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6 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6 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6 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6 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化学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专题06 实验设计与评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实验设计与评价实验设计与评价试题,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对实验过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骤等进行方案的制定,常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实际情况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从考查题型上看,有选择、填空、简答、探究等多种题型,除选择题外,大多数试题都是呈现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在对题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试题所提供的方案中一些关键性内容补充完整;从考查能力上看,突出考查了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求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设计实验方案,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要求对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背景资料筛选、加工和处理,并能准确吸收和选择信息,通过自主感悟,调用贮存的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依据实验原理这一核心要点作出全面分析,以解决实验设计过程中可能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质疑,同时对不同的方案作出正确的评价。一、实验方案设计1.解答实验设计题的基本思路2.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思考问题的顺序

(2)仪器的连接顺序

(3)实验操作的顺序

a.连接仪器。b.检查气密性。在仪器连接完毕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而定,但关键是使装置内外产生压强差。c.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3.解题技巧化学实验的原则和关系Ⅰ、化学实验操作应遵循的七个原则。(1)“从下往上”原则。(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3)先“塞”后“定”原则。(4)“固体先放”原则。(5)“液体后加”原则。(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品前进行)原则。(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Ⅱ、化学实验中的“七个关系”。(1)先后关系:①向试管中装入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把盛药品的药匙送至试管底部,然后让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固体缓慢落到试管底。②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先在滴瓶外面挤压胶头排出滴管内的空气,然后再伸入滴瓶内松手吸取液体。③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然后称量。④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先把仪器外壁擦干,然后再加热。⑤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盛放药品的部位固定加热。(2)左右关系:①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②连接实验装置时,应按从左到右(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拆除时顺序相反。③橡胶塞和橡胶管与玻璃管连接时,左手拿橡胶塞或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给容器塞橡胶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塞子。(3)上下关系:①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角)。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③手拿试剂瓶倾倒液体试剂时,应让标签向上对着手心。(4)正倒关系:①取试剂瓶里的药品时,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②用胶头滴管取完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正放(保持胶头向上),而不能倒放或平放。(5)多少关系:①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②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③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1/3,蒸发皿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6)内外关系: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②使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7)高低关系: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疑I难I总I结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应该是正确的。(2)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二、实验方案评价以批判的思维方法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或不是最优的方法,选择、创新更好的方法,即实验评价。1.评价的基本要求2.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①原理正确。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化学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择的药品中一定要含氧元素,经过化学变化能制出氧气。②操作可行。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确实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将木炭放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确实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操作,无法控制反应物的量,也不便于收集。③装置简单。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便的实验步骤。如: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也可以用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最好选择过氧化氢跟二氧化锰,因为其装置简单、操作简便。④经济合理。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⑤安全环保。进行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3.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类型①对方案可行性的评价:可行是方案的第一要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从原理和操作两个方面分析方案是否可行:一是理论上要科学合理,二是操作上要简单可行。②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评价: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是否切实可行。③从环保角度评价:防治污染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三废”的排放。在对方案进行评价时切不可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件。4.常见的高频考点①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的评价;②实验装置的评价;③实验操作的评价;④实验现象的描述;⑤结论分析的评价。疑I难I总I结1.最佳方案的选择原则几个实验方案都能达到目的,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所谓最佳,就是装置简单,药品容易取得、价格低廉,现象明显,干扰小,无污染。2.关注实验方案的易错点题型一、实验方案设计【例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为了证明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小文同学做了下图四个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实验中,溶液仍为无色 B.乙实验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C.丙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丁实验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可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故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法说明有反应物消失,也无法证明有新物质生成,固不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和盐酸反应了,故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变红,向烧杯中倒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溶液变为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是无色,即使盐酸过量,溶液是无色的,证明了氢氧化钠消失了,和盐酸反应了,故正确。故选B。相同考点变情境➽实验目的的设计1.(2023·南师大附中三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B.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水接触。左侧试管内铁钉与氧气、水接触生锈,右侧试管内铁钉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唯一变量氧气,可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B、溶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溶剂的体积、溶质的种类与质量都相同,只有单一变量溶剂的种类,可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装置不密闭,生成的氢气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为碱性能使石蕊变蓝。所以看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说明有氨气分子运动出来,先接触左侧试纸,后接触右侧试纸,可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相同考点变情境➽实验方案的评价2.(2023·南京鼓楼区二模)下列为达到实验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稀释浓硫酸将水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不断搅拌B鉴别氯化铵固体和碳酸氢铵固体打开试剂瓶塞,直接闻气味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用Fe、Cu、Ag和稀盐酸进行实验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方案不合理;B、碳酸氢铵不稳定,易分解为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则有刺激性气味,该方案合理;C、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氯化氢均能反应,则将主要物质也除去,该方案不合理;D、铁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只能说明铁最活泼,但不能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该方案不合理。故选B。相同考点变情境➽实验报告填写3.(2023·南京鼓楼区二模17题节选)(5)请设计实验验证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答案】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为: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相同考点变情境➽物质的元素组成探究4.(2023·南京联合体二模17题节选)(2)设计实验证明甲醇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甲醇中含有碳元素【答案】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甲醇和乙醇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性质相似,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中也有碳元素,氧气中只有氧元素,则证明甲醇中含有碳元素;故填:点燃甲醇,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同考点变情境➽离子的检验5.(2023·南京秦淮区二模21题节选)(2)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答案】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解析】验证实验: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故取少量该精盐溶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振荡,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精盐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题型二、实验方案评价【例2】(2023•兰陵县一模)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钙 C.用水溶解后过滤分离CaCl2和Na2CO3 D.用稀盐酸除去CaO中的CaCO3【答案】B【解析】A、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而氯化钙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反应,所以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能够鉴别两者,故正确;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离后得到的是碳酸钙和氯化钠,而不是氯化钙和碳酸钠,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故错误。故选:B。相同考点变情境➽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1.(2023·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化学真题)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不可行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或操作A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铁粉加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B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混有H2SO4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C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D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答案】B【解析】A、加过量稀盐酸,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B、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无法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硫酸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符合题意;C、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得到二氧化锰,蒸发得到氯化钾,可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故选B。相同考点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2.(2023•奉贤区二模)1840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利用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并用碱吸收的方法来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某小组模拟该方法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生石灰的作用是;C中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3)该实验需要测定的量: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和的质量。(4)足量H2O2溶液的作用是。(5)为进一步确定D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消耗完,请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固体未完全消耗完【答案】(1)2H2O2eq\o\ac(\s\up7(MnO2),\o(===,====))2H2O+O2↑;(2)干燥氧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3)反应前后装置D;(4)为碳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5)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解析】(1)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eq\o\ac(\s\up7(MnO2),\o(===,====))2H2O+O2↑。(2)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中生石灰能吸收生成的水,干燥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3)该反应测定了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可以测出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了测定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可以检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推出氧元素的质量,故应该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的质量和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足量H2O2溶液的作用是为碳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5)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为进一步确定D中氢氧化钠固体是否消耗完,可取样,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和反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将碳酸钠全部消耗完,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钠固体未完全消耗。相同考点变情境➽实验方案的完善3.(2023•子洲县校级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且改进后依然可行的是()目的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氯化氢实验方案改进将红磷改为木炭将过量氢氧化钙改为过量碳酸钙目的C.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改进将紫色石蕊改为无色酚酞将氢氧化钠改为硝酸银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改为碳酸钙后,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均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铁,均没有物质逸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故选:D。1.(2023·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真题)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学科价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实验操作A鉴别羊毛纤维与棉纤维抽丝灼烧闻气味B鉴别CO(NH2)2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C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分别加水溶解并感知温度变化D鉴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各气体中,观察现象【答案】D【解析】A、羊毛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气味不同,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B、取样,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NH4Cl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说明该化肥是NH4Cl,不符合题意;C、取样于试管,分别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烫的是氢氧化钠,感到冷的是硝酸铵,不符合题意;D、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各气体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使木条复燃,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2.(2024•潞州区模拟)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为稀盐酸取样,加入少量AgNO3溶液,振荡B鉴别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CaCl2固体加稀盐酸D除去CO2中的少量HCl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加入少量AgNO3溶液,振荡,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但含有氯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稀盐酸,可能是氯化钠等,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B正确;C、氯化钙不与稀盐酸反应,故达不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D、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达不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故选:B。3.(2024•陈仓区模拟)提高实验的综合性是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的一个方向。对以下两个改进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装置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约占瓶内体积的eq\f(1,5) B.通过甲装置内左右两侧滤纸上物质颜色的对比可以验证铁锈蚀与水有关 C.乙中先给锥形瓶内滴入稀盐酸根据天平指针状态,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乙中后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气球变瘪,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答案】A【解析】A、甲装置中铁生锈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约占瓶内体积的eq\f(1,5),该选项正确。B、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通过甲装置内左右两侧滤纸上物质颜色的对比不能验证铁锈蚀与水有关,该选项不正确。C、先给锥形瓶内滴入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根据天平指针状态,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D、乙中后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气球变瘪,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4.(2024•新邵县一模)实验设计与评价是重要的实验素养。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B.证明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C.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比较铜与银的活动性强弱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图中实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会观察到气球膨胀程度较大,能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量不大,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气球膨胀程度不大,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互相刻画,纯铜片上划痕明显,可证明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C、浓盐酸显酸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故选项实验设计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5.(2024•中山区校级模拟)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灼烧看颜色变化B除去CO2中少量的CO将混合气体点燃C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D鉴别NaCl和CaCO3固体加水溶解,利用溶解性差异判断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黄铜是铜锌合金,黄铜中的铜灼烧时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灼烧时无变化,分别在空气中灼烧,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表面逐渐变黑的是黄铜,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B、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不能将混合气体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氯化钠能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6.(2024•济南模拟)实验探究是解决化学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如图所示,下列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 B.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比较金属活动性【答案】B【解析】A、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与水接触,左侧试管中的铁钉还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生锈蚀,右侧试管中的铁钉不能接触空气,铁钉不发生锈蚀,则该实验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该选项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不变,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选项不正确。D、比较金属活动性需要控制金属的形状、大小相同。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7.(2024•凉州区模拟)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实验即可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又能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图2所示实验既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又能说明红磷是可燃物 C.图3既可探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图4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答案】A【解析】A、在图1实验中A中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该选项正确。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可以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该实验不能说明红磷是可燃物,该选项不正确。C、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满水,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该选项不正确。D、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8.(2024•兰州模拟)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 B.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 C.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答案】D【解析】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接触,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图中实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可探究CO2与NaOH能否发生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9.(2024•泽州县模拟)多功能瓶是一个由导管、胶塞、集气瓶组成的装置,因用途广、使用方便被称为多功能瓶。下列实验利用多功能瓶可以达到目的的是A.收集氢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除去氧气中的水分 D.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答案】C【解析】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氢气应该短管进,长管出,故A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氧气中的水分,且需干燥的氧气应长管进,与浓硫酸充分接触,干燥效果好,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该实验中紫色石蕊变红,可能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故D错误。故选:C。10.(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中考一模)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A.按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的操作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B.向某种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是盐酸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涂在试纸上,测定其pH【答案】AC【解析】A、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将氯化钙与碳酸钙的混合物溶解、过滤、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钙,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选项正确;B、硝酸银能够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含有离子的溶液不一定是盐酸,还可能是含有氯离子的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等,选项错误;C、磷与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发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粉末,能够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可用于测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选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