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1页
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2页
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3页
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4页
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七省新高考卷02)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 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 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3.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 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4.下图为宋太祖至宋哲宗时期御史中丞出身情况统计图,这反映了当时(

)A.进士出身深受推崇 B.中央权力分配渐趋合理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5.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6.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

)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 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 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7.1926年召开的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会上北洋外交家主张撤废治外法权这一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外人特权。虽然未能实现撤废治外法权的初衷,但确立的一些涉外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这表明(

)A.近代主权意识萌发 B.北洋政府具有国际法视野C.外交自主权的实现 D.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8.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2月公布了调剂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3月,公布了《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实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的治理 B.调动民众边区建设热情C.加强民主政权法制建设 D.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9.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寨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A.劳模积极响应社会主义革命 B.人民群众开展科技“大跃进”C.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10.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回升到第三名;香港银行存款额超过15万亿港元,较《香港国安法》实施前增加了8.5%;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增加到9049家,创历史新高。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B.香港稳定发展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C.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关键性一步D.依法治港保障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11.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萨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婚礼,他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据此可知,这次集体婚礼(

)A.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 B.旨在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C.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 D.利于促进东西方民族交融12.49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首领克洛维率领麾下战士接受洗礼,皈依等级森严的基督教;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首领矮子丕平将罗马到拉文纳地区的领土献给教皇。这些蛮族领袖的行为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加强国家的宗教信仰C.借助宗教取得统治合法性 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天地初创,物皆共有,先占催生了私有财产权,而商业帮助人类交换私产,以满足彼此需求,否则人类将处于原始、野蛮中。该学说(

)A.缓和了欧洲各国殖民冲突 B.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本质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打破了西葡两国殖民霸权14.19世纪60年代,法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巴黎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社会组织十分活跃,它们通过集会、讨论、提议,参与公社的管理,对公社各项决定、决议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A.巴黎公社实行议行合一制度 B.工业化客观上促进公社管理的民主化C.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D.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法则被彻底颠覆15.1946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三国都(

)A.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B.推动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C.放弃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性作用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16.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

)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 B.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食客”又有“舍人,客,门客,门下客,门人,门子”等称呼。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以不事生产,寄食于权贵之家,为其服务,并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为主要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他们似乎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却活跃于政治、外交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而吕不韦的食客集体著述的《吕氏春秋》一书,显示了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深邃的见解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杨宁宁《社会变迁条件下的春秋战国食客》材料二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叛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所以汉武帝力加压制,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其中支脉疏远的人,就与一般富室无异了。——摘编自邓广铭等《百科名家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客”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游士阶层的兴衰。(8分)18.(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10分)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18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围绕材料,就材料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分)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七省新高考卷02) 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 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毕姬墓随葬规格高于倗伯,按西周礼制是不允许这样的,但由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这符合宗法制的要求,可见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C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毕姬墓随葬规格高于佣伯,“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这符合宗法制的要求,说明并没有“冲击宗法制度”,排除A项;B史实描述错误,材料体现了他们的联姻促进民族的融合,而不是阻碍,排除B项;C的表述与材料的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在西周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2.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 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官的办公时间相对集中,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可见当时地方行政运行管理规范有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在乡里的基层管理,排除C项;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之说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 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材料“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反映北魏前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多为漠南燕代地区,后期多为河南河东地区,这受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其中迁都洛阳、河南河东籍贯中枢机构长官的数量增加,有利于北魏进一步汉化,B项正确;政治中心的转移是原因不是影响,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排除C项;此时经济重心仍在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为宋太祖至宋哲宗时期御史中丞出身情况统计图,这反映了当时(

)A.进士出身深受推崇 B.中央权力分配渐趋合理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图表数据可知,北宋御史中大部分是进土出身,即通过科举制当官,体现御史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侧面说明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但不能体现进士出身深受推崇,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未涉及中央权力分配情况,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但材料强调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5.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所使用的“盛世”一语,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盛世说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B.知识分子避祸自保的心态C.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盛世”一词主要出现在当时的官书之中,这是官方进行的舆论宣传,其目的是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官书对盛世的描述,未体现社会的一致认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知识分子的心态,排除B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D项。故选C项。6.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先后两次增订刊行。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这体现出(

)A.中体西用的变革策略 B.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C.封建政府的统治需求 D.学习西方的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圣武记》记录了清初军事上的强盛到乾隆末年后面临的困境,此书‘索观者众,随作随刊’……但魏源另一著作《海国图志》却无人问津。”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但并未受到国人的关注,相反国人关注的仍是康乾时期的盛世局面,这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思想惯性,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学习西方成为时代潮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1926年召开的法权会议是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会上北洋外交家主张撤废治外法权这一严重伤害中国主权的外人特权。虽然未能实现撤废治外法权的初衷,但确立的一些涉外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这表明(

)A.近代主权意识萌发 B.北洋政府具有国际法视野C.外交自主权的实现 D.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据材料“北洋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的一次尝试”“但确立的一些涉外原则,也为后来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法理基础”及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撤废治外法权,反映北洋政府具有国际法视野,B项正确;晚清时期近代主权意识已经萌发,与材料事件不符,排除A项;外交自主权的实现是在新中国建立后,排除C项;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存在绝对化,且北洋政府的很多势力属于封建势力,排除D项。故选B项。8.晋察冀边区临时政府成立后,于1938年2月公布了调剂群众利益,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3月,公布了《村镇公所组织法暨区长、村长、镇长、闾邻长选举法》,实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这些举措旨在(

)A.完善苏维埃政权的治理 B.调动民众边区建设热情C.加强民主政权法制建设 D.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改善人民生活的《减租减息条例》”“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可知,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实行减租减息,减轻人民负担,且推行民主选举,保障群众民主权利,这有助于推动民众参与边区建设,调动民众参与边区建设的热情,B项正确;边区政府属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并非完善苏维埃政权治理,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涉及法制建设,且材料涉及经济方面的内容,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第一次国民大革命时期,并非全国抗战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9.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寨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A.劳模积极响应社会主义革命 B.人民群众开展科技“大跃进”C.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全国劳模孟寨通过改造炼铁厂高炉循环水系统,使得“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智慧和积极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C项正确;1956年底社会主义革命已完成,排除A项;“大跃进”是“左”倾冒进的产物,它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10.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回升到第三名;香港银行存款额超过15万亿港元,较《香港国安法》实施前增加了8.5%;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增加到9049家,创历史新高。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B.香港稳定发展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C.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关键性一步D.依法治港保障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银行的存款额以及驻港公司都在增加,这意味着依,法治港保障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D项正确;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A项;“一国两制”是香港稳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香港的发展,而非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的苏萨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集体婚礼,他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据此可知,这次集体婚礼(

)A.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 B.旨在建立牢固的军事同盟C.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 D.利于促进东西方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24年(欧洲)。据材料“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并促成了80多名马其顿将领与波斯贵族之女结婚”可知,马其顿国王和将领积极迎娶波斯显贵的女性,促进了马其顿和波斯的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D项正确;亚历山大此举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但不能为亚历山大东征扫除了障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建立军事同盟的问题,排除B项;“确保了亚历山大的统治地位”的说法夸大了亚历山大联姻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496年,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首领克洛维率领麾下战士接受洗礼,皈依等级森严的基督教;756年,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首领矮子丕平将罗马到拉文纳地区的领土献给教皇。这些蛮族领袖的行为旨在(

)A.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加强国家的宗教信仰C.借助宗教取得统治合法性 D.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兰克王国墨洛温和加洛林两个王朝的领袖都加强与基督教联系,就是为了赋予自身夺取政权行为以合法性,进而巩固统治,C项正确;欧洲最早确立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西、葡,且材料中为两个王朝初立,更多为稳固统治,排除A项;宗教信仰为手段,其目的是取得统治合法性,排除B项;法兰克王国并未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天地初创,物皆共有,先占催生了私有财产权,而商业帮助人类交换私产,以满足彼此需求,否则人类将处于原始、野蛮中。该学说(

)A.缓和了欧洲各国殖民冲突 B.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本质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D.打破了西葡两国殖民霸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荷兰。根据材料可知,在格劳秀斯看来,地球属于全人类,自然对人类的庇佑体现于上帝向各地分配恩赐,但上帝并不向人类赐予全部的必需品,所以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有而取得对该土地的主权,以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商业交换,这实质上以商业交换的名义,将殖民地定位“财产”,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的本质,B项正确;该学说会加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A项;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葡殖民霸权,排除D项。故选B项。14.19世纪60年代,法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巴黎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社会组织十分活跃,它们通过集会、讨论、提议,参与公社的管理,对公社各项决定、决议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A.巴黎公社实行议行合一制度 B.工业化客观上促进公社管理的民主化C.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D.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法则被彻底颠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来,是工业化在欧洲大陆扩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对社会的管理也越来越精细,这导致法国社会组织增多,巴黎公社革命后,社会组织活跃,积极参与公社政权建设,体现了工业化客观上促进公会管理的民主化,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立法和行政合而为一,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巴黎公社的体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交代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这是巴黎公社利用原有社会组织进行政权建设,并非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法则,排除D项。故选B项。15.1946年开始,英国工党政府用两年就完成了对煤矿、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煤气、电力等部门的国有化。美国政府主要运用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三国都(

)A.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B.推动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C.放弃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性作用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后半期(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二战后初期英国政府实行国有化政策即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美国政府……对社会生产进行干预”“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知,三国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福利政策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社会矛盾,对低收入阶层群体的帮助,与材料中强调的国有化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排除B项;材料中三国实行国有化,是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排除C项。16.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

)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 B.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说明这时期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积极斗争,即体现了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A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不结盟国家并非区域集团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食客”又有“舍人,客,门客,门下客,门人,门子”等称呼。食客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们以不事生产,寄食于权贵之家,为其服务,并寻找个人发展的机会为主要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他们似乎是社会的边缘人,但是他们却活跃于政治、外交的舞台,如商鞅、李斯、蔺相如、毛遂等,而吕不韦的食客集体著述的《吕氏春秋》一书,显示了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深邃的见解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杨宁宁《社会变迁条件下的春秋战国食客》材料二

汉初贵族养士的风气很盛,强大的诸侯王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其中有文学之士,有儒生、方士,还有纵横论辩之士。诸侯王策划反叛时,宾客游士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助手,所以汉武帝力加压制,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前者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士人与诸王交游。从此以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其中支脉疏远的人,就与一般富室无异了。——摘编自邓广铭等《百科名家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食客”产生的背景,并分析其积极作用。(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游士阶层的兴衰。(8分)【答案】(1)背景: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私学兴起,思想活跃,士阶层迅速崛起;各方势力的竞争,为“食客”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每点1分,共4分)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各国提供了人才;其思想理论影响深远。(每点1分,共3分)(2)评析: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汉初受此影响,贵族大量养士;同时受黄老之学影响,中央对地方控制比较松弛,诸侯王发展私人力量;宾客游士参加诸侯王的不法活动,不利于中央集权。平定了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王势力锐减;汉武帝时期,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诸侯王,限制游士活动,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每点2分,共8分)【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材料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食客”作为这一时期的特殊产物,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应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即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政治上,礼崩乐坏,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思想上,私学兴起,民众思想活跃,士阶层的崛起。第二小问积极影响,可以从对当时和后世两个角度分析,这些人大多能力突出,因此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评析汉代游士阶层兴衰,既要分析因何而兴,因何而衰;又要分析其兴衰对汉代历史的影响。汉初之兴,与历史传统及汉初的政治密切相关。结合所学,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汉初受此影响,贵族大量养士;同时受黄老之学影响,中央对地方控制比较松弛,诸侯王发展私人力量;宾客游士参加诸侯王的不法活动,结合汉初的政治可知,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之后而衰,与汉武帝时期的打压关系密切,同时也强化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平定了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王势力锐减;汉武帝时期,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诸侯王,限制游士活动,使中央集权得到强化。18.(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正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对立的时期。当时中国出于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此外,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处的环境跟苏联成立时相似,而且苏联的工业化模式使苏联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摘编自林捷燕、杨近平《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工业强国梦探讨》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转变,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轻工业的迅速增长,使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丰富,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已由1980年的75.8万个增加到756.4万个。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摘编自刘欣《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同。(10分)【答案】(1)原因: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或帝国主义的威胁);重工业基础薄弱;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外交政策倒向苏联;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每点2分,共12分)(2)不同:改革开放前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调整结构,扶持轻工业;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改革开放后注重满足市场需要(或改革开放前由计划机制主导,改革开放后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革开放前发展主要在城市,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前较为封闭,改革开放后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改革开放前粗放式发展,改革开放后可持续发展。(每点2分,共10分)【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原因:据材料“经济建设、外交便利及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得出巩固新生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或帝国主义的威胁);据材料“在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上也必然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得出借鉴苏联的经验和模式;据材料“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得出外交政策倒向苏联;结合所学得出重工业基础薄弱,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不同:据材料“趋附于苏联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国家扶持轻工业,调整和改造重工业,增强重工业为轻工业服务的功能”得出改革开放前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调整结构,扶持轻工业;据材料“工业发展也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前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改革开放后注重满足市场需要;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的工业化”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前发展主要在城市,改革开放后农村工业发展起来;据材料“国家不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出口贸易”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前较为封闭,改革开放后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据材料“通过改革开放,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前粗放式发展,改革开放后可持续发展。19.(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18世纪世界重大事件(部分)时间事件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围绕材料,就材料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5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时代变革的结晶。阐述:14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16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经济的发展推动思想变革。近代西方共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冲破了宗教神学桎梏,促进了人性的觉醒,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与启蒙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给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气息,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进步。启蒙运动为欧洲的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武器、制度构想,并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综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前后相继,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15分)示例二:论题:英国的强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阐述: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在英国出现,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了王权,议会主权地位逐渐确立。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综述:英国在思想理性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近代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崛起与强大。(15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18世纪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