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三至七单元及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叙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语,而非近代以后才产生的新概念。它指按照一定的方位次序或时序叙述事件(由天文到人事),“叙”是其发生方式“事”为其活动载体。深入考察,可知“叙(序)事”最迟出现在《周礼》的有关记载中,经两汉时人评价《史记》而在曹魏时期形成史学领域的表意功能,并在唐代上升为一个理论术语。此后,经由历代学人的运用,“叙事”不断积累起丰富的内涵,并与小说诗文评点形成交叉,孕育了中国传统叙事理论体系。从史学自身的品格出发,就“叙事”一词的构成来看,“事”当为其根本,即有“事”可叙,方能称之为“叙事”。两汉时人评论司马迁《史记》“善(述)序事理”,其具体表现是由“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支撑的“实录”,表明《史记》所揭示的“理”,也来源于真实的“事”。这些依真实之“事”而生成的道理、事义,是人们品读历史著作时所收获的最重要的启示,正由于此,人们才会对历史产生敬意,史学的致用才得以实现,史学的求真才有其价值。在中国传统史学语境中,“叙事”也作名词化理解,表示史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史书之中,有以叙事为重者,有以议论为重者,当然也存在考订,辞命,叙例等多种成分。由于朝代更迭而形成的周期性现象,运用编年、纪传两种体裁写成的朝代史构成了中国古代史书群体的主干,从中我们得以观察到中国古代史学具有重事、主人,寻美、用意四位一体的叙事风格。总之,由于“叙事”在史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叙事”的探讨、反思不断拓展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的生长(摘编自朱露川《史学叙事研究与中国自主的叙事理论体系》)材料二:叙事是历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又与文学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学家虽不能像小说家那样虚构,但依然可以借助修辞、想象、文字编排、情节设置去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历史学家并不排斥叙事,反而会运用叙事拓展和深化作品的意义与内涵。自19世纪中期以来,叙事的历史开始式微。历史学家不再热衷于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侧重历史在反映过去之真相时的证据问题,史料的甄别与考证被提到了日程之上,叙事的历史转向了以追求客观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目的的科学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计量史学兴起,并迅速成为历史学家探知和把握过去的有效工具,史料被化约为各种数据和数学建模,各种可视化的曲线、图表和公式则取代了寓意于文字之中的叙述。21世纪初,叙事在这种以数学方式研究过去进而预测未来的实践中,显得更加无足轻重。不过,另一方面,叙事也没有远离历史。几乎就在计量史学风行欧洲和北美的同时,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于1979年发表了《叙事的复兴:对一种新的传统历史的反思》一文,对叙事历史的回归予以了深刻剖析。斯通认为,叙事的复兴其实是对历史研究中量化方法以及历史解释的经济决定论模式的不满甚至失望。在这种情况下,被冠以“微观史”“心态史”“历史人类学”等诸多称谓,但又可以被统合在“新文化史”这一标签之下的史学新范式迅速发展起来,它将视角转向底层、边缘以及那些支离破碎但又亟待被连贯起来的各种“小写的历史”。所有这些,最终被集中在对个体和单一事件的描述上,比如卡洛·金兹伯格描述的磨坊主,娜塔莉·戴维斯笔下的马丁·盖尔等。而对个体经验和事件史的描述,恰恰是叙事可以在其中大显身手。然而,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十余年以来,新文化史及其所掀起的文化转向浪潮开始消退。但叙事并没有随之衰退,而是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下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确定性的时代,叙事或许仍是深入体察过去进而把握未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将过去塑造成一个连贯的叙事,这种追求不会从历史学家身上消失。当然,历史学家的叙事一定是以证据和史料为基础的,如果超出了这一限度,就有可能陷入真实性丧失的危险境地。比如一些新文化史的实践者,倾向于从心理和情感的层面叙述个体的故事,但因为缺乏史料的支撑,往往容易跨越历史叙事的界限,进入到文学创作的虚构之中。同时,考虑到时代之差异,即便史料和证据充足,今人对古人的理解也是有限的。或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微观研究近年来愈发与宏观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将个人的经历融入诸如社会转型这样的大事件中,进而弥补因史料不足而导致的叙事断裂。由此可以看出,经由新文化史而复兴的叙事,只是一种有条件的叙事,但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依然值得历史学家去追求。(摘编自张旭鹏《历史叙事的意义与限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叙事”一词在有关《周礼》的记载中就出现过,直到唐代上升成为理论术语,其理论体系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发展起来。B在中国传统史学语境中,“叙事”作动词看待,“叙”是手段、方式,“事”为对象;叙事也可作名词看,表示史著中的组成部分。C.史学与文学中都有叙事,虽然二者的叙事有所区别,但史学在叙事时是可以借助部分文学中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的。D.史学叙事在近几个世纪中曲折前行,近代以来受到数学方式的冲击,虽然也出现了史学新范式,但叙事的式微不可避免。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传统叙事理论体系的孕育和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小说诗文评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B.从运用编年、纪传两种体裁所写成的朝代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学具有重事、主人、寻美、用意四位一体的叙事风格。C.计量史学风行欧洲和北美之时,劳伦斯·斯通发表文章,对用此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表示了不满与失望。D.史料和证据不充足、今人对古人的理解有限都会在由新文化史而复兴的历史叙事中造成其真实性的丧失。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二段“事,当为其根本,即有‘事’可叙,方能称之为‘叙事’”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孟子评价孔子作《春秋》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意谓《舂秋》叙述的是齐桓、晋文称霸这些历史事实。B.公元941年,赵莹提出征集唐代史料的具体办法——发动“三京诸道,中外臣僚及名儒宿学”广泛搜罗专门史料。C.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D.《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秉笔直书。4.下面是明清之际评点家金圣叹的论述,根据上述材料对其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A.“以文运事”表明史学叙事是以“事”为根本,其中的“事”是真实的。B.“因文生事”表明文学叙事追求“文”的目标,其中的“事”是虚构的。C.“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表明史学叙事需要史学家进行有条件的叙事补充。D.“削高补低都由我”表明可用文学叙事中的“削高补低”来解决历史叙事断裂的问题。5.请结合材料二内容,概括说明“新文化史”中叙事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万卡

[俄]契诃夫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外出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神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檀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你写信。祝您圣诞节好,我没爹没娘,只剩下你一个亲人了。”万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莫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白天他在仆人的厨房里睡觉,或者跟厨娘们取笑,到夜里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袄,在庄园四周走来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后跟着两条狗,牵拉着脑袋。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他的梆子挂在腰带上。他冻得不时拍手,缩起脖子,发出苍老的笑声。“咱们来吸点鼻烟,好不好?”他说着,把他的鼻烟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女人们闻了点鼻烟,不住地打喷嚏。祖父乐得跟什么似的,发出一连串快活的笑声,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冻在鼻子上了!”他还给狗闻鼻烟。卡希坦卡打喷嚏,皱了皱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敏为了表示恭顺而没打喷嚏,光是摇尾巴。天气好极了。空气纹丝不动,清澈而新鲜。夜色黑暗,可是整个村子以及村里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烟,披着重霜而变成银白色的树木、雪堆,都能看清楚。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时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戳到我脸上来。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亲爱的爷爷,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万卡嘴角撇下来,举起黑拳头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我会给你搓碎烟叶,”他接着写道,“亲爱的爷爷;我再也熬不下去,简直只有死路一条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没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长大了,我就会为这件事养活你,不许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祷告,让你的灵魂安息,就跟为我的妈妈彼拉盖雅祷告一样。”万卡声音发颤地叹一口气,又凝神瞧着窗子。他回想祖父总是到树林里去给老爷家砍圣诞树,带着孙子一路去。那时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严寒把树木冻得咔咔地响,万下就学他们的样子也咔咔地叫。冷不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野兔,在雪堆上像箭似的窜过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你来吧,亲爱的爷爷。”万卡接着写道,“我求你带我离开这儿吧。你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这儿人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亲爱的爷爷,你来吧。”万卡把这张写好的纸叠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来的信封里。……他略微想一想,用钢笔蘸一下墨水,写下地址:寄交乡下祖父收然后他搔-一下头皮,再想一想,添了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完信而没有人来打扰,心里感到满意,就戴上帽子,顾不上披皮袄,只穿着衬衫就跑到街上去了……万卡跑到就近的一个邮筒,把那封宝贵的信塞进了筒口……他抱着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来,过了一个钟头,就睡熟了……在梦中他看见一个炉灶。祖父坐在炉台上,耷拉着一双光脚,给厨娘们念信……泥鳅在炉灶旁边走来走去,摇尾巴……(有删改)文本二:与传统中国式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截然相反,这种没有结尾的结尾,着实引起了不同国家、地域人民的共鸣。针对这样的写作手法,契诃夫自己也曾解释过:“小说家的任务只在于描写怎样的人,在怎样的情形下,怎样说或怎么想,艺术家不应当做自己的人物和他们所说的话的审判官,而只应当做它们公正的见证人。”透过一个穷困的孩子的经历,它带给我们的震骇要远远超过一件重大事件。这正是契诃夫所特有的平民化的现实讽刺。(摘编自黄东波《浅谈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特意将万卡写信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前夜,突出了他的孤苦,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B.万卡并不想接受逆来顺受的生活,而是想尽办法摆脱这种现状,尝试突破命运的桎梏。C.“亲爱的爷爷……,求你带我离开这儿吧”表现了万卡急于重返安逸、快乐生活的迫切心情。D.万卡的信地址是“寄交乡下祖父收”,地址不详预示着他的信可能寄不到爷爷的手里。7.下列对文本一、二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由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条是万卡,一条是回忆中的爷爷,一实一虛交叉进行。B.小说采用现实与回忆交织的结构方式,在对比中突出万卡现实的不幸,丰富了文章内容。C.文章叙述视角独特,在儿童视角与作者视角间自由灵活切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D.文本二作者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尾难以引起不同国家、地域人民的共鸣。8.文中多次出现万卡“叹气”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中加点处万卡“叹气”时的心境。(5分)9.请结合文本一、二的内容,分析文本一结尾的艺术效果。(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坯。”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注]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予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薰心,有求死不得者矣,况僧乎哉!(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注]纪纲;统领仆隶之人,后泛指仆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汝师戒A行之B僧C所D遗E手泽F宜恪守G勿H俾损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焉,指“哪里”,与“秦不生一焉”(《谏逐客书》)中的“焉”字词义不同。B.“灰心木坐”中的“木”与“意洞手书”(《与妻书》)中的“手”词类活用不同。C.而立《论语》:“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所成;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D.“不异之乎其再生”与“宰以卓异闻”(《促织》)两句中的“异”字词义不同。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和尚化身为公子后提出了想到长清去游览的请求,被公子家人劝阻,但他不听劝阻,第二天就出发了。B.化身为公子的老和尚刚来到生前寺院时,被徒弟们当作贵客接待,并在徒弟们的引导下看了一下埋葬自己的坟墓。C.化身为公子的老和尚向弟子们讲述了化身为公子的经历,又历述生平事迹,弟子们才相信这个人是他们的师父。D.化身为公子的老和尚后来住在了寺庙里,公子的夫人、故友有时来长清拜访他,恳求他回去,但遭到了他的拒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4分)(2)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4分)14.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观点?请根据文本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注]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选自曹雪芹《红楼梦》)[注]蜂团蝶阵:一作蜂围蝶阵。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风卷得均匀”既表现了春风的徐缓,又表现了柳絮的舞姿柔美。B.词中用“蜂团蝶阵乱纷纷”比喻柳絮纷飞繁乱,“乱”宇字生动传神。C.“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写出了主人公对柳絮命运的同情。D.这首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将情志寄托在“柳絮"这个意象上。16.这首词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借谁的手笔写的?下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胸怀家国,涕泪交流。(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先用“

”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金陵秋景图,接着用“画图难足”表达了赞美之情。(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独脚金为专性半寄生杂草,寄主为禾本科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桨、甘蔗等,可严重危害这些作物。爆发时,

,甚至颗粒无收。独脚金没有真正的根,从种子中萌发出的是一种称为吸器的结构,吸器是一种变态的奇生根,可以穿透寄主植物根部周围的防护组织,从寄主植物的根中吸取养分供自己生长。“神出鬼没”正是独脚金的可怕之处——当人们看到它的苗钻出地面时,其实它早已成功寄生,而这时,对作物的一切抢救措施都为时晚矣,一片密密麻麻的独脚金在枯苗旁骄傲地开着小花,像在炫耀自己的战果。

,又严重危害农作物,所以人们才形象地称它为“巫婆草”。独脚金的繁殖能力相当强。一株成年独脚金能产生近10万粒种子。它的种子非赏小,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休眠20年,仍然有高达50%以上的萌发率。可以说,

,这块田地基本就不能种庄稼了。难怪小小的“巫婆草”曾经让无数非洲人民不得不放弃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背井离乡。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的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作。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靠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20.下列句子中的“大概”与文中加点的“大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本书只大概翻了翻,没有仔细看。B.他把情况做了大概的分析。C.天上乌云密布,大概要下雨了。D.他嘴上没说,心理却捉摸了个大概。21.根据文中内容,用一段话概括刘四爷愿意祥子在厂子里的原因。要求:包含递进关系,语句通顺,不超过50个字。(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什么活都干,干得高高兴兴”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代诗歌阅读”中说“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荀子·劝学》中也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有“借力”“假物”的智慧。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但叙事的式微不可避免”说法错误。根据文中“恰恰是叙事可以在其中大显身手”“这种追求不会从历史学家身上消失”等信息可知)2.C(“对用此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表示了不满与失望”对象错误,根据“斯通认为,叙事的复兴其实是对历史研究中量化方法以及历史解释的经济决定论模式的不满甚至失望”可知,表示不满与失望的对象不是斯通,而是叙事的复兴)3.A(材料一第二段观点是“‘事’当为其根本,即有‘事’可叙,方能称之为‘叙事'”“事为真实之事”。B项是说收集史料的方法。C项是说史书中会有史学家的情感倾向。D项是赞美史官的职业操守以及叙事需要直书)4.D(D项“解决历史叙事断裂的问题”分析错误。根据“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可知,文学叙事中的“削高补低”是指文学叙事的虚构靠创作者按笔性——个人的需要来进行,并不需要真实的事件,而这违背了历史叙事的原则,“历史叙事断裂的问题”是由“史料不足或不真实”造成的,故其不能解决历史叙事断裂的问题)5.①将视角转向底层、边缘等各种“小写的历史”,对个体和单一事件进行描述。②将过去塑造成一个连贯的叙事,深入体察过去进而把握未来。③倾向于从心理和情感层面叙述个体的故事。(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6.C(“表现了万卡急于重返安逸、快乐生活的迫切心情”理解不当,应是万卡急于摆脱悲惨生活的心情,是否要过安逸、快乐的生活并不是重要的)7.D(文本二“与传统中国式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截然相反”指的是两种结尾的方式不同,而不是“难以引起不同国家、地域人民的共鸣”)8.①第一次叹气是提笔写信之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等描述表现了万卡背着老板写信时的恐惧不安;②第二次叹气是发生在回忆起跟爷爷在一起时的美好生活之后,表现了万卡意识到幸福不再的无奈心境;③第三次叹气是发生在讲述自己挨打的经历并哀求爷爷接他回去时之后,表现了万卡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心境。(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①小说结尾处写到了万卡的梦境,梦境的美好更反衬出万卡悲惨的现状,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②这种没有结尾的结尾体现了“艺术家不应当做自己的人物和他们所说的话的审判官,而只应当做它们公正的见证人”的创作思想,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③万卡抱着美好的希望睡着了,而主人公万卡的命运究竟如何,契诃夫没有接着详细讲述,这种没有结尾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0.CFG[(原文标点)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l1.B(“木”与“手”词类活用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12.D(“公子的夫人.故友有时来长清拜访他,恳求他回去”说法错误,文中无“公子的夫人有时来长清拜访他”的信息,也没有“故友恳求他回去”的信息)13.(l)河南有位世代乡绅的公子,带着十余骑(家丁),擎着猎鹰去猎兔。马受惊狂奔,(公子)堕马而死。(得分点:“率”“逸”“毙”各1分,句意1分)(2)住了几个月,悄悄出门离家,直达长清旧寺。他对众弟子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得分点:“居”“遁”“抵”各l分,句意1分)14.做人要本性坚定,不要被外物迷惑而丧失本性。(3分,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山东长清县有个和尚,道行高深,洁身自好,八十多岁身体依然很健康。有一天,他一跤摔在地上起不来,庙里的和尚急忙赶上前抢救,老和尚却已去世了。和尚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魂魄飘飘,来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位世代乡绅的公子,带着十余骑(家丁),擎着猎鹰去猎兔。马受惊狂奔,(公子)堕马而死。老和尚的魂魄正好撞上公子的尸身,一下子合为一体,于是公子就慢慢苏醒过来。仆人们围在四周问他怎么样了,公子张开眼睛,说:“我怎么到这地方来了?”众人把他扶回家去。一进门,就见一群扑粉画眉的女子,纷纷过来看视慰问。公子十分惊惧,说:“我是和尚啊,怎么到这儿来了?”家里人以为他是在说胡话,都开导他要他明白过来。老和尚也不申明辩解,只是闭着眼睛,不再说话。家人给他送来米饭他就吃,送来酒肉他就拒绝。夜里独自安息,不受妻妾侍奉。这样过了几天,他忽然想要稍稍走动走动。大家都很高兴。出得房来,刚刚站定,就有许多仆人纷纷走来,送上各类钱粮账册,争着请他清点核算。公子假托新病未愈,精神疲倦,一概推辞。只问:“山东有个长清县,你们知道吗?”大家都回答:“知道。”他又说:“我闷得无聊,想到长清去游览,你们可以马上给我准备行装。”大家说公子伤病刚好,不应远游,他不听劝阻。第二天就出发了。到了长清,只见景物风貌依旧。也不用问路,直接来到寺院。几个徒弟见有贵客到了,拜伏请安,十分恭谨。就问他们:“老方丈到哪里去了?”徒弟答道:“师父不久前已离开人世了。”问坟墓在哪里。徒弟们就引导他前往,只见三尺孤坟,野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