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西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_第1页
2009西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_第2页
2009西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_第3页
2009西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_第4页
2009西南师大附中第六次月考语文高考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2009年3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0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II卷规定的位置。2.答第1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II卷一并交回。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第Ⅰ卷(共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A.强迫(qiǎng) 干瘪(biē) 蒙骗(mēng) 呼天抢地(qiāng)B.针灸(jiǔ) 狩猎(shòu) 牛犊(dǔ) 勤能补拙(zhuó)C.相中(xiàng) 锃亮(zèng) 连累(lèi) 愤世嫉俗(jí)D.阽危(diàn) 脊梁(jí) 妯娌(lí) 混水摸鱼(hùn)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从呀呀学语到初识句读,他从曲径通幽、绿树蓊郁、红荷映日的朗润园走出了绚丽人生的第一步。B.感恩,大都是一种自发式的觉悟。觉悟是一种幸运的突破,若无点拨,也许会一辈子蒙敝在黑暗混沌的世界中。C.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文化就一定会展现出异彩纷呈、共同繁荣的灿烂前景。D.钱谦益的诗歌造诣确实达到了近代不可逾越的高度;但当一个人被历史唾弃后,哪怕他有再美的文字,也会为人所不耻的。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奥运会开幕式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最近小黄虽然要同时应付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结婚三样大事,却能够左右逢源,让人很是放心。C.举国上下纷纷捐款捐物,向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些企业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真该想一想,这样做他们不感到羞愧吗?D.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第二天股市势如破竹地下跌,使得不少股民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了新的认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B.在国庆六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图画作品,完全是由2009级文科班学生所创作的。C.我们的高三最后能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拼搏的精神。D.品读那暗黄的纸页上错落的诗行,不禁感叹,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和宋(南北朝时期的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C.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圬①者王承福传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馒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夫馒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馒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馒:通“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 发:派遣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 归:返回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 功:成效D.抑丰悴有时 时:时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C.薄功而厚飨之者邪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为宣扬与发挥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B.本文继承了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作者借人物之口,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C.作者对当时社会吏治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并认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D.本文议论时政,言辞犀利,高瞻远瞩;写人叙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第Ⅱ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仗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7分)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课文《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姚鼐是清代________派代表作家之一。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内在生命的伟大①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一个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②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③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车祸,地震,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④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未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仍四肢齐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⑤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就是我,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⑥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我双眼深度近视,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着那些矫健的身姿,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⑦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⑧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有受了腐刑仍写下史家“千古绝唱”的司马迁,有受了膑刑却仍然叱咤疆场指挥若定的孙子,以及今天仍然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⑩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响的寂静。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锐的,能以小小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eq\o\ac(○,11)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eq\o\ac(○,12)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eq\o\ac(○,13)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肉体只是一个躯壳,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eq\o\ac(○,14)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解释画线句子含义。(6分)“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第⑧段对于全文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思考生命,得出了“伟大的内在生命”的认识,请阐述作者围绕这一认识,是如何构思全文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如果身为健全人就鄙视残疾人,是非常愚蠢与浅薄的。请联系全文,分点说明作者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5分)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5分)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光活化农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在格式、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有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加以订正。(5分)寻物启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①: 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④,可能给予酬谢⑤。张山⑥2008年4月22日⑦根据上下文提示,在横线上仿写句子。(5分) 阅读经典,经典的力量会无声地抓住你的心灵。古典诗词的境界,绚烂缤纷;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①,②,传世绘画的素净,大美无言;它不是靠姿色彰显美丽,而是③;它没有五光十色的喧闹,却在宁静中给人别样的享受。 ① ② ③七、作文(60分)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解释了科学的伟大。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何尝不是这样。给予精神支点,人才能够充分的伟大,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敢设想:没有精神,精神没有支点,人类会是怎样? 请以“精神支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不能在密封线内答题/////////////////////////――――――――――――――――密――――――――――――封―――――――――――线―――――――――――――――――语文试题答题卡Ⅱ(2009.3)题号四五六七总分总分人得分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得分评卷人四题(23分)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3.(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五题(22分)1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评卷人六题(15分)18.光活化农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20.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作文(写在作文纸上)请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西南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09年3月1.A.2.C(A.牙牙学语B.蒙蔽C.不齿)3.B4.D5.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6.D(A.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7.C(没有分成派别。)8.B(归:偿付)9.B已经(A来;以为C表转折;表修饰D即使;虽然)10.D(文中并无对人物的音容笑貌的描写)11.(1)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2)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3)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12.(8分)(1)(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是“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13.(7分。答对一题给1分,有错、漏、增字,则该题不给分)(1)迷花倚石忽已暝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5)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6)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7)人间喜剧桐城14.(6分)(1)厄运损毁美丽的肉眼,但无法毁坏心灵的眼睛。(2)身体貌似健全的人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1分)并愚蠢地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满足。(2分)(3)身体的残疾往往使人对生命的感觉更加敏锐,觉悟到并关注内在的生命。(2分)15.(4分)第⑧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2分)一方面,它紧承上文,收束关于人的肉体生命的健全与残损的议论;另一方面,它通过设问,引出下文关于人的内在生命的讨论(或:引出下文关于“高贵的残疾人形象”的描述与议论),从而揭示并深化文章的主题。(2分)16.(6分)①检讨人对残疾浅薄的骄傲、愚蠢的优越感。②认识到肉体暂时健全的偶然和残损的必然。③中外高贵的残疾形象启示我们外在生命可能残缺,内在生命可以自主、尊严地活着。17.(6分)作者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有:(1)每个人都可能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变成残疾人,残疾人是在代替健全人受苦,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2)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人人皆患有无形的残疾,都时时面临衰老与残损的威胁。(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