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化学的发展与军事_第1页
第十二讲化学的发展与军事_第2页
第十二讲化学的发展与军事_第3页
第十二讲化学的发展与军事_第4页
第十二讲化学的发展与军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的发展与军事科技的进步

6/13/20241一、化学与军事科技

1、冷兵器时代化学与军事的关系

青铜,即红铜与锡、铅、镍等化学元素的合金,它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耐磨、耐腐蚀,具有熔点低、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现在我们常用它制造机器零件。青铜能铸造出用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各种器物、生产工具替代原有石制工具。它的出现对人类生

产力发展起到划时代的作用,因此称为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已有三千年历史,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出土的一件铸造铜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6/13/20242青铜剑

我国的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越王勾践剑

铁剑6/13/20243秦始皇兵马俑

青铜兵器有剑、矛、戟、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据化验数据表明,这些铜锡合金兵器经过铬化处理,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依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可以视为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这个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驭手一名,车士两名。

6/13/20244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由车兵、步兵和骑兵组成曲尺形军阵。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状。出土战车一乘,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内陶俑以夹道式排列,它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

6/13/20245古代青铜武士6/13/20246秦陵铜车马秦陵铜车马出土于秦始皇陵西侧20M处,1980年局部试掘铜车马坑时,在一木椁内出土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修复后恢复原状。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然后用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将众多的部件组装为一体。通体彩绘,马为白色,彩绘时所用颜料均为用胶调和的矿物颜料,利用胶的浓度塑造出立体线条。车、马和俑的大小约相当于真车、真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

6/13/202472、火药的发现改变了军事

火药的起源和炼丹术,本草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辅料砷化合物、油脂等粉未状均匀混和物

6/13/20248中国古代火药的几种配方

焰硝(%)硫黄(%)炭未(%)松脂其

方毒药烟30155竹茹,麻茹,小油,桐油,沥青,黄脂,巴豆,砒霜,狼毒,草鸟头蒺藜火40205至黄脂同上,干漆大401414至黄脂同上,(无小油),干漆,砒黄,黄丹,定粉,浓油6/13/20249火药武器

6/13/202410火药武器的扩散与影响蒙古人——伊斯兰教国家——西欧欧洲对火药武器的改进火药武器对社会的影响6/13/2024113、现代军事中的化学核武器新材料和新物质

6/13/202412影响军事的几种重要的化学发明

火药与炸药

1、常规火药与炸药炸药是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撞击)才能发生爆炸,同时释放热量并形成高热气体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最早的炸药──黑色火药,直至19世纪,黑色炸药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爆炸材料。18世纪以后,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有了迅速的发展。为炸药原料的来源和合成及制备提供了条件,许多化学家致力于研制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爆炸材料,使各种新型炸药接涌现。

6/13/202413常用炸药苦味酸——黄色炸药

雷汞

——起爆药

硝化纤维(硝化棉)

硝化甘油——烈性液体炸药,轻微震动即会称列爆炸,危险性大,不宜生产。1859年之后,瑞典的A·B·诺贝尔和他的父亲及弟弟共同研究硝化甘油的安全生产方法,终于在1862年用“温热法”降服了硝化甘油,使之能够比较安全地成批生产。

6/13/202414梯恩梯(TNT)──化学成份为三硝基甲苯,这是一种威力很强而又相当安全的炸药,即使被子弹击穿一般也不会燃烧和起爆。被称为“炸药之王”。

达纳炸药──1866年由A·B·诺贝尔发明。1872年,诺贝尔又在硝化甘油中加入硝化纤维,制得一种树胶样的胶质炸药──胶质达纳炸药,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双基炸药。诺贝尔将硝酸铵加入达纳炸药,代替部分硝化甘油,制成更加安全而廉价的“特种达纳炸药”,又称“特强黄色火药”。1888年,诺贝尔又推出了他的双基火药。他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而成,当时称之为巴利斯太火药。因含有纤维素硝酸酪和多元醇硝酸酪两种主要能量组分,故又称之为双基火药。诺贝尔的众多发明,使他无愧于“现代炸药之父”的赞誉。6/13/202415黑索今(环三次甲基三硝胺)──1899年由德国人亨宁发明的。在原子弹出现以前,它是威力最大的炸药,又被称为“旋风炸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曾取代了梯恩梯的“炸药之王”的宝座。

6/13/202416云爆弹:没有炸药的“常规原子弹”

云爆弹也被称为燃料空气炸弹。由于这种弹药发射到目标区后会先形成云雾,然后再次起爆,形成巨大气浪,从而摧毁建筑物、森林、杀伤人员等,所以有了“云爆弹”这个名字。

BLU-82炸弹,重达1吨半

6/13/202417云爆弹的装药不是炸药而是燃料。炸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来提供氧,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所以等质量的云爆弹装药要比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得多,而且还能在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人窒息而死。在战争中的应用

GBU-55B炸弹一旦爆炸,距爆炸中心20米的人员都会受伤。

GBU-55B重750公斤,内装3枚子弹药,每枚子弹药通过一个减速伞控制下降,由引信发火起爆,可使半径20-30米范围内的人员遭到严重杀伤,并会使半径20-25米范围内的地雷被引爆。6/13/202418美军第二代燃料空气弹GBU-72云爆弹,内装3枚子弹药,重达1吨GBU-72云爆弹,也是一种子母弹,重1吨,内装3枚子弹药,采用了新的引爆系统,其中包括一个近炸引信和一个起爆器,其威力相当于第一代云爆弹的4-5倍。

6/13/202419军用毒剂——战争中用来毒害人畜、毁灭生态的有毒物质。化学武器——装有军用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布〔喷〕洒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

毒剂与化学武器

6/13/2024201、化学武器的种类及其毒害作用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1)、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

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

,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6/13/202421表1

神经性毒剂主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

毒剂名称化学名化学结构塔崩(Tabum)二甲胺基氢膦酸乙酯沙林(Sarin)甲氟膦酸异丙酯棱曼(Soman)甲氟膦酸特己酯维埃克斯(VX)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6/13/202422表2

神经性毒剂的主要理化特性

名称塔崩沙林棱曼VX常温状态无色水样液体,工业品呈红棕色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水样液体无色油状液体气味微果香味无或微果香味微果香味,工业品有樟脑味无或有硫醇味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水解作用缓慢生成HCN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慢,

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很难,

加碱煮沸加快水解战争使用状态蒸气态或气溶胶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蒸气态或气液滴态液滴态或气溶胶态6/13/202423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2)、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6/13/202424糜烂性毒剂主要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及主要理化特征

名称芥子气氮芥路易斯气化学名2,2¢-二氯乙硫醚三氯三乙胺氯乙烯氯胂结构ClCH=CHAsCl2常温状态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浅褐色无色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深褐色气味大蒜气味微鱼腥味天竺葵味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战争使用状态液滴态或雾状液滴态或雾状液滴态或雾状6/13/202425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

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

性炎症、皮肤糜烂、眼睛剌痛畏光甚至失明等。

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

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6/13/202426(3)、失能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其化学式结构为右图。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6/13/202427(4)、刺激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6/13/202428表4

刺激性毒剂代表物的化学结构和主要物理特性名称西埃斯(CS)CN亚当氏气化学名邻-氯代苯亚甲基丙二腈苯氯乙酮吩砒嗪化氯化学结构常态白色晶体无色晶体金黄色晶体气味无味荷花香味无味溶解度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战争使用状态烟状烟状烟状6/13/202429(5)、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抽风、瞳孔散大、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氯化氢(HCl)的毒性与氢氰酸类似。

6/13/202430(6)、窒息性毒剂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中毒症状分为4期:(1)刺激反应期(2)潜伏期(3)再发期(4)恢复期。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6/13/202431基本原理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毒或微毒的化学物质分别填装在用保护膜隔开的弹体内,发射后,隔膜受撞击破裂,两种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在爆炸前瞬间生成一种剧毒药剂。

二元化学武器的出现解决了大规模生产、运输、贮存和销毁(化学武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安全问题和经济问题。与非二元化学武器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因此,二元化学武器大有逐渐取代现有化学武器的趋势。

2、新型化学武器—二元化学武器

6/13/2024323、化学武器的防护

化学武器也是可以防护的。其防护措施主要有:探测通报、破坏摧毁、防护、消毒、急救。

探测通报

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探测手段,弄清敌方化学袭击的情况,了解气象、地形等,并及时通报。

破坏摧毁

采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化学武器和设施等。

防护

根据军用毒剂的作用特点和中毒途径,防护的基本原理是设法把人体与毒剂隔绝。同时保证人员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如构筑化学工事、器材防护(戴防毒面具、穿防毒衣)等。

6/13/202433防毒面具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种,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由面罩、导气管、滤毒罐等组成。滤毒罐内装有滤烟层和活性炭。滤烟层由纸浆、棉花、毛绒、石棉等纤维物质制成,能阻挡毒烟、雾,放射性灰尘等毒剂。活性炭经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化学物质浸渍过,不仅具有强吸附毒气分子的作用,而且有催化作用,使毒气分子与空气及化合物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隔绝式防毒面具中,有一种化学生氧式防毒面具。它主要由面罩、生氧罐.呼吸气管等组成。使用时,人员呼出的气体经呼气管进入生氧罐,其中的水汽被吸收,二氧化碳则与罐中的过氧化钾和过氧化钠反应,释放出的氧气沿吸气管进入面罩。其反应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K2O2+2CO2=2K2CO3+O2­

6/13/202434消毒

主要是对神经性毒剂和糜烂性毒剂染毒的人、水、粮食、环境等进行消毒处理。

急救

针对不同类型毒剂的中毒者及中毒情况,采用相应的急救药品和器材进行现场救护,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6/13/2024354、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在英、法、德等国19世纪中期研制出化学武器后不久,在1874年召开的布鲁塞尔会议上就提出了禁止化学武器的倡仪。1899年在海牙召开的和平会议上通过的《海牙海陆战法规惯例公约》中又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毒物和有毒武器。1925年在日内瓦又签订了《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协定书》。它是有关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最重要、最权威的国际公约。中国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日内瓦协定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其重新进行审查,于1952年宣布:予以承认,并在各国对于该协定书互相遵守的原则下,予以严格执行。6/13/2024361989年1月7日在巴黎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禁止化学武器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最后宣言》确认了《日内瓦协定书》的有效性,并呼吁早日签订一项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及使用一切化学武器并销毁此类武器的国际公约。以钱其琛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支持尽快缔结一项全面禁止化学武器的国际公约,并为此提出四项具体建议。在谈到“中国对禁止化学武器的原则立场时,钱其琛外长说,中国既不拥有也不生产化学武器。中国是《日内瓦协定书》的缔约国,一贯反对使用化学武器,反对任何形式的化学武器扩散。同时也反对任何国家在化学武器问题上制造借口威胁别国的安全。

6/13/202437㈢、核武器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是铀235,它在天然铀中只占0.7%,其余的占99.3%的是铀238,铀235是制作原子弹的关键。比较成功提取铀235的方法是劳伦斯方法和尤里方法。劳伦斯方法也叫电磁法,是采用质谱仪的原理,利用铀235和铀238质量上的差异而使之分离。劳伦斯曾采用4900吨重的巨形磁铁,每天也只能分离几毫克235U。在田纳西州建立的电磁分离厂中建造了空前大的电磁铁,磁极的直径为15英尺(1英尺=0.3048米),用这种方法终于生产出以千克计的235U。

6/13/202438尤里方法也叫气体扩散法

气体扩散法是根据轻的分子(像那些含235U的分子)比含238U的较重的分子容易、并较迅速地通过多孔障壁细孔的原理。把铀制成六氟化铀气体,使它通过4000次多孔障壁就能得到纯度为99%的铀235。钚-239也能作为制造原子弹的原料。1945年7月16日凌晨在新墨西哥州

的阿拉莫可德沙漠中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实验,使用的是劳伦斯法制取的铀-235。

6/13/202439原子弹结构6/13/202440原子弹的使用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弹重4082公斤,弹长305米,弹径0.711米,装料为10公斤铀235,当量1.25万吨,因为该弹细长,被称为“小男孩”。原子弹造成死亡7.1万人,伤6.8万人,遭到破坏的总面积达12平方公里,破坏建筑物5万余所,紧接着,美国又在长崎扔下名为“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是用60公斤钚-239制作的,弹长3.25米、弹径1.52米,当量2.2万号。该原子弹造成的死亡人数约3.5万,伤约6万,毁坏房屋19587所,破坏面积4.7平方公里。

6/13/202441氢弹

氢弹的装药是用很轻的物质--氢化锂、氘化锂,氘和氚等做成的,只能在几千万度的高温下,产生聚变热核反应,这时氘核和锂在高温下结合成氦核,并放出比原子弹更大的能量和更多的中子。所以要使氢弹爆炸,必须要供给它2000万度以上的高温,这种高温可以用原子爆炸来实现,因此原子弹实际上又是氢弹的雷管。

6/13/2024426/13/202443

红外线敏感材料

红外夜视仪是利用光电转换技术的军用夜视仪器。它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后者不发射红外线,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故又称为”热像仪”。(图)一种便携主动式红外夜视仪

6/13/2024441940年德国研制出硫化铅和几种红外透射材料后,才使红外遥感仪器的诞生成为可能。6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被动式的热像仪,使用锑化铟作热敏感材料,它不发射红外光,不易被敌发现,并具有透过雾、雨等进行观察的能力。

6/13/202445右上小图为自然光下观察到的情况,大图为热成像观察到的图象,从中可以看到掩蔽在树丛中的人员。热成像仪使依靠自然伪装的保护完全失效

6/13/202446现代军事中的几种新型材料

1、新型防护材料—凯夫拉

“凯夫拉”是美国杜邦公司于60年代中期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并于1972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凯夫拉”是它的商品名。试验表明,“凯夫拉”吸收弹片动能的能力是尼龙的1.6倍,是钢的2倍。多层“凯夫拉”织物对枪弹也能收到满意的防护效果。由于用“凯夫拉”制作防弹衣比尼龙防弹衣重量轻,防弹性能好,所以它受到了许多国家军队和警察的青睐。

6/13/202447改进坦克、装甲车的装甲性能。通常要提高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就要增加金属装甲的厚度,这样势必影响它的灵活机动性能。“凯夫拉”材料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坦克、装甲车的防护性能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玻璃钢相比,在相同的防护情况下,用“凯夫拉”材料时重量可以减少一半,并且“凯夫拉”层压薄板的韧性是钢的3倍,经得起反复撞击。“凯夫拉”薄板与钢装甲结合使用更是威力无比。如果采用“钢-凯夫拉-钢”型复合装甲,能防穿甲厚度为700毫米的反坦克导弹,还可防中子弹。

6/13/202448“凯夫拉”层压薄板与钢、铝板的复合装甲,不仅已广泛应用于坦克、装甲车,而且用于核动力航空母舰及导弹驱逐舰,使上述兵器的防护性能及机动性能均大为改观。

6/13/202449“凯夫拉”与碳化硼等陶瓷的复合材料是制造直升飞机驾驶舱和驾驶座的理想材料。

6/13/202450“凯夫拉”材料还是制造避弹衣的理想材料

用“凯夫拉”材料代替尼龙和玻璃纤维,在同样情况下,其防护能力至少可增加一倍,并且有很好的柔韧性,穿着舒适。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防弹衣只有2~3公斤重,穿着行动方便,所以已被许多国家的警察和士兵采用。

头盔制作材料则各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用高锰钢或其他特种钢冲压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别采用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凯芙拉纤维等高技术材料制作。其中尤以凯芙拉头盔为各国军队所青睐,但由于价格原因,只有美国等为数不多的国家正式列装。

6/13/202451M1头盔是美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制式头盔,外形为半球形,下部为波浪状曲线,增加防护面积,相当简练经典。M1头盔经历了二战、韩战、越战。6/13/202452美军PASGT头盔

PASGT是地面部队的个人装甲系统(PersonnelArmorSystemforGroundTroops)的缩写,装甲系统是指新型凯夫拉头盔与配套的凯夫拉背心。外形低平,重心低,增加护耳并向外突出,前缘设计有小帽檐,防护面积扩大到士兵耳颈部位,另外突出的护耳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安装通讯耳麦。

6/13/202453近年来的多次局部战争中的实例证明,“凯夫拉”防弹衣确实能为士兵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6/13/202454QGF-02防弹头盔

QGF-02盔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芳纶纤维(凯夫拉),外形借鉴自

PASGT,但是护耳上方呈圆弧状而不是直线。

QGF-02头盔的防护性能优于美军第一代的PASGT盔,整备重量1.45公斤,比美军最小尺寸的PASGT都轻。QGF-02头盔于1997年开始装备驻港部队,并逐步成为我军制式头盔。6/13/202455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

目前,法国又研制了一种强度高于凯芙拉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并用此材料制作了装备其维和部队的头盔。超强聚乙烯纤维,白色亮晶晶的,它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纤维,它的强度甚至比最好的芳纶纤维还高一倍,比最好的钢丝高出10倍,但目前采用的还不多。

6/13/2024562、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磨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6/13/202457碳纤维的主要用途

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做成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强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碳纤维是50年代初应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在还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械、纺织、化工机械及医学领域。

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其比重小、刚性好和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

6/13/2024583、隐身材料概述用于隐身目的的材料称为隐身材料。

。雷达波隐身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是吸收雷达波,所以这种材料又称为雷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