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探学新知】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2)制度: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1)体制: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2)特点: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1)分封制天子地位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权力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3)认识①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②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4.对商周政体的认识(1)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5.春秋战国(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2.表现(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①职责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②意义: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郡县制度①背景: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历史教训。②内容a.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b.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c.县: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d.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行政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②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行政制度1.汉朝(1)特征: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2)表现①中外朝制度:汉武帝设立中朝,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由丞相转移到皇帝亲信手中,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②尚书台: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2.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①分工: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②职位:三省长官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2)影响①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三省由皇帝直接掌控。②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朝(1)措施①废丞相: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②设内阁: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影响: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6.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二)地方行政制度1.汉朝(1)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2)王国和侯国并存。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不再对中央构成威胁。(3)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州刺史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4.唐朝(1)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2)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5.宋朝: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6.元朝(1)机构: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2)影响:行省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的多级行政制度。7.明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8.清朝: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预习自测】1.周代实行典型的世卿世禄制度,亲亲、尊尊、贵贵,完全合一,世代承袭。尤其在选官制度上,周代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由此可知,周代()A.奴隶主贵族把持了国家各级政权 B.完全剥夺了平民参与政治的权利C.国家统治形式呈现出宗法化特征 D.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密切地结合2.西周时期,“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春秋时期,“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周王室社会影响力丧失 B.兼并战争愈演愈烈C.社会形态发生急剧转变 D.官僚制取代贵族制3.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4.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初定规模。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 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5.有学者研究简牍发现,秦代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中通常有“书到相报,不报,追”等字样,郡向属县下发文书时也特别要求“别书相报……”,汉代同类文书则不再额外强调。这说明()A.秦代集权体制有其限度 B.汉代官吏管理水平提高C.汉代交通利于文书传递 D.秦汉治国思想发生转变6.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完全继承了西周的分封制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 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7.《隋书》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A.“与民休息”政策 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 D.刺史制8.唐贞观初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分巡天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改10道为15道,后置采访处置使以常驻。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A.地方行政权力逐步萎缩 B.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C.监察官员职能发生异变 D.地方政治局势动荡不安9.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中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10.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紧临北宋边境的南京道和西京道仿唐式的州县施政;中京道和东京道,以州县制和反映北边游牧民族的部族制对半参置;上京道,以政区部族制为主兼置州县制。同时,在同一道里面,套置州县和部族两类政区,如上京道至少套置36个州(军、城)和州同级的21个部族。这种政区建置()A.适应了辽朝经济民族形势 B.延续了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C.实现了对全国的有效控制 D.推动了边疆和中原的一体化11.“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A.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12.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与此相符合的史实是()A.从秦郡县制到汉代郡国并行制 B.从隋朝州县制到唐代藩镇制度C.从宋代路州县制到元代行省制 D.从明初三司分权到清设理藩院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次御前会议在中国史上是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史记》对这场(御前会议上)辩论是这样描写的:“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引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划内设置地方政府。……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引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至元甲戌(1274年),以平章政事赛典赤行省云南。下车之日,立州县,均赋税;兴水利,置屯田;擢廉能,黜污滥;明赏罚,恤孤贫。秉政六年,民情丕变,旧政一新,而民不知扰。……呜呼!云南于古为蜑獠之域,……钦惟世祖皇帝天戈一指,尽六诏之地皆为郡县。迄今吏治文化侔(等同)于中州,非圣化溥博,何以臻此!——摘编自《云南志略·云南总叙》(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地方“皆为郡县”的原因及其决策过程。结合所学,说明“这次御前会议在中国史上是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之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汉、唐、宋三朝“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的表现,并概述元朝“行省云南”的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救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彰……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材料二: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街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周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并且在选官中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周代选官以宗亲为先,说明国家统治形式呈现出宗法化特征,故C正确。题中周代把“亲亲”放在选官制度的首位只能说明周代选官注重亲缘关系,体现的是国家的宗法化,并不是强调奴隶主贵族把持国家各级政权,故A错误。题中“周代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只能说明周代选官非常注重亲缘关系,并不能说明完全剥夺平民参与政治的权利,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题中周代实行世卿世禄制,并且在选官中始终把“亲亲”放在第一位只能体现周代的宗法化特征,并未体现分封制相关信息,故D错误。2.答案:C解析:题干所示为西周时期,天子和诸侯严格遵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原则,春秋时期则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形态发生急剧转变,C项正确。题干所示为周天子实力衰弱,但不能说明其社会影响力丧失,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战国时期,官僚制开始取代贵族制,这一过程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答案:D解析: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4.答案:B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不识朝廷政治体制、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等字眼均足以证明汉承秦制的主要是因为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缺乏相应的知识、相应的学问才不得不继承秦朝的制度,另外,汉承秦制并不是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的,“恭俭无为之精神”才是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5.答案:A解析: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秦朝时期,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下达的行政文书、郡向属县下发的文书常有不能送达的情况,而汉代“不再额外强调”,说明这类文书基本能送达,反映了汉代集权体制强于秦代,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书的传递,与官吏管理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秦朝修建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秦汉时期国内交通没有太大差别,排除C项;秦朝时期的治国思想为法家思想,汉初尊奉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三种治国思想与文书传递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6.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郡国并行制。根据材料“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且以郡县制为主,故D项正确;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封国制下地方王国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矫秦县之失策”可知,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子弟的缘故,为此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的郡国并行制,C项正确;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排除A项;“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排除B项;刺史制度是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前期,监察区划数量增加,监察方式由“分巡”到“常驻”,这说明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唐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得到发展,B项正确:地方行政权力受到监督,但并未“萎缩”,排除A项:唐玄宗时期监察官员辖区相对缩小,监察力度加强,但其“职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措施有利于维护地方政治局势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地方行政制度上改道为路,每一路设四个监司官,彼此互补统属,互申互察,这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故选D项;汉代形成刺史制度,排除A项;宋代四监司的设立是权力制衡的体现,并未出现权力失衡现象,排除B项;宋代并未实现全国统一,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辽在地方上实行双轨政区制度”可知,辽朝在参照中原实行州县制的同时保留了辽朝的部族制,而当时辽朝境内契丹族和汉族杂居,双轨政区制度有助于加强管理,适应了辽朝经济民族形势,A项正确;羁縻府州制度主要用于管理少数民族政权,辽朝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政权,该说法错误,排除B项;辽朝的主要统治区域在中国北方,并未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排除C项;辽在整个统治范围内都实行双轨政区制度,而中原地区主要实行州县制,“一体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统一全国后,设中书省及十行中书省,尽废唐宋区制,一反汉晋唐宋以自然区划疆之所为,实为古代大行政区划的一大改变。元之划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不使某一大行政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涉及元朝行省制,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官员选任制度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行省并非都设在边疆,且在元朝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说明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的,只是外在形式变化,根本性质不变,从宋代路州县制到元代行省制就反映这一特点,C项正确;从秦郡县制到汉代郡国并行制,是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封诸侯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代藩镇制度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初三司中的按察司属于中央政府机构之一隶属于都察院,清朝理藩院是管理蒙古、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排除D项。故选:C。13.答案:(1)原因: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于分封制的反思;秦国完成统一,需要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丞相绾等人建议在新征服地区设立王国,以方便管理。然而,廷尉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设立王国会导致地方势力过大,最终可能威胁中央政权。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决定废除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理由: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后世的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表现:汉朝: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同时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唐朝: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道-州-县的三级制。道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一管理,州的设置则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地方。县的数量也有所减少,这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进一步加强。宋朝:行政区划进一步细化,形成了路-州-县的三级制。路的设置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加直接地管理地方。同时,由文官担任知州,又设置通判为其副手,辅佐知州行政工作,分化知州的行政权;在地方涉及转运使司,将地方财政集中于中央。在军事上,实行“更戍法”,将地方军权集中于中央。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加快民族交流;推进边疆开发,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根据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分封制的反思;根据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完成统一,需要建立新的政治体制。第二小问决策过程,根据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绾等人建议在新征服地区设立王国,以方便管理;根据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然而,廷尉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设立王国会导致地方势力过大,最终可能威胁中央政权;根据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决定废除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第三理由,根据材料一“这次御前会议在中国史上是一座极为重要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后世的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可知,这个发展是中央集权趋势,在根据所学知识,汉、唐、宋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汉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同时实行“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唐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政区划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合同(含设计和施工)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合同:手机应用定制开发与维护
- 2024年度人力资源服务合同:某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招聘与培训服务
- 触片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合同:某广告公司与某品牌之间的合作
- 工地二次开工合同范本
- 博物馆白蚁灭治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广告宣传推广合同
- 2024年度成都市二手房产交易合同范本
- 2024年度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合同
- 利益相关方投诉处理程序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案+反思)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人物速递——苏炳添课件18张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DOC
- 完整解读新版《化学》新课标2022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PT课件
- 针织弹性面料基本知识
- 室外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使用方法(课堂PPT)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安全文明施工设施配置清单
- 圆的旋转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