/12)=37.06%.

比如卢俊义在2008年5月1日以21.23元的价格购买了齐国股票,在2008年的8月31日以25.67元的价格卖出了齐国股票,那么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收益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25.67-21.23)/21.23×100%=20.91%,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20.91%÷(4/12)=62.73%.

比如吴用在2008年4月1日以20.12元的价格购买了齐国股票,在2012年的3月31日以26.78元的价格卖出了齐国股票,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的3月31日每股分得现金股利1.34元、1.45元、1.56元、1.67元(假设买卖股票的数量是1股,其他条件不变),那么持有期(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是多少?

解答:设持有期(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i,则1.34×(P/F,i,1)(复利现值系数)+1.45×(P/F,i,2)+1.56×(P/F,i,3)+(1.67+26.78)×(P/F,i,4)=20.12.当i=14%时,1.34×0.8772+1.45×0.7695+1.56×0.6750+(1.67+26.78)×0.5921=20.19;当i=15%时,1.34×0.8696+1.45×0.7561+1.56×0.6575+(1.67+26.78)×0.5718=19.56.那么i=14%+(20.12-20.19)/(19.56-20.19)×(15%-14%)=14.11%,所以持有期(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为14.11%.

所谓的普通股的评价,就是确定普通股的价值。在不同情况下,普通股的评价模式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三种评价模型:

1.股利固定模型。比如楚国普通股每年每股分配现金股利1.11元,若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9.99%,则其股票价值=1.11÷9.99%=11.11(元)。

2.股利固定增长模型。比如燕国普通股本年预计派发现金股利每股2.22元,以后每年的股利按2.22%的幅度递增,若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8.88%,则其股票价值=2.22/(8.88%-2.22%)=33.33(元)。

比如韩国普通股上年每股派发现金股利3.33元,以后每年的股利按3.33%的幅度递增,若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7.77%,则其股票价值=3.33×(1+3.33%)/(7.77%-3.33%)=77.50(元)。

3.三阶段模型。其股票价值=股利高速增长阶段派发现金股利的现值+股利固定增长阶段派发现金股利的现值+股利固定不变阶段派发现金股利的现值。给大家出个思考题:比如赵国普通股最近每股派发现金股利4.44元,在此后的前4年内每年的股利按14.14%的幅度递增,在随后的6年内每年的股利按4.44%的幅度递增,再往后每年的股利不变,若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为6%,则其股票价值是多少?(只列出式子即可)

所谓的债券的评价,就是确定债券的价值。在不同情况下,债券的评价模式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有三种估价模型:

1.基本模型。比如魏国公司拟于2002年7月1日发行面额为888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8.88%,每年7月1日计算并支付一次利息,于7年后的6月30日到期,若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风险报酬率为7%,则其债券价值=888×8.88%×(P/A,7%,7)(年金现值系数)+888×(P/F,7%,7)(复利现值系数)=78.85×5.3893+888×0.6227=977.91(元)。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估价模型。比如秦国公司拟于2008年5月1日发行面额为555元的债券,其票面利率为5.55%,于5年后的4月30日到期,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若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风险报酬率为5%,则其债券价值=(555×5.55%×5+555)×(P/F,5%,5)(复利现值系数)=709.01×0.7835=555.51(元)。

3.零票面利率的债券估价模型。比如鲁国公司拟于2007年9月1日发行面额为777元的债券,期内不计利息,于7年后的8月31日到期,若同等风险投资的必要风险报酬率为7%,则其债券价值=777×(P/F,7%,7)(复利现值系数)=777×0.6227=483.84(元)。

债券同样有个收益率的问题。债券的收益率包括:票面收益率、本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

票面收益率就是印制在债券票面上的利率。

比如公孙胜在2001年7月1日以1234元的价格购买蜀国公司同日发行的债券一张,该债券面值为1111元,券面利率为11.11%,每年7月1日付息一次,偿还期11年,那么公孙胜购买该债券的本期收益率=(1111×11.11%)/1234×100%=10.0026%.

比如关胜在2005年5月1日以1221元的价格购买蜀国公司发行的债券一张,于2005年8月31日以1432元的价格卖掉了该债券,那么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收益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1111×11.11%+(1432-1221)〕/1221×100%=27.39%,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27.39%÷(4/12)=82.17%.

比如林冲在2006年1月1日以1001元的价格购买蜀国公司发行的债券一张,于2006年5月31日以1258元的价格卖掉了该债券,那么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收益率(假设其他条件不变)=(1258-1001)/1001×100%=25.67%,其持有期(不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25.67%÷(5/12)=61.61%.

对于持有时间超过一年的债券,其持有期(超过一年)年平均收益率就是:使债券带来的现金流入量净现值为0的折现率(按年复利计息)。大家只要能把教材上的「例3—39」、「例3—40」、「例3—41」弄懂了、会做了,这部分内容也就OK了。第五章

证券投资(上)

证券投资是财务管理中的精华,无论理论还是实际都深入人们的生活,在2007年做了很大变动,分值也出现了井喷,2007年11分比06年高差不多4倍。

下面我就带领大家来看一看怎么学好这一章。

证券投资是为获取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关键体现在收益二字。企业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有以下5个方面,其实都与收益相关,我们来分析一下。

(1)暂时存放闲置资金。以替代较大量的非盈利的现金余额。替代非盈利不就为了盈利吗,是不是就体现收益了呢!

(2)与筹集长期资金相配合。看书上解释的后半句话,企业可将暂时闲置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以获得一定的收益。

(3)满足未来的财务需求。在满足未来需求的同时获得证券带来的收益。

(4)满足季节性经营对现金的需求。就是为了旱涝保收,在好的月份储存粮食(有价证券)已备坏的月份使用(变现)

(5)获得对相关企业的控制权。获得控制权难道不是最大的收益吗?

这个考点本身很小,我讲一讲,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哦。

下面分不同投资对象进行重点讲解。

一、股票投资

股票投资的目的不必细说,地球人都能知道。

股票投资的特点要看一看:

(1)权益性投资

(2)风险大

(3)收益率高

(4)收益不稳定

(5)波动性大

给大家说个笑话,有个考生问,都说股票收益率高,为什么2007年大部分股民都被套了,并没有体现高收益呀?这就是看问题过于片面忽略了(2)风险大,证券投资特点就是风险和收益对等,高风险高收益,07年巴菲特享受了高收益,中小散户承担了高风险,站在整个市场,正好体现了他的特性。

有人想问了那怎么能做到高收益避免高风险呢?不要着急下面就讲!

书上给了答案,对股票的分析有两种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

基本分析法要掌握P113例题上面那段话:基本分析法比技术分析法及现代数学模型分析法重要得多。财务分析是基本分析法中的一种具体方法,运用资本定价模型等理论进行公司分析,在股票投资中是常见的做法。

这段话看似不起眼,但为考试指明了方向。考生可以把P113-P116的例题做一下加深了解,

光说不练可是嘴把式哦,千万不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

技术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实际上是对市场一段时间的价、量关系作出的分析,以预测其未来走势的一系列方法,最终分析的对象是价格、成交量、时间、空间。

①价格反映了股票市场变化方向;

②成交量反映了市场对价格变化方向的认同程度;

③时间是指一种行情或走势持续的时间跨度;

④空间是指某一趋势可能达到的高点或低点。

再把技术分析的三个假设看一看,很多股民对技术分析在熟悉不过,但很少了解这些假设:

①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②价格沿趋势运动。③历史会重演。

技术分析的内容有四个,考个客观题也不是不可能哦,有空瞧瞧吧。

最后是技术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的区别,我帮大家归纳一下。

技术分析法:分析市价的运动规律;直接从股票市场入手;是短期性质的;很少涉及股票市场以外的因素分析,通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形式、股票的成交量和投资心理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选择适当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方法。

基本分析法:分析内在投资价值,从股票市场的外部因素入手,不仅研究整个证券市场而且研究单个证券的投资价值,不仅关心证券的收益,而且关心证券的升值,通过对宏观形势的分析,帮助投资者了解股票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投资价值。

上面的区别看似不好理解,帮助大家用白话归纳一下,技术分析都是应用数理统计指标归纳得出,因此他是一种规律的总结,只可能是短期的,好比天气预报,只能预测未来几天,不可能预测今后几年吧,根据成交量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进行投资。比如我们经常能听到的投资者口中说的“放量”“缩量”就是形容成交量的,“恐慌性抛盘”“报复性反弹”也都反应了投资者心态的变化。而基本面分析不用多说了,财务管理研究的也多是对内在价值的分析,因此属于基本面分析。

二、债券投资

债券比股票要简单的多啦,也是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投资品种,债券的重点在第三章,这里只不过是延续,作者可能也本着体谅考生的原则,因此在这一部分讲的也比较简单。呵呵

大家只要理解了债券的投资决策,会用内插法计算,并作出是否值得投资就可以了,在第三章已经讲过,这里就不重复。债券的组合策略考也是客观题,考生可以自己看看哦。

《财务管理》第五章

证券投资(中)

三、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在2007年是很火爆的,他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基金投资不可能出大题,因此学员要从细节加以把握。

投资基金我们首先要了解基金的种类,掌握客观题

(一)投资基金的种类:

(1)契约型基金

(2)公司型基金

(3)契约型基金与公司型基金的比较:

①资金的性质不同。

②投资者的地位不同。

③基金的运营依据不同。

(二)根据变现方式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我帮大家总结一下:

封闭式基金:限定了基金单位的发行总额,在一定时期内不再接受新的投资。基金单位的流通采取在交易所上市,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竞价交易。很好理解吧,有一定的发行规模和股票一样在二级上市场交易,交易期限往往5-10年。

开放式基金:基金单位的总数是不固定的,可追加发行,投资者可按现期净资产值(净值)扣除手续费申购或赎回。开放式基金我想很多人都接触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随时申购赎回,总额不固定是他的主要特点。

大家再把书上两者的比较,投资标的不同所分的种类,自己看一下考前在记忆,能应付客观题就OK了。我主要对投资基金的价值与报价和基金收益率来着重唠叨唠叨。

(三)投资基金的价值与报价

“基金”举个通俗点的例子,我想去菜市场买菜,但我不精于算计,对菜的价格不熟让我媳妇去买,她买了一篮子菜。我要想知道这一篮子菜值多少钱,取决于其中各种菜的价格。这一篮子菜就是一个组合,就是基金。所以就引出了“基金单位净值”。

喝点水,把公式写出来再讲: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就相当于一篮子菜的价格,比如是18元;

基金单位总份数,是一个量化的最小单位的总和。比如6斤。

基金单位净值就是3元啦,就是这么简单。

还要知道基金单位净值也称单位净资产值或单位资产净值。所以就有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等于基金资产总额减基金负债总额。最简单的会计横等式。

基金认购价和基金赎回价一个是要交一个认购费,一个是人家直接扣除个赎回费,总之要交手续费。

(四)基金收益率

担惊受怕的持有基金一年,该算算收益率。

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数*基金单位净值年末数-年初持有数*基金单位净值年初数)/(年初持有数*基金单位净值年初数)

还用讲吗很很简单吧,买过基金的人不用公式都会算。年末净值减年初净值为收益,除年初净值。这里注意没有认购、赎回费。

(五)基金投资的优缺点:

优点:专家理财优势,资金规模优势。

缺点:(1)无法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因为基金是一个组合,分散了风险,也降低了收益。

(2)在大盘整体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投资人可能承担较大风险。

《财务管理》第五章

证券投资(下)

这回我们要谈一谈衍生金融资产投资。很多考生不明白“衍生”是什么意思!衍生就是派生的意思,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比如商品期货,就是在现货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掌握以下客观题考点:

(一)商品期货

1.商品期货细分为以下三类:

(1)农产品期货;

(2)能源期货;

(3)金属产品期货。

2.商品期货的投资决策:

(1)以小博大;

(2)交易便利;

(3)信息公开;

(4)期货交易可以双向操作,简便、灵活;

(5)合约的履约有保证。

(二)金融期货

金融期货一般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期货、股指期货等。

金融期货投资可采用的投资策略包括套期保值和套利等。

①套期保值是金融期货实现规避和转移风险的主要手段,具体包括买入保值和卖出保值。

②套利由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暂时不平衡,或者由于市场对各种证券的反应存在时滞,将导致在不同的市场之间或不同的证券之间出现暂时的价格差异,从中获取无风险的或几乎无风险的利润。

(三)期权投资

期权也称选择权,是期货合约买卖选择权的简称,是一种能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

期权投资的方法有:

(1)买进认购期权。(相当于看涨)

(2)买进认售期权。(相当于看跌)

(3)买入认售期权同时买入期权标的物。

(4)买入认购期权同时卖出一定量期权标的物。

(5)综合多头。

(6)综合空头。

(四)认股权证、优先认股权、可转换债券

(1)

认股权证的理论价值计算公式:

V=max[(P-E)×N,0]

认股权证,在我国06年推出的宝钢权证,当时非常火爆哦。创造了1周800%的惊人涨幅。

我想很多人都没接触过,举个例子吧,可以想象成优惠券,比如买1件褂子100元,有优惠券就是80元,因此他的理论价值就是20元。道理就这么简单,再复杂的模型中级也没有介绍。

(2)优先认股权

优先认股权的价值分附权优先认股权和除权优先认股权两种。

①附权优先认股权在某一股权登记日前颁发,在此之前购买的股东享有优先认股权。

R=(M1-S)/(1+N)

②除权优先认股权在股权登记日以后的股票不再包含新发行股票的认购权。

R=(M2-S)/N

优先认股权,会掌握用这2个公式计算就好啦,我国尚无此种认股权。公式的原理和认股权证相似,只不过是除以(1+N)或N.

(3)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债券大家要掌握可转换债券的要素,价值估算,投资决策书上写的都很清楚,我就不再多说啦,都很简单。第六章

营运资金(上)

营运资金就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余额,但本章的内容主要是讲流动资产的,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

一现金。企业的现金不是“躺”在企业里“睡觉”的,而是需要企业打理的。企业之所以持有现金不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为了交易,就是买东西,没钱买不了东西是小孩也知道的道理;二是为了预防,企业的“一生”和人的一生一样,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为了应付意外情况下的支出,,企业需要未雨绸缪;三是为了投机,就是让现金生“小”的,当然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可能“小”的有了,“母亲”却死了,甚至有可能“母子”全都没有了。

企业持有现金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包括持有成本(管理费+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转换成本(交易有价证券的费用)、短缺成本(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变现有价证券从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其中,持有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转换成本、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反比例关系。

大家对现金比较头疼的恐怕就是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教材上讲述了两种模式,而这两种模式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

先说第一种:成本分析模式。这里的成本仅包括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和短缺成本,不包括管理费和转换成本。其中的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报酬率)。大家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能把教材上的「例6—1」弄懂就可以了。该种模式学习时以理解为主。

再说第二种:存货模式。该种模式下只考虑丧失的再投资收益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不考虑管理费和短缺成本。教材上给了两个公式(就是那两个带根号的公式),这两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必去管它,重要的是把这个公式记住,解答相关问题时,会套用公式就可以了。该种模式学习时以记忆为主。

至于现金回收和现金支出的管理,看上几遍书,大致有个印象就可以了。

二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日赊销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管理成本、坏账成本(赊销额×预计坏账率)。

至于信用标准的确定,不感兴趣的:考前略读;感兴趣的:考前略读,考后详读。

本部分重点内容是信用政策的确定,其核心问题是不同信用政策之间信用成本后的收益比较,从而选择信用成本后的收益最大者的信用政策。信用成本后的收益=赊销收入-(变动成本+现金折扣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费用。其中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按前述公式计算,而收账费用则是管理成本的一部分。

收账政策的确定是比较不同收账政策的收账总成本,从而选择最低收账总成本的收账政策。收账总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费用。

至于账龄分析和收账保证率分析,能够看懂教材所写的内容及例题就可以了。第六章

营运资金(下)

三、存货。首先说一下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该成本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三大成本。其中进货成本包括进货费用和进价成本(采购单价×采购数量),而进货费用又包括了订货固定成本(年固定订货费用)和订货变动成本(年计划采购总量/经济进货批量×平均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储存成本也包括两部分:固定储存成本(年固定储存费用)和变动储存成本(单位存货年变动储存成本×经济进货批量/2)。而缺货成本则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因此:

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进货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进货费用+进价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缺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采购单价×采购数量+年固定储存费用+单位存货年变动储存成本×经济进货批量/2+缺货成本=年固定订货费用+年计划采购总量/经济进货批量×平均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年固定储存费用+单位存货年变动储存成本×经济进货批量/2+缺货成本

下面介绍一下经济进货批量以及经济进货批量的存货相关总成本。该部分内容的核心牵扯到两个带根号的公式,这两个公式是需要记忆的,做题时,会套用这两个公式就可以了。

另外,以这两个公式为原型,教材又展开讲了两个问题: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和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

计算实行数量折扣的经济进货批量的实质是比较不同进货批量范围下的存货相关总成本,选取最低者。在计算时,选取进货批量范围的最低数量。

计算允许缺货时的经济进货批量时,又要很不幸的碰到一个带根号的公式了,该公式只能去记忆,如果实在不想记,那就只有祈祷考试时考不到该部分内容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均缺货量也是有可能考到的,它的计算公式也是需要大家去记忆的。

再订货点的计算比较简单,就是用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去乘以原材料的在途时间。

订货提前期的计算也比较简单,就是用预计交货期内原材料的使用量去除以每天消耗的原材料数量。

保险储备量的计算较为复杂,它是用极端情况下的原材料耗用量去减正常情况下的原材料耗用量,然后再用其余额去除以2.具体的计算公式就是:

保险储备量=(预计每天的最大耗用量×预计最长订货提前期-平均每天的正常耗用量×订货提前期)/2第七章

筹资方式(上)

企业要运转,就要有充足的资金,好比人的血液,这章就是解决“血液”从何而来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找找“血液”从何而来。

第一节中,资金需要量预测是块“肥肉”,其他的大家看书掌握。这一块,是敌人的主力所在,既可以出主观题,又可以出客观题,属于全能型考点呀,咱们也不能含糊要多投入精力哦。资金需要量预测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我自从学了财管,花什么钱都喜欢计划一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资金有限哦,所以我把要买的大件东西在1年内均匀分摊,按轻重缓急排序,并与工资(收入)配比,缓解了支出压力,这就是一种对资金的预测。既然是预测,就不可能100%准确,只是对未来做个规划,企业也一样。

企业资金需要量的预测可以采用“定性预测法”、“比率预测法”、“资金习性预测法”。

(1)定性预测法:利用直观资料,依靠个人的经验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资金需要量作出预测的方法。这种方法大家了解一下。

(2)比率预测法(掌握):依据财务比率与资金需要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资金需要量。这句话理解好,就能明白这种方法。我们来看公式:

对外筹资需要量=A/S1(S)-B/S1(S)-PE(S2)=△S/S1(A-B)-PE(S2)

A=变动资产,B=变动负债,S=基期收入,S=预测期收入,S=变动额,P=销售净利率,E=留存收益比率。

讲解一下:A/S1为变动资产占基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预测都是由过去展望未来,也就是假定他们是稳定不变的,对未来有参考意义。同理,B/S1就是变动负债占基期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乘S为新增收入所需要的变动资产或变动负债,增加的所有者权益的计算是通过财务比率得出,即销售净利率×留存收益率×预测期的收入。由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带入这个基本会计恒等式,再有差额就是外部筹资额(可以是外部负债或外部股权)。

(3)资金习性预测法:习性,动物有生活习性,资金也有习性。其实资金习性就是规律,是指资金的变动与产销量变动之间的依存关系。

按资金习性分类:①不变资金;②变动资金;③半变动资金。变与不变都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产销量。那么我们如何求出变动资金和不变资金呢?引出

y=a+bx二元一次线形方程

其中:a为不变资金、b为单位产销量所需变动资金。其数值的计算又有2种方法:高低点法、回归直线法。

①高低点法:选用最高收入期和最低收入期的资金占用量之差。这里一定要特别特别注意,选的是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那一行的资金占用量,方法是简单的,容易犯错误的地方是选成资金占用量最大和最小的收入了(×)。剩下的就是套公式了,比较简单,不再赘述。

②回归直线法:有的同学一看公式,当时晕掉,什么乱起八糟的,这个公式确实复杂,假如考试考到该部分内容,也要给很多数据,纯考数学比较耗时。所以一般不考,注意我说的是一般哦,要是二般他考了也没办法,假如想在该部分内容得分只有考前背下来。

除了资金需要量,第一节我们再看看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用资费用: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

筹资费用:筹措资金而支付的费用。

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总额-筹资费用)

第七章

筹资方式(中)

本贴我们分2个大问题讲解,权益性筹资和长期负债筹资,这是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好比人体的主动脉,供血的主要来源。假如这2部分出了问题,企业离破产就不远啦。

(一)权益性筹资

筹资的方式我就不说了吧,有点会计基础的都能分的清楚,分不清楚的书上写的看看也就OK了,很小儿科。

我主要讲一讲普通股筹资的成本。主要有三种:股利折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1.股利折现模型。教材上写了一个公式,那么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某年的股利用给定的投资必要收益率进行折现,然后求个累加和,这个模型适用于固定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增长率政策。上面的这个模型是站在投资者角度,由于资本市场是零和博弈的,你的收益也就是我的成本。变形就可以得出在2种股利政策下的筹资成本。

固定股利:

普通股筹资成本=每年固定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1-普通股筹资费率)〕×100%

固定股利增长率:

普通股筹资成本=第一年预期股利÷〔普通股筹资金额×(1-普通股筹资费率)〕×100%+股利固定增长率

以上2个公式为股利折现模型的变形,由于我们算股票估价时P是价值,但站在企业方,投资者的钱不可能都进入企业的口袋,筹资到的是个净额该扣除一定的筹资费率。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c=Rf+贝他系数×(Rm-Rf)

看看与教材第34页的公式是不是一样啊,道理和上面一样,第2章是站在投资者角度,第7章是站在筹资者角度,和买菜一样,卖菜的收的钱,就是你付出的钱,数额是相等的。

3.无风险利率加风险溢价法

Kc=Rf+Rp

换汤不换药,它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直就是一对双胞胎。

4.好了,3个模型介绍完了,我们再把优缺点掌握一下:

优点: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不用偿还。

(3)筹资风险小。

(4)能增加公司信誉。

(5)筹资限制小。

缺点:

(1)资金成本较高。

(2)容易分散控制权。

一定要看看哦,没叫大家直接看书,而我打出来就是觉得这部分比较重要,记得要看哦,都很好理解的。

5.留存收益筹资与普通股筹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孪生兄弟随着日后生活经历的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地方不同,那么不同在哪里呢?不同就在于留存收益筹资不用考虑筹资费率,因为是企业留存下来的。

优缺点(掌握):

优点:

(1)资金成本较普通股低。

(2)保持普通股股东控制权。

(3)增强公司的信誉。

缺点:

(1)筹资数额有限制。

(2)资金使用受制约。

(二)长期负债筹资

1.这一块的重点是教材第180页的公式:

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借款筹资总额×(1-长期借款筹资费率)〕×100%

白话说就是实际支付的利息/实际收到的借款额,为什么要加“实际”就是因为分子要考虑税,分母要考虑费。

2.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

(1)筹资速度快。

(2)借款弹性较大。

(3)借款成本较低。

(4)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缺点:

(1)

筹资风险高。指还本付息的压力大。

(2)

限制性条款比较多。

(3)

筹资数量有限。

3.债券的还本付息方式:(1)到期偿还;(2)提前偿还;(3)滞后偿还。其中,提前偿还中赎回的三种方式:强制性赎回、选择性赎回、通知赎回。滞后偿还中转期和转换,大家要看看,容易考客观题。

4.债券筹资成本与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完全一致,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优缺点:

优点:

(1)资金成本较低。

(2)保证控制权。

(3)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缺点:

(1)筹资风险高。

(2)限制条件多。

(3)筹资额有限。

5.融资租赁。融资租赁的形式大家要知道,可能考客观题。再有就是要掌握租金的计算,后付租金为普通年金,先付租金就是即付年金啦。

优缺点:

优点:

(1)筹资速度块。

(2)限制条款少。

(3)设备淘汰风险小。

(4)财务风险小。

(5)税收负担轻。

缺点:

资金成本较高。第七章

筹资方式(下)

今天我们来看看筹资方式中的非主流和暂时性的筹资方式。

(一)混合筹资

1.发行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有两面性,说他两面是因为既具有债权性又具有权益性。

书上没多讲,也省本斑竹的事了,直接看优缺点。

优点:

(1)可节约利息支出。

(2)有利于稳定股票市价。

(3)增强筹资灵活性。

缺点:

(1)增强了对管理层的压力。

(2)存在回购风险。

(3)股价大幅度上扬时,存在减少筹资数量的风险。

2.发行认股权证。认股权证,我前面介绍过原理,和优惠卷相似。大家要知道期限,90天以内为短期认股权证,90天以上为长期认股权证。

按认股权证的发行方式分为单独发行认股权证和附带发行认股权证。

按认股权证认购数量的约定方式分为备兑认股权证与配股权证

3.优缺点:

优点:

(1)为公司筹集额外的资金。

(2)促进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

缺点:

(1)稀释普通股收益。

(2)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二)短期负债筹资

1.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1)信贷额度。

(2)周转信贷协定。

(3)补偿性余额。可能会考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要掌握哦。

实际利率=(名义借款金额×名义利率)÷〔名义借款金额×(1-补偿性余额比例)〕=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比例)

其实就是实际利息/实际收到的借款额,道理都一样的。

(4)借款抵押

(5)偿还条件

(6)以实际交易为贷款条件

2.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1)利随本清法(收款法)

(2)贴现法

贴现贷款实际利率=利息÷(贷款金额-利息)×100%

3.短期筹资的优缺点:

优点:

(1)筹资速度快。

(2)筹资弹性大。

缺点:

(1)筹资风险大。(还本付息的压力大)

(2)与其他短期筹资方式相比,资金成本较高。

4.商业信用

要掌握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书上没有公式我总结一下: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率/(1-折扣率)×360/(信用期-折扣期)

5.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又称商业票据或短期债券,是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本票。短期融资券,我多说一句,可能知道的人少,但在资本市场,经常有上市公司采用这种方法筹资,关键一点就是筹资额较大,成本较低。

对于发行方式、种类、条件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主要掌握优缺点。

优点:

(1)筹资成本较低。

(2)筹资数额比较大。

(3)发行短期融资券可以提高企业信誉和知名度。(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都是大公司,万科、中信等都发行过)

缺点:

(1)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风险比较大。

(2)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弹性比较小。

(3)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条件比较严格。

6.应收账款的转让

优点:

(1)即时回笼资金,避免企业因赊销造成的现金流量不足。

(2)节省收账成本,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缺点:

(1)筹资成本较高。

(2)限制条件较多。

下面我们介绍这一章的最后一个问题:组合策略。既然有长短两种筹资方式,就会有组合,那么如何组合呢?

(1)平稳型组合策略。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

永久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自发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权益资本

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成本、收益、风险均适中的组合策略。

(2)保守型组合策略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

永久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自发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权益资本

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高成本、低风险、低收益的组合策略。

(3)积极型组合策略

临时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负债

永久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自发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权益资本

对企业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低成本、高收益、高风险的组合策略。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上)

本章属于纸老虎,看似可怕,实则简单。本章主要讲了个八问题: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三、经营杠杆的计算;四、财务杠杆的计算;五、复合杠杆的计算;六、资本结构理论;七、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的运用;八、比较资金成本法的运用。本章共分四贴总结,每贴总结两个问题。

一、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如果说第七章是从筹资渠道的角度计算某种筹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的话,那么第八章就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综合的计算各种筹资渠道在一个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因为第八章计算的就是各种筹资渠道单一资金成本与权重乘积的合计数(权重既可以按账面价值确定,也可以按市场价值、目标价值确定),所以只要大家把第七章单一资金成本的计算练熟,第八章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对大家来说就称得上是小菜一碟了。

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企业在筹措资金之前,应当先确定各种筹资渠道的筹资金额在筹资总金额中所占的比重(也就是权重),这就是所谓的目标资本结构。

即使是同一种筹资渠道,筹资数额不一样,其资金成本也可能不一样。因此,需要企业测算某种筹资渠道在不同的筹资范围下的单一资金成本,也就是说需要企业测算个别资金的成本率。

下一步,用个别资金的成本率除以目标资本结构中该种筹资方式所占比重,计算出某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总额分界点。

然后,用上述方法计算其他筹资方式的筹资总额分界点。

再然后,将各种筹资渠道的筹资总额分界点进行汇总,从而将筹资总额划分出不同的区间。

最后,计算出各个筹资总额区间内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其实就是计算各个筹资总额区间内的边际资金成本。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计算边际资金成本比例时必须以市场价值确定,而不能以账面价值或目标价值确定。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下)

三、经营杠杆的计算。在讲述经营杠杆之前,先讲述如下几个问题:

1.成本按习性的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中的一种);半固定成本(混合成本中的另一种)。以下所讲述的变动成本包括混合成本中的变动部分、固定成本包括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2.总成本习性模型: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

3.边际贡献的计算: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因为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所以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产销量。

4.息税前利润的计算。息税前利润=(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固定成本,因为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所以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经营杠杆的作用是用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大小的,其计量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表示,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高。反之亦然。当固定成本=0时,经营杠杆系数=1.

四、财务杠杆的计算。财务杠杆的作用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其计量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1-所得税税率)〕/〔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1-所得税税率)〕}÷〔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1)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1〕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基期税前利润+利息)〕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1)÷〔(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

=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

(注:上述公式中的利息是指固定财务费用支出,因此基期利息的金额与计算期利息的金额是一致的)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固定财务费用越高(即上述公式中的利息,下同),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企业财务风险越高。反之亦然。当固定财务费用=0时,财务杠杆系数=1.

《财务管理》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三)

五、复合杠杆的计算。经营杠杆的作用是用来衡量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共同形成的组合风险大小的,其计量用复合杠杆系数来表示,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复合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普通股每股收益-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1-所得税税率)〕/〔基期普通股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1-所得税税率)〕}÷〔(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基期税前利润〕÷〔(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计算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利息)}÷〔(计算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基期产销量〕

=(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基期产销量-固定成本-利息)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税前利润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

=(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息)〕

=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

(注1:上述公式中的利息是指固定财务费用支出,因此基期利息的金额与计算期利息的金额是一致的;注2:上述公式未考虑融资租赁租金因素)

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复合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共同形成的组合风险越高。反之亦然。

六、资本结构理论。该部分内容仅做个了解就可以了。

1.净收益理论:负债越多越好。

2.净营业收益理论: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

3.MM理论: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多越好。

4.代理理论: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决定的。

5.等级筹资理论:内部筹资优于债务筹资,债务筹资优于发行新股筹资。第九章

收益分配本章是令人高兴的一章,从考生的角度说,本章比较简单,这种简单是由内而外的简单,即无论是理论还是计算都比较简单;从企业的角度说,本章是讨论企业盈利之后,如何处理胜利果实的问题,盈利毕竟是件高兴的事。因为本章比较简单且重要性不是很高,因此本斑竹将以提纲的方式对本章进行简单的总结,需要解释的地方,本斑竹将进行简单的解释。因此,大家就当本贴是一个“药引子”吧!好,总结开始!

一、收益分配的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2.资本保全原则(收益分配不是本金的返还);3.兼顾各方面利益的原则;4.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既要吃鸡蛋也要卖鸡蛋挣钱养母鸡);5.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二、确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1.法律因素:(1)资本保全约束;(2)偿债能力约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企业也一样);(3)资本积累约束;(4)超额累积利润约束(和税有关,针对国外)。

2.公司因素:(1)现金流量;(2)投资需求;(3)筹资能力(大筹大分,小筹小分);(4)资产的流动性(动比静好);(5)盈利的稳定性;(6)筹资成本(底子越厚,分得越多,反之亦然);(7)股利政策惯性(最好不要轻易改变股利政策);(8)其他因素。

3.股东因素:(1)稳定的收入;(2)控制权(排外心理);(3)税赋;(4)投资机会(股东个人的投资机会)。

4.债务契约:债权人为保护自己从而在债务契约中约定股利分配的限制措施。

5通货膨胀:本来想留100万元的盈利,因为通货膨胀,得留110万元的盈利了。

三、股利理论:1.股利无关论(股利政策不会对股价产生影响);2.“在手之鸟”理论(不会为了可能存在的更大的盈利而放弃现在确定的盈利,有些人的人生观大抵如此);3.信号传递理论(股利支付的多少与公司的形象是成正比的);4.所得税差异理论(因为税的原因,应采用低股利政策);5.代理理论(高股利政策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低股利政策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怎么办,找平衡)。

四、股利政策:1.剩余股利政策(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之后,剩下的盈利全是股东自己的);2.固定股利政策(一年又一年,年年都一样);3.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每年涨幅都一样的股利政策);4.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股东每年“吃”盈利这块“蛋糕”的比例都一样);5.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的股利政策(股利有保底、无上限)。

五、股利分配程序: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向股东(投资者)分配股利(利润)。

六、股利分配方案的确定:选择股利政策→确定股利支付水平→确定股利支付形式(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股票股利)。

七、股利的发放:预案公布→宣布→股权登记→除息(股票的所有权和领取股息的权利分离)→股利发放。

八、股票分割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股票流通和交易;2.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3.促进公司新股的发行;4.有助于公司并购政策的实施;5.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公司股票恶意收购的难度。

九、股票回购的动机:1.现金股利的替代;2.提高每股收益;3.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4.稳定或提高公司的股价;5.巩固或转移公司控制权;6.防止敌意收购;7.满足认股权的行使;8.满足企业兼并与收购的需要。

本章是第九章,本章恰巧主要讲了上述九个问题,两个“九”,挺吉利的!最后,本斑竹祝大家学习愉快,至少本章如此!第十章

财务预算(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在理财时需要预先做个规划,这样一种规划就是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有三种分类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标准):

1.固定预算:

(1)概念:只根据一个标准来编制预算,这个标准就是预算期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

(2)缺点:①过于机械单板;②可比性差。

2.弹性预算:

(1)概念:根据多种标准来编制预算,这些标准就是预算期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水平(以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

(2)优点:①预算范围宽;②可比性强;③便与考核。

(3)主要方法:

①弹性成本(费用)预算:A.公式法;B.列表法;C.图示法。

②弹性利润预算:A.因素法;B.百分比法。

二、出发点的特征(标准):

1.增量预算:

(1)概念: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在考虑两个因素之后调整原有费用项目,这两个因素是:①预算期业务量水平;②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

(2)假定前提:①现有的业务活动是企业必需的;②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③增加费用预算是值得的。

(3)缺点:①保护落后;②平均主义;③简单化;④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2.零基预算:

(1)概念:所有的预算支出,在考虑实际的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

(2)优点:①不受现有费用开支水平限制;②能够调动各方面降低费用的积极性;③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3)缺点:①工作量大;②重点不突出;③编制时间较长。

三、预算时间特征(标准):

1.定期预算:

(1)概念:以不变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的预算编制方法。

(2)优点:便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

(3)缺点:①远期指导性差;②灵活性差;③连续性差。

2.滚动预算:

(1)概念:使预算期永远保持为一个固定期间的预算编制方法。

(2)优点:①透明度高;②及时性强;③连续性好;④完整性;⑤稳定性。

《财务管理》第十章

财务预算(中)

本贴总结本章的一个小专题:现金预算的编制。

一、编制现金预算的步骤如下(以下所述内容的时间段均为预算期):

计算经营现金收入:

经营现金收入=当期含税现销收入+收回的前期应收账款。

二、计算材料采购支出:

材料采购支出=当期含税采购付现支出+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

三、计算人工支出:

人工支出=直接工资总额+预计的福利费现金支出。

四、计算制造费用支出:

制造费用支出=制造费用的预算数-制造费用的非付现成本。

五、计算销售、管理费用支出:

销售、管理费用支出=销售、管理费用的预算数-销售、管理费用的非付现成本。

六、计算现金期末余额:

现金期末余额=现金期初余额+经营现金收入-应交税金及附加支出-材料采购支出-人工支出-制造费用支出-销售、管理费用支出-其他支出-资本支出

七、如果现金余额为正数,则运用现金;如果现金余额为负数,则筹集现金。第十章

财务预算(下)

在现金预算编好了之后,无论得出的结果是运用现金还是筹集现金,都牵扯到一个财务费用的问题,因此编制现金预算的下一步就是编制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