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卷答案_第1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卷答案_第2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卷答案_第3页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化学试卷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芒硝为Na2SO4•10H2O,失掉水得到硫酸钠,方程式为:Na2SO4•10H2O=Na2SO4+10H2O↑,D正确;B.固氮是指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过程,人工固氮如合成氨等,从化合价角度分析,单质氮化合价可升高,也可降低转化为氮的化合物,B正确;C.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现象,可用铁罐盛装大量浓硝酸,C正确;D.普通玻璃以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为原料制备而成,D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A.已知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故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表示为,A正确;B.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是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正确;C.是共价化合物,故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C错误;D.已知是直线形分子,且C和O之间形成双键,故的结构式为,D正确;故选C。3【答案】C【解析】A.C的非金属性小于N,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C3N4中C的化合价为+4,故A正确;B.阶段Ⅰ和阶段Ⅱ中均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阶段Ⅱ中发生的反应为2H2O2=2H2O+O2↑,H2O2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C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水吸收太阳能,发生反应2H2OO2↑+2H2↑,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故D正确。答案选C。4【答案】A【解析】A.k为硝酸,硝酸加热易分解释放,A正确;B.a为显酸性,g为显碱性,二者能发生反应生成铵盐,B错误;C.j为NO2,c为,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故C错误;D.K的稀溶液为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一氧化氮气体,不能得到氢气,故D错误。5【答案】C【详解】A.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导电,所以一水合氨是电解质,而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浓硫酸能使蓝色胆矾晶体变成白色,说明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故B错误;C.铵根离子与碱加热生成氨气,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可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故C正确;D.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强酸,故D错误;答案选C。6【答案】AB【解析】A.使用装置A制取氯气,D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但同时碱石灰会与氯气反应,再使用E进行收集,C作为尾气处理装置,A错误;B.制备并收集干燥的可选择A→C→E→G,应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正确接口顺序为bcdhgj,B错误;C.可选用A制备并将其通入品红溶液D验证其漂白性,再使用尾气处理装置G尾气处理,C正确;D.G中的倒置漏斗可以用球形干燥管代替,同样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D正确;7【答案】C【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则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故A错误;B.二氧化硅不与水反应生成硅酸,故B错误;C.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可以得到钠单质,钠单质与熔融状态的TiCl4可以得到Ti单质,故C正确;D.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D错误;8【答案】B【解析】A.玻璃塞的主要成分是SiO2,NaOH可与其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Na2S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H2O,A项正确;B.SO2通入溴水中,反应生成硫酸和溴化氢:SO2+Br2+2H2O=4H++2Br-+,B错误C.用足量的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2OH-+SO2=+H2O,C正确;D.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9【答案】B【解析】A.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与足量的充分反应后生成分子数小于个,故A错误;B.和具有相同的最简式,则46g混合气体含原子数为,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为非气体,无法计算,故C错误;D.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浓硝酸会变稀,生成气体有和,所以转移电子数不是,故D错误;10【【答案】D【分析】X、Y、Z、W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X、Z同族,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则X是O,是由Z是S;Y、Z同周期,W与X、Y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所以W是H;Y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则Y是Cl。【详解】A.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YO4,A正确;B.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W<X<Z,B正确;C.X与W可形成H2O、H2O2两种物质,C正确;D.Y2与W2在冷暗处不能爆炸,光照才能爆炸,D错误;答案选D。11【答案】D【解析】A.加入Al粉能产生H2的溶液,可能为碱性或酸性,若为碱性,则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共存,A不符合题意;铜离子溶液为蓝色,B不符合题意;C.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溶液中含有H+,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会和硫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C不符合题意;D.滴加硫氰化钾变为血红色的溶液中铁离子,铁离子、Na+、H+、Cl、相互不反应,能共存,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B【详解】A.图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图b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图b表示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键能大于生成物总键能,故B正确;C.图a表示放热反应,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图b表示吸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13【答案】D【解析】A.根据图示,2molNOCl(g)所具有能量比2molNO(g)和1molCl2(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180104)kJ=76kJ,故A错误;B.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C.根据图示,每生成1molNOCl(g)需要放出的热量为(180104)/2kJ=38kJ故C不正确;D.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故D正确;14【答案】B【解析】A.过程Ⅰ涉及OH键的断裂,该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Ⅱ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为吸热过程,过程Ⅲ涉及C=O键、OH键和HH键的形成,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故A错误;B.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过程Ⅰ中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过程Ⅱ也是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的过程,过程Ⅲ中形成了水分子,因此H2O均参与了反应过程,故B正确;C.过程Ⅲ中CO、氢氧原子团和氢原子形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氢气,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不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故D错误;故选:B。15【答案】C【详解】A.实验①②中除温度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错误;B.实验①③中除过氧化氢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浓度大的反应速率快,故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实验③用的时间短,故t1>t3,B错误;C.实验①④中,④采用了催化剂,其他条件均相同,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D.实验③④相比,③中浓度大,且使用了催化剂,则③中反应速率快,D错误;故选C。16【答案】C【解析】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则表明a极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溶液中的Cu2+在b极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b极,金属活动性a>b;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则表明b极金属能与H+发生置换反应,而c极不能,金属活动性b>c;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则d极为负极,c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c;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d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a;综合以上分析,金属活动性d>a>b>c,C正确。17【答案】C【解析】A.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烧电池,A正确;B.甲电池中,锌作负极,放电时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筒经外电路到石墨电极,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通入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D.乙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故选C。18【答案】B【分析】电极a中SO2转化为H2SO4,发生氧化反应,则a电极为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电极b中消耗O2,则b电极为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解析】A.由分析可得,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质子从电极a向电极b移动,A错误;B.电池总反应为,相同条件下,放电过程中,和的体积比为2∶1,B正确;C.电极a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错误;D.电极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D错误;故选B。15【答案】D【详解】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H2,排除A项;Fe不如Mg活泼,排除C项;其他两项中只比较c(H+)即可,显然3mol·L1盐酸中c(H+)小于3mol·L1硫酸中c(H+),因此D项放出H2的速率最大。16【答案】C【详解】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则表明a极金属失电子作负极,溶液中的Cu2+在b极得电子生成Cu附着在b极,金属活动性a>b;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则表明b极金属能与H+发生置换反应,而c极不能,金属活动性b>c;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则d极为负极,c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c;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a极流向d极,则d极为负极,a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d>a;综合以上分析,金属活动性d>a>b>c,C正确。17【答案】C【详解】A.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烧电池,A正确;B.甲电池中,锌作负极,放电时失去电子,电子从锌筒经外电路到石墨电极,B正确;C.氢氧燃料电池中负极上通入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D.乙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故选C。18【答案】D【详解】由图可知,电极a通入SO2,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SO2+2H2O2e-=SO+4H+;电极b通入O2,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总反应式为:2SO2+O2+2H2O=2SO+4H+。A.放电时为原电池,质子向正极移动,电极a为负极,则该电池放电时质子从电极a移向电极b,A错误;B.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SO2+2H2O-2e-=SO+4H+,硫酸是强电解质,应当拆为离子形式,B错误;C.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C错误;D.由总反应式2SO2+O2+2H2O=2SO+4H+可知,放电过程中消耗的SO2和O2的体积比为2∶1,D正确;故答案选D。19【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可充电电池工作时,正极上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Li2CO3和C,C化合价降低,因此二氧化碳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则Li作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充电时Li作阴极,C作阳极,据此分析;【详解】A.Li属于活泼碱金属,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用水溶液做离子导体,故A正确;B.放电时装置为原电池,C为正极,Li为负极,电流由C电极经负载、电极、电解质回到C电极,故B正确;C.放电时装置为原电池,C为正极,Li为负极,负极反应为,故C错误;D.催化剂作用下正极反应历程图可知,均为正极反应的中间产物,故D正确;20【答案】B【分析】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之比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详解】A.A为固体物质,其浓度为常数,不能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

B.;;

D.;则B中比值最大,【答案】A【详解】A.氮气与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则在容器中充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6mol,故A错误;B.在恒容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后,通入氩气,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B正确;C.断裂6molN—H键的同时,断裂键3molH—H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C正确;D.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当体系温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正确;22【答案】C【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详解】①C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②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都是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③A与B按物质的量1:3反应,A与B投料比为2:3,故A与B照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一直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⑤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总质量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⑥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则A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23【答案】D【详解】A.由图可知,前12s内A浓度变化0.6mol/L,则平均反应速率,故A错误;B.前12s内,A浓度变化0.6mol/L,A物质的量变化0.6mol/L×2L=1.2mol,根据,则12s内A和B反应放出的热量为,故B错误;C.由图可知12s内,A浓度变化0.6mol/L,B浓度变化0.2mol/L,C浓度变,三者浓度变化比值为3:1:2,说明b=1、c=2,则反应为,12s后反应达到平衡,各物质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则,故C错误;D.结合选项C分析可知正反应方向为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而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24【答案】C【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ac段反应速率反而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B.若向容器内充入一定体积的二氧化氮,反应物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恒容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不反应的氢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D.由图可知,2~8min内,氧气的浓度变化量为1.2mol/L,则由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的反应速率为=0.4mol/(L·min),故正确;25【答案】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1分)(2分)(2)CeO2(2分)SiO2(2分)生成Cl2污染环境(1分)2分)(3)将Fe3+还原为Fe2+(2分)【解析】氟碳铈矿“氧化焙烧”中转化为CeO2,加入稀硫酸,二氧化硅、CeO2成为滤渣Ⅰ,滤渣Ⅰ加入浓盐酸,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成为滤渣Ⅱ,CeO2转化为盐酸盐得到滤液Ⅱ,加入碳酸氢铵得到,焙烧得到CeO2;滤液Ⅰ含有铁离子、铝离子,在不引入新杂质的情况下,加入铁将三价铁转化为二价铁,加入氨水将铝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得到滤渣Ⅲ,滤渣Ⅲ中加入硫酸和硫酸铵得到硫酸铝铵晶体;滤液Ⅲ含有亚铁离子,加入硫酸铵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26【答案】(1)锥形瓶(1分)(2分)98%的硫酸含水量很低,电离出的很少(2分)①生成二氧化硫中混有水蒸气,水能与反应产生(2分)AB(2分)②(1分)(2分)(1分)、(2分)【分析】甲中浓硫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反应后气体通过丙除去二氧化硫,剩余气体使用丁装置收集,然后进行检验;【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a名称为锥形瓶;装置A是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生成二氧化硫、水和硫酸钠,反应为:;98%的硫酸含水量很低,电离出的很少,故使用70%的硫酸而不用98%的硫酸;(2)①生成二氧化硫中混有水蒸气,水能与反应产生,而不一定是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生成氧气;故应该排除水的干扰,装置戊对二氧化硫进行干燥,故装置戊可能是AB装置;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结合质量守恒,可知生成气体为还原性二氧化硫气体,则固体a中含有,和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锰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另取适量固体a于试管ii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充分反应后,加入适量的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沉淀为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实验说明与在常温时反应生成硫酸钠、亚硫酸钠和氧气。27【答案】(1)436(2分)(2)放热(1分)(3)Ⅲ(1分)①.(2分)②.33.6(2分)【解析】(1)设断开1molH—H键所吸收的能量为xkJ,反应热ΔH=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xkJ·mol1+×496kJ·mol12×463kJ·mol1=242kJ·mol1,解得x=436(2)从图看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放热反应。答案为放热;(3)锌和稀硫酸反应放热,装置中的温度升高而Ⅰ、Ⅱ的压强增大,从而Ⅰ中左端红墨水下降,而Ⅱ中烧杯有气泡,但Ⅲ为敞开体系压强变化不大,所以无明显现象。答案为Ⅲ;(4)该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通入氨气的一极为负极,则电极A的反应式为。每生成1mol氮气及28克,转移6mol电子,若反应生成28克氮气,转移6mol电子,则消耗1.5mol氧气,标况下体积为6=33.6L28[答案】

0.075mol·L1·s1

(2分3A(g)+B(g)2C(g)(2分)(2)75%(2分)(3)乙>甲>丙(2分)(4)①④(2分)(5)AE(2分)II.温度(1分)1.0(1分)25(1分)【解析】(1)由图可知4s内,A的浓度从0.8mol/L减小到0.5mol/L,v(A)===0.075mol·L1·s1;4s内v(A):v(C)=0.075:0.05=3:2,15s内,Δc(A):Δc(B)=(0.80.2):(0.50.3)=3:1,根据速率比=浓度变化比=化学计量数比,可得反应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比为3:1:2,所以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答案为:0.075mol·L1·s1;3A(g)+B(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