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初探_第1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初探_第2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初探_第3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初探_第4页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主线脉络,掌握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线性过程与方法,感受历史人物及事件中的情感价值观。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人文学科终身学习的基本内容,这一点与近几年课改重点强调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致的。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时空性,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轴中发生的。要想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必须将历史人物、事件置于历史进程发展的框架中。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以供参考。关键词: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时空观念从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视角而言,时空观念属于核心思维,指的是在特定时间联系与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及思维能力,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历史地图、大事年表、阶段特征、年代尺、历史时序与纪年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历史时间观念与空间观念的内涵,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助推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一、时空观念相关概述(一)时空观念的内涵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就是了解历史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事物,正确认识历史人物的地位和历史事件的作用。新课标在时空观念的内涵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学习、理解并运用历史叙述中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表达方式;二是正确认识时间和空间的重要意义;三是面对相关史实,能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进行概述;四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总结来看,在历史进程中,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要素是紧密相连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时空观念。(二)时空观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时空观念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属性。初中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这离不开时空观念的培育。首先,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梳理历史脉络的走向,使学生明了各个朝代的更迭顺序、历史大事件的发生顺序,形成完整的时空体系。其次,时空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并分析历史事件与现象下的内在规律。在时空观念下,历史思维能力主要表现为时空分析思维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了解历史发生的时间阶段特征、先后顺序,还需要学生联系历史事件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结合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将史料置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辨别解读;再基于时空观念进行历史解释,对某一历史事件形成学生自己的思考与评价。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现状,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多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一,学生的期待值较高。调查发现,学生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及教材中没有的历史小故事更感兴趣,普遍希望教师在课堂上与其多互动,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然而,实际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能讲授不完知识点,或者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为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以“讲述+板书”为主。可见,学生的期待值较高反而会心生失望,影响了课堂氛围和学习效果。第二,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调查发现,约有半数的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没有编制大事年表或使用历史地图的习惯。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经常应用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或在完成作业任务时,学生自己应用。可见,学生多是被动采用这两种方式,其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形成时空观念的意识不强。第三,教师的培养要求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会经常使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厘清时间和事件的发展顺序。但是,学生在内化知识时,对时空观念的认识片面,这是因为时间是横向的、空间是纵向的,学生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教师并没有为学生解释什么是“时空观念”,也未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教师的培养要求低,导致学生的重视度不够。三、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中的时空观念培养路径(一)梳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中国的历史悠久、朝代众多,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都城、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等,每个朝代的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发展痕迹与社会风俗,整个历史内容既复杂又庞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体系加以整理,突出时间发展顺序与空间分布位置,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些内容,由此增强时空观念。例如,在“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借此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如政治上,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上,农耕继续发展,出现了曲辕犁与筒车;在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文化上,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在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外交上,其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二)突出主题线索,助推“雙减”政策的落实目前,总结历史单元主题成为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历史教学和试卷分析发现,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考试成绩却不理想。这类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对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概念理解不透彻。时空观念的缺乏正是产生这一问题的症结。因此时空观点的培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就显得极为迫切。历次由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让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国的仁人志士致力于寻找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线。教师通过这样的梳理,能够让学生很容易明确中国的近代化是以西方为目标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样学生在探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自然就能知道由于各派政治力量的主张不同,导致向西方学习不全面、不彻底,从而总结出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不断探索的过程。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的教学模式,根据生产材料的变化,即铜器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通过多种方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显著变化,使学生初步利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来理解春秋时期战国的整体特征。部编版教材将历史发展划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将这两部分的内容根据时空的发展顺序进行了科学整合。但是由于课时的间隔,导致教学中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被割裂。对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链,这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三)巧用时间轴历史是对过去重要史实的记载。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讲述重要历史事件或杰出历史人物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事件与人物放在特定的时空大背景下,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缘由。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时间轴或表格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的“五四运动”教学中,“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学生掌握的。学生只有将“五四运动”放在特定的时空中,才能真正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缘由。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上这一节课时,要注意分析历史时间轴上1919年这一时间节点的历史大背景,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综合考量“五四运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五四運动”蕴含的爱国精神。除了要在具体一节课的学习上注意时间这一要素外,在复习一个单元或进行总复习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制作历史时间轴或时间表,促使学生识记与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四)串联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大多使用的是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少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更缺少对历史知识系统性的练习。而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朝代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图中感受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变化、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认识到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以从历史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概括中国1840年以前的历史,可以将动态演示与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相结合,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具体而言,中华文明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炎黄部落文明的洗礼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商周时期用青铜器和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成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再一次发展,其思想文化也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和交流,直到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国,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分裂和割据。从秦到汉,从汉到隋,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乱和分割,终于在唐代迎来了中国国力的巅峰时代。自唐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中国的发展形势也在逐渐走向下坡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将中国置于发展的低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对历史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上不断扩大空间的范围,可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发展的思想并积极地展开思考。学生由此形成时空观念,提升应用历史的能力。(五)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培养学生多维空间观念在新课改政策的推行与实施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不仅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提炼知识,从而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要素。教师巧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开展历史教学,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理解历史知识的一种方式。音频、视频等,能够将文字信息变得立体化,增加了历史内容的直观性,使学生具有多维性的历史空间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要点。例如,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中,教师将讲述大量唐朝时期的外交与文化输出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比较复杂,甚至许多学生会将唐朝对外交流的内容以及对象搞混。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应用历史空间观念的优势,巧用多媒体设备,科学构建空间性的历史地域图,帮助学生厘清具体的事件发展进程。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唐朝对外交流的国家与地域,用电脑软件绘制出一幅文化外交图,并结合地理学科中的世界地理分布情况,在图中标明文化外交的具体路线、对应国家、对外输出的文化要素等,让学生从图片中分析与理解唐朝文化外交的具体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树状的唐朝文化外交图,以不同颜色标注出不同的外交路线,通过直观的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