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不比》(上课)_第1页
《周而不比》(上课)_第2页
《周而不比》(上课)_第3页
《周而不比》(上课)_第4页
《周而不比》(上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而不比【第7章】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善柔多闻便佞便辟直谅〔谄媚逢迎〕〔正直〕〔假装和蔼〕〔信,诚信〕〔博学多闻〕〔巧言善辨〕益友损友一、择友——孔子选择朋友的标准。孔子择友三标准:是否正直、诚信、博学多闻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那么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篇》什么人可以正确地选择朋友呢?〔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而孔子却说仁者不仅能喜爱人而且能厌恶人,这又该如何理解呢?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那么,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顾鸿安《论语解读》察人

二、察人——孔子选择朋友的方法

怎样区别损友与益友呢?章节提示:第4-6章【第4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察人的方法:1.视行为〔看现实表现〕2.观经历〔查档案〕3.察习惯兴趣〔是安于平淡还是热衷于追名逐利。〕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砾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管宁为什么不愿意与华歆交朋友?又是如何看出来的?观其行察其好:

1、视片金与瓦砾不同,2、读书受轩冕诱惑。知其品性:易受利益诱惑看重名利“管宁割席”典故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不幸卒於大命,将奚以告寡人?”管仲曰:“微君言,臣故将谒之。愿君去竖刁,除易牙,远卫公子开方。”“易牙为君主味,君惟人肉未尝,易牙烝其子首而进之。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君妒而好内,竖刁自宫以治内,人情莫不爱其身,身且不爱,安能爱君?开方事君十五年,齐、卫之间不容数日行,弃其母久宦不归,其母不爱,安能爱君?”管仲卒死,而桓公弗行,及桓公死,虫出尸不葬。——《韩非子·难一》【第5章】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如何理解孔子的“观过,知仁”?错因人而异,一个人的过错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性。对所犯过错进行分析就往往能知道犯错者是哪一类人,如君子常因过于厚道而犯错,小人那么常过于刻薄而犯错。例子①——观过:知品行〔是否仁〕孟孙猎得麑〔ní〕,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韩非子·说林上篇》【第6章】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无所事事并且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人难有所成。即观察一个人群居的方式〔习惯兴趣的一种〕就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例子②——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善于察人,可以看出君子与小人有何区别?【第1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第2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以道义为重,心胸宽广,团结众人,和谐相处〔公心〕小人:以私利为重,钩心斗角,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私心〕择友标准:选益友:直、谅、多闻弃损友:便辟、善柔、便佞仁者能正确选择朋友:能好人、能恶人择友方法:察人-视行为观经历察习惯兴趣例子-观过:知品行〔是否仁〕观群居:知能力成就〔难有所成〕察人知君子、小人有别-君子:周而不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小人:比而不周【第8章】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三、处友——孔子与朋友相处的态度做法章节提示:第8-13章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第9章】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老子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可以以德报怨,比方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是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那么性和宽容心。【第10章】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要客观公正地待人【第11章】子曰:“宴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敬之【第12章】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第13章】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那么止,毋自辱焉。”交往要适当、适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客观公正地待人久而敬之适中交往,事人有度孔子交友的态度做法

探究问题①

读了第12-13章,有人认为这是孔子一种很不负责任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南怀瑾《论语别裁》朋友之道,平等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即使忠言善告,也应适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那么自讨没趣。这种“处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仅是“处世之道”,因为它显现了作为本体的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的情理刻度。过此刻度那么此关系不再维系。孔学中朋友之道最宜于现代的社会公德,即以独立、自主、平等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为根底也。——李泽厚《<论语>今读》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因此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要把握好为人处事的分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因过分亲密反而伤害了双方感情的吗?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豪猪的故事》:……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第11章】子曰:“晏平仲善于人交,久而敬之。”

“久而敬之”有两解:一指人敬晏子,一指晏子敬人。课文译文采纳了第一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呢?

探究问题②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忠告而善道之,不可那么止,毋自辱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讲得都是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那么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可见,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因此,把“久而敬之”的“之”理解为晏子更符合孔子的意愿。如果把“敬之”理解为尊敬别人,就成了交往态度问题了,原文中的“善”字就没了着落。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切磋琢磨以共进于道。在仁道的修养上同进步,而不是自进己德。孔子讲择友也好,处友也罢〔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益于仁德的培养,不是为了结党营私谋私利〔比〕。因为这些处友的原那么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道的,故而,辅仁之功,取友为大。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其最终目的、意义何在?为了辅仁探究问题③孔子关于交友的论述,提出三种“益友”与三种“损友”,为交友的标准,应该与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朋友交往,而不是与谄媚逢迎、虚伪不一、夸夸其谈的人相交;交往应有一定的原那么,出于正当的目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周而不比”,“群而不党”,而不是朋比为奸;对待朋友不“以言举人”,也不“以人废言”;交友也应有度。《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方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那么和把握原那么的分寸。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①朋友就像是我们的一面镜子。②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③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但朋友是可以选择的。④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你我共勉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不肯收……有一种花闻了许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朋友,希望能做到永久……

课外作业:

结合孔子的交往观,反思自身或周围人的交往,写一篇《周而不比》的读后感。要求:①字数500以上。②联系实际〔自身的或历史的〕有感而发。不要面面俱到,就一两点谈谈。朋友四型余光中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理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让你“喜出望外”呢?大致来说,按铃的人可分为以下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世界上高级的人很多,有趣的人也很多,又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有趣的人使人喜欢,又高级又有趣的人,使人敬而不畏,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譬如新鲜的水果,不但甘美可口,而且富于营养,可谓一举两得。朋友是自己的镜子。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境界也低不到哪里去。东坡先生杖履所至,几曾出现过低级而无趣的俗物呢。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是畏友了。这种朋友,有的知识丰富,有的人格高超,有的呢,“品学兼优”像个模范生,可惜美中缺乏,都缺乏一点幽默感,活泼不起来。你总觉得,他身上有一个窍没打通,因此无法豁然恍然,具备充分的现实感。跟他交谈,即不像打球那样,你来我往,此呼彼应,也不像滚雪球那样,把一个有趣的话题越滚越大。精力过人的一类,只管自己发球,不管你接不接得住。消极的一类那么以逸待劳,难得接你一球两球。无论对手消极积极,总之该你捡球,你不捡球,这场球是别想打下去的。这种畏友的遗憾,在于趣味太窄,所以跟你的“接触面”广不起来。天下之大,他从城南跑到城北来找你的目的,只在讨论“死亡在法国现代小说的特殊意义”。为这种畏友捡一晚上的球,疲劳是可以想见的。这样的友谊有点像吃药,太苦了一点。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接得下去,至于怎么接法,就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于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至于内行人,世界上有多少内行人呢?所以他的马脚在许多客厅和餐厅里跑来跑去,并不怎么露眼。这种人最会说话,餐桌上有了他,一定宾主尽欢,大家喝进去的美酒还不如听进去的美言那么“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