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全集4_第1页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全集4_第2页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全集4_第3页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全集4_第4页
粤教版高中必修一语文教案全集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3、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革新。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同学自由朗诵后齐读课文。3、同学依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4、同学质疑,教师解答。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四、具体研习教师提问,同学讨论后明确。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性情急躁。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显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明确: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3、“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假设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明确: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重点聚焦: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假设〞,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加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表达,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焦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亮、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学习第2题〕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形象?明确: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5、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明确: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6、结合课后学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明确: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五、艺术鉴赏:板书一:对比的写法《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婚前:生活幸福,性格热情、温柔、纯真。女主人公婚后:受尽耻辱,性格刚烈,熟悉清醒。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氓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板书二:结构图情节

感情基调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婚变——悲痛、怨恨(比、兴)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境况(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决绝——清醒、刚强(赋、比、兴)六、思索以下问题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2、试分析“氓〞的性格特点?3、《梁祝》和《氓》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索?怎样熟悉这一现象?七、作业:翻译诗歌第六章。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邶风•静女》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巩固上节课内容1、默写《氓》的前两章。2、描述《氓》中女主人公形象。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2、同学自由朗诵后齐读课文。3、同学依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4、同学质疑,教师解答。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三、探究革新:学习改写《静女》,可以改写成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任意一种!四、熟读课文,当堂背诵。五、课后作业:15.《离骚》节选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同学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同学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

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

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旧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同学答:屈原〕端午节时

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

合作

探究

1关于作者及《离骚》

让同学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出色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干把国家治理好

,有激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加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

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离骚〞是什么意思呢?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2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2.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放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同学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同学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同学大声朗诵。

②指名同学朗诵,其他同学指正读音及节奏。

③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④集体朗诵,要求读出语气。提示:“兮〞字,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齐读时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疏通诗句,初步感知。〔要求同学默读课文并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边读边归纳,教师巡视作必要点拨,解答同学的疑问。〕

〔3〕质疑释疑〔要求同学四人一组,把不理解的地方写到纸上,并由一名代表提出,教师可让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如假设较难,则由教师分析。〕

①重要词语〔投影〕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

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别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4〕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同学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明确]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保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研读探究

〔1〕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样的外貌,怎样的风度?〔可先让同学发挥自己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然后再用课文中的诗句来说〕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

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说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

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2〕《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

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

,可抒难抒之情。

例:“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小流〞,〔出示投影〕唐朝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

请找出相关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同学小组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文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还使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说明。

[明确]还使用对比手法。如:古代遇明君王举用群贤“遵道而得路〞与昏庸君王狂乱不羁“路幽昧以险隘〞形成对比,以此告诫楚王要任人唯贤:“党人〞贪图个人享乐与自己为国为民不惜身遭灾祸形成对此,表达自己九死不悔,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4品读鉴赏

〔1〕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亮。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强化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2〕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保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坚贞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3〕分析特色: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

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深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特别。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③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5探究阅读

〔1〕〔多媒体课件播放屈原行吟泽畔、抱石投江的镜头〕面对屈原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可在班内展开辩论,只要同学言之成理即可〕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干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干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假设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

〔2〕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①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3〕

屈原的伟大人格和爱国精神为后人所传颂。课后搜集有关屈原的对联、诗歌或评论,写一篇评价屈原的文章。〔请同学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16.《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的1.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2.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入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4.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实词二、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四、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由该课文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点导人新课。二、简介有关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信息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此诗作者不详。2.乐府和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使命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3.汉代乐府与南北朝乐府4.“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5.《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6.《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四、导读全诗,把握情节和人物课文较长,重点引读,理清情节线索,鉴赏人物对话。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五、要求同学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解决以下问题: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2、理清故事脉络和矛盾冲突的变化和激化;3、注意人物对话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第二课时一、结合课后学习一理清故事结构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表达,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抵抗精神。二、人物形象和对话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举身赴清池〞-果断“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软弱,胆小怕事。“今假设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何乃太区区〞“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三、文章的表现手法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2、铺陈排比的手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假设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3、起兴和尾声四、布置作业:“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状况下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2.背诵课文出色语段;第三课时同学展示归纳的“谢〞“相〞“见〞“迎〞等字在不同状况下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的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二.本课释疑,包括课后学习及“咬文嚼字〞从形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比较《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和《孔雀东南飞》形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思想内容静女四言为主表达现实主义爱情氓四言表达现实主义婚恋离骚杂言〔骚体〕抒情浪漫主义政治孔雀东南飞五言表达相结合爱情l

补充解释词义

[相]:〔1〕作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誓天不相负〔代“你〞〕;⑥不得便相许〔代“你〞〕;⑦登即相许和〔代“它〞〕;⑧蹑履相逢迎〔代“他〞〕;⑨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作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⑤仰头相向鸣;⑥黄泉下相见。〔3〕作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见]:贱妾留空房,相见〔动词,见面〕常日稀;转头向户里,渐见〔副词,被〕愁煎迫;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指代副词,指“我〞〕丁宁。[适]:适〔刚刚〕得府君书;处分适〔合适〕兄意;始适〔出嫁〕还家门。

[谢]:谢〔辞别〕家事夫婿;多谢〔劝诫〕后世人;阿母谢〔推辞〕媒人。[令]:县令〔长官〕遣媒来;便言多令〔美好〕才;岂合令〔您〕郎君;莫令〔使〕事不举。[自]:我自〔本〕不驱卿;本自〔本自,本是〕无教训;自〔即〕可断来信;葳蕤自〔且,还是〕生光;自〔其〕名秦罗敷;自〔其〕名为鸳鸯;好自〔亲自〕相扶将;物物各自〔助词,无义〕异。

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箱帘〔通奁〕六七十;恐此事非奇〔通宜〕;摧藏〔通脏〕马悲伤;蒲苇纫〔通韧〕如丝。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偏指溲婆〕,及时相遣归;昼夜勤作息〔偏指作〕,伶俜萦苦辛;我有亲父兄〔偏指兄〕,性情暴如雷;我有亲父母〔偏指母〕,逼迫兼弟兄〔偏指兄〕。

第一课时短歌行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确实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二、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三、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作为军事家:施行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召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关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提起曹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从戏剧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曹操描述成一个白脸奸臣,阴险多疑、手段毒辣。历史上的曹操却确确实实是个文武全才。在汉献帝无依无靠,到处漂泊的时候,是他独具慧眼将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认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在汉末乱离,生民涂炭的状况下,是他召募流民,提供工具,执行屯田,使黄河流域的生产得到恢复;他破除门第观念,唯才是举,他手下大将许褚、典韦、曹洪都出身贫寒。这些人却使他的势力迅速发展。文学上,曹操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其中每一个中同学就必需读他两篇文章:《龟虽寿》、《观苍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态度;《观苍海》体现出一种包罗天地宇宙的雄心,所谓“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千年以后的毛泽东来到这里,产生同样的心境,与曹操呼应:“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当然作为一个乱世英雄,曹操他不可能不为权力而斗争,但终其一生,他毕竟没有称帝,正如他自己所说,要不是他出来的话,真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皇。更何况人们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又何必对曹操多加指责呢?文武全才的曹操家族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1、曹冲称象〔借佛经故事〕

2、才高八斗的曹植晋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比喻文采极高。《七步诗》。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然而曹植行为放任,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这倒也好,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平常的政治家,毕竟多了一个影响千年的文学家。曹植的文学素养再高,但缺乏手段,导致令世人扼腕惋惜的惨败也就是必定的了。这从其诗歌中所反映出的盲目政治热情就可以看出〔屈原、李白等都是如此〕3、勇武过人的曹彰〔武松打虎〕〔曹丕并未对自己的兄弟以任何的温情,而是加紧了对他们的报复和迫害。譬如那个勇武过人的曹彰,曹丕自然不会忘记,他把毒枣混进好枣中,暗中做了记号,约曹彰对奕的时候,自己只挑没有毒的吃,最终害死了这个弟弟〕4、被误解的曹丕——《典论-论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愚,入朝见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5、雄才大略的曹操煮酒论英雄,苍凉雄浑,燕幽之老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教学内容:讲读《短歌行》四、课文讲读: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展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公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扬了他所保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竟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扬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涵了相当激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有意要用低落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说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合计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确实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庞大的社会作用。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顾。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假设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顾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顾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强化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第一种说法: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求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状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疑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疑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疑徬徨者的境况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怀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特别地表现了作者求贤假设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假设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执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人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任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正思索,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再继之以忧愁、开朗。一忧一喜,忽徐忽急,以如歌的行板倾诉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怀。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别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作业:1、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2、阅读读本上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第二课时《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一、导语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迢迢牵牛星》1、解题《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常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2、诗歌鉴赏: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此诗写天上一对夫妇牵牛和织女,视点却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见义,不可执着。牵牛何尝不皎皎,织女又何尝不迢迢呢?他们都是那样的遥远,又是那样的明亮。但以迢迢属之牵牛,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而以皎皎属之织女,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说来,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诗歌语言的微妙于此可见一斑。称织女为“河汉女〞是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三字。上句已用了“牵牛星〞,下句再说“织女星〞,既不押韵,又显得单调。“河汉女〞就活脱多了。“河汉女〞的意思是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这说法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真实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颗星。不知作者写诗时是否有这番苦心,反正写法不同,艺术效果亦迥异。总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以下四句专就织女这一方面来写,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系牛郎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意谓擢纤纤之素手,为了和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而改变了句子的结构。“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机杼之声。“杼〞是织布机上的梭子。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终日不成章〞化用《诗经·大东》语意:“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是确切的。人多以为“盈盈〞既置于“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满溢,如果是形容水,那么也应该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浅。把盈盈解释为清浅是受了上文“河水清且浅〞的影响,并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选》中出现“盈盈〞除了这首诗外,还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亦见于《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广雅》曰:‘赢,容也。’盈与赢同,古字通。〞这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为“端丽〞。又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也是形容人的仪态。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李善注:“《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貌也。’〞“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首诗一共十六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间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叠词特别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假设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3、怎样准确把握《迢迢牵牛星》诗“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的写作特色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二句用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故事,领起下文;三至六句为第二部分,描写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七至十句为第三部分,点明了织女哀伤的原因:仅隔一条清浅的天河却不得相会。诗作构思非常精巧,作文线索为引→思→望,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世间女子的离别相思之情。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神话传说中的情恨,实际上是借天上之事抒写人间之情,真可谓“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三、《归园田居》

1、导语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祖先〔无稽之谈〕陶渊明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实我写出这样一句话不仅是因为这是陶姓语言,还因为这里边有一个字我需要,就是——真。引出作者后,我和同学们一块回忆他的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种豆南山下》《结庐在人境》《归去来兮辞》。回忆是为了强化记忆,同时也是为了更深一步让同学了解作者。知人论文,以文论人,这是学习文学作品的一个方法。回忆完之后,我让同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陶渊明的性情与作为。有一个同学说出了这样一个词:返璞归真。我很欣赏同学用这个词,然后我写出了古人对陶的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三句话有一个字是相通的。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对他们讲,中国人很多,可是能够做自己的真人只有一个〔有点夸张,嘻嘻〕那就是——陶渊明。书上说,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的鼻祖,这一点我不否认。可是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的写诗的成就,而是他对自然的热爱〔书上有的东西我一般不讲,同学也不爱听〕。套用一句诗那就是“生命诚可贵,权势价更高。假设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中国有很多隐士,只有他是真的隐士。别人隐是为了做官〔终南捷径〕,他是不做官才隐。他还有另一点让我佩服的地方,那就是把生活诗化了。试想谁能够固守贫穷还诗意昂然?陶渊明!他的诗,平常之景,却抒不平常之情……2、作者及背景作者介绍略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述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一朴素平淡的语言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境的。3、诗文解析怎样理解《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怀旧林,池鱼思故渊〞在这两句诗里,作者以“鸟〞、“鱼〞自比,形象生动。自己置身于官场,正好比鸟雀被羁于樊笼,游鱼被困于深池。作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却因出于儒家的用世思想和“家贫,耕植不够以自给〞的境况去入俗求仕。出仕后看到的却是社会的动乱,政治的腐败,门阀制度的森严和权贵之间的勾心斗角,目睹黑暗的现实,作者既无力改变它,又不愿违心地去随波逐流,这样就不能不陷入深深的矛盾与痛苦之中。他把官场比做“尘网〞,比做“樊笼〞,正表露了他对官场深深的厌恶之情。只有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才干顺乎人的天性,恢复人的天性,使身心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两句话虽则寥寥十个字,却言简意丰,把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对置身仕途的痛苦和重返自然的渴求,都自然、形象而又真切地反映了出来。而在结构上,这两句诗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从厌恶官场写到回归田园的愿望,引出后面的愿望变为现实,可说是承前自然,启后水到渠成。重点品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诗句写平常之景,抒不平常之情。作者摆脱官场羁绊,如出笼之山鸟,轻快而自由。房前屋后,桑绕房舍,榆柳成荫,桃李繁茂,夜深人静,幽长而古朴的深巷不时传来几声狗吠,伴着声入梦,一觉醒来,不觉天已大亮,七彩的公鸡,振翅高飞,引长鸣于桑树之巔,多么怡人的风光。多么悠闲的生活啊!4、总结学完了陶渊明,同学们应该对他有自己的看法,那么把这些看法写出来,想想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重复:“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8.《汉乐府两首》〔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夹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说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储存起来的歌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反映下层人民生活。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深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同学自读,积存字词1)读音: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遗wei4烹peng1调2)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语段积存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4.语篇分析1)《上邪》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注释】①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义同“耶〞。②相知:相爱。③命:古与“令〞字通,使。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④陵:大土山。⑤震震:雷声。⑥雨雪:降雪。雨,音yù,动词。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一。⑧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品评】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这比平铺更有情味。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山河消失了;“冬雷震震,夏雨雪〞——四季颠倒了;“天地合〞——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一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的可能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是“短章之神品〞。提问:使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讨论:《上邪》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氓》、《孔雀东南飞》中的有何异同?同:都是对爱情坚贞不渝异:《上邪》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承诺《氓》表现出女主人公对社会的控诉和对自身的伤感《孔雀东南飞》表现出刘兰芝以死徇情的清醒和刚烈体会:《上邪》的诗风刚健、质朴、自然艺术特点:想象:神奇直抒胸臆:热烈大胆2)《饮马长城窟行》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分析本文的结构。青草起兴,引出对丈夫的思念渲染特别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远方客人带来丈夫的书信使我欣喜分析写作脉络,帮助背诵青草-->思远道〔不可〕-->梦见-->我旁-->他乡-->各异县-->不相见枯桑海水――>各自媚相为言客来――>双鲤鱼――>烹鲤鱼――>尺素书――>读素书――>言提问: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非常恭敬,庄重和激动〕本诗的艺术特点抒情诗中夹杂表达写感情的变化:相思->孤独->欣喜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比兴、对比、顶真19.谢灵运《登池上楼》及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简析《登池上楼》:【注释】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媚:自我欣赏。幽姿:优美的姿态。薄:迫近。怍:惭愧。进德:增进自己的德业,此指仕途上的进取。退耕:隐退耕作。徇禄:追求官爵俸禄。穷海:边元的海滨,此指永嘉(今浙江温州)。З(ē):病。卧З,卧病在床。衾:被子。昧:不明白。这句说因卧病而竟不知季节的变幻。褰开:揭开帷幔。窥临:近窗观望。聆:听。岖И(qīn):山势高峻的样子。初景:初春的阳光。革:改变。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新阳:新春。故阴:已过去的冬季。变鸣禽:鸣叫的鸟儿变幻着种类。祁祁:众多的样子。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其中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诗句。萋萋:草的样子。楚吟:指《楚辞·招隐士》,其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索居:独居。易永久:容易感到时间长期。离群:离开朋友。处心:安心。持操: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岂独古:难道只有古人能做到。无闷:没有。指隐士不为世俗易其志,不求成名,避世而无所烦闷。出自《易经·乾卦》。征:验,得到证实。【鉴赏】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即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对比来倾诉诗人矛盾的性情。“潜虬〞,“栖川〞,“退耕〞象征他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其人生的报负。三组对比连用。由里及外,层层推动,特别强调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其中第一句暗用《易经·乾卦》和《渐卦》中潜龙与飞鸿的意象,类似于比兴手法。“徇禄及穷海〞一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与后文抒情作铺垫。接下来“衾枕昧节候〞八句描述了诗人眼中的春景。这八句对仗工整,视线由里及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揉和听看感官的感受,写出了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冷与暖的各种对比,是一幅生动的早春的图景。传世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浑成,清新可爱。“生〞字似信手拈来,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因而这一句常用来引证谢诗的风格。最后六句抒发了诗人欲遁世离尘又徘徊不决的苦闷,情调低落哀伤。虽然结句鼓励之志尚在,然而这种遁世无闷的人生哲学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全诗层次分明,描写工细,然而不免有人工雕凿之感。他旨在从外物远累的角落寻求自我解脱,然而,由于过分逼真地再现自然,反面失去了山水之乐,终不似陶诗之自然天成。第二课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导语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2、解释字〔三〕点击诗人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