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_第1页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_第2页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_第3页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_第4页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新生儿科冀清帅学习内容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三、适中温度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六、警示事件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1、胎儿的体温调节特点:胚胎的初始体温与母亲体温一致,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逐渐积累,当胎儿的体温超过母亲时即形成胎儿-母亲体温梯度,即脐动脉血(代表胎儿)高于脐静脉血(代表母亲)0.45~0.5C。在此温度梯度范围内,胎儿产生的过多热量主要依靠胎盘血液循环的对流,其次只有10%-20%的热量是通过胎儿皮肤、羊水和子宫壁的传导作用向母体放散,从而维持散热与产热平衡和胎儿相对稳定的体温;胎儿的体温随母亲体温的变化而变化。母亲是胎儿的“缓冲器”,在维持胎儿体温恒定的温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母亲发热就不能缓冲胎儿的产热,势必造成胎儿高热,从而对胎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建议孕妇不要长时间的热水浴,如果出现发热,要及时使用退热药或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要特别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出生的早产儿和患病的足月儿,避免寒冷损伤的发生新生儿产热并不是通过寒战而是通过棕色脂肪代谢的非寒战产热,且量也非常有限;散热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挥发去失热量,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辐射。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2、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特点:1、当新生儿脱离母亲子宫温暖的羊水的环境后,若不及时采取适宜的保暖措施,即使产房的室温达到24C,但与其在母亲子宫内的环境温度相比下降幅度要超过10以上,加之新生儿自身的解剖生理特点(体表面积大、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等),通过蒸发、辐射、对流而大量失热,出生1小时内体温可降低2.5C,在中性温度下约6~8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后的1-2天内体温扔不稳定。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3、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方式即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即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维持恒温动物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对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性体温调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为了保暖或降温所采取的姿势、行为和其他措施,例寒冷时的踏步、跑动、增加衣服和采取其他保温措施等,新生儿寒冷时四肢屈曲以减少失热面积,温暖时四肢伸展以增加失热面积等均属于此类。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即神经元),并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之分。外周温度感受器:包括体表(皮肤、黏膜)和深部(主要是腹腔腔壁、腹腔内脏和上腹部及胸腔大静脉)的温度感受器。当局部温度降低时冷感受器兴奋;反之,热感受器兴奋。这些感受器基本上以冷感受器占优势,以感受冷刺激为多,即主要预防低体温。中枢性温度感受器: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亦可有热、冷敏感神经元之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以热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占优势。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2)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调节最重要的是通过下丘脑进行的。视前区和下丘脑前部是中枢性温度及敏感神经元的高级存在部位。冷敏感神经元具有激发产热和抑制失热的作用,而热敏神经元的作用则相反。下丘脑后部是将多途径传人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并向效应器发出增加产热或失热的指令信息的主要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向效应器发出的指令性信息通过多途径传出,包括交感神经(血管舒缩、发汗)和躯体神经(寒战,随意性肌肉活动)等,下丘脑对体温调节是通过调定点方式进行的,调定点温度高低决定体温水平。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3)效应器:接受体温调节中枢传出途径指令性信息,增减产热和失热.a产热:包括行为性肌肉随意活动、寒战和棕色脂肪产热(交感神经支配);b失热: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以增加皮肤血流量.皮温,对流、辐射及传导失热和促进汗腺活动及出汗(都由交感神经支配)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erate,BMR):是指在适中环境温度、清醒和安静状态下,空腹12小时以上,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kcal/(m'·h)1,即供给生命器官活动所需的能量.正常成人的基础代谢率很稳定,小儿高于成人,而新生儿又高于儿童。新生儿由于其常在睡眠不能经常保持清醒,肢体也很难完全保持松弛,故对其基础代谢的测定有所修改,即标准代谢率(standardmetabolicrate,SMR):a婴儿照常进食,在进食后1~2小时测定;b清醒或睡眠时均可,在10分钟内婴儿松弛时完成测定.正常新生儿的SMR占总产热量的80%,在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所产生的热量高于维持机体体温的需要.而剩余的热量则经体表散出体外,基础代谢的产热无调节体温的作用.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指进食后虽然在安静状态下,机体的产热量也比进食前增加约6%~10%.这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摄入食物的种类有关.主要由食物中的蛋白质引起,牛乳大于母乳,通过静脉输入氨基酸或蛋日质水解物也可出现上述的现象。由此产生的过多热量从体表排出,其亦无体温调节作用。(3)肌肉活动:通过肌肉活动产热属于行为性体温调节的一部分,如婴儿通过哭闹、肢体活动增加,来增加代谢率和产热,但其作用很小。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4)额外产热:额外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下,机体为补偿增加的失热、保持产热与失热的平衡和维护体温所额外产生的热量。a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寒战)所产生的热量,是成人额外产热的最主要方式。而新生儿在冷应激时很少出现寒战,其寒战产热的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b非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棕色脂肪(brownadiposetissue,BAT)所产生的热量,是新生儿额外产热的最重要的方式。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新生儿期,约占体重2%~6%,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产热和耐寒的能力越差,易发生低体温,主要分布于颈项部、肩胛部、腋窝、心肾和大血管周围,呈浅红色。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6、失热:(1)热量从机体深部向表层的传递:机体的温度由里(体核温度)到表(体表温度)存在温度梯度即内部温度梯度,通过内部温度梯度向皮肤传递的热量与直肠-体表温度差和体表面积成正比,新生儿持别是早产儿的体表面积较大,向体外散发的热量也相对多于成人.易于失热;热传递的综台系数主要取决于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从深部到表层的血流速度和皮肤的血流量在应用暖箱等措施为冷损伤患儿复温时.则利用传导机制使皮肤加热,血流速度加快,令患儿能较快恢复正常体温。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6、失热:(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辐射(radiation)是最主要的失热途径.传递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介质.与空气湿度(室温,箱温)无关,只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周围的物体。在临床工作中,若将暖箱放置在邻近窗户位置时.箱壁可以向窗户玻璃散热.箱壁温度逐步下降,即使箱温正常,亦可使新生儿辐射散热增多.甚至体温降低,室温较低时也叫出现此清况:而如果暖箱放在阳光直射下时则会出观相反的效果。较好的应对方法是采用双壁暖箱,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失热。此外.对于低体温的早产儿来说.包裹虽可以减少辐射失热,但由于包被本身就是很好的热绝缘体.所以在外加温时需将早产儿裸体放置在暖箱中,否则很难将热透过被服传递给患儿。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火炉)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6、失热(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对流(convection):仅次丁辐射,是传导失热一种特殊方式,吸入较冷空气,被呼吸系统加温属于此方式。(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现象)传导(conduction):是将热量从皮肤传导至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体如床垫、被服等.新生儿经此途径失热很小。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可用温水浴给严重低体温患儿复温.亦用冰袋或冰帽给患儿降温蒸发(evaporation):分为不显性蒸发失热和显性蒸发(出汗)失热。前者是指伴随皮肤和呼吸道的不显性失(insensiblewaterloss,IWL)所散失的热量.其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体温、箱温的增高或运用远红外辐射台均导致不显性失水和蒸发失热量增加。鉴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较大皮层薄、对水的通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不显性失水和蒸发散热要相对大于成人和儿童,早产儿更明显。采用双壁暖箱,在暖箱中加湿化液,根据体重调节湿度维持在55%~80%之间,可减少30%~50%的不显性失水。通过调节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至32~35'C,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散热。

(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方式-传导)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6、失热(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蒸发:新生儿在出生时汗腺的数量已与成人持平,但发育尚未成熟。引起足月儿出汗的环境温度为32C,要高于成人,出汗的部位多限于前额、枕部和颞部,随日龄增长其他部位才相继出汗,早产儿很少出汗,胎龄小于32周则不能出汗。由于新生儿出汗能力差,故环境温度高时容易发热。先天性无汗综合征患儿就因外胚层发育不良导致汗腺分泌减少以至于对外界的热刺激而特别敏感。(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下)四种不同的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7、人体个部位的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体温的特点和功能,可将体温分为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和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1)体核温度:及深部温度,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对流)使各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相对一致和稳定.新生儿通常用直肠温度代表深部温度.正常范36.5~37.5C.低于35C为低体温。新生儿腋窝温度与成人相比受腋窝周围棕色脂肪产热的附加的影响.产热的程度不同.故测出的体温可低、高或等于直肠温度,而不能代表深部温度。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腋温可低于核心温度0.3~0.5C.(2)体表温度:即皮肤温度.皮肤是机体表层的最外层.各部位皮肤温度的差异很大.易受外界环境.被服的影响.随环境温度高低而升降,可使散热量增加或减少,起到调节体温作用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为36~36.5C.四肢末梢温度皮肤最低.接近躯干和头部逐渐增高,通过对新生儿体表温度以及其姿势,行为和皮肤颜色的评估,可以判断出其是否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1)低体温:(hypothermia)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C,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6.0~36.4C;中度:32.0~35.9'C;重度:低于32C。体温过低可以是生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此外严重感染、严重先天畸形、接受长时间的复苏治疗、手术(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和输入较大量未加温的液体等均是出现低体温的高危因素。低体温不仅导致硬肿症,并可使体内重要脏器受累。如低温使代谢率增加,大量糖原被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进ー步发展可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及耗氧.患儿可有心动过速表现,时间过长可致心肌损害等,可降凝血酶的酶动力学活性,影响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机会;体温每下降1℃可使pH增加0.016,重度的低体温可导致肺出血和DIC,甚至休克、死亡。低体温在影响患儿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降低脑细胞的耗能和无氧酵解.临床工正是借此机制运用亚低温技术而来治疗中、重度偏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并显示出对脑功能保护的良好趋势。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2)低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生理影响:.a、增加DIC、肺出血、休克、低血压发生率:低环境温度寒冷刺激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通过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并增加代谢率使产热增加来保持体温。这此调节对机体固然有有利的一面,但对机体亦会造成一此不良影响。由于血管收缩使组织得到氧的量减少,无氧酵解过程增加,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积聚,而致代谢性酸中毒,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及缺氧、酸中毒又使肺部血管收缩,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低体温可导致DIC和肺出血,还可导致休克及休克所致的低血压、低血容量和低心排血量、IVH(脑室内出血)、严重的心动过缓和新生儿死亡等。(硬肿症患儿)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2)低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生理影响:b、代谢的影响:正常的新生儿刚娩出时常有轻度的混合性酸中毒.生后通过呼吸代偿使pH维持在正常范围。比较在环境温度低(23C)的产房娩出的新生儿和在温度高(34C)的产房娩出的新生儿.室温低的一组在生后2小时出现代谢性酸中毒.c、血糖的影响:新生儿的糖储备不多,环境温度低时.初阶段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及胰岛素活性受抑制故血糖暂时上升,如寒冷持续剌激则体内糖储备终因维持体温而过度消耗,.使血糖降低.d、发生胆红素脑病危险性增加:冷刺激后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它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合位点.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加,高胆红素血症者发生胆红素脑病危险性增加。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的临床表现。(2)低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生理影响:e、肺透明膜病发生增加:寒冷剌激时,肺部血流灌注减少且伴有缺氧及酸中毒,不利于PS的合成,使早产儿HMD的发生率增高或病情加重。f、对体重与身高的影响:新生儿生后在环境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机体动用了较多热量来维持体温。因而影响了小儿体重与身高的增长。环境温度低且持久可引起寒冷损伤,机体出现体温降低、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微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高、凝血机制紊乱、尿素氮增高、皮下组织硬肿等病理生理改变,严重者发生大量肺出血。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2、高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发热的临床表现。(1)高环境温度对新生儿的生理影响:保暖过度对小儿同样不利,如体温过高时水分丧失量明显增加,若不注意补充可致脱水和高钠血症;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环境温度骤然升高可诱发呼吸暂停的发作,环境温度过高还可引起小儿发热,严重者还可以致死。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二)发热:(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保暖过度时就会出现发热(hyperthermia),所以当患儿出现发热症状应进行分析。首先排除上述原因导致的发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皮肤温度探头脱落的问题,当皮温探头离开患儿身体时,暖箱或远红外辐射台的发热器可因无法感受到患儿的温度而不断升温,远红外则更为危险,如不及时发现,轻者发热、甚至灼伤,重者可发生脱水热而死亡。一般情况下因环境温度过高如阳光照射所致的体温过高,患儿一般情况较好,四肢与躯干温度相同,皮肤温度可能高于肛温,称之为外源性发热;而感染等所致的发热为内源性,发热时血管收缩,四肢的温度较躯干低、温差可超过2C,肛温要高于皮肤温度,患儿呈病容,一般状况欠佳可有呼吸急促、吃奶时气急等表现。三、适中温度1定义:适中温度(neutraltemperature),又称适中温度带(thermoneutralzone),是指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最少,而能保持正常体温。但Sauer等研究VLBW儿在环境温度不适宜时,首先不一定表现为氧耗的增加,却先有体温的改变,说明体温的正常波动并未引起代谢的异常改变。因此,建议将适中温度的定义改为使机体在安静状态下深体温保持在36.7~37.3C,且体核温度及皮肤平均温度每小时变化分别低于0.2C及0.3“C时的环境温度。这一动态的定义适中温度就可避免将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的产热认为是发热,熟睡时的体温低认为是低温。成人与新生儿的适中温度不一样,早产儿与足月儿的适中温度亦不一样。同一新生儿随着日龄的增长其适中温度逐渐降低。一般而言,新生儿的适中温度比成人高,胎龄越小者适中温度越高,成人的适中温度是26~28C,而足月新生儿在裸体、周围无风、相对湿度50%等条件时生后第一天的适中温度为32~35C。而出生体重1kg的早产儿,其适中温度低限达35C三、适中温度2适中温度的换算公式:Sauer等研究提出计算适中温度的换算公式如下:(1)年龄《1周:36.6-(0.34x出生时胎龄)-(0.28x日龄)(2)年龄》1周:36-[1.4x体重(kg)]-(0.03x日龄)*:以周为单位,胎龄30周为0,小于30周者为负数(例如28周为-2),大于30周者为正数(例如32周为+2)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适中温度时,足月儿及较大早产儿,在一定范围内机体可通过调节产热或散热量,使机体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体温正常只表明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并不等同于最佳和最低的代谢率和耗氧量。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程度超越机体调节的能力时则会造成体温过低或发热,死亡率明显增加。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提问?(1)腋温:临床上通常以测量腋温作为新生儿体温监护方法,其应用的主要原理是腋窝有丰富的血管,测得的温度较接近体核温度.

测量方法:先擦干测量侧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屈肘过胸,尽量紧贴皮肤,同时护士在旁扶持测量侧上肢以夹紧体温计,测量时间10min。

优缺点:但测量时需护士扶持,在短时间内不能为多名新生儿测温。测腋温时需松解包被,既增加护士工作量,在寒冷季节又容易使新生儿受凉,诱发其他疾病。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8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2)颌下温:新生儿产热主要依靠棕色脂肪分解发挥化学产热作用,而棕色脂肪分布在大血管周围腋窝和颈部等处,形成中心保暖系统,根据解剖特点,用颌下温度代替腋下温度监测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取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颌下与颈部皮肤之间夹紧,注意巡视体温计有否脱落,10min后取出。等测量新生儿颌下颈部体温时将新生儿侧卧于婴儿小床上,头部垫一小枕,使新生儿下颌紧贴胸部,将体温表水银端置于颌下颈部皮肤皱折处,10min后取出,优缺点: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论任何季节都方便测量,同时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简便、安全、快捷,颌下测温因新生儿头部可以活动也不易固定,易造成体温表脱落影响结果。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3)肛温:直肠温度接近机体的中心温度,其结果能准确反映体温的实际变化.

测量方法:新生儿取屈膝仰卧位,充分暴露臀部,注意臀部不得离开床面,用鞣酸软膏润滑消毒后的备用肛表汞端,轻轻插入肛门2~3cm,3min后取出,用纱布擦净后检测读数并记录。优缺点:但对新生儿来说,直肠较短,肛表插入的深度不易掌握,加上新生儿的直肠壁较薄,易造成直肠穿孔;同时肛表汞端所涂的润滑剂势必形成一层保护膜,降低储汞槽的受热敏感性,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测量结果也受排便次数和是否排便的影响,并可引起肠道致病菌或耐药菌群的传播,测量时须逐个打开包被、尿片,且专人守护,既增加新生儿室护理人员工作量,又降低工作效率,还有人认为,肛表可刺激婴儿的胃肠道和肛门,只有在特殊医嘱时才由肛门测温。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4)背部肩胛间体温:背部肩胛间的血管较丰富,有棕色脂肪分布,而新生儿尚未学会翻身,不易造成体温表脱落影响体温测量结果,不用松解衣裤,且安全、无需专人守护,故测量新生儿背部肩胛间体温可以作为监测新生儿体温的新方法,方法:测背部肩胛间体温时,新生儿取去枕仰卧位,将体温表水银端经一侧(左右均可)颈下插入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插入长度为4.5~6.5cm,为反新生儿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测量时间为10min,

优缺点:测温时烦躁、扭动的新生儿背温偏低,可能与体温表松动有关,因此,测背温最好在新生儿安静时测量,以减少误差。此外,测温时新生儿衣服、包被、床单应保持平整,使体温表水银端与新生儿背部皮肤充分、有效地接触,以保证测试体温的准确性。由以上可以看出,测量新生儿背温可以准确反映机体真实体温情况,且易于固定,省时、省力、安全,适于新生儿病室及无陪病房新生儿体温测试。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5)腹股沟温度:腹股沟内有腹动脉、股动脉通过,血流量丰富,且该处皮下脂肪较厚,测试时大腿内收后也形成一个人工体腔,便于体温传导,因此,腹股沟温度能准确反映体核温度,可以代替腋温。方法:将体温计水银头于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即股动脉搏动处),体温计方向与腹股沟平行并紧贴皮肤,同时该大腿内收,靠近腹壁,如腹股沟处有尿、汗液时,应先擦干,测试时间以7min为宜。优缺点:腹股沟温度受性别、年龄、患病与否等因素影响较小,简便易行,避免测腋温解衣的繁琐,减少婴儿受凉机会,增加测量的准确性。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6)腹部温度。主要是在新生儿光疗时,用腹部测温代替颈温、腋温,方法是:体温计放于新生儿腹部(脐旁),利用一次性尿布的作用,将尿布粘贴处粘紧,使体温计与腹壁紧贴,随呼吸起伏,可直接反映体内核心温度梯度。体温计不会因新生儿裸体而易脱落,光疗时具有实用意义。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7)鼓膜温度:鼓膜测温具有无创性、无不适感快速、方便、清洁等特点,非常适合0~3。方法:将小儿一侧耳道轻轻拉直(0~1岁的患儿耳道轻轻向后拉),插入测温头,在耳道内停留1s,当听到“哗”声时放开,完成测温,一般测量1次,但对于年龄小、危重及高热患儿,建议连测2次,以求测得温度的一致性,并且操作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尽量避免患儿烦躁、剧烈哭闹。三、适中温度3体温的测量方式:(8)口温:测量时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舌下热窝位于舌系带两侧,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测量时间3min,测量口腔温度对体温表的消毒有严格要求,婴儿哭闹时不能测量且不安全,新生儿不能按要求闭口用鼻呼吸,限制了临床使用。综上所述:测量新生儿体温有多个部位,腋下、直肠、腹股沟测量温度时均须护理人员在旁扶持或注意巡视,以防体温表脱落,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为多名新生儿测温,测温时需打开包被,较繁琐,增加护士工作量,冬季易受凉;测量背部、颌下温度时,不需要打开包被和扶持,护士省时、省力,使用安全,易于固定,值得临床推广,口温测量不适用于新生儿;腹部测温在新生儿光疗时适于使用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1、出生时的保暖:应在新生儿刚免出的瞬间及重视保暖,产房的温度一般在20-25て,此温度对刚出生的新生儿仍太低,胎儿娩出是从一个温暖燥湿的环境进人一个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如不采取措施,经辐射蒸发散热量很大,若产房中有风或床垫较冷则经对流,传导失去的热量亦不少,生后半小时深部体温平均下降2-3C,皮肤温度下降4.6C。将刚免出的新生儿皮肤擦干并置于辐射式保暖床上,则体温最稳定;无辐射式保暖床时,将小儿皮肤擦干并用温暖的毛巾包裹,则体热的散失亦较少。要重视头面部及将头发擦干,将婴儿置子母体胸前,用母体的温度供新生儿取暖,即所谓袋鼠式护理(kangaroocare)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产房温度设置在28℃左右.迅速将婴儿置于预热至37℃的辐射复苏抢救台上,快速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用塑料薄膜包裹婴儿。图-王丹丹薄膜图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2.窒息复苏时的保暖问题:

窒息时缺氧便机体产热功能降低,正常体温较难维持,故早产儿室息抢救时应重视保暖但是,对于出生时有窒息的足月儿来说,近年来有新的观点。有研究等观察到将小儿置远红外辐射保暖床复苏时,头部皮肤与肛门的温度梯度明影减少,头部皮肤温度的升高,可使脑的浅表部位的温度亦升高,这可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故建议在头部上方设一反射箱(renlectivefoil)使头部皮肤与肛温保持正常的温度梯度。近年来,随着温度对脑损伤影响研究的深人,发现脑内温度升高是局灶性或全脑缺血脑损伤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局部的代谢学和氧耗,保护线粒体功能,节省能量消耗,抗细胞羯亡,从而延长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时间窗”,且呈现出越早实施效果越好的趋势,已经成为中重度HIE患儿的标准治疗措施.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3.护理及治疗操作时的保暖:新生儿头部表面积约占体表面积20.8%,脑占新生儿体重12%,所以经头颅失热量较多,若给新生儿头部戴一绒布或毛线帽,可使新生儿氧耗减少约14.5%。沐浴时热量丧失增加,故沐浴动作要快,及时擦干并应适当提高室温,体温不稳定或体温较低的新生儿一般不宜沐浴。手术、交换输血等治疗操作时要注意保暖,否则失热量可观。术后亦要妥善保暖,以免小儿为对付寒冷环境、维持体温而增加代谢,对疾病和创口的愈合不利。新生儿面部皮肤对寒冷刺激很敏感,给氧气吸入时应将气体加热至37,若吸人的氧冷而干燥不但会使小儿通过蒸发、对流丧失热量,且面部因受冷刺激,氧耗增加,不利于纠正缺氧。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4.环境温度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当新生儿体温低时,可因环境温度低,保暖不当所致,亦可能是严重感染、脑损害、缺氧或低血糖等的一种临床表现,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环境温度、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新生儿发热可是感染致产热增加所致,也可因环境温度过高,保暖过度致使体热散失过少引起。同时测定新生儿的肛温及腹壁皮肤及足部温度有助于鉴别,正常情况下肛门温度高于腹壁皮肤温度1~2C,而足部温度低于腹壁温度2~3,感染发热新生儿肛门温度高于皮肤温度,足部温度低于腹壁温度3C以上,保暖过度发热新生儿肛门温度相等或低于皮肤温度且足部温度低于腹壁温度2℃以内,颅内病变影响到体温调节中枢即可以导致体温升高,但大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可鉴别临床思维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4.环境温度对新生儿体温的影响新生儿体温过高的鉴别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一、暖箱二、辐射式保暖床三、多聚乙烯塑料薄膜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一、暖箱使用暖箱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中的暖箱需保持其处于锁定位置状态,并避免放置在空调出风口、窗口等处;2打开、关闭暖箱门时避免导线被缠绕和受压;3避免在暖箱内部和顶部放置嘈杂的设备;4避免敲击、冲击或撞击使用中的暖箱;5除必要的照顾和处置外,避免打开暖箱的门;6更换肤温探头位置时,注意避免损伤皮肤表面;7搬动或将患儿移出暖箱时不要拔掉管路或插管;8暖箱内的患儿需要光疗时,注意控制蓝光灯管与暖箱上壁的距离(一般5-8cm)并适当调低箱温,防止箱温过高引起患儿“假发热”9避免用酒精和丙酮清洁暖箱。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使用暖箱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0注意暖箱的湿化,早产儿湿化过高可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高湿度有利于“水生菌”繁殖而致感染,尤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严重,一般主张暖箱内的湿度不宜高。但患呼吸道感染的小儿若暖箱相对湿度过低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分泌物的排出,故以相对湿度保持在50%左右为妥。但胎龄<30周的早产儿则要求暖箱相对湿度较高,以减少其蒸发散热,并有利于体温的维持。环境相对湿度对未成熟儿不显性失水量有极为明显的影响。对超未成熟儿初生2~3天甚至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若暖箱的湿化装置不能达到如此高的湿度.可将雾化器导管插入暖箱内以提高湿度。为避免因湿化引起感染的发生,暖箱中水槽的水应用蒸馏水,且每天更换。高湿度环境持续3~7天即应逐渐调低。暖箱一周更换为什么?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使用暖箱时需注意以下事项:护理科研的思维路径质疑(为什么一周更换)分析(循证依据)否定创新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二、辐射式保暖床主要适用于危重新生儿的抢救、观察,提供适中的环境温度。远红外辐射台有手控和伺服两种温度调节方式,其没有湿度的调节,对流蒸发散热较多,耗氧量增加,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转人暖箱内。远红外辐射台的顶部装有头顶式远红外原件,通过远红外线产生的热量不仅使患儿体表温度升高,而且能渗入体内达到保暖的功能。肤温传感器的金属面探头确保与患儿皮肤紧密接触,防止脱落,每班更换固定位置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三、聚乙烯塑料薄膜

适用于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或VLBW儿。方法是:预热塑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