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春学期七年级学生阶段性评价
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东门,是一条______(凝聚凝结)着千年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区。郑板桥故居、状元坊、上池斋药店等十多个景点,如星宿般xiāngqiàn其中。游览郑板桥故居,也就理解了他所说的【甲】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甲】的含义。历史上这里商贸发达【乙】市井繁华【乙】店铺林立【乙】游人如织。yōu然行走在东城外大街的街头巷尾,斑驳的门框和伸出窗户的晾衣竹竿,引人zhù足。欣赏一座座商住合一的两层商贸店铺和一处处极具历史风貌的建筑古迹,你会______(感受感觉)到浓郁的水乡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江淮东部的里下河水乡,有这样一处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实在令人欣慰。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感觉B.凝聚感受C.凝结感受D.凝结感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如织"运用比喻手法,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B.【甲】处应该用双引号,【乙】处应该用逗号。
C.语段中加点的“一条”是数量词,“你"是代词,“最”是形容词。
D.从所选语段看,现在的金东门古街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答案】1.镶嵌悠驻2.B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镶嵌:将一个物体嵌入另一个物体中,使二者固定。“嵌"注意不要写成“崁”;
悠然:表示安闲、闲适的样子。“悠"注意不要漏掉中间一竖;
驻足:停下脚步。“驻”注意不要写成“住"。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①凝聚:指聚集或积聚。凝结:指液体遇冷变成固体的过程。比喻为聚集、积聚,强调紧密关系。结合“千年文化历史气息”可知此处应填“凝聚";
②感受:受到影响,指对事或对物的评价或感触。是动词。感觉:接触事物所产生的知觉,一般用在对事或对物的直观印象或预感,是名词。句中应填动词,作为谓语,据此可知应填“感受”。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C.“最"是副词;
故选C。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⑤“思乡”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因听闻伤离惜别的曲调产生无尽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岑参在《逢入京使》中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愁思萦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弹琴复长啸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朔气传金柝④.雄兔脚扑朔⑤.此夜曲中闻折柳⑥.何人不起故园情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双袖龙钟泪不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琴、啸、芳菲、朔、柝、朔、漫漫、袖"等字的正确书写。
5.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国家”的情怀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兴华中学七(1)班开展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级要在教室张贴体现爱国精神的标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四个,你认为不适合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活动二】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国家与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策划了四个板块,请你帮忙设计缺少的板块。
板块一:爱国人物故事板块二:爱国诗歌摘抄
板块三:___板块四:
(3)【活动三】小华同学搜集了一些英雄的材料,结合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道有遭受核辐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重要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
材料二:在驾驶舱右边玻璃出现裂痕并脱落、驾驶舱失压的险情下,机长刘传健最终使飞机安全迫降,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他说:“应急处置能力源于自己对飞机的了解程度,进驾驶舱3秒就要知道飞机处于什么状态。”
材料三:“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出征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王一淋说。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你发现英雄身上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D(2)①爱国名言展示②.爱国作品简介
(3)舍己为人;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惧艰险,挺身而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理解和运用。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表达了为国家、为民族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和爱国情怀,非常适合作为体现爱国精神的标语;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也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的名言,表达了为国家的崛起和繁荣而学习的决心,同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原意是强调君子应该效仿天道,不断努力,自强不息。虽然这句话有励志的成分,但并没有直接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解答时,首先,要确定黑板报的主题,即“国家与英雄”。接着,根据已经给出的板块内容,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涵盖的范围。例如,“爱国人物故事"可能介绍一些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爱国诗歌摘抄”则可能摘录一些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然后,思考哪些内容与“国家与英雄"主题相关,但尚未被已有板块涵盖。这些内容应该既与主题紧密相关,又能为黑板报增添新的视角和元素。最后,将这些内容提炼成简洁明了的板块标题,以便与已有的板块保持风格和格式上的一致。“爱国名言展示”和“爱国作品简介"就是根据这样的思路设计出来的。这两个板块分别展示了与爱国相关的名言和文学作品,既丰富了黑板报的内容,又突出了“国家与英雄”的主题。
示例:爱国影片推荐当代英雄风采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材料一“明知道有遭受核辐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重要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可知,邓稼先体现了舍己为人的精神。
根据材料二“应急处置能力源于自己对飞机的了解程度,进驾驶舱3秒就要知道飞机处于什么状态”可知,刘传健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
根据材料三“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以及王一淋作为医疗队队员的身份,可知他体现了不惧艰险,挺身而出的品质。
二、阅读理解(66分)
(一)(6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②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③。
【注】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③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请赏析颔联中“密”“新"两字的表达效果。
(2)简要说说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密”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的内疚之情。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根据“密”字在诗句“寒衣针线密"中的使用可知,这个字传达了母亲为儿子缝制寒衣时针脚的细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怜爱和关怀,她希望这件衣物能为儿子提供足够的保暖。
根据“新”在“家信墨痕新"这句诗中的运用可知,这个字揭示了母亲写来的家信墨痕还是新的,表明了信件是最近才写的。这不仅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也反映了她对儿子的关怀是时刻更新的,每次写信都是她情感的最新表达。一个“新”字,既体现了信件的时效性,也隐含了母爱的持久和更新。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等诗句可知,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和深深的敬爱。这些诗句描绘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怀和无私的付出,以及久别重逢时母亲的怜爱和问候,都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同时,根据“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可知,作者也表达了出门在外,未能长时间陪伴在母亲身边,未能在母亲膝下尽孝的内疚之情。这种内疚来自作者觉得自己在母亲需要的时候不在她身边,不能亲自照顾和陪伴她,只能通过书信表达关心和爱意。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恚:恼怒。②不虞:意料不到,意外(之事)。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摩。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数讨山越()②当顾见大惊()
③肃意尚轻蒙()④遂拜蒙母()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关羽实虎熊也
A.结友而别(《孙权劝学》)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肃于是越席就之
9.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10.根据选文,并结合课文《孙权劝学》,分析吕蒙的形象特点。
【答案】7.(1)①多次②看见,发现③轻视,看轻,瞧不起④拜见,叩拜
(2)B8.肃/于是/越席就之
9.(1)不探寻老虎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
(2)(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10.①知错就改,当孙权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时,他能及时改正,且学有所成;②有勇有谋,他十五六岁时就偷偷地随军打仗,与鲁肃谈论时局时能有独到的见解。
【解析】
【7题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邓当多次带领军队去征讨山越。数:多次。
②句意: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顾:看见,发现。
③句意:他起初并不看重吕蒙,有些轻视他。轻:轻视,看轻,瞧不起。
④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拜:拜见,叩拜。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而关羽实虎熊也"中的“而”,连词,表示转折;
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B.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在这个时候,鲁肃越过座位靠近吕蒙。
重点字词:于是:在这个时候。越:跨越。席:座位。就:接近、靠近。之:吕蒙。
句子结构:“肃"是指鲁肃,“于是”是一个连词,“越席就之"是一个动作短语,表示鲁肃离席走向吕蒙。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肃/于是/越席就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探:探索,寻找。安:怎么,哪里。得:得到。
(2)重点字词:见:看见。发:发射。矢:箭。中:射中。但:只是。颔:点头。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吕蒙在初次拒绝学习后,在孙权的劝说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学习。这体现出他知错能改,能够接受上级的建议。根据本文“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可知,吕蒙从小就表现出勇猛无畏的个性。再根据“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并为鲁肃筹划了五个策略可知,吕蒙不仅有勇,而且有谋,能对复杂局势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应的策略。因此,吕蒙的形象是既有“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的勇猛,又有“计安可不豫定?”和为鲁肃策划五策的智略,且在孙权的劝说下能“辞以军中多务"后去学习,显示其知错能改的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人。他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生活。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攻击敌寇的活动,邓当看到后立即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但他却不听从命令。邓当回来后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听了很感伤,便饶了他。
后来鲁肃代替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鲁肃到吕蒙的驻军所在地(巡查)时,鲁肃(当时)轻慢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到酣畅淋漓之时,吕蒙问鲁肃:“你身受重任,与此地相邻的关羽为人极为狡诈,如果要想防备意想不到的祸患,必须要用什么计策呢?”鲁肃仓猝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想办法。"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计划呢?”于是就这个问题,吕蒙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方法。在这个时候,鲁肃越过座位,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部说:“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你的才干,谋略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三)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在语言艺术上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D.《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该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E.在“二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猪八戒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后又被牛魔王骗回。
【答案】B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表述有误,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杨先生;
E.“猪八戒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后又被牛魔王骗回"表述有误,应是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后牛魔王又变成八戒的样子骗回了扇子;
故选BE。
12.小语和小文阅读了下面两则语料,进行了一番对话,请你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语料一: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语料二:
祥子正在弯着腰在地上捡烟头时,被旁边一位强壮有力的、正拉着车的年轻车夫撞了一下,祥子抬起头,久久地凝望着这位年轻的车夫。
(《骆驼祥子》电影结尾)
小语:祥子好可怜啊!他是被他周围的人一步步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小文:祥子“变成了走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小语:(1)
小文:老舍先生认为,祥子“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小语:(2)
小文:《骆驼祥子》电影结尾,写祥子捡烟头时被一个年轻车夫撞了一下,祥子“久久地凝望着”那人,我认为这个特写镜头写出了祥子的细腻心理,你认为此时他在想什么呢?
小语:(3)_
小文:你分析得真棒!
【答案】①.把棉衣等暂时不用的东西都变成钱,自己花了;吃喝嫖赌;抢别人的生意,以干坏事为乐趣;跟朋友借钱,借了不想还;为了钱,出卖阮明等等②.不赞成。祥子“变成了走兽"的主要原因是祥子所处的黑暗、腐朽和混乱的社会环境,但他自身的性格局限和思想弱点也是重要因素,他具有小农意识和狭隘的视野,坚持个人奋斗的理想,易于满足、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惑等等,所以不能说“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③.曾经的他也是这样年轻有力,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却成了自暴自弃的人,这个年轻人是否也会对现实妥协,在残酷的环境中被折磨成这样呢?(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1)《骆驼祥子》是1936年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祥子有一个要强、积极上进的青年,在经历一连串打击之后,终于还是堕落了。具体表现有:“现在他怎么能占点便宜他就怎么办”“为了钱出卖阮明"没饭吃,就把车拉出去,够吃一天就吃一天,明天再说明天的一一得过且过”“祥子欺骗高妈,谎称自己生病让高妈向曹先生要钱"烟酒成了他的朋友,而之前的祥子不吸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等,祥子变得“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甚至出卖人命,可以说祥子已经由人间的好人、地狱的“好鬼”,变成“人间走兽"行尸走肉”,没有任何的思想和灵魂。
(2)祥子由人变为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他经历悲惨:他来自农村,是个勤劳、纯朴、善良的青年。他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其次,旧社会的黑暗:《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后,祥子自身性格中的缺点:他虽然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贪婪、愚昧固执,不敢正视现实,总是自欺欺人。这也是他走向沉沦和毁灭的原因,也是影响悲剧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此不能说“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3)结合电影结尾“强壮有力的、正拉着车的年轻车夫”可知,这位车夫年轻强壮,正如祥子刚到北平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他也是高大、威猛、真诚、善良、吃苦耐劳,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自己的生活理想,想要通过勤奋工作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个年轻强壮的车夫让祥子想到从前的自己,再想到如今的自己,也许会想到自己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也许会想到他会不会将来也像自己一样妥协,堕落?言之成理即可。
(四)(12分)
阅读赵迎辉的《阅历与读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磨。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有删改)
13.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______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_________"这个观点。
14.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______”的问题,接着论述了______能让经历升华为阅历,再论述了对年轻人来说,______能有效便捷地丰富自己的阅历,最后明确了本段的观点:在不断经历和不断读书中可以丰富阅历。
15.对本文论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C.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D.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二者不可偏废。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B.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对人们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重要影响。
C.人们不应从事物表象进行感性的认知,而应该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从而丰富阅历。
D.无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中年以后,都应该重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13.①.引用论证法(道理论证法)②.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14.①.如何丰富阅历②.勤于反思③.读书15.D16.C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第一空:由第②段中画线句中的“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可知,这是引用了林语堂的话作论据,属道理论证法(引用论证法);
第二空: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后面的“可见”可知,段尾进行了总结,本段的观点是“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一空:结合③段开头第一句可知,先提出了“该如何丰富阅历呢?”这个问题;
第二空:结合“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可知,要填入:勤于反思;
第三空:结合“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可知,要填入:读书。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的提炼。
A.结合①段末的“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可知,这是①段的观点;
B.结合②段末的“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可知,这是②段的观点;
C.结合③段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可知,这是③段的观点;
D.结合④段的“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磨……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可知,这是④段的也是综合的观点: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
再结合文章的题目“阅历与读书"可知,前面ABC三项的观点都是作者论述内容的一部分,不能概括全文中心论点;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辨析。
C.结合③段的“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可知,“人们不应从事物表象进行感性的认知"是错误的,人们应该在事物表象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从而丰富阅历;
故选C。
(五)(22分)
阅读杨松华的《与父亲同看一本书》,完成下面小题。
①父亲是位农民,又是位做泥匠的手艺人,像父亲这样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的人在我那儿乡下很多。可父亲给我的感觉又不一样,在他身上呈现出的一种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父亲与那些同时代的乡村父亲不一样,他爱阅读,在生产队的辛苦劳动之余,我有时见他手捧一张半边报纸也看得津津有味,更多时候,他是看那些“古董书”。父亲看的“古董书"一般都厚如砖头,后来我才知道,父亲那时看的是中国的四大名著。
②父亲爱阅读,这个习惯无意中也传递给了我。我没事的时候,也会拿起父亲的书,虽然那时刚入小学的我还识不了几个字,尽管看得云里雾里,不甚明了,但阅读文字的快乐和似懂非懂的故事让我爱不释手。一次,我正看着书,父亲不知什么时候悄然立在我身旁,他说:“你也爱看,能看懂吗?”我摇头,羞愧得赶紧将书还给父亲。哪知,父亲拉着我和他一起坐下,将书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指着我正看的那页说:“来,我教你认。"父亲的手在纸页上平移下去,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念不出来的地方,父亲赶紧接上来,然后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如今,在我的藏书里,有一套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购买的老版本的《三国演义》。就是这套书,开启了我同父亲共看一本书的父子情怀。
③父亲看书很慢,也因为他空闲时间很少吧,一套“古董书”能被他翻上一年半载。这也是我眼里“农民式"的阅读,不求专注,只是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正因为这样,给我提供了极好的阅读机会,情形是这样的:父亲晚上得空翻几页,再由我白天空闲时,循着他翻过的皱褶又看一遍。待我晚上还书给他时,父亲往往会问我这几页讲的内容,我把我的理解告诉他,有时,父亲满意地点头,说明这几页我看进去了;有时,父亲点头又摇头,说明我讲对了一半,又误解了一半,然后我听父亲的补充解释……
④一个傍晚,我从同学那儿借来了一本连环画,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看得津津有味。待看完,抬头,父亲早立在我身后。我猛一惊,以为父亲这是要怪我看“野书”,不把心思花在看“正书"上。哪知,父亲笑起说:“这本连环画是《渡江侦察记》吧?电影我看过,这连环画我没看过,也给我看下吧。”
⑤我悬着的心放下来。连环画也叫小人书,想不到父亲居然也想看。晚上,我趴在桌子这头做作业,父亲端端正正坐在那头看我给他的连环画。父亲依然看得很慢,每一页都要被他看上两三分钟。待我做完作业,回房间睡觉,父亲还只看了一半,他让我放心去睡,说看完了就放在桌子上,好让我明早带去学校还给同学。第二天早晨我起床时,父亲也正从房间里出来。他给我说了看完《渡江侦察记》的感受,顿了顿,突然又说:“以后你从同学那儿得来了连环画,再给我看下,好吗?"我一怔,原来,大人的精神世界里,也需要儿童书的抚慰。
⑥渐渐地,我成大男孩了,已不习惯同父亲坐在一起看书,也不愿意同父亲多说话。这不能说我和父亲缺少沟通,我和父亲还是有交流的,那就是传阅书。我从学校出来后,为了生计,在我那儿乡下创办了粮食加工坊,为了保障那几台动力柴油机的正常运转,父亲让我通过邮局订阅了《柴油机》杂志。每一期到手,都是我翻看几页,然后转到父亲手上看几页。父亲在生产队时,做过柴油机动力机手,这方面他比我懂得多。我看不懂的地方,又让他解释给我听,然后对照加工坊柴油机出现的故障,我们一起动手修理。那些年订阅的《柴油机》杂志,如今还被我一期期精心保存着,上面有我和父亲阅读后勾画的痕迹,一种岁月隽永的感觉。
⑦后来,我开始了我的文学作品阅读,也爱上了写作。家里的藏书一本本多了起来,而我与父亲开始分家过日子了,他与母亲住在小弟家。上了年纪的父亲性格变得越来越沉默,不只与我,同我的两个弟弟也极少说话。除非要办的事,很少与我们有过多言语。我发现父亲每次来我家,先是逗逗我的两个孩子,跟他们说些话,然后就那么静立在我的卧室门口,眼睛直视里墙书柜的几排书,咕哝一句:“有什么好书看吗?”我让他自己去找,父亲就会迫不及待地走到书柜前。他每次拿走的,都是我新近买来的书。
⑧自此,我也多了一个习惯,每次见父亲来,就会偷偷多看他几眼,果然他又站在我的卧室门口,好像我那书柜里的书已经成了我们两个人之间一个隐秘的连接。一次,父亲立在书柜前上下查看时,我将前晚看完仍丢在枕边的一本新书递给他,我突然发现,时间已经慢慢划过他的眼角和两鬓,父亲老了,在岁月的流逝里,父亲已不再健壮。
⑨父亲那年“去"了,我再也没有机会同他共看一本书,再没有经历一本书被他读后转到我手上、我读后递到他手上的时光穿梭。而当年的那些阅读时光,让我们父子一场,有书香弥合,更是我们父子别样的感情连接纽带。抽出一本,满满的父子共阅痕迹!
(选自《阅读时代》2023年第7期,有删减)
17.文章回忆了与父亲一起的阅读时光,请按要求补全下面的表格。
时间与父亲同看一本书
刚入小学父亲陪我读《三国演义》,①_____
②_____父亲和我一起看《柴油机》杂志
与父亲分家过日子后③_____
18.联系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说文中“‘农民式’的阅读”的含义。
(2)品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父亲)就那么静立在我的卧室门口,眼睛直视里墙书柜的几排书,咕哝一句:“有什么好书看吗?"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20.阅读本文最后一段的文字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部分文字中作者流露感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
【不同点】本文: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
【答案】17.①.父亲和“我”一起看《渡江侦察记》②.从学校出来后③.和父亲同看“我"新买的书
18.(1)看书很慢,不求专注,只是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获取精神上的抚慰。
(2)“静立”“眼睛直视"等词运用动作、神态描写,“有什么好书看吗?”运用语言描写,写出父亲看到“我"书柜里的书后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对看书的渴望和痴迷。
19.①心灵手巧,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会修理柴油机;②爱阅读,不论在生产队辛苦劳动时,还是上了年纪后,一直坚持阅读;有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喜欢阅读,且能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③爱护孩子,以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维系父子间别样的感情;④善于教育孩子,儿子很小时,引导儿子读书有耐心。
20.①.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父亲、长妈妈)的怀念之情。②.不同点: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父子共阅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再也没有机会同父亲共看一本书的遗憾之情。③.链接材料包含了作者对长妈妈对自己所做一切的感激;不知长妈妈姓名、经历的愧疚;对长妈妈身世的同情;对长妈妈的美好祝福。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
第①空:根据题干已知信息“刚入小学”“父亲陪我读《三国演义》"可定位到文章第②段“我没事的时候,也会拿起父亲的书,虽然那时刚入小学的我还识不了几个字,尽管看得云里雾里”“有一套父亲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购买的老版本的《三国演义》";再结合文章第④段“一个傍晚,我从同学那儿借来了一本连环画,坐在家门口的石墩上看得津津有味”“这本连环画是《渡江侦察记》吧?电影我看过,这连环画我没看过,也给我看下吧"可概括情节为:父亲和“我”一起看《渡江侦察记》;
第②空:根据题干已知信息“父亲和我一起看《柴油机》杂志"可定位到文章第⑥段“我从学校出来后,为了生计,在我那儿乡下创办了粮食加工坊,为了保障那几台动力柴油机的正常运转,父亲让我通过邮局订阅了《柴油机》杂志”,由此可概括时间为:从学校出来后;
第③空:根据题干已知信息“与父亲分家过日子后"可定位到第⑦段“而我与父亲开始分家过日子了,他与母亲住在小弟家”;再结合后文“他每次拿走的,都是我新近买来的书"第⑧段“父亲立在书柜前上下查看时,我将前晚看完仍丢在枕边的一本新书递给他”可概括事件为:和父亲同看“我"新买的书。
【18题详解】
(1)本题考查词句含义理解。
根据第③段“父亲看书很慢,也因为他空闲时间很少吧,一套‘古董书’能被他翻上一年半载。这也是我眼里‘农民式’的阅读,不求专注,只是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可提炼答案:看书很慢,不求专注,只是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获取精神上的抚慰。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画线句中“静立"是动作,写出父亲站在门口等我发话的样子,“眼睛直视”是神态,写父亲看到我书柜里书时的一种痴迷神情,“有什么好书看吗?"是父亲说的话,表现父亲对看书的渴望。整个句子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出父亲看到“我”书柜里的书后的情态,表现了父亲对看书的渴望和痴迷。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①根据文章第①段“父亲是位农民,又是位做泥匠的手艺人,像父亲这样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的人在我那儿乡下很多"第⑥段“父亲在生产队时,做过柴油机动力机手,这方面他比我懂得多”可知,父亲心灵手巧,半工半农,身怀一门匠技,会修理柴油机;
②根据第①段“可父亲给我的感觉又不一样,在他身上呈现出的一种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他爱阅读,在生产队的辛苦劳动之余,我有时见他手捧一张半边报纸也看得津津有味”第⑧段“我将前晚看完仍丢在枕边的一本新书递给他,我突然发现,时间已经慢慢划过他的眼角和两鬓"可知,父亲爱阅读,不论在生产队辛苦劳动时,还是上了年纪后,一直坚持阅读;有农民式的文化艺术细胞,喜欢阅读,且能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根据第②段“哪知,父亲拉着我和他一起坐下,将书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指着我正看的那页说:‘来,我教你认。’父亲的手在纸页上平移下去,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念不出来的地方,父亲赶紧接上来,然后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第④段“这本连环画是《渡江侦察记》吧?电影我看过,这连环画我没看过,也给我看下吧"可知,父亲爱护孩子,以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方式引导孩子,以特殊的方式维系父子间别样的感情;
④根据第③段“父亲晚上得空翻几页,再由我白天空闲时,循着他翻过的皱褶又看一遍。待我晚上还书给他时,父亲往往会问我这几页讲的内容,我把我的理解告诉他,有时,父亲满意地点头,说明这几页我看进去了;有时,父亲点头又摇头,说明我讲对了一半,又误解了一半,然后我听父亲的补充解释”可知,父亲善于教育孩子,儿子很小时,引导儿子读书有耐心。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对比分析。
根据第⑨段“我再也没有机会同他共看一本书,再没有经历一本书被他读后转到我手上、我读后递到他手上的时光穿梭。而当年的那些阅读时光,让我们父子一场,有书香弥合,更是我们父子别样的感情连接纽带"可知,本文通过写“我”与父亲共读一本书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曾经共读一本书时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再也没有机会能够与父亲共读一本书的一种遗憾;
链接材料根据“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可知,我最后还是不知道阿长的姓名,不了解阿长的经历,而阿长却对我有无微不至的关爱,由此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以及愧疚和同情,同时也寄寓了对长妈妈的美好祝愿。
根据以上分析可提炼相同点: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作者对写作对象(父亲、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不同点: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父子共阅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再也没有机会同父亲共看一本书的遗憾之情。链接材料包含了作者对阿长的感激以及愧疚和同情,同时也寄寓了对长妈妈的美好祝愿。
三、作文(60分)
21.总有一些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曾对我们产生过重要影响,有时候,我们会因他们而变得更努力、更勇敢。请以“他(她)______了我"为题目,记录下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要求:①任选一个词语(如:“改变”“激励"教育”“感动"……)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例文:
她帮助了我
曾看过这样的一段话:真情在人的手中,只要你伸出手,它就会出现:真情在人的眼中,只要你张开眼,它就会流露;真情在人的口中,只要你一说话,它就会兑现;真情在人的心中,只要你敞开心,它就会留恋……是的,生活中处处有真情,更处处有需要我们感恩的地方。
一天早晨,妈妈不在家,只留下一张纸条和两元钱,让我早餐自己解决。我匆匆忙忙地刷牙洗脸后,以闪电般的速度背上书包就出门了。我走到了一间面包店,选中了一个面包后,对面包店的阿姨说:“阿姨,买一个面包。”并很自然地摸了摸口袋,可怎么钱就没有了。我心里一咯噔,又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可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又翻了翻书包,仍然没有找到。我努力地回想早上的细节,可能是走出家门后把钱弄丢了吧!我急红了脸,该怎么办呢我想对面包店的阿姨说我钱丢了,可转念想,阿姨会不会笑我钱都没有还来买面包呢我窘极了,满脸通红,差点就哭了出来。可抬头看看时间,上学快迟到了。于是我低着头对面包店的阿姨说:“阿姨不好意思啊,我钱弄丢了。"说着把面包推了回去。
就在这时,一位穿着红色上衣,蓝色牛仔裤的阿姨走到我身边,露出了甜甜的微笑。她笑着对面包“这位小朋友的钱我来付。”我吃了一惊,抬头望了望她:她高高的个子,一头时尚的卷店的阿姨说:发披散在肩头,一对柳叶般的眉毛下有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让人觉得温暖无比。我激动地对她说:“阿姨,谢谢您!但……"不用谢,小朋友饿着肚子学习可不行哦。”没等我说完,阿姨已经付了钱,并把面包送到了我的手中。我呆了……
等我回过神来,阿姨应经买好东西出去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想:一个与我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这么热心地帮助我呢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这一幕却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狄更斯曾说:“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我想这位阿姨一定就是这样的人。我要向那位阿姨学习,因为我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是人间的真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首先,我们要关注这个半命题的空格部分,它需要我们填入一个能够描述他(她)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动作或状态。这个动作或状态,可能是正面的,比如“启发了我”、“激励了我"等,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误解了我”、“伤害了我"等。但不论填入什么,核心都在于描述他(她)如何通过这个动作或状态,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立意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1)情感角度:描述他(她)的行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波动,比如喜悦、悲伤、愤怒、感激等,展现情感的变化过程,以及这种变化对我们自身的影响。(2)成长角度:通过他(她)的某种行为,我们获得了某种成长或领悟,比如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宽容、明白了责任等,这种成长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3)反思角度:如果他(她)的行为对我们产生了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可以从反思的角度入手,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或者如何从中吸取教训,变得更加强大。
在审题时,我们要明确空格部分所填入的内容,并围绕这个内容来构思文章。在立意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角度来展开叙述。这样,我们的作文就能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了。
二、构思选材。
构思方面:(1)开头部分——引入主题:简要介绍他(她)是谁,以及他(她)是如何启发或影响我的。例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人特别令我难忘,那就是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他不仅教会了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启发了我对学习的热爱和追求。(2)中间部分——首先,描述具体情境:回忆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事件,描述他(她)是如何启发我的。例如: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上遇到了一个难题,困扰了很久都没有解决。张老师看到我苦恼的样子,主动走过来帮助我。他不仅耐心地给我讲解了题目的解法,还引导我思考问题的本质,让我豁然开朗。其次,展现启发效果:描述启发后我的变化,包括思想、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转变。例如:经过张老师的启发,我逐渐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开始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3)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他(她)的启发对我的重要意义,表达感激之情。例如:张老师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教会了我数学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会永远铭记他的教诲,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选材方面:(1)选择具体、生动的事例来支撑文章的主题,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例如:可以选择一次具体的课堂互动、一次解题经历或者一次与老师的深入交流等作为素材。(2)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例如:可以描写张老师耐心讲解时的神态、语气和动作,以及我在启发后的喜悦和激动等情感变化。2024年春学期七年级学生阶段性评价
语文试卷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处,答在试卷、草稿纸等其他位置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东门,是一条______(凝聚凝结)着千年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区。郑板桥故居、状元坊、上池斋药店等十多个景点,如星宿般xiāngqiàn其中。游览郑板桥故居,也就理解了他所说的【甲】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甲】的含义。历史上这里商贸发达【乙】市井繁华【乙】店铺林立【乙】游人如织。yōu然行走在东城外大街的街头巷尾,斑驳的门框和伸出窗户的晾衣竹竿,引人zhù足。欣赏一座座商住合一的两层商贸店铺和一处处极具历史风貌的建筑古迹,你会______(感受感觉)到浓郁的水乡人文气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江淮东部的里下河水乡,有这样一处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实在令人欣慰。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2.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聚感觉B.凝聚感受C.凝结感受D.凝结感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人如织”运用比喻手法,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B.【甲】处应该用双引号,【乙】处应该用逗号。
C.语段中加点的“一条"是数量词,“你”是代词,“最"是形容词。
D.从所选语段看,现在的金东门古街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③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④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⑤“思乡”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因听闻伤离惜别的曲调产生无尽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岑参在《逢入京使》中面对前路迢迢,不禁回首故乡,愁思萦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国家"的情怀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兴华中学七(1)班开展了“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活动一】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级要在教室张贴体现爱国精神的标语,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四个,你认为不适合的一项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活动二】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国家与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策划了四个板块,请你帮忙设计缺少的板块。
板块一:爱国人物故事板块二:爱国诗歌摘抄
板块三:___板块四:
(3)【活动三】小华同学搜集了一些英雄的材料,结合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道有遭受核辐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重要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
材料二:在驾驶舱右边玻璃出现裂痕并脱落、驾驶舱失压的险情下,机长刘传健最终使飞机安全迫降,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他说:“应急处置能力源于自己对飞机的了解程度,进驾驶舱3秒就要知道飞机处于什么状态。"
材料三:“只是因为你需要,而我刚好专业。”出征前,支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王一淋说。
探究以上三则材料,你发现英雄身上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写出两点即可)
二、阅读理解(66分)
(一)(6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①。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②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③。
【注】①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②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③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1)请赏析颔联中“密"新”两字的表达效果。
(2)简要说说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恚:恼怒。②不虞:意料不到,意外(之事)。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摩。
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数讨山越()②当顾见大惊()
③肃意尚轻蒙()④遂拜蒙母()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关羽实虎熊也
A.结友而别(《孙权劝学》)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肃于是越席就之
9.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10.根据选文,并结合课文《孙权劝学》,分析吕蒙的形象特点。
(三)名著阅读(10分)
1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骆驼祥子》中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在语言艺术上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
D.《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该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E.在“二借芭蕉扇”这一情节中猪八戒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骗得真扇,后又被牛魔王骗回。
12.小语和小文阅读了下面两则语料,进行了一番对话,请你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语料一: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语料二:
祥子正在弯着腰在地上捡烟头时,被旁边一位强壮有力的、正拉着车的年轻车夫撞了一下,祥子抬起头,久久地凝望着这位年轻的车夫。
(《骆驼祥子》电影结尾)
小语:祥子好可怜啊!他是被他周围人一步步驱赶到“野兽"中去的。
小文:祥子“变成了走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小语:(1)
小文:老舍先生认为,祥子“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
小语:(2)
小文:《骆驼祥子》电影结尾,写祥子捡烟头时被一个年轻车夫撞了一下,祥子“久久地凝望着"那人,我认为这个特写镜头写出了祥子的细腻心理,你认为此时他在想什么呢?
小语:(3)_
小文:你分析得真棒!
(四)(12分)
阅读赵迎辉的《阅历与读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磨。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有删改)
13.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______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本段中“_________”这个观点。
14.第③段的论证思路是:先提出“______"的问题,接着论述了______能让经历升华为阅历,再论述了对年轻人来说,______能有效便捷地丰富自己的阅历,最后明确了本段的观点:在不断经历和不断读书中可以丰富阅历。
15.对本文论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C.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D.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二者不可偏废。
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同一本书,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B.生活阅历是否丰富对人们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重要影响。
C.人们不应从事物表象进行感性的认知,而应该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从而丰富阅历。
D.无论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中年以后,都应该重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二者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城市绿化草坪施工养护合同
- 2024年度常州租房合同的房屋维修义务规定
- 倾卸手推车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仓库租赁与保管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场地租赁合同中的保密条款解读
- 2024年度安全技术交流与合作合同
- 2024年度医疗服务合同: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就医疗服务达成的合同
- 2024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与合作开发合同
- 自拍杆手持单脚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围挡拆除合同
-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观察桔子孙娟课件
- 安全设施检维修计划
- DB61-T 477-2021学生公寓床上用品质量规范
- 市场营销产品组合与产品策略课件
- 输血查对制度10月(1)课件
- 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4 Listening to How Bodies Talk课件
- 预先危险性分析课件
- 《倍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新版)考评员资格考核参考题库(含答案)
- 气体检测报警仪的检定校准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5 牛吃草问题丨苏教版 (共13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