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上海专用)(解析版)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上海专用)
(建议用时:19分钟满分:19-20分)
(四)(20分)(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有三兄并髫龀①而亡。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②,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不肯复归。十岁遭父忧。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逼使还俗。显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
②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蹑悬緪③过河数十余处,皆汉之张骞、甘父④所不至也。次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
③将至天竺。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气俊远。显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后又逢一少僧。显问曰:“向耆年是谁耶?”答云:“头陀迦叶⑤大弟子也。"显方大惋恨,更追至山所,有横石塞于室口,遂不得入。显流涕而去。
④后至中天竺。显留三年,学梵语梵书。方躬自书写。于是持经像,寄附商客,到师子国⑥。显同旅十余,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常怀悲慨。
⑤停二年,附商人大舶循海而还,复随他商东适广州。举帆二十余日,夜忽大风,合舶震惧。众咸议曰:“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共欲推之。法显檀越⑦厉声呵商人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选自五代梁释慧皎《高僧传》,有删改。)
【注释】①髫龀:年幼。髫:音tiáo,龀:音chèn。②沙弥: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③緪:粗绳索,音ɡēnɡ。④甘父:胡人,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⑤头陀迦叶:头陀:僧人。迦叶:指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⑥师子国: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⑦檀越:施主,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信宿便差差()(2)遇寒风暴起暴()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常慨经律舛阙()
A.艰困散佚B.违逆阙如C.错乱缺失D.迷失不顺
(2)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
A.安坐B.徒然C.恰巧D.由于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
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法显檀越厉声呵商人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
19.上文第①段介绍法显叔父想让法显还俗尽责,但是最终作罢,是因为:______。
20.世人称誉法显是早于唐代玄奘天竺取经第一人,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经文,《大唐西域记》“论赞”称玄奘在印度“亲承梵学”,但“无忘返迹”,“逾葱岭之危磴,越沙碛之险路”,回到故国。法显与玄奘的经历、成果和精神相似,请结合上文具体内容,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15.①.差(同“瘥chài”,病愈)②.暴(突然)
16.①.C②.D
17.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
18.法显的施主以严厉的声音呵斥那些商人:“你们如果要把这个和尚扔下船,那也应当我把一起扔下去,不这样的话,你们现在就先杀了我。"
19.法显认为自己出家本不是因为有父母亲,而是自己想要远离尘俗;叔父虽希望法显还俗尽责奉亲,但发现其对佛教信仰坚定,说法在理。
20.法显和玄奘都是从长安出发,途经沙漠、雪山,经过三十多国,最终到达天竺,后又历经艰险回国;其成果是在天竺学习梵文,取回经书佛像。法显为了解决经书讹误缺失的问题,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远赴天竺,学成后又坚定返国,其意志坚定,精神伟岸。法显和玄奘的取经故事启发今天的学子:在学习和事业上树立远大志向,并为此不懈奋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差”,同“瘥(chài)”,病愈。句意:法显回到庙中住了一晚病就好了。
(2)“暴”,突然。句意:遇到寒风突然吹起。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1)“舛阙”,句意:法显经常感慨经律经典有所错乱缺漏。
故选C。
(2)“坐”,因为,由于。句意:因为带了一位僧人才使我们如此狼狈。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四顾茫然无有所见,无法估测自身所在,唯有以看太阳来辨别方向,望死人枯骨以标识道路。
“四顾茫茫”,是整个句子的状语,放在开头表示强调,应该单独成句,所以“茫茫”后断开;
“莫测"的宾语是“所之”,所以“所之"后断开;
“唯视日以准东西”和“望人骨以标行路耳"是对称的两个句子,“视日”“望人骨"相对应,所以“东西”后断开。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法显檀越”,法显的施主(或布施者);“下”,扔下(海);“不尔”,不这样的话;“见”,同“现”,“见杀”,杀了我。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可知,“最终作罢"的原因是:①法显认为自己出家本来就不是因为有父母亲,而是自己想要远离尘俗;②叔父虽希望法显还俗尽责奉亲,但发现其对佛教信仰坚定,说法在理。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经历、成果和精神。
经历:依据“发自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岭冬夏积雪,山路艰危壁立千仞"凡所经历三十余国”等内容可知,法显和玄奘相似,都是从长安出发,途经沙漠、雪山,经过三十多国,最终到达天竺。又依据“显同旅十余,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常怀悲慨"举帆二十余日,夜忽大风,合舶震惧”,甚至差点被扔下大海,可知是历经千难万险才回到国内。
成果:依据“显留三年,学梵语梵书。方躬自书写。于是持经像”,可知主要是在天竺学习梵文,取回经书佛像。
精神:法显“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是为了解决经书讹误缺失的问题,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远赴天竺,学成后又坚定返国,其意志坚定,精神伟岸。
法显和玄奘的取经故事,在今天仍有启发启发意义,在学习和事业上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此不懈奋斗,敢于挑战各种艰难困苦,最终总有收获。
参考译文
①释法显,姓龚,平阳郡武阳县人,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时夭亡,其父害怕祸及法显,在他三岁时便让他出家做了沙弥。后来法显被接到家中住了几年,得了重病即将不治,其父因而把他送还回寺庙,回到庙中住了一晚病就好了,于是法显再不肯回家。法显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见其母寡独无依,遂逼
法显还俗,法显道:“我原本也不是因为父亲在世才出家的,而是真心想远离尘俗,所以皈依佛教的"叔父认为他的话也有道理,也就不再勉强。
②法显经常感慨经律经典有所错乱缺漏,因而誓愿寻求。在晋隆安三年,法显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往西渡越沙漠。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然无有所见,无法估测自身所在,唯有以看太阳来辨别方向,望死人枯骨以标识道路。法显已将自身交付因缘与天命,心中坦荡无所畏惧直穿险阻。过了不久到达葱岭。葱岭之上终年积雪,山路艰难甚危,峭壁可至千仞。往昔有人在此开凿石壁以通道路,并在其旁建造梯道,像这样的石梯法显一行走过了七百多道。他们又小心翼翼踩着悬空的粗绳渡过河流,像这样的地方也经过数十处,哪怕是汉朝的张骞、甘父也没有走过。接着他们又翻越小雪山,遇到寒风突然吹起,慧景冻得全身战栗无法前行,对法显说:“我不行了,你要继续往前,不要一起死在这里。”说罢而亡。法显抚摸着慧景哭道:“你取经的心愿竟不能实现,命也奈何!"法显于是以一己之力孤身前行,越过了雪山天险,一共经历了三十多个国家。
③将要到达天竺国。遇到一位道人,年约九十,仪容服饰简单朴素,但神态气度俊逸不同凡俗。法显虽觉此人风雅绝伦,但他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位圣人。此后他又遇见了一位少年僧人,法显问道:“刚才那位老者是谁”少年僧人回答道:“是佛陀大弟子,头陀行第一的迦叶尊者。"法显大感懊悔,又返身追赶回到山中。这时有一块横躺的大石堵住了山室的入口而无法进入,法显只好流泪离去。
④法显后来到了中天竺。法显在此留学三年,学习了梵语梵书,并亲自将经文写下来。于是带着佛经、佛像,随商人到达了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这时与他一同西行的十余位同伴,有的留在中途,有的已经亡故,法显环顾左右,唯剩独自一人,常常悲痛感慨不已。
⑤法显在师子国停留了二年,随商人海船沿海路回国,法显又随同其他商人东去广州。船行二十余日,一天夜里忽遇大风,一船人非常惊惧,大家商议道:“因为带了一位僧侣才使我们如此狼狈,不能因为他一个人而使整条船上的人一起死去。”于是众人要把法显弃到海岛上去。护持法显的施主厉声斥责那些商人:“你们若要抛弃这位僧人,那就把我也扔下去,不然你们就把我杀掉。"后来法显到了荆州,在辛寺圆寂,享年八十六岁。众人对他的死都十分痛惜。
(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屯留路公传
[明]申时行
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辐凑。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
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公叹曰:“嗟夫!贼乃蜂起乌合,操耰耝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谢百姓。令壮而许之。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③正德中,巨璫何庆恃瑾骄恣①,大为奸利。当过屯留,公受令指,逆诸境。从容进曰:“侧闻公义甚高,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庆欣然为之敛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县令张鹏坐事斥,贫不能自还。公为倡邑人共治槖中装,直数百金。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⑤路之先不显,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以新天子恩泽,诏赠公官如其孙,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
【注释】①巨璫:有权势的宦官;瑾:指明代权擅天下的宦官刘瑾。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2)令德公入骨髓()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破贼,谢百姓()
A.告诫B.告别C.告慰D.避开
(2)公受令指,逆诸境()
A.拒绝B.预测C.考察D.迎接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19.请结合第③段中路琼说的话,分析何庆欣然接受的原因。
20.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琼的孙子路王道的作用。
【答案】15.①.监督②.感激
16.①.C②.D
17.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18.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办好,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能在节省花费的基础上办好。县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对他表扬、奖赏。
19.路公先称赞何庆有高义,再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诚意,然后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以及将诉求限定于约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庆乐于接受。
20.第⑤段提到路王道做了光禄卿,路琼因为孙子的缘故也被追赠为光禄卿,引出文末路氏世德皆本于路公
的论断,体现路琼德泽显著,荫及后世。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1)句意:有时还让他负责监督城墙和学校的建设。
(2)句意:张鹏对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1)谢:告慰。句意:以此来告慰百姓。
故选C。
(2)逆:迎接、拦截。句意: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拦截他。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村里有一个儒生,因为贫穷无法结婚,路公捐献了几十两银子帮助他,为他娶了妻子。
“里有儒生”主谓结构,在其后断开;
“贫不能婚"意思是“因为贫穷无法结婚”,意思完整,在其后断开;
“之"作“助”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故应断为: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所督治”,所字结构,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费省”,节省花费;“数”,多次;“旌”,表扬;“赉”,奖赏。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分析巧妙性,再分析原因。
结合“侧闻公义甚高”可知,路公先称赞何庆有高义,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这是心理战术,对方听到对他这么高的评价,心里会很舒服,这样容易打动他;
结合“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可知,他说屯留的县令每天拿着扫把和席子劳碌不堪,下面的官员都只听您的命令,表明自己竭力接待的诚意,这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也能给对方希望,很有吸引力;
结合“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可知,他说赋税全部用来缴纳口粮都不够,希望何庆的随从不要惊扰这里的百姓,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
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明确现实,一心为民,诚意恳切,易于打动对方,故最后何庆欣然接受。
然后指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以此表达希望对方约束手下不要惊扰乡里的诉求。不管是违心的不合事实的称赞,还是愿意尽心的表态,以及将诉求限定于约束其手下,避免了冒犯,增加了好感,因而何庆乐于接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此题理解文意,再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结合“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可知,此句写路琼的孙子王道考中进士,历任官职有显著的政绩,如今是光禄卿,成为有声望的官员,证明路氏人才辈出,再结合全文的主旨——赞扬路琼的才德,可知是为了引出下文;
结合“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可知,文末路氏世德皆本于路公的论断,体现路琼德泽显著,荫及后世,这是从侧面赞扬路琼,高度赞扬他的深远影响。
参考译文:
路公,名琼,是潞州屯留县的人。他身材魁梧,智谋出众。在人群中,他的议论总是迅速且独到,就像箭离弦、刀断丝,纷乱中立刻能够决断。听到他的话的人,无论多么倔强,都会立刻折服,因此他在乡里中是有名的严肃人物。
成化末年,大盗王弘在燕赵地区起义,势力迅速壮大。他到达屯留后,杀害官吏和百姓,使得当地民众惶恐不安。路公叹息道:“唉!盗贼如同蜂群般突然聚集,他们挥舞锄头和铁锹,在千里之外无人能敌,他们难道认为秦国没有人才吗?"于是他主动去找县令请求授予他盔甲,愿意去击败盗贼,以此来向百姓道歉。县令觉得他很勇敢,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路公招募了几百个敢死的士兵,用正义的言辞激励他们,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报名。路公制定了策略,率领军队尾随盗贼到达了余吾。盗贼正在吃饭,路公从后面突然袭击,大败他们。县令上奏朝廷称赞了他的功绩,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财物,但路公却拒绝接受。于是县令任命他为阴阳训术官,逐渐增加了他的职责。县里有疑难的事情,人们总是到路公的亭子里去咨询,有时还让他负责监督城墙和学校的建设。路公所接手的事物很快能办好,所监督管理的事情,能在节省花费的基础上办好。县令更加器重他的才能,多次对他表扬、奖赏。
正德年间,有一个叫何庆的大富豪,仗着自己有权势而骄横跋扈,大肆谋取私利。他路过屯留时,路公接到命令,前去拦截他。路公从容地走上前去说:“听说您的公正无私非常高尚,屯留的县令每天拿着扫把和席子劳碌不堪,下面的官员都只听您的命令。虽然屯留只是一个小地方,我们从未见过天子的贵人。我们的赋税全部用来缴纳口粮都不够,希望您的随从不要惊扰这里的百姓。”何庆听后非常高兴,立刻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路公非常同情别人的困难,甚至超过了自己。前任县令张鹏因为犯事被贬职,贫穷得无法自己回来。路公发起组织县里的人共同筹集资金装入钱袋中价值好几百两银子。张鹏对路公的德行感激涕零,告诫他
的子孙说道:“不要忘记路某啊,是路某救了我!"村里有一个儒生,因为贫穷无法结婚,路公捐献了几十两银子帮助他,为他娶了妻子。
路公的祖先并不显赫,他的孙子王道考中进士,历任官职有显著的政绩,如今是光禄卿。由于新皇帝的恩泽,朝廷下诏追封路公为官并且按照他孙子的官职来追封,而路氏家族从此变得显赫起来。然而士大夫们称赞路氏家族世代以来的德行,都是源于路公的缘故。
(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唐】韩愈
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②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③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再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④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⑤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者:“圬”同“枋”,抹墙的工具馒子。圬者,指泥瓦匠人。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天宝之乱,发人为兵()(2)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A.还给B.支付C.赠送D.算计
(2)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A.贪求B.承受C.侵犯D.冒充
16.第①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17.把第④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
18.王承福的言行有哪几点值得作者“自鉴"?请结合文意作概括。
19.第⑤段中作者对王承福的评议你是否认同?结合文意加以评析。
【答案】14.①.征调②.尽
15.(1)B
(2)A16.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17.功劳大的人,那用来供养自己的物资就丰富。妻子和儿女都是要由我供养的人,我能力微薄而功劳小,没有他们也是可以的。
18.①人选择职业要尽己所能;②人应当自食其力;③为人做事要安守本分,做到问心无愧。
19.答案示例一:作者批评王承福不愿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肯为别人做事这一观点有失偏颇:王承福凭泥匠技艺自食其力,有结余还资助病弱者,既能自立还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不该批评。
答案示例二:王承福不肯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愿为别人做事,作者站在“齐家治天下”的立场来批评他有一定道理,一个人不仅要自食其力,还应该承担起养家、助人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1)句意: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
(2)句意: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1)句意: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归:支付。
故选B。
(2)句意: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冒:贪求。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
“有官勋”,“勋”动词,授予勋级,作“官"的谓语,主谓结构,独立成句;
“弃之来归”,省略主语,其前断开;“弃"来归”连动,其后断开;
“丧其土田”,省略主语,其前断开;“丧”谓语,“其土田"宾语,其后断开。
故应断为: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自奉”,“奉”,供养;“自奉”,宾语前置,“奉自";“博”,丰富。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第②③段。
“任有大小,惟其所能"意思是: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可以得出:人选择职业要尽己所能。
“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意思是: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可以得出:人应当自食其力。
“虽劳无愧,吾心安焉"意思是: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可以得出:为人做事要安守本分,做到问心无愧。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作者对王承福的评议,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一:
由“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可知,作者批评王承福不愿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肯为别人做事。这一观点有失偏颇:结合文中“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等处来看,王承福凭泥匠技艺自食其力,有结余还资助病弱者,既能自立还尽其所能帮助别人,不该批评。
答案二:
韩愈是站在“齐家治天下”的立场来批评他的,“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不赞同王承福不肯劳心劳力来养家,更不愿为别人做事的观点。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一个人不仅要自食其力,还应该承担起养家、助人的社会责任,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译文:
①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镘子维持生活三十年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②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之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
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镘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
③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贪求高位的结果吗?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
④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
⑤我听了他的话,起初还很疑惑不解,再进一步思考,觉得他这个人大概就是那种所谓独善其身的人吧。但是我对他还是有些批评,认为王承福把有家当作劳心费力的事,不肯操点心来养活妻子儿女,难道会肯操劳心智为其他的人吗?但尽管如此,王承福比起世上那些贪婪奸邪无道以致丧命的人,又好上太多了。而且他的话对我多有警醒之处,所以我替他立传,用来作为自己的借鉴。
文言文阅读2
(建议用时:11分钟满分:11分)
(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借阁记
【明】金之俊
①借松风鸟语以为吾耳,借江山云树以为吾目,借翕张吐纳以为吾口,借花馨草馥以为吾鼻,借三坟五典以为吾腹,借古今人物成败得失一切可悲可舞可法可戒者,以为吾之心思智虑。人生天壤间,无一而非借也。
②借则灵,否则块然而已矣。张旭善借而能书,米颠善借而能画,坡仙善借而能文,庄周善借而能为逍遥游,无之乎弗借也。无之弗借则无之弗灵也,此吾友姜开先之所以有借阁也。
③开先缃帙①满胸,云烟满楮②,四方贤豪满座,千秋气谊满眉宇,其□得于借者深乎。若夫野月来眠,邻花恣闯,此仅可以摹借阁之景,而借之之义则浩浩乎、落落乎,吾不得而涯际之矣。倘有能明乎其义,则愚公之山不必徙;娲氏之天不必补;鹤之巢,鸠不必夺;蜂之膳,人不必烹;不必城市,不必丘壑。登斯阁也,盖有快焉至足而无憾于天地间者也。
④开先唯唯,遂借余言记之。
【注释】①缃帙:泛指书籍。②楮:指纸张、作品。
21.第③段方框□处的文字有污损(如图),该字应是()
A.绐B.骀C.诒D.殆
22.以下对本文分析错误一项是()
A.第①段所借之物多为可以尽情享用但不会消耗的东西。
B.第②段所借之物多为艺术创作的技法、素材、灵感等。
C.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这不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
D.懂得“借"的要义的人,在城市或者山野都可以安身。
23.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说理上的效果与不足。
24.第④段收束全文的方式很巧妙,请加以赏析。
【答案】21.D22.C
23.运用排比,有雄辩之风,能增强说理的气势,举张旭、米芾等著名人物的事例,能增强说服力,但仅凭4个例子,就得出普遍的结论,逻辑上不严密。
24.第④段写开先同意我的说法,并用“借阁”为自己楼阁命名,点明本文的写作缘由,表达了对开先善于借的赞扬,再次印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由原文“开先缃帙满胸,云烟满楮,四方贤豪满座,千秋气谊满眉宇"可知,开先器宇轩昂,其应该(恐怕)是得之于善于借鉴,故选“殆”。
A.绐:欺骗、哄骗
B.骀:本义指劣马,后引申为庸才。
C.诒:给、遗留、赠送。
D.殆:近于、几乎、大概、恐怕。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不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错误。原文“倘有能明乎其义,则愚公之山不必徙;娲氏之天不必补;鹤之
巢,鸠不必夺;蜂之膳,人不必烹”可知,“明乎其义"的“义”是学会借鉴他人他物的长处,就不会“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故“借蜂蜜而食,借鸟巢而居”是对“他人之物的剥夺"。
故选C。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原文“张旭善借而能书,米颠善借而能画,坡仙善借而能文,庄周善借而能为逍遥游”,由四个“善借"构成排比句,使用排比句来说理,句式有雄辩之风,气势更为强烈,能增强说理的力度。举张旭、米芾等著名人物的事例,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由历史名人证明更加让人信服。
不足之处:仅有四个例子,都是文化领域的人物,没有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就得出“无之弗借则无之弗灵也”普遍的结论,缺乏论证过程和更多论据的支撑,逻辑上不严密。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由原文“开先唯唯,遂借余言记之”,姜开先恭顺谨慎的应答,于是借我的文章记录了它。先表明阁楼的主人同意我的观点,进而用我的观点“借”来命名自己的阁楼,与题目《借阁记》相呼应,点出了文章论点的普遍性,点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即通过本文为姜开先的阁楼命名,深层意图是表达作者的观点。也由开先赞同我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也有对友人明智的赞赏之情,故而志同道合。并且通过友人的附和和命名行为,从侧面印证了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读者接受观点进行铺垫。
参考译文:
借阁记
【明】金之俊
①借松树林间的风和鸟语为了我的耳朵,借大江大河和云彩树木为了我的眼睛,借嘴巴的一张一合为了我的口,借花草的馨香为了我的鼻子,借上古时代的书籍为了我的腹中的学问,借古今人物的成功与失败,一切可悲可喜可效法可警戒的,为了我的思想和智慧。人生之间非常的不同,就像天地之间的距离,没有一个不是借用而来。
②借用(借鉴)就灵活有生气,不借鉴就木然无知。张旭善于借鉴就能写出书法,米芾善于借鉴就能绘画,苏东坡善于借鉴就能做出文章,庄周善于借鉴就能逍遥游,无不是善于借鉴啊!没有借鉴就没有灵魂和生气,这就是我的朋友姜开先之所以有借阁。
③姜开先学识渊博,有很多挥洒自如的墨迹,四方的贤者和豪杰都与他有交往,眉宇间重情重义,就是因为他深谙借鉴的道理。至于月亮映照,邻舍的花伸进来,才可能描摹借阁的景色,而借鉴的含义是深刻的、宏大的,我对其了解的却很少。如果有能明白其中道理的,那么愚公就不必移山;女娲就不用补天;鹤的巢穴,鸠就不必夺取;人就不需要吃蜂蜜;不需要有城市,不需要有山丘。登临这个阁楼,感到最大的满足,在天地之间也没有了遗憾。
④姜开先恭顺谨慎的应答,于是借我的文章记录了它。
(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木假山记
(宋)苏洵
①木之生,或蘖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②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④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③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⑤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选自《嘉祐集》卷十五)
【注】①蘖:树木的嫩芽。②拱:两手合围,常用于表示树木粗细。③濆:水边。④数:气数,命运。⑤阿:曲从迎合。
19.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A.而B.则C.焉D.何
20.以下关于“幸"或“不幸”的阐述,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有“幸"被用作栋梁的树木,仍不免被砍伐,也是“不幸”的。
B.被大风拔起的树木是“不幸"的,却有“幸”被人充分地利用。
C.被流水飘走的树木,即使有“幸"不破损或腐烂,仍多遭遇“不幸”。
D.作者家中“木假山"所用之“木”,符合文中所言“最幸者"的标准。
21.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下列说法最不适切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突出事物特点。B.善用借喻,含蓄而生动。
C.以叙述树木成长过程为主,议论为辅。D.由此而及彼,拓宽了事理的适用范围。
22.南宋楼昉评论本文说:“首尾不过四百以下字,而起伏开合,有无限曲折,此老可谓妙于文字者矣。”结合全文,赏析其“无限曲折"的妙处。
【答案】19.A20.B
21.C22.答案示例:首段层层推演从“木”到“木假山"的艰难历程,“幸”与“不幸"交替,迂回曲
折,巧妙凸显出“木假山”形成之难;次段复写“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却不是叹之前所叹,而是转向对“数”与“理"的思考,在回环往复中越转越深,发人深思;尾段抒发对“木假山”的情感,由爱而感,由感而敬,一句一转,主旨逐步凸显和深化,耐人寻味。纵观全文,可谓“无限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首或句中连词,可用于表示递进、顺承、转折等,此处“有斧斤之患”的“则为人之所材"的结果,故可用“而”表顺承。
B.可表承接,但前文“则为人之所材"已有“则”字,会导致重复。
C.一般用为句末语气词。
D.一般用作疑问代词或反问副词,与此处语意不符。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却有‘幸’被人充分地利用"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也就是那些不破折不腐朽的才能有幸为人所用。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建设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叙述树木成长过程为主,议论为辅"错误。原文中叙述树木成长过程的内容与议论内容交替使用,并无非常明显的主次之分。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文章第一段中,通过对树木“幸”与“不幸"的层层对比,逐步推演出从“木”到“木假山"的艰难历程。作者先是论述小树苗“蘖而殇”“拱而夭"的不幸,然后进一步论述与之相比“幸”者又会遭遇的不幸“伐"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又再次指出相对“幸"者能够“不破折不腐”的不幸“有斧斤之患"。最终,作者终于引出“其最幸者”——“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在这迂回曲折的过程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木假山形成之难。
若说第一段说的是大部分的现象,作者第二段则先指出“予家有三峰”,拉近木假山与作者的距离,然后进一步说明“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中间复写木假山形成过程的内容“且其孽而不殇……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看似回环往复,却不是叹之前所叹,引出新的议论与思考内容,也就是“则其理似不偶然也"这一对“数”与“理"的思考。
最终,作者在最后一段直抒胸臆“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借此进一步生发议论,说明“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所蕴含的气节让自己由爱而感,由感而敬的情绪变化。由此,文章主旨逐步凸显和深化,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本文可谓“无限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参考译文: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有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的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鹿园记
清·黎光地
①鹿园,昔人驯鹿地也,或曰古隐者居焉,取“鹿豕与游”之义。背崇冈,枕连麓,开平原之远势,汇双溪之碧流,茂树周映,遥峰对峙,洵幽人之逸景也。□以僻在村隅,虽好游者未暇过而问焉。是其所遭之犹有不幸也。
②岁己未,余始得而宅之。俯曲凭夷,为屋数椽而已。其中藻井荷池,药圃疏畦之属,皆位置有所。于是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图书几席之间,盎然增润。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四时之胜无尽。往往与幽怀相触,则奇趣勃发,心目之际,信有会焉,而未易言也。当夫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炊烟分缕从树间出,瞩览无厌,亦悠然有悟。
③初,斯园之隐没于荒烟草莽也,其佳胜自若世无知者,不以为恨也,迨余相度而居,景物毕露,蔚然光目,始稍稍有为余贺者。顾亦窃自喜,若矜独获焉,而不欲为人宣也。是园之秘而有待,不使非分者据焉,抑其所遭之果有幸耶。
④嗟夫,境之取舍由人,显晦有时,乃竟若此,则亦安知昔之隐于斯者,其始得之也,不与余今日同?况又何知后世有余之复处于此,而仍享其胜也?慨彼逝人,风迹莫存,又已感斯园所遭之如是。故为之记,以贻来者。
21.第①段方框中可填的虚词是()
A.夫B.且C.顾D.则
2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古隐者"居之和“好游者”不至两相对照,突出了鹿园之幽与隐。
B.第②段描绘了鹿园的景致,重在其能触动幽怀,使人有所感悟,而畅所欲言。
C.第③段写自己与鹿园相契深切,自己是鹿园的选择,鹿园也是其独享的天地。
D.第四段转入议论,与《兰亭集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写法相似。
23.自选角度赏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写。
24.作者是如何理解“不幸”与“幸"的,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21.C22.B
23.示例:写景的顺序,本段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出四季变换之景。“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分别描绘了鹿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时节的美景。(可选角度:写景的顺序、动静明暗、多种感官综合、整句等;景物特色:清幽、充满生机等)
24.答案示例:①作者认为鹿园虽然美好,然而隐没于世,无人理会,是其不幸。②但是能为古隐者与自己所赏,是其幸运。③可是鹿园的幸与不幸都不由自己,而是由人决定,这又是极大的不幸。④作者在其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慨:自古才能之士的遭际往往取舍由人而不由己。(或:贤士虽有才华,而往往难以获得赏识)。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顾,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上文写这里景色优美,下文写这里位置偏僻,上下文之间形成转折的关系。句意:只是因为这里位置偏僻在乡村野外。
夫、且、则均不表示转折之意,“夫"放在句首,一般是发语词,“且”放在句首,一般表示“况且”,“则”一般表示“那么,就"。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而畅所欲言”错误。根据文中“心目之际,信有会焉,而未易言也"可知,心里展望的图画和眼前看到的风光往往能在远处交接、重叠,的确能够让人对自然人生有所领会,却不能够轻易地表达出来。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景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写景的顺序。“至于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意思是这里的春天,百花掩映着小径,鸟儿们交相歌唱;夏天,微雨过后的林中清新而生凉意,那或短或疏的蝉叫,让人误以为那是秋后的蝉鸣;秋天,仰望皎洁的月亮在高天漫步,梧桐树影正好投射在台阶之上;冬天,残雪还贪恋在树梢,梅花的香气早已透过幔幕。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鹿园的四季之美,春花、夏雨、秋月、冬雪,四时不同,景色也各有各的美丽。
动静明暗。“幽杉荫檐,密竹霭窗"丛花掩径”“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村原庐舍"是静止的景色,“蒸雾流烟”“时鸟交声"凉蝉疏引”“朝霁辨色,归云敛空"炊烟分缕”是动态的景色,动静结合,自有一番妙处。“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是明亮之景物,“幽杉荫檐,密竹霭窗"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是幽深之景物,明暗相间。
多种感官综合。有听觉描写,如“时鸟交声"凉蝉疏引”;有视觉描写,如“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炊烟分缕从树间出”;有嗅觉描写,如“寒香绕帏”,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鹿园景致,引人神往。
整句。文中多用四字短句,如“幽杉荫檐,密竹霭窗,蒸雾流烟,弄翠欲滴”“丛花掩径,时鸟交声;微雨过林,凉蝉疏引;素月流空,梧影当砌;残雪在树,寒香绕帏"朝霁辨色,归云敛空,村原庐舍,麟次可数”,整齐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景物特色:清幽,充满生机。文中通过对幽杉、密竹、蒸雾、流烟、丛花、时鸟、微雨、凉蝉、素月、梧影、残雪、寒香、归云、村原、庐舍、炊烟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鹿园中各种景物的生机勃勃,充满生气,营造出宁静幽深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根据文中第一段“背崇冈,枕连麓,开平原之远势,汇双溪之碧流,茂树周映,遥峰对峙,洵幽人之逸景也。顾以僻在村隅,虽好游者未暇过而问焉。是其所遭之犹有不幸也"可知,鹿园背靠高冈,头枕群峰,视野广阔,清溪环绕,茂树掩映,山峦耸立,确优美宜人的好环境。只是位置偏僻,无人问寻,鹿园这样的遭遇,让人感到不幸。
根据文中第一段“古隐者居焉”,第二段“瞩览无厌,亦悠然有悟”,第三段“顾亦窃自喜,若矜独获焉”可知,无论是古代的隐士,还是作者自己,都喜爱这里的美景,喜欢这里的意境,发现了这里的妙处,懂
得了这里的与众不同,这样看来,又是幸运的。
根据文中第四段“嗟夫,境之取舍由人,显晦有时,乃竟若此"可知,这里的一切美好能不能被知道,被欣赏,被喜爱,被传扬,都不是由这里的情况所决定的,而是由来到这里的人决定的,不由得让感慨鹿园的不幸。
作者通过本文中对鹿园兴废沉浮的描写,实则借园喻人,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知遇境况的感慨,鹿园的取舍由不得自己,在于他人的评判。作为有才能的士人,他们的遇合也不是由自己的决定,而取决于他人对自己是否具有的知遇之能。
参考译文:
鹿园,前人驯鹿的地方,有的人说古代隐士曾在这里居住,应该是取自孟子“鹿豕与游(与鹿猪相处)”的意思而得名。这里背靠高高的山冈,头枕连绵不绝的群峰,豁然开阔的是接向远方的广阔田野,两条碧绿的清溪交汇于此,茂树掩映四周遮天蔽日,远处的山峦相对耸立,的确是幽隐之人打发光阴的好环境。只是因为这里位置偏僻在乡村野外,即使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没有时间前来问寻,这样看来,鹿园的遭遇,还是有些不幸令人同情的。
己未这一年,我终于买下鹿园这块地,并在这里安家居住。依照弯曲的山势,凭借平坦的土地,勉强修建了几间房屋罢了。其中建筑天井的天花板的装饰、修筑的种植荷花的池子、种植草药的田地、稀疏的菜地这一类,各自有各自合适的处所。在这里,幽深的杉树遮蔽着屋檐,浓密的竹枝像云气一样包裹着窗子,雾气蒸蒸,云烟流沔,浓浓的翠绿仿佛一碰就会掉下来。坐在几和席上读几本书籍,闲适的气氛趣味浓厚,增加了许多光彩。这里的春天,百花掩映着小径,鸟儿们交相歌唱;夏天,微雨过后的林中清新而生凉意,那或短或疏的蝉叫,让人误以为那是秋后的蝉鸣;秋天,仰望皎洁的月亮在高天漫步,梧桐树影正好投射在台阶之上;冬天,残雪还贪恋在树梢,梅花的香气早已透过幔幕。这里一年四季的美景不胜枚举。这些往往和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相碰触,一种奇妙的情趣陡然产生,心里展望的图画和眼前看到的风光往往能在远处交接、重叠,的确能够对自然人生有所领会,却不能够轻易地表达出来。每当雨过天晴的黎明,云消雾散,看远处的村庄和农舍鳞次可数,家家户户的炊烟从树间袅袅升腾,尽力观赏也不会满足,还会在悠然间似有所悟。
当初,这个园子淹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其美丽的风景不被世人知晓,也不感到遗憾和后悔,等到自己通过考察估量,选择在这里居住,景和物都全面开发显露出来,而且美丽亮眼,才渐渐有人来对我表示祝贺。回过头来想这件事,我也内心偷笑,好像夸耀自己独独得到这个地方,又不想被别人散布出去,那么,这里的秘密风景会成为一个永待解开的奥秘,没有让有非分之想的人得到这个园子,抑或它曾经遭受的结果还是很幸运的。
哎,对于境况的取舍决定于人,显耀和隐藏都有一定的时机,竟然像这样啊,那么我也知道从前隐居这里的人,他们最初得到这个地方,不和我今天的境况相同吗?况且又怎么知道后世有我又来到这里居住,却仍旧能够享受到这里的美景叫呢?感慨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他们的风节、踪迹没有保存下来,又已经感慨这座园子遭遇像这样的经历。所以写了这一篇文章,来赠送给后来的人。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上海专用)
(建议用时:19分钟满分:19-20分)
(四)(20分)(四)(2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有三兄并髫龀①而亡。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②,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不肯复归。十岁遭父忧。叔父以其母寡独不立,逼使还俗。显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远尘离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
②常慨经律舛阙,誓志寻求。以晋隆安三年,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发自长安。西渡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显任缘委命直过险难。有顷,至葱岭。岭冬夏积雪,山路艰危壁立千仞。昔有人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余所。又蹑悬緪③过河数十余处,皆汉之张骞、甘父④所不至也。次度小雪山,遇寒风暴起。慧景噤战不能前。语显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殒。”言绝而卒。显抚之泣曰:“本图不果命也,奈何复自力孤行?"遂过山险。凡所经历三十余国。
③将至天竺。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气俊远。显虽觉其韵高而不悟是神人。后又逢一少僧。显问曰:“向耆年是谁耶?”答云:“头陀迦叶⑤大弟子也。"显方大惋恨,更追至山所,有横石塞于室口,遂不得入。显流涕而去。
④后至中天竺。显留三年,学梵语梵书。方躬自书写。于是持经像,寄附商客,到师子国⑥。显同旅十余,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常怀悲慨。
⑤停二年,附商人大舶循海而还,复随他商东适广州。举帆二十余日,夜忽大风,合舶震惧。众咸议曰:“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不可以一人故,令一众俱亡。”共欲推之。法显檀越⑦厉声呵商人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后至荆州,卒于辛寺,春秋八十有六。众咸恸惜。
(选自五代梁释慧皎《高僧传》,有删改。)
【注释】①髫龀:年幼。髫:音tiáo,龀:音chèn。②沙弥:初出家的男性佛教徒。③緪:粗绳索,音ɡēnɡ。④甘父:胡人,奉汉武帝命,扈从张骞出使大月氏。⑤头陀迦叶:头陀:僧人。迦叶:指摩诃迦叶,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⑥师子国:即狮子国,今斯里兰卡。⑦檀越:施主,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信宿便差差()(2)遇寒风暴起暴()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常慨经律舛阙()
A.艰困散佚B.违逆阙如C.错乱缺失D.迷失不顺
(2)坐载此沙门使我等狼狈()
A.安坐B.徒然C.恰巧D.由于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望人骨以标行路耳
18.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法显檀越厉声呵商人曰:“汝若下此沙门亦应下我,不尔便当见杀!"
19.上文第①段介绍法显叔父想让法显还俗尽责,但是最终作罢,是因为:______。
20.世人称誉法显是早于唐代玄奘天竺取经第一人,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经文,《大唐西域记》“论赞”称玄奘在印度“亲承梵学”,但“无忘返迹”,“逾葱岭之危磴,越沙碛之险路”,回到故国。法显与玄奘的经历、成果和精神相似,请结合上文具体内容,对此加以评析。
(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屯留路公传
[明]申时行
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公生魁梧,智略辐凑。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
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公叹曰:“嗟夫!贼乃蜂起乌合,操耰耝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谢百姓。令壮而许之。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③正德中,巨璫何庆恃瑾骄恣①,大为奸利。当过屯留,公受令指,逆诸境。从容进曰:“侧闻公义甚高,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庆欣然为之敛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前县令张鹏坐事斥,贫不能自还。公为倡邑人共治槖中装,直数百金。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⑤路之先不显,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以新天子恩泽,诏赠公官如其孙,而路氏始大。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
【注释】①巨璫:有权势的宦官;瑾:指明代权擅天下的宦官刘瑾。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2)令德公入骨髓()
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破贼,谢百姓()
A.告诫B.告别C.告慰D.避开
(2)公受令指,逆诸境()
A.拒绝B.预测C.考察D.迎接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19.请结合第③段中路琼说的话,分析何庆欣然接受的原因。
20.分析第⑤段提及路琼的孙子路王道的作用。
(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圬者①王承福传
【唐】韩愈
①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②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
③嘻!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再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
④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
⑤愈始闻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所谓独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讥焉,谓其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而自鉴焉。
【注】①圬者:“圬”同“枋”,抹墙的工具馒子。圬者,指泥瓦匠人。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天宝之乱,发人为兵()(2)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A.还给B.支付C.赠送D.算计
(2)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
A.贪求B.承受C.侵犯D.冒充
16.第①段画曲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
17.把第④段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遥控器弹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电缆包装箱拉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全棉夏被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建设合同有些主要内容工程
- 2024企业员工竞业禁止合同样本
- 2024年座椅模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计算机设备购销合同书范本
- 2024劳动合同法全文逐条解析
- 2024汽车驾驶训练合同范本
- 2024工程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 DB15-T 3652-2024 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 鸭肉:营养全解析
- 2024至2030年全球与中国仓储机器人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补写语句+课件
- 2024中国移动黑龙江公司校园招聘224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 运动与身体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2024年中国葛洲坝三峡建设工程限公司成熟人才招聘若干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DB11T 2250-2024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接入技术规范
- 电力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餐厅服务员(技师、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