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苏教版12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苏教版12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苏教版12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苏教版12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案1(16份)-苏教版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谏太宗十思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魏徵(—),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主要作品《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评价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二)人物轶事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徵!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徵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的满腔怒火浇熄了。(一)背景链接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易骄,劳役则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徵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二)常识整理疏“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通称“奏疏”。与“表”相比,“疏”重在“议事”,而“表”重在“陈情”。“疏”的用途广泛,论谏、劝请、陈乞、待罪、推荐、辞官等均可用疏。著名的如贾谊的《论积贮疏》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我听说想要求得树木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德义。,道德仁义。)[\(\\(长(áɡ):高。固:使动用法,使……稳固。),\\(浚(ù):疏通。德义:这里指道德和仁义。))]\(源不,源泉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虽:虽然。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国君承担着君主的重要职责,在)\(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天地间占有重大的地位,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保持永无止境)\(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美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当:承担,承受。神器:指帝位。居域中之大:语出《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古代)所有的帝王,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殷忧而道著,功成,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而德衰,有善始者,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有的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在很多,能够善终的(却)非常少。)[\(\\(凡百:所有的。承天景命:承),\\(担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常处在深重的忧患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就放纵自己的情感来轻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殷:深。傲物:轻视他人。物,指自己以外的人。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国家。行路:路人。))]\(虽董之,虽然(可以))\(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有的人)最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并不会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载舟覆舟,所宜深,(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慎。,警惕的。)[\(\\(董:督责。震:威吓。苟:苟且。怨:怨恨。载舟覆舟:语),\\(出《荀子·王制》,引《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指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疾驰的马车用腐烂的绳索驾驭,难道可以轻视大意吗?)\(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想到坏人会乱政,就)\(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无因怒而滥刑。,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见可欲:语出《老子》:“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里指看见想要的))\(\\(东西。作:兴建。冲:谦虚。牧:约束,修养。满溢: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下:居于……之下。盘游:娱乐游逸,))\(\\(指从事狩猎。三驱:语出《易经》“王以三驱”,指从三面驱赶野兽,留一),\\(面放生。指狩猎有度,不过分捕杀。敬:慎。虑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黜:排斥。))]\(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德行,)\(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的人就能充分贡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武争驰,君臣无事,,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寿,鸣琴垂拱,不,样长寿,(皇上)弹奏琴瑟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言而化。,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教化了。)[\(\\(宏:扩大,弘扬。兹:此。九德:),\\(语出《尚书·皋陶(á)谟》:))\(\\(“宽而栗(庄严),柔而立(能立事),愿(良善)而恭,乱(有治理的才能)),\\(而敬,扰(和顺)而毅,直(正直)而温,简(简易、宽大)而廉,刚而塞(充实),))\(\\(强而义。”简:指选拔。),\\(垂:垂衣。拱:拱手。))]\(何必劳神苦思,代下,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之大道哉?,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学习目标]).掌握“安”“信”“求”“治”等实词的义项,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治国思想及为人之道。(一)阅读课文第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必浚其泉源 浚:动词,疏通()必积其德义 德义:道德和仁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治:形容词,安定()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动词,承担,承受()将崇极天之峻 ①崇:动词,推崇 ②峻:形容词,高峻()永保无疆之休 休:名词,美好,福祉()戒奢以俭 以:相当于“而”,连词,表并列.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必固其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欲流之远者远:形容词作动词,到达远方()人君当神器之重重:形容词作名词,重任()居域中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地位()不念居安思危①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②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难的情况()塞源而欲流长者也长: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译文: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而况于明哲乎!译文:更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况于……乎”:何况是……呢!固定句式)环节二:分析文理.下列对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作者说理时,正反交叉结合,正面运用比喻说理,引出正题,反面申述,语气强烈。.“而况于明哲乎!”这句反问,差不多带有“挑衅”的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这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解析:选项,先从正面说,后从反面申述,正反并无交叉。(二)阅读课文第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凡百元首 凡百:所有的()承天景命 ①承:动词,承担 ②景:形容词,大()能克终者盖寡 ①克:动词,能够 ②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虽董之以严刑 董:动词,督责()所宜深慎 宜:副词,应当.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感情今义:尽情()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指路人今义:指走路.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能克终者盖寡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貌恭而不心服①貌:名词作状语,表面上②心:名词作状语,在心里.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译文: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译文: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置于谓语“董”“震”之后)环节二:分析文理.下列各句中,属于分析人君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的一项是()①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③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④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①③⑤ .①②④.③④⑤ .②④⑤解析:选①指出“人君不能善始善终”这一历史现象;②就这一现象,提出疑问;③④⑤是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下列对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段指出人君有始无终、天下易取难守的原因,从正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开头几句,寥寥数语,概括了君主往往能创业而不能守成的普遍现象。.“殷忧”与“得志”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最后,作者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解析:选项,本段是从反面论述“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三)阅读课文第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其可忽乎 忽:形容词,轻视、怠慢()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①冲:形容词,谦虚 ②牧:动词,约束,修养()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形容词,慎()简能而任之 简:动词,选拔()仁者播其惠 惠:名词,恩惠()信者效其忠 信:形容词,诚信()可以尽豫游之乐 豫:动词,巡游()不言而化 化:动词,教化()代下司职 司:动词,管理()役聪明之耳目 役:动词,役使,劳损()亏无为之大道哉 亏:动词,毁坏,减损.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同“毋”,不要.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它)当作今义:认为()役聪明之耳目古义:指听力好,视力好今义:指智力发达,记忆力、理解力强.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①作:动词作名词,指兴建宫室的事情②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则思江海下百川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乐盘游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则思正身以黜恶①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②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人()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简能而任之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择善而从之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意见()何必劳神苦思劳、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译文:害怕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被动句,“壅蔽”意为“被蒙蔽、堵塞”)()鸣琴垂拱,不言而化。译文:(皇上)弹奏琴瑟或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多说,百姓就已经得到教化了。(省略句,省略了主语“上”)环节二:分析文理.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十思”内容的一项是()①知止以安人②谦冲以自牧③慎始而敬终④正身以黜恶⑤简能而任之⑥役聪明之耳目.①②⑥ .②③⑥.①③⑤ .①③④解析:选⑤⑥均为魏徵提出“十思”后建议太宗做或不做的事。.下列对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十思”可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信;“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思知足以自戒”谈的是君王的个人欲望,“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也是治理国家应采取的措施。.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却可以“垂拱而治”。这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一致的。解析:选项,“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纳谏).从教材中积累在中国历史上,大臣魏徵一向以“直言”闻名。这固然与魏徵本人忠诚耿直的品格相关,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唐太宗的宽容大度,从谏如流。虚心纳谏,臣子才敢直言;君臣协力,治国理政,方有了国泰民安的“贞观盛世”。虚怀若谷,兼听纳谏,唐太宗李世民给后世当政者做出了极好的榜样。.从历史中积累楚汉战争时,刘邦率军讨伐项羽,决心与这位西楚霸王一争天下。队伍行进至洛阳新城,被一位自称董公的老人拦住。董公为刘邦献策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行军打仗要师出有名。因此他建议刘邦公开为被项羽杀害的义军名义首领义帝发丧,兴仁义之师,伐有罪之人,这样天下军民必然群起响应。刘邦一听,恍然大悟,立即传令:大军就地驻扎,搭设灵堂,为义帝发丧。他还借此机会,列举项羽逼迫义帝的种种罪行,号令天下有识之士群起讨伐项羽。刘邦不愧为一代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仅善用人才,而且还善于听取对自己有利的建议,这使得他在和项羽的斗争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从现实中积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有些领导干部“在官僚主义方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并且“有的官气十足、独断专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拒绝批评帮助,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不同意见”。说的就是一些官僚气息严重的领导干部,唯我独尊,独断专行,容不下他人,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在工作决策中一意孤行,这样的领导干部是绝对得不到下级和群众的认可的,同时在决策当中也肯定是会出很多问题的,对于这样的歪风邪气,我们要敢于说不。.从名言中积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光()君子受言以达聪明。——魏源()欲知己过,要纳谠言。——《太平广记》()开收谏之路,纳逆己之言。——傅玄()直言之路开,则四方众贤不远千里。——班固(二)这样运用素材\\\([精彩片段])针,它锐利至极,轻轻一扎就能“入肉三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几乎离不开它:衣服破了,它可以为我们缝补;生病了,它能把治病的药输入体内;手上扎了刺,它能把嵌在肉中的刺剔出。社会中也有一些“治病救人”的“针”,那就是他人正确的批评和建议。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些批评和建议往往不中听,常常使人不快,但正确的意见却能够帮助人改正错误,避免走弯路,所以不要听到批评就动怒,看见意见就皱眉。唐太宗是个善于纳谏的帝王,魏徵屡次“犯龙颜”进谏,这对唐太宗来说无疑是非常“扎手”的,可是他思之良久,终于明白谏言的可贵、魏徵的忠心,于是便“从谏如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领悟]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接着赞美唐太宗“从谏如流”,点出主旨。\\\([精彩范文])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海尔张瑞敏常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微软比尔·盖茨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这警示人们,居安思危则存,贪图安逸则亡。居安思危是保证个人成才的前提,是实现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条件。②“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徵,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接受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③为什么要居安思危?由于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发的偶然事件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意外的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作为商人,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还懂得留一半清醒,来观望竞争对手;作为农夫,在春播秋收时分,也要抬头看一看老天的脸色,以备不测;作为学生,在生活无忧的时候,也不忘记考虑一下未来人生的艰难考验。每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坦途与荆棘,顺境与逆境,常常交替出现。所以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要想到失败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时候,要想到贫穷和困苦;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疾病和伤亡;在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时候,要想到人生的艰难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远是我们人生的格言。④“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张瑞敏率领海尔走向世界;“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告诫,使比尔·盖茨率领微软席卷全球。“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样丰富的哲理,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危的人,必然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佳作赏析文章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反复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处在安全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要有随时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文章内容引人思考,极富感染力。写作借鉴.学开头开头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观点,既紧扣题目,又具有现实感和说服力。.学举例列举古代事例,有详有略,说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学排比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娓娓道来。既紧扣文题,又联系现实。意蕴丰富,文韵隽永。.学结尾结尾再次写到了张瑞敏、比尔·盖茨,再次点题。做到了首尾呼应,强调了中心论点。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原文: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出处: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①,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庚桑楚》注释:①辩者:与人辩论。[翻译]学习,就是要学不能学的东西;实行,就是要行他所不能行的;与人辩论,是辩他所不能辩的。知的探索停止在他所不知的地方,这就是到达了极点。[明理知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范围的限定,因为人的认识不能覆盖无边无际的宇宙,所以学习、行走、辩论都应该止于自己所了解的范围之内。庄子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于“知”的追求应该限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不要以“有涯应无涯”,否则就会“怠也”。十渐不克终疏(节选)魏徵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①,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②。故其垂拱岩廊③,布政天下。其孽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④。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注]①受图定鼎:得到土地创立国家。②贻厥孙谋:为传留给子孙做打算。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贻,传留。厥,他们的。③垂拱岩廊:安静地坐在朝堂。岩廊,高峻的庙堂。④晋武焚雉头之裘:晋武帝时,有太医给皇帝贡献一件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技异服”,在殿前烧毁,并下令禁绝此类事发生。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译文:()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译文:参考答案:()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的教化远播边疆。参考译文:我看自古以来帝王登基定都,都想万代相传,把帝位留给他们的子孙。所以朝廷向天下布告政事,述及应遵之道,必然崇尚淳朴而抑制浮华;论及人物,必然尊贵忠良而鄙视奸邪谗佞之人;言及制度风尚,则会摒弃奢侈、靡费而倡导节俭、简约;谈及物产,则会重视五谷、布帛而轻视珍稀奇异之物。然而受命登基之初,都会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逐渐安定之后,大多便反其道而行之,致使风化败坏下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岂不是因为高居天子的尊位,握有邦域的富饶,出言没有人敢违背自己,所作所为人们必然遵从,于是公理、公道被私情掩盖,礼仪、气节被个人嗜好损害而造成的吗?俗语说:“不是知道难,是做起来难;不是做起来难,是做到底难。”所言确实不错呀。……陛下贞观初年,无谬举私欲,清净的教化远播边疆。考察今日,其风逐渐衰落,听您的言论是远远超过前代圣明君王的,论事实却还赶不上一般君主。为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上等明君,但汉文帝能辞谢千里马,晋武帝能焚毁雉头裘。现在您却从万里之外寻求骏马,从国外搜购珍奇之物,被道路上的人嗔怪,被异族轻视,这是逐渐陷于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一。丁肇中“一问三不知”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到中山大学访问时,面对记者的一系列提问,他“一问三不知”。因为这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一问三不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的“不知道”却给我们留下一个珍贵的启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据丁肇中自己说,他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跟他一起工作的有多位教授,丁肇中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他都不了解。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有点低。但真正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人呢?现如今,科研人员的职称越来越高,但很多人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人这样戏称一些科研人员“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在‘走穴’讲课,就在‘走穴’讲课的路上”。在一些高校,一提到搞科研似乎就是为了写论文,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于是造假案、抄袭门、学术腐败案频频曝光,科研人员建立在专业知识之上的公信力和形象严重受损。有网民说,曾经,专家和教授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高校、研究所更是社会的精神高地和净土。然而,在学术丑闻频出的现实面前,这片高地和净土正面临被污染的危险。[人生教益]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辈子能脚踏实地地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视事业重如山,默默无闻做贡献,又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具有这种可贵精神和崇高境界,就是人生了不起的成功。一、文言基础专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福祉.夫在殷忧 殷:深.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解析:选项,冲:谦虚。.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则智者尽其谋))\\\{\\(\\\\(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失其所与,不知))\\\{\\(\\\\(则思知止以安人虽董之以严刑))解析:选项,均为“所字结构”,与后面的动词结合在一起相当于名词。项,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他们的。项,表假设,那么,就表判断,相当于“是”。项,连词,来介词,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①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②必固其根本③则思知止以安人④不念居安思危⑤则思江海下百川⑥则思虚心以纳下⑦貌恭而不心服⑧宏兹九德.①②⑤ .②③⑥.⑤⑦⑧ .④⑤⑧解析:选①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②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③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④安,形容词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⑤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⑥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谦虚。⑦貌,名词用作状语,在表面上。⑧宏,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弘扬。.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思知足以自戒.则思虚心以纳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解析:选项,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项,古义,使心虚;今义,谦虚。项,古义,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部分;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震之以威怒.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解析:选项是省略句;项是定语后置句;项是判断句。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名句默写。()《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答案:()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徵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注]。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注]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精读设计].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去又甚远 动词,距离()旋以海内无虞 副词,不久()而意终不平 名词,内心()谅有难色 副词,确实()直钱百万 通“值”,价值()陛下作色遣杀 生气,改变脸色()大忤圣旨 动词,触犯()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尊卑上下的等级.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贞观之初 结构助词“的”()导之使谏 代词,代“人”()大理推得其伪 代词,代柳雄.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比于贞观之初。 句式类型:状语后置句译文:与贞观初年相比。()何因益大? 句式类型: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反而更大呢?\\\([仿真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比来所行得失政化比:近来,最近.应由德义所加加:施与.旋以海内无虞虞:忧患.我已与其断当讫断:推断解析:选项,断:判决。.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旋以海内无虞勿以善小而不为))\\\{\\(\\\\(见人谏,悦而从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于何事如此业精于勤,荒于嬉))\\\{\\(\\\\(此导之使言也吾欲之南海,何如))解析:选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项,“而”,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项,“于”,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由于”。项,“之”,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动词,到,往。.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①②⑥ .②③④.①③⑥ .②④⑤解析:选③是说太宗不听劝谏,滥用刑罚时,戴胄苦苦相劝;④是太宗对戴胄的评价;⑤从“意甚不平”可知,太宗并非从心里接受劝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魏徵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魏徵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解析:选项,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译文:()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译文:参考答案:()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参考译文: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徵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徵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徵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徵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价值百万钱。有人说:‘孙伏伽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滥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