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1页
统编版五下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2页
统编版五下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3页
统编版五下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4页
统编版五下19 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五下19牧场之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反思)

19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3.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静态描写所表现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并能感受课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重点)

一、审美体验,激趣导入

1.欣赏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教师简单解说,创设情境。

2.导入课题,了解荷兰。

教师简介荷兰,激发学生对这个国家和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夯实基础,加强识记

1.学生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可以把有疑问的字词句在文中圈画出来,然后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疑问。

2.检查读音,学生互相倾听、正音。

骏马飞驰公爵寂静镶嵌丝绒吆喝牲畜

仪态端庄极目远眺膘肥体壮悠然自得成千上万成群结队辽阔无垠

3.指导写法。

(1)学生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生字,并且介绍自己识记这些字的经验方法。

(2)重点指导“罐"的写法。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4.理解词义。

(1)由学生提出他们圈画出的不易理解的词语,集体交流、理解。

(2)重点理解: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镶嵌、辽阔无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

2.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牧场之国的?

(1)先找到文中所描写的事物、风景,画出相关词句,再梳理归类。

(2)教师总结:草原和运河等地理风貌、动物和人们等生活图景、小船和汽车等运行状态。

3.牧场之国在作者笔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美的或者印象深刻的句子画出来,运用已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去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四、再读课文,小结课堂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层次之后,再读课文,巩固认识。

2.教师小结:仪态端庄的牛犊、无比威严的老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这一幕幕情景、一幅幅画面组成了荷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美,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重点)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难点)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1.师生共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走进牧场之国,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风景,去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

二、聚焦景物,想象画面

1.研读课文,把课文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段标注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围绕相应语段,集体评议。

(1)预设1:研读第2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关于阅读这一语段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语段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发现其中的画面美。

②引导发现牛儿的颜色和草原的绿色等色彩美;发现牛群吃草的专注,牛犊端庄的仪态,老牛的威严等画面美。

(2)预设2:研读第3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关于阅读这一语段的感受,教师引导发现其中的动态美。

引导从草地、运河、骏马等体会动态美。

②着重点拨:这是一群怎样的骏马?找到语段中的动态描写。(自由的骏马,从“成群"膘肥体壮”“飞驰"归它们所有”等可以看出)

③交流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一句的理解。(马儿是这辽阔草原的真正主人,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草原上任意驰骋,与草原和谐相处)

④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牧场之国的自由之美。

(3)预设3:研读第4自然段。

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结合语句谈一谈感受。

②从描写羊、猪、鸡的词句体会其中的“安闲”。

(4)预设4:研读第5自然段。

①学生交流这一语段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发现其中的和谐美,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②和谐的美体现在“严肃沉默"的奶牛,“没有响声”的铃铛,“默默无言"的挤奶的人,“舒缓平稳”的行船。

③找一找语段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词句。

④学习以动衬静:汽笛声、车船的来去反衬出草原的寂静。

⑤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荷兰的和谐与安静。

三、研读语句,体会情感

1.回顾课文,思考、交流: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行文线索,将课文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是作者内心情感最真挚、纯朴的表达。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牧场之国深深的喜爱与赞美,通过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使读者脑海中的画面不断清晰、深刻。

2.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牧场之国深深的喜爱与赞美。

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真正的荷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牧场之国,接受了美丽风光的浸润,也体会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种表达方式,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表达魅力。

2.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选择某一个生活场景,积极思考,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将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教学板书]

19牧场之国

膘肥体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成千上万成群结队

夜晚的牧场:和谐安静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分享自己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

我认为教给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牧场美丽的风光,还掌握了如何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美景的一些方法。我始终紧扣精彩语段,并适时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

14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决”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语文要素】

5.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故事内容。

2.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重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

2.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3.借助注释,解释题目大意:学习下围棋。

4.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鸿(hóng)鹄(hú)诲(huì)惟(wéi)缴(zhu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援、俱”,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援、俱”字的笔顺分解图)

6.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学弈

人物做法结果

一人

另一人

弈秋的思考

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研读课文,领悟道理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垫。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2.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1)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画出来。

(3)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预设:

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表现截然不同。

3.情境朗读,揭示道理。

(1)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讨论交流: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预设: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三心二意心不在焉心猿意马……

(3)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

教师点拨: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领悟道理: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指导背诵: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

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

1.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写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人虽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能根据注释疏通文意,说出《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的内容。(重点)

3.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难点)

一、质疑导入,感受新知

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

(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这件事。)

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3.相关介绍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主张清静无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生及再传学生把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盂(yú)沧(cāng)沧凉凉孰(shú)汝(rǔ)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两小儿辩日》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根据自学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教师请一组展示,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2)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课文大意,互相检查是否清楚、完整。

教师点拨:《两小儿辩日》写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远,何时离人近,双方各执一词就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事。

3.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孔子到东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2)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3)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无法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三、朗读课文,领悟道理

1.合作探究:两小儿为何辩斗?试着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正午时()。近()远():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里一样热。

2.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两小儿辩日

人物观点依据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近,正午时远。远小近大:太阳刚出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盘盂)一般小了。

一小儿太阳:初升时(远),正午时(近)。近(热)远(凉):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热。

提示: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两个小孩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们既然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

汇报交流:(1)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2)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提示: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3)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读时结合神态、动作来体现争辩的情景。

4.合作探究: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不能决也;自主表演“问孔子"的情景;孔子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5.两小儿辩斗正酣,请孔子决断,偏偏“孔子不能决也”,这是为什么?

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

预设2:受时代所限,当时无法判断两小儿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学生或教师补充与日地距离相关的科学资料,解答“两小儿"的疑惑。

6.从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这是两个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小孩和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孔子。

7.讨论交流: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8.领悟道理:从两小儿的辩论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预设1:要像两个小孩一样有探索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预设2: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课堂小结,情境表演

1.《两小儿辩日》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作者将抽象的自然现象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讲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聪明机智、天真可爱的形象,也体会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