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294-19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_第1页
JTJ-294-19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_第2页
JTJ-294-19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_第3页
JTJ-294-19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_第4页
JTJ-294-1998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8—12-28发布1999-06—01实施关于发布《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的通知交水发〔1998〕8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办),部属及双重领导企事业单由我部组织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等单位修订的《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标准,编号为JTJ294—98,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规范》本规范的管理和出版组织工作由部水运司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本规范系在《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规范》(JTJ21础上全面修订而成。修订过程中,总结了近十年来斜坡码头和浮码头设计、施工实践的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3章16节148条,并附有条文说明。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实际情况扩大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的规定,采用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取代定值法设计;补充了钢趸船及钢筋混凝土趸船的设计规定、锚链的计算等内容;新增几种技术较先进的升降架结构设计、定位墩系留趸船的设计以及嵌岩桩施工方法等:对规范的其他内容也作了较大修改。本规范必须与其他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套使用。本规范由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解释。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便再修订时参考。本规范如有局部修订,其内容将在《水运工程标准与造价管理信息》上刊登。1总则 2.1一般规定 2.2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2.3斜坡码头 2.4浮码头 2.5钢引桥及升降架 2.6趸船及系留设施 3.1一般规定 3.2水下开挖 3.3回填和抛石 3.4水下基床整平 3.5倒滤层和面层的施工 3.6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 3.7构件安装 3.8桩的制作及桩基施工 3.9钢引桥及钢撑杆制作与安装 3.10趸船定位 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11.0.1为使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在内河、水库、湖泊和掩护条件较好的海域建造的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0.3斜坡码头结构适用于缆车、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重件拖拉、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浮码头结构适用于带式输送机、管道、浮式起重机、车辆和流动机械等相应的装卸工艺以及旅客上下。1.0.4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水利防洪和航行安全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综合比较后确定。1.0.5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水位变化、水流、波浪、冰冻以及台风等情况合理安排。1.0.6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12.1.1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各部分的主要尺度应根据平面布置及工艺设计的要求,并依照码头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确定。2.1.2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斜坡道、引桥桥墩、坡顶挡土墙、桥台以及岸坡等均应进行稳定计算,必要时应进行沉降计算。2.1.3横向作用于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的桥墩及上部结构上的风荷载和水流力等较大时,应验算结构横向强度及稳定。2.1.4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的纵梁应设端横隔板。当梁跨大于或等于8m时,纵梁跨间应设横隔板,横隔板间距取3~5m,相邻两纵梁横隔板间应可靠联结。2.1.5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梁板的搁置长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设计高水位以上不应小于200mm,设计高水位以下不应小于2.1.6斜坡码头和浮码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表2.1.6的规定。2.1.7架空斜坡道和引桥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宜考虑防腐措施。2.1.8对车、客流量较大的车客渡码头,斜坡道中间宜设置分隔设施。2.1.9在冰冻地区建造斜坡码头和浮码头时应考虑防冰措施。2.1.10在有较大波浪的湖泊、水库和海域建造斜坡码头或浮码头时,应考虑波浪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防浪措施。有台风的地区,应考虑防台措施。2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表2.1.6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钢筋混凝土梁板C25嵌岩锚固浇注不离析混凝土C20面板磨耗层C30浇注普通混凝土C20混凝土重力墩台C20升降架和定位墩桩基承台C20钢筋混凝土桥墩C20立柱、梁板C30墩帽C20支承垫石C4O其他钢筋混凝土趸船C30桩基承台C20混凝土路面C30钢筋混凝土方桩C30钢筋混凝土轨枕C25预应力混凝土方桩C40混凝土挡土墙C15钻孔灌注桩C25系船块体C152.2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2.2.1结构上的作用按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斜坡码头和浮码头的主要结构物上可能的作用见表主要结构物上可能的作用表2.2.1结构物名称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实体斜坡道的钢轨和轨枕自重力运输机械荷载、活动引桥的支座反力2实体斜坡道和坡面结构自重力坡顶荷载、装卸和运输机械荷载、拖拉件载、波浪力、水流力、渗流力地震作用3架空斜坡道自重力运输机械荷载、管道荷载、人群荷载、水流力、波浪力、风荷载、活动引桥的支座反力和摩擦力地震作用3结构物名称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斜坡道的挡土墙、重力式桥台永久作用引起的土压力起重和运输机械荷载、引桥的支座反力和摩擦力、缆车锚碇拉力、可变作用引起的土压地震作用活动引桥和固定引桥自重力运输机械荷载、人群荷载、管道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水流力、波浪力地震作用1.钢引桥自重力参见附录A;2.流动起重运输机械的冲击系数取1.1;3.钢引桥兼作撑杆时,需考虑船舶荷载墩、定位墩、系缆墩永久作用引起的土压力船舶荷载、可变作用引起的土压力、水流力、波浪力、冰荷载地震作用升降架自重力活动引桥的支座反力和摩擦力、水流力、风荷载地震作用是船自重力堆货荷载、联桥和引桥的支点反力、水压力、波浪力、人群荷载、装卸和运输机械荷载、船舶荷载锚链自重力船舶荷载、波浪力、水流力2.2.2斜坡码头和浮码头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设计状况,应按结构使用期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2)短暂设计状况,应按结构在施工期或有某种确定的短暂使用期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必要时可同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3)偶然设计状况,应按结构承受设防地震等偶然作用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2.2.3下列情况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4(1)结构整体稳定、岸坡稳定和锚的抗拉稳定;(2)构件承载力、基床和地基承载力等。2.2.4下列情况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1)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或限裂;(2)构件的变形和结构的位移等;(3)地基沉降。2.2.5岸坡稳定、地基承载力和地基沉降计算或验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的有关规定执行。2.2.6对实际有可能在结构物上同时出现的作用,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结合相应的设计状况进行作用效应组合。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可分为持久组合、短暂组合和偶然组合。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效应组合可分为长期效应(准永久)组合、短期效应(频遇)组合和短暂设计状况的作用效应组合。2.2.7作用效应组合的原则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和《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225)的有关规定执行。2.3.1斜坡码头结构由坡道、趸船、移动引桥和坡顶挡土墙等组成,如图2.3.1所示。其中斜坡道为斜坡码头的基本结构,其他结构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2.3.2斜坡码头的坡道结构型式可采用实体式、架空式或部分实体与部分架空的混合式。在流冰严重的地区,若码头结构未采取防冰措施时,不宜采用架空坡道。2.3.3斜坡码头斜坡道的坡度和宽度应根据装卸工艺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确定,并应符合表2.3.3的规5图2.3.1斜坡码头结构示意图1-坡道(平坡道);2-坡道(斜坡道);3-跳板;4-跳趸;5-趸船;6-挡土墙;7-移动钢引桥斜坡码头斜坡道的坡度和宽度表2.3.3斜坡道名称宽度(m)缆车道陡于1:8据工艺要求确定普通带式输送机道不陡于1:4据工艺要求确定重件拖拉道不陡于1:8据工艺要求确定管线道据自然条件及工艺要求确定据工艺要求确定汽车道不陡于1:10单车道≥5.0;双车道≥7.0人行道货码头坡道不陡于1:6踏步陡于1:6客码头坡道不陡于1:7踏步1:7~1:2注:①汽车道纵坡在困难条件下不应陡于1:9;②汽车渡口码头的坡道宽度应根据汽渡船靠泊需要、汽车调头要求和陆上连接公路的宽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2.3.4变坡缆车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3.4.1变坡缆车道变坡点可采用高低轨或凹形竖曲线衔接。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不小于160m。2.3.4.2坡道上下段的坡差角β不宜大于12°,见图2.3.4。图2.3.4变坡缆车道2.3.5缆车、皮带车和移动钢引桥的钢轨类型可按表2.3.5中的数值确定。设备名称缆车载重量(t)皮带车移动钢358或1025或30钢轨类型(kg/m)2.3.6实体斜坡码头缆车、皮带车和移动钢引桥的轨枕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2.3.6.1实体斜坡码头的轨枕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施工水位以上可采用横轨枕或纵轨枕;施工水位以下宜采用预制纵轨枕。轨枕结构应按弹性地基梁计算。2.3.6.2横轨枕的间距宜为0.5~0.7m。当采用短轨枕时,每隔3~5m应设一长轨枕或联系构件。2.3.6.3钢筋混凝土纵轨枕的分段长度宜为8~25m,纵轨枕之间应设横撑,其间距宜为3~5m,必要时纵轨枕端部可局部加宽,下设垫板或端横梁。2.3.6.4轨枕应嵌固稳定。施工水位以上可采用块石或其他铺面块体嵌固;施工水位以下宜采用抛理块石或袋结混凝土嵌72.3.7实体斜坡码头的轨枕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轨枕下应设碎石基床,其厚度由计算确定;(2)轨枕基础下为软弱地基时,应采取地基加固措施;(3)轨枕下为全岩基时,轨枕可直接设在用混凝土或砂浆找平的岩面上;(4)在冰冻地区,轨枕基础设计应考虑冻结深度。2.3.8实体坡道的回填材料,在施工水位以上,宜采用透水性好的无粘性材料,并应分层夯实或压实;在施工水位以下,宜采用块石抛填。2.3.9实体坡道的倒滤层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2.3.9.1在施工水位以上宜采用碎石、粗砂或中砂分层铺设,其中碎石层厚度宜为0.15~0.20m,粗砂或中砂层厚度宜为0.10~0.15m。当采用混合倒滤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0.40m。2.3.9.2在施工水位以下,当施工困难时可采用天然级配较好的混合倒滤层,其厚度不宜小于0.60m。2.3.10倒滤层采用土工织物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T239)的有关规定执行。2.3.11实体斜坡道的坡面宜略高出天然地面,其两侧边坡不宜陡于1:2,并应防止坡脚淘刷。2.3.12实体坡道的坡面结构在施工水位以上,可采用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浆砌条石或混凝土面层等。砌石面层厚度可为0.25~0.40m,混凝土面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6)的有关规定。在施工水位以下,当无行车要求时宜采用抛理块石面层:当有行车要求时,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条石铺砌或其它可靠面层结构。受波浪影响的地区应根据波浪条件复核铺面结构。2.3.13实体斜坡道的端部坡脚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2.3.13.1埋人式抛石棱体的基槽深度不宜小于1m,底宽不宜小于2m,见图2.3.13(a)。82.3.13.2突出式抛石棱体的顶宽宜大于1.5m,外坡不宜陡于1:1.5,见图2.3.13(b)。2.3.13.3抛石棱体块石重量宜采用10~100kg,且应根据波浪条件进行复核。图2.3.13抛石校体1-抛石校体;2-抛石基床;3-倒滤层;4-陆上回填料;5-钢轨;6-轨枕2.3.14坡顶挡土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3.14.1坡顶挡土墙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0)的有关规定。2.3.14.2坡顶挡土墙宜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结构。2.3.14.3坡顶挡土墙应根据地形和地基情况设变形缝,非岩9石地基缝距宜为10~15m,岩石地基缝距可适当增大。2.3.14.4有缆绳沟通过坡顶挡土墙时,宜将坡顶挡土墙断面局部放大,作为安设立式转向滑轮的基础。2.3.14.5坡顶挡土墙置于堤防范围内时,挡土墙底部和背后不得采用透水性材料作为垫层和回填料。2.3.15架空坡道梁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3.15.1架空斜坡道纵梁的支座底面应做成水平,其计算跨度为支座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2.3.15.2预制的人行道板与纵梁之间应有可靠的连接。2.3.15.3架空坡道的上部结构设计应按第2.4节的有关规定执行。2.3.16架空坡道的桥墩采用浆砌块石、浆砌条石或混凝土重力式墩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2.3.16.1墩台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和《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的有关规定。2.3.16.2墩台平面形状宜采用圆端形或尖端形。墩身较高时宜采用20:1~25:1的侧坡。2.3.16.3墩台使用的块石、条石应选用新鲜无裂隙的硬质岩石,其抗压极限强度应不低于30MPa,砌筑砂浆标号应不低于2.3.16.4混凝土墩帽的厚度应满足支座锚固要求,且不宜小于400mm。支座下墩帽内应设钢筋网和构造钢筋。墩帽顶面宜设排水坡,帽檐宽不宜小于50mm。采用橡胶支座时应按本规范第2.4.14条的规定执行。2.3.17当采用水下施工方法建造重力式墩台时,宜在抛石基床上安放混凝土方块,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模板或钢模板灌注水下混凝土。2.3.18钢筋混凝土桩、柱式墩台的设计,应按第2.4.8~2.4.12条的有关规定执行。2.3.19斜坡道与趸船之间应设移动引桥连接。移动引桥可采用移动钢引桥、跳板或钢联桥与跳趸组成的浮桥。2.3.20移动式钢引桥和钢联桥的结构设计应按第2.5.1~2.5.11条的规定执行。2.3.21跳板宜采用铝质或木质材料,跳板长度宜采用8~11m。2.4.1浮码头结构由趸船及其系留设施、活动钢引桥、升降架、固定引桥和作业平台等组成,如图2.4.1所示。图2.4.1浮码头结构示意图1-趸船;2-升降架;3-活动钢引桥;4-钢引桥支承墩;5-引桥梁板;6-桥台;7-引桥墩;8-原地面线2.4.2活动钢引桥的设计坡度应满足工艺和使用的要求,对不通行汽车的货运码头不宜陡于1:3.5;对客运码头不宜陡于1:7;对汽车轮渡码头,其坡度不宜陡于1:10。当钢引桥设活动踏步时,其坡度可以适当放陡。2.4.3两跨以上活动钢引桥应根据全年的水位变化情况和地形地质条件相应设置一座或多座升降架,调整不同水位时的引桥坡度。2.4.4钢筋混凝土固定引桥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的有关规定。2.4.5钢筋混凝土固定引桥顶面应铺筑磨耗层,磨耗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引桥桥面应设不缓于5%的横向排水坡。2.4.6有可能被洪水淹没或波浪冲击的固定引桥,面板上应适当设置通气泄水篦孔,孔径不宜小于100mm。2.4.7铺设管道的固定引桥,在管道铺设范围内可不铺设面板。2.4.8固定引桥的桥台和桥墩的结构型式应根据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质、水文及荷载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4.8.1选用重力式桥台和桥墩结构时应按第2.3.16条的规定执行。2.4.8.2选用桩基结构的桥台和桥墩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及《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的有关规定执行。2.4.9桥台和桥墩基桩的中心距应符合下列规定。2.4.9.1打入桩应不小于4倍桩径或边长。主要土层为较硬土层和较密实的砂层时,应不小于3倍桩径或边长。2.4.9.2钻孔灌注桩和嵌岩桩,应不小于成孔直径的2.5倍。2.4.10基桩承台的厚度和横梁的高度应根据计算确定,且承台厚度不宜小于800mm,横梁高度不宜小于400mm。基桩承台和横梁的宽度应满足梁板支承长度的要求。横梁侧面距基桩外边缘尺寸不宜小于50~100mm;横梁端部和承台侧面距最外一排桩的外边缘尺寸不宜小于0.5倍桩径或边长。2.4.11固定引桥桩基桥墩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2.4.11.1当横向荷载作用时,独桩墩可按悬臂结构计算;单排桩墩可按平面刚架计算;多排桩墩可按空间桩台结构计算。2.4.11.2当有较大顺桥方向的荷载作用时,独桩墩和单排桩墩可按悬臂结构计算;多排桩墩可按空间桩台结构计算。2.4.12钢筋混凝土固定引桥的桥面较宽时,宜考虑桥面荷载的横向分布。2.4.13固定引桥梁板的主要支座型式如图2.4.13所示,支座型式的选用可按下列原则确定。2.4.13.1当梁板跨度小于或等于12m时,可选用平板支座。2.4.13.2当梁板跨度为12~25m时,两端支座可按下列型式选用:(1)两端均为板式橡胶支座;(2)一端为弧形支座,另一端为滚动支座;(3)一端为弧形支座,另一端为板式橡胶支座。2.4.13.3当梁板跨度大于25m时,可选用滚动支座或盆式橡胶支座。图2.4.13主要支座型式示意图(a)平板支座;(b)弧形支座;(c)橡胶支座;(d)滚动支座1-预埋钢板;2-弧形支座;3-橡胶支座;4-支撑垫座;5-滚柱;6-上(下)支承板;7-梁;8-支墩2.4.14选用橡胶支座时,在桥台和桥墩顶部梁板支座处宜设置支承垫石(图2.4.14)。支承垫石在长宽方向应比橡胶支座底部各大100mm;且应预留搁置千斤顶的位置。2.5钢引桥及升降架2.5.1钢引桥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J283)的有关规定。2.5.2钢引桥不宜直接承受船舶荷载。当需要受船舶荷载时,应验算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变形。图2.4.14支承垫石示意图1-钢筋网;2-橡胶支座;3-梁2.5.3钢引桥的宽度应根据工艺布置和使用要求确定,可按表2.5.3选取。钢引桥宽度表2.5.3序号宽度(m)1客货码头4.5~5.52中、小客运码头3.5~4.53单线固定皮带机、电瓶车或非机动车3.0~4.04双向电瓶车或非机动车3.5~4.55汽车、拖车、叉式装载车4.0~5.5单车道6液体货物码头按管线布置确定,其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0m2.5.4斜坡码头及浮码头钢引桥宜选用平行弦桁架或空腹桁架结构,也可采用实腹板梁式结构。2.5.5钢引桥主梁的高跨比宜在下列范围内选用:(1)对于平行弦桁架为1/8~1/15;(2)对于空腹桁架为1/6~1/10;(3)对于实腹板梁为1/12~1/18。2.5.6钢引桥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计算挠度的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桁架式桥应小于或等于计算跨度的1/600;(2)对于实腹板梁式桥应小于或等于计算跨度的1/400。注:当钢引桥计算挠度较大时,应设预拱,其预拱度等于自重产生的挠度加上活荷载产生的挠度的一半之和。2.5.7钢引桥桥面系纵横梁的计算挠度不应超过纵横梁计算跨度的1/250。2.5.8钢引桥应具有必要的横向刚度,钢引桥的宽度不应小于其跨度的1/20。在强风和大浪地区,钢引桥宽度应适当加宽。2.5.9对铺设管道的钢引桥,除两端端节间应满铺面板外,在管道其他铺设范围内可不铺设面板。2.5.10活动钢引桥两端的支座,趸船端可采用滚轮支座或自由搁置的型式,另一端可采用弧形支座、铰支座或自由搁置等型2.5.11活动钢引桥两端应设拉环,并用铁链分别与趸船和支承墩系联。2.5.12活动钢引桥升降架由基础结构、升降架结构和提升设施三部分组成。升降架结构如图2.5.12所示。2.5.13当升降架基础结构采用基桩承台时,基桩承台的厚度可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000mm。采用浮趸式提升设施时承台顶面应设垫墩并预留安放千斤顶的位置。2.5.14采用托板式提升设施时,升降架立柱上应设多级支承牛腿。牛腿的数量应根据码头区全年水位差及水位变化情况、钢引桥的允许坡度等确定,牛腿与牛腿之间的高差宜取3~5m。2.5.15升降架净空的确定应满足钢引桥的调整幅度和操作人员安全的要求。2.5.16升降架应设置爬梯。2.5.17钢筋混凝土升降架可按空间结构进行计算,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和《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等的有关规定。2.5.18活动钢引桥支承墩结构设计可按第2.4.8~2.4.11条的有关规定执行。2.5.19活动钢引桥支承墩墩顶应设置拉环,在支座处应设置排水坡。2.6趸船及系留设施2.6.1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设计对所采用的趸船应提出下列(1)工艺和公用设备的布置及使用功能要求;(2)趸船的系留方式;(3)码头和抛锚区域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条件;(4)环境保护的要求;(5)与趸船有关的结构布置及受力特征;(6)趸船局部加固的位置及要求;(7)其他。2.6.2斜坡码头及浮码头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使用经验和要求、工程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分析选用钢质或钢筋混凝土趸船。2.6.3钢质趸船的设计与建造应符合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人级与建造规范》和《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的有关规定。钢筋混凝土趸船的设计与建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趸船技术条件》(JT/T5)和钢质船舶建造的有关规范的规定。2.6.4趸船的尺度应满足船舶系靠安全和工艺使用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河港工程设计规范》(GB50192)的有关规定。趸船的主尺度比值应符合表2.6.4的规定。2.6.5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趸船的系留,可按码头靠泊船驳种类与吨位、趸船允许位移量等使用要求和趸船所处的水域限界、水是船类别L/DB/D钢质趸船≤45(35)≤7(6.5)钢筋混凝土趸船注:①表中L为趸船长度(m),B为趸船宽度(m),D为趸船型深(m);②甲板下装载干货的钢质趸船采用括号中数值。位差、水流、波浪、水底土质等环境条件选用锚链和锚、撑杆系统或定位墩等方式,如图2.6.5所示。2.6.6水位差较大或锚链链径较大时宜设置电动绞链设施。锚链的根数及布置可按照靠泊船舶大小、水流流速流向确定,如图2.6.5(a)及图2.6.5(b)所示。2.6.7趸船锚链及锚的计算可按附录B进行。2.6.8对海港和靠泊船舶较大且工艺使用不允许趸船有较大位移或不允许抛外锚的河港的浮码头,可采用撑杆系统系留趸船。如图2.6.5(c)、图2.6.5(d)及图2.6.5(e)所示。2.6.9浮码头系靠5000t级以上船舶时,应设置专门的消能设施。在水流气象条件比较恶劣或工艺设计有特殊要求时,系靠5000t级以下船舶的浮码头也可设置专门的消能设施。2.6.10趸船的撑杆系统应设置撑杆和撑杆墩,必要时可按第2.6.9条的要求设置消能设施,如图2.6.10所示。2.6.11撑杆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6.11.1趸船上的支撑点宜布置在趸船内舷两端部,距趸船端部5~10m。2.6.11.2撑杆长度和撑杆墩上支撑点高程可按下列原则确(1)设计高水位时撑杆的斜度不陡于1:6;(2)设计低水位时撑杆的斜度不陡于1:4.5。2.6.11.3当趸船上一个支撑点采用叉式双撑杆时(图2.6.5(d)),双撑杆间的夹角宜为60°;当采用单撑杆时(图2.6.5(c))、图2.6.5(e)),撑杆轴线应垂直趸船的内舷线。1船2泵船2428887kP图2.6.10撑杆系统示意图1-趸船;2-消能设施;3-撑杆;4-撑杆墩2.6.12撑杆宜采用钢结构,其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6.12.1撑杆的轴向荷载计算可按附录C进行。2.6.12.2钢撑杆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2.6.12.3钢撑杆宜采用两个方向刚度相等的方形或圆形截面,可选用格构型结构或箱形结构,两端一段内可逐渐缩小截面。当采用格构型撑杆时,距两端各1~2m范围内应用钢板封闭成箱形截面,如图2.6.12所示。图2.6.12撑杆端部示意图2.6.12.4钢撑杆两端应设置拉环,用链条分别与趸船及撑杆墩系联。2.6.12.5撑杆有受淹没情况时,应在箱形或圆管形钢撑杆两端适当位置的底部设进出水孔。2.6.13撑杆两端支撑点可采用自由搁置、十字铰或球铰等型2.6.14当按第2.6.9条设置消能设施时,应进行专门设计。消能设施可采用弹性橡胶体吸能、悬重块体能量转换及柔性撑杆墩吸能等型式。2.6.15撑杆墩可根据地形、地质及水流等条件采用重力式墩结构或桩式墩结构。2.6.16撑杆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6.16.1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2.6.16.2撑杆墩不应作为风暴系缆墩使用。2.6.17当由于水域限界或水底土质等原因不允许抛锚,或靠泊船舶较大而趸船不允许有较大的位移时,可采用定位墩系留趸船。定位墩可布置于趸船两端,如图2.6.5(f)所示;也可布置于趸船内舷后侧,如图2.6.5(g)所示。2.6.18定位墩结构宜采用直钢管桩导桩式结构,其结构设计应按现行行业标准《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和《港口工程桩基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2.6.19船舶撞击力由一个定位墩承受,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船舶靠泊趸船时的有效撞击能量(kN·m),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的规定计算;Ee——消能设施吸收的能量(kN·m);E——定位墩结构在不同计算水位时由于船舶撞击作用产生结构弹性变形所吸收的能量(kN·m)。2.6.20定位墩钢管桩导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6.20.1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和《港口工程桩基规范》的有关规2.6.20.2导桩桩位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垂直度允许偏差应小于1%,且各桩应严格保持平行。2.6.20.3一个定位墩由两根以上导桩组成时,每根导桩承受的横向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单桩承受的横向力(kN);P——船舶撞击力,按第2.6.19条计算;n——一个定位墩的受力导桩数;K——受力不均匀系数,与桩位偏差大小有关,取1.1~2.6.20.4钢管导桩直接受撞击力作用的管段,管内宜加焊加劲横隔板,其间距宜为1.5~2.0m。2.6.20.5当定位墩导桩需采用嵌岩桩时,应按水文、地质及施工工期等条件选用合适的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嵌岩桩的结构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设计。2.6.20.6以承受水平力或弯矩为主的嵌岩桩嵌入岩层的深度可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3.1.1施工前应对施工范围的地形和测量控制网点进行复核,对控制点进行加固并保持到竣工验收。同时还应掌握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及地面、地下、水域障碍物等情况。3.1.2施工前应根据已核准的测量控制系统,对岸坡及附近的建筑物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施工过程中应观测并记录岸坡及附近建筑物的变化情况。3.1.3陆上土石方余方和水下抛泥均应按有关单位批准的地点弃置,并应防止中途撒漏造成环境污染。水下施工应在办好施工手续、发出航行通告后进行。3.2.1水下开挖方法,应根据水深、流速、地质情况及所采用的施工设备等条件确定。3.2.2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开挖范围及标高,并核对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是否相符。3.2.3水下开挖深度较大时,应分层进行。分层厚度应根据土质情况、流速及施工设备等条件确定。对灵敏的粘性土,开挖时应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对遇水易软化、崩解的岩石,开挖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3.2.4开挖结束应及时验交,并进行下一道工序。防止回淤或边坡坍塌。3.2.5当采用围堰排水施工时,应计算基坑渗流量,分析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工程完工后,应对影响码头设计水深和行洪安全的围堰进行拆除。3.2.6爆破开挖施工,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爆破安全规程》(GBCT22)和《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J286)等的有关规定编制爆破方案,并应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批准后进行爆破作业。3.2.7水下岩基爆破开挖应根据岩性、爆破开挖总深度、地形地貌、水深和清渣设备等条件,进行爆破方案比选及设计。必要时应进行试爆。3.2.8水下爆破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下起爆宜采用复式网路孔内微差爆破;(2)应严格进行网路设计,并宜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网(3)当使用电爆网路起爆时,必须严格进行网路计算及器材(4)起爆体进入现场,必须切断一切电源;(5)水下爆破所用的雷管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6)不得将火花起爆用于水下爆破。3.2.9水下土石方开挖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等有关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3.3回填和抛石3.3.1陆上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陆上回填的填料应满足设计要求;(2)陆上回填应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应根据所采用的压实设备确定。对大型振动式压路机压实爆破石渣或碎石类土石,分层厚度宜取1.0~1.5m,小型设备分层厚度不大于0.3m;(3)压实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压实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和《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059)的有关规定;(4)当使用砂和卵石的混合料回填时,宜采用洒水压实法。压实前应充分洒水提高压实效果。3.3.2水下抛石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3.3.2.1抛石应采用对标控制平面位置。流速较大、水深较深时,可采用试抛法确定抛石的提前量。3.3.2.2抛石应自坡脚向岸边由低至高进行。抛石厚度较大时,应分层进行。3.3.2.3水下抛石基床顶宽不得小于设计要求,顶面标高允许偏差为0~300mm。3.3.2.4抛石应边抛边测,防止超抛和漏抛,所用石料大小及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3.3水下抛石的夯实,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水陆交界处无法夯实时,可进行铺砌或抛理。当采用“爆破排淤填石法”和“爆破夯实法”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爆炸法处理水下地基和基础技术规程》(JTJ/T258)的有关规定。3.4水下基床整平3.4.1水下基床整平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1的规定。水下基床整平允许偏差表3.4.1允许局部高差极细平不小于基础底面向外再加宽0.5m注:粗平时其允许高差为-150mm。3.4.2斜坡道基床水下部分的细平和极细平,可采用纵向铺设整平钢轨的方法进行。铺设整平钢轨应满足下列要求。3.4.2.1钢轨上应设置测量标高所需的测量标志,其间距不应大于6m,测点的高程允许偏差为±20mm。3.4.2.2钢轨在岸边的起始点位置,纵向允许偏差为±3.4.2.3钢轨就位后应及时固定,防止滑动。3.4.2.4极细平前应复测钢轨的位置及标高。3.4.3采用预制模板现浇水下混凝土结构时,基床可不进行全面整平,可在其模板支承点处局部整平,使支承点稳固。3.4.4基床整平后应及时安装构件。3.5倒滤层和面层的施工3.5.1倒滤层的铺设,应与面层铺设相配合,做到随铺随砌。铺设倒滤层时,材料不得从坡顶向下倾倒,以保持其良好级配。3.5.2倒滤层应按设计要求分层铺设,倒滤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倒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水上为+50mm,水下为+3.5.3使用土工织物作倒滤层时,基层土坡必须平整密实,不得有锐利的石尖等物外露。铺设垫层及砌筑坡面块石时,不得将土工织物划破。土工织物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不小于1.0m。土工织物铺设后,应尽快覆盖,防止日晒老化。3.5.4砌石应从坡脚或戗道处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当分段砌筑时,应相互照应,留好倒滤层的接茬,使砌石面层不致出现通缝并使面层相邻砌石高差符合允许偏差。3.5.5砌石面层应错缝铺砌并相互挤紧,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砌石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表3.5.5的规定。砌石面层允许偏差表表3.5.5允许偏差(mm)1动缝最大宽度2三角缝最大宽度3通缝长度4坡面平整度5相邻块石顶面高差3.5.6砌石面层的坡脚、坡肩、坡顶,应采用较大的块石或条石砌筑。块石材质、大小及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采用强度低、已风化、易风化或遇水软化的块石砌筑。3.5.7干砌块石面层应符合下列规定。3.5.7.1所用块石各边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坡面厚度的3.5.7.2铺砌有轨道的坡面时,砌石、水下抛石或袋结混凝土顶面,均不得超过该处的钢轨底面。3.5.8浆砌块石坡面灰缝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做到砂浆饱满,强度合格,勾缝牢固美观、整洁。3.5.9混凝土面层施工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道路、堆场铺面设计与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3.6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3.6.1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3.6.2选择临时预制场地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6.2.1场地应平整、面积足够,地基承载力及沉降应满足要求。3.6.2.2场地宜靠近施工安装现场,方便材料进场及构件出运,并防止水流波浪冲刷及台风影响造成损失。3.6.2.3应避免爆破、打桩等震动对构件的影响。3.6.2.4应考虑岸坡稳定、场地地面标高及施工水位要求。3.6.3预制纵轨枕、轨道梁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6.3的规定。3.6.4在斜坡道上浇筑钢筋混凝土纵轨枕或轨道梁时,应严格控制中心线位置及顶面高程。混凝土应自下而上浇筑。设计坡度陡于1:2或使用泵送混凝土时,宜加设顶模板。3.6.5轨枕、轨道梁预埋螺栓的允许偏差及预留螺栓孔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6.5的规定。预制纵轨枕、轨道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表3.6.3序号允许偏差(mm)1长度2高度3侧向弯曲4顶表面局部凹凸5纵轨枕底表面局部凹凸6两纵轨枕、轨道梁连成整体时(1)每端的两个支承面高低(2)两对角线长度(3)轨道中心线间距轨枕、轨道梁预埋螺栓及预留孔允许偏差表3.6.5序号允许偏差(mm)1预埋螺栓位置垂直轴线方向5顺轴线方向外伸长度2预留螺栓孔中心位置深度3.6.6水下浇注混凝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模板安装允许偏差,顺码头中心线方向为±50mm,垂直于码头中心线方向为±30mm。3.6.7陆上施工的墩台,允许偏位为20mm,支座面标高允许偏差±5mm。3.7.1构件安装前应复检构件型号、尺寸、变形和裂缝情况。符合要求方可安装。构件吊运、安装时的强度、吊点的位置及吊装方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7.2安装水下构件时,定位测量可用引线法或倒锤法,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因水深、流速、波浪等的影响而发生偏位。3.7.3起吊构件或由多根横轨枕组装的横轨枕体系时,各吊点应同时受力。横轨枕体系吊装,应加设临时支撑,安装后拆除临时支撑。3.7.4水上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构件安装前,应复核定位标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安(2)因风浪影响船舶颠簸不稳,无法准确安装时,不宜进行(3)安装前发现基床淤积,安装过程中基床受破坏,应进行及时清理和修复;(4)构件安装时,不得局部加填垫块;(5)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固定,防止发生变化。3.7.5水上安装混凝土方块墩座的允许偏位,顺码头中心线方向为50mm,垂直码头中心线方向为30mm。3.7.6钢轨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6的规定。钢轨安装允许偏差表3.7.6序号允许偏差(mm)1横轨枕间距2轨道中心线53每组轨道轨距+5,-0+10.-04轨顶标高同一条轨士55同断面多轨轨顶最大高差56轨道接头错牙127伸缩缝间隙113.7.7流速大于0.8m/s进行潜水作业时,应采取导流或遮流措3.8桩的制作及桩基施工3.8.1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的桩基,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桩基规范》的有关规定制作及施工。3.8.2定位墩的导桩施工应采用导向架控制其平面位置及垂直度。导向架中心允许偏位为50mm。3.8.3嵌岩桩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3.8.3.1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8.3.2嵌岩桩成孔所用钻机可参考附录D选用。清孔、测孔方法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的有关规定执行。3.8.3.3当采用“打-钻-打”方法施工时,先将钢管桩打人一定深度,稳桩后用冲击钻机或回转钻机成孔并钻至设计标高,再将钢管桩打至孔底。3.8.3.4当采用“打一钻-浇”方法施工时,先将钢管桩或护筒定位打入复盖层后用冲击钻机或回转钻机成孔,清孔、测孔合格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嵌岩钢筋混凝土锚桩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8.3.5当采用“栽桩法”施工时,护筒及钻孔孔径应比导桩直径大600mm以上。护筒定位稳定后,用钻机在护筒内钻孔至设计标高,将末端带有定位装置的导桩栽人孔中再浇注水下不离析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拆除固定导桩的支撑。3.9钢引桥及钢撑杆制作与安装3.9.1钢引桥和钢撑杆宜在专业金属结构厂制作。有条件时也可现场制作。钢引桥和钢撑杆制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和《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的有关规定执行。3.9.2钢引桥和钢撑杆的吊点应合理布置,并应防止构件变形。钢引桥和钢撑杆宜选择适当水位吊装。3.9.3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及时固定。3.9.4钢引桥和钢撑杆的装运,应符合下列要求。3.9.4.1合理布置支点铺设垫木,垫木顶面应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并用木楔调整垫实,垫木应固定。长途运输时,应采取加撑、加焊、系绑等措施。3.9.4.2驳船装运时应根据支点布置验算甲板的强度和船体的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10.1趸船的定位应根据水深、流速、流向、水域和水底土质等情况,按设计系留方式定位,确定锚位及抛锚顺序,并应按设计要求吊装撑杆体系。趸船定位应准确、稳固。3.10.2趸船定位后,锚链应绞紧。附录A钢引桥单位面积自重力参考表序号使用条件结构型式结构特点自重力(kN/m²)1安设皮带机、行驶电瓶车和通过人群桁架式有雨棚、钢面板1.5~2.0无雨棚、钢面板1.4~1.8无雨棚、木面板1.0~1.52安设管道的油品、化工码头桁架式满铺钢面板1.6~2.0管道范围不铺面板1.4~1.83行驶车辆(汽-20,挂车-120)桁架式钢面板2.5~3.0实腹式钢面板3.0~3.5附录B锚链及锚的计算B.0.1趸船的锚链可采用静力分析法计算。当波浪荷载较大,趸船及锚链系统的振幅偏移和动张力较大时,可采用动力分析(B.0.2-1)(B.0.2-2)(B.0.2-3)8——导链孔处锚链轴线与水平线夹角(°);w——锚链的水下单位长度自重力(kN/m);H——导链孔至泥面垂直高度(m);L——导链孔处至着地点的锚链曲线长度(m)。B.0.3趸船由多根不同方向的锚链维系,受到水流力、船舶荷载等作用时,可采用第B.0.2条的公式及理论力学方法和几何方法分析力系并计算趸船的位移。B.0.4锚链系统的动力分析可参照有关资料或利用计算机程序B.0.5趸船锚链应采用有挡铸钢锚链,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铸钢锚链》(GB550)的有关规定。所选锚链的破断拉力应大于或等于锚链拉力的3倍。B.0.6趸船用锚应根据趸船的工作性质、水文及地质条件等,按锚链拉力的水平分力和所采用锚型的抓力系数确定锚的质量,式中G——锚的质量(kg);(B.0.6)锚的类型砂性土粘性土单抓锚2.2(3.8)3.0*(5.0**)3.5*(7.0**)4.0*(10.0**)铸铁蛙锚2.0(4.0)2.0*(4.5)2.0*(5.0)钢筋混凝土蛙锚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挖坑抛锚情况,其余数值适用于锚抛于水底泥面情况;②表中数值均适用于土壤中等密实状况,当土壤松散时数值可减少10%~25%,密实时可增加10%~25%,但带*号数值不应减少,带**号数值不应增加。附录C撑杆的轴向荷载计算C.0.1承受船舶挤靠力时撑杆的轴向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C.0.1)式中N₁——作用在一根撑杆上由船舶挤靠力产生的轴向力(C.0.2-1)(C.0.2-2)(C.0.2-3)位置轴线之间的夹角();Ee——船舶的有效动能(kN·m)。带悬重块撑杆受力简图如图C.0.2所示。附录D钻孔机械选型参考表表D钻机类型回转/冲击钻机钻孔直径(mm)最大2500800~2000800~1500钻孔深度(m)钻孔方式回转回转回转、冲击冲击冲击冲击冲击最大扭矩(kN·m)钻头额定重量(kg)钻塔有效高度(m)8卷筒提升能力(KN)主机功率(kW)排渣方式射流、泵吸反循环气举反循环泵吸反循环泵吸反循环泵吸反循环射流反循环捞渣筒、抓锥工作尺寸(m)5.3×2.52×8.877.01×3.82×2.705.04×2.36×6.385.6×2.2×2.66.8×2.8×3.27.1×2.9×8.87.7×2.66×1.63钻机重量(t)9附录E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E.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E.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参加单位: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雷承德王小萍(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左肖明李鑫生逢世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斜坡码头及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本规范根据交通部原基建管理司基技字〔1997〕275号文修订。主编单位为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参加单位为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和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局。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了80年代以来斜坡码头和浮码头设计和施工的经验,补充了一些较成熟的新经验和新技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几易其稿,于1998年6月完成了送审稿。为便于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规范的条文,在修订规范条文的同时,编写了条文说明。本规范各章及附录的编写人员如下:第1章左肖明第2章王小萍雷承德李鑫生左肖明第3章逢世汉附录A雷承德附录B左肖明附录C雷承德附录D逢世汉雷承德本规范总校人员:仉伯强李永恒雷承德王小萍李鑫生左肖明本规范于1998年11月通过部审,1998年12月28日发布,1999年6月1日实施。 2.1一般规定 2.2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 2.3斜坡码头 2.4浮码头 2.5钢引桥及升降架 2.6趸船及系留设施 3.2水下开挖 3.3回填和抛石 3.4水下基床整平 3.5倒滤层和面层的施工 3.6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 3.7构件安装 3.8桩的制作及桩基施工 3.9钢引桥及钢撑杆制作与安装 3.10趸船定位 441.0.1阐明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斜坡码头是以岸坡上建造的固定斜坡道结构作为载体,供货物装卸运输、旅客或车辆上下的码头。不同水位时,船舶停泊的平面位置随水位变化相应移动。浮码头是以趸船或浮式起重机与引桥作为载体,供货物装卸运输、旅客和车辆上下的码头。不同水位时,靠泊于码头的船舶平面位置基本不变,仅随水位变化作垂直升降。1.0.2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1.0.3对斜坡码头及浮码头适用的工艺类型作了规定。1.0.4规定了选择斜坡码头及浮码头结构型式应考虑的因素和分析比较确定的方法。1.0.5根据经验指出斜坡码头及浮码头施工应充分考虑水文、气象等特点,避免中途停工。2.1.3横向荷载是计算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结构的重要荷载,特别是梁跨度较大、桥墩较高时,更应注意水流力等横向荷载的作用。2.1.5确定架空斜坡道和固定引桥的搁置长度时需注意支座承压力是否满足要求和支座安装尺寸是否匹配。2.1.6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根据工程实践总结归纳得出的。2.1.7~2.1.10码头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规定了应考虑车道分流、防冰、防浪和防台风的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2作用及作用效应组合2.2.1.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92)按作用在时间上的变化进行分类,以便确定作用的概率模型。2.2.2由于结构在使用、施工或维修期间,环境条件均不相同,受力类型和大小不同,破坏时影响大小不同,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状况进行设计。本条按《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92)的规定,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出现概率的高低,将结构分为持久,短暂和偶然三种设计状况。持久设计状况,是贯穿结构整个使用期(预期使用寿命)的;短暂设计状况,是指施工期、维修期等确定的短暂使用状况;偶然设计状况,一般指遭受设防地震或其它罕遇作用等的状况。2.3.1趸船、移动引桥和坡顶挡土墙是根据装卸工艺方案的需要设置。斜坡重件码头的拖拉道、汽渡码头等通常不设趸船和移动引桥。2.3.2地形条件是决定斜坡码头结构形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岸坡平顺,稍加修坡即能形成码头坡道时,通常采用实体式较为经济。岸坡较陡而成凹形时采用架空式可使水流通畅,减少淤积。2.3.3缆车道坡度最好陡于1:5。由于坡度越缓,运距越长,造成缆车移动不便,所以缓于1:8时需考虑其他运输方式。普通带式输送机坡度是考虑保证物料不在胶带上滚落和胶带不发生“飞车”现象而规定的。重件拖拉道坡度据调查不宜陡于1:8.汽车道坡度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河港工程设计规范》(GB50192-93)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制定。2.3.4变坡缆车道的坡差角和凹形竖曲线半径是根据实践经验,并考虑装卸工艺的要求和保证缆车运行稳定等因素确定的。2.3.6纵轨枕间设横撑和横轨枕间设长轨枕或其他联系构件是为了加强轨枕整体性和保持轨道中心距离不变。纵轨枕端部局部加宽和下设垫板或端横梁,可以保持接头处沉降一致,且减小沉降。2.3.8由于粘性土壤的压实和沉陷不易控制,影响码头建成后的使用,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一般多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回填。2.3.11实体斜坡道高出自然地面,可使坡道面不易积淤,即使有回淤也便于清除,但过高会造成阻水且影响水流流态。2.3.13端部坡脚是实体斜坡道的支承结构。抛石棱体坡脚应用2.3.14缆车码头通常需设坡顶挡土墙。坡顶挡土墙设计时应注意工艺、结构和防洪等方面的要求。2.3.15本条提出的规定是对架空坡道梁板设计的特殊要求。2.3.21根据调查,跳板长度一般采用8~11m,过长重量较大难于搬动。2.4.1浮码头的基本结构是趸船或浮式起重机及活动钢引桥,其他各部分可根据工艺设计要求和水文、地形等条件决定取舍。2.4.2本条对货运码头活动钢引桥的坡度规定不陡于1:3.5是依据带式输送机一般散装货物的坡度定出的;其他与实体斜坡道的坡度规定相同,但对于客运码头,坡度较陡时应注意采取防滑措2.4.5固定引桥在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板,故将磨耗层定为不小于50mm。2.4.6为减小水流或波浪对桥面可能产生的浮托力,设置通气孔是必要的。根据调查,孔径太小容易堵塞。2.4.9、2.4.10参照港口、公路桥涵和建筑桩基有关规范的数据并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对基桩中心距和基桩承台的尺度作了规定。2.4.11原规范有部分规定,本次修订增加了对墩台按空间结构计算和考虑纵向计算的内容。2.4.13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并参照了公路桥涵有关规范的规定,对梁板支座选型作了推荐。平板支座包括预埋钢板、铺垫油毡和水泥砂浆抹平等。由于斜坡码头架空斜坡道和浮码头固定引桥的梁板跨度一般不大,因此未考虑设置摇摆支座。橡胶支座在铁路和公路桥梁应用较多,在港口工程中也在逐步推广使用。橡胶支座可选用交通部和铁道部认可的系列产品,如板式橡胶支座可按《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132.1-88)选用。2.4.14设置支承垫石是为了便于安装和更换梁板。2.5钢引桥及升降架2.5.3钢引桥的宽度系指主梁中心线间的距离。表2.5.3中电瓶车或非机动车有货垫时钢引桥宽度取大值。2.5.4近年来,钢引桥除了采用平行弦桁架全焊结构外,也逐渐选用了空腹桁架的全焊结构。空腹桁架采用封闭箱形杆件,方便维修,造型较美观,对大跨度引桥采用空腹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