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35-2023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1页
GB/T 1835-2023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2页
GB/T 1835-2023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3页
GB/T 1835-2023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4页
GB/T 1835-2023 系列1集装箱 角件技术要求(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要求Cornerandintermediatefittin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SO1161:2016的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 附录B(资料性)典型的吊具转锁 参考文献 I本文件代替GB/T1835—2006《系列1集装箱角件》,与GB/T1835—200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见第1章,2006年版的第1章);b)增加了角件结构示意图(见图1);c)增加了45ft集装箱中间角件的规定,以及45ft集装箱角件及中间角件的示意图(见4.1、图2);d)删除了英制尺寸的角件图(见2006年版的图2、图4);e)更改了右顶角件图、右底角件图(见图3和图5,2006年版的图1和图3);f)增加了右中间顶角件图(见图4);g)增加了角件外表面粗糙度、角件焊接面圆弧、角件外表面直角度和内腔净空高度的要求(见h)更改了化学成分的要求(见4.4.1,2006年版的D.3.1);i)更改了力学性能的要求(见4.4.2,2006年版的D.3.2);年版的5.1);k)更改了必备特性的内容(见4.6,2006年版的5.2);1)更改了最小承载面积的规定(见4.7,2006年版的第6章);m)更改了试验方法(见第5章,2006年版的D.4);n)更改了标志和包装要求(见6.1、6.2,2006年版的第7章和D.6);o)增加了运输要求(见6.3);p)删除了集装箱专用车辆上转锁栓固装置的位置和尺寸要求(见2006年版的第8章和附录C)。●增加引用了ASTMA609/A609M和A(见5.4);Ⅱ——增加了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边缘不应出现尖锐棱角的要求,以及表面粗糙度、角件焊接面圆弧、——增加了铸造角件所使用的材料化学成分要求,以确保达到角件的力学性能要求(见4.4.1);——更改了力学性能要求,增加了冲击功限值的说明(见4.4.2,ISO1161:2016的第4章);——增加了外观检测、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的试验方法,以确保角件试验全——更改了角件永久标记项,便于角件的质量检查,有利于实际操作(见6.1,ISO1161:2016的第7章);——增加了包装和运输的相关要求,使标准内容完整,并保障角件运输质量(见6.2、6.3);——删除了铁路等试验项和对应的附录A,因其试验方法不符合实际操作,该试验无必要性(见——更改了角件和中间角件图,便于控制集装箱尺寸和性能(见图3~图5,ISO1161:2016的图1、图3); 增加了本体取样位置示意图,便于产品取样的操作(见图8)。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更改了标准名称,将《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规范》改为《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集集装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上海宝山太平货柜有限公司、新华昌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国际集装箱(锦州)有限公司、宜兴理工大学。本文件于1980年首次发布,1995年第一次修订,2006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1系列1集装箱角件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系列1集装箱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包装与运输的本文件适用于符合GB/T1413、GB/T5338.1、GB/T7392、GB/T16563、GB/T16564和GB/T223.5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B/T223.5—GB/T223.11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B/T223.11—2008,GB/T223.64钢铁及合金锰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223.64—2008,GB/T223.85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3.85—2009,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223.86—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228.1—2021,ISO6892-1:GB/T5338.1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GB/T5338.1—ISO3874系列1集装箱装卸和栓固(Series1freightcontainers—Handlingandsecuring)ASTMA609/A609M碳素钢、低合金钢和马氏体不锈钢铸件及其超声波检验的标准实施规程(StandardPracticeforCastings,Carbon,Loe-Alloy,andMartensiti2ASTME94/E94M射线照相检验用标准导则(StandardGuideforRadiographicExamination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每一个系列1集装箱均应有2个右顶角件(观察者面向集装箱任一端时的右边)和2个与之相对称的左顶角件。底角件与顶角件结构相似,仅端孔不同。顶角件和底角件结构示意见图1。45ft集装箱除了具有上述角件外,还应在40ft位置设置4个中间顶角件和4个中间底角件(见图2)。5—-侧孔;图1角件结构示意图3图245ft集装箱角件及中间角件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图3~图5的规定。图3为右顶角件,图4为右中间顶角件,图5为右底角件和右中间底角件;对于左顶角件、左中间顶角件、左底角件和左中间底角件,其结构和尺寸分别与右边的角件和中间角件对称。A—A图3右顶角件11(最小)11(最小)A—A图4右中间顶角件611(最小)11(最小)A—AA6/图5右底角件和右中间底角件4.3.1角件和中间角件的边缘不应出现尖锐棱角。4.3.2角件和中间角件所有外表面粗糙度(Ra)应为25μm。4.3.3角件和中间角件孔的内、外边缘尺寸未作规定的,应作半径为3-1smm的圆角处理。4.3.4角件和中间角件相对角柱的焊接面的四周圆弧应不超过2mm。4.3.5在2条圆角半径为6mm的边与圆角半径为14.5mm的边相交处,应从平直的外表面削去少量4.3.6当角件或中间角件的内侧壁尺寸为最小尺寸149mm时,其与强制性水平面连接处可作圆角处理,圆角半径应不大于5.5mm。如果需要较大的圆角半径,则149mm尺寸应相应增大。4.3.7角件和中间角件六个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均应为90°,且直角度误差不大于0.5mm。4.3.8角件和中间角件内腔净空高度应满足吊具转锁(见附录B)的操作空间要求。7铸造的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化学成分(熔炼分析)应符合表1的要求。%CSPV0.90~0.015~Cr、Ni、Mo和Cu四种合金元素总量不应超过0.70%。 (1)Px——X元素含量。制造厂宜尽可能避免有害元素在生产过程中进入原材料,以保证角件和中间角件具有良好的可角件和中间角件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J表中冲击功为3个试样的最小平均值,允许其中一个试样的冲击功低于规定值,但不低系列1集装箱角件和中间角件承受的载荷应能满足GB/T5338.1和ISO3874对1AAA、1AA、8堆码设计载荷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堆码设计载荷顶角件(横向偏置25.4mm,纵向偏置38mm)中间顶角件(横向偏置25.4mm,纵向偏置38mm)底角件(放在水平支座上)中间底角件(放在水平支座上)底角件(横向偏置25.4mm,纵向偏置38mm)(反映船舱格栅内的工况)起吊设计载荷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起吊设计载荷底角件和中间底角件(吊索与水平线呈30°夹角)a)吊索载荷作用线与角件或中间角件外表面应平行,且相距不大于38mm;b)此载荷值对应于30°起吊角度,但在使用中吊索有可能处于30°~90°之间的任意角度。纵向限制设计载荷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纵向限制设计载荷底角件或中间底角件(2个角件承受载荷)竖向限制设计载荷应符合表6的规定。9表6竖向限制设计载荷当使用绑扎或栓固装置,或同时使用这两种装置时,施加于角件或中间角件端孔或侧孔的力或合力的大小,不超过其角度线与图6所示边界线相交点所对应的载荷限值。力或合力的作用线平行于角件或中间角件表面,且距离应不大于38mm。图6底角件内部栓固力的限值4.5.7偏置(偏移加载)在放下集装箱时,因角件孔未对准定位锁而导致底角件或中间底角件局部受力。所有角件或中间角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应能在25mm×6mm的面积上承受190kN的竖向力(见图7)。图7底角件偏置时的承载面积(阴影部分)仰视图角件和中间角件的下列壁和面应具有4.2规定的最小厚度:顶角件或中间顶角件:——顶面;——外侧壁;——外端壁;——内侧壁;——内端壁;——底板。底角件或中间底角件:——底面;——外侧壁;——外端壁;——内侧壁;——内端壁——顶板。所有的壁和面均应具备足够的厚度和强度,以满足正常装载、堆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抗拉和刚性要求。4.7最小承载面积当吊具仅通过四个顶角件或中间顶角件的顶孔起吊,或者通过四个底角件或中间底角件的底孔起吊时,吊具与角件孔内顶面的水平接触面积之和应不小于每个角件800mm²。5试验方法5.1尺寸角件和中间角件应做全面尺寸检测,以确保符合本文件要求,特别是孔径、壁厚及整体尺寸。目视检查每个角件和中间角件内、外表面的外观缺陷,检测要求和方法见表7。表7角件和中间角件外观缺陷检测要求和方法1裂纹、截面收缩、冷隔2飞边、冷铁压痕34端孔、侧孔周围16mm以内和侧壁:不准许;其余处:允许有深度不超过1mm、直径不大于2mm的点状缺陷,但每个面的点状缺陷数量不应超过3个,每55.3无损检测在每批次角件和中间角件中随机抽取一只做无损检测(如X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波检测),以检查其内部缺陷。如果采用本体取样做冲击试验,可免做无损检测,其结果应符合4.4.2的要求。超声波检测按ASTMA609/A609M进行,采用双晶探头法,合格等级分为有孔面2级、无孔面X射线检测按ASTME94/E94M进行,允许的缺陷类型和等级见表8。表8X射线检测缺陷的类型和等级初次抽检发现有缺陷为不合格时,应取6倍试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该炉批次产品不合格。5.4化学成分分析每熔炼炉应取一个成品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允许在力学性能试样或产品本体中取样。试验方法分别按GB/T223.5、GB/T223.9、GB/T223.11、GB/T223.14、GB/T223.18、5.5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应从产品本体取样。每热处理批应取一组力学性能试样,取样位置见图8。试验方法按GB/T228.1和GB/T229图8本体取样位置示意图6.1标志每个角件和中间角件上均应标打永久标记,当角件和中间角件安装到集装箱上后,这些标记仍应清楚可见,并且不应妨碍装卸和栓固设备与角件和中间角件连接。标记应能追溯证明其符合本文件的试验证书。标记内容至少应包含:——制造厂标记;——熔炼炉号或铸造识别号;——角件和中间角件的类型。6.2.1应按角件和中间角件的类型分别包装。6.2.2包装应具有防潮、防碰撞以及使搬运牢固可靠的设施。a)制造商名称和订货合同号;b)产品名称和规格型号;d)热处理批次;e)熔炼成分及碳当量;f)力学性能报告;g)无损检测报告;h)试验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