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四川省仁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卷 2024.5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五个大题,25个小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狭隘(ài) 莅临(lì) 贮蓄(chù) 矫揉造作(jiāo)B.狩猎(shòu) 坍塌(tān) 殷红(yān) 相形见绌(chù)C.瞥见(piē) 惩戒(chèn) 庇护(pì) 不省人事(xǐng)D.蛮横(hénɡ) 撩逗(liáo) 黄晕(yùn) 自惭形秽(suì)A.狭隘(ài) 莅临(lì) 贮蓄(chù) 矫揉造作(jiāo)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烦躁 决别 穿流不息 轻歌曼舞B.嬉闹 修茸 锋芒毕露 一泄千里C.真缔 顷刻 眼花缭乱 鸠占雀巢D.嘹亮 褴褛 喜出望外 摩肩接踵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眉山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之称,苏轼的故事家喻户晓。苏轼父亲苏洵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苏洵年少时纵游天下,27岁才开始发奋苦读,无所不为的他,闭门苦读十数年,孜孜不倦,终于大器晚成,不仅创作了《六国论》等流传后世的经典政论文,还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一门三文豪”的千古佳话。A.家喻户晓 B.鲜为人知 C.无所不为 D.孜孜不倦4.下面一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①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②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③面对信息时代,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更要主动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科技创新要答案。A.① B.② C.③ D.④下面是一幅“窗子”图案,请选取角度简要描述“开窗”“关窗”所呈现的画面,然后用一句话小结你的生活哲思。(4分)(1)打开窗子: (2)关上窗门: (3)一句话哲思: 6.九年级(8)班准备举办“我最喜爱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海伦·凯勒、藤野先生和苏轼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4分)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的姓名写出来,然后再写颁奖词;②要求大笔写意,点明人物事迹,符合人物特征,赞美其事其神;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⑤字数不超过80个。颁奖词:我选择(人物) :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刘禹锡传(节选)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与谷,无可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锡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①不扬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当时不用其言。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郁堙(yùyīn):郁塞;湮灭。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B.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C.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D.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8.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汉语词典》中,“唯”有“只、只有”“虽然”等义项,“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中“唯”是“只、只有”的意思。B.回顾课文,“今或闻无罪”,可以推知“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中“或”的意义为“有人”C.“入为监察御史”与“复出为播州刺史”两句,“为”字意义相同,都有“担任”的意思。D.由“时年七十一”之意可以推测,前文“会昌二年七月卒”中“卒”的意思为“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禹锡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第一次被贬是因为王叔文政变失败被牵连,被贬到了了朗州。B.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他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C.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他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但是当时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D.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但因为他得罪了宰相,所以再次被贬。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2)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①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②。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①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②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B.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初到黄州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C.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1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根据下面情境,在横线上补写诗文名句。(6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多少仁人志士的人生信条,古往今来,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傲然挺立,也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诗篇;理想是“饿死真吾志, (1) ”的大义凛然;理想是“ (2)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热情;理想是“报君黄金台上意, (3) ”的坚定执著;理想是“归去,(4) ”的乐观旷达;理想是宋濂专注学问,不羡慕别人衣食之优的“(5) , ”的知足常乐。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①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文明的连续性指的是文明发展形态在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展开过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且延续至今的文明,对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数十种文明形态,但这些文明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辉煌后,或衰落,或消失,或融入了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延绵至今,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文明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独特的“精神内核”。②中华民族是富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周易·乾卦·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强调的自强不息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进取创新的力量源泉。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创新创造,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③正是中华文明这种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创新性特性,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④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各民族牢不可破、和谐相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铸就了追求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⑤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特征还熔铸成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家国情怀,在中华儿女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个人、集体、国家的命运都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正是中华文明这种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兼收并蓄的文化品格,古人强调的“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等观念就是这种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⑦在长期的文明演进中,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不断碰撞、交流、融合,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中丰富发展。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性,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机理和精神动因。⑧追求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品格。崇尚“和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诉求,比如《尚书·尧典》中的“协和万邦”,《礼记·礼运》中的“天下大同”。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等理念世代相传。⑨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刊载于2023.7.14,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是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的体现。B.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原因。C.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因为开放包容。D.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条件。15.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第②段画线句论据的一项是(3分)A.量子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神舟系列飞船。B.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C.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D.张赛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王昭君出塞和亲。16.下列对文章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论题是通过分析中华文明为何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引出的。B.文章论证其他文明的消失和中华文明延续至今运用的论证方式是举例论证。C.文中多处运用道理论证,剖析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使论证更加权威。D.文章从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等方面平行论述,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17-19题。【材料一】【材料二】汉字最初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但随着时代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美学追求。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简约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讲究得意忘象,以有见无;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渗透进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二是中和之美。中和即中正平和,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汉字设计的另一个美学追求是意境之美。宗白华曾经这样评价意境,“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在汉字字体设计中,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材料三】①作为平面设计中构成元素之一,字体设计占主导地位。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而且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将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了许多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图形创意元素的作品。综合来看,常用的字体设计主要有印刷字体、手写字体和创意字体,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②印刷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海报招贴等很多都需要印刷出来,所以印刷字体的设计最为常用。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它有传递画面主题、阐述思维方式、调和整个画面的作用。在整个作品设计中,印刷字体起着协调平衡、统一画面内容的作用,能够促使形式美的最终达成。③手写字体的设计更注重随性亲切。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亲切感。手写字体的设计没有太多固定规则的约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手写字体能够更有个性风格。手写字体的书写工具有很多种,如毛笔、钢笔、铅笔、马克笔等。不同的书写工具传递的感觉是不同的,再加上字体书写的个性化,所以手写字体能够十分巧妙地传递一些独特的思想和风格。④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所谓创意字体,就是借助印刷字体的结构对字体进行重新设计,重新修改,从而使整个字体产生新的特征。比如,对字体的笔画进行弧度、斜度上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7.对上面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主要运用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汉字的演变历程。B.【材料二】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清晰地说明常见汉字字体能体现中和之美。C.【材料三】介绍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时,运用由次到主的逻辑顺序,语言生动形象。D.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汉字演变、美学追求、不同字体的美学风格,都是事理说明文。18.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演变顺序大致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越来越重象形。B.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草书行笔快捷,简化连笔;行书如行云流水,随势而走。C.汉字字体设计融入得意忘象、以有见无、中规中矩、敬正端明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D.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因为汉字有表意特征。19.下面三幅图片是学校为迎接“五一”劳动节设计的黑板报大字标题,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结合上面材料说明理由。(4分)(三)文学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20—22题。五星好评李培禹①清晨早起,赶往北京西站。一辆网约车已准时停靠路边等候。司机是个小伙子,帮我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坐上车后,我对司机说:“走二环路吧。”小伙子侧过头来,用手指了一下副驾驶座椅后面,我这才看到一段文字,上面写着:“尊敬的乘客,您好,我是听障司机。你有什么需要和问题,可以用手机打字跟我交流,沟通不便给您带来麻烦,敬请谅解!”文字后面是一个笑脸表情。②我的心先是一紧:听障司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听障”,能驾驶车辆吗?况且是开网约车载客。小伙子显然察觉到了我的顾虑,他打开手机,把备好的一个页面给我看。上面有交管部门关于聋哑人申请驾照、驾驶机动车的要求,以及网约车监管方面的要求。我冲他点点头,表示认可。然而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他能够及时掌握路况吗?可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超车、避让电动车和行人吗?③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多余了。车平稳地在二环路上行驶着。前方堵车了,车一步一挪。我怕小伙子着急,打字告诉他:不急,我的时间够用。小伙子回了个“0K”的手势。④第一次乘坐“听障司机”的车,我不免有些好奇,不禁打量起车内的环境。车厢整洁。驾驶台挡风玻璃前,卧着一只卡通玩具小老虎。我猜想,小伙子也许属虎。“小老虎”旁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后排座椅也是卡通图案布置。在后门车窗框上,还安装有一个小的圆形反视镜,一行小字提醒客人:开门前请注意后方行驶车辆!⑤赶上“早高峰”了,没想到路上这么拥堵。终于挪到一个出口,“听障司机”没有和我商量,一打轮,车子就开上了辅路。这是要穿胡同走呀!我打字问他:北京人?他点头微笑,右手放在胸前,做了一个“按压”的手势。我立马理解了小伙子的意思,用北京话说就是:放心吧,您呐!咱道儿熟。⑥这手势一下子也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起多年前生活的胡同里的一个聋哑男孩。⑦那时,我居住的胡同里有一家靠低保维持生计的特困户“二嫂子”。这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含辛茹苦地把一个被遗弃的聋哑男孩拉扯大。她抱回只有一个月大的婴儿时,全然不会想到孩子是个聋哑人。跑遍几家医院后,二嫂子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从此更加疼爱这个孩子。胡同里的老街坊们也对这个孩子呵护有加,众人一起帮他上了聋哑学校。孩子格外聪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学会了绘画、剪纸,喜欢上了摄影。我曾把自己的一台相机送给了他。记得有一年春节前,一名在居委会工作的街坊替他报了名,在春节庙会上找了一个残疾人免费摊位。这个懂事的孩子,不停地制作各式剪纸,一一框。庙会第一天就有收获,卖了十八元钱。当他把第一次劳动所得交给二嫂子时,老人忍不住流了泪。后来我搬家离开了胡同。一天,仍在胡同里住的弟弟打来电话说:“那个聋哑孩子要去外地了,他一定要送你一幅剪纸,都装好镜框了,你抽空过来取吧。”那幅精美的剪纸,我至今珍存着。车子鸣笛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真心祝愿看着长大的那个聋哑孩子,也能像今天这名“听障司机”小伙子一样,靠自己的勤劳付出过上好日子。⑧北京西站到了。我用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他下车帮我从后备箱里拿出行李,然后抱拳向我道别。我这才发现小伙子胸前的挂牌上写着“胡师傅”和车牌号。我说,谢谢啦,注意安全!胡师傅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依然用右手在胸前做了个“按压”的手势。我知道,他是在说,放心吧,您呐!⑨写完这篇小文,我忽然想到,那天进站忙着安检,忘记给“听障司机”胡师傅点个五星好评了。赶紧补上!(摘编自《人民日报》)20.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叙述“我”与听障司机在乘车途中发生的故事,并让“我”想起关于一幅精美剪纸的往事。B.第①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同时也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C.第②段主要是心理描写,真实呈现了“我”在发现司机是听障人士后的忐忑和担忧的心理状态。D.到站后,“我”用手拍了拍听障司机肩膀,表明“我”对他驾驶技术和服务态度的肯定和赞赏。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1)车厢整洁。驾驶台挡风玻璃前,卧着一只卡通玩具小老虎...“小老虎”旁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后排座椅也是卡通图案布置。在后门车窗框上,还安装有一个小的圆形反视镜,一行小字提醒客人:开门前请注意后方行驶车辆!(这里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3分)(2)他点头微笑,右手放在胸前,做了一个“按压”的手势。(这句话形象生动,请简要赏析。)(3分)22.结合全文,说一说你对结尾处“五星好评”的理解。(6分)四、名著阅读(6分)23.少年正是读书时,阅读名著可以让我们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让我们的心灵逐渐变得广阔,变得多姿多彩。子瞻中学将举行“读名著有方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面读书记录卡。阅读方法具体内容阅读任务关注书名《骆驼祥子》是因为祥子和三匹骆驼的故事而得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的含义是:钢铁只有在烈火和骤冷中铸造,才能够如此坚硬。主人公保尔就是这样,他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接受锻炼,最终成长为一个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1.《朝花夕拾》的含义是:(1分) 关注人物关注情节“高光时刻”可以理解为人处于巅峰状态的那一瞬间。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高光时刻”是花九十六元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新车。祥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省吃俭用,像陀螺一样不停歇,甚至生病了也只是硬扛而不去看病,苦干三年买了新车,此时他勤劳能干,吃苦耐劳。2.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结合具体的情节,叙述这一形象的高光时刻。(要求:写出具体“时刻”,叙述相关内容,概括形象的特征或精神品质,100字左右,4分) 关注主题《儒林外史》刻画了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儒生形象,深刻地批判了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3.《简·爱》的主题是:(3分) 五、写作(60分)24.微写作。(10分)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三位同学面对的是一面墙,有的用书垫上,站在最高的那位,看到了外面的阳光。请你认真思考漫画所蕴含的寓意,针对三人的现状,畅想结局,写一则短评论。要求一个名言或俗语作你的观点句,然后进行议论性短语,给人们以警示;不超过250字。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50分)莫怀戚一家在田野中散步,让我们感受到陪伴的可贵,朱自清的父亲攀爬月台买橘子,让我们理解到父爱的可贵,杜小康在芦苇荡寻鸭,让我们领悟到成长的可贵。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本来普普通通,却在某一瞬间,某一次经历中,让你明白这些平常的时光,却也是很值得珍惜,让人铭记于心。请以“原来 也很可贵”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充实,情感真实:(2)不得套作,不得袭;不要扩写材料:(4)不得透露个人和学校信息。九年级语文质量监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05)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B【解析】A.贮蓄(zhù)矫揉造作(jiǎo);C.惩戒(chéng)庇护(bì);D.蛮横(hènɡ)自惭形秽(huì)2.D【解析】A.决别---诀别 穿流不息---川流不息;B.修茸---修葺一泄千里——一泻千里;C.真缔---真谛 鸠占雀巢---鸠占鹊巢3.C【解析】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褒贬不当。4.D【解析】A.“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B.“所缺乏的”和“勇气不足”、“谋略不当”语义重复,删掉“不足”、“不当”;C.成分残缺,应在“敢于实践”后加上“的行动”。5.示例1:打开窗子:迎接阳光与清风;关上窗子:与万物说再见。;一句话哲思:打开是拥抱世界,关闭是与世隔绝。 示例2:打开窗子:看太阳冉冉升起,听鸟儿欢快歌唱,感受清风拂面;关上窗门:空间狭小,将美丽的风景拒之门窗之外;一句话哲思:内心敞亮,乐观生活,蜗居一角,郁郁寡欢。(打开与关上:描述所看到的画面正确,各1分;一句话哲思:对比,富有哲理性,2分,共4分)6.示例:(1)海伦·凯勒:一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勇士,以坚韧不拔的毅意,谱写了生命的华章。你的奋斗与成就,不仅是对自我的超越,更是对人类的鼓舞。你是我们心中的灯塔,永远照亮前行的路。(2)藤野先生:你以渊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胸怀,为无数学子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你严谨自学、诲人不倦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楷模,你的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学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3)苏轼:您是文坛巨匠,以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书写了无数传世之作。您的诗词歌赋,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您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文化偶像。(修辞1分;写意2分,含事迹、人物特征;赞美精神1分,共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7.A【解析】据意断,略。8.B【解析】禹锡或从事于其间:“或”解释为“有时”。9.D【解析】由“宰相复欲置之郎署”和“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可知,刘禹锡并不是因为得罪了宰相,而是因为得罪了执政者才再次被贬。10.(1)王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关键词:“每”解释为“经常”,“称”解释为“称赞”,“器”解释为“才能”,各1分,大意通顺1分,共4分)(2)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关键词:“故”解释为“所以”,“率多”解释为“大多”,“辞”解释为“歌词(文字)”,各1分,大意通顺1分,共4分)【参考译文】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材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11.C【解析】C.有误,“夸张愤怼之语”理解错误,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并非夸张愤怼之语,而是幽默诙谐之语,用以抒发内心苦楚。12.①难言的伤感。开篇二句诗人回顾人生道路,“荒唐”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自伤;②初到黄州的喜悦。颔联写诗人初到黄州,看长江而思鱼美,望好竹而羡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③苦中作乐,乐观旷达。颈联写出了诗人遭逢贬谪之后的洒脱坦然、乐观旷达;尾联既有自嘲,也有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表明诗人无论遭受多大打击和迫害,绝不向命运低头,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答对两种即可,情感判断正确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共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1)梦中行采薇(2)夜阑卧听风吹雨(3)提携玉龙为君死(4)也无风雨也无晴(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每空1分,该空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共6分)三、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4.A【解析】B项混淆概念,由第①段可知,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原因,是在于中华文明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独特的‘精神内核,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等同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C项关联不当,由第⑥段“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可知,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联;D项故意夸大,造成文意曲解,由第⑨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可知,并非唯一条件。15.D【解析】第②段画线句需要的论据为体现创新精神的事例,D项体现的是爱国奉献精神,所以不可以作为第②段画线句的论据。16.B【解析】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式,“举例论证”分析有误。(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17.C【解析】运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语言准确平实。18.B【解析】A.根据【材料一】推断汉字的演变,一开始注重象形性;C.根据【材料二】可知,“中规中矩、敬正端明”属于汉字的中和之美。D.根据【材料三】“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可知,二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原因表述不正确。19.示例1:选图1。“劳动节”三字采用印刷体,规整调和,体现简约之美(或中和之美);“五一”二字采用创意字体,形式新颖。示例2:选图2。采用手写字体,随性亲切,富有个性;有一种意境之美(整体美)。示例3:选图3。采用创意字体,用劳动工具代替笔画,符合“劳动节”主题,笔画自由、多样,体现出意境之美。(指出字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