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单机械(杠杆)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D实验前杠杆的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为便于准确测量的大小,则小明应

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实验数据并记

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字母表示);第3

次实验的杠杆类型属于(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序号动力片/N动力臂《/cm阻力8/N阻力臂4/cm

①0.516.01.0

②1.015.01.015.0

③2.015.01.520.0

(3)如图丙,小明用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孔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8的过

程中,F的大小将(填变化情况)。

2.如图-1所示是小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装置,钩码若干。

图-2

(1)杠杆静止时如图-1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两侧悬挂不同数量的钩码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

杆重新水平平衡,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用字母表示)。

实验次数动力耳/N动力臂4/cm阻力工/N阻力臂4/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3)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目的是

(4)为帮助学生理解力臂,物理老师自制了如图-2Q)所示的“杠杆力臂演示仪”继续

实验(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保持

不动,使向下折一个角度,如果要保持杠杆在图-2(b)所示状态平衡,接下来

的合理操作是(合理即可)。

3.某实验小组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选填“达到”或“没

有达到“)平衡状态;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影响且便于读取力臂,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一

(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B点处挂6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A点处应挂________个

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3)改变两边所挂钩码的个数及钩码与。点的距离,多次实验。两侧钩码重力分别为

动力B和阻力尸2,对应的力臂为〃和瓦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实

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选填“A”或B");

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位置转

到如图丙位置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此时它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

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在杠杆两侧悬

挂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动力F//N动力臂Rem阻力F2/N阻力臂h/cm

10.516.01.08.0

21.015.01.015.0

32.015.01.520.0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用B、用、4、〃表示);

(3)如图乙所示,当杠杆平衡后,将两侧钩码同时远离支点。移动5cm,则杠杆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保持水平平衡”);

(4)如图丙所示,尸始终与杠杆垂直,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8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a)所示位置静止,此时杠杆(是/不是)处于平衡

状态;此时我们常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调,直至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b),在A点挂3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在8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g取lON/kg,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如图(c),左边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保持不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

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仇仍使杠杆水平方向平衡,能描述测力计示数尸与6关系的大致

图像是;

(4)如图(d),小刚实验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小明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

相符,可能的原因是o

6.在“探究杠杆的平谢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停在如图1甲所示的位置时,要使它在水平位

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小明调节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

(2)同学们通过观察如图1乙所示的处于平御状态的杠杆。对杠杆平衡条件提出以下

几种猜想:

猜想1:动力=阻力

猜想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3: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猜想4: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猜想5: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距离

①分析可知,上述猜想中,猜想2是不科学的,原因是;

②继续改变图1乙中A、2点的位置以及钩码数量,多次实验得到相关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0A长度OB长度

动力Fi/N/cm阻力F2/N/cm

120.330.2

240.480.2

350.360.25

通过这些实验数据,可初步发现猜想是符合的(选填上述猜想的对应序号);

③要进一步进行探究,得到杠杆平衡条件的准确结论,如图2实验方案可行的

是_________

A.只有方案一可以B.只有方案二可以

C.方案一、方案二都可以D.方案一、方案二都不可以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调节之前杠杆端高;

(2)图甲中,在A处挂2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处挂____个钩码。

杠杆平衡后,再用一滑轮推动悬线(如图乙),会发现杠杆(填“左端下沉”、“仍

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图丙中,长为3cm的长方体橡皮放在20cm长的直尺(两端刻度线与尺的边缘对

齐)上,向右移动直尺,使其恰好不翻倒,此时位置如图丁,若橡皮和直尺均质地均匀,

则橡皮和直尺的质量之比为,将橡皮翻转至虚线位置(如图戊),则直尺(选

填“不能”或"能")平衡。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a)所示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

母向调;

(2)如图甲(b),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位置移动到图中位置时,始终保持杠杆在水平

位置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发现人体也有很多杠杆;

①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乙所示,身体重力的作用点在B点,

腓肠肌的动力作用点在A点,则踮着的脚可以看作是杠杆;

②如图丙所示,人的头部、颈椎和颈部肌肉可当成一个杠杆(支点在颈椎O处),当头

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低头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2点

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0B,低头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

拉力逐渐(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所以长时间低头会产生疲劳;

③如图丁(a)为举哑铃时的前臂骨骼,可将其视为图丁(b)所示杠杆,不计前臂自重,

若肱二头肌能施加的最大拉力G=500N,OA:OB=1:10,则锻炼时最多能举起质量为

9.如图甲所示,AB为轻质杠杆,。为支点,杠杆上的刻度每一格都相等,现分别在支

点两侧挂上。、。两个物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贝I]:

(D此时杠杆是否平衡?(选填“是”或“否”),你的依据是:;

(2)物体。的质量_________(选填或“<”)物体6的质量;

(3)如图乙所示,若撤掉物体a,在B处的虚线方向施加一个力耳,仍使杠杆在原来

的位置平衡。请在图乙中作出力耳的示意图以及耳的力臂4o若耳为动力,此时

10.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个哈密瓜,回到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重力时,发现哈密瓜的重

力超出了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于是他找来了一些细绳(不计重力)、一把米尺等物品按

示意图进行了改进:

(7

甲乙丙

步骤一:将细绳系在米尺的50cm刻度线处,米尺刚好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步骤二:将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调零(如图甲左)。

步骤三:在米尺45cm刻度线处挂上哈密瓜,用细绳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系在75cm刻

度线处,并竖直向下拉挂钩,如图甲所示。

(1)小明是利用(选填“二力”或“杠杆”)平衡的条件相关知识来计算哈密瓜

的重力;

(2)在步骤一中使米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当小明在操作步骤三时,他父亲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存在问题,你认为小明这

样使用弹簧测力计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分析后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正确方法操作;她将弹簧测力计倒置使挂钩朝上后,

重新调零(如图乙左),并重新测出拉力为3N,最后计算出哈密瓜的重力为N;

(5)小明发现: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先后竖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弹簧测力计,均使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你认为F尸(选填或"=")。

11.同学们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非

平衡”)状态;应该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的两侧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在表格中,多次实验

的目的是;小明根据下表所测数据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实验次数动力Fi/N动力臂Li/cm阻力b2/N阻力臂L2/cm

11.510115

2120210

30.520110

(3)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6位置,其示数大小

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测力计转到6位位置,此时杠杆恰为—

(省力/费力/等臂)杠杆;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平衡条

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

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

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对实验的影响;

(5)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上每小格

长度相等),但老师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这种方式(填选项

前的字母)。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12.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每格长度等距的杠杆、支架、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每个重力都为0.5N的钩码若干个。

序号Fi/NLy/cmF2/NL/cm

11.510.01.015.0

23.010.02.015.0

31.520.02.015.0

41.030.02.015.0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

甲乙丙

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的目的是:;

(2)如甲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杠杆的两侧同时增加一个钩码,那么杠杆的.

(选填“右”或"左”)端下沉;

(3)在乙图中,将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旋转至沿虚线方向,如果要继续保持杠杆在

水平方向静止,测力计的示数要(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如果忽略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则在丙图中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

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最小拉力为,方向为

(5)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填在表中,最后总结得出规律。每次实

验总是在前一次基础上改变F?、h,〃中的一个量。小华分析数据后发现,第次

实验与前一次改变的量相同,需要调整的实验步骤是=

13.小明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杠杆质量分布均匀,每个钩码质量均为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将右端平

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水平平衡。这样调节的目的是=调节平衡后,

如图甲所示,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四个钩码,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同样的钩码

个;

(2)实验中小明发现用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但老师

建议,不宜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原因为其主要原因为;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不方便测量力臂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3)完成实验后小明突发奇想,想利用该杠杆(重心位于。点)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

量质量的“杆秤”;

①如图丙所示,以杠杆上的A点为支点,当在C位置挂3个钩码,则该杠杆的质量—

go然后小明将C位置的3个钩码取下,挂到右侧作为“秤蛇”;

②为了将该“杆秤”的零刻度线标在A位置处,小明应在图丙C位置处装配一质量为_

g的吊盘;

③接着小明在图丁的。位置标记上该“杆秤”能测的最大质量________g,并将其它质

量数均匀标记在AD之间的刻度线上,完成“杆秤”的制作;

(4)小华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将“杆秤”改装成简易的液体密度杆,如图戊所示,将C

位置的吊盘换成等质量且容积足够大的空桶,将右侧的“秤坨”换成一已知质量的物块M,

现往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等体积的不同液体,改变物块M悬挂点的位置,在M

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秤的刻度值可均匀标记在之间的刻度线上

B.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

C.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

D.将支点向A右侧移动1格,秤的量程会增大

14.某物理科学小组对“如何测量人体的重心位置”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测

量重心在人体的位置,几位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测量方案:

方案一:如图所示,让某同学手脚分别支撑在两个测力计上,C处读数为300N,B处读

数为200N,间的距离为1.5m,则该同学体重为N,3到重力方向的水平距

离为m;

方案二:某同学通过查阅数据得知:质量为60kg的人做上下蹲时一分钟的次数为50个,

平均功率为250W,则一次上下蹲需做功J,已知人下蹲时重心距地面的距离为

40cm,则站立时重心距地面的距离为m„

15.下面是小东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

个钩码重0.5N)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该杠杆处于(选填“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

此时,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在8点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尸=3N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

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图丙所示的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左边

的钩码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格。

(4)如果小东又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探究,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