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李伯元的《文明小史》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晚清科考政策发生变化,除了诗

文,还新增时务、天算、舆地等内容,为适应这种变革,吴江乡间有贾家三子开始接

触上海报纸以补充新知,兄弟三人通过报纸既可知道外面的事,又可借此消遣,一天

足有两三个时辰用在报上。眼界开了,行动也就开始,他们托人在洋货店买回来一盏

火油洋灯,一亮如同白昼,油灯那点摇曳之火就显得可怜无比。自此三兄弟更加留心

看报,凡见有外洋新到器具,即托人购买。仅此仍不解渴,他们想去上海见见世面。

谋划再三,三兄弟私下租了一条船,半夜时分偷偷奔向上海。

倘若这是一段史实,按照现有的研究思路,我们会关注什么呢?或许是当时的吴

江乡下已经可以看到多少报纸,都是些什么报,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或许

是当地读者都是哪些人,主要读什么,报纸对他们产生了什么作用;当然也可以分析

报纸在上海向周边辐射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等。这样的一些研究都从各

自不同层面触及报纸及其影响,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所有这些研究相加,让人觉

得仍未击中这个故事的真正命意。比如为什么是读报让人知道外面的事?为什么报纸

可以是购买洋货的指导?报纸的这种诱导力量来自哪里?总而言之,如果没有报纸的

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那么,报纸是什么呢?

很遗憾,在我们的研究中的确没有人去追究报纸是什么,而是把报纸当作了一个

不证自明的物品。这不仅把报纸常识化了,而且也难以切实把握研究者惯常重视的报

纸内容及其作用(比如与书籍有何不同)。这种所谓的报纸历史研究也就名不副实,

实际上是没有“报纸”的报纸研究。历史学家达恩顿就曾表达过类似意思,他说,研

究者们总是希望通过考查印刷的世界,就能打开一扇透视法国大革命的新窗口,但他

们从来没有打算了解这种主要传播工具是如何贡献于现代的第一次伟大革命,可以

说,这场大革命如果没有印刷报刊,就不可能推翻旧的君主专制。

报刊与历史研究中存在的这种现象,绝不是历史研究独家的问题,无论是社科还

是人文学界,都普遍存在“媒介盲”的状况。其中一些研究者在关于媒介的构成、历

史及影响研究方面,路径固然不一,但在关注媒介内容、角色和传播的知识及其构

成,而轻视乃至忽视媒介本身上,则是大同小异。如果我们转变研究视野,将媒介看

成一种改变时空和社会关系的新的传播方式,①I而不是当作一个空瓶I,我们的研究一

一比如关于上面提到的吴江贾家兄弟故事的研究——还会只是围着其内容打转吗?

报刊是一种媒介,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为什么一定是媒介,媒介到底是什么,

想必没有多少人能够回答。如何理解媒介,总是与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它密切相关。

当把媒介看成负载内容的一块白板,②I一个透明的玻璃缸时除了紧盯“媒介内容”

这一片“滋味鲜美的肉”,就不可能还会想到其他什么东西。且不说这种“工具论”

的媒介观,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就是从今天我们自身的媒介体验(比如手机的

使用)来看,这一观念也是完全不适用的。由此及彼,当能刺激我们反思现有媒介与

历史研究中的媒介观,借此重新理解媒介,从媒介是什么入手,重新建立一个考察媒

介的视角,显得尤为重栗。

直白地说,在很多人眼里,媒介似乎是无须厘定的,因为它已经是明摆在那里的

一个个实物人人都看得到的东西;或者说媒介已不是自然媒介物,而是一个社会

机构,虽然二者都有处于中间位置之义。

就每个具体研究而言,这样理解似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然而若稍作追究,就会

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报纸、广播、电视差别很大,其制作、传递、呈现和接收方式

都不一样,为什么都一概称之为媒介,其依据是什么?什么东西可以被称为媒介,什

么样的研究可以被认定为媒介研究?当我们一提媒介,本能的反应就是手中摊开的报

纸,与家人一起围坐观看的电视机,飘扬出悦耳声音的收音机,黑暗中人影晃动的银

幕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就已经失落了媒介所含有的“中间”之义——亦即在学术上理

解媒介本该具有的“恰当的方式”。所以,记住下面这句话就显得十分关键:理解媒

介,不仅指理解单个的媒介形式——电、打字机、纸张、网络——而是要从媒介这个

角度来考虑问题。“媒介角度”即意味着媒介不仅仅是一个物品、一个对象,更是一

个考察社会、人乃至世界的站点。这一“角度”或者视角,就是媒介的“居中”或

“中间”位置。报纸、广播、电视之所以是“媒介”,就在于它们共同的“媒介性”

——处在中间位置的“调节机构”,更为切近的表达即“交转性”。

(摘编自黄旦《理解媒介的威力——重识媒介与历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吴江贾家三兄弟来说,报纸不仅是增加新知识、了解外界事情的窗口,而且也成

为购买洋货的诱因。

B.没有“报纸”的报纸研究是指研究者没有关注报纸本身究竟是什么,而是注重研究

报纸内容及其作用。

C.研究者希望通过考查印刷的世界,对法国大革命有新发现,其实忽视了媒介本身,

是“媒介盲”的表现。

D.认为围坐观看的电视机是媒介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种理解失去了媒介所含有的

“中间”之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现有研究思路“让人觉得仍未击中这个故事的真正命意”,是说研究者们

未真正理解李伯元在书中记述这个故事的社会意义。

B.如果从新的视角考察媒介,我们对媒介的理解与传统才可能会有所区别,可以深入

认识媒介是什么,也可能扩大媒介研究的视野和范围。

C.我们本能地把手中摊开的报纸当作媒介,是因为我们认为报纸和广播、电视一样都

可以向我们传递信息,它的媒介性质毋庸置疑。

D.虽然人们有时候把媒介界定为一种自然媒介物或一个社会机构,但是二者的“居

中”或“中间”位置并未因这种不恰当的理解而改变。

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媒介“中间”含义的一项是()

A.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研究者以“视觉性”为脉络,把艺术、图像、广告、肥皂剧等

全都纳入研究的范围。

B.电视剧《人世间》在讲述故事与塑造人物之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平衡,彰显了重大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新高度。

C.通过研究《新青年》杂志作为公共交谈平台的运作方式,揭示其内容的形成,透视

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变革轨迹。

D.手机既能接收音频、视频,又能接收图文、数据,这一卓越的物理性能赋予了手机

强大的媒介融合能力。

4.文中有两处画框的句子,作者借句中的“空瓶”和“透明的玻璃缸”阐述了什么观

点?

5.为了让读者理解“媒介的‘中间'之义”,作者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简要概

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

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

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

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

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

逃兵手里换来的。

“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

“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

“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

儿!”

“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

儿吗!”

“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

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

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

分,我才这样劝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

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

有点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

了!”

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

栗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

“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

们心痛!”

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

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扮,就都笑着说:

“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

导我。”

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

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

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

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

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

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

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

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

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

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

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

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

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

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

“做什么哩?”芒种问。

“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

做的那褂子哩?”

“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

“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

脚趾头,多不好看!”

“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

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①,他望着“别窑”那一节。

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

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

“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

“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

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

就是十年!”

“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

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

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

“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

“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

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

怎能变心哩!”

“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

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

“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

手掩着脸哭了。

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

“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

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

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

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

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

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

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

[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

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

文本二: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6.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

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

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

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

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

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

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

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

7.结合文本一、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

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

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

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

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

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

8.文本一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

9.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试分析这两个对话场景存在哪些方

面的差异。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昔者秦缪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①失而野人取之。缪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

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日:“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

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国参矣,晋惠

公之右路石奋极②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食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

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此《诗》之所谓曰"君

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者也。入主其胡可以无务行德爱人

乎?行德爱人,则民亲其上;民亲其上,则皆乐为其君死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仲秋纪第八•爱士》)

材料二:

齐有北郭骚者,结果罔③,捆蒲苇,织葩展④,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

日:“愿乞所以养母。”晏子之仆谓晏子曰:“此齐国之贤者也,其义不臣乎天子,

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今乞所以养母,是说夫子之义也,必与

之。”晏子使人分仓粟、分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I北郭骚沐浴而出,见晏子曰:“夫

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将出奔。”北郭子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

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晏子行。

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吾闻之曰:'养及

亲者,身伉⑤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

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去则齐国必侵矣。必见国之侵

也,不若先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其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

而自刎也。其友谓观者曰:“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也。”又退而自刎。

齐君闻之,大骇,乘耳日⑥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

北郭骚之以死白己也,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土节》)

【注】①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称“服”,两边的称“3参(can)”。②

投(shii):同“殳”,古代兵器,竹制,一端有棱。③果(fu):捕兽的网。罔:

同"网"。④葩屣(千8ij0):麻鞋。⑤伉(kang):当,承担。⑥驹(r1):古

代驿站专用的车。

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有间A晏子B见疑C于齐D君E出F奔G过北H郭骚之门而辞。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晏子见疑”的“见”与《屈原列传》中的“信而见疑”的“见”意思相同。

B.“吾将以身死白之”的“白”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便可白公姥”的“白”

意思不相同。

C.“造于君庭”的“造”与《赤壁赋》中的“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造”意思不

相同。

D.“请而反之”的“反”与《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反”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的马被山野农夫吃掉,他不但没有责怪,还给了他们酒喝,显示出秦穆公对

百姓有仁爱之心。后来在秦穆公遭受危难之际正是这一群山野农夫救了他。

B.北郭骚生活贫困,不足以奉养母亲,他上门求助晏子。晏子听从了仆人的建议,赠

与北郭骚粮食与金钱,但北郭骚只取了粮食,谢绝了金钱,表现了他不贪图钱财的美

德。

C.当晏子受到猜忌要逃往国外时,北郭骚跟晏子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

担他的危难”,于是,他就挺身而出,“以身死白之”。

D.这两则材料都有受恩、报恩之意,前者是山野农夫受秦穆公之恩,后者是北郭骚受

晏子之恩。但两则材料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重在讲施恩者,后者重在讲报恩者。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其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

14.材料二中,晏子出逃之前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被齐君

追回之后,又说了一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比较晏子说这两句话

时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题。

芙蓉曲

【元】萨都剌

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暖,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形式上虽未讲求对称,语意上却将“芳”与“断肠”对举,使诗情有了悬

念。

B.三四两句以“绛袍”“翠袖”等服饰穿着,描绘了秋日凉风里执着守护芙蓉的秋江

女儿形象。

C.末尾二句通过写秋江女儿面对芙蓉不知如何划桨荡舟的犹疑,表现出其爱花惜花之

心。

D.本诗善于以景写情,语言流丽,风格清婉,多处借鉴化用前人名句,构成优美的意

境。

16.有人评价本诗“人如花,花似人”,诗歌中人和花的相似性体现在哪里?请结合

诗歌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许多为了国家大义而奋不顾身的人,如高适《燕歌行》

中“,”两句描写的一群浴血奋战、舍生取

义而不计功名的战士。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

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3)《蜀道难》中“,”两句用“五丁开

山”神话写蜀道开辟的艰难,表现出古代人民面对自然的大无畏气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

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①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

的同时,②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③产生愉悦感。④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⑤但

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⑥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⑦这就解释

了:⑧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⑨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

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

“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

Bo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

地“买买买”。

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

做到理性消费。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二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

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

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

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

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I一点恩泽------点光,一点

go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

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

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

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I(“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还听

见一阵喧闹,以后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

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

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20.下列句子中的“自然”与文中加粗的“自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先别打听,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B.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

C.你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自然,别人也要学习你的长处。

D.他是第一次上台演出,不过,演得还挺自然的。

21.文中画框的破折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互换不妥。请结合上下文简要

分析。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没有了绝望和悲

观”,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

这句意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认为围坐观看的电视机是媒介的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根据文意,作者

并未否认报纸、广播、电视机等是媒介。

2.答案:A

解析:A“未真正理解李伯元在书中记述这个故事的社会意义”与文意不符,原文“总

而言之,如果没有报纸的话,这一切就不会发生。那么,报纸是什么呢?”可知,

“这个故事的真正命意”指的是指对报纸本身的研究。

3.答案:C

解析:A强调研究媒介的范围,B项强调电视剧作品的价值,D项强调手机的功能,均

未涉及媒介的“中间”含义。

4.答案:①“空瓶”“透明的玻瑞缸”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媒介盲”“工具论”等

术语表达更通俗易懂。

②第一处,作者不认同只关注“媒介内容”而忽视媒介本身的“媒介盲”现象:第二

处,表示对紧盯“媒介内容”的“工具论”的媒介观不认可,表明我们要重新建立考

察媒介的视角:

解析:

5.答案:①首先,通过以现有思路去关注历史故事产生的问题,引出没有“报纸”的

报纸研究的误区。

②然后,批评当前媒介研究中存在的“媒介盲”和“工具论”的煤介观存在的不足,

提出建立考察媒介的新视角。

③最后,启发读者思考媒介的“中间”之义,提出研究的视角一一“媒介视角”。

解析:

6.答案:B

解析:“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错误。从原文“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

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

做事要稳,不眼蚀,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

话吧!'”来看,这是老常对芒种的关心,“参军入伍的渴望”无中生有。

7.答案:A

解析:“消解了家大叙事的严肃性”错误。孙犁小说中虽然多用日常生活琐事来反映

时代形势,其消解的是战争的特张,但并不影响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8.答案:①选取了篱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

谐、宁静美好的环境氛围;

②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

③对美好景物的描绘也暗含百姓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解析:由“篱笆门虚掩着……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

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

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可知,选

取了冀中农村小院典型的事物,色彩鲜艳,色调明亮,营造了温暖和谐、宁静美好的

环境氛围。由''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

放彩的翎毛”可知,葫芦、鸡等形象是春儿和芒种美好情感的象征,也暗含百姓对和

平安宁生活的向往。由“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可知,与上文“四

野肃杀”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环境的变化寓示着芒种即将摆脱旧命运,开始新

生活。

9.答案:①对话内容: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

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中,主要是临别叮嘱。

②情感表达: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既有纯真的年少爱情,也有革命青年对未来的

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

强,深明大义。

③情感表达特色: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直接,感情炽热:文本二表达比较克制,内敛

深沉。

解析:对话内容:由“'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

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

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

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

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

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春儿送芒种参军的对话,话题

丰富,有关于衣服鞋子、分别后再见、参军后进步、离别叮嘱;文本二的话题相对集

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

什么话嘱咐我吧!'”可知,主要是临别叮嘱。情感表达:由“'你得跟他学,‘春

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可知,春儿送芒种的离别对话,表现

了革命青年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革命热情;由“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

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可知,水生嫂和水生的对话,表现了夫妻

二人面对生离死别的勇敢坚强,深明大义。情感表达特色:由“'你出去长久了,'

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可知,文本一对话情感表达

直接,真切细腻,节奏较快,感情炽热;由“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

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可知,文本二表

达比较克制,节奏相对较缓,情感浓郁缠绵,内敛深沉。

10.答案:AEG

解析:有间,晏子见疑于齐君,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11.答案:D

解析:A项,正确,“见”都是表被动,译为“被”。B项,正确,“吾将以身死白

之”的“白”是为……洗清冤诬的意思:“便可白公姥”的“白”是禀告,陈述的意

思。C项,正确,“造于君庭”中的“造”是“到……去”的意思:“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的“造”是制造的意思。D项,错误,“请而反之”的“反”同“返”,使

动用法,“使……返回”;“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反”是违反、违背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养及亲者,身尤其难”是北郭骚跟友人说的,而不是对晏子说的。

13.答案:(1)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

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

(2)他讲道义,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对于利不苟且取用,对于祸不苟且求

免。

解析:(1)无:无论;不肖:不贤良的;自为:为自;自佐:佐自,宾语前置;

(2)“臣”:名作动,称臣;“友”:名作动,交友;“苟”:苟且。

14.答案:①前一句,是晏子在危难时跟北郭强辞行时说的,北郭骚对他的离开既没

有不舍也没有任何帮助。表达了晏子的遗憾、失望之情;

②后一句,是晏子被齐君追回后得知北郭骚为了给他洗清冤诬而自刻了说的,表达了

对北郭骚这种舍己报恩行为的震惊、感动之情,也有因之前对北郭骚有所误解而自

责、内疚的情感。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从前,秦穆公驾车外出而车坏了,右边的服马跑掉了,被野人捕住。秦榜公亲自

去寻找,看见野人在岐山的南面正要吃这匹马的肉。穆公叹息说:“吃了骏马的肉而

不立刻喝酒,我担心马肉将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穆公给他们人人都饮酒才离去。

过了一年,发生了韩原之战。音国人已经包围了缪公马车了,晋军梁由靡已经勒住缪

公的左辕马,晋患公的右路石奋用兵器袭击到了缪公的盔缪公受伤已达六处了。曾经

在岐山的南面吃过穆公马内的三百多人,用尽全力在穆公车下与晋兵奋战,终于大获

全胜,反而抓住了晋患公而归。这正如《计》中所说的“为君子作君主,就应当平正

无私,以便推行君主的道轨;为卑贱的人作君主,就应当宽容,以便百姓为君主用尽

全力。”作为人主怎么能不推行稳政爱护人民呢?行稳正爱人民,人民就会亲近君

主;人民亲近君主,就会乐意为君主去拼死效力。

材料二:

齐四有个叫北郭骚的人,靠编织渔猎用的网、捆扎蒲苇、编鞋子来养活他的母

亲,还是不够用。登门拜见要子说:“希望讨要一些能够养活母亲的东西。”姜子的

仆从对要子说:“这个人是齐国的贤人,他坚守道义不向天子称臣,不和诸侯交友,

在利益面前不随便拿取,在祸患面前不苟且求得豁免。现在向你乞求奉养母亲的粮

食,是非常悦服您的道义,一定要接济他。"晏子浪人拿一些仓中的米和府库中的钱

送给他,而他推辞掉金钱,只接受了粮食。

过了一段时间,要子受到景公的禁忌,要出逃,路过北郭骚家门而去辞行。北郭

骚沐落后见要子说:“先生将要到哪里去?”要子说:“我被齐四君王猜忌,要外

逃。”北郭骚说:“先生您好自为之!”晏子上车长叹一声,说:“我出遍难道不应

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人了啊!”栗子走了。

北郭骚叫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仰慕要子的大义,曾经讨要能够供养母亲的

东西。我听说,对畴养自己双亲的人,自己要为他担当灾难。现在晏子被精忌,我要

用我的死来为他洗清冤屈。”穿好衣服、戴好帽子,让他的朋友掌着剑,捧着行简跟

着他,来到四君的宫廷,请求守门人说:“姜子,是天下的赞能之人,现在他离开齐

四,齐四一定会被他四慢犯。等着看四家一定被慢犯,不如死了,请您将我的头拿进

去,来为晏子洗清冤屈。”于是对他的朋友说:“将我的头盛在竹简中,用托盘捧着

它。”退后而白制。他的朋友于是捧着托盘而对守门人说:“这个北郭子为了国家的

缘故而死,我将栗为北郭子而死。”也退下来自缢身亡。

景公听说了这件事十分惊讶。乘坐驿车亲白去追赶晏子,至国境进上了他,请罪

并请求他回去。姜子不得以才返回,听说北郭子用死来为自己洗清冤屈,长长地叹了

一口气说:“我出逃,难道不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士人了!”

15.答案:B

解析:选项”描绘了秋日凉风里”错,“春浅”“日暮”相对,意为秋江女儿与芙蓉

从春到秋、从晨至暮始终相依相伴。

16.答案:①人与花颜色的相似。“绛袍”“翠”既是“秋江女儿”衣着,也是芙蓉

花与叶的颜色。

②人与花生命阶段的相似。“芙蓉”正芳,人也正处于青春年华,读者看到花就会想

到人,看到女儿也自然会想到花。

③人与花命运的相似。秋意渐浓,时间流逝,花会凋零,而女儿“将断肠”,暗示出

人的容颜也将不在。青春正盛之时,也即衰败之始。

解析:

17.答案:(1)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助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解析:

18.答案: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解析:A处,根据“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

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可知本处可填入“同一事物的反复刺激”。

B处,根据“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

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可知本处可填入“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

19.答案:①“饱腹”改为“饱腹感”(或:“收获饱腹”改为“感到饱了”);⑥

“消除”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