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科学 伪造人像 检验通则-编制说明_第1页
法庭科学 伪造人像 检验通则-编制说明_第2页
法庭科学 伪造人像 检验通则-编制说明_第3页
法庭科学 伪造人像 检验通则-编制说明_第4页
法庭科学 伪造人像 检验通则-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

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10号),国家标准《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通则》项目计划编

号为20230343-T-312。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刑标委)归口,刑事

照相、录像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照相分委会)为标准执行单位。

本标准项目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重点专项“法庭科学视频人像鉴定系统证伪测试与质

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转化形成。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司法鉴定辅助办公室、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国家安全机关司法鉴定办公室、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公

安局、大庆市公安局、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其

中,公安部鉴定中心总体负责标准的起草和编制工作。

从单位性质来看,起草单位汇聚政、产、学、研、用五大主体,既有公安部、工业信息化部

等政府部门所属单位,如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国信通院等,也有视频人像技术领域顶尖高校,如

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还有知名科研院所,如中科院信工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以

及本领域头部企业,如商汤、多维视通等;从所属行业来看,起草单位覆盖公安、检察、法院、

司法行政、安全等系统,基本涵盖了本标准可能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和应用部门。各起草单位

都在各自行业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也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专业化的

支持。

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鉴定中心是公安部直属的犯罪调查实验室和实战实体部门,承担着各类

重大疑难案件物证检验鉴定的重要职责,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刑事技术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

领军人才,是我国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专业最全、实力最强、最具权威的专业机构,在视频图像技

术领域研制并发布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丰富的牵头研制标准经验和扎实的研究能力。

(三)主要工作过程

2022年3月29日在京召开第一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科技信

息化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4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

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本标准应聚焦建立法庭科学领域伪造人像检验流程,

界定人像伪造类型,规定伪造人像检验的通用要求。

2022年7月12日在京召开第二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广东省公安厅、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天津市公安局、福建省公安厅

的8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从基层实战需求出发,细

化标准技术指标,将可解释性检验特征作为检验流程的重要环节。

2022年11月18日在京召开第三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

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市安全局的8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建议本标准应统一界定本系列标准涉及的共性术语定义,注重加强本标准的顶层设计作用,

促进系列标准的协调配套使用。

2023年3月21日,国标委发布立项计划,本标准正式立项。

2023年4月11日在京召开第四次标准研讨会,邀请中国信通院相关专家与标准起草人共同

2

对本标准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全文应注意中英文表述的统一,如视频图像、人像

等;建议加入“挖孔照片”这一呈现攻击新形式,建议对呈现攻击样本检验一章进行重新分类表

述;建议将有关技术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

2023年4月19日,正式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规要求,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三、标准内容的起草

(一)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和依据

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根据相关文献和广泛采用的表达形式,将本系列标准中的共性术语定义都

纳入本标准的术语定义部分,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我国法庭科学领域的实际情况。

本标准主要界定了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的术语定义,根据不同的伪造手段以及国际学术界

的共识,规定了检验类别(纸质照片伪造、传统人工伪造、深度伪造、呈现攻击、对抗攻击、伪

造来源等),参考我国相关案件检验鉴定的实际,规定了伪造人像检验的总体流程、通用原则与要

求,并明确了本系列标准各自的功能作用、衔接途径和逻辑关系等。

本通则标准的技术内容通过建立概念秩序,统一伪造人像检验涉及的主要术语和类别,统领

其他国标、行标和自编方法,给出总体原则和共性要求,同时通过指导鉴定方案设计,如给出流

程图,为其他标准的编制和使用提供框架和衔接逻辑。本标准不仅给出了统领伪造人像检验系列

标准的指导原则和共性要求,也是伪造人像标准子体系的统领性标准,是子体系内其他所有标准

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系列的另外5项标准也均需要引用本标准的通用条款。

(二)标准中英文内容的汉译英情况

本标准中的汉译英内容参考了本领域学术界广泛采用的表达形式。比如,“人像”一词翻译为

“humanvideo/image”,即人像仅包括静态的图片,也包括动态的视频。再比如,“检验”一词翻

译为“examination”,也借鉴了国际标准ISO21043中的相关表述,相比“identification”,“examination”

检验的范围更广、更全面,也更符合检验鉴定工作的实际。

四、主要试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本标准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法庭科学视频人像鉴定系统证伪测试与质量评价关键技

术研究”成果转化而来,与该标准相关的试验验证结果主要包括:

1.可解释性鉴定特征提取,包括视频人脸生理信号、视频中头部姿态连续性、视频中眨眼不

一致性、伪造人像虹膜形状不规则、通过人脸视频提取的远程心率(rPPG)信号、伪造图像频率

域高频信息、伪造图像区域拼接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研发了多特征融合的可量化检验模型,提

高了伪造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2.建立了视频溯源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网络结构,基于PRNU(PhotoResponseNon-

Uniformity,光响应非一致性),构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PRNU指纹增强提取网络。从不同

的GAN模型都携带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属性这一规律出发,建立了伪造模型指纹比对模型,推断

生成伪造人脸所采用工具模型

3.开发了基于人像光谱测量的物理材质高仿真人像鉴定平台,建立了人脸面具攻击数据集

HiFiMask和远距离监控人脸防伪数据集SuHiFiMask;提出并设计了多种高仿人像鉴伪算法,能检

测4种伪造攻击,识别率96%;能检测2种对抗攻击方法,检出率93%;搭建了攻防环境进行多

样化人脸的生成采集,可对8种模型(2d照片翻拍、2d照片裁脸、2d纸张打印翻拍、2d纸张打印

3

裁脸、屏幕翻拍、手机翻拍、平板翻拍、3d面具)进行对抗攻击防御,准确率达到86%

4.初步形成了一套标准验证指标体系,主要包括6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3项三级

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正确性”、“适用性”、“可靠性”、“可操作性”、“一致性”、“完整性”

等,根据当前深度合成技术、鉴定证伪技术等发展情况,以及产业实践情况,针对性地构建相应

二级指标和相应三级指标。根据数据标签体系和验证指标要求,开展验证数据集制备和筛选工作,

目前已筛选出包括1700余条视频的验证数据集。

五、标准水平分析

国内外目前尚无此类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六、采标情况

无。

七、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将支撑:

1.《民法典》——第101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2.《数据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

自的职责,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数据安全相关标准;

3.《网络安全法》——第12条规定,不得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

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4、《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23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

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从事法律、行政

法规禁止的活动。

本标准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之间无矛盾,与现行强制性标准无冲突。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过程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

建议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

无。

十一、废止、替代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4

国家标准

《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通则》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3年4月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

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10号),国家标准《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通则》项目计划编

号为20230343-T-312。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刑标委)归口,刑事

照相、录像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照相分委会)为标准执行单位。

本标准项目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重点专项“法庭科学视频人像鉴定系统证伪测试与质

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转化形成。

(二)起草单位情况

本标准起草单位包括: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司法鉴定辅助办公室、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国家安全机关司法鉴定办公室、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广州市公

安局、大庆市公安局、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其

中,公安部鉴定中心总体负责标准的起草和编制工作。

从单位性质来看,起草单位汇聚政、产、学、研、用五大主体,既有公安部、工业信息化部

等政府部门所属单位,如公安部鉴定中心、中国信通院等,也有视频人像技术领域顶尖高校,如

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还有知名科研院所,如中科院信工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以

及本领域头部企业,如商汤、多维视通等;从所属行业来看,起草单位覆盖公安、检察、法院、

司法行政、安全等系统,基本涵盖了本标准可能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和应用部门。各起草单位

都在各自行业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也为本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专业化的

支持。

负责起草单位公安部鉴定中心是公安部直属的犯罪调查实验室和实战实体部门,承担着各类

重大疑难案件物证检验鉴定的重要职责,拥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刑事技术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

领军人才,是我国刑事科学技术领域专业最全、实力最强、最具权威的专业机构,在视频图像技

术领域研制并发布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丰富的牵头研制标准经验和扎实的研究能力。

(三)主要工作过程

2022年3月29日在京召开第一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科技信

息化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4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

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本标准应聚焦建立法庭科学领域伪造人像检验流程,

界定人像伪造类型,规定伪造人像检验的通用要求。

2022年7月12日在京召开第二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广东省公安厅、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天津市公安局、福建省公安厅

的8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从基层实战需求出发,细

化标准技术指标,将可解释性检验特征作为检验流程的重要环节。

2022年11月18日在京召开第三次标准研讨会,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

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市安全局的8位专家参加会议并对标准草案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

专家建议本标准应统一界定本系列标准涉及的共性术语定义,注重加强本标准的顶层设计作用,

促进系列标准的协调配套使用。

2023年3月21日,国标委发布立项计划,本标准正式立项。

2023年4月11日在京召开第四次标准研讨会,邀请中国信通院相关专家与标准起草人共同

2

对本标准进行研讨并提出意见建议,专家建议全文应注意中英文表述的统一,如视频图像、人像

等;建议加入“挖孔照片”这一呈现攻击新形式,建议对呈现攻击样本检验一章进行重新分类表

述;建议将有关技术内容作为资料性附录。

2023年4月19日,正式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有关法规要求,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

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起草。

三、标准内容的起草

(一)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和依据

标准的术语和定义根据相关文献和广泛采用的表达形式,将本系列标准中的共性术语定义都

纳入本标准的术语定义部分,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我国法庭科学领域的实际情况。

本标准主要界定了法庭科学伪造人像检验的术语定义,根据不同的伪造手段以及国际学术界

的共识,规定了检验类别(纸质照片伪造、传统人工伪造、深度伪造、呈现攻击、对抗攻击、伪

造来源等),参考我国相关案件检验鉴定的实际,规定了伪造人像检验的总体流程、通用原则与要

求,并明确了本系列标准各自的功能作用、衔接途径和逻辑关系等。

本通则标准的技术内容通过建立概念秩序,统一伪造人像检验涉及的主要术语和类别,统领

其他国标、行标和自编方法,给出总体原则和共性要求,同时通过指导鉴定方案设计,如给出流

程图,为其他标准的编制和使用提供框架和衔接逻辑。本标准不仅给出了统领伪造人像检验系列

标准的指导原则和共性要求,也是伪造人像标准子体系的统领性标准,是子体系内其他所有标准

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系列的另外5项标准也均需要引用本标准的通用条款。

(二)标准中英文内容的汉译英情况

本标准中的汉译英内容参考了本领域学术界广泛采用的表达形式。比如,“人像”一词翻译为

“humanvideo/image”,即人像仅包括静态的图片,也包括动态的视频。再比如,“检验”一词翻

译为“examination”,也借鉴了国际标准ISO21043中的相关表述,相比“identification”,“examination”

检验的范围更广、更全面,也更符合检验鉴定工作的实际。

四、主要试验验证结果及分析

本标准是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法庭科学视频人像鉴定系统证伪测试与质量评价关键技

术研究”成果转化而来,与该标准相关的试验验证结果主要包括:

1.可解释性鉴定特征提取,包括视频人脸生理信号、视频中头部姿态连续性、视频中眨眼不

一致性、伪造人像虹膜形状不规则、通过人脸视频提取的远程心率(rPPG)信号、伪造图像频率

域高频信息、伪造图像区域拼接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研发了多特征融合的可量化检验模型,提

高了伪造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

2.建立了视频溯源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网络结构,基于PRNU(PhotoResponseNon-

Uniformity,光响应非一致性),构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PRNU指纹增强提取网络。从不同

的GAN模型都携带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属性这一规律出发,建立了伪造模型指纹比对模型,推断

生成伪造人脸所采用工具模型

3.开发了基于人像光谱测量的物理材质高仿真人像鉴定平台,建立了人脸面具攻击数据集

HiFiMask和远距离监控人脸防伪数据集SuHiFiMask;提出并设计了多种高仿人像鉴伪算法,能检

测4种伪造攻击,识别率96%;能检测2种对抗攻击方法,检出率93%;搭建了攻防环境进行多

样化人脸的生成采集,可对8种模型(2d照片翻拍、2d照片裁脸、2d纸张打印翻拍、2d纸张打印

3

裁脸、屏幕翻拍、手机翻拍、平板翻拍、3d面具)进行对抗攻击防御,准确率达到86%

4.初步形成了一套标准验证指标体系,主要包括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