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第1页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第2页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第3页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第4页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4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教学重难点】1.流水作用的类型、特点。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问题:你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吗?让我们作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考察吧!一、澜沧江—湄公河简介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过渡:请同学们先阅览课本72页-75页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景观图,思考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受流水作用形成的。知识拓展:流水作用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2.流水作用类型(通过课件进行演示)①侵蚀作用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2)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下蚀、侧蚀、溯源侵蚀。②搬运作用(1)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2)特点: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3)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等。③堆积作用(1)概念: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2)特点:搬运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搬运能力的减弱是逐渐进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积也是有次序的,大颗粒物先沉积,小颗粒物后沉积。温馨提示: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三种作用总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水力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同而已。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二、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3,说出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教师归纳)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上面上,地形比较平坦。2.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澜沧江源头区的地形特点对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有何影响?(教师归纳)地形比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较弱,侧蚀较强,形成宽浅的河谷。三、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4,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教师归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云贵高原及中南半岛高地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多形成“V”形峡谷。合作探究:“V”形峡谷一般位于河流的什么位置?四、冲积扇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5,分析冲积扇形成于什么位置?(教师归纳)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的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2.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冲积扇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归纳)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了侧向约束,泥沙沉积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析冲积扇的土壤特点。(教师归纳)由于泥沙堆积,冲积扇土层较厚,且肥沃,很多被开垦为农田。合作探究1:冲积扇1.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5,用笔画出冲积扇的大致范围,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探究结果:范围(如图)坡度差异:冲积扇不同方向的坡度都很平缓,大致方向A坡度较陡,方向B坡度较缓。知识拓展:冲积扇1.定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2.形成过程:当河流水流出山谷转入平地时,流速骤减,同时流水摆脱侧向束缚在此分散,使单位流量减小,搬运能力因而大减,结果在出山口处形成大量堆积。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3.沉积区划分: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4.堆积物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当堂检测】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D)A.1~3月B.3~6月C.6~9月D.9~12月(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B)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下图为赣江中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该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C)A.河流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B.河流遇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C.河流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5)图中四地中水流速度最慢的是(D)A.①B.②C.③D.④【课堂小结】第2课时五、曲流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6,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归纳)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知识拓展:曲流1.概念: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2.形成过程: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课件展示图片与动画,帮助学生理解)。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4.凹岸、凸岸的应用六、牛轭湖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分析图3-3-6中的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归纳)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截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知识拓展:牛轭湖概念: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出示图片:形成过程:如下图七、湄公河平原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7,分析湄公河平原的形成原因。(教师归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湄公河平原。合作探究2:“U”型谷湄公河在流经湄公河平原时的河谷横断面呈什么型,为什么?探究结果:呈“U”型谷,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时,落差小,水流缓,河水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U”型。八、三角洲课件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完成读图分析:读图3-3-8,分析湄公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归纳)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这里是东南亚的鱼米之乡,也是越南最富庶的地区。合作探究3:三角洲1.读图3-3-8,描述湄公河三角洲的特点。探究结果: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地表平坦,水网密布,土层深厚,土质肥沃。2.思考、讨论湄公河上中游修建水库可能给湄公河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探究结果:上游修建水库,下游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量减少,三角洲面积会减少。3.查阅资料,分析三角洲分布位置及形成原因?探究结果: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或者入湖口。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4.分析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结果:(1)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河流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给三角洲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是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不易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3)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对波浪具有消能作用,有利于泥沙淤积,促进三角洲的形成。合作探究4:河流地貌及对聚落的影响1.图3-3-9是一组长江干流地貌图片。请辨识图片中的典型地貌类型,并在图3-3-10上指出其位置(A、B、C、D)探究结果:如图2.读《庐山桑落洲》-胡玢完成下列问题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凸岸?【探究结果】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2)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探究结果: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中下游。知识拓展: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区河流地貌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对聚落的影响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原因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知识归纳: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当堂检测】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C)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B)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读图,回答3~4题。3.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4.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B)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读“某河流弯曲状况示意图”,完成5~6题。5.综合图中信息判断,正确反映了河流中A-B之间流速变化的曲线图是(B)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