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前郭县联考语文八下期末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

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常用于宴会典礼。

B.《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C.《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

D.《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恣意家眷难以质信B.悬殊震憾落英缤纷

C.缄默奠定多多益善D.致密彗星若无其是

3.(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亚碗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

三个部分。

B.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杜甫之后,唐朝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卖炭翁》描述了社会

现实,体现了诗人的情怀。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出自于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D.马克•吐温是一位美国作家,细读其作品,能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

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4.(2分)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天津实验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后果。(将“后果”改成“成果”)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

服务”)

D.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删去“为的是”)

5.(2分)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B.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C.亦若是则可矣既弓知吾知之而问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6.(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描绘的是鲁迅故乡绍兴的民俗。

B.《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桃花源记》就是一篇虚构基础上的记人

记事之作。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就就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

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英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

可得而疏者耶?

(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氢氢(ytjnyii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

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亭亭净值(2)而名之不可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B.接近,迫近C.狭窄D.威胁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兰一一氟氟无所。

品位:莲一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一一。

5.(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____的品性。

8、(3分)古诗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恐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

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B.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这些表现出诗人穷困痛苦的生活状况。

C.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9、(7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挥手自兹去,o(李白《送友人》)

(2)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

(3)气蒸云梦泽,o(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微君之躬,?(《式微》)

(5),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挑兮达兮,。(《子衿》)

⑼寂寥无人,,o(柳宗元《小石潭记》)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是:,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他发现自己一个

字也不认识,极为恐怖的是即使拿出他已经学过的教科书来看,也感到一无所知……后来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

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疾病。他痛苦地告诉父亲,他看不懂。已读小学五年级的他怎么连天气预报也看不懂呢?他父

亲不相信,带他去看医生。不料,医生经过测试,证实这是真的,并说孩子患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控制人类的语言行为。

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伤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其语言行为使出现异常,常见的表现是患上“失语症”。“失读症”

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可能发生失语症或失读症,

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是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语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基本的,却

是最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使用汉字,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

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的都是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认记字音字义,右半球认字形,左右两半

球均衡协作。这就是欧美人患“失读症”概率多,而中国人、日本人患难夫妻“失读症”少的原因。

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

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患“失读症竹的美国少年

学汉字、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最后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

出英语句子念出采了,结果这位美国少年竟毫不费力地就把英语句子健康情况出来了。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试实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后来根据以后

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通过不断的训练能慢慢逐步恢复英语的阅

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⑧由此可见,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试给本文拟一个标题,要求能够准确概括文章说明的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中、日患“失语症”的人比欧美人少得多的原因是什么。

3.第3段画线句子中“全”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予以说明。

11、(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廖矍

①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呼唤更多好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人生教育的关键阶段,遇见好教师是一生的幸运,我们常常感叹好教师难遇。好教师难遇的背后,一方面反映了人

们对当前教育的更大期待,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群体面临的窘境。走出窘境,培养出更多的好老师,让学生在不同

的阶段都能遇见好教师,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②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近几年,教师招聘常常出现“空档”,缺额人数逐年加大,妲

2019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共284个岗位,缺额人数913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正朝着“鸡肋”的方向迈进,这些情

况迫切需要社会进一步弘扬尊师风尚。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就在于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就要全面提高教师整体地位。进入新时代以来,教师的整体地位得到提升,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幸福感、成就

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来。

③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营造厚植教育情怀的氛围。教育需要有先进典型示范,教育更需要有情怀。教育工作本

身有特殊性,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更是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教师对职业的认可,对教育的浓厚情怀。可以

这样说,一个人对教育职业没有认可,对教育没有情怀,是成为不了一个好教师的。而对职业的认可、对教育的情怀,

根源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根源在于社会尊师的风尚。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1984年设立教师节开始,35年

来,每年表彰一大批优秀教师,目的就在于弘扬尊师风尚,也只有大力营造尊师风尚,才能激励更多的教师成长为优

秀教师。

④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好教师。好教师不是天生的,有外在要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努力。弘

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在于增强教育事业的吸引力,除此之外,也需要有良好的培养机制以及教师自身努力。培养好教

师,同样需要科学的制度机制和教师自身努力相结合。

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的星空中,好教师应当如璀璨的群星,为教育增添无穷的魅力。弘扬新时代尊师

风尚,让更多的好教师涌现出来,教育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自身实际,简要说说你遇见的“好老师”是怎样的。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5分)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阁天宫记”和“五行山下定心猿”,体现出的是人追求自由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的处境。

B.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因唐僧遇难八戒义激。重新保护唐僧踏上了取经的征途。

C.在乌鸡国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变作唐僧,沙僧出主意让真假唐僧念紧箍咒,逼得很快原形毕露。

D.车迟国国王妖道灭佛,国王命唐僧与三大仙赌赛求雨、坐禅等,由于悟空使计,三仙皆输。

(2)在《水浒传》、林冲和武松都是著名的英雄人物。请概括两人在发配途中的相似点。

13、(5分)综合性学习

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细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我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副对联来自黄石市团城山公园的凝碧亭,上

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上联:把酒问绘鱼谁道磁湖水浅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山高声随月亮歌临风

五、书写与作文(53分)

14、书写(3分)

15、作文(5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二题作文。

(1)2018年新年贺词中,激励大家,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请以“实

干”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2)请以“因为有了“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2)的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入梦想、目标、爱等,然后作文;选择题目(1)的另拟题目作

文。②观点鲜明,事例和道理论证充分,材料具有时代感。③必须写成议论文。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若出现真实

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B

【解题分析】

A选项中,“风”指的是十五国风,是指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C选项中,《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D选

项中,《苏菲的世界》虽是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和发展,但同时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

绘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因此广受好评。B选项中《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均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因此答案选B。

2,C

【解题分析】

A.“质”为“置”;

B.“憾”为“撼”;

D.“是”为“事”。

故选Co

3、C

【解题分析】

《社戏》出自于鲁迅的小说《呐喊》,故选C。

4、D

【解题分析】

D.“避免”和“不再”表意不明,应该把“不再”改为“再次”,变为“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

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故选D。

5、A

【解题分析】

A.都是“大约”。

B.因为/用。

C.罢了/已经。

D.类/相同。

故选Ao

6、D

【解题分析】

A.《社戏》是小说,选自《呐喊》;

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7、1.立说出

2.B

3.(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洁身自好;高洁(意思接近即可)

【解题分析】

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

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植”“名”

的意思,注意积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需要结合该字所在的语句的意思和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兰之味,

非可逼而取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兰花的香气,不是接近就可以闻嗅品赏的。所以,此句中“逼”的意思是“接近,迫

近”。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

题要注意“而”“染”“濯”“清涟”“妖”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

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

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

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深入地阅读文本,在准确理解文

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用选文原句进行回答。如本题从【甲】文中可以找出描写“莲”香味的句子是“香

远益清“;从【乙】文中可以找出描写兰品位的句子是“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5.试题分析:【甲】文将莲、菊和牡丹进行对比,突出莲的高洁。同时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用莲花的高洁表现了

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文王、孔子、屈原”都是品行高洁之人,作者将兰比作

这些人,实际上暗示着兰花高洁的品性。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译文:【甲】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

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

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

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

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乙】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

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它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娓紫

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总有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

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

夫的同类,不可以亲近,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8、D

【解题分析】

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的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故选D。

9、(1)萧萧班马鸣(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波撼岳阳城(4)胡为乎泥中(5)万籁此都寂(6)寂

寞沙洲冷(7)零落成泥碾作尘(8)在城阙兮(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解题分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

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萧、庇、俱、撼、籁、碾、阙、兮、怆、邃、涯”等字词的

书写。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0、1.汉字能够治病汉字治好“失读症

2.欧美人用的是拼音文字,学习时只使用大脑的左半球,一旦左半球受受损,就可能得“失语症”,中日使用的是汉

字,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学习时同时使用大脑左右半球使左右半球发展均衡,即使左半球受损,也不易得“失

语症”

3.“不全是”,意为“部分是,一分不是,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全都不是这样,这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的特点

4.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文中举美国科学家试验的例子,直接说明了汉字具有治疗“失读症”的作

用,更具说服力:拿欧美文字与汉字学习作比较,更能突出学习使用汉字的深远意义。

【解题分析】

1.此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来拟题。这篇文章由一个孩子患上失读

症的故事,引出什么是“失读症”,接着介绍了“失读症”的病因,然后介绍汉字、汉语对治疗“失读症”的意义。

据此可拟题为:汉字治好“失读症”。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

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四段的内容,提炼相关语句,围绕“欧美人用的是拼音文字,学习时只使用大脑的

左半球;中日使用的是汉字,汉字是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学习时同时使用大脑左右半球,使左右半球发展均衡”来

回答即可。

3.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

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要分析“全”的作用,就要联系句

中“不全是”的意思来思考。“不全是”是“部分是,一部分不是”的意思,如果去掉“全”字,就变成了全都不是

这样,这与事实不符。“全”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文章举了美国

患病少年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汉字具有治疗“失读症”的作用;将欧美文字与汉字学习作对比,是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学习、使用汉字的深远意义。

11、1.三个方面:①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②营造厚植教育情怀的氛围;③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好教师。

2.举例论证,论证了“教师招聘常常出现‘空档',缺额人数逐年加大”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结合②③④段的分论点(段落首句)“②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增强教师

职业的吸引力”“③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营造厚植教育情怀的氛围”“④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让更多的教师成为

好教师”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如2019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共284个岗位,缺额人数913人”举了

2019年江西特岗教师招聘的例子,是举例论证,用具体的数字论证了划线句前面的观点“教师招聘常常出现‘空档',

缺额人数逐年加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分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论证

观点服务的。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可结合文中作者的观点“一个人对教育职业没有认可,对教育没有情怀,是成为不了一

个好教师的”“好教师不是天生的,有外在要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努力。”谈论,也可结合自己接触到的“好老师”

谈论。如:理解、尊重学生,心地善良,乐于助人,育人有方,爱岗敬业等。

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

12、(1)C

(2)都险些被官差杀害:林冲在野猪林即将被官差杀害,被鲁智深所救;武松在飞云浦差点被官差和蒋门神埋伏的人

杀害,靠自己的机智和武艺保住性命。

【解题分析】

(1)C.有误。在乌鸡国,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打不过孙悟空,青毛狮子变作唐僧,猪八戒想了个主意一一让师傅

念紧箍咒。故选C。

(2)要求学生根据《水浒传》的重要故事情节分析概括即可。根据“高衙内暗地里给了押送林冲的公人些银子,令他

们在途中杀掉林冲.行至野猪林,二人正要动手,鲁智深从一旁跳出,将两位公人打了一顿.林冲劝鲁智深饶了他们性

命.原来鲁智深早料到这二人不怀好心,一路跟踪至此.而后,鲁智深一直护送林冲到达沧州。”概括得出:林冲在野

猪林即将被官差杀害,被鲁智深所救;结合“武松在孟州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荒僻之地飞云浦因公人受

师傅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提刀的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

另两个公人扭头就跑,武松扭断木枷,冲过去将二人擒住。原来,这几个人就是蒋门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诬,完全

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武松闻言大怒,将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血溅鸳鸯楼。”故相似点是:都

险些被官差杀害。

13、(1)扣住“夏天是个好节”这个中心句,(可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去展开2)临风歌盛世声随月亮山

【解题分析】

这是一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题。第(1)小题是对学生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

即结构、修辞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

套用。例句是一个假设句,对照仿写即可。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

字数相等。②句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