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_第1页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_第2页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_第3页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_第4页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常见七大题材

古代诗歌的常见七大题材

一、(P248)山水田园诗T1

阙题

刘春虚(唐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作者刘存虚

刘春虚(约714年一约767年),亦作慎虚,字全乙,亦字挺卿,

号易轩,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开元

二年(约714年),约卒于大历二年(约767年)。20岁中进士,22

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

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

从九品的小吏。殷瑶《河岳英灵集》录其诗十一首。

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

知怎样失落了。盛唐人殷瑶《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

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作为诗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蜿蜒的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长长的溪水两边都是春天的美

景。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读书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注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

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从白云尽处延伸过来,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鉴赏

阙题即缺题。殷瑶《河岳英灵集》辑录此诗时便没有题目,后人

因以“阙题”名之。此诗描绘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环境,

它不是写诗人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全诗清

新自然,婉转流畅,按空间顺序写来,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余

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此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

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

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

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

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

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

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

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

之情。“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

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

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

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

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

“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

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

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

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

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

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

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

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

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

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

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

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

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

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

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

美。▲

二、(P249)送别怀人诗T2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宋代)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

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

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

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作者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一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

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

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

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

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

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

璧”。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绍兴八年因反对“和议”、

请斩秦桧等三人而贬为福州签判的胡铃,在这年再次遭遣,除名编管

新州(今广东新兴),亲友都不敢去送他,张元干却写这首《贺新郎》

词送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辈梦魂经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在萧瑟的秋风中,

一方面,金兵营垒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

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为什么黄河之源昆

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

今,中原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人口密聚的万落千村都变成了狐

兔盘踞横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从来是天

高难问其意。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容易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

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远去!

别后,我仍然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离去。见柳枝随风飘起,有

些凉意,残暑渐消。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

飘动。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

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

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我辈都是胸襟

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整个天下,关注的是古今

大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酒杯

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注释

底事:言何事。

昆仑倾砥柱:古人相信黄河源出昆仑山,《淮南子•地形训》:“河

水出昆仑东北瞰"。传说昆化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此以

昆仑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

九地黄流乱注:喻金兵的猖狂进攻。

聚万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写中原经金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

赏析

“贺新郎”是这首词的词牌,“送胡邦衡谪新州"是这首词的题目,

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这里交待了词的写作背景、原因和主题。

词的上阕述时事。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写中原沦

陷的惨状,形象地概括了北宋灭亡的历史事实,有尺幅千里之势。

首句:梦绕神州路。写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国土,连做梦都在

围着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转。“绕”,即萦绕,牵挂心间,不能忘怀。这

里有徘徊、巡回之意。“神州路",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

子荀卿列传》)这里指中原沦陷区。作者为什么要将中原沦陷之惨状

托之于梦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沦陷不可去,沦陷之惨唯可于梦中

见之;二是中原之沦陷如恶梦一般。实景虚写,写出人心之惨痛,故

有第二层的质问。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这两句写梦中所见。中原沦陷惨

状,以“怅”为领字。所怅者,一是“连营画角"金兵军营相望,军

号凄厉。二是“故宫离黍”。当他在梦中来到汴京的时候,那萧瑟的

秋风,更引起了他的无限悲伤,当年繁华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军营,

一阵阵哀厉高亢的军号声连成一片,原来的皇宫大殿长满了野草,完

全变成了荒凉的废墟。

以上几句,层层递转,字字沉实,词人悲愤之情,愈转愈深沉。

因为胡铃主张收复中原、反对议和而得罪权臣,被贬谪岭南,所以起

笔即从中原写起。“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是写对中原地区的深沉怀念和收复失地的愿望。作者通过对北宋灭亡、

汴京荒凉的描写,表达了对国事的忧伤。这就与坚决主战的胡铃沟通

了感情,因为他们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开头很不寻常,

作者不写送别之情,不写景物之状,而从共同关心的国事写起,表示

对友人被贬谪的同情,并引以为知已,说明他们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层: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是对开头四句的追问和深思。到底是什么

原因,使我们的国家变成这个样子呢?

底事昆仑倾砥柱,底事,即何事,什么事,什么原因,为什么?

“昆仑倾砥柱”即“倾昆仑砥柱"。昆仑,即昆仑山。古人相信黄河源

出昆仑山,传说昆仑山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见《淮南子•地

形训》:“河水出昆仑东北瞰。”《神异经・中荒经》:“昆仑之山,有铜

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古人以昆仑为至高无上的山。砥柱,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水经•河水注》:“砥柱,山

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中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

山而过,山见水中如柱然,故曰砥柱也。”《禹贡》称:“异河积石,

至于龙门,又东至于砥柱。"倾,即摧毁、倒塌。作者在这里以昆仑

天柱,黄河砥柱,连类并书,比喻北宋王朝倾垮。

九地黄流乱注。喻指金人的入侵以及战争带来的惨景。九地:九

州,即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区。黄流乱注:黄河泛滥,洪水横流。

这里喻指金兵的猖狂入侵。

聚万落、千村狐兔。即“万落千村狐兔聚”,形象描写中原经金

兵铁蹄践踏后的荒凉破败景象。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写的那样: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落,即村

落。狐兔,这里指入侵之敌。

在这里,作者叙述了国家残破之恨和人民遭难的惨状,以山崩地

裂,洪水泛滥比喻国家的破亡和金兵的入侵,用狐狸和野兔的聚集,

表现了战争造成的荒凉,反映出人民所承受的灾难。又以“九地黄流

乱注”与上层的“连营画角","聚万落、千村狐兔”与上层的“故宫

离黍",上下照应,显得生动形象,深沉悲愤。

在第二层中,诗人提出了疑问,问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

即知,况且涉及朝廷统治者而不能言。故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几

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其言

外之意是:天高固然难测,而衣冠华族沦于异族之手,实乃人事使然。

此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天意从来高难问,天意:上天的意志。此指皇帝的态度。高难问:

难以让人琢磨,猜不透。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况:况且。人情:人们之间的交往情谊。

一说“人之常情”。老易悲,是说天意既难测,而人越到老了,想起

人们之间交往的友情,越容易感到悲伤,今有深仇而不思报,故长叹:

悲难诉。从这里可以看出,“悲难诉”的内涵是:北宋议和灭亡之悲难

诉;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这种悲伤是难以诉说

的。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出自杜甫诗《暮春

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以表示

对高高在上的执政者的心意难测,一味妥协投降、忘了亡国之仇的不

满。

更南浦,送君去。写送别。作者的笔锋自然转至送别胡铃。南浦,

泛指送别的地方。出自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

兮南浦。”或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深波。送君南浦,伤如

之何!"

以上几句是写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胡铃的慰勉。在上一层

里,作者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亡国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问:这一

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谁的过错呢?在当时,这答案不能明白讲出,

所以作者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这两句诗,来暗

示国破家亡的罪责,应由最高统治者来承担。诗人以怨愤的笔调写道:

上天的意志向来都是难以令人猜测的,何况人越到老了,想起人们的

交往之情越容易悲伤,这种悲伤的原因也很难诉说得清楚。是为国家

的命运悲伤,还是因为朋友的贬谪悲伤,作者使用"难诉"二字,其

意丰蕴含蓄,即是对上面问题的回答,又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人

老了容易悲伤,现在为自己的知已送别,其悲伤更属必然了,所以,

作者用“更”字,又深入了一层,具体落实在送别上,至此点明主题。

上阕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忧国思想,而把个人的伤

离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不同于一般,这就与那

些只写离情别绪的俗套之作有明显的区别。突出了共同的爱国思想,

也就把词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故词的下阕转写友谊与慰勉,叙

别情: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

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

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下阕也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换头

四句紧扣上阕结尾送君“南浦”之意,通过景物描写,说明送别的时

间与地点。

首句:凉生岸柳催残暑。点明季节,说明作者写词时,是在夏末

秋初之夜。初秋的凉风从岸边烟柳丛里吹来,驱散了残余的暑气,这

是地面景象。而夜空中,则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在横斜

的银河里,散布着稀疏的星星,月亮洒着淡淡的月光,不时,偶有一

两片云彩轻轻地缓缓地漂荡在空中。耿:明亮。斜河:天河,即银河;

银河偏斜,又称斜汉,表示夜已深。这里作者以凄清的夜景衬托离别

时的气氛和心情。此时此刻,有何感受呢?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第二层: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设想分别后的情形,表达怀恋的深情。。

万里江山知何处。极言今后相隔万里,不知道你在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回首:回忆,回想。对床夜语:两人对躺在床上

谈话到深夜,说明友谊之深。对床,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夜雨,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君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几句曲曲折折抒写留恋之情:既反映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也表

达了他们对国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国家前途亦茫茫。

雁不到、书成谁与。书,即书信。雁不到:相传雁能传书,但北

雁南飞止于衡阳回雁峰,而新州在衡阳之南。故民间有“大雁飞不到

岭南,书信难以寄出”的说法。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也是说宋代朝臣贬谪远方,好友大都不敢互通音讯。

苏轼等人,也常在诗中提到过。“雁不到”,为假托而已。

这几句是先从眼前的分别写起,次忆旧情,复叹别后悲伤。意思

是:今宵分别之后,我们相隔千山万水,谁能知道你究竟在什么地方

呢?从今以后,天各一方,而我们对床夜话的情景,将成为美好的回

忆,唯有通过书信表达我们的友情。但是,新州是个连大雁也飞不到

的地方,就是写成了书信,又有谁捎得去呢?这里由眼前的送别,想

到了今后可能书信难通,只能回忆以前的友情,这就更深入一层地表

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留恋和悲伤。

以上几句,格调悲沉。词的结尾,作者劝慰友人,调子转而激昂: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是第三

层:遣愁致送别意。

“目尽青天怀今古"照应“天意从来高难问”,远望天空,想到古

今世态的变化,有四顾苍茫之感。目尽:极目远望。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言大丈夫不能“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意思是:我们谈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能像孩子一样只顾说个人

恩怨呢?肯,在这里是怎么肯的意思。儿曹,即小儿女辈。儿曹恩怨:

指小孩之间一会儿好,一会儿埋怨。相尔汝,形容两人讲话时互相指

着对方的那种样子。尔和汝,都是“你”的意思。出自韩愈《听颖师

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作者满腹悲愤感情,通过层次井然的多次

转折,这几句是说,遥望苍天,俯仰今古,历史上出现了多少英雄人

物,我们也要象他们那样,决不做只念恩怨私情的儿女之辈。请满饮

此杯后,听我唱一曲《金缕》,为你壮行送别吧!词的煞拍,创造了

一个激昂阔大的意境,雄壮的笔调,表现了作者不肯屈服,坚持斗争

的精神,传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观全词,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不寻常的送别词,它打破了历来

送别词的旧格调,把个人之间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这样一个大背景

中来咏叹,既有深沉的家国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伤的

遥想,又有昂扬的劝勉。作者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所抒发的不是缠绵

俳恻的离愁别恨,而是忧念国事艰危的愤慨之情。作者连梦中都思念

着被金军蹂蹒的中原河山,表现了对南宋投降路线的不满与愤恨,特

别是词的结尾所表白的与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在当时

的艰难困境中,是十分可贵的。▲

三、(P249)羁旅思乡诗T3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清代1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还在因为秋天的萧瑟而感到凄凉的我悄无声息的就到了重阳节,

万物凋零的景象让人更加感到哀伤。

饮美酒赏菊花却依然感到寂寞,没有大风没有大雨的好天气却反

而感到凄凉。

城边的河水反射的人影蒙蒙胧胧,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

波在如霜的月色之下。

幸好有老母的陪伴而感到了家庭的温暖,同样的一盏油灯却没有

长期在外漂泊寂寞孤独之感。

注释

节物:随季节改换的事物,此处指重阳节的菊花。

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翱游,栖无定所。

差喜:幸好。

衰亲:老母。▲

四、(P250)咏史怀古诗T4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宋代1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

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弓1,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闸外何人,回首处、铁

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

天明月。

作者胡世将

胡世将(1085年—1142年),字承公。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人。枢密副使胡宿曾孙、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之弟。北宋末年至南宋初

年大臣。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朗、

兵部侍郎等职。绍兴八年(H38年),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

置使,兼知成都府。绍兴十二年(H42年)病逝,年五十八,谥号

“忠献”,后改谥“忠烈"。有《胡忠献集》六十卷,已佚。《全宋诗》、

《全宋词》、《陕西通志》等录其诗词。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秋。公元H40(年宋

高宗绍兴十年),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治兵于兴元,积极抗金。

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

人,此词为感时而发所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神州大地沦丧,试问谁会成为范仲淹、韩琦式的人物来保家卫

国。北望中原已失,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抛弃了。在边塞,我

清晨骑在嘶呜的马背上出营,晚上伴着胡笳声宿营,所赢得的不过是

满头的白发。收复“三秦”,只有汉初三杰再世了。

关中易守难攻,怎奈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又不肯发兵抗敌。主张

和议的人谁还记得边关的耻辱,诸路兵马都几乎被灭。拜将台歪在一

边,怀贤阁不见踪影,我怒发冲冠又有什么用。拍遍栏杆,只能独自

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注释

酹(lei)江月: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念奴娇》《赤璧词》

《百字令》《壶中天》等。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多见,正体为

双调百字,上下阕皆十句四人韵。平韵正体惟改仄韵为平韵。

兴元:秦时名南郑,为汉中郡治所,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市。

一范一韩:范指范仲淹,韩指韩琦。范韩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

西夏敢骚扰。

长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地。

三秦:当年项羽入咸阳后,把关中分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

董翳,为三秦。

汉家三杰:指汉初名臣张良、萧何、韩信。

百二山河:形容关中形势险要,二人扼守,敌百人。

同(kun)外:指朝廷之外,或指边关。此指高宗建炎四年(H30

年)浚合五路兵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

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在陕西西部。

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在陕西凤翔东南。▲

赏析

H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与吴积极

抗金,刘琦、岳飞、韩世忠等也在中原重击金兵,抗金形势大好。但

不久,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罢斥一批抗战人士,把淮河至大散

关以北土地拱手让给敌人,本词作于同年秋季。作者痛感朝廷失计、

和议误国,满腔愤懑,发之于词。上片以眼看神州沦丧哪有范仲淹、

韩琦式的英雄人物来保卫河山起句,极度愤慨溢于言词。“北望"二句,

北望长安不见,意为中原已沦丧,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失陷了,

语含讥讽,情极沉痛。“晨嘶”二句,写自己清晨骑马出营,傍晚伴

着胡笳宿营,因为订了和议,结果任凭岁月流逝,闲白了头发,却不

见抗战杀敌。"三秦"二句,宕开一笔,回顾历史。收复陕西,在历史

上有过,那是汉初三杰的故事。言下之意,今天仍可以收复失地,关

键在于实行抗战政策和任用贤才。

下片紧承上片写不能收复失地的原因。“试看”二句,关中形势

险要可以坚守,但朝廷在千里之外,又力主和议,不肯发兵。这里,

他把矛头直接对准秦桧一帮卖国贼,进行谴责。愤怒地揭发了投降派

的罪行。“同外"二句,回顾H30年(高宗建炎四年)张浚合五路兵

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但今天人们忘记

耻辱,又谈和议。“拜将”三句,“台","阁杳”,写这几处历史文物

被破坏和被遗忘,表现了当时人们不重人才和糟蹋人才。能守而不守,

忘记耻辱,糟蹋人才而侈谈和议,这些现实都促使充满爱国激情的作

者激愤难当,但又无可奈何,他只有仰天长叹。最后以“阑干拍遍,

独对中天明月"作结。全词充满政治色彩,论事透彻,用典恰当;感

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郁悲壮,洒脱豪放。

此词为感时而发所作,斥责和议之非,期待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

士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固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故此词亦可称“兴

元怀古”。全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感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

郁悲壮,洒脱豪放。

不过东坡赤壁词主要追思怀念周瑜,此词则追怀与当地有关的好

几个历史人物。

(一)“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项羽入关后分秦地为三,后

因称关中为三秦。汉家三杰,就是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与

韩信。刘邦于秦亡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定都南郑。后来他听从萧何建

议,南郑为韩信筑坛拜将。刘邦后来出关向东讨伐项羽,并最终取胜,

主要就是依靠了张良、萧何、韩信。

(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J怀贤阁是纪念三国时北伐至此的

诸葛亮。这是因为诸葛亮几度北伐,即驻兵汉中以出斜谷,而且死后

葬于汉中的定军山。陆游《感旧》诗记南郑两个胜迹,就是拜将坛与

武侯庙。“惨淡遗坛侧,萧条古庙墙。"自注:"拜韩信坛至今犹存。

沔阳有蜀后主所立武侯庙。”怀贤阁建于斜谷口,北宋时犹存。《苏轼

诗集》卷四有诗题曰:“是日至下马硬,憩于北山僧舍,有阁曰怀贤,

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三)"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一范一韩,指的是北宋时驻守

西北边境的范仲淹与韩琦。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与韩琦同为陕西经

略安抚副使,为抵御西夏、巩固西北边防起了重要作用。朱熹《五朝

名臣言行录》卷七:“(范)仲淹与韩琦协谋,必欲收复灵夏横山之地,

边上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

这些历史人物,有的成就大业,有的北伐中原,有的威震边陲。

“神州沉陆”、北宋沦亡之后,面对“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

壁"的山河残破的形势,不能不令人临风怀想古来于此为国立功的上

述先贤。这时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怀古感时,以表达他希钦和

追慕的先贤感情。但首句“神州沉陆”之后,紧接着“问谁是、一范

一韩人物",这么写实是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紧接着下面说“汉

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将台与怀贤阁则一“欹”一"杳",都是暗

寓“时无英雄”之慨。

当时张浚是个名望很高的主战派领袖,主张“中兴当自关、陕始

",自请宣抚川陕。可惜他志大才疏,对金兵作战常失利。建炎四年

九月,他所指挥的五路之兵四十万人与金兵交战合溃败于富平(今属

陕西),至追此关、陕丧失不可复。胡世将上痛和议之非,近伤富平

之败,和则非计,战则非能,抚今怀古之余,内心更加感到自己责任

重大,既愤且忧,自然“赢得头如雪”了。以功业论,无疑胡世将还

算不上什么“中兴名臣"。但此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不失塞外边

将的气度。“塞马晨嘶,胡笳夕弓1”两句,也很好体现了西北战场特

有的边塞气氛。篇末写怒发上指,阑干拍遍,情怀激愤,这么写显示

内心忧愤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

五、(251)咏物言志诗T5

汉宫春•梅

晁冲之(宋代1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

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

知。

作者晁冲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

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

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

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

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

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

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创作背景

这首《汉宫春》词的著作权,历来存有争议。一说为晁冲之作,

一说是李那作。《梅苑》、《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及《全寿备祖》

等,都将它归于李那的名下,后代有不少人沿袭这个说法。《直斋书

录解题》、《苕溪渔隐丛话》等著作,则认为它是晁冲之的作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

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

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

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

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

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

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

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注释

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

调名来于此。

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

名。

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

何似:哪里比得上。

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

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赏析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

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

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纤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

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

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

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

轻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

“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

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

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

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一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村

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

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

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

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

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

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六、(P251)爱情闺怨诗T6

遣悲怀三首•其一

元稹(唐代)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直箧,泥他沽酒拔金钗。(直箧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善,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作者元稹

元稹(779年一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

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

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

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n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

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

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古槐落叶当柴也无怨无悔。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祭奠你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镉。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直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豆叶,嫩时可食。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赏析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

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镉借指

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

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着",长长的豆叶。中间这

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

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

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

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

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

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

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

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

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

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七、(P252)边塞征战诗T7

喜迁莺・晋师胜那上

李纲(宋代〕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

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

容颐指。

奇伟。潮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

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

雅何曾专美。

作者李纲

李纲(1083年一H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

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

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

《梁溪词》。

创作背景

北宋被金兵灭亡后,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新政权。

他满足于偏安江左,不敢收复中原。不少爱国诗人词人都通过自己的

作品,以多种手法表现了驱除金虏,还都汴京的爱国热情。李纲感于

时政,曾写了七首咏史词。这首《喜迁莺•晋师胜观上》就是七首咏

史词之一。

注释

⑴沈:一水,在今安徽省寿县境内。

⑵限:界。这句说,千里长江,雪浪翻滚,风起云涌,一望无际,

但南北界限分明。

⑶逾:越。

⑷人谋:指大臣的谋略。

⑸索虏:南北朝时,南朝骂北朝人为索虏。吞噬:吞食。这几句

说,长江的天险难以越过,而大臣的谋略又能制止强敌,北方的秦王

苻坚难道能够仰吞东晋吗?

(6)阿坚:即秦王苻坚。南牧:侵占南方的土地。

⑺倏忽:极快的意思。

⑻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采取了积极抗敌的战略措施。

⑼颐:面颊。颐指:形容指挥进退皆如人意。

⑩八千戈甲:指晋军前锋都督谢玄等将领带精兵八千,争渡溺水,

击杀秦兵。

⑪蛇豕: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残害者,《左传•定公•四年》:

“吴为封(大)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⑫弭:弓末梢,用骨头做的,用来助驾车者解开辔结。鞭弭:指

驾车前进。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是交战的意思。晋公子重耳答楚成

王时,说过:”左执鞭弭”和"以与君周旋”的话。见《左传•僖公•二

十三年》。

(13)麾动:这里指战旗招展。

⑭北军:秦兵。这句说,坐谈之间,北方秦国苻坚的军队顺风倒

下,很快被打败。

⑮鸣鹤:即风声鹤唳。秦国军队大败后逃跑,看见八公山上的草

木,以为都是东晋的士兵,路上听到风声和鹤叫的声音也以为是晋兵

追来。见《晋书•谢安传》。

⑯王师:东晋的军队。

⑰晋祚:东晋的皇位。

⑱烝民:众多的百姓。

⑲周雅:指周宣王命大臣征西戎、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