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图为我国某地四大传统节日景观及习俗简笔画。读图,
完成各小题。
②绿树破棺圮叶觉速③法风49里月思乡④大富纷也辞旧迎新
1.图中景观及习俗,与传统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春节B.②一端午节C.③—清明节D.④一中秋节
2.图中自然景观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地球运动B.地球形状C.海陆变迁D.海陆分布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
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
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
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
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A.①是春天,春节一般在冬天,A错误;
B.②是赛龙舟的场面,是端午节,B正确;
C.③是望月的场面,应该是中秋节,C错误;
D.④是辞旧迎新,应该是春节,D错误;
故答案为:B。
2.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的现象,每一个季节的自然景观都不同;
故答案为:Ao
等高线地形图是认识地表高低起伏的地理工具。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4各小题。
A.①地海拔为300米B.②地地处山谷
C.在③地可东眺大海D.④地坡度最大
4.沿MN绘制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是()
500k
A.
彳篮/朱
500h
C.
才用
M
【解析】【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
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
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
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
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图为基础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3.A.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①地海拔应该高于300米,A错误;
B.读图可以看出②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且有河流发育,是山谷,B正确;
C.③地地势较低,与海洋之间隔着高海拔的地区,看不到海,C错误;
D.④地等高线稀疏,坡度比较陡,D错误;
故答案为:B。
4.读图可以看出,MN线的地势是低一高一低,其中中部比较陡,靠近M的区域等高线比靠近N处的等
高线稀疏,所以坡度会比较缓,且海洋位于N方向,所以画出的图应该是A;
故答案为:Ao
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如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水量柱状图。读图,完
成各小题。
5.我国年降水量()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B.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B.乙地雨季最长
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D.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7.乙地为()
A.乌鲁木齐B.北京C.武汉D.广州
【解析】【点评】我国湿润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在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北山地等,半湿
润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半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
院东部,黄土高原北部和天山山地等,干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等,我国的降水特
征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我国的年降水量受到季风和海陆位置等影响,大致是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
故答案为:D。
6.A.甲地全年降水都很少,季节变化小,A错误;
B.乙地雨季只有夏季的几个月,B错误;
C.丙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大约在6月,C错误;
D.丁地的降水丰富,年降水量最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7.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其余时间降水较少,雨热同期,所以可能是位于北方地区的北京;
故答案为:Bo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如图为我国长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8.长城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B.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9.在长城上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有()
①沙漠
②草原
③大海
④椰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我国正在规划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这有助于()
①恢复长城的军事防御功能
②维护长城沿线地区生态环境
③保护长城沿线的文化遗址
④了解我国多民族交融的历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
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8.读图可以看出,长城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
故答案为:Co
9.长城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所以可以看到的景观有沙漠、草原和大海;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10.长城目前已经不再需要用作防御功能,但是建设国家公园有利于维护长城的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址
和了解我国的历史;
符合题意的是②③④,故答案为:D。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城市
港口
运河
河流
铁路
航海线
11.长江三角洲地区()
A.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濒临南海
B.依托长江干流,联系京津冀地区
C.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
D.依托京杭运河,联系粤港澳地区
12.该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A.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B.以首都为核心,科研力量雄厚
C.工业结构完整,国际竞争力强D.邻近香港澳门,消费市场广阔
13.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应进一步()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④增加清洁能源输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点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主要
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北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这里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闻
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同时,长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1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和海洋交汇的地区,有着众多优良的港口,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故答案为:Co
12.A.沪宁航的矿产资源十分匮乏,A错误;
B.北京不在沪宁航地区,B错误;
C.沪宁航经济发达,工业结构完整,有着强力的国际竞争力,C正确;
D.沪宁航不靠近港澳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3.该地区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科技创新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治理,加强该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可以影响到很远的地区;长三角地区资源匮乏,清洁能源主要依靠西部地区;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
我国是柑橘种植的起源地之一。柑橘通过多种途径向外传播。如图为我国柑橘传播路线示意图。读图,完
14.我国柑橘的传播()
A.向西到欧洲B.向东到非洲
C.经太平洋到大洋洲D.经印度洋到南美洲
15.柑橘种植区()
A.南半球多于北半球B.西半球多于东半球
C.主要分布在北温带D.集中在高纬度地区
16.柑橘的传播可以()
A.增加原产地的年降水量B.改变传入地的热量条件
C.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D.消除地域发展水平差异
【解析】【点评】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
带。通常根据Nitre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
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
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一极昼和极夜,
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14.A.我国柑橘向西传到欧洲,A正确;
B.我国柑橘向西到非洲,B错误;
C.我国柑橘经印度洋到大洋洲I,C错误;
D.我国柑橘经过大西洋到南美洲I,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柑橘北半球多于南半球,A错误;
B.东半球多于西半球,B错误;
C.读图可知柑橘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C正确;
D.读图可知柑橘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16.柑橘的传播没办法改变当地的降水和热量等气候条件,也不能完全消失发展水平差异,但是可以促进
世界农业水平进步,为全人类带来益处;
故答案为:Co
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
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如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
部)。读图,完成各小题。
17.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18.两工程均()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B.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
C.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19.两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灌溉农田D.蓄水发电
【解析】【点评】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
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
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
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
山脉。
17.读图可知法拉吉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都江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故答案为:Ao
18.A,都江堰地区降水比较多,A错误;
B.法拉吉是减少蒸发为了避免浪费,B错误;
C.都江堰地区降水不均,所以需要调节,C错误;
D.两地虽然降水环境不同,但都是通过调配水资源以提高利用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19.两地都是世界灌溉工程的遗产,作用都是为了蓄水进行灌溉;
故答案为:C„
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和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分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当地
居民启用原本关闭的道路,1999年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面临从名录中被删除的危险,2001年该道路重新
关闭。如图为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手绘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0.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
A.位于巴西的西南部B.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
C.内部被伊瓜苏河分割D.内部城镇多、人口稠密
21.重新关闭穿越国家公园的道路,可以()
①保护动物的迁徙通道
②促进巴西发展边境贸易
③减少盗伐与盗猎现象
④改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为保护动植物资源,该国家公园应()
A.加强科学研究力度,改变植物生长习性
B.健全国际合作机制,畅通跨境生态廊道
C.扩建周边所有城镇,限制动物活动范围
D.大力开发旅游项目,拓宽经济收入渠道
【解析】【点评】巴西的人种构成非常复杂,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占40%,黑种人占6%,黄种人和
印第安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通用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
热地形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巴西生产咖啡、木材、甘蔗、橡胶和金刚石等农矿产品,国民喜爱足球和桑巴
舞等活动,二战之后,巴西工业化进程加快,逐渐发展成一个工农业大国。巴西北部亚马孙流域分布着地
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但近年来过度的开发导致热带雨林水土流失加剧,生物
多样性锐减,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为此的治理方式应该是建立健全的法规,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开发,
建立雨林保护区,采取新手段控制亚马孙雨林的乱砍乱伐现象。
20.A.公园位于巴西的西南部,A正确;
B.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误;
C.公园位于河流的北部,C错误;
D.该公园附近城镇稀少,D错误;
故答案为:Ao
21.关闭穿越公园的道路,是为了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减少盗猎,改善和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人
类的出现,这条路可能会减少巴西的边境贸易;
符合题意的是①③④,故答案为:Co
22.A.改变植物生长习性目前不可取,A错误;
B.该公园应该健全国际合作机制,畅通跨境生态廊道,联合其他国家一起行动,B正确;
C.扩建会导致动物生存环境被进一步压缩,C错误;
D.大力开发旅游项目会破坏动物的生活环境,D错误;
故答案为:Bo
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如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
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557595
海冰密集度/%
23.北极地区的海冰()
A.是企鹅觅食的保障B.集中在大陆的边缘
C.暖季时分布范围广D.极夜期间冰层坚厚
24.与5月相比,6月()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密集度增大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
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融化量减小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
25.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点评】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降水量仅有55毫米,被称为白色
荒漠,年平均风速可达17-18米/秒,被称为风库,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
北极地区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10米/秒,代表性的动物是
北极熊,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南极温度过低没有常驻人口,北极的常驻人口是爱斯基摩人。极地地区在
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去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而去北极考察
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6至8月,我国位于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按建成
时间顺序排列),位于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目前有黄河站。
23.A.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A错误;
B.北极地区的海冰主要分布在海洋的中心,B错误;
C.暖季是分布较少,C错误;
D.极夜时温度低,冰层坚厚,D正确;
故答案为:D。
24.A.6月叶尼塞河口海冰密集度降低,A错误;
B.勒拿河口海冰融化增多,B正确;
C.科雷马河海冰融化量增大,C错误;
D.海陵海峡北部的海冰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o
25.影响海冰融化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季节和海拔,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季节为冬季时气温越低,海冰
越不易融化;河流也是受这些因素影响;
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故答案为:Ao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北京是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代化大都市。围绕新时代北京建设新成就,同学们开展学习
交流。图1为北京市简图。图2为2015-2020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资料卡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
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水屈指
标,能再次使用的水。
北京市再生水利用主要包括
公园、河流补水答环境用水,
道路喷洒、洗车等市政用水以
及工业用水。
环境用水■■工业用水■市政用水
图1
(1)主题一:生态之城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部分河段曾经干涸、污染严重。经过综合治理,多条河流实现全线水流贯通入海,
水清岸绿,其中再生水功不可没。
①图中,北京市主要河流有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洵河等。
②自2015年以来,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呈现趋势,其中,利用量最多的是用水。
再生水已经成为北京市供水的重要来源。
(2)主题二:科技之城
北京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以“三城一区”为主平台打造两大产业带,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③“三城一区”与两大产业带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北京市主要依托,打造北部研发创新与信
息产业带;主要依托,打造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将数字序号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a.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b.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
④建设“三城一区”,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最能体现出北京是全国的。(单项选择)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3)主题三:文化之城
博物馆以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具有代表性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形式,为公众提
供知识、教育和学习机会。北京市政府制定规划,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
3S3$
有基本弁
600余场,年均桂荷班I
过5000万人次。.加如
•多家博物馆利用人工
AR等高新技术,建设云资源,
方便现众线上游览。一J
⑤依据资料,概括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有利条
件、o(至少答出两点)
⑥从生态、科技、文化的角度,任选其一,结合实例,说出北京建设新成就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北京主要的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等;读图可知2015年来北京市的
再生水利用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最多的是环境用水;
(2)北京的创新与信息产业主要是中关村,科学城等;先进智造产业主要依托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体现出北京市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
(3)北京有着全国最多的各类博物馆,举办展览的次数多,观众多,所以北京非常适合建造博物馆之城;
从生态角度看,北京的河流量跟稳定,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得到了缓解,改善了生态环境;科技角度来看北
京有着先进的技术,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角度来看北京在积极推进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体现出了
北京的文化职能;
故答案为:(1)永定;增加;环境;(2)b;a;C;(3)北京市拥有各类博物馆数量多;举办各类展览多
接待观众人次多等;从生态角度来看,经过综合治理,北京市河流量更加稳定,无干涸现象;有效治理水
污染;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缓解;改善生态环境。
【点评】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
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
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7.陕西省和山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和能源大省,近年来两省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如图为陕西省和
山西省简图及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两省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通过园林绿化等,将部分废矿区变身为绿树环绕的
公园;加大科研力度,如研制出可应用于折叠屏手机的“手撕钢”;积极推动多元化发展,如发展航空航天
等高新技术产业。
(1)陕西省简称,山西省行政中心是o两省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等能源矿产,正努力实现传统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根据资料,将“环境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技术研发”填
入框图中相应的位置。
工业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废矿区>公园
•经济效益低普通钢-~A手撕钢
转型升级航空
煤炭开采
•产业结构单将'A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
机械制造
生物医药
谷子喜光照,耐寒、耐旱、耐贫瘠,去壳后称小米,主要供食用。水稻喜温,耐湿、耐热,生长期间
需要较多的水分,稻谷去壳后称大米,主要做粮食,也可酿酒。
①②③
(2)根据资料,结合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条件,在A框、B框中选择其一作答。
A框j
我生长在(甲地/乙地).我生长在(甲地/乙地).
谷子
这里地处______(地形区),这里位于______(山脉)以南,
年降水量较小,充足;夏季液温,冬季温和,年降
1月平均气温_____or,但夏N水量——800显米:有河流
季气温高,我能在这里茁壮成流经,一一充足,适合我生
长。为减少(气象灾害)
I长。为减少________(气象
对我的影响,当地政府加强农
灾害)对我的蹦,当地琢j
业科技投入。20强农业科技投入。
水稻
(3)有人说,陕西省和山西省应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结合实例,联系所学简要说明你的观点。
【解析】【分析】(1)陕西简称陕或秦;山西的行政中心是太原;两省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①.此地的转
型有许多种途径,例如废矿区通过环境治理可以转变为公园,改变此地的生态环境;②.可以将普通钢通
过技术研发变为手撕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收入;
(2)A.甲地位于黄土高原,降水量比较小,光照充足,位于北方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但夏季气
温高可以种植,这里有寒潮灾害,所以要提高监测和科技投入;
B.B位于乙地,位于秦岭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水源充足,为了减少洪涝灾害应该加大监测和科
技投入;
(3)同意: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而且这里位于南北地区过
渡带,适合开发旅游业;
故答案为:(1)陕或秦;太原;煤;环境治理;技术研发;提高经济效益;(2)甲;黄土高原;V;寒潮;
(3)同意;陕西省和山西省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众多历史文化景观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加
上地处我国南北东西的过渡地区,地理位置突出,有利于开发旅游业。
【点评】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水土流失。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
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
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
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28.通过区域比较和区域分析可以认识区域整体特征和内部差异。图1为世界七大洲面积及平均海拔统计
图,图2为欧洲地形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3000
^.2000-
^1000
0
图1图2
(1)七大洲中,欧洲面积居第_________位,平均海拔最;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济
发展水平,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2)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欧洲的自然环境,认识其人口分布的差异。完成下列
框图。
大部分位于30°N—70°N自南向北由温带气候向寒带
之间,一①一(特殊纬
气候过渡,南部、中部地区
线)穿过北部地区
较温暖,北部地区②
欧,--------
u南部、中部比
北部人口密那
西临—③一洋。北部有南北多山电中部地势_⑥斗
一^_山脉、乌拉尔山脉东部比西部
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人口密度单
自西向东由温带海洋性气候
等:中部有西欧平原、波
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西
德平原、一⑥■—平原等
I啰比东部降水⑦
【解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除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年高中化学 专题2 第2单元 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1
- 3《荷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3 Are you Su Hai?(Wrap up)(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A 2a-2e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1《假期有收获》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Module 1 Unit 1 How long is the Great Wall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16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 3.3 水资源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三年级数学下册 四 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第1节 旋转与平移现象第2课时 旋转与平移现象(二)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农产品委托收购协议8篇
- 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课件
- DL∕T 2528-2022 电力储能基本术语
- 《立体裁剪》实训指导书
- 【城设计期末复习题】试题3
- T∕CMES 06001-2021 流动科技馆展品机械结构设计规范
- 幼儿园蚂蚁教学认识蚂蚁蚂蚁分类(课堂PPT)
- C35P10计算书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
- 年龄更改申请书
- 佛教开灵奠食科仪
- 自动计算空调水管及冷量管径对应表-office2010以上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