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学设计_第1页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学设计_第2页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学设计_第3页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学设计_第4页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表格简约式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发现物体的特征》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L发现物体的特征第(1)课时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

科学概念目标

征。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学科学探究目标

目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标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

科学态度目标

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

会与环境目标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资源班级记录表、“轻重”两字打印、课件、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单个物体观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课件出示

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

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

6.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两个物体比较观察

1.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轻重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

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

然后指导贴图。

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

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

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

生讨论。

2.你有什么收获?

3.还想研究什么?

板1.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较厚、较薄,有颜色、无色

闻:有气味、无味

摸:粗糙、光滑

计掂:较重、较轻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2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谁轻谁重》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2.谁轻谁重第(2)课时

1.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

的。

2.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

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

的轻重。

3.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

同。

1.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

科学探究目标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

科学态度目标

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学、技术、社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会与环虫■目标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各一份,简易天平

教学准备、

1台、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课件、图片

资源

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出示上节课制作的表格,这些物体,如何知道它们的轻重呢?

2.学生说一说如何知道轻重,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

3.揭示课题一一谁轻谁重。

二、探索1:预测物体的轻重

1.观察ppt上的五个物体,说说它们的大小如何。

木块和塑料一样大,橡皮有大有小。

2.预测五个物体谁轻谁重,用数字1-5表示,最轻的用1表示,最

重的用5表示。

3.展示学生的预测,说说这样预测的理由。

4.对比不同小组的不同答案,引出排序的结果不一样。

3

三、探索2:掂量物体的轻重

1.下发物体,学生掂量物体的轻重

2.用数字1-5记录,最轻的用1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

3.交流:①介绍自己组掂量的方法②说一说五个物体掂量时遇到的

问题③发现木块和塑料很难用掂量的方法得出结果。

4.展示几个组不同的结果,引出掂量得出的结果还是不能统一。

四、探索3:称量物体的轻重

1.介绍古代衡器的制作原理。

两边一样重,平衡。哪边重,哪边就下垂。

2.古代衡器已经很难找到了,看看这个简易天平能不能代替古代衡

器,称出谁轻谁重?

3.演示:利用简易天平来比较木块和塑料的轻重。

4.思考:利用回形针,怎样的称量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的知道

五个物体的轻重。

5.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五个物体

6.交流汇报,五种物体的轻重达成共识。

五、研讨

1.展示一位学生的记录表,看看我们的三次排序都一样吗?

2.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六、拓展

1.出示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2.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不同,你还能举出

类似的例子吗?

板2谁轻谁重

书预测结果掂量结果称量一简易天平

设大橡皮小橡皮

计乒乓球木块塑料块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4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3.认识物体的形状第(3)课时

1.认识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科学概念目标

2.意识到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1.能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学科学探究目标

2.了解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标科学态度目标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

会与环境目标或堆放的方式不同。

认识到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

教学重点

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方盒子每组4个;乒乓球、木块、橡皮和螺母每组若干;收纳盒每组1

资源个。课件、班级记录表、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我们在第一节课比较不同的物体时,发现物体的形状都一样

吗?”

2.教师依次出示四种材料并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3.引出课题:“形状、轻重,都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一起

来《认识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

二、探索1:

把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子里一一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

同。

1.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平铺方法的指导。

2.组织分组活动:把四种物体分别放入盒子里。教师提醒学生记录

在《活动手册》第3页。

3.小组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将装有物体的四个盒子有序摆放在

桌上,统计各小组的数据,填好班级记录表。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

5

现在,每个盒子里都分别平铺这四种物体,大家平铺的结果一样

吗?”“还能继续平铺进去吗?为什么不能了呢?

5.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其实差不多,我们来比一比:放的数量一样

多吗?为什么木块的数量要多呢?

三、探索2:

换一种方法把四种物体分别铺在盒子里一一同一物体用不同的方

法平铺,数量可能会不同。

1.为什么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各个小组会不一样呢?

2.同一种物体,怎样平铺会装得更多呢?

3.课件出示:螺母的两种平铺方法。

4.各组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填好班级记录表。

四、研讨、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班级记录表,说说每种物体前后2次摆放的结

果,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结果一样吗?

2.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3.提问:如果再给你一个别的物体(如:泡沫块),怎样平铺能

装得更多?

认识物体的形状

螺母木块橡皮乒乓球

第2

第1次第2次第1次第2次第1次第2次第1次

板次

书第1组

设第2组

计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6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4.给物体分类第(4)课时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科学概念目标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教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学科学探究目标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

目同。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塑料杯、泡沫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

教学准备、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印有圆圈的白纸、大橡皮和小橡皮、玻璃

资源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

单、课件、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去买点水果,你觉得哪张图片里摆放的水果,更方便老师挑选

呢?

(1)说说你的想法。

(2)引导学生说出分类。

(3)播放课件。

2.回想一下,你曾经有给自己的东西分过类吗?说说你是怎么给

他们分类的?

3.出示课题:给物体分类

二、探究

1.描述物体特征。

(1)出示我们之前研究过的材料

(2)描述一下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7

(3)板书学生说的特征.

这些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2.小组讨论。

(1)小组讨论决定:选择其中一项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2)请一个小组向全班示范如何分类。

(3)交流如何更好的进行分类

3.小组活动

(1)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明确实验要求

(2)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适时指导

三、研讨

1.汇报: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2.讨论: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3.交流:相关分类标准的细化,如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

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4.完善: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填写完善。

四、拓展

1.观察生活中的分类:来看看,我们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的分类。

出示课件

2.看图交流:

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

4.给物体分类

板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

书轻重轻重

设形状方形球形

计大小大小

颜色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8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瓶水》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5.观察一瓶水第(5)课时

L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

明等。

科学概念目标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但与木块等物体

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教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

学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目科学探究目标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

标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水和洗发液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一瓶水,一瓶洗发液,相同的透明小瓶2个,不同形状的容器2个、木

资源块若干块,塑料测速板,油、水和洗发液、课件、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出示一瓶水。

2.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水都知道什么?

3.学生观察一瓶水,

4.并自由发表,说一说水有什么特征。

5.板书揭题:观察一瓶水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1)给你们一小瓶水和一小瓶洗发液,你们会怎么观察?

(2)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前几节课学过的观察方法,比如用眼睛

看、鼻子闻、手摸……

(3)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让学生先看图说,教师适当补充。

2.学生观察比较水和洗发液

(1)提示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拿出活动手册第一面进行填写说明。

(3)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发现

(1)按活动手册上的顺序进行交流

(2)说出观察到的特征,还要说说用什么方法观察到。

(3)板书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

(4)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L过渡: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

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2.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

比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不同点?

相同点?

四、总结拓展

1.小结:水是怎样的物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

2.机动实验:“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

板5.观察一瓶水

书颜色

气味

设形状

计是否流动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10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他们去哪里了》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6.他们去哪里了第(6)课时

1.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能溶解。

科学概念目标2.知道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能用

溶解一词来描述。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科学探究目标2.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颗粒。

标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有些物体则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溶解前、中、后物体和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装水的透明杯子、放大镜、搅拌棒、小勺、红糖、小石三h食盐、学生

资源活动手册等。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课件、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故事引入:我们都知道小马刚好能过这个河。

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让小马把一袋盐、一袋红糖、和一袋

小石子背过河,你觉得小马能背过去吗?

2.盐、红糖、小石子会有变化吗?

3.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

4.会发生什么变化?

5.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6.揭示课题一一它们去哪里了。

二、探索:

描述并记录现象。

1.老师为每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盐、红糖和小石子,布置观察

要求。

(1)放入前,先仔细观察并记录。

(2)领取一杯水,放入一种物体,观察并记录。

11

(3)3分钟后,学生领取搅拌棒,搅拌并继续观察。

(4)观察完一种物体,再观察另一种物体。

2.记录的要求:

(1)用小点的大小表示颗粒大小。

(2)用斜杠的多少表示颜色深浅。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研讨

1.我们来交流:

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放入前……

搅拌时……

搅拌后……

2.我们的发现

将这三种物体放入水中,盐和红糖能溶解,小石子不能溶解。

盐、红糖在水中看不见的现象叫做溶解。

3.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4.说说你的理由

5.如果你是小马,你会告诉妈妈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

已经知道了盐、红糖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溶解

在水中,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本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外继续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6、它们去那里了

设红糖:

计小石子: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12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总(7)课时

课题7.认识一袋空气第(7)课时

L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科学概念目标2.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

教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学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目科学探究目标

2.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L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

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透明塑料袋、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水、木块。课件、班级记录表、

资源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研究方法?

出示有关观察方法的图片:看、闻、摸、比较

2.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来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有哪些?

3.教师出示课本第18-19页的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

气球里面有什么?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

空气是什么样的?

二、探索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

1.出示一袋已经装好的空气,板书课题

2.教师指导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两人合作,其中一个同学打开

袋子,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另一个同学用皮筋扎紧袋口。

3.你准备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4.组织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一袋空气的特征。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

13

三、探索2:将一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

点。

1.我们刚才观察了一袋空气,如果把它和这里的水、木块比一比,

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

2.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比较空气与水、空气与木块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说说新的发现。

四、探索3:描述记录空气的特征。

1.第1、5课的班级记录单或引导学生看《活动手册》第1页的记

录表,让学生说说木块与水的特征。

2.教师组织学生描述空气的特征,并在《活动手册》第1页的表格

中进行记录。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记录的内容,引导他们描述空气的特征,同时

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

4.用词汇记录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很轻、流动、气体

5.观看科学阅读的资料,说说空气的颜色变了,我们有什么感受。

五、研讨、拓展

1.空气有什么特征?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

3.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3.师生合作在本课的班级记录表上进行补充。

书7.认识一袋空气

无色、无味、透明、

设很轻、流动、气体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14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动物总(6)课时

课题1.我们知道的动物第(1)课时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科学概念目标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标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

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资源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

1.根据你看到的图片,

它可能是什么动物?

PPT分别出示教材23、24页上的长颈鹿、斑马、大熊猫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它还有哪些特点吗?

2.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说说它是怎样的?

3.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动物.

4.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探究: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出示实体动物

蜗牛、蚂蚁、金鱼

标本:鸟、蝴蝶、兔子

2.要求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这些动物

3.小组展示活动手册的记录,并进行汇报交流。交流的方式也可

以多样:

(1)你们组画的是哪个动物?你们画了它身上的哪些结构或者特

15

点?

(2)猜猜它是谁?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

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

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研讨: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

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

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

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

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

说吗?

6.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拓展:用橡皮泥捏个小动物

L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2.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板1.我们知道的动物

能自己运动会繁殖

会长大会排泄

吃食物有生命

需要空气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16

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校园里的动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动物总(6)课时

课题2校园里的动物第(2)课时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科学概念目标

2.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学科学探究目标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及运动特征。

3.能用示意图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

标科学态度目标

2.愿意与同伴分享有关校园动物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感受到校园动物的多样性,在观察过程中,能保护身边的动物,

会与环境目标不伤害动植物,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动物的特征,认识到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

教学准备、

放大镜每组1个,棉签每人一根、课件,寻访场地、图片等。

资源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导入(预设6分钟)

1.简单回顾一上1-6《校园里的植物》的学习经历。

2.引出课题一下2-2《校园里的动物》。

校园里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3.猜测课件图片上的动物会不会是校园里的动物,学生用对或错

的手势来判断。

4.有争议的地方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不去作评价。

二、活动准备

1.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出答案。

(1)到哪些地方找动物?

(2)需要带上哪些物品?

(3)怎样统计记录动物?

图文记录,《活动手册》第9页

2.重点讲解《活动手册》第9页的使用方法

17

(1)找到动物画下来,尽可能画像一点。

画法可参考《科学》第31页

(2)统计动物的数量。

3.师生进一步讨论注意事项,比如要注意安全,保护好植物和动物,

正确使用工具,及时进行记录等。

三、实践观察

1.带领学生到指定区域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

(1)安静地站在草地或花坛边

(2)示范:先看空中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再看草丛和树上有什么动物,记录下来;

最后蹲下来观察草地或花坛,记录下来。

2.小组分散活动。

观察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记录下来。

3.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分享学生的发现。

四、交流分享

1.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展示学生的记录单,让学生介绍观察到的动物。

2.教师把动物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上,总结完成校园里的动物。

3.提问:关于动物,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

眼睛看、耳朵听、用棉签拨、用放大镜观察……

蚂蚁草地上、树上

蜗牛草丛里、枯叶堆

西瓜虫枯叶堆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18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动物总(6)课时

课题3.观察一种动物第(3)课时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

些身体结构能满足蜗牛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

科学概念目标

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知道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缓慢爬行,并留下爬

行的痕迹。

L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

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目科学探究目标

2.能使用触角、腹足等词汇描述观察到蜗牛的结构。

3.能用简单的图示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1.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

不伤害小动物。

科学态度目标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

发现。

科学、技术、社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

会与环境目标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爬行。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蜗牛的爬行与身体特点相关性。

教学准备、蜗牛、放大镜、棉签、白纸、塑料片、细线、竹棒、ppt课件、活动手

资源册、班级记录表、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

里头。

2.说一说我们知道的蜗牛。

①在哪些地方容易找到蜗牛?

②蜗牛长什么样?

③蜗牛吃什么,有什么特点?

3.今天我们就要来观察蜗牛,

出示课题一一观察一种动物(板书)

二、探索:观察蜗牛的身体

1.我们请出今天观察的明星一一小蜗牛。

19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2.2-3分钟以后,分发放大镜,并提示,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帮

助我们更加仔细地观察。

三、研讨1

1.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2.用棉线轻轻触碰小蜗牛,小蜗牛有什么反应?

四、探索:观察蜗牛的爬行

1.蜗牛技能大比赛

白纸、塑料片、细线和竹棒,看一看蜗牛有没有能在这些物体上爬

行的技能。小组内先每人选择一样材料进行观察。

2.分发材料,学生观察。

五、研讨2

1.蜗牛在白纸、塑料片、细线和竹棒上都能爬行吗?

2.在爬行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3.蜗牛爬行本领这么大,与什么有关呢?

4.除以上这些以外,大家观察时还有什么其他发现呢?

六、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

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蜡蝇、蛤蝌、螺……如果遇到

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3.我们课后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小蜗牛呢?我们从哪里找来的蜗牛

就要放回到哪里去。

3.观察一种动物(蜗牛)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细、写详。表格内设计好

的字体、格式不许改动。

20

统编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给动物建个“家”》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第二单元动物总(6)课时

课题4.给动物建个“家”第(4)课时

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知道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

科学概念目标

物。

教1.尝试给蜗牛建一个能满足它多种需要的“家”;

科学探究目标2.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饲养蜗牛,并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特别

是蜗牛的进食。

科学态度目标体会持续、细致地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点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教学难点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饲养蜗牛,并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蜗牛、菜叶、透明塑料盒(透明、透气)、湿沙土、小铲子、小树枝、

资源树叶、学生活动手册、课件、微视频、图片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一、聚焦:给蜗牛建个“家”

1.引导回顾。教师提问:“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观察了蜗牛

的身体和运动等,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2.怎样做可以继续观察蜗牛呢?

二、探索1: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

(一)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1.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2.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引导学生辨别:“蜗牛的'家'

是这样的吗?”

3.讨论。蜗牛的'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讨论:

(1)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蜗牛的?

(2)你把找到的蜗牛饲养在哪里?

(3)你的蜗牛会做哪些活动?

(4)你为蜗牛做过哪些事情?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5)怎样让你的蜗牛生活得更好呢?

4.组织学生汇报。

组织点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1

5.形成班级记录表。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梳理、记录在黑板上,形

成班级记录表。

(二)设计: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手册》上用简图画一个蜗牛的“家

(三)操作:把蜗牛放入新“家”

1.播放微视频对操作步骤进行指导。

2.分组活动。各组学生用小铲子把湿沙土铺在透明塑料盒底部(大

约5厘米厚),最后在沙土上面放上小树枝、树叶等供蜗牛爬行的材料。

3.组织观察。观察蜗牛在“家”里是怎么生活的,和同伴交流所

观察到的现象。

三、探索2:蜗牛怎样吃菜叶.

1.蜗牛是怎样吃菜叶的呢?

2.组织观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安静、

细致地观察“蜗牛怎样吃菜叶”。

3.组织汇报。让一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蜗牛是怎样吃菜叶的,

其他学生补充或质疑。

4.整理活动材料。组织学生给蜗牛的"家'‘盖上盖子,并把多余的

活动材料放在收纳盒中,

四、研讨与拓展:蜗牛生活需要什么?有哪些有趣的发现?课后观

察蚂蚁。

1.教师把其中一个组的蜗牛连同蜗牛的“家”一起展示。

2.组织研讨: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3.组织研讨:“在观察蜗牛进食的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4.布置拓展活动:观察蚂蚁怎样吃食物;跟着蚂蚁找到它的''家

板4.给动物建个“家”

蜗牛的“家”:

L能让蜗牛四处爬2.有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计5.不能被阳光直射

注:所有填写的内容字体都用小四号仿宋。教学反思手写,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