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及媒介与财富分配存在着系统差别,但这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性,

即风险常以阶层或阶级专属的方式来分配。在这个意义上,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

范围的重叠。风险分配的历史表明,风险同财富一样附着在阶级模式之上,只不过是以颠倒

的方式: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就此而言,风险似乎不是废除而是巩固了阶

级社会。贫困与安全感的缺乏结伴,招致了大量的风险;而收入、权力和教育上的财富却可

以购买免于风险的安全和自由。

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换言之,随着自然、健康、饮食等日益受到威胁,社会的区隔

和界限也就减弱了。客观地说,在其作用范围内,风险对受它影响的人群展现出了平等化效

应。在这个意义上,风险社会根本不是阶级社会,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也不能理解为阶级处

境或阶级冲突。只要我们仔细审视现代化风险的特殊样式或特殊分配模式,这一点就会变得

更加清楚:现代化风险具备一种内在固有的全球化趋势。事实上,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

都串联起来了。遇到边界,风险下潜而过。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不仅侵蚀雕塑和艺术珍品,也

早就打破了壁垒,以至于连加拿大的湖水也开始酸化,连斯堪的纳维亚北端的森林也濒临消

失。

风险的分配模式包含在全球化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因为它蕴含了数量可观

的政治炸药:风险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展现出

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回旋镖效应:就算是豪门富户,也难逃风险的侵害。先前的“潜在副作用”,

甚至会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

让我们以农业为例。从1951年到1983年,德国的化肥使用量从每公顷143千克增加到

了每公顷378千克;从1975年到1983年,德国的农药使用量从2.5万吨增加到了3.5万吨。

这期间,单位产量自然在上升,却赶不上肥料和杀虫剂的消耗增长。谷物的产量翻了一倍,

土豆的产量增长了二十个百分点。相比于化肥农药的投入,农业产量的增速正在递减。这与

自然破坏的累进式扩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农户来说,这种破坏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尤使人痛心。

这种令人忧虑的发展有一个突出标志一一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正在锐减。“红色名录”记

录了物种面临的生存威胁,是官方的“死亡证明”,而这个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格陵兰岛

的680种植物,有519种处在危险之中。草地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如白鹳、杓鹤

和草原石昆义受到影响的动物还包括地栖鸟类,处在食物链上端的动物如鹰、鹦、蜻蜓,以

及那些食物来源日渐稀少而又食性单一的动物,它们常以大型昆虫或植物生长期提供的花蜜

为食。

从前“看不见的副作用”成了亲眼可见的主要影响,以至于威胁到了构成初始原因的生

产中心本身。现代化风险的生产沿回旋镖的弧线而移动。这一结果不仅使遥远城镇的儿童身

上或母乳内的铅含量急剧上升,也在多个层面上削弱了农业生产本身的自然基础:耕地肥力

下降,重要动植物消失,土壤侵蚀危害加重。

这种威胁效应的社会循环可以概括如下:在现代化风险的屋惨之下,迫害者和牺牲者迟

早都会合为一体。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已经身处险境,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区分穷人或

富人、白人或黑人、南半球人或北半球人、东方人或西方人。威胁的影响只在它发生时存在,

而一旦发生,它又将不复存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继续存在。因此,这种末日启示般的

威胁并没有在威胁的“当下”留下任何可触摸的痕迹。但生态危机就不是这样了。生态危机

甚至侵蚀了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基础,并因此削减了全体人口的食物供给。这种影响有目共睹,

它不仅为自然留下了熔Ep,也触及了富人的钱袋和权势人物的健康。

回旋镖效应不止表现为直接的生命威胁,它也影响传输的媒介,如金钱、财产和正当性。

回旋镖效应并不只是向单一的源头发起还击,它会在总体层面上让每个人都受到相同的损

害。森林的破坏不仅造成鸟类消失,也会削弱土地和森林资产的经济价值。城镇或工业区、

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都会加重周边土地的负担。德国7%的土地是否已经因此而受污染或即

将受污染,以至于不再适宜耕种了一一这一点仍旧悬而未决。无论如何,这里面的道理是一

样的:财产正在贬值,并日益遭受“生态意义上的剥夺”。

(摘编自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何博闻、张文杰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阶级社会,风险常常不像财富一样在顶层积聚,一个重要原因是顶层的阶级可以凭

借自身的优势如收入、权力等将其免除或化解。

B.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社会的区隔和界限减弱,地球身处险境之中,人类则遭受健

康、饮食等方面的直接的生命威胁。

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谷物、土豆的产量虽有所增加,但相比于期间化肥、农药

的使用,农业产量的增速则正在递减。

D.德国的部分土地受到了污染,不再适合耕种,经济价值削弱,这种严重后果充分说明

了此地遭受了生态意义上的剥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很大范围的重叠,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把

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理解为阶级处境或阶级冲突。

B.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串联在一起了,遇到边界,风险不会消失,而是下潜而过,

这说明人们若想逃离风险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C.作为“死亡证明”的“红色名录”正变得越来越长,是因为自然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

的数量锐减,格陵兰岛面临生存威胁的物种类型即是证明。

D.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富人钱袋缩小,权势人物的健康受损,这时候再去

按贫富、肤色、地域等区分人类已失去了意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生态灾难打破阶级图式,无视国界,富商大贾或有权有势者,也难逃其影响。

B.有毒的废料场让良田成了荒地,居民的饮食和当地经济发展都受到极大影响。

C.“风险”这列火车特别偏爱那些位于“欠发达的穷乡僻壤”的小火车站。

D.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城市中的社会风险越来越集中,公共安全隐患也愈发突出。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屋檐”“烙印”的作用。

(5)请结合原文中的观点对以下现象加以分析。

巴西的维拉帕里西是一座拥有一万五千人的贫民窟,多数人只能住在不起眼的灰石小

屋。1954年,军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便吸引一些企业到这里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

巴西的石油公司选中这里的沿海湿地作为其精炼厂的厂址。之后,巴美合资的磷肥厂、菲亚

特、陶氏化学和联合碳化物公司等也很快到来。不久,这里的多数孩子患了哮喘、支气管炎

等疾病。1984年2月,巴西石油公司七十万升原油泄漏,相关人员无一人生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犁锦

李锐

正午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火辣辣的。刚被剪过的草坪又紧又密,露着一层崭新的

茬子,鼻子里满是热烘烘的草腥气。火辣辣的太阳把人们逼得尽量缩在草帽下的阴凉里。

宝生又抹了一把汗水。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

蹲在草地上,视线很低,只能贴着山坡朝上看,上面是镶着蓝天的坡顶,蓝绿相接的坡

顶上冒出那两棵松树,像两座苍翠的宝塔,肩并肩站在蓝天里。等拔到坡顶上,就能看见整

个树身了,就能看见驾着牛扶着犁钟的满金爷和柳叶儿了。他俩正在那两棵松树底下耕地撒

种呢。这两棵松树是第八洞的标志树。满金爷和他手里扶着的犁锌是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

乐部的标志。

草坪上拔草的人们都蹲在地上,一字排开,每人戴了一顶草帽,一只手拉着一条编织袋,

眼睛紧盯着草坪,另一只手时不时伸下去,拔出一根杂草,塞进袋子里。远远看去,火辣辣

的烈日下边,坦荡舒缓的草坪上,①面朝草地背朝天的人们,像一排在地毯上蠕动的蜗牛。

他们的任务是拔杂草,是要把掺杂在高尔夫球场草坪里的狗尾草、水稗子、野蒿子、喇叭花、

苦苦菜、蒲公英,全都拔出来,只留下草地早熟禾还有黑麦草。宝生觉得,干这活儿,有点

像老家地里间谷苗,也是蹲地上,一步一挪,也是后背上驮着个大太阳。当然,北京不是五

人坪,高尔夫俱乐部更不是农村,一张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②这个数目要是放在五

人坪,你得在一亩地里种两千年的玉芟。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草坪

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的名声,这儿的人靠草坪吃饭,所以,在桃花潭不种庄稼,

只种草。

宝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爹妈把自己生在五人坪,生在当年陈总插队的地方。宝生现在

太喜欢桃花潭了。不只因为这儿工作给发衣服,能挣钱,能吃好饭,也不只因为桃花潭漂亮

得像电视里的广告片儿,最主要的是因为在这儿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

人。现在,十八岁的宝生终于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爱北京了一一北京有这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桃

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陈总说了,半年以后就不用再拔草了,就让自己去当球童,再过

一两年,就不再当球童了,就去学技术当电工。陈总是这儿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宝生竖起耳朵等。

果然,暴热的草坪上突然传过一阵清凉的泉水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里夹杂着鸡鸣和狗叫,

还有孩子们忽起忽落的尖叫和女人们隐隐约约的对话……宝生知道,这些声音是草坪外边藏

在树丛背后的扬声器里发出的。风声,水声,雨声,林涛声,鸡鸣,狗叫,羊群出坡声,牛

群回栏声,老人们街巷里的搭话声,女人们叫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声……千姿百态,全都

是五人坪的声音,全都是陈总用一套高级录音机专门从五人坪录回来的。第一次听见这些声

音,宝生叫起来,宝生扭头看看身边的陈总,说:“哎呀,建国爷爷!我家黄毛儿咋也到这

来啦?”

陈总笑起来:“就是你家黄毛儿叫呢!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陈总又拍拍宝生

的头:“宝生,记住,以后你就叫我陈总,咱们高尔夫俱乐部里没爷爷这个职务。”

当年陈总在五人坪插队,宝生还没出生。宝生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陈总,是有一年的春

天。那时大伙都叫他建国爷爷。那些日子里,娃娃们成天追在建国爷爷的屁股后头,盯着他

手里的照相机乱喊,给我照个相吧!建国爷爷就笑,给你们照,每人照一张,谁也少不了。

③照相机僻里啪啦,又闪又响;娃娃们叽里呱啦,又跳又笑。后来,就看见照片了。每个人

都有,也有满金爷的。满金爷扶着犁吆着牛在前面走,他的孙女柳叶儿跟在后,胳膊肘里挂

着柳条斗子,JE在撒玉艾种子。.又过了好多年,等到建国爷爷开着汽车再到五人坪时,满金

爷已经死了,柳叶儿出嫁生下孩子了。那时,建国爷爷指着那张照片说过好多次,我耕地就

是满金爷教会的。

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叶苦。宝生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和希望受苦。

就像现在眼前的这群人,他们的运气和希望,好比草帽底下的阴凉,只有那么可怜的一小片。

说不定什么时候刮来一阵风,头顶上的草帽就没了。④宝生有几分兴奋地打量着身边的蜗牛

们,宝生想,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呀。

拔到坡顶,每个人都湿透了衣裳。

现在终于看清楚了:矗立在草坪左边的两棵松树下,和照片上一模一样,走出来扶着犁

钟的满金爷。大黄牛脖下挂着牛铃,高举椅角,绷紧身子走在最前头。一脸皱纹的满金爷头

扎白羊肚手巾,左手握紧扶手,把犁锌深深插进草地里,右手高扬鞭子。柳叶儿胳膊肘上挂

着柳斗子:走在最后,正低头往犁沟撒种。

藏在铜雕里的扬声器又响起来了,水声,风声,鸡鸣,狗叫,孩子们的嬉笑声,满金爷

赶牛的吆喝声……错杂缤纷地从松树下动人地传过来。这套铜雕做得真好,和真人一模一样,

牛索、犁锦、鞭子、柳斗,也都按原物大小铸出来。他们正从松树下平静安详地走出来,如

果没人打搅,他们会一直往前走,会在这片地毯一样的草坪上翻起土地,开出一条深深的犁

沟来。

每次看见他们,宝生心里都会涌起说不出的赞叹和感动,这赞叹和感动又会搅起一些让

宝生更为赞叹和感动的幻觉,看见他们,听见身边那些生机勃勃的声音,宝生说不清楚到底

是他们走进了自己的梦境,还是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梦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正午烈日曝晒下的草坪热气蒸腾的景象,为人物

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

B.“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发自肺腑的告白,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

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

C.”宝生竖起耳朵等。”这个独句段呼应前文“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这句,起到揭示

人物心理和标明叙事线索的作用。

D.小说以宝生目睹耳闻的情景触发的“赞叹和感动的幻觉”收尾,刻画了宝生复杂微妙

的心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用“蠕动的蜗牛”比喻烈日下拔草的人们,表现劳作的辛苦,凸显其卑微、渺

小。

B.句子②,一则强调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费的昂贵,一则点明五人坪的贫穷、落后。

C.句子③描写建国爷爷为孩子们拍照的情景,表现了他的亲和、慈爱,孩子们的天真、

活泼。

D.句子④揭示了宝生的心理:他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

豪。

(3)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

(4)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针对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以下是参考题目:①“农

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②“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请任选其一,围绕题目,立足文

本内容,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斯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日:

“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狞

其骁气,凌铢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

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粤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

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

“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

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

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

抚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

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

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

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

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

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

郡。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羽闻马超来降咀韭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娄。.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

起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薪、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

逸群也。“羽美须髯,政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注]孟起:马超,字孟起。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

羽闻A马超B来降C旧非D故人E羽书F与诸葛亮G问超人H才可谁比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骄,意思是“使其骄惰”,与“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两者用法相同。

B.“羽矜其骁气”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中的“矜”字意义不同。

C.至尊,意为“极尊贵、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可用于借指皇帝,文中指孙权。

D.故,意为“因此”,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当关羽活捉魏将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之时,吴将吕蒙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对

此非常担忧,希望吕蒙留下来。

B.陆逊对吕蒙建议说关羽一心只图北进,在听到吕蒙生病的消息后必定不做防备,希望

吴军趁机出击活捉并制服关羽。

C.吕蒙建议孙权用陆逊代替自己,因为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且关羽也不会有所

顾忌,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

D.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让他代替吕蒙,陆逊赴任后把陆口的情况向孙权做了

汇报,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②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

(5)材料中陆逊和诸葛亮都给关羽写过信,两人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范氏水阁

洪朋

枕水凿疏根咒云扉夜不扃。

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

人静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船。

[注]①疏根:栏杆上雕花的格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写夜宿水阁所见所闻,画面野逸清瘦,境界和谐幽美,表达了诗人的欢喜之情。

B.颔联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滩头的秋声连续不绝、天上的星光凌乱一片,富有神韵。

C.颈联描写秋天夜深人静时,诗人听见水中鱼儿频频跳跃,露水欲零,静寂中蕴含生机。

D.尾联写出诗人的心理状态,表现诗人静极欲动,急于和友人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的冲动。

(2)洪朋诗作“辞义深厚,包孕丰富”,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今之

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2)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两句写出了诗人

登阁所见辽远阔大的暮秋景色。

(3)小刚到杭州西湖旅游,有一处景点请游客题字。小刚想了想,提笔写下了古人描写

西湖美景的名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8分)

6.(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街人爱把食客分为三种。一种为吃货。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想生意兴隆,

就要有空的吃货。吃货只管饭菜顺口,呼呼啦啦尽往嘴里扒拉食物,撑得肚圆胃胀,打着

饱嗝方舒服。一种称吃客。吃客是店里的老主顾,熟悉大厨手艺,而大厨也知吃客口咸口酸,

调剂得吃客味蕾全开。据传有位吃客跟着大厨吃了十几年炒面,大厨换主家,吃客一路相随、

Bo日大厨有事,就让徒弟给吃客做了炒面。炒面上桌,吃客只吃了一口就吐了,说这不是

你家大厨的手艺。徒弟只好把炒面端回。大厨一笑,把炒面倒回锅里,双手抓面揉搓了几下

说中了。徒弟再端上去,吃客尝一口,嗯嗯,就是这个味。还有一种人被称为吃家。被称为

吃家在老街就是最高荣誉了,他们类似于在电视餐饮大赛节目中的美食家评委,会吃会做会

摆活。

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

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

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午饭时间到了,现有一批游客到老街寻找美味,作为这里的主人,你如何向游客介

绍这条老街?请写一段推介词,字数不超过50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2分)

7.(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和夏似乎着意在色彩上铺陈,堆红叠绿,难免流于形式的浅。秋更多的时候是属于听

觉的,那些声音,或清越或铿锵,从色彩深处突兀出来,有破静为动之妙,凸显的是内核之

美。

(①)倚灯夜读时,常有唧唧虫声自院墙根下穿庭入户而来,惯来人们形容它的叫声是

“唧唧,唧唧”,其实不是这样断句的。它的每一个句子里恐怕有十来个“唧”字,不紧不

缓地连成一气,最后一个“唧”字尾音悠长,像两个省略号后面还接了一个破折号。(②)

那里声清亮,丛墙根下传来,浸染着秋的夜气的潮凉和湿润,仿佛二粒粒的露珠,一滚落荏青

石铺就的光滑路面上。(③)却原来,这岫蛾儿是这样一路婉转轻吟着自己长长短短的句子,

于幕后走向台前,去抚摸烟火尘民的听觉。蛇蝴的叫声是小美,细碎、悠扬、轻柔,像风过

桂花落,覆盖一秋的夜枕。(④)万物的形色和声貌上,从来都附着生命个体的灵魂温度。

秋天,总归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盈、华美、沉甸甸,穿过浮华的视觉盛宴,且去听听秋声

吧。

(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这几句古

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体现了汉语用词灵活、重视形象的特点。请对此简要说明。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时候,美丽的瞬间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甚至可以让你终生难忘。一个个的瞬间

构成了人的一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八校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险分配的类型、模式及媒介与财富分配存在着系统差别,但这无法排除另一种可能性,

即风险常以阶层或阶级专属的方式来分配。在这个意义上,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存在着很大

范围的重叠。风险分配的历史表明,风险同财富一样附着在阶级模式之上,只不过是以颠倒

的方式: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就此而言,风险似乎不是废除而是巩固了阶

级社会。贫困与安全感的缺乏结伴,招致了大量的风险;而收入、权力和教育上的财富却可

以购买免于风险的安全和自由。

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换言之,随着自然、健康、饮食等日益受到威胁,社会的区隔

和界限也就减弱了。客观地说,在其作用范围内,风险对受它影响的人群展现出了平等化效

应。在这个意义上,风险社会根本不是阶级社会,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也不能理解为阶级处

境或阶级冲突。只要我们仔细审视现代化风险的特殊样式或特殊分配模式,这一点就会变得

更加清楚:现代化风险具备一种内在固有的全球化趋势。事实上,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

都串联起来了。遇到边界,风险下潜而过。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不仅侵蚀雕塑和艺术珍品,也

早就打破了壁垒,以至于连加拿大的湖水也开始酸化,连斯堪的纳维亚北端的森林也濒临消

失。

风险的分配模式包含在全球化之中,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全球化,因为它蕴含了数量可观

的政治炸药:风险的制造者或受益者迟早都会和风险狭路相逢。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展现出

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回旋镖效应:就算是豪门富户,也难逃风险的侵害。先前的“潜在副作用”,

甚至会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

让我们以农业为例。从1951年到1983年,德国的化肥使用量从每公顷143千克增加到

了每公顷378千克;从1975年到1983年,德国的农药使用量从2.5万吨增加到了3.5万吨。

这期间,单位产量自然在上升,却赶不上肥料和杀虫剂的消耗增长。谷物的产量翻了一倍,

土豆的产量增长了二十个百分点。相比于化肥农药的投入,农业产量的增速正在递减。这与

自然破坏的累进式扩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对农户来说,这种破坏就发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尤使人痛心。

这种令人忧虑的发展有一个突出标志一一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正在锐减。“红色名录”记

录了物种面临的生存威胁,是官方的“死亡证明”,而这个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格陵兰岛

的680种植物,有519种处在危险之中。草地鸟类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如白鹳、杓鹤

和草原石制机受到影响的动物还包括地栖鸟类,处在食物链上端的动物如鹰、鹦、蜻蜓,以

及那些食物来源日渐稀少而又食性单一的动物,它们常以大型昆虫或植物生长期提供的花蜜

为食。

从前“看不见的副作用”成了亲眼可见的主要影响,以至于威胁到了构成初始原因的生

产中心本身。现代化风险的生产沿回旋镖的弧线而移动。这一结果不仅使遥远城镇的儿童身

上或母乳内的铅含量急剧上升,也在多个层面上削弱了农业生产本身的自然基础:耕地肥力

下降,重要动植物消失,土壤侵蚀危害加重。

这种威胁效应的社会循环可以概括如下:在现代化风险的屋愕之下,迫害者和牺牲者迟

早都会合为一体。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已经身处险境,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区分穷人或

富人、白人或黑人、南半球人或北半球人、东方人或西方人。威胁的影响只在它发生时存在,

而一旦发生,它又将不复存在,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继续存在。因此,这种末日启示般的

威胁并没有在威胁的“当下”留下任何可触摸的痕迹。但生态危机就不是这样了。生态危机

甚至侵蚀了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基础,并因此削减了全体人口的食物供给。这种影响有目共睹,

它不仅为自然留下了熔Ep,也触及了富人的钱袋和权势人物的健康。

回旋镖效应不止表现为直接的生命威胁,它也影响传输的媒介,如金钱、财产和正当性。

回旋镖效应并不只是向单一的源头发起还击,它会在总体层面上让每个人都受到相同的损

害。森林的破坏不仅造成鸟类消失,也会削弱土地和森林资产的经济价值。城镇或工业区、

高速公路或干线公路都会加重周边土地的负担。德国7%的土地是否已经因此而受污染或即

将受污染,以至于不再适宜耕种了一一这一点仍旧悬而未决。无论如何,这里面的道理是一

样的:财产正在贬值,并日益遭受“生态意义上的剥夺”。

(摘编自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何博闻、张文杰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在阶级社会,风险常常不像财富一样在顶层积聚,一个重要原因是顶层的阶级可以凭

借自身的优势如收入、权力等将其免除或化解。

B.随着现代化风险的扩散,社会的区隔和界限减弱,地球身处险境之中,人类则遭受健

康、饮食等方面的直接的生命威胁。

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谷物、土豆的产量虽有所增加,但相比于期间化肥、农药

的使用,农业产量的增速则正在递减。

D.德国的部分土地受到了污染,不再适合耕种,经济价值削弱,这种严重后果充分说明

了此地遭受了生态意义上的剥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虽然阶级社会和风险社会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很大范围的重叠,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把

风险处境或风险冲突理解为阶级处境或阶级冲突。

B.食物链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串联在一起了,遇到边界,风险不会消失,而是下潜而过,

这说明人们若想逃离风险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

C.作为“死亡证明”的“红色名录”正变得越来越长,是因为自然破坏导致野生动植物

的数量锐减,格陵兰岛面临生存威胁的物种类型即是证明。

D.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富人钱袋缩小,权势人物的健康受损,这时候再去

按贫富、肤色、地域等区分人类已失去了意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B

A.生态灾难打破阶级图式,无视国界,富商大贾或有权有势者,也难逃其影响。

B.有毒的废料场让良田成了荒地,居民的饮食和当地经济发展都受到极大影响。

C.“风险”这列火车特别偏爱那些位于“欠发达的穷乡僻壤”的小火车站。

D.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城市中的社会风险越来越集中,公共安全隐患也愈发突出。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加点词语“屋檐”“烙印”的作用。

(5)请结合原文中的观点对以下现象加以分析。

巴西的维拉帕里西是一座拥有一万五千人的贫民窟,多数人只能住在不起眼的灰石小

屋。1954年,军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繁荣,便吸引一些企业到这里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

巴西的石油公司选中这里的沿海湿地作为其精炼厂的厂址。之后,巴美合资的磷肥厂、菲亚

特、陶氏化学和联合碳化物公司等也很快到来。不久,这里的多数孩子患了哮喘、支气管炎

等疾病。1984年2月,巴西石油公司七十万升原油泄漏,相关人员无一人生还。

【解答】(1)D."德国的部分土地受到了污染,不再适合耕种”错,原文为“德国7%

的土地是否已经因此而受污染或即将受污染,以至于不再适宜耕种了一一这一点仍旧悬

而未决

故选D。

(2)D.“这时候再去按贫富、肤色、地域等区分人类已失去了意义”的大前提不是“农

业的自然和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富人钱袋缩小,权势人物的健康受损”,而是在现代化风

险之下,地球已经身处险境的时候。

故选D。

(3)最后一段的观点是:回旋镖效应不止表现为直接的生命威胁,它也影响传输的媒介,

如金钱、财产和正当性。A.论证的是风险对受它影响的人群展现出了平等化效应。B.论

证的是风险的回旋镖效应直接威胁生命以及影响了金钱、财产。C.论证的是风险在底层

积聚。D.论证的是风险的空间集聚,与原文无关。

故选B。

(4)①结合"这种威胁效应的社会循环可以概括如下:在现代化风险的屋檐之下,迫害

者和牺牲者迟早都会合为一体……这种影响有目共睹,它不仅为自然留下了烙印,也触

及了富人的钱袋和权势人物的健康"可知,‘'屋檐”写出了现代化风险的覆盖性,突出其

让迫害者和牺牲者都难以逃脱的特征,“烙印”写出了生态危机给自然留下的创伤,突出

其影响难以消除的特征。②结合以上可知,两个词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了

生动性,使现代化风险和生态危机的影响更为具体形象。

(5)①结合”风险分配的历史表明,风险同财富一样附着在阶级模式之上,只不过是以

颠倒的方式:财富在顶层积聚,而风险在底层积聚”可知,军政府选择维拉帕里西来吸

引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表明风险分配存在着阶级差别,财富在顶层积聚,风险在

底层积聚。②结合“风险在扩散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回旋镖效应:就算是

豪门富户,也难逃风险的侵害”可知,维拉帕里西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多数患了哮喘、

支气管炎等疾病,表明风险的回旋镖效应,直接威胁生命。③结合“先前的‘潜在副作

用‘,甚至会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可知,巴西石油公司原油泄漏,相关人员无一人生

还,表明风险的''潜在副作用”,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

答案:

(1)D

(2)D

⑶B

(4)①“屋檐”写出了现代化风险的覆盖性,突出其让迫害者和牺牲者都难以逃脱的特

征,“烙印”写出了生态危机给自然留下的创伤,突出其影响难以消除的特征。②两个词

语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加了生动性,使现代化风险和生态危机的影响更为具体

形象。

(5)①军政府选择维拉帕里西来吸引企业生产有害环境的产品,表明风险分配存在着阶

级差别,财富在顶层积聚,风险在底层积聚。②维拉帕里西的孩子受环境影响,多数患

了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表明风险的回旋镖效应,直接威胁生命。③巴西石油公司原

油泄漏,相关人员无一人生还,表明风险的“潜在副作用”,回击它自己的生产中心。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犁锦

李锐

正午的太阳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火辣辣的。刚被剪过的草坪又紧又密,露着一层崭新的

茬子,鼻子里满是热烘烘的草腥气。火辣辣的太阳把人们逼得尽量缩在草帽下的阴凉里。

宝生又抹了一把汗水。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

蹲在草地上,视线很低,只能贴着山坡朝上看,上面是镶着蓝天的坡顶,蓝绿相接的坡

顶上冒出那两棵松树,像两座苍翠的宝塔,肩并肩站在蓝天里。等拔到坡顶上,就能看见整

个树身了,就能看见驾着牛扶着犁锌的满金爷和柳叶儿了。他俩正在那两棵松树底下耕地撒

种呢。这两棵松树是第八洞的标志树。满金爷和他手里扶着的犁锌是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

乐部的标志。

草坪上拔草的人们都蹲在地上,一字排开,每人戴了一顶草帽,一只手拉着一条编织袋,

眼睛紧盯着草坪,另一只手时不时伸下去,拔出一根杂草,塞进袋子里。远远看去,火辣辣

的烈日下边,坦荡舒缓的草坪上,①面朝草地背朝天的人们,像一排在地毯上蠕动的蜗牛。

他们的任务是拔杂草,是要把掺杂在高尔夫球场草坪里的狗尾草、水稗子、野蒿子、喇叭花、

苦苦菜、蒲公英,全都拔出来,只留下草地早熟禾还有黑麦草。宝生觉得,干这活儿,有点

像老家地里间谷苗,也是蹲地上,一步一挪,也是后背上驮着个大太阳。当然,北京不是五

人坪,高尔夫俱乐部更不是农村,一张会员卡要缴三十万元的会费。②这个数目要是放在五

人坪,你得在一亩地里种两千年的玉芟。宝生现在当然明白,你不能拿北京跟农村比。草坪

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尔夫球场的名声,这儿的人靠草坪吃饭,所以,在桃花潭不种庄稼,

只种草。

宝生觉得自己特别幸运,爹妈把自己生在五人坪,生在当年陈总插队的地方。宝生现在

太喜欢桃花潭了。不只因为这儿工作给发衣服,能挣钱,能吃好饭,也不只因为桃花潭漂亮

得像电视里的广告片儿,最主要的是因为在这儿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

人。现在,十八岁的宝生终于弄明白自己为什么爱北京了一一北京有这个让他无法想象的桃

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陈总说了,半年以后就不用再拔草了,就让自己去当球童,再过

一两年,就不再当球童了,就去学技术当电工。陈总是这儿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宝生竖起耳朵等。

果然,暴热的草坪上突然传过一阵清凉的泉水声,哗啦啦的泉水声里夹杂着鸡鸣和狗叫,

还有孩子们忽起忽落的尖叫和女人们隐隐约约的对话……宝生知道,这些声音是草坪外边藏

在树丛背后的扬声器里发出的。风声,水声,雨声,林涛声,鸡鸣,狗叫,羊群出坡声,牛

群回栏声,老人们街巷里的搭话声,女人们叫喊自己的孩子回家吃饭声……千姿百态,全都

是五人坪的声音,全都是陈总用一套高级录音机专门从五人坪录回来的。第一次听见这些声

音,宝生叫起来,宝生扭头看看身边的陈总,说:“哎呀,建国爷爷!我家黄毛儿咋也到这

来啦?”

陈总笑起来:“就是你家黄毛儿叫呢!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陈总又拍拍宝生

的头:“宝生,记住,以后你就叫我陈总,咱们高尔夫俱乐部里没爷爷这个职务。”

当年陈总在五人坪插队,宝生还没出生。宝生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陈总,是有一年的春

天。那时大伙都叫他建国爷爷。那些日子里,娃娃们成天追在建国爷爷的屁股后头,盯着他

手里的照相机乱喊,给我照个相吧!建国爷爷就笑,给你们照,每人照一张,谁也少不了。

③照相机僻里啪啦,又闪又响;娃娃们叽里呱啦,又跳又笑。后来,就看见照片了。每个人

都有,也有满金爷的。满金爷扶着犁金着牛在前面走.,一他的孙女柳叶儿跟在后,胳膊肘里挂.

着柳条斗子,正在撒玉文种子。又过了好多年,等到建国爷爷开着汽车再到五人坪时,满金

爷已经死了,柳叶儿出嫁生下孩子了。那时,建国爷爷指着那张照片说过好多次,我耕地就

是满金爷教会的。

自从来到桃花潭,宝生干活从不叶苦。宝生知道,自己是在为自己的幸运和希望受苦。

就像现在眼前的这群人,他们的运气和希望,好比草帽底下的阴凉,只有那么可怜的一小片。

说不定什么时候刮来一阵风,头顶上的草帽就没了。④宝生有几分兴奋地打量着身边的蜗牛

们,宝生想,人和人真是不一样呀。

拔到坡顶,每个人都湿透了衣裳。

现在终于看清楚了:矗立在草坪左边的两棵松树下,和照片上一模一样,走出来扶着犁

钟的满金爷。大黄牛脖下挂着牛铃,高举椅角,绷紧身子走在最前头。一脸皱纹的满金爷头

扎白羊肚手巾,左手握紧扶手,把犁锌深深插进草地里,右手高扬鞭子。柳叶儿胳膊肘上挂

着柳斗子:走在最后,正低头往犁沟撒种。

藏在铜雕里的扬声器又响起来了,水声,风声,鸡鸣,狗叫,孩子们的嬉笑声,满金爷

赶牛的吆喝声……错杂缤纷地从松树下动人地传过来。这套铜雕做得真好,和真人一模一样,

牛索、犁锦、鞭子、柳斗,也都按原物大小铸出来。他们正从松树下平静安详地走出来,如

果没人打搅,他们会一直往前走,会在这片地毯一样的草坪上翻起土地,开出一条深深的犁

沟来。

每次看见他们,宝生心里都会涌起说不出的赞叹和感动,这赞叹和感动又会搅起一些让

宝生更为赞叹和感动的幻觉,看见他们,听见身边那些生机勃勃的声音,宝生说不清楚到底

是他们走进了自己的梦境,还是自己走进了他们的梦境。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B

A.小说第一段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正午烈日曝晒下的草坪热气蒸腾的景象,为人物

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背景。

B.“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发自肺腑的告白,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

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

C.“宝生竖起耳朵等这个独句段呼应前文“宝生想,现在该听见了”这句,起到揭示

人物心理和标明叙事线索的作用。

D.小说以宝生目睹耳闻的情景触发的“赞叹和感动的幻觉”收尾,刻画了宝生复杂微妙

的心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句子①用“蠕动的蜗牛”比喻烈日下拔草的人们,表现劳作的辛苦,凸显其卑微、渺

小。

B.句子②,一则强调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费的昂贵,一则点明五人坪的贫穷、落后。

C.句子③描写建国爷爷为孩子们拍照的情景,表现了他的亲和、慈爱,孩子们的天真、

活泼。

D.句子④揭示了宝生的心理:他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

豪。

(3)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文字的表达效果。

(4)语文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针对这篇小说写一则文学短评。以下是参考题目:①“农

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②“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请任选其一,围绕题目,立足文

本内容,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解答】(1)B.“表明陈总对乡土田园风光的热爱,凸显其淡泊名利的心态”这一理解

不正确,属于过度解读。从小说上下文语境看,“我就是想把五人坪留在我身边!”这句

话可以反映陈总对自己曾经插队过的农村五人坪的眷恋;但“淡泊名利”这一分析,从

原文看,就缺乏充分依据了。

故选B。

(2)D.“他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这一分析不正确。

从文本语境看,“为自己比别的工人更能吃苦而深得陈总信任、赏识而自豪”这一分析没

有依据,是无中生有。

故选D。

(3)画线部分文字是从宝生的视角描写他所见的满金爷手扶犁锌耕田、柳叶儿跟随撒种

的铜雕画面。这部分文字运用了动作、外貌、细节等描写手法。从文本整体语境看,显

然这部分文字是作者有意详写的。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人物、结构、主题三

方面考虑:从人物塑造看,以此透露出宝生对乡土农耕生活的留恋,对往昔农耕生活已

成为雕塑风景(追忆场景)的惋惜与无奈;从情节结构看,呼应开头部分有关“桃花潭

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的描写,使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从主

题意蕴看,扣合标题“犁铎”,揭示传统农具及人们农耕劳作的命运际遇,暗示小说主题

意蕴。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生的短评思路可以是个性化的,只要思路清晰、言之成理,

都可得分。题干虚拟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情境,给出了文学短评写作的参考题目,考生可

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阅读鉴赏体会,任选其一写作文学短评思路。“农具的寓言,冷峻的

反思”,这个题目提示考生从标题“犁锌”(也是小说的核心意象)入手,去探究作者讲

述的这个与传统农具有关的故事,包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冷峻、深切的反思。''传

统文明的当下命运”,这个题目提示考生从作品的主题意蕴切入,去观照以“五人坪”为

代表的传统乡土农耕文明与以靠近北京城的桃花潭高尔夫球场为代表的都市文明(或工

业文明)的此消彼长,反思传统文明日渐式微的严峻现实,探究如何重建文明的紧迫议

题。

答案:

(1)B

(2)D

(3)①透露出宝生对乡土农耕生活的留恋,对往昔农耕生活已成为雕塑风景(追忆场景)

的惋惜与无奈;②呼应开头部分有关“桃花潭高尔夫球乡村俱乐部的标志”的描写,使

得小说脉络连贯,情节紧凑,内容充实;③扣合标题“犁铎”,揭示传统农具及人们农耕

劳作的命运际遇,暗示小说的主题意蕴。

(4)农具的寓言,冷峻的反思:①本文通过叙述宝生在高尔夫球场草坪上拔草时的见闻

感受,展现了犁锌及其驾驭者成为雕塑的风景,这是个耐人寻味的寓言。②五人坪所代

表的乡土农耕文明成为只可念想的梦境,拔草人无法掌控自己未来的命运。③“犁锌”

及其主人们的际遇,折射了城市文明冲击下传统文明的式微,蕴含着作者重建中华文明

的冷峻反思。(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传统文明的当下命运:①在《犁钟》中,作者含蓄地指出,即使最现代化的高尔夫球场,

也离不开最原始的劳动操作一一拔草。②宝生热爱北京并非因为北京所拥有的现代化特

征,而是这里天天都能听见五人坪的声音,看见五人坪的人。③现代化的发展已使纯粹

意义上的传统文明变成梦境一样的存在,如何应对现实生活的挑战而非一味地生活在家

乡的幻想中,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选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凡敌人强盛,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那其志,候其有衅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日:

“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

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七

其骁气,凌铢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

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粤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

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壮,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日:

“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

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

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

抚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

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

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

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仆书生疏迟,

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羽览书有谦下自托之意,遂大安,

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

郡。

(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

材料二:

羽闻马超来隆旧韭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

起蔺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薪、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

逸群也。”羽美须髯,敖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注]孟起:马超,字孟起。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

羽闻A马超B来降C旧非D故人E羽书F与诸葛亮G问超人H才可谁比类。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骄,意思是“使其骄惰”,与“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两者用法相同。

B.“羽矜其骁气”与“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中的“矜”字意义不同。

C.至尊,意为“极尊贵、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可用于借指皇帝,文中指孙权。

D.故,意为“因此”,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正当关羽活捉魏将又把曹仁围困于樊城之时,吴将吕蒙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对

此非常担忧,希望吕蒙留下来。

B.陆逊对吕蒙建议说关羽一心只图北进,在听到吕蒙生病的消息后必定不做防备,希望

吴军趁机出击活捉并制服关羽。

C.吕蒙建议孙权用陆逊代替自己,因为陆逊眼光远大,有军事才能,且关羽也不会有所

顾忌,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

D.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让他代替吕蒙,陆逊赴任后把陆口的情况向孙权做了

汇报,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于我。

②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

(5)材料中陆逊和诸葛亮都给关羽写过信,两人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答】(1)“羽闻马超来降”主谓宾齐全,表意完整,其后断开;后一个“羽”是后句

主语,其前断开;“问超人才可谁比类”是书信的内容,表意完整,单独成句,综上应在

CEG三处断开。译文: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两人过去并不认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

问马超的才能有谁可以相比。

故选CEGo

(2)A.“用法相同”有误,“以骄其志”大意是“使其骄惰”,“骄”是使动用法;“渔人

甚异之”大意是“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异”是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

故选:Ao

(3)A.“希望吕蒙留下来”的概述于文无据,从原文“又相闻病,必备无益”“若见至

尊,宜好为计”来看,这是东吴对关羽的“卑而骄之”的计策。

故选:Ao

(4)①始:刚刚;但:只是;嫌:怀疑。译文:(他)刚立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

一心只图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

②见获:被擒获;遐迩:指远近的人;勋:功勋。译文: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

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

(5)根据第一段兵法上所说的“卑而骄之”、陆逊在吕蒙面前对关羽的分析、吕蒙向孙

权推荐陆逊替代自己的理由以及陆逊写给关羽信的内容可知,陆逊是针对关羽采用兵法

中的“以谦卑示弱,促使敌人骄惰起来”的计策,写信故意地贬低自己称颂关羽的功绩,

其目的就是让让关羽放松警惕不再对其有疑忌,在关羽骄惰之时出其不意战胜关羽。故

可以概括为“陆逊给关羽写信是为了让关羽放松警惕,不再对其有疑忌”。

根据“亮知羽护前”可知,诸葛亮非常了解关羽争强好胜的性格,诸葛亮在信中夸赞关

羽,将马超与张飞等人相比,就是为了满足关羽争强好胜之心。故可以概括为“诸葛亮

给关羽写信是为了满足其争强好胜之心”。

答案:

(1)CEG

(2)A

⑶A

(4)①(他)刚立大功,志意骄傲放纵,(现在他一心)只图北进,对我吴国没有怀疑。

②于禁等已被阁下擒获,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的功勋足可以万古流芳。

(5)①陆逊给关羽写信是为了让关羽放松警惕,不再对其有疑忌;②诸葛亮给关羽写信

是为

了满足其争强好胜之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敌人兵力强大,没有充分的把握将他打败,就要施用谦辞重礼,让他骄惰,等到敌

人有隙可乘,再发动突然袭击,就可以彻底取得胜利。兵法上说:“以谦卑示弱,促使敌人

骄惰起来。”

蜀将关羽向北进军,活捉了魏国的将领于禁,又把曹仁围困在樊城。吴国的将领吕蒙在

陆口声称有病,返回建业,陆逊前去与他相会,问:“关羽最近所占领的地区和你毗邻,你

为什么这时却回到长江下游的建业来?你走后如果部署不当,就令人担忧啊!”吕蒙说:“情

况正像你所说的那样,但是我病得十分的厉害。”陆逊说:“关羽凭借着骁勇的气势,凌驾欺

压他人。(他)刚刚立了大功,心气骄傲放纵,现在一门心思想着北进,对吴国没有怀疑。

他听到你生病的消息,必定越发不做防备。现在如果在他没料到的时候突然出击,自然可以

活捉并制服他。你拜见吴王的时候,应该就这个问题好好地计议。”吕蒙说:''关羽向来勇猛,

不但作战难以对付,而且他已经占据了荆州,威望和信誉更以往更高了,加上新立战功,信

心、气势非常足,想要制服他非常地容易!”吕蒙到了吴都去拜见孙权,孙权问他说到:“你

病了,谁可以代替你?”吕蒙答曰:“陆逊眼光远大,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可担负重任,看

他的筹划和思虑,他终究是可担当大任的。现在因为他名声不大,关羽也不会有所顾虑,没

有比他再合适的人了。如果任用他,应当告诉他要注意对外不露声色,对内加强侦察,等待

时机,然后可以实现战胜关羽的目的。”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军右都督,代替吕

蒙。陆逊赴任到达陆口之后,马上就写信给关羽说:“以前看到贵军行动,按照军律用兵,

以小的战斗换来伟大胜利,这是何等的崇高伟大啊!敌国遭到失败,有利于巩固我们两国的

联盟,听到这一胜利消息,我们都击节庆贺,盼望您乘胜前进,席卷中原,以共扶汉室。我

才疏学浅,智力平庸,刚刚西来赴任,我向来十分的敬仰您的荣耀,愿意把您作为学习的榜

样。”信中还说:“于禁等已被阁下擒捉,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功勋足可以万古

流芳,就是古代晋文公城濮之战中用兵之法、韩信破赵之谋略,都难以超过将军的功绩。又

听魏将徐晃等率步兵、骑兵刚刚赶到,他们也只能观望将军的麾旗不敢轻动。只是曹操老奸

巨猾,气急败坏时难免积邪火而不顾危险,暗地里增兵,以达到其南下的目的。虽然魏军长

途行军到此,不免是疲惫之师,但还有猛将悍卒。而且战胜之军,往往会产生麻痹轻敌的情

绪,古代用兵术常讲军队胜了要越发警觉,我祝愿将军广为筹划,以争取全部胜利。我不过

是一个书生,所见不免疏漏迟钝,勉强陈述我所懂得不多的事情,如今我军有一个威德兼备

的好邻居,乐意讲出心里话,所讲的不一定合乎兵策,但确是我的一番心意啊!“关羽看了

此信,认为其中有谦逊婉转、请求关照的意思在内,于是放了心,不再有所疑忌了。陆逊在

这时却把情报上送孙权,说目前已经具备活捉关羽的条件。于是孙权秘密派兵而来,委任陆

逊和吕蒙为先锋,东吴大军一到,立刻攻克公安和南郡。

材料二:

关羽得知马超前来投降,两人过去并不认识,关羽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有谁可

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争强好胜,就回答说:“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过人,是当世的豪杰,

是藕布、彭越一样的人,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也比不上美髯公的超凡绝伦。”关羽须

发很美,所以诸葛亮叫他美髯公。关羽看到书信非常高兴,将信件展示给宾客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宿范氏水阁

洪朋

枕水凿疏根①,云扉夜不扃。

滩声连地籁,林影乱天星。

人静鱼频跃,秋高露欲零。

何妨呼我友,乘月与扬船。

[注]①疏根:栏杆上雕花的格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本诗描写夜宿水阁所见所闻,画面野逸清瘦,境界和谐幽美,表达了诗人的欢喜之情。

B.颔联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描写滩头的秋声连续不绝、天上的星光凌乱一片,富有神韵。

C.颈联描写秋天夜深人静时,诗人听见水中鱼儿频频跳跃,露水欲零,静寂中蕴含生机。

D.尾联写出诗人的心理状态,表现诗人静极欲动,急于和友人融入到大自然中去的冲动。

(2)洪朋诗作“辞义深厚,包学丰富”,请结合首联简要分析。

【解答】(1)B.“滩头的秋声连续不绝、天上的星光凌乱一片”错,颔联“滩声连地籁,

林影乱天星”的意思是“滩头水石相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