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2•聊城)“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

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D.尧舜禹时代

2.(2022•兰州)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973年发掘的某遗址中,发现

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据此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3.(2022•益阳)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日:“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稽。聚

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嵇”的人物是传

说中的()

A.黄帝B.炎帝C.大禹D.仓颉

4.(2022•兰州)《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

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材料描述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5.(2022•绵阳)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

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

<懂I

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6.(2022•潍坊)阅读历史短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

第1页(共19页)

场景一

时间:春秋时期某一个夏日

地点:田野

人物:郑庄公(郑国国君)

祭足(郑国臣子)

内容:祭足率领郑国军队、

抢夺周天子的麦子。

———

A.西周实行分封制B.诸侯国设置县郡

C.李冰修建都江堰D.秦末农民大起义

7.(2022•兰州)《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

作硼。……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与之相关的是

()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

8.(2022•长春)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应()

A.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顺应自然D.以法治国

9.(2022•衢州)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

10.(2022•株洲)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

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

11.(2022•梧州)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B.汉献帝C.汉高祖D.汉武帝

12.(2022•滨州)《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日: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

第2页(共19页)

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

帝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D.北击匈奴

13.(2022•襄阳)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

钟灵毓秀名人辈出

★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

★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

★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

★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

A.诸葛亮B.徐庶C.皮日休D.米芾

14.(2022•荷泽)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行政机构演变示意图。这一地区是()

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西域都护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伊犁将军

A.新疆B.云南C.西藏D.蒙古

15.(2022•遵义)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一项伟大发明的部分工艺流程。这项发明()

舂捡制浆捞取码放

A.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了秦朝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

16.(2022•日照)“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胪千里,

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观水之战

17.(2022•南通)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

全国的是()

第3页(共19页)

A.西晋B.东晋C.隋朝D.唐朝

18.(2022•青岛)综合如表所示又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

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19.(2022•遵义)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

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权分立的加剧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20.(2022•广州)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自由潇洒,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字体、笔意、结构、

走势图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摹本•局部)。该作品的字体是()

也.

变/

<-中

为,

林&

之4

情/

4A而=

1W寻

4臬

-.

《兰亭集序》(局部)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2•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识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历史阶段,“汉之得人,于兹

为盛”。当时的“儒雅”之士如公孙弘、董仲舒,“笃行”之士如石建、石庆,“质直”之

士如汲黯、卜式,“推贤”之士如韩安国、郑当时,“定令”之士如赵禹、张汤,“文章”

之士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之士如东方朔、枚皋,“应对”之士如严助、朱买臣、

主父偃,“历数”之士如唐都、洛下闵,“协律”之士如李延年,“运筹”之士如桑弘羊,

第4页(共19页)

“奉使”之士如张骞、苏武,“将率”之士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受遣”之士如霍光、

金日碑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功业”“制度”之所以具

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集聚了一个在文化资质上同样“后世莫及”的

人才群体。

——摘编自《新编中国史•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课外阅读,选择材料中的一个“人才”,并为其撰写小传。

22.(2022•贺州)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

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

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

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

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

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第5页(共19页)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史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2•聊城)“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

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A.旧石器时代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D.尧舜禹时代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进化。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最早是用石块、兽骨和

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

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故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旧石器时代。

故选:Ao

【点评】掌握人类进货的历程和影响。

2.(2022•兰州)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973年发掘的某遗址中,发现

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干栏式建筑遗迹。据此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

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

具代表性。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

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

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

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B;半坡人种植粟,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2•益阳)晋代文学家挚虞有诗曰:“神农居世,通变该极。民众兽解,乃教稼嵇。聚

第6页(共19页)

济交市,草木播植。务济其本,不通其饰。”劳动创造幸福,诗中“教稼木啬”的人物是传

说中的()

A.黄帝B.炎帝C.大禹D.仓颉

【考点】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教稼稿”的人物是传说中的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

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2•兰州)《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

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材料描述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

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为稳定周

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

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

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

领的制度,与周王无关,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行省制

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

识。

5.(2022•绵阳)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

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

磋3

A.最早起源夏朝

第7页(共19页)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

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现在宋体,越来越

便于人们书写辨认,体现了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D项正确;中国真正意

义上的汉字(即最早的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时期,排除A项;文字变化

不能说明是在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的,排除B项;不同时期文字的不同写法变迁,不能

体现儒家思想,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2•潍坊)阅读历史短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

场景一

时间:春秋时期某一个夏日

地点:田野

人物:郑庄公(郑国国君)

祭足(郑国臣子)

内容:祭足率领郑国军队、

抢夺周天子的麦子。

小一一--------------1

A.西周实行分封制B.诸侯国设置县郡

C.李冰修建都江堰D.秦末农民大起义

【考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争霸,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短剧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

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朝贡。分封制逐步瓦解。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

诸侯国设置县郡,不再层层分封,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争霸,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2•兰州)《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

第8页(共19页)

作硼。……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与之相关的是

()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

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

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天府之国”。B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2•长春)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统治者应()

A.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顺应自然D.以法治国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与百家争鸣的主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

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

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

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

服,社会才会稳定,A项正确;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

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排除B项;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排除C项;战国末

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D。

故选:A。

第9页(共19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与百家争鸣的主张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

记与理解。

9.(2022•衢州)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掌握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

取的措施是实行焚书坑儒。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

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B符合题意;尊崇儒术与汉武帝有关,

排除A;八股取士与明朝朱元璋有关,排除C;崇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重点掌握秦朝的焚书坑儒政策,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2022•株洲)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

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

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

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

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

义。据“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可知,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陈胜、

吴广起义,选项B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黄巢

起义发生在唐朝,ACD项均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B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陈胜、吴广

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10页(共19页)

11.(2022•梧州)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B.汉献帝C.汉高祖D.汉武帝

【考点】西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刘邦通过楚汉之争打败

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为巩固统治,西汉初年实行休养

生息政策,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故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汉高祖。ABD不符合题

意,排除。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2•滨州)《史记》中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

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针对这种形势,汉武

帝采取的措施是()

A.休养生息B.盐铁专卖

C.实施“推恩令”D.北击匈奴

【考点】推恩令.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依

仗)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休养生息是西汉初年恢复经济的措施,排除A项;盐铁专

卖是经济措施,排除B项;北击匈奴是军事措施,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

掌握基础知识。

第11页(共19页)

13.(2022•襄阳)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

钟灵毓秀名人辈出

★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

★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

★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

★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

A.诸葛亮B.徐庶C.皮日休D.米芾

【考点】东汉的兴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名人一一诸葛亮等知识,重点掌握诸葛亮的历史事迹。

【解答】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古名相指的诸葛亮,正因他对刘备的辅助,才

避免了刘备被曹操剿灭的危险,正因他的谋划,刘备、孙权结成联盟,并通过赤壁之战,

打败曹操,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A项正确;

徐庶与诸葛亮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其未担任过相,排除B项;

皮日休是唐朝诗人,排除C项;

米芾是宋代词人,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重点掌握诸葛亮的历史事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022•荷泽)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地区行政机构演变示意图。这一地区是()

西汉唐朝元朝清朝

西域都护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伊犁将军

A.新疆B.云南C.西藏D.蒙古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

南的广大地区。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

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

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这一地区是新疆。

故选:Ao

第12页(共19页)

【点评】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

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5.(2022•遵义)下列组图展示了我国一项伟大发明的部分工艺流程。这项发明()

春捡制浆捞取码放

A.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式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D.加强了秦朝与西域的了解与往来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造纸术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区分中国古代四大发

明的影响。

【解答】根据材料组图可知,材料展示的是造纸的过程,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故C项正确;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欧洲社会传统作战方

式,排除A;指南针的发明与外传,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排除B项;秦朝与

西域并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占代的造纸术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

解。

16.(2022•日照)“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那千里,

旌旗蔽空,醐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一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泗水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解答】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

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地区,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赤壁之

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描述了赤壁之战,C是正确的选项;

第13页(共19页)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点评】本题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2022•南通)三国是东汉末年以来由分裂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结束这一时期,统一

全国的是()

A.西晋B.东晋C.隋朝D.唐朝

【考点】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分析】本题考查西晋的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统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2022•青岛)综合如表所示文献史料,得出的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

《三国志•魏书•卫觊传》“(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

余家。”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

A.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B.东汉末年人口南迁

C.三国时期魏国经济繁荣D.东汉末年社会稳定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史料内容“汉末大乱,徐方士民多避难扬土”“(汉末)关中膏腴之地,顷遭

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是时(汉末)中州士人避乱而南”并结合史料出处可

知,史料反映了东汉末年人口南迁。史料内容不能说明三国时期吴国人口最多,三国时

期魏国经济繁荣,排除AC;东汉末年社会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

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022•遵义)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

第14页(共19页)

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权分立的加剧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考点】北方民族大融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等知识,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表现以及意义

等知识。

【解答】根据“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

而坐的生活习俗。”可知,汉族的生活习惯受到其他少数民族的影响,反映的是这一时期

的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族融合与政权的分立加剧无关,排除A项;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南宋,排除B项;材料反映是生活习惯方面的民族交融,而不是生

产方式方面的,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2022•广州)东晋王羲之的书法自由潇洒,将个人审美意识寄托于字体、笔意、结构、

走势图是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摹本•局部)。该作品的字体是()

也.

分/

*<布

<¥-不

情4

<双r

5臬

《兰亭集序》(局部)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考点】草书、楷书和行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兰亭集序》的字体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

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

美誉,C项正确;隶书、楷书、草书与《兰亭集序》无关,排除AB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

第15页(共19页)

识记《兰亭集序》的字体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2022•德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时代是两汉时期在识人用人方面最值得肯定的历史阶段,“汉之得人,于兹

为盛”。当时的“儒雅”之士如公孙弘、董仲舒,“笃行”之士如石建、石庆,“质直”之

士如汲黯、卜式,“推贤”之士如韩安国、郑当时,“定令”之士如赵禹、张汤,“文章”

之士如司马迁、司马相如,“滑稽”之士如东方朔、枚皋,“应对”之士如严助、朱买臣、

主父偃,“历数”之士如唐都、洛下闵,“协律”之士如李延年,“运筹”之士如桑弘羊,

“奉使”之士如张骞、苏武,“将率”之士如卫青、霍去病、李广,“受遣”之士如霍光、

金日51等,都在历史上留有盛名……班固也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功业”“制度”之所以具

有突出的历史地位,正是由于汉武帝身边集聚了一个在文化资质上同样“后世莫及”的

人才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