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长宁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一、材料分析题1.虎年看虎2022年是中国农历虎年,某校委托历史学社布置学校宣传栏。经学生讨论,决定选择不同时期“虎”形象的文物,制作“虎年看虎”主题展板。第一步:精选典型文物;社团精选了不同时期四件“虎”形象的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出土时仅存左半符。符文字大意为:国君掌握右半符,杜地长官持有左半符。凡调动甲士50人以上,由国君派使者持右符与左符验合后,地方长官按使者传达之命令行动。后石家河文化地处江汉平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为明显,其出土文物中屡屡出现玉虎形象。A.杜虎符(战国秦)B.后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位于河北的磁州窑是北方民窑代表。该枕为卧虎形,枕面绘有写意画,枕底墨书“大定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张家”。瓷虎枕是金代盛行用具,有辟邪寓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有虎头枕治疗睡眠相关疾病记载。出土于湖南地区的酒器。一般认为“虎食人”形象早已有之,但其承载的含义存在争议,有“震慑奴隶”“虎食厉鬼”等多种说法。C.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金)D.虎食人卣(商晚期)(1)若以制作年代先后制作展板,以上文物排序应为:(涂写字母)第二步:解读历史信息;文物本身包含了许多历史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回答诸多历史疑问。(2)根据以上文物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为同学答疑解惑:①以上文物中,能够确定最精确制作时间的文物是A.虎符

B.虎头

C.虎枕

D.虎卣②从出土的杜虎符看,这枚左虎符的持有者是谁?他能否顺利调动50人以上军队?A.国君,能

B.杜地长官,能

C.国君,否

D.杜地长官,否③玉虎头、虎食人卣并非中原出土,却呈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和技术特征,说明这些地方与中原必然存在A.人口流动

B.商贸活动

C.殖民侵略

D.战争交锋第三步:确定展板主题;以上文物还可以主题形式设计展板(3)将以上文物与相应研究主题对匹配,完成如表。(涂写字母)序号文物研究主题序号文物研究主题(1)原始社会中原文化的辐射力(2)先秦时代的军事制度(3)中国古代中医养生观念(4)中国饮酒习俗的形成第四步:窥破时代特征;根据社团指导老师的建议,社团补充了以下文物,并搜寻到相关历史信息。该图中,雍正皇帝身着西洋装束、头戴西洋假发,持兵器猎虎。伏虎英雄崇拜的文化从原始狩猎时代一直延续至清代。加之清代大面积的山林被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和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导致人虎争地,虎患盛行,猎虎行为在当时广为流行。《胤禛行乐图册·刺虎页》(清)(4)《刺虎页》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请完成如表。2.邮票的中外联合发行联合发行邮票是中外两国同时发行相同题材、甚至相同图案的邮票,其中历史元素往往是联合发行邮票的主要选题。以下是中外联合发行的部分邮票。(1)以上五组邮票中涉及到五个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成果。将这些文明成果所属的序号与下列示意图中的位置相匹配。(2)套票(1)所示的两处宫殿建筑群,目前的主要职能是:A.图书馆

B.出版社

C.博物馆

D.政府机构(3)套票(2)中,图坦卡蒙的身份是:A.君主

B.祭司

C.诸侯

D.外戚(4)套票(3)的两个建筑,除体现高超的建筑艺术外,还能体现A.民主与选举

B.信仰与祭祀

C.航海与贸易

D.选官与监察(5)套票(4)所示的两个建筑均与某宗教有关。该宗教是A.婆罗门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6)为纪念中国与墨西哥签署建交公报50周年,2022年2月,两国联合发行了套票(5)。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两国建交的时代背景。3.“心是口非”的晚清外交官1877年,日本政要井上馨到访英国,与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副使刘锡鸿会谈。郭、刘二人的日记对此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材料一:(井上馨谈及英国近代税收制度为代表的西方制度后)刘云生(刘锡鸿)云:“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我认为)此论至允。——郭嵩焘《使西纪程》材料二:廿七日,井上馨来……曰:“(清朝)胡不效西法改弦而更张之?”余曰:“祖宗之法皆有深意,……为大臣者,第能讲求旧制之意,实力奉行,悉去其旧日之所无,尽还其旧日之所有,即此可以复治。若改弦而更张,则惊扰之甚,祸乱斯生,我中朝敢不以贵国(日本)为戒乎?”井(上馨)唯唯。——刘锡鸿《英轺私记》(1)比较两人日记的记载,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哪里?(2)刘锡鸿主张清朝要“以贵国(日本)为戒”,具体是指日本的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有学者认为:郭嵩焘的记载大概率属实,而刘锡鸿恰恰在日记中隐瞒了真实的想法。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该学者找到了三则史料。证据一:总理衙门(注:晚清外交部门)对外交官规定:“出使各国大臣应随时(向政府)咨送日记等件”,“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事咨报,……自当用心竭力,以期有益于国”证据二:一年多以前,总理衙门曾召集沿江沿海省份督抚商议海防,绝大多数参与者均认定日本的改革是在自取灭亡。朝野对日本改革的批判成为一时的风尚。证据三:李鸿章评刘锡鸿:“云生横戾巧诈,日记虽可动听,物望(注:大众对其人品的评价)殊不见佳。”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评刘锡鸿:“刘云生天分高,以能贬刺洋人、邀取声誉为智,此洋务所以终不可为也。”(3)该学者提供的三则证据是从哪三个视角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三则证据能否有助于证明其观点?为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刘的日记是否能如清政府所期“有益于国”?又是否“有益于”后世历史研究?4.影响世界的克里木战争为争夺霸权,1853年沙俄与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爆发战争。英法为遏制俄国扩张,于1854年加入战争。战争终以俄国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战争各方,也溢出至域外,乃至影响了世界材料一:在俄国方面,克里木战争引起了一系列变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现,采取一些激烈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以欧洲为楷模、但又有些差别的改革在俄国发生了。土耳其人在克里木战争中属于胜利者一方,但这场战争对他们的影响和战败者俄国人一样。战争暴露了他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无力……还证明了英国和法国在政治制度上的优越性,这就是土耳其改革者希望在今后效仿的西方路线。——【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材料二:克里木战争是导致欧洲格局变化的重大事件。法国通过战争成为欧陆霸主。其实质,是奥地利的削弱和俄国的暂时屈服;其结果,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先后统一。而独立统一的德、意两大国的出现,极大改变了欧洲格局,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为一战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据高暖、闵选寿《克里木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迁》整理材料三:克里木战争使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开始把扩张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东方。在1858—1864年间,沙俄从中国割去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英法也把注意力重新投向中国,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据胡小春《感知历史的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克里木战争为例》整理克里木战争期间,英国为增强军力,就近取材,在印度征发土兵,强迫印度土兵渡海参战,并肆意掠夺印度财富,补给军需物资,从而激起了印度社会各阶层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邓岗《如何理解克里木战争的影响》材料四:克里木战争中的“首次”蒸汽战舰、水雷、线膛步枪等先进武器首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为服务战争,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埃绘制了第一份气象图,开天气预报的先河。有线电报首次用于战争,使军事指挥能够远离战场,也使大众传媒及时了解战况。英国人拉塞尔曾因报道克里木战争而被认为是第一个战地记者。南丁格尔率领38名妇女进行战场护理,大大降低了死亡率,是现代战场护理奠基人。(1)俄国“以欧洲为楷模、但又有些差别”的改革是指A.统一各邦国

B.成立议会制

C.废除农奴制

D.推翻君主制(2)材料三中,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综合上述材料,试从域内、域外、全球三个视角归纳克里木战争的影响。(4)你如何看待克里木战争的世界影响?参考答案:1.(1)BDAC(2)CDA(3)BACD(4)(1)西方文化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已渗透影响中国。(2)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加剧。【解析】(1)根据材料“杜虎符(战国秦)”是战国秦国;根据材料“后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金)”可知,是金朝;根据材料“虎食人卣(商晚期)”是商晚期;故顺序是BDAC。(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杜虎符(战国秦)、后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金)、虎食人卣(商晚期)等四种文物中,能够确定最精确制作时间的文物是C项,排除ABD项。根据材料“出土时仅存左半符。符文字大意为:国君掌握右半符,杜地长官持有左半符。凡调动甲士50人以上,由国君派使者持右符与左符验合后,地方长官按使者传达之命令行动。”可知,从出土的杜虎符看,这枚左虎符的持有者是杜地长官,他不能顺利调动50人以上军队,D项正确,排除AB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虎头、虎食人卣并非中原出土,却呈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和技术特征,说明这些地方与中原必然存在人口流动,A项正确;商贸活动、殖民侵略、战争交锋等信息都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原始社会中原文化的辐射力,需要以石家河文化玉虎头(新石器时代)为依据,即(1)对应B;研究先秦时代的军事制度,需要以杜虎符(战国秦)为依据,即(2)对应A;研究中国古代中医养生观念,需要以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金)为依据,即(3)对应C;研究中国饮酒习俗的形成,需要以虎食人卣(商晚期)为依据,即(D)对应D。(4)根据材料“雍正皇帝身着西洋装束、头戴西洋假发,持兵器猎虎。”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化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已渗透影响中国。根据材料“加之清代大面积的山林被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和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导致人虎争地,虎患盛行,猎虎行为在当时广为流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人地矛盾凸显,社会矛盾加剧。2.(1)CDEBA(2)C(3)A(4)B(5)D(6)中国视角:中国国力的提升与国际地位的提高;70年代外交局面的打开(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拓展了外交舞台。(任意两点)世界视角: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冲击了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任意两点)【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卢浮宫位于法国与C对应;坦卡蒙法老金面罩头像位于埃及,与D对应;帕特农神庙位于希腊地区,与E对应;大菩提寺位于印度,与B对应;玛雅金字塔位于美洲中部,与A对应。(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套票(1)所示的两处宫殿建筑群,目前的主要职能是博物馆,C项正确;图书馆、出版社、政府机构都与其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套票(2)中,图坦卡蒙的身份是君主,A项正确,排除BCD项。(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套票(3)的两个建筑,除体现高超的建筑艺术外,还能体现选官与监察,D项正确,排除ABC项。(5)套票(4)所示的两个建筑均与某宗教有关。该宗教是佛教,D项正确,排除ABC项。(6)为纪念中国与墨西哥签署建交公报50周年,2022年2月,两国联合发行了套票(5)。关于两国建交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视角、世界视角的角度回答,即中国视角:中国国力的提升与国际地位的提高;70年代外交局面的打开(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拓展了外交舞台。(任意两点)世界视角: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与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冲击了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1)郭嵩焘对西方文明的肯定与认可,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只可惜没办法在大清推行。刘锡鸿也认为说的很对,赞同。在《英轺私记》里,刘锡鸿无一字提到刘锡鸿对英国税制的赞美,赞美的对象变成了“祖宗制法”,井上馨被他一番教训,只剩“唯唯”。(2)B(3)证据一是总理衙门设置的角度,证据二是反对明治维新的角度,证据三是人物评价的角度。可以证明。原因:证据一,刘锡鸿的做法迎合了朝野舆论,却恰与总理衙门的初衷背道而驰。总理衙门是千难万难才启动的改革措施,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等人,自然希望使节们在日记中说真话、表达真实看法,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外部世界的信息。证据二,明治维新搞得好,在1870年代的清廷朝野,是要招来白眼乃至遭到批判的,士大夫视野局限。证据三,李鸿章和沈桂芬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对于刘锡鸿的行为自然是不满,甚至会弹劾。总之,郭嵩焘没必要给刘锡鸿捏造言论,所以那段“此法诚善”大概率真的出自刘锡鸿之口,代表着他对时局的真实看法。但在给总理衙门的日记里表达真实看法是有风险的(日记流出后会遭到攻击),刘锡鸿不会跟自己过不去,所以那段对井上馨义正辞严的批评,大概率是他事后切换角色、基于现实利害刻意塑造出来的另一个自己。毕竟,与郭嵩焘满脑子想着如何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同,刘锡鸿是一个将仕途前程放在了第一位的典型官僚。(4)没有能如清政府所期“有益于国”。是“有益于”后世历史研究。【解析】(1)根据材料“郭嵩焘讨论英国税务…此法诚善”可知郭嵩焘对西方文明的肯定与认可,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点,只可惜没办法在大清推行,刘锡鸿也认为说的很对,赞同。根据材料二“为大臣者,第能讲求旧制之意,实力奉行,悉去其旧日之所无,尽还其旧日之所有,即此可以复治。若改弦而更张,则惊扰之甚,祸乱斯生,我中朝敢不以贵国(日本)为戒乎?”“井(上馨)唯唯。”得出在《英轺私记》里,刘锡鸿无一字提到刘锡鸿对英国税制的赞美,赞美的对象变成了“祖宗制法”,井上馨被他一番教训,只剩“唯唯”。(2)根据材料二可知,刘锡鸿主张清朝要“以贵国(日本)为戒”,具体是指日本的明治维新。(3)视角:根据证据一“总理衙门(注:晚清外交部门)对外交官规定”可知是外交近代化的角度;根据证据二“朝野对日本改革的批判成为一时的风尚。”可知是反对明治维新的角度;根据证据三“李鸿章评刘锡鸿”“总理衙门大臣沈桂芬评刘锡鸿”可知是人物评价的角度。根据材料可知三则证据有助于证明其观点。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证据一,刘锡鸿的做法迎合了朝野舆论,却恰与总理衙门的初衷背道而驰。总理衙门是千难万难才启动的改革措施,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等人,自然希望使节们在日记中说真话、表达真实看法,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把握外部世界的信息。证据二,明治维新搞得好,在1870年代的清廷朝野,是要招来白眼乃至遭到批判的,士大夫视野局限。证据三,李鸿章和沈桂芬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对于刘锡鸿的行为自然是不满,甚至会弹劾。总之,郭嵩焘没必要给刘锡鸿捏造言论,所以那段“此法诚善”大概率真的出自刘锡鸿之口,代表着他对时局的真实看法。但在给总理衙门的日记里表达真实看法是有风险的(日记流出后会遭到攻击),刘锡鸿不会跟自己过不去,所以那段对井上馨义正辞严的批评,大概率是他事后切换角色、基于现实利害刻意塑造出来的另一个自己。毕竟,与郭嵩焘满脑子想着如何应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同,刘锡鸿是一个将仕途前程放在了第一位的典型官僚。(4)综上材料可知,刘的日记不能如清政府所期“有益于国”,是“有益于”后世历史研究。4.(1)C(2)B(3)域内: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后经济受到了危机,国内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沙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农奴制改革;俄国在欧洲的地位利益下降,也不再能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了,俄国也不再是欧洲的霸主;域外:土耳其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克里木战争是导致欧洲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法国成为欧陆霸主,德、意统一极大改变了欧洲格局,促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全球:英法的殖民掠夺,加深了与殖民地与半殖民的矛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欧洲地区无法进行扩张,俄国便把目标放在了远东的地区,当英国和法国后来在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候俄国趁机在中国割占了很多土地,得到了很多的权利。(4)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科技战争的开端,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野战医院产生,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欧洲为楷模:废除农奴制,给农奴人身自由,使其获得一些基本公民权利;与西方有差异:加强对农民控制,比如农民要交纳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还需承担“临时义务”;设立村社等,C项正确;统一各邦国是德意志,排除A项;成立议会制是英国等,排除B项;推翻君主制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C项。(2)材料三中,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