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甘肃省部分校高考地理一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
数民族文化。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车村立足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商业街、扩建基础设施
等,经济发展迅速。如图示意加车村位置和村庄区位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在加车村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A.水满田畴的梯田B.漫山遍野的耗牛
C.静静流淌的小河D.纵横交错的车道
2.与大芦笙堂相比较,推测小芦笙堂的功能特点是多承担()
A.大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B.大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C.小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D.小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3.适于加车村发展的方向是()
A.加快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C.下寨建筑集中连片,拓展商业街
D.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20世纪70年代,韩国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将造船业作为先导产业,提出“造船立国”口
号。随着日本造船量下降,韩国在200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2010年后,
韩国为保持造船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开始调整船舶制造发展方向。据此完成4〜6题。
4.20世纪70年代韩国“造船立国”的优势条件有()
①造船成本低
②建造工艺高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四面环海,海港众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日本造船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日本()
A.人口老龄化严重,技术水平下降
B.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居舒适度
C.集中资金,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D.进出口贸易下降,船舶需求减少
6.未来韩国船舶制造应()
A.着重建设远洋运输类大型船舶
B.提高中小型渔船、客轮等产量
C.实现船舶动力由煤向油气转变
D.建造更能适应国内航运的船舶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常有浓雾出现,且多为辐射雾(是因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但一年中浓雾出现频率有所差异。西
双版纳建有野生象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逐渐被分割,破碎化严重,有专家
学者提出在保护区内建设生态廊道,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境。如图示意西双版纳自然
保护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9题。
IOC101*
7.西双版纳浓雾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为()
A.午后多,清晨少B.白天多,晚上少
C.旱季多,雨季少D.雨天多,晴天少
8.近年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破碎化严重,主要原因是()
A.高大山地阻隔B.河流不断切割
C.热带雨林增多D.生产活动增多
9.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廊道建设应选址在()
A.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
B.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处
C.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
D.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
太行山东侧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锋面气旋过境是造成太行山东侧出现持续暴雨的主要
原因。如图示意太行山东侧三个暴雨监测站某次降水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石*庄G『Ol'N」l,32'E)
•一Wft(3TO5'N.114,30.4(E)
——邯郸(36'M'N,114*29.6'E)
10.此次太行山东侧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南向北
11.当此次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锋面气旋()
A.势力减弱B.水汽增多C.速度加快D.气温升高
伏龙泉断陷位于东北松辽盆地,自南向北发育有顾家店、伏南、伏北三个次洼(低地)。如
图示意伏龙泉断陷位置,断陷形成初期断层Fl、F2、F3、F4落差(断裂深度)分别为
2449米、1802米、2125米、1374米;白垩纪末期以来,伏龙泉断陷在构造演化过程的
影响下,断陷内地层沉积物埋深逐渐变浅,总体埋深表现为伏北〉伏南〉顾家店。据此
完成12〜13题。
斯层
级断陷
级断陷
12.伏龙泉断陷形成初期,图示区域沉积厚度最大区域位于()
A.顾家店次洼B.伏南次洼
C.伏北次洼南部D.伏北次洼北部
13.白垩纪末期以来,伏龙泉断陷内()
A.断层F3、F4的落差增大
B.发育有高大的山地地形
C.岩层沉积厚度逐渐增加
D.油气向顾家店次洼聚集
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属于高寒季节性冻土湿地,湿地广布富含甲烷(温室气体)的泥
炭,湿地地面土层起伏明显,形成了凸起处、过渡带、凹陷处三个微地形区,其相对高
度在30cm左右。随着气候变暖,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量呈增加趋势。表示意三个微地形
区甲烷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地形区甲烷排放强度(kgCha%i)甲烷排放贡献率(%)面积占比(%)
凸起处23.91620
过渡带30.47371
凹陷处34.1119
14.若尔盖湿地地面起伏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I3.冻土冻融频繁
C.流水搬运堆积I)・气温差异较大
15.相较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
A.植被生长较繁盛I3.土壤透气性较差
C.表土层更加紧实I).有机碳含量较高
16.推测影响过渡带甲烷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有机碳含量I3.人类活动
C.水分含量I).占地面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人口约345.8万,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面积广阔,
牧业是蒙古国主要农业活动。每年初春,蒙古国牧民会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草原烧荒
活动,俗称“烧春荒”,烧春荒是蒙古国牧民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牧业技术,有利有弊。
2023年4月,蒙古国因“烧春荒”导致我国边境地区野火火情加重。目前,蒙古国的畜
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较低、生产不稳定、初级产品占比较多、国际市场竞争
力较弱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
置。
(1)分析蒙古国农业以牧业为主的原因。
(2)说明蒙古国牧民“烧春荒”对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烧春荒”可能产生的危害。
(4)请你为防范蒙古国牧民“烧春荒”火势蔓延至我国提出合理建议。
(5)围绕主要问题的解决,综述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方案。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运河源自北京昌平北部山地,向南流经天津汇入海河注入渤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
运要道,亦是保障我国古代京师(北京)物资供给的重要航道;北运河地处温带季风气
候区,河岸多为沙壤,河道易淤积。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频繁,主要表现为
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和水系的变化。20世纪初,政府对北运河的管理大为下降。新中国
成立以来,加强了对北运河的改造治理,极大提高了其防洪能力。如图示意16世纪以来
北运河流域演变。
(1)说明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特点。
(2)分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流域内支流长度和数量变化原因。
(3)简述20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的经济社会背景。
(4)推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北运河防洪能力的改造治理措施。
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砂涌是地震导致地下深处的含水沙土沿一定通道到达地表,与地表石块等物质形成突起
的土丘或石堆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是地震后典型的次生灾害之一。砂涌会导致土壤液
化,使土层失去支撑力,其形成的土丘或石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
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地带,黄河流经东北部。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县发
生6.2级地震,导致多地发生砂涌现象。图1示意土壤液化效应,图2示意砂涌发生过程。
y盛道
ZZ触表上层
::::地下上层
1地下水
(1)简述砂涌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在地震的影响下积石山县多地发生砂涌的原因。
(3)说出砂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2024年甘肃省部分校高考地理一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
数民族文化。大、小芦笙堂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车村立足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商业街、扩建基础设施
等,经济发展迅速。如图示意加车村位置和村庄区位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在加车村可以见到的景象是()
A.水满田畴的梯田B.漫山遍野的耗牛
C.静静流淌的小河D.纵横交错的车道
【解答】解:由材料“加车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庄依山而建”,说明
该村地势起伏较大;且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作物为水稻,故在加车村可以见到
水稻满作的梯田,A正确。
耗牛生长于青藏高原地区,B错误。
加车村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C错误。
山间村庄因地形原因,车道较少,D错误。
故选:Ao
2.与大芦笙堂相比较,推测小芦笙堂的功能特点是多承担()
A.大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B.大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C.小型祭祀及休闲、娱乐活动
D.小型祭祀及农事、商贸活动
【解答】解:由材料”至今保留着诸如祭祀等完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大、小芦笙堂
是加车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位置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结合图示大芦笙堂位于村
落边缘,靠近山林,较庄严、肃静,可推知大芦笙堂可能为大型祭祀场所,AB错误。
小芦笙堂位于村落中心,更适合于小型的、频率较高的祭祀、休闲、娱乐活动,农事、
商贸活动一般发生在室外,C正确,D错误。
故选:Co
3.适于加车村发展的方向是()
A.加快人口聚集,提高城镇化水平
B.促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C.下寨建筑集中连片,拓展商业街
D.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解答】解:在促进加车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保护村庄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促
进村庄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B正确。
加车村作为一个古村落,提高城镇化水平不利于对村落的保护,A错误。
读图,下寨建筑多为单体,为村民居住地,故商业街应向上寨发展,C错误。
加车村作为传统村落,工业极少,且为保护原生环境,该村应协调发展第一、三产业,D
错误。
故选:Bo
20世纪70年代,韩国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将造船业作为先导产业,提出“造船立国”口
号。随着日本造船量下降,韩国在200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2010年后,
韩国为保持造船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开始调整船舶制造发展方向。据此完成4〜6题。
4.20世纪70年代韩国“造船立国”的优势条件有()
①造船成本低
②建造工艺高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四面环海,海港众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答】解:20世纪70年代,韩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拥有大量廉价
劳动力,造船成本低,①正确。
当时的韩国经济科技都还比较落后,建造工艺低,②错误。
国家提出“造船立国”,对造船业支持力度大,拥有政策支持,③正确。
韩国为半岛国家,三面环海,④错误。
故选:B»
5.日本造船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日本()
A.人口老龄化严重,技术水平下降
B.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人居舒适度
C.集中资金,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D.进出口贸易下降,船舶需求减少
【解答】解: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加重,船舶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为保持国家
经济竞争优势,日本减少船舶制造,将资金投入新兴产业,促进本国制造业等产业转型
升级,提高竞争优势,C正确。
日本造船成本上升,但造船技术水平没有下降,A错误。
日本造船技术先进,对环境的危害小,B错误。
日本作为岛国,自然资源不足,进出口贸易是立国之本,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
故选:Co
6.未来韩国船舶制造应()
A.着重建设远洋运输类大型船舶
B.提高中小型渔船、客轮等产量
C.实现船舶动力由煤向油气转变
D.建造更能适应国内航运的船舶
【解答】解:为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打造成为造船强国,韩国造船业应着重建造高技术
船舶,远洋运输类大型船舶因体型大、运输距离长,且要满足复杂的海况环境,属于高
技术船舶。而中小型渔船和客轮技术含量低,韩国制造没有太大竞争力,A正确,B错
误。
船舶动力应由油气向新型能源(核能、氢能等)转变,C错误。
由于韩国国内市场有限,应建造更多适应世界各地航行的船舶,提高出口量,D错误。
故选:Ao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常有浓雾出现,且多为辐射雾(是因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大气变冷而形成),但一年中浓雾出现频率有所差异。西
双版纳建有野生象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自然保护区逐渐被分割,破碎化严重,有专家
学者提出在保护区内建设生态廊道,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境。如图示意西双版纳自然
保护区地理位置。据此完成7〜9题。
7.西双版纳浓雾出现时间分布特征为()
A.午后多,清晨少B.白天多,晚上少
C.旱季多,雨季少D.雨天多,晴天少
【解答】解: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分为旱雨两季,旱季时晴天多,气温高,植
物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大;夜间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快,利于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
结形成雾且不易扩散,故C正确。
雨季虽然空气湿度大,但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形成逆温,故D错误。
白天或者午后气温高,气流运动强,不易形成浓雾,故AB错误。
故选:Co
8.近年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破碎化严重,主要原因是()
A.高大山地阻隔B.河流不断切割
C.热带雨林增多D.生产活动增多
【解答】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西双版纳人口快速增加,导致人地矛盾加剧,
农田、公路等建设侵占了自然保护区内的土地,导致热带雨林减少,保护区破碎化严重,
D正确。
山地、河流和森林一直长期存在,变化不大,不会加剧保护区内破碎化,ABC错误。
故选:D。
9.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廊道建设应选址在()
A.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
B.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处
C.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
D.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
【解答】解:A、道路狭窄、山间深谷处地势险峻,施工难度大,且动物出行的概率小,
故错误。
B、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处枝叶茂盛,既利于动物觅食也利于动物通行,故正确。
C、靠近民居、农田耕种处对动物的袭扰大,动物分布少,故错误。
D、河流交汇、河宽水急处动物通行少,故错误。
故选:Bo
太行山东侧是夏季暴雨灾害频发地区,锋面气旋过境是造成太行山东侧出现持续暴雨的主要
原因。如图示意太行山东侧三个暴雨监测站某次降水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石家庄(3『OI'N/I,32'E)
•一JWft(3T05'N.1l4,30.4,E)
——邯郸(3636'N/14'296E)
10.此次太行山东侧锋面气旋移动方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南向北
【解答】解:当锋面气旋移动至监测站所在区域附近时,监测站所在区域在一定的时间
范围内降水量达到最大。由图可知,邯郸降水量最先达到最大值,邢台和石家庄出现最
大降水量的时间相差不大,但邢台降水量上升曲线开始时间早于石家庄,且石家庄最大
降水量时间较长,说明锋面气旋经过邢台后到达石家庄,并且在石家庄停留时间较长,
三地经度相差不大,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邯郸、邢台、石家庄,则该次锋面气旋移动方
向大致为自南向北,D正确,ABC错误。
故选:Do
11.当此次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锋面气旋()
A.势力减弱B.水汽增多C.速度加快D.气温升高
【解答】解:由图可知,当处于锋面气旋附近时,降水量达到最大,石家庄位于三个暴
雨站点最北部,当锋面气旋到达石家庄时,该地单位时间降水量小于邢台和邯郸,但强
降水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是锋面气旋自南向北移动过程中,水汽逐渐减少,势力减弱,
移动速度减慢,导致锋面气旋在石家庄停留时间长,但单位时间降水量减少,BC错误,
A正确。
北方夏季暴雨主要与冷锋有关,所以气温不会升高,D错误。
故选:Ao
伏龙泉断陷位于东北松辽盆地,自南向北发育有顾家店、伏南、伏北三个次洼(低地)。如
图示意伏龙泉断陷位置,断陷形成初期断层Fl、F2、F3、F4落差(断裂深度)分别为
2449米、1802米、2125米、1374米;白垩纪末期以来,伏龙泉断陷在构造演化过程的
影响下,断陷内地层沉积物埋深逐渐变浅,总体埋深表现为伏北〉伏南〉顾家店。据此
完成12―13题。
Y研展
1一爆断陷
、二鳗勤陷
•次洼
12.伏龙泉断陷形成初期,图示区域沉积厚度最大区域位于()
A.顾家店次洼B.伏南次洼
C.伏北次洼南部D.伏北次洼北部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断陷形成初期断层F1落差最大,说明断层F1接受的沉积物
沉积厚度最大;图中三个次洼由岩层断裂下陷形成,顾家店次洼位于F1断层下降一侧,
深度最大,接受的沉积厚度最大,成为伏龙泉断陷内的沉积中心,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13.白垩纪末期以来,伏龙泉断陷内()
A.断层F3、F4的落差增大
B.发育有高大的山地地形
C.岩层沉积厚度逐渐增加
D.油气向顾家店次洼聚集
【解答】解:由上题可知,白垩纪末期以来伏龙泉断陷岩层隆起抬升形成背斜,顾家店
次洼岩层埋深厚度减小幅度最大,说明该地地层隆起幅度最大,背斜发育最明显,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故油气由周边向顾家店次洼聚集,D正确。
断层F3、F4落差减小,A错误。
由于区域背斜发育,地表侵蚀作用增强,岩层沉积厚度减小,C错误。
该区域位于松辽盆地,整体地势较低,B错误。
故选:D。
青藏高原东部的若尔盖湿地属于高寒季节性冻土湿地,湿地广布富含甲烷(温室气体)的泥
炭,湿地地面土层起伏明显,形成了凸起处、过渡带、凹陷处三个微地形区,其相对高
度在30cm左右。随着气候变暖,若尔盖湿地甲烷排放量呈增加趋势。表示意三个微地形
区甲烷相关数据。据此完成14〜16题。
地形区甲烷排放强度(kgCha^a1)甲烷排放贡献率(%)面积占比(%)
凸起处23.91620
过渡带30.47371
凹陷处34.1119
14.若尔盖湿地地面起伏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B.冻土冻融频繁
C.流水搬运堆积D.气温差异较大
【解答】解:由于若尔盖湿地属于季节性冻土湿地,土层冻融频繁,土层胀缩明显,导
致地面起伏明显,B正确。
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地表起伏较大,更多作用于地下岩石,而此处相对高度较小,且为土
层高度的变化,A错误。
流水搬运堆积会使地面趋于平坦,C错误。
该地相对高度小,气温差异不大,D错误。
故选:Bo
15.相较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
A.植被生长较繁盛B.土壤透气性较差
C.表土层更加紧实D.有机碳含量较高
【解答】解:过渡带与凹陷处地势低,水流易汇集形成汇水区,常年水淹,不利于植被
生长,凸起处在水位下降时出露水面,表土层含水量较小,表土较为松散,土壤透气性
较好,光照条件较好,植被生长条件更好,A正确,BC错误。
相较常年水淹的过渡带和凹陷处,凸起处表土层含水量较小,生物活性较高,有机质分
解较快,结合其甲烷排放强度较低可知,凸起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D错误。
故选:Ao
16.推测影响过渡带甲烷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
A.有机碳含量B.人类活动
C.水分含量D.占地面积
【解答】解:由表可知,过渡带地势平坦,面积占比大,导致甲烷排放贡献率最大,排
放量大,D正确。
凹陷处水分含量最大、有机碳含量高,排放强度最大,但受限于面积,甲烷排放量不及
过渡带,AC错误。
该区域位于高寒地区,人类活动少,B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相邻,人口约345.8万,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面积广阔,
牧业是蒙古国主要农业活动。每年初春,蒙古国牧民会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草原烧荒
活动,俗称“烧春荒”,烧春荒是蒙古国牧民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牧业技术,有利有弊。
2023年4月,蒙古国因“烧春荒”导致我国边境地区野火火情加重。目前,蒙古国的畜
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较低、生产不稳定、初级产品占比较多、国际市场竞争
力较弱等。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
置。
96°104°112°
®城市
一河流
O湖泊
4山脉
——国界线
(1)分析蒙古国农业以牧业为主的原因。
(2)说明蒙古国牧民“烧春荒”对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指出“烧春荒”可能产生的危害。
(4)请你为防范蒙古国牧民“烧春荒”火势蔓延至我国提出合理建议。
(5)围绕主要问题的解决,综述蒙古国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方案。
【解答】解:(1)蒙古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适合
发展种植业;植被以草原为主,草原面积广阔,发展牧业基础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蒙
古国地广人稀,劳动力较少,与种植业相比,牧业对劳动力需求少;当地有放牧的传统,
生产经验丰富。
(2)“烧春荒”可以烧掉部分牧草,产生的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牧草的生
长;“烧春荒”可以烧死部分害虫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烧春荒”可以提高地表
温度,有利于牧草的生长。
(3)“烧春荒”会产生大量的烟雾,污染大气环境;“烧春荒”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烧春荒”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引发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烧春荒是蒙古国牧民广泛采用的一种传统牧业技术,我国与蒙古国之间有漫长的边
境线,且地势较平坦,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蔓延到我国,为防范蒙古国牧民“烧春荒”
火势蔓延至我国,应加强边境管理和信息共享等。加强边境管理: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
和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防止火势蔓延;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中蒙两国在火情信
息方面的共享和沟通,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做好应对措施。
(5)目前,蒙古国的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较低、生产不稳定、初级产品占
比较多、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应对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展开:控制载畜量,防止过
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注重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
设,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牧民培训,提高牧民的养殖技
术和管理水平,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优质资源,发展皮革、毛绒等
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牧区的水利、
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畜牧业的可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故答案为:
(1)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草原面积广阔,发展牧业基础好;
地广人稀,牧业对劳动力需求少;当地有放牧的传统。
(2)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地表温度。
(3)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引发草原火灾。
(4)加强边境管理:加强边境地区的巡逻和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置火情,防止火势蔓延;
加强信息共享:加强中蒙两国在火情信息方面的共享和沟通,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做好
应对措施。
(5)控制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加大科
技投入,加强牧民培训,提高牧民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利用优质资源,发展皮革、
毛绒等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运河源自北京昌平北部山地,向南流经天津汇入海河注入渤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漕
运要道,亦是保障我国古代京师(北京)物资供给的重要航道;北运河地处温带季风气
候区,河岸多为沙壤,河道易淤积。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频繁,主要表现为
流域面积、河网密度和水系的变化。20世纪初,政府对北运河的管理大为下降。新中国
成立以来,加强了对北运河的改造治理,极大提高了其防洪能力。如图示意16世纪以来
北运河流域演变。
(1)说明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特点。
(2)分析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流域内支流长度和数量变化原因。
(3)简述20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的经济社会背景。
(4)推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北运河防洪能力的改造治理措施。
【解答】解:(1)结合题干材料“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频繁,主要表现为流
域面积、河网密度和水系的变化”,读图可知,自16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流域面积减小;
16世纪至20世纪初,该流域支流数量增加,20世纪初至2011年支流数量减少,水系整
体呈逐渐破碎化趋势;16世纪至20世纪初,河道支流数量较多,整体呈树枝型水系形态;
16世纪至20世纪初,该流域河网密度增加,20世纪初至2011年,河网密度减小;河道
自16世纪以来变化较为频繁。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流域内河流支流长度增加,数量增多,
变化原因:各个支流的源头不断发生溯源侵蚀,导致支流长度增加;根据材料信息“北
运河源自北京昌平北部山地”可知,北运河发源于山地,山地径流汇流速度较快,降水
之后,坡面径流汇流形成河流,汇入北运河,导致支流数量增加;根据材料信息”是我
国古代重要的漕运要道,亦是保障我国古代京师(北京)物资供给的重要航道”可知,
北运河是古代重要的漕运要道,也是京师物资供给的重要航道,为了保障漕运和京师的
物资供给安全,多次开挖河道,导致河流水系增加,支流数量不断增多。
(3)20世纪以来,北运河流域演变的社会经济背景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土地资源的需求增加,大量的河流被占用、填埋,导
致河流长度和数量减少。此外,由于河流的淤积,一些支流也逐渐消失。
(4)结合题干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加强了对北运河的改造治理,极大提高了其防洪
能力”,推测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北运河防洪能力的改造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固河堤以
抵抗洪水的冲击;疏浚河道,清理河道中的淤积物,增加河道的深度,增加河道的泄洪
能力;修建水库,调节河流水位,减少洪水的发生,以及退耕还湖,增加湖泊的调蓄洪
水能力;修建堤坝、水闸等,定期进行调水调沙,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洪水期河道
水位;对干流弯曲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减少干流流程长度,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故答案为:
(1)流域面积减小;水系逐渐呈破碎化,河流水系先增加后减少;16〜20世纪初水系呈
树枝状形态发育;河网密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南财经大学《口腔正畸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央美术学院《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领域工程伦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上2025届高三下学期期末模拟卷(一)物理试题含解析
- 湖南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小儿呼衰护理疾病查房
- 南红基础知识
- 廉政知识竞答
- 康复护理学给药
- 信息技术 第二册(五年制高职)课件 8.2.3.1 选择结构的语法
- 传统文化中秋课件
- 仓库主管每周工作总结范文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力学(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新版《药品管理法》培训课件
- 2024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九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调查试卷(一)附答案解析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7讲 阻燃橡胶材料
- 2024新版(闽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2024-2030年中国电渣锭市场竞争力深度研究与需求状况预测研究报告
-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清单
- 2024中国人寿浙江省分公司校园招聘10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广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数字孪生水利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