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常态课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积累史是、史实和史识的主要渠道。教学立意观照下的初中历史常态课设计,既是历史教育需要积极思考的理论问题,也是一线历史教师需要着力解决的实践问题。以“明朝的统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误解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问题链,在教学立意的统摄下开展学习,对明朝形成整体认知。【关键词】常态课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立意;教学设计关于教学的“灵魂”,李惠军老师有一个极为精当、凝练的表述,他认为教学“灵魂”是一节课的神来之笔,是“统摄这段历史的主轴和主线”[1]。从某个角度来讲,教学立意就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一个好的历史教学设计,一定具备一个富有意蕴的教学立意,以教学“灵魂”来统摄、统整教学要素,使得单独的一堂课既有形又有魂,做到以形托魂、以魂统形。有教学立意统帅的单课教学设计,其教学才会有通识、通性、通感而富有整体感和深度。为了使常态课也变成有整体感、有深度、有“灵魂”的课堂,下文以“明朝的统治”一课为例,探究如何确定教学立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常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立意的确定教学立意的确定,应当先做到了解基本学情,明白学生对这一主题有什么想法,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有疑问。调查得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明朝的印象不佳。虽然具体表述上有所差异,但是社会对明朝的整体评价否定、贬低的倾向比较明显,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明朝的评价。宋庆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这样评论道:朱元璋在政治、军事方面革故鼎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为明代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是该书又进一步做了总结:“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的时代,但总的来看,我国的科技已落后于西方。”[2]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虽然明史的学术研究肯定了明代的进步之处,但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使得许多人对明朝持有误解。在一些人的眼里,明朝不仅远逊于秦汉唐宋,甚至还不及元朝和清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清朝统治者组织编撰《四库全书》时,下令將有“抵触本朝之语”的图书“尽行销毁”,从而造成明史相关资料大量缺失;二是受中外诸多贬低明朝、诋毁明朝观点的影响,人们对明朝有种种误解和偏见。[3]那么,明朝真的这么“差”吗?真实的明朝又是什么样的?教师正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解开误解,使其对该课所授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以“二分法”进行评析才能客观、准确地认知世界。想要获得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明朝。从正面来看,明朝结束了元末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明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快速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也迅速恢复发展了明初社会经济,为明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奠定了丰实的基础。从负面来看,由于明初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诸多强化皇权的措施,致使本身走向“穷途末路”的封建体制走向僵化,权力的集中也使统治者自身思想渐趋保守,不利于拓展现实视野、优化治国方略。从历时性纵向地看,这些弊端是导致封建王朝走向衰败的必然;从共时性横向地看,这些弊端是造成中国日渐落后于西方大国的应然。基于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立意为“繁荣与危机并存: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与未来社会转型的隐忧”。二、基于教学立意,设计教学流程(一)教学导入:确定课程基调环节一:课程引入康熙帝用“治隆唐宋”四个字肯定中国古代某位皇帝的丰功伟绩。该皇帝贫苦农民出身,早年父母双亡,先后做过放牛娃、和尚、乞丐。同学们猜猜,康熙帝称赞的是哪位皇帝?为何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设计意图】以猜谜作为引入,不但操作简单,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治隆唐宋”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鉴于学生对于明朝本来有一些误解,当谜底揭开,学生自然兴起了重新认识明朝的兴趣,课堂教学也得以顺利展开。(二)教学展开:展现明初背景环节二:光复河山1.情境呈现(一)材料1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第76集)片段。元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官吏贪污,又逢天灾瘟疫,上百万人沦为流民,尸骸枕藉,元朝政权摇摇欲坠。元顺帝至正十一年五月,走投无路的流民,头包红布,拿起锄头、竹竿、长枪,愤怒奔向离心离德的元朝政府,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千万条红巾变成愤怒的烈火,在大江南北熊熊燃烧。在这些呐喊的人群中,谁脱颖而出,成为旧时代的终结者和一个新王朝的创建者呢?材料2
[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4]问题1:根据视频内容及材料2,请你归纳元朝走向灭亡的原因。【设计意图】利用纪录片的片段,生动直观地呈现元末社会政治、经济惨不忍睹的状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历史学习由苍白无力的“教师灌输”变成如临其境的“具身学习”。《醉太平》的文字材料可以弥补视频呈现一闪而过的不足。该小令属于时人记载,作为史料可信度较高,揭露了以钞买钞的历史事实,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元末社会的混乱,同时渗透“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证史意识。2.情境呈现(二)在元末诸多反元队伍中,朱元璋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他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先后消灭了各股割据势力。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此后朱元璋逐步统一了全国。材料3出示《明朝形势图》。(略)材料4《明史》中提到明朝的疆域“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以致清人称其“幅员之广,远迈汉唐”,“近古以来,所未有也”。[5]問题2:材料3、4集中体现了朱元璋的哪些历史功绩?【设计意图】该环节材料的呈现左图右史,展示了明朝疆域的大致范围,学生从空间角度认识到明朝是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同时要结合统编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教学框架加以洞察,领悟朱元璋能凭借笃行不怠的精神和集思广益的智慧建立明朝、统一全国乃大功一件,这也是他之所以获得康熙帝高度赞誉的原因之一。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既能培育学生的时空观,也能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3.情境呈现(三)材料5朱元璋夺取扬州城后,昔日繁华的扬州,城中居民仅剩18户,浙西一带更是市镇乡村多被摧毁。明初土地荒芜和居民鲜少是普遍现象。[6]问题3:材料5体现了明初什么社会现象?【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用于明朝建立和稳固发展的过渡,学生要思考朱元璋在争得天下后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三)教学深入:呈现明朝百态环节三:王道复古1.情境呈现(四)材料6《元史·志第四十一·百官七》:“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7]2305材料7《元史·志第三十五·百官一》:“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7]2121材料8《皇明祖训》:“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8]材料9《明太祖实录》:“(废相罢中书后)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9]问题4:材料6、7反映了什么问题?问题5:根据材料6、7、8,朱元璋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问题6:材料9出现的情况与材料8有关联吗?有何关联?问题7:根据材料9和教材内容,评价朱元璋的改革。【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所有材料都摘编自正史。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选用的材料应当尽量做到精当、凝练。材料6、7分别指向元朝行省制度、丞相制度及其弊端;材料8指向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提升六部职权,设五军都督府分兵权,进而掌握军政大权;材料9叙及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每天日理万机,难以应付。在问题设计方面,问题4、5较为简单,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问题6较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还要求学生能够揭示史事间的因果联系;问题7难度最大,需要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对具体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既看到朱元璋政治改革有利的一面,也看到带来的弊端。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辨证、批判性的眼光分析明初的政治改革。如此一来既呼应了本课立意,又为学生后续评价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做好了铺垫。2.情境呈现(五)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提升六部职权,又通过设立五军都督府收回兵权,由此朱元璋本人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那么,此时的朱元璋可以高枕无忧了吗?材料10出示“宋濂请客”的故事。(略)材料11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10]。问题8:根据材料10、11,请你猜想一下明朝一般官员日常工作、生活的心情如何?为何会产生这种心情?【设计意图】材料10属于历史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加以呈现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习偏好,毕竟“历史学骨子里是讲故事”[11]。有细节的历史故事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的神奇效果。结合宋濂的故事和材料11的描述,学生对于当时朝廷的风气有了具体的了解,对官员的立场有了直接的感悟,也对朱元璋的施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3.情境呈现(六)至此,我们想朱元璋应该可以无忧无虑了。果真如此吗?材料12呈现《举子看榜图》。(略)材料13明清的科举制度,就其制度的严密性、规范性来说,堪称完备。八股取士,实际上是古代科举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技术手段上,达到了古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12]材料14顾炎武说:“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13]问题9:材料12体现了中国古代哪项制度?问题10:材料13、14评价的是什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问题11: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朱元璋为何要实行八股取士?【设计意图】问题9比较简单,学生依据图片内容及图片文字说明可以轻松获得答案。这题主要照顾基础偏弱的学生,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问题10的设计依托相悖的材料,即正反评价,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起到以悖激趣、以趣引思的教学效果。材料13的观点从明朝科举考试规范化、标准化这个维度进行评价,材料14是从明朝科举考试所起的消极作用这个维度提出评价,因此两者对于同一对象给出了相悖的评价。学生要对这两个观点进行评析并不难,他们在回答问题7时已初步掌握了辨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10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顾炎武的话并回顾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措进行思考,虽然朱元璋与秦始皇在控制人们思想时采取的方式各异、做法有别,但是从本质来说两者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要禁锢人们的思想,以便巩固皇权。环节四:经济复兴同学们,看来朱元璋的烦恼挺多啊。既要担心在职官员的实际行动,还要忧虑未来官员的思想波动。但是,从当时来看,朱元璋采取的种种政治改革措施都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为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准备了条件。1.情境呈现(七)材料15出示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图片。(略)材料16明永乐元年(1403)户数有一千多万,人口约有6660万。而到了人口峰值的嘉靖末年,总计人口有16630万。[14]问题12:根据材料15、16,请你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设计意图】“经济的发展”是该课最后一个子目的内容。教材按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分别叙述明朝经济的表现。针对问题12,学生有可能撇开材料15、16,按教材去归纳明朝经济的发展,但这就背离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学史原则,也忽略了“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治史古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材料进行分析,以免养成不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的答题惯性。问题12的设计意图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由史而论”的正确历史意识,避免学生掉入“因论定史”的泥淖之中。该问分为两个小问题,需要学生贯通该课前后知识才能作答。如此设计既可以防止知识碎片化、点状化,又可以使学生适应将来的中考,做到教学评一致。(四)总结升华:解开历史误解朱元璋成為“旧时代的终结者”和“新朝代的建立者”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一边着手恢复经济,一边进行政治制度改革。明初的政治制度改革,一方面使得皇权进一步强化,另外一方面使得原先动荡的社会归于平静,而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又促进了明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了15世纪初,明朝人口迅速增加,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同学们,本课伊始我们提到康熙帝用“治隆唐宋”四个字评价朱元璋,现在大家心中是否已经有了评价呢?三、设计总结与反思通过该课教学的设计及实践,以教学立意进行教学有三个方面值得深入思考。1.重视初中历史常态课的基本特征初中历史常态课的基本特征有四。一是生本性。这里的生本性指历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如,该课的教学立场,也就是教学立意的确定由学生的误解确定。教学中观看纪录片、听故事、解读史料、问题探究等活动的设计,都在尝试以多元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历史课堂。二是趣味性。七年级的学生具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如果抽象、艰涩的语言充斥了历史课堂,学生必然倦于,甚至抵触于历史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尝试用历史故事等形式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探究性。建构主义理论启发我们,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依赖教师的“单向灌输”所获得,其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思维的提升,主要依靠学生依托问题链主动探究、自主循环式地依逻辑建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朱元璋为何要改革官制?如何改?”一类的问题,以多元史料引发学生思考。四是结构性。这里的结构性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教学要素都要在教学立意的统率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割裂而“各自为政”。该课以“繁荣与危机并存:封建王朝的落日余晖与未来社会转型的隐忧”为教学立意,将“课程引入”“光复河山”“王道复古”“经济复兴”这四个环节贯通起来,使学生对明朝形成整体认知。2.找到初中历史常态课设计的着力点初中历史常态课的设计有三个着力点。一是情境呈现。余文森教授认为,情境是“汤”,知识是“盐”,只有融“盐”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电工电子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交互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人教A版数学理(广东用)课时作业:第十章-第八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 【2021届备考】2020全国名校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三期):E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北师版数学文(陕西用)课时作业:第六章-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 《典型冗余分析图》课件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寒假预习 第01讲 相交线
- 2025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寒假复习 专题03 代数式(3重点串讲+10考点提升+过关检测)
-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22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童话示例与训练
- 卷扬机专项施工方案
- 自助画室创业计划书
- 2023年-2024年岗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通用
- 口腔修复学(全套课件290p)课件
-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措施【全国一等奖】
- 生产车间薪酬管理制度
- 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
- 202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试题
- 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主讲陶通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