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务会计教案_第1页
新财务会计教案_第2页
新财务会计教案_第3页
新财务会计教案_第4页
新财务会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本章的主要内容:(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纵向比较)当然,满足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要求,并不表明不允许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可靠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横向比较)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反映的交易或者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不能仅仅依据它们的法律形式。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解析】选项A体现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选项D符合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与谨慎性无关。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一、会计要素概念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一)收入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收入的确认条件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费用1.费用的定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费用的确认条件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三)利润1.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2.利润的来源构成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3.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利得和损失一定影响所有者权益;利得和损失不一定影响当期损益。第五节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一)历史成本(二)重置成本(三)可变现净值(四)现值(五)公允价值二、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第六节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的概念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二、财务报表的组成及相关概念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及其附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第二章存货本章基本要求:(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存货的初始计量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一)外购的存货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存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应从供应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者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2)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例题1】乙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本月购进原材料200公斤,货款为6000元,增值税为102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350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130元;验收入库时发现数量短缺10%,经查属于运输途中合理损耗。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公斤(D)元。A.32.4B.33.33C.35.28D.36【解析】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总成本=6000+350+130=6480(元)实际入库数量=200×(1-10%)=180(公斤)乙工业企业该批原材料实际单位成本=6480/180=36(元/公斤)。【例题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例题3】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07年5月18日从乙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2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34000元。(1)假定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经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运到并验收入库。据此,甲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原材料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2)假定购入材料的发票等结算凭证已经收到,货款已经转账支付,但材料尚未运到。则甲企业应于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在途物资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在上述材料到达入库时,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原材料200000贷:在途物资200000(3)假定购入的材料已经运到,并验收入库,但发票等结算凭证尚未收到,货款尚未支付。5月末,甲企业应按暂估价入账,假定其暂估价为180000元,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借:原材料180000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800006月初将上述会计分录原账冲回: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180000贷:原材料180000在收到发票等结算凭证,并支付款项时:借:原材料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贷:银行存款234000(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1.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以及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掌握受托方代收代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及收回委托加工物资实际成本的确定。支付的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记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借方。(此处将图移动到了文字下面)支付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支付的加工费和负担的运杂费应计入委托加工实际成本;支付的增值税可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例4】甲企业委托乙企业加工物资一批(属于应税消费品)。原材料成本为20000元,支付的加工费为7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10%,材料加工完成并验收入库,加工费用等已经支付。双方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企业按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有关账务处理如下:(1)发出委托加工材料借:委托加工材料20000贷:原材料20000(2)支付加工费用和税金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20000+7000)/(1-10%)=30000(元)委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税额=30000×10%=3000(元)应交增值税税额=7000×17%=1190(元)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借:委托加工物资7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0——应交消费税3000贷:银行存款11190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时借:委托加工物资(7000+3000)1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0贷:银行存款11190(3)加工完成,收回委托加工材料①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时借:原材料(20000+7000)27000贷:委托加工材料27000②甲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出售时借:原材料(20000+10000)30000贷:委托加工材料30000【例题5】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A

)万元。(2007年考题)A.144B.144.68C.160D.160.68【解析】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140+4=144万元。2.自行生产的存货自行生产的存货的初始成本包括投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例6】某企业生产车间分别以甲、乙两种材料生产两种产品A和B,2007年6月,投入甲材料80000元生产A产品,投入乙材料50000元生产B产品。当月生产A产品发生直接人工费用20000元,生产B产品发生直接人工费用10000元,该生产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总额为30000元。假定,当月投入生产的A、B产品均于当月完工,该企业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进行分配,则: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30000×[20000/(20000+10000)]=20000(元)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30000×[10000/(20000+10000)]=10000(元)A产品产品完工成本(即A存货的成本)=80000+20000+20000=120000(元)B产品产品完工成本(即B存货的成本)=50000+10000+10000=70000(元)(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1.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企业合并等取得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相关准则规定确定。(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企业提供劳务的,所发生的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可归属的间接费用,计入存货成本。第二节存货发出的计价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且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者劳务过时或者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改变,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企业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1)确凿的证据(2)持有存货的目的(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的影响2.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例7】2004年,东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丙产品。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丙产品的外购D材料全部出售,2004年12月31日其成本为200万元,数量为10吨。据市场调查,D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0万元/吨,同时销售10吨D材料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1万元。2004年12月31日D材料的账面价值为(A)万元。A.99B.100C.90D.200【解析】2004年12月31日D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0×10-1=99万元,成本为200万元,所以账面价值为99万元。(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3.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1)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材料等),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例8】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15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14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用A材料生产的产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确定2007年12月31日A材料的价值。本例题中,2007年12月31日,虽然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但是由于用其生产的产成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即用该原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此时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也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仍应按其原账面价值(成本)1500000元列示在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例9】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C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6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550000元,假定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由于C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C材料生产的D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1500000元下降为1350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400000元,将C材料加工成D型机器尚需投入8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000元。确定2007年12月31日C材料的价值。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D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50000=1300000(元)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300000元小于其成本1400000元,即C材料价格的下降和D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C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第三步,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D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C材料加工成D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800000-50000=500000(元)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小于其成本600000元,因此,C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即C材料应按500000元列示在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1)存货成本1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20万元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2)固定资产原价100万元,累计折旧2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余额=1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00-20=8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20-10=70(万元)材料账面价值的确定若材料直材料账面价值的确定若材料直接出售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材料估计售价-销售材料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产品没有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例10】甲公司期末原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数量为10吨。该原材料专门用于生产与乙公司所签合同约定的20台Y产品。该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Y产品20台,每台售价10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将该原材料加工成20台Y产品尚需加工成本总额为95万元。估计销售每台Y产品尚需发生相关税费1万元(不含增值税,本题下同)。本期期末市场上该原材料每吨售价为9万元,估计销售每吨原材料尚需发生相关税费0.1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账面价值为(A)万元。A.85B.89C.100D.105【解析】产成品的成本=100+95=195(万元),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20×10-20×1=180(万元)。期末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10-95-20×1=85(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账面价值为85(万元)。【例11】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A)万元。A.2B.4C.9D.15【解析】所生产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0-6=44(万元)所生产产品的成本=35+11=46(万元)产品发生了减值,该自制半成品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35万元,所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另一部分则不存在合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区分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存货,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12】B公司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2005年9月26日B公司与M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由B公司于2006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台,每台1.5万元。2005年12月31日B公司库存笔记本电脑13000台,单位成本1.4万元,账面成本为18200万元。2005年12月31日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税费均为每台0.05万元。则2005年12月31日笔记本电脑的账面价值为(D

)万元。A.18250B.18700C.18200D.17750【解析】

由于B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3000台大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其可变现净值=10000×1.5-10000×0.05=14500万元,成本为10000×1.4=14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4000万元;超过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0×1.3-3000×0.05=3750万元,其成本为3000×1.4=4200万元,账面价值为3750万元。该批笔记本电脑账面价值=14000+3750=17750万元。2.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例13】2007年3月1日取得的某种存货:成本为100万元(1)2007年3月31日可变现净值为90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10贷:存货跌价准备10(2)2007年6月30日可变现净值为85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5贷:存货跌价准备5(3)2007年9月30日可变现净值为98万元借:存货跌价准备13贷:资产减值损失13(4)2007年12月31日可变现净值为102万元借:存货跌价准备2贷:资产减值损失2“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反映的是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例14】2007年,甲公司库存A机器5台,每台成本为5000元,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6000元。2008年末,甲公司将库存的5台机器全部以每台6000元的价格售出。假定不考虑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的影响,甲公司应将这5台A机器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其销售成本的同时,全部予以结转。甲公司的相关账务处理如下:借:主营业务成本19000存货跌价准备6000贷:库存商品——A机器25000如果存货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例15】下列会计处理,不正确的是(C)。A.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B.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存货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C.以存货抵偿债务结转的相关存货跌价准备冲减管理费用D.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发生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解析】以存货抵偿债务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例16】长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长江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1)2006年12月31日,长江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存货品种数量单位成本(万元)账面余额(万元)备注A产品280台102800B产品500台31500C产品1000台1.71700D配件400件1.5600用于生产C产品合计66002006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3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5万元。2006年12月31日,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长江公司已经与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07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3.2万元。B产品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2万元。2006年12月31日,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2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每台0.15万元。2006年12月31日,D配件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现有D配件可用于生产400台C产品,用D配件加工成C产品后预计C产品单位成本为1.75万元。2005年12月31日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销售C产品结转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长江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要求:计算长江公司2006年12月31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80×(13-0.5)=3500万元,大于成本2800万元,则A产品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00×(3.2-0.2)=900万元,其成本=300×3=900万元,则有合同部分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00×(3-0.2)=560万元,其成本=200×3=600万元,应计提准备=600-560=40万元。C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000×(2-0.15)=1850万元,其成本是1700万元,则C产品不用计提准备,同时要把原有余额150-100=5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转回。D配件对应的产品C的成本=600+400×(1.75-1.5)=700万元(或C产品的成本=400×1.75=700万元),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万元,C产品未减值,则D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6年12月31日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50-40=10万元。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40借:

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

50贷:

资产减值损失

50总结:1、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关注外购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等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2、委托加工物资特别注意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的会计处理;3、存货的期末计量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特别注意存货的目的、估计售价的确定;4、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第三章固定资产本章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3)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二、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应用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例题1】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的,应当将各组成部分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三、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一)外购固定资产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相关支出直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例2】2007年3月12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就可投入使用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8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0元,发生的保险费为5000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941000贷:银行存款941000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例3】2007年2月13日,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26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44200元,支付的装卸费为3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原材料一批,其账面成本为24200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4114元;应支付安装人员薪酬48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答案】(1)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装卸费合计为307200元(260000+44200+3000)借:在建工程307200贷:银行存款307200(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支付安装工人薪酬等费用合计为33114元(24200+4114+4800)借:在建工程33114贷:原材料242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114应付职工薪酬4800(3)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成本340314元(307200+33114)借:固定资产340314贷:在建工程340314【例4】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买价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支付的运杂费为3万元,设备安装时领用生产用材料价值20万元(不含税),购进该批材料的增值税为3.4万元,设备安装时支付有关人员薪酬2.6万元。该固定资产的成本为(B)万元。A.126B.146C.129D.142.6【解析】该固定资产的成本=100+17+3+20+3.4+2.6=146万元。3.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1)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例5】2007年4月1日,甲公司为降低采购成本,向乙公司一次购进了3套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和C,甲公司为该批设备共支付货款7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26000元,包装费42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假定设备A、B和C均满足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2926000元、3594800元、1839200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答案】(1)确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包括买价、包装费及增值税税额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7800000+1326000+42000=9168000(元)(2)确定设备A、B和C的价值分配比例A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35%B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3594800÷(2926000+3594800+1839200)=43%C设备应分配的固定资产价值比例=1839000÷(2926000+3594800+1839200)=22%(3)确定设备A、B和C各自的入账价值A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35%=3208800(元)B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43%=3942240(元)C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22%=2016960(元)(4)编制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A3208800—B3942240—C2016960贷:银行存款9168000(2)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外,可以把“摊余成本”理解成账面价值。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购买价款总额)注: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以“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反映,即“长期应付款”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不是一项资产,是“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该期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该期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该期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例题3】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从C公司购入N型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机器已收到,不需安装。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要求作出相关会计处理。【答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1+6%)+600/(1+6%)2+400/(1+6%)3=1813.24万元长期应付款入账价值=2000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1813.24=186.76万元借:固定资产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186.76贷:长期应付款20002007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1813.24×6%=108.79万元借:财务费用108.79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借:长期应付款1000贷:银行存款10002008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2000-1000)-(186.76-108.79)]×6%=55.32万元借:财务费用55.3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5.32借:长期应付款600贷:银行存款6002009年12月31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186.76-108.79-55.32=22.65万元借:财务费用22.65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2.65借:长期应付款400贷:银行存款400【例题4】如果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为基础确定B.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C.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D.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资本化【答案】B(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企业通过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应当按照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确定,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机械施工费等。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做企业的库存材料。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负荷联合试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例5】2007年1月,丙公司准备自行建造一座厂房,为此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为250000元,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425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1—6月,工程先后领用工程物资275200元(含增值税税额);剩余工程物资转为该公司的存货,及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领用生产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32000元,未计提跌价存货准备,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进项税额为5440元;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35000元,应支付工程人员薪酬65800元。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的使用状况并交付使用,假定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不考虑其他相关的税费。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答案】购入为工程准备的物资借:工程物资292500贷:银行存款292500工程领用物资借:在建工程272500贷:工程物资272500工程领用原材料借:在建工程37440贷:原材料32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440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劳务支出借:在建工程35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5000计提工程人员薪酬借:在建工程65800贷:应付职工薪酬65800(6)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借:固定资产410740贷:在建工程410740(7)剩余工程物资转作存货借:原材料170940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905.98贷:工程物资20000【例6】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l7%。20×7年4月1日对某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当日,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万元,累计折旧为l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l00万元。更新改造过程中发生劳务费用400万元;领用本公司产品一批,成本为l00万元,计税价格为l30万元。经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于20×7年6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假定上述更新改造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该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为(把)。A.1300万元B.1322.10万元C.1352.10万元D.1500万元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例7】甲公司经批准新建一个火电厂,包括建造发电车间冷却塔、安装发电设备等3个单项工程。2007年2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将火电厂新建工程出包给乙公司,双方约定,建造发电车间的价款为5000000元,建造冷却塔的价款为2800000元,安装发电设备的安装费用为450000元,其他有关资料如下:(1)2007年2月1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预付建造发电车间的工程价款3000000元。(2)2007年5月8日,甲公司购入需安装的发电设备,价款总计为3800000元,款项已经支付。(3)2007年7月2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预付建造冷却塔的工程价款1400000元。(4)2007年7月22日,甲公司将发电设备运抵现场,交付乙公司安装,(5)工程项目发生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公证费、监理费共计116000元,款项已支付。(6)工程建造期间,由于台风造成冷却塔工程部分毁损,经合算,损失为450000元,保险公司已承诺支付300000元。(7)2007年12月20日,所有工程完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有关工程单据结算后,补付剩余工程款。【答案】(1)2007年2月1日,预付建造发电车间工程款借:预付账款—建筑工程(发电车间)3000000贷:银行存款3000000(2)2007年5月8日,购入发电设备借:工程物资—发电设备3800000贷:银行存款3800000(3)2007年7月2日,预付建造冷却塔工程款借:预付账款—建筑工程(冷却塔)1400000贷:银行存款1400000(4)2007年7月22日,将发电设备交乙公司安装借:在建工程—在安装设备(发电设备)3800000贷:工程物资—发电设备3800000(5)支付工程发生的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公证费、监理费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116000贷:银行存款116000(6)台风造成冷却塔工程部分毁损借:营业外支出150000其他应收款300000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冷却塔)450000(7)2007年12月20日,结算工程款并补付剩余工程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发电车间)5000000—建筑工程(冷却塔)2800000—安装工程(发电车间)450000贷:银行存款3850000预付账款—建筑工程(发电车间)3000000—建筑工程(冷却塔)1400000(8)分摊待摊支出待摊支出分摊率=116000÷(5000000+2800000-450000+3800000+450000)×100%=1%发电车车间应分配的待摊支出=5000000×1%=50000(元)冷却塔应分配的待摊支出=(2800000-450000)×1%=23500(元)发电设备(安装工程)应分配的待摊支出=450000×1%=4500(元)发电设备(在安装设备)应分配的待摊支出=3800000×1%=38000(元)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发电车间)50000—建筑工程(冷却塔)23500—安装工程(发电设备)4500—在安装设备(发电设备)38000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116000(9)结转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发电车间5050000—冷却塔2373500—发电设备4292500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发电车间)5050000—建筑工程(冷却塔)2373500—安装工程(发电设备)454500—在安装设备(发电设备)3838000(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企业与出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是否认定为融资租赁合同,不在于租赁合同的形式,而应视出租人是否将租赁资产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承租人而定。如果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则该项租赁应认定为融资租赁;如果实质上并没有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则该项租赁应认定为经营租赁。1.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最低租赁付款额)2.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例8】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105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为3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A.103B.108C.100D.1053.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会计分录为: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采用与自有应计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借:制造费用等贷:累计折旧注意:承租人担保余值不计提折旧。【例9】承租人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设备,该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租赁期为8年,承租人租赁期满时以1万元的购价优惠购买该设备,该设备在租赁期满时的公允价值为30万元。则该设备计提折旧的期限为()。【例10】某项融资租赁,起租日为2007年12月31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为700万元,承租人另发生安装费20万元,设备于2008年6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承租人担保余值为60万元,未担保余值为30万元,租赁期为6年,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8年。承租人对租入的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设备在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A)万元。A.60B.44C.65.45D.485.租赁期满归还借:长期应付款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例11】2006年12月1日,甲公司与乙租赁公司签订一份矿泉水生产线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6年12月31日;租赁期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000000元;租赁期届满,矿泉水生产线的估计残余价值为400000元,其中甲公司担保余值为300000元,未担保余值为100000元。【答案】(1)2006年12月3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0000×2.6730+300000×0.8396=5597880(元)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59788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6300000—5597880=702120(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597880

未确认融资费用702120

贷:长期应付款6300000

(2)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如表3—2所示:表3—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单位:元日期租金确认的融资费用应付本金减少额应付本金余额(1)(2)=期初(4)×6%(3)=(1)—(2)(4)=期初(4)—(3)2007年初55978802007年末2000000335872.801664127.203933752.802008年末2000000236025.171763974.832169777.972009年末2000000130222.03*1869777.97300000合计60000007021205297880*尾数调整

应计提折旧=(5597880—300000)÷3=1765960(元)

借:长期应付款200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00

借:财务费用335872.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35872.8

借:制造费用1765960

贷:累计折旧1765960

2008年及2009年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比照2007年相关账务处理。)2009年12月31日,归还矿泉水生产线

借:长期应付款300000

累计折旧529788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597880如果一项租赁在实质上没有转移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那么该项租赁应认定为经营租赁。在经营租赁方式下,由于与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在实质上没有转移给承租企业,因此,承租企业不需承担租赁资产的主要风险,其会计处理比较简单,不需将所取得的租入资产的使用权资本化,相应地,也不必将所承担的付款义务确认为负债。【例12】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租赁公司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一台办公设备,租赁期为3年。该办公设备价值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预付租金150000元,第1年年末支付租金150000元,第2年年末支付租金【答案】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1日,支付租金

借:长期待摊费用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2)2007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费用

借:管理费用250000(直线法)(750000/3)

贷:长期待摊费用100000(倒挤)

银行存款150000

(3)2008年12月31日,确认租金费用

借:管理费用250000

贷:长期待摊费用四)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一、固定资产折旧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已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应当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例13】下列固定资产中,不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A.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C.正在改扩建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D.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 【答案】AC(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1.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直线折旧率的两倍)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例14】某台设备账面原值为2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年折旧。该设备在使用3年6个月后提前报废,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2000元,取得残值收入5000元。则该设备报废对企业当期税前利润的影响额为减少()元。A.40200B.31900C.31560D.38700【答案】B【解析】该设备第一年计提折旧=200000×40%=80000元,第二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0%=48000元,第三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40%=28800元,第四年前6个月应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28800-200000×5%)÷2×6/12=8300元,该设备报废时已提折旧=80000+48000+28800+8300=165100元。该设备报废使企业当期税前利润减少=200000-165100+2000-5000=31900元。4.年数总和法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例15】某企业2010年9月20日自行建造的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7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2011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为()万元。A.228B.240C.204D.192【答案】A【解析】第1年(2010年10月~2011年9月)计提折旧=(740-20)×5/15=240万元;第2年(2011年10月~2012年9月)计提折旧=(740-20)×4/15=192万元。2011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240×9/12+192×3/12=228万元。(四)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等的复核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