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而有法“作”而快乐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1页
“习”而有法“作”而快乐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2页
“习”而有法“作”而快乐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3页
“习”而有法“作”而快乐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4页
“习”而有法“作”而快乐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习”而有法,“作”而快乐——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的有效融合摘要:习作的根本目的是表情达意,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有人认为,学生的写作应该以“兴趣”为主,认为“知识”就是规范和限制,破坏了学生习作的自由和快乐感;而有人则认为,习作知识的呈现更有助于增强儿童习作的自信和成功感。那么,如何平衡习作教学中“知识”和“兴趣”呢?关键词:习作知识兴趣化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习作教学中,有些教师积极呼吁,要重视孩子习作兴趣的培养,认为兴趣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还有一部分的教师则认为,习作知识对于提高习作教学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将习作知识有效地传授于学生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笔者认为,习作“兴趣”和习作“知识”就像习作教学中的一对翅膀,缺一不可,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习作知识提升了习作兴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最终能在工作、生活中恰当而熟练的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习作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所以,习作如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就是一堆符号,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实感。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让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留意身边,那么,就一定会发现写作素材。而孩子对一种事物产生兴趣,是因为事物本事具有吸引力,但是孩子对任何一种事物的兴趣都是暂时的,对习作同样如此。如何将孩子的习作兴趣从一篇习作引向另一篇习作,从另一篇习作蔓延到所有习作,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这就需要一个持续的“动力系统”,习作知识就是这个动力系统的核心要素。习作知识可以让习作过程成为一种走向奇异的探究,可以帮助儿童打开一扇扇神奇的大门,将儿童引向尖峰体验。充裕的习作知识,可以让儿童在习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在一次习作教学中,有一道习作题是“的趣事”,要求是:通过对亲身经历的“趣事”加以描述,完成一篇习作,做到内容具体、详略得当,写出真情实感。学生几乎是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童年”,童年中固然有着许多值得回忆的“趣事”,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童年这个主线,写出来的习作难免缺少新意。于是,教师就适时引导:从时间上来看,可以是童年的趣事,也可以是现在的趣事;从地点上看,可以是发生在家里的、学校、路上、公园等等地方的趣事。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题目也就不仅仅是“童年的趣事”这么单调了,多出的有很多,如“读报的趣事”“爸爸的趣事”“我和同桌的趣事”“一只流浪狗的趣事”等等,孩子的思维打开了,思路也就清晰了,他们写作的视角就变得独特了,避免了千篇一律。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习作知识和能力的呈现带给了学生创作的灵感,为学生的习作带来了情意共荣的准备,这是习作教学的基础,有了这些,学生的创作兴趣也提升了上来。让习作知识更“有趣”地呈现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所以,习作教学不妨从习作知识的“呈现”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让习作知识呈现出充满意外的惊喜,让学生能在兴趣盎然中乐于表达,“习”而有法,“作”而快乐。1.有趣地积累词语在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的教学要积淀学生的情感基础,应该为随后的习作知识的渗透做好前期准备,不要让学生自一开始就畏惧习作。比如,词汇作为习作知识的最基础部分之一,也是作为习作的最重要元素。要让学生能更好地习作,词语积累必不可少,只有词语丰富,语句才会丰满鲜活,语段才会具体生动。如何在习作中提升孩子的词语积累呢?我们就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加入更多的趣味性在里面。比如,可以让刚接触到习作的低年段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或者童话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他们想表达而又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的词汇量太少的原因,此时,教师就应该增加一些游戏环节,增加习作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表达,进而把一些好的词语提炼出来,呈现给大家,夸一夸这些词语。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词语被老师提出来了,无形中就会增加自豪感,激发他们乐于表达的信心;而另一些同学也会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这些好词语,更会渴望着表达,期待着被认可,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此积累词汇的游戏,让学生不仅收获了满满的词语,更让这些词语在他们的言语实践中得以内化。有趣地学写句子、段落中年级的习作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语句积累基础,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是东拉四扯偏离中心事物,就是语句跳跃没有条理。这时,可以用一些趣味性的规则引导学生的言语思维,让他们不仅言之有物,而且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得法。可以在此环节中设计一些有条理性的竞猜互动,让学生在竞猜中循序渐进地形成初步的语段直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擅于归纳总结、适时引导,提示学生去构思,形成一个有条理性地思维。这些巧妙而又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将习作知识悄悄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进而掌握习作技巧。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对于处在习作初期的孩子来说,兴趣和信心十分重要。我们在抓住这一点的同事,渗透着习作知识在里面,及关注了学生的需要意识,又将他们需要的习作技巧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厚积薄发,习作知识动态的贯穿于习作教学的每个环节,定能让学生自我“习得”,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三、让习作知识和习作兴趣相辅相成杭州师范大学叶黎明博士认为:“对于写作来说,没有绝对正确的知识,只有相对合适的选择。”在习作教学中如何让习作知识无声渗透,还要借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实现。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不妨经常地设置一些语境,抓住关键的要素: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写成什么样子。有语境的习作教学会让平常的“任务式”习作变得有作为,有诉求,有方向,更有动力。这样,习作知识就会成为学生实现交往诉求和言语能力的强大推手。此时,他们对于习作不再是外在兴趣,而是内在的欲求。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能够给予的不是“习作内容”,而是如何向办法去唤醒或建构学生习作表达,习作知识的呈现强调时机和方法,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进而转化为习作技能。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另外,在习作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忽视,再丰富的习作知识,也会沉睡不醒。因此,教学时,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敢于对学校、家庭、社会的人或事的善恶美丑,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自由书写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从而摒弃习作中的大话、假话、空话。这样情感与方法共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让孩子们像马良一样,快乐地提起“神笔”,画其所想画,写其所想写。其实,习作知识就是习作兴趣形成的内在支撑,习作兴趣则是习作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