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哲理散文)分类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哲理散文)分类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哲理散文)分类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哲理散文)分类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哲理散文)分类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冲刺文学类文本阅读分类训练文学类文本(2)哲理散文【必备知识】哲理散文顾名思义,哲理散文是用散文的构思和语言来感悟、阐述哲理,点燃思想的火花,凝聚思考与睿智的一类散文。该类散文所涉哲理,往往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体悟,因而散发着美好和隽永的气息。余光中先生曾说,哲理散文的创作要“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确实,那些思想深刻、感情细腻的作家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端,写就情理兼备、内涵丰厚的美文,给人以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阅读“哲理思考”类散文,须留意如下数点:01紧扣象与理,找出呼应关系,探求理的意蕴,管窥思想的灿烂之光所谓“象”,是人世间客观具体的存在,可视可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事物或事件;所谓“理”,是蕴涵于人世现象的思想、经验和意念等,可感可知,可以抽象为某种精神或思想。象和理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支撑,后者是对前者的抽象演绎。由于生命体验的作用,象与理会构成一种相互呼应的局面。阅读时,我们可从象与理的关系入手,纵深开掘作品思想上的深层意蕴。02遵循逻辑关系,梳理论说思路,把握理的本质,捕捉思想的璀璨之花一般来说,逻辑关系表现为结果和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分析问题时,按照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等逻辑顺序演绎出来的事理关系。例如由事物的棱角联系到人的个性,由环境的影响推进到人物的成长,由草木零落类比美人迟暮,等等。带着这种逻辑关系进入阅读状态,就容易梳理出哲理散文的文本思路。03要以情带理,借对情感的感受,体悟哲理与思想交汇的魅力哲理散文离不开抒情,即通过强烈感情的抒发,阐释富有藝术感染力的哲理。换言之,就是把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在抒情中说理。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叙事、描写等,但它们共同的目的是将情与理融合在一起,来强化表达效果。以情带理,就是要借助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带出其中蕴涵的哲理。这样就为结合社会生活与个人体验,感悟文本思想提供了可能。哲理类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本,作者通过阐述自已的思想历程与人生感悟,表达对于真善美的感性理解,让读者的思想获得启迪,心灵得以净化。在教学中,因为这类文本中的事例较少,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克服这一难点,教师可以依据具身认知理论,丰满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立体观感,实现情感升华,达成教学目标。哲理类散文有时也被称为现代寓言,它以说理为主,表明观点。对这类文章的理解需要读者的感同身受,即具身认知。具身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是身心一体的,对于事物与概念的理解有物理具身(身体具身)、想象具身、思维具身与情感具身四个维度。对问题理性质疑、理性批判以及理性理解。【方法指导】哲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既有同一般议论文相同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较难或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解答这类题目,应从整体关照和局部细探两个方面着眼作答。一

整体观照掌握说理思路与谋篇布局哲理散文一般都要表达出一定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表达并不像议论文那样有着严格的“论点—论据—论证”模式,而是鲜明地体现出了散文之“散”的特征。初读哲理散文,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好作者的行文方式,归纳出说理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握住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1、把握行文线索,梳理说理思路哲理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例证当中。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进而由描绘具体景物转向理性思考,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之中又能体现出作者一定的感情倾向。在阅读时一定要注意梳理这种说理思路。高考散文阅读中就常有直接考查文章行文思路的试题,如某年湖北卷散文阅读《雾》第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雾》是季羡林先生创作的一篇哲理散文,在说理思路上的安排就很有代表性。该文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雾写起,文章开头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雾的感情“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进而通过继续自己在国外观雾的经历,写出来雾的朦胧性与遮蔽性,开始发现与赞美雾。由雾的特点又引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最后作者陶醉在了雾中。所以全文的行文思路应该是“从不喜欢雾—欣赏与赞美雾—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陶醉在了雾中”。这篇散文清晰地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正是由作者对雾所引发的理性思考而产生的,作者把由雾引起的理性思考过程与作者对雾感情变化的过程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情理交融的特点在作答时一定要十分明确。2、概括构思方式,分析谋篇布局高考语文队哲理散文阅读的考查,还经常涉及到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分析谋篇布局的特点,首先也要在把握行文思路的基础上,指明行文特点,然后再进行综合概括。要明确哲理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前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以某年四川卷散文阅读《焰火的变奏》为例,第16题“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作简要回答。”就直接考查了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看到这个题目,首先要注意分析行文思路,要能明确该文先写景,后写由景感受到的情,由焰火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很有层次性与逻辑性。作答时要认识到:有一定层次的哲理散文一定有较为固定的展开形式,结合常见构思方式,分析概括。可以发现,该文恰当地运用了上文所述的五种说理方式的后两种。以空间为线,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更好地写出了焰火的特点。以时间为线,现在与过去的交织与碰撞,表达了作者对焰火的思考。二

局部细探分析说理技巧与表达效果从整体上分析了文章的思路之后,还要从文章各部分出发,弄清哲理散文的说理技巧与表达效果,这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之一。1、分析说理技巧,掌握常见方法相对于议论文,哲理散文的说理技巧更加多样和丰富。常见的说理技巧有①条理分明,说理有层次性,或由简单到复杂,或深入浅出,或由具体到抽象等。②善于运用各种说理方法,如引用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③选材精当,细节具体、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双声、叠字等)与表现手法(如对比衬托、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虚实结合等)。2、归纳表达效果,学会规范答题说理技巧的灵活运用,会给哲理散文带来强烈的艺术美感,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高考常会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散文的深层理解。这类题目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XX?②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等等。作答这样的题目一般应从四个角度着手进行思考和概括:一是文章描写内容的角度。一般来讲,这类描写大多突出了所描绘事物的特点。二是文章主旨的角度。从主旨来看,或表现主旨,或深化主旨。三是段落所处结构位置的角度。从段落所处结构位置来看,文章开头的描写或引起下文,或直接点题,为下文做铺垫。处于文章中间的,或承上启下、或是不同内容的衔接与过渡,或是话题的转换。而文章结尾的部分有总结全文、前后呼应和卒章显志等作用。四是作者情感态度和读者阅读感受的角度。如描写富于艺术感染力和亲切感、使读者产生视觉效果、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联想等等。作答时一定要全面系统的考虑到以上四个方面,不要以偏概全、漏掉答案。我们按照以上的答题规范来分析某年山东卷散文阅读《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开头详细地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篇散文一开始先记叙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引出下文对人生之旅的感慨,从而谈及孤绝的人生境界。从文章描写的内容上看,是记叙自己的亲身经历,突出了自己的感受。从散文主旨来看,这样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孤绝这种人生境界思考的主旨。从该段文字所处的位置来看,此段文字位于文章开头,可以说既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又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做铺垫。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读者阅读感受出发,这段文字描写作者亲身经历之事,突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而且会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亲切感。综上,此题的完整答案应概括为“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突出了自己的感受,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亲切感。便于引出下文,也为文章后面谈人生孤绝境界作铺垫”。需要注意的是,在更多情况下,高考总是会将哲理散文的说理技巧与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做大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能够将说理技巧和表达效果都进行分析。先分析说理技巧,再分析这种技巧带来的表达效果。3、结合技巧与效果,善于开放探究说理技巧有多个方面,解答这样的题目时,可从一个角度切入做详细分析,也可罗列不同说理技巧分别概述。要注意的是,作答时不能只分析一个方面,一定要把说理技巧与表达效果结合起来论述,而且要紧扣文本本身,能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这样的写法才能符合赏析性文字的要求。【例题分析】结构类型一1、总分总结构总分式结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总)分析问题(本论)摆事实讲道理论述为什么是这样

(分)解决问题(结论)论述怎么样做到和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总)例一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的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这就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有时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但是一般人用这几个词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这样用

“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那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各有分际,言行最难得恰如其分。诚意是少不得的,但是分际不同,无妨斟酌加减点儿。种种礼数或过场就是从这里来的。日常生活里所谓客气,也是一种礼数或过场。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这些人主张率性自然,率性自然未尝不可,但是得看人去。若是一见生人就如此这般,就有点野了。即使熟人,毫无节制的率性自然也不成。夫妇算是熟透了的,有时还得

“相敬如宾”,别人可想而知。总之,在不同的局势下,率性自然可以表示诚意,客气也可以表示诚意,不过诚意的程度不一样罢了。客气要大方,合身份,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看人,请客,送礼,也都是些过场。有人说这些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但是这些其实也是表示诚意的。总得心里有这个人,才会去看他,请他,送他礼,这就有诚意了。至于看望的次数,时间的长短,请作主客或陪客,送礼的情形,只是诚意多少的分别,不是有无的分别。看人又有回看,请客有回请,送礼有回礼,也只是回答诚意。古语说得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无论古今,人情总是一样的。有一个人送年礼,转来转去,自己送出去的礼物,有一件竟又回到自己手里。他觉得虚伪无聊,当作笑谈,笑谈确乎是的,但是诚意还是有的。人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在不伤害自己身份的条件下顾全别人的情感。都得算是诚恳,有诚意。这样宽大的看法也许可以使一些人活得更有兴趣些。西方有句话,“人生是做戏”做戏也无妨,只要有心往好里做就成。客气等等一定有人觉得是做戏.可是只要为了大家好,这种戏也值得做的、另一方面,诚恳、诚意也未必不是戏。现在人常说,“我是很有诚意的”,自己标榜自己。大有卖瓜的说瓜甜的神气,诚实的君子大概不会如此。不过一般人也已习惯自然,知道这只是为了增加诚意的分量,强调自己的态度,跟买卖人的吆喝到底不是一回事儿。常人到底是常人,得跟着局势斟酌加减他们的诚意,变化他们的态度.这就不免沾上些戏味。(有删节)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6分)引论: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本论:指出只把诚意当做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是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结论:为别人好,做戏也有诚意。结构类型二2、层进式结构(1)讲述的道理由浅入深,分析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深入。(2)是从正面阐述观点的。(3)它的特点是:围绕中心纵向推进,可以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最后推出中心论点。表面看来也是有几个分论点,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不能互换顺序,在进行论述时每一层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仿佛上楼梯似地使论述层层深入。例二废墟之美“废墟”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跟文化和美学不相干的贬义词,甚至《现代汉语词典》对“废墟”一词的解释也仅仅是“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并没有错;但若用世界知识来衡量,这样的理解就很不够了。在欧洲,“废墟”的含义自近代以来有了明显的丰富和扩充,这个语词被赋予了更为深厚的内涵。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人们心中萌发了。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第三股推动力量是1820年爱琴海米罗岛上的女性雕塑阿弗洛狄忒,即“断臂维纳斯”的发现。这尊被认为世界上最美的女性雕塑,多少人想复原她的双臂姿势都以失败告终。“断臂维纳斯”也由此作为残缺美的经典永远定格,为废墟的残缺美进入美学殿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保护废墟遗址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有位外国作家在观赏希腊卫城废墟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惊叹:“那种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的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我国有作家旅欧时也兴发类似的惊叹:“看到一座古堡废墟耸立在多瑙河畔,就像看到了600年前塞尔维亚人的智慧和力量。”美学家朱光潜说:“年代的久远常常使一种最寻常的物体也具有一种美。”那些遥远年代创造的宏伟的宫殿、陵寝、庙宇、城墙、古桥、古塔等,包含着前人非凡的智慧和巨大的辛劳,不管它毁于兵燹还是天灾,都会引起人们的痛惜,抚残体以思整体,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而这种震撼和共鸣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见残破的废墟就觉得碍眼,不惜工本修葺一新,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缺乏文化素养的表现。重修伟大的长城废墟这一“石头的史诗”,修了一段又一段,然后把这些新长城当作旅游点,吸引游人来看这假古董,这是对国民文物意识的严重误导!殊不知这种以假乱真的做法,对那些稍有文物意识的游客来说是倒胃口的。笔者曾多次陪同来自各地的朋友游览长城,人家往往事先就提出要求:“可不要领我们去看新的长城哦!”一次我陪两对外国夫妇游览司马台长城,起初我也不知道它是“修旧如旧”过的,以为是被岁月特赦了的。直到走完最后一个完好的岗楼时,眼前突然出现乱石满地的残破的长城遗迹。大家不约而同喊了起来:“长城在这里呢!”不顾一切地攀爬了起来。不难理解,人家要瞻仰和领悟的是那尽管残破,却带着岁月沧桑,因而能唤起“悟性的陶醉”的伟大长城废墟,而不是任何用钱就能换来的崭新建筑。

联系近年来重修圆明园的呼声,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数大拆大建事件,不难看出,关于废墟美的意识在有些人那里还是“O”!(取材于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文章勾勒了欧洲自近代以来理解“废墟”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历史节点,请分别概括三个节点中人们对“废墟”的不同审美感悟。(6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晕……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水生万物,千年不息。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画中不见人影,也不见村舍和田园,只有点点的山影树影,和晚秋的肃穆。巷弄九曲,让我觉得巷弄如干涸的河床,人如无水之舟。交错的巷弄,似乎是一个迷宫,站在巷口,往里望,墙垣劈立,低缓的石板台阶形成的斜坡面,与悠长狭窄的深度,构成了乡人回忆中不可遗忘的角落。⑥在巷弄的尽头,有酒家,屋檐下的纸灯笼,暂时把灯光暗藏在灯芯里、酒是五加皮酒,自家酿的,封在土陶酒缸里,封酒缸口的红布,绷紧,使我深信:这不是酒缸,而是一面鼓。蹦蹦蹦,鼓声雷动,可惜我们听不到——鼓声寂灭在天井的雨滴里(曾经的,将来的)。一株种在石臼里的吊兰,叶厚肥阔,始终不开花。叶村家家户户均自酿五加皮酒,而酒家只有一处。悠闲的人,寂寞的人,劳顿的人,焦心的人,坐在木桌旁,喝一碗,一切烟消散,了悟:人间终究是人间,活着就是做人间的人,说人间的话,干人间的事。⑦叶村多老祠堂、老祖屋、老戏台、老巷弄。它们是叶氏血脉的见证,也是时间顺流而下携带的内含物。让我流连的,是双美堂。这是一栋老民居,有前房、倒房、前花园、后花园,属于徽派建筑。前花园有百年罗汉松和青石水池,天井四根柱子分别是柏树、梓木、桐木、椿木,寓意百子同春,墙上有鹿鹤壁画,后花园有鱼池和吊桥。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有情调的大户之家。⑧晌午,烈日白炽。几个小孩坐在巷弄石阶上,舔舐棒冰。棒冰的水渍淌在他们的手掌上,淌在他们的衣服上。棒冰在溶解。枣树上,压翻了枣子。麻红色的枣子,引来乌鸫啄食,南塘如一块砚台,静默地搁置在叶村这件方桌上。龙门山逶迤,山冈毗连山冈。在群山的起伏里,我四顾茫然。我望望叶村,对时间充满了无比的敬畏。时间是最大的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力,毁灭一切,淹没一切。在新叶村,我看到了时间遗存下来的踪迹。这些踪迹,是人间不会消散的体温。(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叶村偃卧其中”,一个“偃卧”用词新奇,既与新叶村的古老相合,又生动写出其地理位置。B.南塘作为象征物的存在,见证了新叶村的世事变迁人来人往,也衬托了新叶村的悠久历史。C.酒家是各色人汇聚的地方,更能集中展示古村落人今天的状态,同时引出作者朴素深沉的人间体悟。D.文末几小孩坐在巷弄台阶上舔舐棒冰的画面富有现代气息,预示着古镇将迎来蓬勃的生机。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我”的视角行文,集中描述所见所感,展现了新叶古村的诸多遗迹,表现了“我”的独特感悟。B.作者想象丰富,如“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把怀玉山脉比作奔腾的烈马,动静结合,生动有趣。C.作者运用插叙交代新叶古村叶氏如何根深叶茂、开枝散叶的历史,使新叶村的形象更完整,增添了历史韵味。D.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自然淡雅,含蓄细腻,用工笔写意蕴,有一种悠长的诗意美,让人回味无穷,沉浸其间。3.作者面对新叶村产生了“恍惚”的感受,结合第②段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受的?(4分)4.探究结尾划线句子的深刻意蕴。(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几棵大树吴伯箫①绿肥红瘦,城里的朋友,不断地有来乡下散心的。到这里,往往主人还没迎出柴门,远远便听见客人嚷道:“这儿风景真好!”到屋里,一杯白开喝不完,又急着说:“到外面逛逛罢。”到村落左近,浴着煦暖的东风,踏着芊绵的草地,一路数着各色野菜花,看齐刷的麦垄,他们赞不绝口。若于水车井边坐下,指点着怪近的山峦及一眼弥望的旷野,凑巧那里传来耕田人喝牛的声音,或村舍一声鸡叫,他们会冲口而出说:“简直是世外桃源。”②啊,“世外桃源”!这在我们终日锁在乡下,为繁重的责任苦寂得像念倦了经的古刹的老僧一样的人听了,你说不奇怪么?可是仔细想过一通,或到城里忙了一天,披了夕阳回来再看见那绿到天边的景色时,才会恍然:那朋友的惊喜是有道理的。原来住惯了芝兰之室的人,就难乎其为芳香了。耳濡目染觉得平平无奇的这郊野风光实在有它的伟大可爱处。院子里的几棵大树,就是这样想过了之后,回头被我特别注意的。③要说大树,忽然想起从前居处的海棠院来。海棠院,贾家蘅芜院似的,应属丽华金屋飞燕兰宫之类;而其实,这里说的只是北苑学校一处图书馆的院落而已。那院落不大,两株海棠就遮得满院树荫了。我爱海棠:喜欢吃又甜又酸的海棠果,喜欢看又艳丽又浓郁的海棠花。同时也是朋友们读书、闲话、散步、喝茶的场所。这海棠院落与有着大树的庭院相比,差别就在后者有的是几棵大树的缘故。④要说的树,是美国白杨。听说是清末这里办农政学堂的时候栽的。现在都已合抱粗,十几丈高了。一直上伸的躯干,密匝匝的叶子,一株株看齐了似的排着,两行可四五十株。叶子绿得一尘不染,恰像乡下姑娘刚浆洗过的竹布衫子。那叶子无风自鸣,寇窣作响,音韵幽怨可听。若有忧郁的人是极易引起“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那种情绪的。细雨微风中,那声音有些抑郁。狂风暴雨中它呼啸里就带出悲壮,人也会跟着烦忧起来。但我喜欢它的还是在午夜同清晨的时候。⑤午夜小睡初醒,四壁静悄悄的,满院里只弥漫着它那簌簌的啸声。枕边一念袭来,你不会以为你正乘了一只轮船向大海滑行,以为依旧岛上山屋,卧听上潮时惊涛拍岸的声音么?那么再入睡时你的梦境就该更美了,起码怕就是《金银岛》或《古舟子咏》的故事。在清晨,我爱那树巅传来的一片鸟声,有干咳的啄木,有唱着“不如归”的子规,有叽叽喳喳吵嘴似的喜鹊、麻雀。那清新的空气同清新的感觉令人忽而觉得年轻起来。⑥在圣贤桑梓的曲阜,看孔子手植桧,子贡手植楷,在泰山脚下的岱庙瞻仰唐槐汉柏,都极爱好,因为它肩负着几千年历史的陈迹啊。古圣先贤的手泽,神明华胄的光辉,仿佛都在它那老干秃枝,皱裂的皮层,及偶然的一丛苍翠的叶子里蕴蓄着、透露着。谁不喜一处破落的书香人家正对了垂珠门楼的一棵古槐呢?他祖先在那儿拴过高头马,挂过百灵笼,老年来领孙子看过蚂蚁爬树的。一世的荣华,几代的富贵,古槐都曾经历过目,败家子的浪荡行为也给它添划过年轮。“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种树人往哪儿去了呢?你是否产生过这样的疑问?⑦是的,就这面前的几棵树说,现在是这样高大了,当初是谁种的?种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这树后来的种种?一年年一枝枝一叶叶,是怎样长成这样子的?有多少鸟曾在这儿栖止、唱歌或竟轻轻掠过?啊,当这树还幼小的时候,总该有人天天挑了水灌溉,拿了刀斧修剪罢?后来长大有荫,也总该披衣于树下徘徊,望望树隙里露出的疏疏的星,踏着地上姗姗晃动的日影,去寻那么一点闲愁的罢?现在我在这儿与它朝夕晤对。寒冬我看过它秃枝顶上麻雀的朝会,浴着朝瞰的啁啾,给人多少温馨,日夕群鸦噪晚,打发去若干不适的意趣。深秋的缤纷落叶,添人一脉凄凉,春来枝叶萌发,也给心头播下一线生机。于今行将盛夏了,叶子长得蓊翳了。浓厚的荫凉,如友人杜君所说:“恰巧当了凉棚呢。”⑧前些日子正当种树季节,朋友们又设计于树下的甬道旁栽了两行小柏树,掘土担水,整整忙了两天,一个无花的庭院又平添了不少生色。时满月余,小树都绿起来了,有欣欣向荣景象;可是栽树的人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走了。我常常想:二十年后,小树都长得有点像样子的话,自己有兴会重来当又作何想呢?“城郭依旧人民非”,朋友们准是到不齐的。⑨其实感伤是不必的,像这样粗大的白杨,顶老才二三十年,顶多才四五十株,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有缘到南洋去罢,那里有热带的椰子林、棕树林;有缘到北美加拿大去罢,那里有高可直冲霄汉、广可千数百顷的杉树林。碧天所笼罩,赤地所擎托,哪里不可以栖迟呢?“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有着太阳光的地方,万物就滋长起来。有那么一天,肩起一束行囊,且山海河岳地漫游去罢,处处参天乔木,怕又美不胜收了。⑩像大树一样,尽着向上长;你也尽着向前走罢!“无树不成村”,路也是宽得很呀!一九三六年五月底,济南桑园(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前两段从城里人视角叙写乡下美丽怡人有若“世外桃源”的风景,意在引出下文着力抒写的院子里的几棵大树。B.第④段从由来、种属、树形、姿态、色泽、声音等多个方面描写院里的几棵大树,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C.第⑥段由院子里的几棵大树联想到曲阜圣贤手植的桧、楷以及岱庙的唐槐汉柏,使人生发感慨,启人深思,充实了文章内容。D.第⑦⑧两段由树写到种树人、树的成长历程、树与人的关系等,抒发了人生苦短、世事无常、随遇而安的深沉感喟。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行文鲜活、生动,“像念倦了经的古刹的老僧”,强调生活清苦寂寞;“像乡下姑娘刚浆洗过的竹布衫子”,突出白杨绿得清新。B.文章行文连贯,“但我喜欢它的还是在午夜同清晨的时候”这个过渡句引出下段“我”在午夜与清晨听闻啸声、鸟声时的感觉的抒写。C.文章善用问句抒情,第⑦段连用六个疑问句,由面前的大树而追问栽种者、树的成长过程、树的遭遇等,揭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哲理。D.文章巧用反问点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呢”“哪里不可以栖迟呢”这两个反问句开拓了意境,展露了高远的理想和豪迈乐观的情怀。7.吴伯箫曾在《无花果——我和散文》中指出,散文“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试据此简要分析本文结尾的艺术特色。(6分)8.著名作家王统照评吴伯箫的散文说:“好锻炼文字”“对于字句间颇费心思”。在遣词用句方面,吴伯箫善用典故,多引古语。请以本文为例加以赏析。(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在梧州看水黄咏梅地处桂江和浔江交汇处的梧州城,傍山依水。两江交汇,相互依偎,难分难舍,直到逐渐融为一体,汇成一条颜色介于黄绿之间的西江。水是梧州人的另一种血脉。水路,从梧州的历史上看来,等同于财路、生活之路。水路的发达,成就了梧州自古以来的“百年商埠”。梧州人还喜欢到江中游泳,到江边看看水、吹吹风,跟遇见的熟人聊聊天,就像走亲访友一样平常。喜欢看水的梧州人顺势在这两江交汇处,建起了长廊和子亭。岸边榕树婆娑、柳树依依,岸下两江鸳鸯戏水,此处便被称为“鸳江春泛”。不要说外地人,就连土生土长的我们,也把这里视为节假日看水的好去处。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被父母牵着,跨过大桥,穿过热闹的珠山隧洞,到鸳江春泛看水。离水越近,越能感受到两江交汇所形成的湍急。激流扇动起来的风带着湿润的水汽,钻进衣裙里,黏在皮肤上,清凉清凉的。当然,对于我来说,去鸳江春泛看水的吸引力最终还是为了吃。岸边的大榕树下摆着一溜小吃摊,小木桌、矮竹凳,男女老少围坐一起,嗍田螺、嚼酸野、串牛杂……炒一碟牛肉河粉,蒸一条刚钓起的河鱼,盛一碗明火白粥,灼一盆盐水菜心。江风徐徐,两江拍岸的声音会从脚底升上来。这些时候,父亲会给我开小灶。他从矮板凳上起身,漫不经心地走开,几分钟后从对面凉伞下的冰柜里,给我买回一根红豆冰棒,或一支冰镇维他奶。如此甜蜜的美好光阴,成为我人生中第一次“愿时光停留在此刻”的记忆。由于与江水为邻,所以梧州人祖祖辈辈都在生活中预留了水的位置。进入本世纪之前,江水_上涨,洪水浸街,在梧州时有发生。这固然给生活带来影响,但在梧州人看来并不罕见,应对起来也经验丰富。我见过洪水浸街时的光景:船只安然来往,人们摆渡到地势高的茶楼去饮早茶、吃冰泉豆浆和龟苓膏。咿咿呀呀的粤剧唱腔从茶楼里传出来,广播里12点依旧准时开讲《杨家将》……大约过了个把星期,水慢慢退回河滩的时候,人们穿着高筒雨靴,拿着长长的竹扫帚,大街小巷去扫水。那些被水淹到的家庭,一趟趟跑到某个“西水借用”的聚集地,领回寄存的家居物什。“西水借用”那张纸片,时常贴在我家附近的中学、文化馆等门口,那里是免费提供给人们的安置场所。那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去广州工作,父亲送我。一个夕照满天的傍晚,我和父亲拎着重重的行李,站在港运码头向岸上目送的母亲挥挥手,然后登上了正在鸣笛的“红星号”客船。父亲坐在窗边,对着岸边后退而去的街道指指点点,话很多,我却嫌船开得慢。出于对新生活的期盼和忐忑,我坐在船舱的大通铺里,混在嘈杂的旅客和拥挤的行李中,毫无看水的心情。我甚至暗暗埋怨父亲为什么不选择陆路,321国道上飞驰的大客车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广州,而这艘“红星号”顺着西江,需要多出一倍多的时间。船开过那座江心小岛系龙洲之后,熟悉的街道便看不见了,再开一阵,广播里报出了封开的站名。父亲告诉我,我们已经离开梧州,进入广东,西江就要流入珠江了。父亲拉我到船尾看水。太阳已经落入江面,剩下几朵染着余晖的云朵卧在我们来时的方向。父亲指着那个方向说,在那里,梧州现在叫作你的故乡了。父亲说出这句话时,眼眶湿润,如同过去许多次跟我们提起他的故乡时那样动情。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艘“红星号”将我送达异乡,这个小城将成为我频频回首望见的那个地方。一片沉默中,我和父亲在船尾站了很久,直望到云彩彻底消失,逐渐看不到远处的水平线,感觉不到船的速度。进入21世纪后不久,绵延梧州城区近二十公里的防洪堤建成,江水被牢牢框定在堤坝下。洪水浸街的景象已经成为记忆。在这个提速的时代,那艘曾经载我离开故乡的“红星号”已经停运,321国道上的车流逐渐稀少,高速、高铁穿过这座小城,将人们带到更远的远方。但梧州城商埠的本色没有改变,江水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一条三千吨级内河航道的“水上高速公路”去年开建,直通粵港澳,水路依旧是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梧州人也依旧喜欢看水,站在防洪堤漂亮的绿化带上,远看、俯瞰,江水涛声依旧,而小城已经扩大了版图,改变了模样。一座城和一个人的关系,刚开始是命运,接着更多的是情感。在“籍贯”这一栏我很多次写下这个城市的名字,在文学作品里我用书写的方式反复回到这个城市,甚至在一阵潮热的空气里我都能闻见这个城市的气息。人到中年,逐渐体会“故乡”深藏的意味。无论身在何处,在曾经驻足的珠江边,还是我现在生活的钱塘江边,我总是要找到一个水流的方向,眺望。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交代梧州成为“百年商埠”的原因,将梧州的历史与水路的发达关联起来,突出了水对于梧州城和梧州人民的重要意义。B.文章详细描写洪水浸街时梧州人的生活光景,暗示西江水在成就梧州城的同时,也曾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定的负面影响。C.文章通过叙写父亲送“我”坐船去广州工作的经过,以及拉“我”去船尾看水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对水和梧州城的眷恋之情。D.文章结尾提到“红星号”的停运和高速、高铁穿城而过的现实,是把交通工具的变迁作为一个缩影以礼赞梧州城的今昔变化。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交代梧州城地理位置开篇,确定写作角度,即从城与水的关系入手,重点回忆了几次看水经历,选材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B.作者写“江水担负着不因速度而被取代的使命”,意在强调西江之水世世代代与梧州人命运相关,在新的时代它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C.作者笔触由西江边而珠江边而钱塘江边,最后以“向水流的方向眺望”作结,表达故土之思,并赋予“看水”行为丰富而隽永的意蕴。D.作者行文平实质朴,通俗直白,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中对流变的生活图景的展示,反映了对传统情感价值观的回望、守护和期待。11.作者回忆儿时到鸳江春泛看水时,对“吃”的叙写费了一番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