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1A/00/wKhkGGZg90uAeeGyAAH-OfXqHVc508.jpg)
![重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1A/00/wKhkGGZg90uAeeGyAAH-OfXqHVc5082.jpg)
![重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1A/00/wKhkGGZg90uAeeGyAAH-OfXqHVc5083.jpg)
![重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1A/00/wKhkGGZg90uAeeGyAAH-OfXqHVc5084.jpg)
![重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1/1A/00/wKhkGGZg90uAeeGyAAH-OfXqHVc50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期
初2022级语文第一次定时作业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总分150分;
3.试卷页数8页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开学已近一月,时光匆匆流逝,真是让人不为即斗。新芽冒尖,春花吐蕊,空气中独卷着自然的香
气。我们跟着语文课本穿越时空:同江南水乡的小伙伴们一起月夜行船,在乡间摆脱一切束鱼()和jj
()绊,怅蛔g()烟消云散;唱着“信天游”回延安一睹革命圣地的岁月变迁,欢喜的眼泪眼
匪()里转;到黄土高原,感受安塞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
了的热烈,也静享鼓声裒存西土后的宁谧;打着灯笼洞察世间美好,领会勺情聿竺,体悟吴伯箫愿为马前
ZU()的意志和热情;跟着靖节先生寻访世外桃源;见证君子对淑女的思啦()与追求。
②探民俗□学经典,这一切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增进了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历史与地域铸就了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口福建的游神,铜梁的舞龙;傣
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口轻柔婉转的越剧,高亢嚓•亮的信天游口无一不是民俗风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
一笔,让人心驰神往。
1.补全①段画波浪线处的汉字或拼音
A.束埴()B.jl()绊c.怅迹ng()
D.眼眶()E.马前我()F.思mu()
2.文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专试的一项是(
A.叹为观止B.弥散C.戛然而止D.人情世故
3.下列标点符号依次填入第②段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B.、----;oC.、:;...D.••••••
4.①段中划线的句中含有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请从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写一个完整的
句子。(不得抄袭例句)
示例:安塞腰鼓使冰冷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备选词语:火锅烟花上课铃
【答案】L缚、羁、惘、kuang,卒、慕2.A3.C
4.示例:这火锅使使沉寂的味蕾在麻辣中绽放,使平静的心绪在畅快中沸腾。
这烟花,使宁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闹起来,使暗淡的四周立即变得灿烂起来。
这上课铃,让喧闹的校园变得安静了,让散乱的思绪迅速聚拢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束缚:意思是缠绕捆绑,比喻拘束或限制。
羁绊:束缚;被缠住不能脱身。注意“羁”的正确写法。
怅惘:指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注意“惘”不能写成“罔”。
眼眶:指眼睛周围面部区域。眶,眼睛的四周,Bkuango
马前卒:旧指在车前头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思慕:怀念,追慕;指感到有强烈的愿望和渴望。注意“慕”不能写成“穆”。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使用。
A.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与“时光匆匆流逝”的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B.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处扩散。这里指空气中扩散的香气,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这里指鼓声突然停止,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做“领会”的宾语,使用正确;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②段中“探民俗”与“学经典”是两个并列的动宾短语,二者之间用顿号;“不同的历史与地域铸就了
不同的文化与风情”指的是“福建的游神,铜梁的舞龙;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与“轻柔婉转的
越剧,高亢嚓亮的信天游”,两者之间是从属关系,用冒号引出下文;“福建的游神,铜梁的舞龙;傣族
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是不同地域的传统活动,”轻柔婉转的越剧,高亢瞭亮的信天游”是不同地域
的不同音乐,二者都是“不同的历史与地域铸就了不同的文化与风情”的具体内容,二者之间用分号;
“轻柔婉转的越剧,高亢噫亮的信天游”只是不同地域音乐形式的代表,“信天游”后用省略号表示更多
的音乐形式。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段方框中的标点符号是:顿号、冒号、分号和省略号;
故选C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分析示例可得出仿写的句式为:主体使A的+名词+立即变得B了,使C的+名词+立即变得D了。其中A与
B、C与D是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形容词。
示例一:升空的烟花使寂静的夜空立即变得喧嚣了,使平淡的星光立即变得璀璨了。
示例二:热烈的火锅使寒冷的冬夜立即变得温暖了,使静谧的餐桌立即变得喧闹了起来。
示例三:响起的上课铃使喧闹的教室立即变得安静了,使放松的心情立即变得紧张了起来。
名著阅读。(6分)
5.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旗的一项是()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
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
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他教人平心静气,互
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二者各自独立”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在古代,“礼”和“乐”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古
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和文化传统。礼主要是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乐则是内在的情感调节。通过礼乐的配合,
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故选C。
6.阅读下面《经典常谈》中《诗经》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
“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
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
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
材料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
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
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结合这两则材料对“断章取义”的解释方法,推测材料二中的“他”对“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的解释。
【答案】孔子;孔子教导学生学生要在做学问上下功夫,教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共同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从玉引申到做学问,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
由材料二“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
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可知,“他”借用诗经中的句子教学生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结合《经典常谈》之《诗经》第四原文“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意的
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可得出:他,指的是孔子。
由材料一“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
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和材料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
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可知,
“断章取义”指截取《诗经》中的某一篇章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顾及所引诗篇的原意或指不顾
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论语•学而》篇,原文为: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
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
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引用
了《诗经•卫风•淇奥》中的诗句,原意是指制作骨器、象牙、玉器等工艺品时需要经过切割、打磨、雕
琢等精细工序,以求达到完美无瑕的状态。在对话中,子贡借用这句诗的含义,比喻人应当像雕琢美玉一
样不断地修身养性、提升自我,追求内在精神品质的完善。孔子对此表示赞许,认为子贡能从过去的教导
推知未来的行为准则,达到了学习和理解的较高境界。因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儒家思想中常被
用来强调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养,使人格得以开华和完善的重要性。
综合性学习(8分)
7.年级正在举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垃圾分类”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班级正要出一期“低碳生活”主题的黑板报,请你为板报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栏目二:
栏目三:“晒晒”减排成绩单
【答案】(1)用心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呵护绿色家园/请给垃圾找个适宜的家/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
你我/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垃圾分类我能行,绿色生活我先行。(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①.讲讲减排小故事②.说说低碳小妙招(形式不用与示例一致)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首先理解“垃圾分类”这个主题。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
进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题目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修辞手法的选择应当与主题紧密相关,并且能够吸
引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垃圾分类”这个主题,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比喻,因为比喻能够让抽象的概念变得
具体、生动。可以将“垃圾分类”比作某种具体的事物或行为,比如“垃圾分类,就像给垃圾找个家”。
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又形象,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示例:垃圾分类,就像给垃圾找个家,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板报设计。
首先理解本次黑板报主题一“低碳生活”。这一主题强调了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等概念。因此,
设计的栏目应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展开,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并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实践低碳生活。
其次,栏目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吸引力。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与低碳生活
相关的词汇,如“环保”、“节能”、“绿色”等,并结合具体活动或内容来命名。
第一个栏目可以命名为“低碳小知识”。这个栏目可以介绍一些低碳生活的基本知识,如什么是低碳生
活、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如何实现低碳生活等。通过普及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实
践低碳生活。
第二个栏目可以命名为“节能小妙招”。这个栏目可以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节能的小技巧,如如何节约用
电、节约用水、减少食物浪费等。这些实用的建议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现低碳生活。
二、古诗文积累语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8.梳理诗文,可以提高背诵效率。
诗歌言志传情,古诗中的景、物、人、事都蕴含作者的情感。《兼葭》中的“(1)
,。”以物起兴,以一副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奠定了一层凄清
落寞的基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用“鼓励安
慰”,道出离别人们的心声也写出自己的乐观豁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3)
,。”用比喻含蓄表达出自己渴望从政的心愿;《关雎》中“(4)
,。”写出来男子想象与意中人敲锣打鼓举行婚礼的愉悦;《子
衿》中"挑兮达兮,(5)。”抒发她的无奈和思念。《式微》中“(6)
,胡为乎泥中?”咏叹质问,直抒不满。
【答案】①.兼葭苍苍②.白露为霜③.海内存知己④.天涯若比邻⑤.坐观垂钓者
⑥.徒有羡鱼情⑦.窈窕淑女⑧.钟鼓乐之⑨.在城阙兮⑩.微君之躬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注意以下易错字词的正确书写:“兼葭、己、涯、钓、徒、窈窕、阙、躬”。
。(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①。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②
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③,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
陟弥④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节选自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注】①瘦削:直立陡峭。②踞:蹲坐。③锦幄:锦绣织成的帐篷。④弥:更加。
9.参考表格提示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初极修组词法(1)
香如外人成语印证:悉听尊便(2)
课内迁移:参考“沿溯阻
硼源而上(3)
绝”“溯涧”
查字典:①登;上。②提升;
屡陟弥高(4)
提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美好幸福、安宁和睦的人间生活图景。
B.甲文中,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先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再写田园风光,笔多曲折,富有波澜。
C.甲文笔法简洁却内涵丰富,“具言”“叹惋”“说如此”等几处都可以体现文笔凝练又不失韵味。
D.乙文写作者游览的一段经历,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绘途中的风景,对桃林和岩石着墨较多。
12.两篇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结合两文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9.(1)狭窄(2)都(3)逆流而上(4)①
10.(1)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2)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11.
B
12.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
真实的可见美景,抒发的是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喜爱陶醉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初极狭:起初洞口很狭窄。“狭”可组词:狭窄。
(2)悉听尊便:所有事情都完全按照对方的意思去办。悉:都。悉如外人: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
样。
(3)沿溯阻绝: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溯涧:逆流而上。溯:逆流而上。溯源而上:沿着水向
上寻找源头。
(4)屡陟弥高:越走越高。陟:登;上。故选①。
[10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
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阡陌,田间小路;交通,四通八达。
(2)句重点词语:之,至U;诸峰累累,山峰极多;极,很;瘦削,陡峭。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应是作者先写田园风光,再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由“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由“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水啮,皆若灵
壁”可知,《再游桃花源》中的景物美在险峻、明艳、幽深。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
喜悦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
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
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
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
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
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
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
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
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拜访,报告了
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To
乙: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到了白马雪涛(景点名,桃源八景之
一)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
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两边如设锦帐,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
的流淌。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三月三,芥菜胜灵丹
舒万廉
①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虽然线上常常
碰面,但几天下来,祖孙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家新居的聚会,仍然令我的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
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
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也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
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
②是啊,三月三,半菜胜灵丹。过去几十年,我们在故乡过年。吃过了大鱼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
向了田城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的规
矩,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去野外挖地菜。田园里,去年的积雪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
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桌上年菜里加上
一盘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烤暖的火盆边引出来,羊群一般,
放到春风多厉的田野上。
③三月三,养菜胜灵丹。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芹菜。王磬编《野菜谱》,提到养菜有好几
种,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养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
的霜雪里出土眼的,土表及嫩嫩的叶子披成西三层,在寒风里簇握在一起,与菠菜和包美上匕起耒,宣,]、少
的,极不显眼,就是一个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
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
“花”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的不容易。
④三月三,养菜胜灵丹。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
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
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
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到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
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奇(向)、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
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更讲究一些的祖母与外婆,还要在地菜
煮鸡蛋的沸水里加入一杯童子尿。地菜也好,鸡蛋也好,童子尿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
力”。
⑤三月三,养菜胜灵丹。《本草纲目》说养菜明目宜胃。问题是,又好吃又有用的地菜,为什么没有
登堂入室,与白菜、萝卜、菠菜一道列入菜园种植的时序,而一直被列入“野菜谱”呢?我觉得可能与王
磬讲的“养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关。太多的种子,聚集在地菜伞状的花序上,被风吹入田
畴与坡塘,生长出来年密密麻麻的地菜,乡下的丫头们再勤快,也不过是“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妲此强
太的存在感的坦果,又何必与自星萝卜去争粪壤呢?
⑥是的,风吹着地菜的种子,吹到哪里,地菜就长到哪里。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菜的种子,多半远
在四五千年的文明社会之前,被东亚的季风,由中亚的草原上吹来,陪伴着它的,是形成黄土高原的亘古
风尘——随后,繁衍生发的更多的地菜种子,被季风吹到中国的东南西北。地图上地菜的分布路径,大概
就是季风吹拂的路线。
⑦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国家的
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
五行健身操的人,在除旧布新的时节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和地菜煮饺子。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小沙以本文的解读为例,在班上交流他开学以来的阅读经验,请你一起完成。
【策略一:关注标题】
13.芹菜很普通,但标题却说“三月三,芹菜胜灵丹”,请你从文章②一⑤段中筛选这样说的依据。
(1)(2)采集不容易尤其显珍贵
(3)(4)《本草纲目》说地菜明目宜胃
【策略二:关注表达方式】
14.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请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摘抄语句表达方式及效果
大年初二我姐姐、我、我妹妹,三家运用了描写,写姊妹三家回弟弟家团
人乘坐火车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聚,交代写作缘起,引出下面“地
的父母。菜”。
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
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它小小的,极不显眼,就是一个(标明表达方式并分析效果)
灰姑娘。
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2)此处运用问句阐发观点,有着更
与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呢?好的表达效果,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明
表达方式并分析效果)
【策略三:关注语言风格】
15.有人认为本文“雅的诗意”,也有人认为它“土的可爱”。请你以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为素材,分析
文章的语言风格。
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藁(tai),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
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
策略四:关注关键段落】
16.开头和结尾都提及了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策略五:关联教材,内化迁移】
17.小沙将把本文作为八下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给大家,请你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语和目录,结
合本文内容说说这样安排的合理性。
单元提示目录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
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
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1社戏/鲁迅
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2回延安/贺敬之
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价值和意义。学习这个3安塞腰鼓/刘成章
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4灯笼/吴伯箫
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
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答案】13.①.割菜地时汇聚点滴欢乐②.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
14.①.描写,用嫩嫩的簇拥等词语写出地菜外形的纤弱,表达了作者对地菜的怜爱。②.议论更
加突出了地菜生命力顽强生长地域广阔的特点
15.示例一:“不堪食用”原是文言词汇,是文章文白相间。歌谣的引用,使文章更加典雅。
示例二:“田头地脑”“毛壳子鸡蛋”等方言俗语的融入,让文章读来诙谐幽默,生动活波。既形象又接地
气。
16.①内容上,拉二胡、跳舞、五行健身操代表一批老去的人,他们与地菜一起。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去,
更加突出表达美好传统习俗逐渐淡去的担忧与伤感。②在开头结尾反复提及,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使文章
结构更加严谨,更加增添遗憾之感。
17.从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价值意义等方面来思考。答到任意两方面即可。本文以地菜为对象,写了老家
正月摘地菜吃地菜的习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深情眷恋。跟本单元主
题重在展示各地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习俗一致。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小空分别对应的是②④段落。
根据第②段“吃过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填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当其冲”,可见大
家对于挖野菜是兴致勃勃的;再根据“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
一棵的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运用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愉悦的氛围,突出了
挖野菜时的喜悦。故第一空可以概括为:割地菜时汇聚点滴欢乐。
根据第④段“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藁、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
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里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地菜也好,鸡蛋也好,都在象征着生命
的‘阳气‘与‘热力’”,可概括为:象征生命的“阳气”和“热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以及赏析句子。
①空:根据句子“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就是一
个愧对白富美的灰姑娘”里的“披”“簇拥”可知,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与菠菜和白菜比
起来”可知,这里还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养菜和菠菜以及白菜进行对比,“在寒风里簇拥在一
起”“它就是一个灰姑娘”突出了养菜外在形象的瘦弱,可看出作者对芹菜的怜悯及关爱之情。
②空:根据句子“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与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呢?”可知,此处的问句实则
表达肯定的语气,即地菜存在感强,不需要和白菜萝卜去争粪壤,再结合第⑥段“是的,风吹着地菜花的
种籽,……”可知,这里再次强调了地菜花的种籽可以在它能去到的任何地方生长,因而体现出养菜顽强
的生命力、分布地域广、能够自我繁衍播种的特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题干要求从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选择这篇文章语言风格是“雅得诗意”,可从这句话引用名人名言“花开三月三”,文章富有文采,和
“不堪食用”的文言表达,让这句话具有“文雅”的特点以及“开出细密白花”等词语,形容地菜生长得
茂盛;
如选择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土得可爱”,可以从这句话中的方言俗语来理解,如“田头地脑”“毛壳
子鸡蛋”,还可以从“扯一把”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通俗易懂,语言活泼有趣。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
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构上:结合第①段“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
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妈跟着说,在南宁过年,
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包饺子”和第⑦段“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
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可知,首尾段都提到了“拉二
胡”“五行操”“麻油炒地菜”“地菜饺子”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内容上:结合本文第①段”这令父母既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
得有模有样了”可知,这个句子里的“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即指代故乡的人,故乡的祖辈们,他
们正在逐渐老去,“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子”是故乡特有的食物,也代表着故乡,再结合第⑦段“不知
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除旧布新的辰光,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煮饺
子”可知,“到那时候”指代的是子子孙孙远离故乡分布在各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子子孙孙慢慢远
离故乡,去到世界各地,不敢确定他们是否还能想起故乡的亲人、故乡的食物、故乡的习俗,这个问句里
面也隐含了作者的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的这些美好记忆有可能会被后代遗忘,但对于作者来说,
故乡的这一切都包含着美好的回忆,都是童年幸福的见证,如果不能被子孙后代所记住并延续,那无疑是
作者的遗憾,因此这里又体现了作者的一丝伤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单元提示语“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
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可知,此单元
的文章应体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或文中描绘民俗风情画卷,让读者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
和多彩的地域文化等。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沉醉的江南水乡纯朴气质和淳厚
人情的风情画卷,歌颂农村孩子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表现“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灯笼》里借承载厚重文化内涵的大红“灯笼”这一民俗器物抒发了作者对民俗风尚和对童年的眷恋;
《安塞腰鼓》中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飓,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
格,展示出了陕北地区雄浑豪迈的风情画卷;而本文《地菜记》则通过“我”对故乡的回忆,向读者展现
了老家湖北正月下地挖芹菜、吃养菜,以及家乡有关于养菜的方言和谚语,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一幅“民
俗风情画卷”,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的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期待。因此小沙将这
篇《地菜记》作为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符合本单元的主题,有助于大家理解民俗的
价值和意义。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开学以来,老师发现班上部分孩子在听课和作业间疲于奔命,睡眠不足;而部分孩子却能一天到晚精神振
奋,除了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以外,还能挤出时间复习、运动、阅读课外书……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呢?
你将加入特别调查组,以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其背后原因,并查阅相关资料,给出建议。
【材料一】
某中学学生时间管理情况调查结果
选项
问题
一定会经常会偶尔会不会
■你认为时间管理会对成绩产
44%23%18%15%
生积极影响吗?
・你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9%7%12%72%
吗?
【材料二】
①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摒除干扰,我们周围的众多干扰因素——手机,电脑,零食,杂志,嘈杂的学
习环境……都是"时间杀手”。试想一个被这些干扰因素困住的学生,怎么会有意愿进行时间管理呢?然
后,我们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记录是时间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
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及时读取手表时刻,如实记录自己花在每一个板块上的时间,认清自己在时间安
排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当你能够专注地坐在没有干扰的书桌前,认真研究之前的时间记录
情况,你就可以开始进行时间规划了。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与任
务。
②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不上变化,因
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有了时间表之后,就应该执行并继续记录,及时反思
并调整时间规划,使你的时间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改编自知乎《中学生必备的时间管理公式》)
③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是一味地填满时间,增加完成的事件数。但是,事情有轻重缓急,好的时间管
理一定直指目标。目标又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重要但不紧急,要计划着每天做一点;短期目
标重要且紧急,要立即花大量时间去做。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分类,再制定计划,更有利
于目标的实现。
(改编自聚优网《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
④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从来不会认为十分钟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懂得
管理碎片时间。碎片时间是指整块学习生活的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段,对中学生而言,上下学途中、课
间、饭后、晚上睡觉前等小块时间都属于此范畴。
⑤以下是碎片时间的利用方法:
1用听的方式学习。在洗漱、穿衣服、上下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听英语、新闻或自己喜欢的文学书
籍。
2随身携带便利贴记录。在等候接水或排队就餐的时候,你可能会观察到生活里的一些现象,从而产
生一闪而过的灵感,把它们记录在便利贴里,这些小小的点子或许会启发你的学习、完善你的认知。
3避开高峰期,获取更多碎片时间。避开餐厅吃饭的高峰期,可以节约午餐花费的时间;避开交通高
峰期,可以避免堵车造成的时间浪费。
4合理安排碎片知识的学习。碎片时间适合学习碎片知识,适合对可以切分的知识进行重温、消化、
巩固、补充。
(改编自易家说说《25个碎片时间管理法》)
重要
计划做立即做
不紧急«------,索急
不要做少去做
“
不更要
时间管理四象限
【材料三】
小沙的周三时间规划表
目标时间安排
长期目标:早读后的课间去数学老师处答疑
1.在一个月后的半期定时作第一节课间做数学计算题
业检测中,提高数学学科的
第二节课间做数学计算题
计算能力。
2.继续提高体能,为半期后第三节课间识记语文默写内容
的体测做好准备。
第四节课间放松
午休时间背诵物理公式
第六节课间背诵历史政治题单
短期目标:第七节课间放松
在本周末的语文周练中,做
晚饭后做数学计算题
到默写部分不扣分。
晚自习做各科作业,剩余时间做数学计算题
入睡前背英语单词
1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
B.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
C.时间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填满每分每秒,增加完成的事件数。
D.根据时间管理四象限,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我们要少做。
19.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中学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
20.以下是学霸小渝的访谈记录,请你结合材料二,分析他用到的时间管理方法。
【访谈记录】
第四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
再去打饭。吃午饭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听一听喜欢的节目。最近在听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
史》,提升自己的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
21.材料三中小沙的时间规划有不合理之处,请结合材料二给他指出并提几点建议。
【答案】18.C19.①过半的学生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②极少数学生认为时间管理
不会对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会有意识的规划学习时间的学生也极少。③大多数学生不会有意识的规划学习
时间。④说明该中学整体上的时间管理意识薄弱有待提高。
20.①会主动摒除干扰,选择在安静的时候温习;②根据自身情况,收听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节目。③错开
高峰期,以便获得更多碎片时间。④用听的方式学习,利用碎片时间。
21.①小沙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太少,他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语文背诵上,因为这是他重要且紧急的目标。②
小沙应该适当减少数学计算题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月后要达成的重要但不紧急的目标。③小沙应该安排
一定时间的体能训练,因为它有一个为体测准备的长期目标,但他完全没有安排体能训练的时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中学生应提前至少三天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及时读取手表时刻,如
实记录自己花在每一个板块上的时间,认清自己在时间安排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方案”可知,
“我们要提前至少三天用便利贴记录自己目前的时间使用情况”与原文不符;
B.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
赶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可知,“我们必须不留余地地在不受
干扰的情况下完成预计的任务”表述过于绝对,理解有误;
D.根据材料二《时间管理四象限》图可知,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不要做;而非“少做”。理解有误;
故选C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某中学学生时间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可知,该中学生中有44%的人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成
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9%的人一定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7%的人经常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12%的人偶尔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72%的人不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中学一部分学生大部分人只偶尔会规划时间或不会规划时间,认为时间管理会对学习
成绩产生积极影响。但只有不到10%的人一定会有意识地规划学习时间,大部分人只偶尔会规划时间或不
会规划时间。这也说明该中学学生整体上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
根据《访谈记录》“第四节课后,我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那时候的教室很安静”、“吃午
饭的时候我会戴上耳机,听一听喜欢的节目。最近在听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提升自己的
文本细读和文学审美能力”和材料二第⑤段”以下是碎片时间的利用方法……”可知,小渝在午饭时戴上
耳机听喜欢的节目,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能力。他还会在教室里温习当堂课所讲的内容,利用课间时间做
有针对性的复习。由此可知,小渝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时间利用效率,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
的学习能力。
根据《访谈记录》“等到食堂不用排队了,我再去打饭”和材料二“时间管理四象限”可知,小渝运用时
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要做的事情进行分类,再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出合理建议。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我们应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完成预定的任务。但这毕竟是理想状态,计划赶
不上变化,因此在时间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意外事件留时间”和材料三《小沙的周三时间规划表》可
知,小沙的时间规划,缺乏休息时间。在规划中,小沙没有留出任何时间放松或休息,这样容易让自己疲
惫不堪,效率反而降低。由此建议:小沙在时间规划中留出适当的休息时间。
根据材料二第④段”碎片时间是指整块学习生活的时间之外的零碎时间段,对中学生而言,上下学途中、
课间、饭后、晚上睡觉前等小块时间都属于此范畴”可建议,小沙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
时间利用效率。
分析材料三《小沙的周三时间规划表》可知,小沙学科任务安排不均。小沙在规划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计
算题,但其他学科的任务相对较少,这样容易让自己产生学科失衡的问题。根据材料二《时间管理四象
限》图可知,建议均衡安排各学科任务。同时,可以采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方法进行学习,提高时间利用效
率。
四、写作(55分)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
22.对迅哥儿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贺敬之来说,那宝塔的倩影,是一缕芬芳;对
吴伯箫来说,那儿时的灯笼,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
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大写英文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诗
歌除外,文体不限。
【答案】例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岁月悠悠,流转不息。人生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如同一缕芬芳,萦绕在记忆深处,幸福着我们的岁月,
温暖着我们的时光。对于我来说,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便是那个炎炎夏日里,我与爷爷一同度过的时光。
夏日的阳光总是那么明媚,仿佛能穿透一切阴霾。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总是无忧无虑
地玩耍。而爷爷,则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他有着一双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我是他生
命中最珍贵的宝贝。
记得那是一个午后,阳光炙热,我躲在树荫下,无聊地拨弄着地上的石子。爷爷看见了,便走过来,轻
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孙子,想不想跟爷爷一起去田里看看?"我眼前一亮,立刻兴奋地跳了起来,拉
着爷爷的手,一路奔跑着向田野的方向跑去。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爷爷带着我穿梭在稻田间,讲述着他年轻时的故
事。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爷爷还教我如何收割稻谷,他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握住镰刀,如何用力割下稻谷。虽然汗水湿透了我们的
衣服,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傍晚时分,我们坐在田填上,看着夕阳渐渐落下。爷爷拿出一块布,里面包裹着几个刚摘下的桃子。他
递给我一个,我咬下一口,甜汁四溢,沁人心脾。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但他的笑容、他的故事、他教给我的一切,都如同一缕芬芳,深深地留在我
的记忆里。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和感激。
那些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初级冲击式破碎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座次礼仪健康管理系施怡宁讲解
- 2025个人借款楼房抵押合同范本
- 2025标准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打灰工班组承包合同
- 生活污水处理合同书范本年
- 墙面广告租赁合同
- 提高人际沟通与协调的技巧
-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
- 活动板房工程合同范本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6课民航服务人员平行沟通的技巧
- 深圳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电子票据)
- 2023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呆死帐的发生与预防课件
- 10000中国普通人名大全
- 起重机械安装吊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 华北理工儿童口腔医学教案06儿童咬合诱导
-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
- 高一3班第一次月考总结班会课件
-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教学课件汇总完整版电子教案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