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义乌市秀湖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
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
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毛玻
璃片
的粗
糙面
向下
2.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
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
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C.红色D.无色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不断搅拌
稀释浓硫酸
测定溶液pH值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干冰C.铁D.金刚石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的质量(g)24.550.10.4
反应后的质量(g)0515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10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包夕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2个电子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水D.氯化钠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加热一定量的KCKh和MnO2固体
0时间
■
65%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
:鲁10%3%
_______1]I11」1L」I.
生
成
气/氐
体1,0:水的电解
质
量
/gt时间/s
体
固
镒
中
素
元
质
的
分
量加热一定量高镒酸钾固体
数
/%
0时间,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
卢燃MnO,
=B.2HO-2H2O+O2
2P+5O2^2P2O522
加热点燃
C.KMnO4==K2MnO4+MnO2+O2tD.S+O2==SO2
10.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钢铁的锈蚀B.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植物的呼吸D.煤炭的燃烧
11.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8B.6C.2D.14
12.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1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14.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5.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
应携带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o
(1)该实验中选择汞为实验药品,把它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
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g,对应观察到的
现象为=
(2)该实验中使用汞的缺点是。
A汞有毒,实验过程中不安全B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实验时间太长
(实验回顾)图2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中。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o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含量偏大
C红磷燃烧以后,须冷却到室温方可打开止水夹
D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问题提出)某小组同学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理论值。经查阅
资料知:
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
得结果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实验改进)I.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铁与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生成铁锈)设
计如图3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食盐水和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II.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实验前实验后
目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54.5126.0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o(消耗的水
的体积忽略不计,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反思:从原理的角度分析,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铁丝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优点是o
(经典再识)科学家选择汞作为药品也有优点:汞的沸点为356.6C,加热时源源不断
气化的汞原子和空气中的氧分子发生的反应属于气相反应,反应可以达到完全,因此汞
(填“能”或“不能”)将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几乎耗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l请依据葡萄糖的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o
(3)计算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8.(8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铳
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
下表):
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
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镒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金属钻(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CoO、CO2O3)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钻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⑴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CO2O30
(2)酸浸时钻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COO+H2S04=COS04+H20
反应II2co2O3+4H2so4=4CoSO4+CM+4H2。
反应IIICO2O3+2H2sCh+Na2so3=2CoS04+2H20+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钻元素的微粒是(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
CoSO4____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钻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
如下:
钻元素浸出
编号矿石用量(g)硫酸用量(g)Na2sO3用量(g)温度(℃)
率(%)
185.7112.6208556.39
285.716.3108549.98
385.716.3106543.33
485.716.310.436573.95
585.716.310.866574.77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钻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钻元素的浸出率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B
【解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
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贮存氧气时,毛玻璃片粗糙的一面向下,能防止气体
逸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
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酒
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
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
2、A
【解析】
根据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酥遇碱变红,遇酸不变
色。
A、石蕊遇酸变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石蕊遇碱变蓝,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酚配遇碱变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酚酸遇酸不变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B
【解析】
A、在取用块状药品时要:将玻璃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在玻璃容器口,然后慢慢将
玻璃容器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B、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
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
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
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
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4、B
【解析】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故A错误;
B、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B正确;
C、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B。
5、D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
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
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
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B、丁的质量由0.4g,变为10g,不可能是催化剂;
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
反应;
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
则x=10g.故选D.
6、B
【解析】
A.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四种粒子,有三种数字,
表示有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②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2个电
子,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④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里的数字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镁元素的离子,
镁是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中质子数是8小于电子数10,表示的是阴离子;④中质子数是12大于电子数10,
表示的是阳离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7、A
【解析】
试题分析:单质中,金属、稀有气体、一些非金属固体由原子构成,由此选A。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8、A
【解析】
A.加热一定量的KCKh和MnCh固体,氧气溢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剩余固
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铳的为催化剂,质量不变,质量分数逐渐变大直至反应停止,对应
关系正确;
B.生物细胞中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对应关系错误;
C.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对应关系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镒酸钾固体,反应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氧气溢出,反应后
固体质量变小,镒元素质量不变,其质量分数变大,对应关系错误。
故选:Ao
9、D
【解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
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
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
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
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
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t"、"J”).
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
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
【详解】
A.磷燃烧:4P+5CH至尘2P2O5,选项错误;
MnO,
B.过氧化氢法制氧气:2H202^^21120+02个,选项错误;
力口热
C.高镒酸钾法制氧气:2KMnO4)?K2MnO4+MnCh+O2T,选项错误;
点燃
D.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等少so2,选项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A、钢铁的锈蚀不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故选项错误。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释放为氧气,故选项正确。
C、动植物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D、煤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选B。
12、D
【解析】
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
意;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原图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入试管底,将试管慢慢竖起,
原图正确,故符合题意。
13、D
【解析】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
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4、D
【解析】
A、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味,所以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而空气中主要含有氮气和氧气,氮气难溶于水,所以将集气
瓶倒扣在水中均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
C、由于氧气和空气均无色,所以无法鉴别,故C错误;
D、带火星木条伸入氧气能使其复燃,空气中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故选D。
15>B
【解析】
【详解】
氧气能供给人呼吸,可以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为解决登顶人员的呼吸困难,应携
带的物质是氧气。
A、氮气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
B、氧气可以供给人呼吸,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
D、水不能供给人呼吸,故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拉瓦锡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约五分之一AD磷+氧气点燃>五氧化
二磷CD20.2%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且扣除了内容物的容积误差更小
能
【解析】
[经典赏析]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故填拉瓦锡。
(1)该实验中选择汞为实验药品,把它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一部分
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对应观察到的现
象为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约五分之一,故填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约五分之一。
(2)该实验中使用汞的缺点是汞有毒,实验过程中不安全,实验时间太长,故填AD。
[实验回顾](1)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得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选项错误;
B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导致装置中的氧气剩余,测定氧气体积含量偏小,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以后,为避免受热膨胀的气体影响实验效果,须冷却到室温方可打开止水
夹,选项正确;
D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选项正确,故填CDo
[实验改进](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
80.0mL-54.5mL
X100%=20.2%,故填20.2%。
126.0mL
(2)实验反思:从原理的角度分析,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铁丝生锈法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优点是:铁生锈消耗氧气更彻底,且扣除了内容物的容积误差更小,故填铁生
锈消耗氧气更彻底,且扣除了内容物的容积误差更小。
[经典再识]科学家选择汞作为药品也有优点:汞的沸点为356.6C,加热时源源不断气
化的汞原子和空气中的氧分子发生的反应属于气相反应,反应可以达到完全,因此汞能
将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几乎耗尽,故填能。
【点睛】
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的现象,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现象;红磷
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白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318040%
【解析】
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详解】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l2。6,葡萄糖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共3种元素组成。
(2)葡萄糖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x12+1x12+6x16=180。
(3)葡萄糖中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率提升计划
- 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计划
- 班级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计划
- 2025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补充协议合同
- 行为习惯养成与监督计划
- 电子商票据安全技术应用推广方案设计
- 林业行业智能林业管理与森林生态方案
- 2025年珠海货运资格证培训考试题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3.3《傍水而居》之耕海牧渔教学设计
- 江苏省淮安高新区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件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体育赛事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
- D打印用纺织品考核试卷
- 24年10月自考14237手机媒体概论试题及答案
- 3.养老机构老年人保护性约束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
- 观赏植物分类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西南大学
- 生物教案:第二章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课时
- 文物捐赠合同范例
- 华为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 《跨境电商直播(双语)》课件-4.1跨境直播脚本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