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分享成品两篇_第1页
红楼梦读书分享成品两篇_第2页
红楼梦读书分享成品两篇_第3页
红楼梦读书分享成品两篇_第4页
红楼梦读书分享成品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了解《红楼梦》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长篇名著阅读的基本方法。3、了解宁、荣二府。4、解读护官符内容。5、了解金陵十二钗。6、人物简介了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学习目标

曹雪芹(约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侍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一、作者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简介。

对《红楼梦》的评价1、《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2、《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3、“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得硕亭《草珠一串》)二、读有方法1.重点回目2.经典情节3.主要人物

序幕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重要章节简介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无材补天,幻形入世”——“通灵宝玉”

——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绛珠仙草——神瑛侍者——把一生的眼泪还他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护官符(贾)(史)(王)(薛)四、《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开始写的是贾雨村初任应天府(今南京),就遇上一件命案:冯薛两家为争买一个使女,发生斗殴,薛家(乃金陵一霸)将冯家的主人打死,凶手作案后逃之夭夭。贾雨村当时就要发签,缉拿凶犯归案。当时被他手下的一名衙役阻止了他。小衙役告诉贾雨村,到这里做官,就要抄一张“护官符”,带在身边。

什么是“护官符”呢?这个衙役解释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有了这个东西,在断案时,才不会触犯这些人家。否则,一旦触犯了这些人家,不是丢了官,就是丧了命,所以叫作“护官符”。小差役一面解释,一面从身上掏出一张抄的“护官符”,递于贾雨村,只见上面写着: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注释:贾不假:贾指贾家,即《红楼梦》中所重点描述的荣国府和宁国府。不假,名不虚传的意思。白玉句:白玉砌成的厅堂,黄金铸成的马。比喻贾家的富贵豪奢。阿房宫:秦朝的宫殿,在咸阳,规模很大,诗人杜牧《阿房宫赋》中有“覆压三百余里”的说法。

金陵(一个)史:史指史家,即贾母的娘家。

金陵王:指王家,即贾政妻王夫人和贾连妻王熙凤的娘家。

丰年句:雪,“薛”的谐音。这一句是写薛家。简评:

“护官符”是《红楼梦》的一个总纲。它以“俗谚口碑”的通俗形式,概括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豪华生活和显赫气势,揭示出“四大家族”这个封建贵族集团的腐朽性、寄生性。

“四大家族”通过姻亲关系紧密地勾结在一起,“扶持遮掩,皆有招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他们的权势上通宫廷,下联州县,滲透到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思想统治。“护官符”里的“四大家族”的统治,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红楼梦》正是以“护官符”为总纲,描写了以贾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深刻揭示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金陵十二钗五、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通过若干判词、画册和歌词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妙玉金陵十二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黛玉宝钗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林黛玉

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却被封建家族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

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母亲薛姨妈是金陵王家的小姐,舅舅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做到九省都检点,是朝中拥有权势的重要人物。第四回对宝钗的第一次描述:“生得肌骨莹润,举止闲雅。”第八回对宝钗相貌的描述:“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薛宝钗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薛宝钗

她挂有一把錾zàn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王夫人等人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林黛玉薛宝钗第一句说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第三句倒过来是指“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第四句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湘云第一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即指她家。第二句写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元春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元春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第二句石榴花开在宫廷里,喻元春的荣耀。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第三句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第四句就说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呜呼!前三句极力渲染元春的荣耀,突然一句跌落下来,让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这个赫赫扬扬经历百载的贵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迎春第一句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第二句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第三句称赞迎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第四句点出迎春一年之内竟被活活折磨而死。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探春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第二句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第三句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

第四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惜春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惜春第一句"三春景不长"是双关语。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说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三春"的遭际悲苦,所以说"景不长"。第二句缁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装。这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俗,遁入空门。第三句说惜春是出生大户人家的女子。第四句具体指出贾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缁衣乞食"的生活。当然,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样讨饭,但生活艰难,颠沛流离的命运是难以逃脱的。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妙玉第一句说她嫌世俗社会纷纷扰扰不清净才遁入空门,命运却将她安排到最不洁净的地方。

第二句是说出家就要“六根净除”,可她偏要“带发修行”,而且尘心末断。(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时,妙玉特意送来一张拜帖,上写:“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一个妙龄尼姑给一个贵公子拜寿,这在当时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觉地对宝玉萌生了一种爱慕之意。)

第三句称赞妙玉是一位纯洁的女子。第四句点出妙玉在荣府败落后流落到瓜洲,却被某个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买去作妾。(与高鹗续书写的被强盗掠去有别。)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复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王熙凤第一句指的是凤姐生于末世。"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

第二句说王熙凤是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第三句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第四句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巧姐第一句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第二句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第三句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第四句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刘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李纨第一句这里"李"、"完"暗示出李纨的名字。李纨与贾珠结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岁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也就衰谢了。第二句是说在贾府的末代子孙中,谁也比不上贾兰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写李纨年轻丧夫尊礼守节,抚孤成立,这种品德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像冰水一样得洁净美好。"空相妒",指虽然贾兰中了举,李纨也博得了"贞节"的美名,但这无法挽回贾府的衰败,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罢了。

第四句意思是李纨一生奉行“三从四德”,只不过白白地供给别人当作笑料来谈论。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鸷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之

秦可卿第一句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广。"幻"是虚幻,荒诞。第二句是揭露贾蓉之父贾珍和儿媳妇秦可卿之间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第三句意思是不要说不肖子弟都来自荣国府。第四句意思是造成祸患的实在是宁国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贾珍欺辱而自尽。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副册判词一首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又副册判词之一晴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又副册判词之二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人物档案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六、“哥我是贾宝玉,那叫帅气”“姐我是林黛玉,那是气质”主要人物介绍贾宝玉?【小档案】昵称:相貌:性格:自我简介:最是极好混世魔王宝哥哥

我是“混世魔王”“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我的名言是“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黛玉看到的宝玉肖像描写宝玉“摔玉”——英俊少年——摆脱封建束缚自由平等意识叛逆色彩语言、行动描写

贾宝玉

《西江月》二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宝玉是爱情婚姻悲剧的中心人物,也是众多矛盾的焦点。他是进步力量的代表,也是作者热情讴歌并寄寓理想的主人公。小说中封建势力与民主势力的斗争,概括为“德”与“色”的斗争。其一、贾宝玉抓周时抓脂粉钗环,贾政断定“将来不过是酒色之徒”。其二、警幻仙姑指出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其三、贾政对儿孙进行教育,宣传天理,时值检抄大观园、晴雯死后,宝玉以恒王自比,公然写出“恒王好武兼好色”之语。其四、贾代儒让宝玉讲“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章,宝玉认为色也是从先天中带来,无人不好。其五、宝玉最后弃家国不顾,坚持“不失赤子之心”。

象征他叛逆精神的就是那块与生俱来的顽石。他的叛逆性格主要表现在:

1.自由思想“子所遭兮不自由,余所遇兮多烦忧”,知己林黛玉深深体察到贾宝玉过着不自由生活的痛苦。作为贾府的公子,宝玉的人生道路,应该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即“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可是他总想自由自在地生活、“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所谓“不通世务”,就是不懂“仕途经济”,不想去“经国济世”,而“愚顽怕读文章”,就是不愿读五经四书,时文八股,不想入仕。这是他与贵族家世利益矛盾冲突的焦点。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秦钟、蒋玉菡及红楼众女儿2.平等思想男女平等、嫡庶平等、主奴平等、贫富平等

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宝、黛的爱情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在爱情问题上,当事人与家长和家世利益的冲突是特别广泛而尖锐的。“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配金锁,象征着权利与财富的结合。金玉良姻,是对真正爱情的扼杀;金玉良姻的实现,标志着爱情的彻底毁灭。林黛玉【小档案】昵称:相貌:性格:自我简介:?娇花照水弱柳扶风林妹妹

我生性脆弱,多病爱哭,因为父亡,寄居外婆家,虽然外婆疼爱有加,我仍有寄人篱下之感。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邢夫人留吃饭(顾全大局、处处留心)王夫人家让座(再三推让、谨慎从事)关于读书的回答(甚为谨慎,适时改口)绘其外貌、神情林黛玉性格小心谨慎,周到有礼

细心机敏,自尊自卑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貌美若仙才智过人体弱多病品质高洁

林黛玉[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是书中极力歌颂的又一正面形象。她出身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母亲贾敏,是贾母的亲生女儿;父亲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祖先曾袭列侯,与贾府也算门当户对。但不幸父母双亡,遂长期寄居在外祖母家贾府。她孤单一人,深感寄人篱下的屈辱地位,时时“自矜自重,小心戒备”,养成“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性格。木石前盟:林黛玉前生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时因赤瑕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遂幻化为人形,饥餐“蜜青果”,渴饮“灌愁水”,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雨露之恩,在神瑛侍者转世为宝玉后,下世为人,准备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个引人入胜的神话,说明了黛玉具有“重情”、“多愁”的特点。

林黛玉是美的化身,然而她的一生又是“心事终虚化”,充满悲情。小说着重表现的即是她纯洁脱俗的诗人气质、冰清玉洁的诗意人生。

1.纯真

林黛玉心灵纯真,不善于掩饰自己的言行,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她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其实,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尖酸刻薄”,她也有谦和的一面:

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她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宝玉说,她对晴雯是极好的;佳葱说,她去潇湘馆送茶叶,黛玉正给丫头们分钱,就抓了两把给了她,如此大方;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一提到林黛玉,很多人就想起她那“不是愁眉,就是长叹”的多愁善感像,很少有人注意到她作为少女天真活泼的一面。如她听明白宝玉嘲笑自己是小耗子变的香芋,翻身起来,按着宝玉就拧嘴,可谓无拘无束;当宝玉看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的宝钗发呆时,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手帕子笑呢”,然后借打呆雁为由将手里的帕子一甩,正好打在宝玉的眼上,多富有生趣;当她被宝钗指出口出《西厢记》、《牡丹亭》艳曲时,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你教给我”,更显小姑娘娇态。正是这种自然的纯真之态,为其增色不少。2.叛逆一般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即同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都向往自由、平等的爱情,不过,林黛玉受封建传统的影响要更深一些,更多地保留了一些贵族小姐习性。避讳,敏读密,写时多一笔少一笔,孝亲观念进贾府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唯恐“逾矩”、“悖礼”封建家长看重的玉,宝玉并没有放在心上,黛玉却认为“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并视佩戴金锁、金麒麟的宝钗、史湘云为情敌轻视刘姥姥、劝宝玉与蒋玉菡绝交

林黛玉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相互尊重、自由选择;她反对财势观念、反对科举八股,从不劝宝玉立身扬名,从不说“仕途经济”这类“混帐话”。在这种叛逆思想的基础上,她与宝玉结成了知己。他们由“耳鬓厮磨”发展为真挚的爱情,她把全部的热情和憧憬寄托在爱情之中。然而,爱情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眼泪。她追求的专一、执着的爱情,却有三个因素一直困扰着她:林黛玉的叛逆性鲜明地体现在其对自由平等的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恋爱观方面,她的《五美吟》寄托着她的理想:那就是不求富贵名利,只求

一是“金玉之论”的传说及一夫多妻的传统,平添了她许多疑虑和痛苦。

她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薛宝钗,其次是史湘云与袭人。少年时代的贾宝玉辞别黛玉上学堂,黛玉就曾说:“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来呢?”直至死亡前夕,还在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在无穷无尽的试探中和不断的误解争吵中,表现了罕见的妒情。此外,她仇视史湘云的金麒麟,宝玉赞扬史湘云会说话,林黛玉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就配带金麒麟了!”转身就走。林黛玉对所有的爱情竞逐者,决不轻轻放过,她公开叫袭人“好嫂子”,但这并不等于她心甘情愿地把宝玉的爱情分给袭人一半,当袭人询问其对妻妾矛盾的看法时,她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表现了她独占爱情的欲望。她的妒情正是她争取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的平等地位进行的顽强斗争。

二是由于环境和封建礼教的影响,她始终没有勇气向宝玉直接披露一点真情。宝玉对她表示一点爱情的语言,她还要认为是“欺负”她,她还要“生气”,日复一日地如此下去,郁结成无法治愈的“心病”。

三是父母不在,婚姻无主,而自己又不能主宰自己的婚姻,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她也无力抗争。她不是安分守时的淑女,也不是挑战礼教的勇士,她把婚姻寄希望于封建家长,“看宝玉的光景,心里虽没别人,但是老太太舅母又不见有半点意思”。她就生活在这种种苦闷之中,过着“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日子,常常以泪洗面,落花、流水成了她悲苦命运的象征。

林黛玉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她对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甚至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咽气之前只喊“宝玉、宝玉、你好……”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读者谁又不为之洒一掬同情之泪!作者把“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与“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安排在同一时间,“热”与“冷”、“喜”与“悲”的鲜明对照,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这样处理,不仅表现了宝、黛爱情的执着和生死不渝,更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对爱情的扼杀,突出了封建势力的“狠毒冷淡”。

林黛玉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理想主义者,她多才、纯真、任性、傲岸,敢爱敢恨;但另一方面,她又自卑自弃、自我折磨、多愁善感,她爱得专一,但不大胆,她有一定的反叛性,但不彻底,把幸福寄托在封建家长身上。她只会作诗,不会做人,她是爱情悲剧的女主人公。薛宝钗: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任是无情也动人。

性格温柔才思敏捷世故圆滑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着力描写的另一类典型形象。她出身于“书香继世之家”,“家中有百万之富”,还“领着内帑银粮”,是“护官符”上四大家族之一。她的母舅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姨父是贾政,这些姻亲关系给这个豪富之家在政治上增添了力量,使之成为“金陵一霸”,它的腐朽性培养出“呆霸王”薛蟠,它的保守性培养出了封建淑女薛宝钗。

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宝玉:“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描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兴儿:“竟是雪堆出来的”“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她抽的签上画着一支牡丹,上题“艳冠群芳”四字,下刻“任是无情也动人”一句唐诗。出闺时“盛妆艳服”,“真是荷粉露垂,杏花烟润”,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从她给宝玉讲南宗五祖求法制的故事和“绿蜡”之典、讲《醉打山门》中的北[点络唇]、给惜春讲绘画理论、给黛玉讲医理药性等等,都是生动的例证。在大观园中,薛宝钗是第一流的诗人,只有黛玉才可与之比肩。她的诗含蓄浑厚而又善翻新意。上自国典朝章,下至雕虫小技,薛宝钗几乎无不精通。在大观园中,她的学识才艺,无疑是佼佼者。

问摇头三不知。”褒褒贬贬,兼而有之。她“会做人”,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维护封建体统与曲意承欢,甚至委曲求全,统一于宝钗性格个体之中。

宝钗的为人行事,《红楼梦》的描写是非常充分的。“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

元妃省亲时将大观园一个匾额“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引起了宝钗的注意,故在奉命作诗时,提醒宝玉将诗稿中“绿玉”改为“绿蜡”。元妃命人送来的灯谜,其实并无新奇,“一见便猜着了”。可她偏要违心的“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还要“故意寻思”。其心机,读者一目了然。她“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便总依贾母素喜者说一遍”。所以“贾母更加喜欢”。

王夫人因金钏儿投井自杀,想到阴司报应不爽,愧悔交加,只有宝钗劝慰的“要么是失足落水,要么是糊涂人才自杀,不为可惜”的话,才能使王夫人心安理得。史湘云想在大观园设社作东,但又手头不足。宝钗点拨不工心计的湘云:“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于是她为湘云设计了“螃蟹宴”。湘云一再喊她“好姐姐”。

对人们一向认为的“情敌”林黛玉,宝钗既关心黛玉的思想,又关心黛玉的健康;既入情入理地分析了黛玉的病情,又嘘寒问暖地为黛玉送来燕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黛玉深受感动,愧悔自己素日“多心”,不该怀疑她“心里藏奸”。她对贫寒的邢岫烟也“暗中每相体贴接济”,自认“没时没运”的赵姨娘也得到宝钗挨家挨户送的“土仪”。因而在王夫人面前盛赞宝钗:“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怎不叫人敬奉呢?”她是唯一得到赵姨娘称道的人。宝钗待人不分厚薄,也从不扬此抑彼。大观园中以及贾府的女人、女儿和大小丫头,很少不真心爱她、感激她、敬佩她。

她还反问小红、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她脱口而出的恰恰是黛玉,这是必然中的偶然。因为宝、黛关系非同一般,是宝钗心中潜在的忧患。宝玉在梦中喊出的反对“金玉姻缘”,要求“木石姻缘”,就使宝钗“怔了”。宝钗这种潜在的忧患意识,最终发展到伤害人的地步。退一步说,宝钗明知丫头恋爱为贾府礼法所不容,而小红“素昔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狗急跳墙,可能生事,而她却“金蝉脱壳”,起码是不道德的行为。她的机智和“会做人”,被染上了利己主义色彩。“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是《红楼梦》的精彩篇章,一向被认为成熟老练的薛宝钗,仅此一次就充分显露了作为少女天真烂漫的天性,同时又是一次唯一的损人利己的自然暴露。她的金蝉脱壳之计,“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宝钗是爱宝玉的,但远不如黛玉爱宝玉动机之单纯,且无共同的思想基础;宝玉有时也为宝钗所动,主要是宝钗的容貌、学问、会做人和对他的关心等因素使他为之动情。且看宝玉挨打后宝钗前来探伤的一段文字: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大、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宝玉、黛玉眼中的对方,看重的是形体美和意态美,宝钗第一次看到的宝玉,突出描写他的穿着打扮,并对“通灵宝玉”非常感兴趣,初步说明了宝钗“重玉不重人”的观点。在宝钗嘴里,经常出现贬损、嘲讽宝玉的字眼,如“富贵闲人”、“无事忙”等,还劝谏宝玉会会“为官作宦的,谈讲谈讲那些仕途经济”,这与宝玉的思想可谓背道而驰。她深知宝玉的叛逆性,但又妄想潜移默化地进行改造,她愿意接受宝玉作自己的丈夫,但又接受不了他的思想,最终得到的婚姻也是没有爱情的悲剧。宝玉的弃家出走,是对她的致命打击。不同于黛玉的爱情,宝钗更看重的是婚姻,而婚姻是要建立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之上的。

宝钗的“冷”是有名的。她肌体内胎里带来的热毒,只有“冷香丸”才能医治。“冷”不仅使她的先天病毒得以治愈,而且在“乌眼鸡似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广泛的好评。宝钗的“冷”包括清心寡欲、冷酷无情、冷漠处世、乃至心灰意冷诸侧面:“装愚”和冷漠处世被人美称为“贞静”,心灰意冷被誉为“安平素志”,甚至冷酷无情被美其名曰“明义知理”。而“冷酷”这一色彩在“冷”的诸侧面中尤为明显,这从她对金钏儿自杀和柳湘莲因尤三姐自刎而遁入空门的态度表现出来。

与“冷”相对的是“热”。“热”是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正如她端庄贞静的躯体内带着胎里的热毒一样,在她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中揉杂着封建的功利主义因素。诗以言志,在咏柳絮的《临江仙》词里,发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人生理想最强音;她借《咏螃蟹》居高临下地鸟瞰到“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用封建正统观念揭露和嘲讽黑暗的现实和奸佞之徒,语言尖刻犀利,寓意慷慨深沉。她笃信程朱理学,批评探春不该把朱熹的文章看成“虚比浮词”。抄检大观园后,她借口妈妈有病,急流勇退,远离是非之地。这时的宝钗,再不是一般的闺阁行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的处世哲学在她身上得到了具体而完整的体现。

宝钗的性格中,呈现着鲜明的矛盾对立:冷与热、美与丑、真与伪、明与暗、高尚与卑微、质朴与矫饰、机智与机诈、浑厚与犀利等等,而作者以天才的手笔将诸多矛盾对立的性格因素融为有机的整体,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性格最为丰富复杂的不朽的艺术典型。宝钗的形象寓意表明:她体现着封建贵族在封建末世所追求的理想和愿望的完美人格和化身,从多方面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积极因素的光辉,同时又携带着封建末世的社会“胎毒”并表现出广泛的消极面。在她身上既闪现着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展示了理想终归破灭的必然趋势。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都存在着两面性:从表面上看,黛玉应该是清高的、孤傲的、叛逆的;但骨子里,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世俗名利、地位和声望的追求;宝钗则正好相反,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圆滑世故”,但骨子里,她却实在是一个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在小说里,每至关键时刻,真正敢于坚持个性,以至于给家长们留下诸如“忌讳”、“离格”、“不祥”之类负面印象的,几乎总是宝钗;而明确表示自己渴望“邀恩宠”、“名”的,几乎总是黛玉。《红楼梦》全书又恰恰以宝钗的《螃蟹咏》骂世最狠,以黛玉的《杏帘在望》“颂圣”最力。

从客观能力上看,宝钗显然比黛玉更善于处世,更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但从主观意愿上看,黛玉对各种世俗利益、名位的关注和向往,却又远远强过于宝钗。相对而言,宝钗比黛玉处于更为优越的位置。但宝钗却根本不屑于尘世的争名夺利,甚至不屑于元妃的特别恩赏;反倒是黛玉连小小几枝宫花,都要斤斤计较。一个是世俗世界中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世界中的世俗主义者。所以,我们说,在《红楼梦》宝钗是“身处世内而心向世外”,黛玉是“身处世外而心向世内”!

从形象解构的角度来看,黛玉身上其实更多地承载了儒家士大夫文化的某些特质;而宝钗身上则更多地体现了老庄哲学的审美观。黛玉是外道内儒,宝钗是外儒内道。所以,作者用“有凤来仪”与儒家皇权意识的“双关暗合”,来暗点了黛玉性格中更为真实的一面;又以“蘅芷清芬”颇具道家色彩的“未扬先抑”、“别有洞天”,揭示了宝钗“淡极始知花更艳”的人格魅力。王熙凤【小档案】昵称:相貌:自我简介:凤辣子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

我是贾琏的妻子,年龄不大,不太识字,但我掌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

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

王熙凤1毒设相思局

贾瑞见凤姐,言语暧昧不恭。凤姐设局惩治,先让贾瑞当晚在穿堂空等挨冻一夜,另日又让他在一空屋子等候,让贾蓉贾蔷将其戏弄折磨一番。事后贾瑞便一病不起。一跛足道人送来一“风月宝鉴”,正面为凤姐背面为骷髅,贾瑞从正面跳入镜中,其后一命呜呼。

2协理宁国府

秦可卿死后,贾珍欲大操大办,恰巧其妻尤氏犯病,贾珍便向王夫人请求让凤姐料理宁国府,王夫人犹豫,凤姐却道“有什么不可能的”一口应允。很快便威重令行,把杂乱无章的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弄权铁槛寺

3弄权铁槛寺

秦可卿死后,凤姐操办丧事。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4逼死尤二姐

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醋意大发,便巧施连环计,先让贾琏把尤二姐迎回家,表面上待她不错,转眼又让贾琏纳了秋桐为妾,尤二姐性格懦弱,一直饱受欺负,后来怀孕之后又一直备受冷遇,之后王熙凤又在医生那里做了手脚,导致尤二姐流产,之后吞金而死。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凤辣子精明能干弄权作势泼辣阴毒红楼梦读后感

1.红楼梦简介2.作者背景3.人物分析4.读后感想《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红楼梦简介

作者背景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曹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蔽饰她内心的自卑。三、小心眼背后有坦诚林黛玉的小心眼似乎人人皆知,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