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 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编制说明_第1页
纳米技术 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编制说明_第2页
纳米技术 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编制说明_第3页
纳米技术 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编制说明_第4页
纳米技术 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纳米材料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硅在消费品中经常使用,如橡胶

制品、绝缘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通常以比纳米尺度大的团块形式存

在,但使用者也有可能暴露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这些材料。尽管此类

的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混合粉尘环境(如制造环境)中,

对特定纳米材料的空气浓度进行定量仍具有挑战性,并已成为纳米相

关特殊职业暴露限值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方法为越来越感兴趣的暴露

环境中特定颗粒在纳米尺寸范围的定量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这种方

法可以满足职业暴露评估中对纳米材料抽样方法的更高层次要求;该

方法分析的结果可用于与现有的健康基准进行比较,以了解工作人员

潜在的健康风险。此外,它还有助于在生产的早期阶段过程中根据需

要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本文件提供了在混合粉尘工业生产环境

中收集的空气样本中,根据颗粒大小对空气中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

硅颗粒的浓度(颗粒数/cm3)进行量化和识别的方法。

为规范我国相关研究,实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现使用翻

译法等同采用ISO/TS21361:2019《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

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本文件提供了在混合粉尘工业生产环境中收集的空气样本中,根据颗

粒大小对空气中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的浓度(颗粒数/cm3)

进行量化和识别的方法。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项目名称:《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

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立项号:20221613-Z-491

项目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铁基纳米材料类酶效应与急性髓

系白血病诊疗技术》(2017YFA0205504)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

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编制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以下

简称所院)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

验医学研究所和1921年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所院仪器

中心拥有最先进的生命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可为在分子和细胞水平

上进行一系列样品制备、纯化、分析、检测和鉴定等实验提供系统的

技术支持。所院基础医学细胞中心通过科技部、财政部联合评估,被

认证成为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06年2月成立纳

米生物医学联合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简称基础所)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纳米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指导下,组建了“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化工作组,与国际纳

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SO/TC229)的第三工作组相对应,参与国际标

准化组织的活动及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些都为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打下

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

共建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全国纳米技

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专业委员会(CNAS/TC/SC14)均挂靠在纳

米中心。纳米中心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国内纳米科研和

产业化的调研、组织纳米基础标准的制定、纳米标准物质的研制和溯

源、纳米检测技术的研究、全国纳米检测实验室间检测技术的比对和

认可、与国外纳米标准化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等工作。纳米中心还承担

了多项科技部863纳米专项、973计划中与纳米技术相关的项目,以及

与纳米检测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上工作为高效

率完成本标准的制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工作过程

本标准编制小组于2021年1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由中

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担任。

标准起草工作组详细讨论并制定了标准编制的具体工作过程、拟定了

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就草案修改进行了多次交流,

最终形成该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2021年1月至6月,对国际标准ISO/TS21361:

2019《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

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进行翻译,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并向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立

项。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对标准中的术语、定义和含义表述

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进行文字性修改,形成标准讨论稿。2022年12月

该项目获得立项,立项号为20221613-Z-491。2022年12月至2023年

1月,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内部研讨、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4、国家标准草案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内容

上述单位的科研人员承担本标准的翻译、审核、校对和文字编辑

性工作,具体分工如表1:

表1标准起草工作组人员名单

姓名职称/职务单位联系方式在起草中的职责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went@.

温涛副研究员标准文本翻译、核对

础医学研究所cn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mengjie@ibms.pumc.e

孟洁研究员标准文本核对

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liujian@.

刘健研究员标准文本核对、定稿

础医学研究所cn

吴晓春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wuxc@标准文本核对

纪英露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jiyl@标准文本核对

白茹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bair@标准文本核对

三、国家标准编制原则

起草工作组成员首先查阅了标准编写应依据的有关国家标准,以

进一步熟悉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本标准起草中所依据的相关标准、

资料如下:

标准中相应的部分依据的标准编号依据的标准名称

标准的结构1.GB/T1.1-2020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2.GB/T1.2-202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

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

文件起草规则》

《国际单位制(SI)和国际单位制多功

国际单位ISO1000-1992

能与某些其它单位的使用推荐规程》

标准中的量和单位GB/T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标准中涉及的标准1.GB/T30544.1-20141.《纳米科技术语第1部分:核心

术语》

采标的国际标准ISO/TS21361:2019《Nanotechnologies—Methodto

quantifyairconcentrationsofcarbon

blackandamorphoussilicainthe

nanoparticlesizerangeinamixeddust

manufacturingenvironment》

四、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本标准制定工作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编制原则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法律。编制格式符合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遵循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

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的总则,

以“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为原则,等同采用该项国际标准ISO/TS

21361:2019制订该国家标准。本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直接翻译上

述同名国际标准。

五、主要试验分析

本标准不涉及试验验证。

六、与国际、国内同类标准水平对比情况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TS21361:2019《纳米技

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

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符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

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

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等有关规定。

本标准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建

议本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炭黑和

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建议将本标准作为国家标

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

十、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

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无。

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

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

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Nanotechnologies—Methodtoquantifyairconcentrationsofcarbonblackand

amorphoussilicainthenanoparticlesizerangeinamixeddust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ISO/TS21361:2019,IDT)

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

2023年1月12日

一、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纳米材料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硅在消费品中经常使用,如橡胶

制品、绝缘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通常以比纳米尺度大的团块形式存

在,但使用者也有可能暴露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这些材料。尽管此类

的纳米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混合粉尘环境(如制造环境)中,

对特定纳米材料的空气浓度进行定量仍具有挑战性,并已成为纳米相

关特殊职业暴露限值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方法为越来越感兴趣的暴露

环境中特定颗粒在纳米尺寸范围的定量提供了更高的灵敏度。这种方

法可以满足职业暴露评估中对纳米材料抽样方法的更高层次要求;该

方法分析的结果可用于与现有的健康基准进行比较,以了解工作人员

潜在的健康风险。此外,它还有助于在生产的早期阶段过程中根据需

要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本文件提供了在混合粉尘工业生产环境

中收集的空气样本中,根据颗粒大小对空气中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

硅颗粒的浓度(颗粒数/cm3)进行量化和识别的方法。

为规范我国相关研究,实现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现使用翻

译法等同采用ISO/TS21361:2019《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

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本文件提供了在混合粉尘工业生产环境中收集的空气样本中,根据颗

粒大小对空气中炭黑和/或无定形二氧化硅颗粒的浓度(颗粒数/cm3)

进行量化和识别的方法。

二、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项目名称:《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

黑和无定形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

立项号:20221613-Z-491

项目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铁基纳米材料类酶效应与急性髓

系白血病诊疗技术》(2017YFA0205504)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

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编制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以下

简称所院)成立于1978年,其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实

验医学研究所和1921年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所院仪器

中心拥有最先进的生命科学实验仪器和设备,可为在分子和细胞水平

上进行一系列样品制备、纯化、分析、检测和鉴定等实验提供系统的

技术支持。所院基础医学细胞中心通过科技部、财政部联合评估,被

认证成为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06年2月成立纳

米生物医学联合研究中心,挂靠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础医学研究所(简称基础所)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纳米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指导下,组建了“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化工作组,与国际纳

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ISO/TC229)的第三工作组相对应,参与国际标

准化组织的活动及相关标准的制定。这些都为组织制定国家标准打下

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纳米中心)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

共建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全国纳米技

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9)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专业委员会(CNAS/TC/SC14)均挂靠在纳

米中心。纳米中心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支持下,先后开展了国内纳米科研和

产业化的调研、组织纳米基础标准的制定、纳米标准物质的研制和溯

源、纳米检测技术的研究、全国纳米检测实验室间检测技术的比对和

认可、与国外纳米标准化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等工作。纳米中心还承担

了多项科技部863纳米专项、973计划中与纳米技术相关的项目,以及

与纳米检测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上工作为高效

率完成本标准的制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工作过程

本标准编制小组于2021年1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成员由中

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科研人员担任。

标准起草工作组详细讨论并制定了标准编制的具体工作过程、拟定了

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各自承担的工作内容,就草案修改进行了多次交流,

最终形成该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2021年1月至6月,对国际标准ISO/TS21361:

2019《纳米技术混合粉尘制造环境下纳米尺度范围内的炭黑和无定形

二氧化硅空气浓度的定量测量方法》进行翻译,形成标准草案初稿,

并向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请立

项。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对标准中的术语、定义和含义表述

的准确性和通用性进行文字性修改,形成标准讨论稿。2022年12月

该项目获得立项,立项号为20221613-Z-491。2022年12月至2023年

1月,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内部研讨、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4、国家标准草案主要起草人及其工作内容

上述单位的科研人员承担本标准的翻译、审核、校对和文字编辑

性工作,具体分工如表1:

表1标准起草工作组人员名单

姓名职称/职务单位联系方式在起草中的职责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went@.

温涛副研究员标准文本翻译、核对

础医学研究所cn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mengjie@ibms.pumc.e

孟洁研究员标准文本核对

础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liujian@.

刘健研究员标准文本核对、定稿

础医学研究所cn

吴晓春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wuxc@标准文本核对

纪英露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jiyl@标准文本核对

白茹工程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bair@标准文本核对

三、国家标准编制原则

起草工作组成员首先查阅了标准编写应依据的有关国家标准,以

进一步熟悉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本标准起草中所依据的相关标准、

资料如下:

标准中相应的部分依据的标准编号依据的标准名称

标准的结构1.GB/T1.1-2020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2.GB/T1.2-202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

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标准化

文件起草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