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1/1F/wKhkFmZPzNOAED-ZAAN5wtUVIs4921.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1/1F/wKhkFmZPzNOAED-ZAAN5wtUVIs49212.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1/1F/wKhkFmZPzNOAED-ZAAN5wtUVIs49213.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1/1F/wKhkFmZPzNOAED-ZAAN5wtUVIs49214.jpg)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0/11/1F/wKhkFmZPzNOAED-ZAAN5wtUVIs492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戏剧具有虚构的故事性,具有需要多人参与的社会性,具有以特定形态来表达情感,促进人类深入思考的艺术性。戏剧的这三个特点不仅能帮助儿童在成长中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儿童要认同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理解文化,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才有可能实现文化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等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习俗和行为中,更深藏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等精神世界中。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喜欢在模仿、幻想中编出各种故事,并自己假装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因此,儿童戏剧以游戏为载体,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具有故事性的情节表演,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基于传统文化素养主题的儿童戏剧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学校要营造儿童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根据游戏活动的特点,从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游戏为载体,为儿童提供交流的主题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学校要以儿童喜爱的童话剧、神话剧、自由剧等形式为载体,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儿童在戏剧空间里体验不同角色,感悟戏剧故事情节带来的丰富情感,满足儿童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引导儿童练习和掌握对话交流的技巧,让儿童戏剧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课程。家长要支持儿童戏剧教育活动,将业余时间带儿童去剧院欣赏儿童戏剧作为必不可少的亲子活动;在观看儿童戏剧时,家长要转变思路,特别是要与儿童交流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家国情怀等,从儿童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家长要帮助儿童积极参与学校的儿童戏剧策划和表演,这不仅能激发儿童了解戏剧的兴趣,还能让儿童感受到戏剧演员所表演的不是古代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的世界。当然,儿童戏剧教育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利用儿童戏剧的自身魅力,唤醒儿童的生命价值,引导儿童发挥主动创造力,激活儿童内在的发展动力。因此,社会各界要为儿童参与戏剧演出提供支持和帮助,要认识到他们参与社会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戏剧演出中以逼真的心态体会角色的真实感受;全社会要积极利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和社区资源,鼓励儿童戏剧选择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促使儿童戏剧表演走进社区,让儿童发展受到社会关注,赢得更多掌声,最终形成良好的正确导向。总之,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借助儿童戏剧教育优势,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塑造儿童道德品质和良好人格,促进儿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吴婧《传统文化素养主题下的儿童戏剧教育论析》)材料二:“六一”节前夕,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34部优秀儿童剧目陆续进行展演,为全国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献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本届参演剧目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剧、戏曲、木偶剧、皮影、杂技等艺术门类,既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民间传说、童话、神话故事,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比如经典儿童戏剧《报童》通过展现一群小报童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故事,为一代代小观众带来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戏剧作品之一;经典儿童戏剧《马兰花》歌颂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成为几代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还有常演不衰的《国王的新衣》,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认识诚实的可贵;如梦似幻的《儿童奇缘》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些剧目以美感染人,以美引导人,润物细无声地健全儿童的人格,净化他们的心灵。强化儿童戏剧育人功能,要让优秀儿童戏剧作品惠及更多儿童。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的儿童戏剧节有一个亮点:戏剧节期间,孩子们不仅是小观众,还是小志愿者、小记者、小演员,更是文化小使者。演出期间,经过培训的小志愿者们为中外观众讲解;演出后,他们化身小记者,采访剧组主创和演员,以孩子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戏剧创作和演出。这种深度参与让孩子们获益良多。如今,随着一种新的戏剧模式——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孩子们的参与将会更加深入。这些戏剧由演员和孩子共同完成创作,在设定的情境内,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绪,增强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同时学会合作、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摘编自刘库·《引领广大儿童走进戏剧世界》,《光明日报》,2023.5.3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的三个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B.借助儿童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儿童戏剧应充分体现出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儿童表演特点,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优秀传统文化。C.从儿童戏剧教育的价值来看,离开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就难以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儿童全面发展将难以实现。D.在戏剧节展演期间,孩子们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视角参与活动,受益颇丰,这也成为本次儿童戏剧节的一个亮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习俗和行为中,更深藏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这使得儿童很难直接理解。B.如果家长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去观看儿童剧,按照自己的思路与儿童交流感受,儿童戏剧的教育作用就难以实现。C.《马兰花》和《国王的新衣》两剧,之所以受到组织者的极力推荐,是因为两剧都歌颂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D.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的剧目共34部,不仅题材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而且内涵深刻,寓教于乐。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一段以戏剧的三个特点为理论起点展开论述,既具有宏观上的理论架构,也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层次。B.材料一第二段用总分和并列的论证结构,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素养主题下的儿童戏剧的教育作用。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四个剧目,既使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更加直观,也多层面分析和总结了儿童戏剧的育人功能。D.材料二主要从客观的新闻叙事视角,介绍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此次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得以呈现。4.请从新闻消息的视角,简要概括材料二第一段的特点。5.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创排演出的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入选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活动,结合两则材料,概述其入选的理由。〖答案〗1.A2.C3.D4.①新闻消息结构完整。首句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视为导语部分;二三句概述活动的内容,可视为正文部分;最后一句突出活动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可视为结尾部分。②从新闻消息的角度看,本段更侧重对此次活动的评价。5.①让儿童在真实的“革命”空间中全景式体验革命英雄精神,满足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英雄情节的追求,使他们能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与传统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某个英雄的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厚重的审美价值与革命英雄的教育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为“戏剧的这三个特点不仅能帮助儿童在成长中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所以应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不能说“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马兰花》和《国王的新衣》两剧……是因为两剧都歌颂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还有常演不衰的《国王的新衣》,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认识诚实的可贵”可知,《国王的新衣》是对不诚实的批判。【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此次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得以呈现”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可知,此次活动中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得以呈现。【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消息特点的分析能力。首先,如果将材料二第一段作为一则完整的新闻,可以看出该新闻消息结构完整。首句“‘六一’节前夕,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交待活动发生的时:“六一”节前夕;活动发生的地点:四川省南充市,这一句可视为导语部分。二三句“34部优秀儿童剧目陆续进行展演……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则是概述活动的内容,还介绍了参展剧目的题材特点,可视为正文部分。最后一句“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则是评价性语言,突出活动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可视为结尾部分。其次,从新闻消息的角度看,本段更侧重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如最后一句“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指出了这次展演的意义。【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喜欢在模仿、幻想中编出各种故事,并自己假装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因此,儿童戏剧以游戏为载体,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具有故事性的情节表演,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可以总结出,该剧让儿童在真实的“革命”空间中全景式体验革命英雄精神,满足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英雄情节的追求,使他们能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材料二第一段“既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民间传说、童话、神话故事,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可知,该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与传统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某个英雄的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厚重的审美价值与革命英雄的教育意义。(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晚唱杨虎黑石河往东流去,五叔在田里扶着犁走,一抬眼,满河的水在阳光下冒起白烟。从前,这儿过了河,往南,吃两杆叶子烟的工夫就到了永圣寺。每天清晨,寺里总传出悠远的钟声。再往前,过一坝冬水田,几丛坟头,远远就看见了州城青黑色的城墙。那一坝冬水田是永圣寺的庙产。每年都是寺里来个和尚,请父亲去使牛操转、耙平的。五叔那时正是半大孩子,父亲犁完了田,就把牛绳交给他,说:牵去困水。在渠里困了水起来,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黑眼睛看着五叔,亲热地在他身边挨来挨去。五叔家三代使牛。这一带颇多匠人:铁匠、木匠、改匠……过了年,土路上叮叮当当地走来个背着高脚背篼的男子,进了村,扯开嗓门喊:细磨子,细磨子喽——是个山上下来的石匠。五叔虽然是在田里磨手板皮,却因牛使得好,村人们都亲切地喊他使牛匠。别人使牛不过混口饭吃。五叔家每年立春,都要郑重地在牛栏里上香,贴春牛图,献刀头。祖父在时,还要领着一家大小,恭恭敬敬地对着栏里的牛磕头。磕头之前,祖父从怀中掏出一张发黄的纸,念道: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念我先祖,来自麻城,风餐露宿,抵达蜀地……别人使水牛,也使黄牛。黄牛不能骑,力也不大,还爱捞嘴。因为这,五叔一向使水牛。牛犄角弯弯。这一天,天上像悬着两个太阳。五叔和牛累得吭哧吭哧。主人家催得紧,歇午的时候,牛刚下河,见五叔坐立不安的样子,就站起来,朝五叔叫了两声,又回到了田里。也合该出事,耙完田,五叔累得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忘了解下耙具。牛热得遭不住,拖着耙具,就往河边赶。水牛跑得风快。一坝田里的人都惊呆了。耙具露出尖尖的牙齿,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五叔刚“哎呀”一声,就见耙子跳起来,狠狠往水牛的后腿上咬了一下。水牛一吃痛,四处乱奔,耙具更加疯狂起来,张开嘴,露出森森白齿,一下一下往水牛的臀、后腿、背上……狠狠扎去。五叔再也喊不出声来,泪水涟涟,一下子萎在了地上。傍晚,村里飘起水牛的肉香。五叔从墙上取下祖父传下来的那只牛角,一个人徘徊在空荡荡的牛栏里,半天,却吹不出声……牛贩子们交易时都不说话,手缩在袖笼里,指头忽长忽短地叫价。五叔不忙讨价,只把目光缓缓地在每头牛身上移动。牛群黑黄高低,远远近近地立着,叫着。月光在天上流动,洗得牛市上时而白,时而黑。经过一头大水牛时,水牛响亮地叫了一声。这牛贩子是个年轻人,两眼笑眯眯地招呼五叔。五叔熟练地将水牛的嘴唇翻开,瞄了瞄牙口,眼里一热,问:咋卖?牛贩子袖笼里动了一下。五叔伸出手去,捉住那几根指头,犹豫着,还了一个价。牛贩子嘲笑地摇摇头,目光转向别处。天快亮了,一声忧伤的牛哞突然叫得牛市上空荡荡的。五叔一无所获,在地上捡了半截牛绳,正低头怏怏地走。牛哞声一声比一声凄凉,五叔抬起头来,看见一头苍老的黄牛拼命往一个妇人身后藏。集市上的杀牛匠嘴里含了一把尖刀,眼睛上上下下地往那黄牛身上瞧。黄牛不敢看那汉子的眼睛,低下头,围着妇人转来转去。妇人火了,一把扳住它的犄角。黄牛吃惊地盯着主人,又望望旁边站着的五叔,眼神又慌乱,又绝望。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它深深的眼窝里缓缓淌了出来。杀牛的人嘴里哼了一声,朝妇人伸出三根手指。妇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杀牛匠转身就走。妇人慌了,急忙招呼他等着。杀牛匠将刀吐在手中,稳稳地攥着,说:一口价,三百,卖不卖由你。妇人叹口气,苦笑笑,手一伸,将牛绳递了出去。汉子伸出手,却发现绳索紧紧地捏在了一个老人的手里。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坝上的庄稼再次被风吹黄时,黄牛就死了。黄牛太老了。五叔牵着它在村道上走,像领着自己的父亲。村里人笑五叔使了一辈子牛,老了却伺候着一头废物。在田里调头的时候,黄牛拉不动犁头,就喘着气,停了下来,一面转过头,哞哞地喊着五叔,眼里满是歉意。五叔温柔地摸摸它的犄角,扔了犁,让它歇着,自己在一旁笑眯眯地裹着叶子烟。别的使牛人见了,暗暗高兴,“啪”的一鞭抽在自家的牛背上,大声喊:五叔,秧子多深了,快点。五叔嘿嘿地笑:不忙,不忙,它也干了一辈子了,等它歇歇。黄昏时分,五叔拿着牛角,走进了长坟茔。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节选自《短小说》2008年第6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五叔在牛犁完永圣寺的田后把它“牵去困水”,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看着五叔”“在他身边挨来挨去”,都直接表明五叔从小就特别爱牛。B.立春时,祖父郑重地“贴春牛图,献刀头”,“领着一家大小”“对着栏里的牛磕头”是为了感恩牛当年帮助自己“风餐露宿”来蜀地生存的功绩。C.五叔看到耙具“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意识到危险“‘哎呀’一声”,之后“再也喊不出声来”,只能无助地“泪水涟涟”,他知道悲剧已无可挽回。D.五叔在买牛时,面对牛贩子的出价,“犹豫着,还了一个价”,却被“牛贩子嘲笑地摇摇头”,是因为牛贩子是个年轻人,他认为五叔是不懂牛的外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这一带颇多匠人:铁匠、木匠、改匠”,尤其不厌其烦地写“山上下来的石匠”,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下文写村里人肯定五叔使牛技能而蓄势。B.作者善于运用独立成段的短句,如“五叔家三代使牛”“牛犄角弯弯”“水牛跑得风快”等,不仅把内容表达得更充分,也使行文节奏富于变化。C.文中写黄牛在面临被杀危险时“不敢看”“吃惊地”等表现,运用拟人手法,既渲染了悲剧氛围,也能使“置身事外”的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D.文章用字可谓“锻石成金”,如五叔“一下子萎在了地上”“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中“萎”“摸”,分别刻画出主人公当时崩溃和不舍的心理状态。8.在情节上,作者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并取得了不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概括出两处并加以分析。9.小说题目是“晚唱”,就“晚”和“唱”而言包含多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答案〗6.C7.D8.①五叔小时候为牛困水而受牛喜爱和后来疲惫疏忽酿成悲剧对比,推动人物性格的转变,增强故事的悲剧性;
②普通人和五叔对牛的认知及情感的对比,写出五叔及其家族对普通生灵的尊重传统;
③五叔之前只用水牛和后来买老黄牛耕地(或五叔之前买水牛嫌贵和后来买黄牛的慷慨)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善良和悲悯;
④对水牛和黄牛死后的待遇不同,写出五叔对牛的情感认知达到新的高度;
⑤五叔之前牛角号吹不出声和后来吹响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愧疚悲伤和救赎释怀;等等。9.①小说结尾五叔在黄昏时分饱含深意地吹响祖辈留下的号角;
②五叔对处于生命晚年的黄牛生前死后都异常尊重,宛如一曲生命的赞歌;
③在那时的乡间,像五叔般尊重老牛的意识和做法已经很难再遇到,宛如一曲绝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都直接表明”错误。应是间接表明五叔从小就特别爱牛。B.“是为了感恩牛当年帮助自己‘风餐露宿’来蜀地生存的功绩”错误。五叔家三代使牛,牛是庄户人家赖以生存的依靠,立春时节对牛的祭拜,是对普通生灵的尊重,选项的表述片面了。D.“他认为五叔是不懂牛的外行”错误。牛贩子嘲笑五叔,是因为五叔的出价低,从全文来看,五叔是懂牛的行家。【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不舍的心理状态”错误。从原文“杀牛匠转身就走。妇人慌了,急忙招呼他等着。杀牛匠将刀吐在手中,稳稳地攥着,说:一口价,三百,卖不卖由你”“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来看,“摸”字不能体现五叔不舍的心理,而是买黄牛的慷慨。【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在渠里困了水起来,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黑眼睛看着五叔,亲热地在他身边挨来挨去”“耙完田,五叔累得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忘了解下耙具。牛热得遭不住,拖着耙具,就往河边赶”“耙具露出尖尖的牙齿,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五叔刚“哎呀”一声,就见耙子跳起来,狠狠往水牛的后腿上咬了一下。水牛一吃痛,四处乱奔,耙具更加疯狂起来,张开嘴,露出森森白齿,一下一下往水牛的臀、后腿、背上……狠狠扎去”“五叔再也喊不出声来,泪水涟涟,一下子萎在了地上”可知,五叔小时候为牛困水而受牛喜爱和后来疲惫疏忽酿成悲剧对比,推动人物性格的转变,增强故事的悲剧性;由“别人使牛不过混口饭吃。五叔家每年立春,都要郑重地在牛栏里上香,贴春牛图,献刀头。祖父在时,还要领着一家大小,恭恭敬敬地对着栏里的牛磕头”可知,普通人和五叔对牛的认知及情感的对比,写出五叔及其家族对普通生灵的尊重传统;由“别人使水牛,也使黄牛。黄牛不能骑,力也不大,还爱捞嘴。因为这,五叔一向使水牛”“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可知,五叔之前只用水牛和后来买老黄牛耕地(或五叔之前买水牛嫌贵和后来买黄牛的慷慨)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善良和悲悯;由“傍晚,村里飘起水牛的肉香”“黄昏时分,五叔拿着牛角,走进了长坟茔。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可知,对水牛和黄牛死后的待遇不同,写出五叔对牛的情感认知达到新的高度;由“五叔从墙上取下祖父传下来的那只牛角,一个人徘徊在空荡荡的牛栏里,半天,却吹不出声……”“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可知,五叔之前牛角号吹不出声和后来吹响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愧疚悲伤和救赎释怀;等等。【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可知,小说结尾五叔在黄昏时分饱含深意地吹响祖辈留下的号角;由“五叔嘿嘿地笑:不忙,不忙,它也干了一辈子了,等它歇歇”“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可知,五叔对处于生命晚年的黄牛生前死后都异常尊重,宛如一曲生命的赞歌;由“黄牛不敢看那汉子的眼睛,低下头,围着妇人转来转去。妇人火了,一把扳住它的犄角”“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可知,在那时的乡间,像五叔般尊重老牛的意识和做法已经很难再遇到,宛如一曲绝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材料二: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恣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11.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文中意思为超过,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意思不同。B.鼎足,指重臣之位,是比喻义,与鼎外形大、体积重并作为宗庙祭祀时的礼器相关。C.张目熟视,文中意为睁眼注视,“熟视”与成语“熟视无睹”中的“熟视”意思相同。D.从容,文中指随意;也可形容人态度镇静,不慌不忙;古文中还可以指文辞委婉得体。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光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经与光武一起游学;光武即位,严光归隐,光武帝想任用贤能,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他派人送信给严光,并转达了他不能及时来访的歉意和希望晚上能见到严光的意愿,对此严光没作直接回应。C.严光告诫身居三公之位的司徒侯霸,如果他心怀仁义辅佐天子,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如果他只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就会丢了性命。D.光武帝曾多次聘请严光任职以辅助自己;又在宫中引见他,谈论往事,长谈多日,并同床而卧,这些都体现光武帝对严光礼敬有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2)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14.范仲淹评价严光时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严光的风范。〖答案〗10.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11.C12.A13.(1)光武帝让他住在北军军营,赐给他床褥,让太官每日招待饮食。(2)严光于是回到富春山耕田,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14.①志向坚定,不慕名利;
②心怀天下,耿介清高;
③自由超脱,狂放不羁。〖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让人备好安车并带上专为延聘贤士的礼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前去礼聘他。使者来回跑了三次以后严光才来。“帝疑其光”,“光”指严光,“其光”作“疑”的宾语,其后断开。“乃备安车玄纁”中“安车玄纁”作“备”的宾语;“遣使聘之”主语省略,其前断开。“遣使聘之”是兼语句,“之”后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普天之下有谁超过他的崇高/“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好处、利益;句意:世间万物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B.正确。C.错误。“熟视无睹”的“熟视”,经常看;词义: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D.正确。【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错误。“乃令以物色访之”意思是光武帝派人按照他的相貌四处察访。【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舍”,名词用作动词,住;“舍于北军”,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北军舍”;“朝夕”,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晚;“进膳”,招待饮食;(2)“耕于富春山”,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富春山耕”;“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可知,志向坚定,不慕名利;由“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可知,心怀天下,耿介清高;由“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可知,自由超脱,狂放不羁。参考译文:材料一: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以道义相互推重。及至光武帝乘六龙而称帝,达到了圣人顺应时势的境界,普天之下有谁超过他的崇高?只有先生以其节操超出其上。后来先生退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超逸清高的境界,视高官厚禄如泥土,普天之下又有谁超过他?只有光武帝以礼敬甘居其下。我来本州任地方官后,开始筑起祠堂祭奠先生,又作歌颂扬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材料二:严光字子陵,会稽郡余姚县人。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和光武一起游历求学。等到光武登上皇位,他就更名改姓,躲起来不见光武帝。光武帝想着他很有贤能,就派人按照他的相貌四处察访。后来,齐国有人上报说:“有一个男子,披着羊皮裘在大泽之中垂钓。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让人备好安车并带上专为延聘贤士的礼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前去礼聘他。使者来回跑了三次以后严光才来。光武帝让他住在北军军营,赐给他床褥,让太官每日招待饮食。司徒侯霸与严光是旧交好友,派人送来书信。他让使者对严光说:“司徒大人听说您来,真心实意地想马上来看你。但碍于职位的一些规矩,所以不能如愿。希望傍晚时分,能委屈您前去和他共叙旧情。”严光不回答,就把信札丢给来人,口授回信说:“君房大人:你身居宰相之位,很好。心怀仁义,辅佐天子,天下的人都会高兴,阿谀奉承,顺从旨意脑袋就要搬家。”侯霸得到信札,密封好交给皇上。光武帝笑着说:“这是狂奴从前的样子。”皇帝当天就驾临他的客馆。严光躺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走到床边摸着他的肚皮说:“子陵啊子陵,你就不肯辅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又闭着眼睛不回答他,过了一会儿,才睁开双眼注视着光武帝,说:“过去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却要洗净耳朵。士各有志,又何必逼迫呢!”光武帝说:“子陵,我真的就不能任用你吗?”于是就登车长叹而去。光武帝又在宫中引见严光,谈论往事,一直谈了几天。光武帝随便地问严光说:“我和从前比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从前强了一些。”接着就同床而卧,严光把脚放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客星侵犯了帝座,情况十分严重。光武帝笑着说:“那是我的故交严子陵和我同床共卧罢了。”光武帝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严光不愿接受。严光于是回到富春山耕田,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专门征召他,他还是不去。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赠①柳宗元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②留逸响,五马助征騑。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备注〗①朗州,今湖南常德,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此地;刘二十八即刘禹锡,与窦常均为柳宗元好友。②环,圆形玉器,谐音“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题目可知本诗是一首酬和之作,身在朗州的窦常员外同时给两个人寄了书信。B.前两句中“投荒”“一纪”“荆扉”等词,点出诗人偏居一隅和贬谪生活的艰辛。C.诗人写“赐环”“五马”,既含感激之情,也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心境。D.诗人不羡慕冬止衡阳、春则北返的雁,这表达了他居于偏地却旷达自适的豪情。16.本诗颔联用典抒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烂柯人”的典故同样抒情,处于相似境遇的两位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感却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柳宗元借庄周梦中化蝶的恍惚写自己面对返京诏令的将信将疑,借被囚十九年的苏武终归长安写自己被贬十年终得归京的兴奋喜悦;
②而刘禹锡借“烂柯人”中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观棋至终,而手中斧柄已烂,回乡已过百年、同辈皆亡表达离京太久恍如隔世的唏嘘慨叹。
③两人同为被贬多年而应召回京,柳宗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刘禹锡感慨万千,略显沉郁。〖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这表达了他居于偏地却旷达自适的豪情”错误。“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意思是:我不再羡慕在春日得以飞回的衡阳雁。尾联诗人直抒胸臆,把欲归的自己与衡阳雁相比,表明自己的喜悦。【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意思是:朝廷传我回京的诏书让我恍然如梦,我盼归的心情就好像苏武当年回到大汉一样激动。颔联借“庄周梦”“苏武”两个典故表达出既有似庄周梦中化蝶般的恍惚,又有如苏武得归长安般的兴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刘禹锡诗中的“烂柯人”用典,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两人同为被贬多年而应召回京,柳宗元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刘禹锡感慨万千,略显沉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类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来竭力表现蜀道之高危艰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庭院饮酒赏景、怡然自乐的生活。(3)古代诗文,常常用“朝”“旦”等和“暮”“夕”等相对的词语来表示时间短暂、岁月更替,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避猛虎,夕避长蛇/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而往,暮而归/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静,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①),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作“习静”。唐人诗云:“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躲开纷纷扰扰的名利场,独享一份(②)的心境,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问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人,唯静,方能观照万物,于尘世生活,方能盎然情怀。静是合乎人道的,也是顺乎自然的。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主席年轻时曾采取了几种锻炼自己的方法,一种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③),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以“静”开头,仿照画横线句子另写一句话。〖答案〗18.①心浮气躁
②怡然自得
③专心致志19.示例:人,唯静,方能观照万物,于尘世生活,方能兴致盎然。静是顺乎自然的,也是合乎人道的。20.静,是一种欣然。范仲淹说:“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静,是一种达观。陶渊明说:“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前句其中强调“静”的意义,此处与之相对,可用“心浮气躁”。“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第②空,此处用来修饰“心境”,结合“道家的一种功夫,躲开纷纷扰扰的名利场”“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应填写表高兴或惬意的成语,可用“怡然自得”。“怡然自得”,非常高兴、满足的样子。第③空,结合语境“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应填写表注意力集中的成语,可用“专心致志”。“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盎然情怀”搭配不当,改为“兴致盎然”。二是语序不当。“合乎人道的,也是顺乎自然”改为“顺乎自然的,也是合乎人道的”。【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以“静”开头,仿照画横线句子,首先分析画横线句子“静,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特点,句式上,表述为:静,是一种XX。XXX说(云):“……,……。”内容上,先表述“静”是一种人生态度,然后再引用历史名人以及诗句加以佐证。(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制作跳跳糖,首先要将糖果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在高温下熔化,①,这些热糖浆如果直接冷却,就会成为普通的硬糖,而想要将糖浆制成跳跳糖,关键在于“高压环境”。热糖浆制成后,在尚未冷却之前,会被放入高压的二氧化碳环境里,其压强约为标准大气压的50倍。接着,对热糖浆进行充分的搅拌,此时二氧化碳气泡就会嵌入糖浆中。搅拌完毕,将糖浆进行冷却固化,恢复到常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气压和温度都逐渐降低,②,冷却的糖就碎裂成许多小块,但每个小块中还有许多未破裂的小气泡,气泡中还封存着一些二氧化碳气体,而且气压还比标准大气压高。当我们食用跳跳糖时,糖衣被唾液中的水分溶解,气泡结构的外壁被破坏,封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气泡内部压力突然降低,③,就会在口腔内产生“跳动感”。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述跳跳糖“跳起来”的原因,要求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字。〖答案〗21.①加热成滚烫的热糖浆
②二氧化碳气泡会胀破
③进而引起糖块开裂、蹦起22.因为糖衣在口腔内融化,导致内部高压气泡破裂,气体快速释放,所以感觉跳了起来。〖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制作跳跳糖的程序,先将糖果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结合下文“这些热糖浆如果直接冷却”结果应是成为热糖浆,故可填写“加热成滚烫的热糖浆”之类的句子。第②空,结合后文“但每个小块中还有许多未破裂的小气泡,气泡中还封存着一些二氧化碳气体”可知,随着气压和温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气泡会胀破,且冷却的糖就碎裂成许多小块,故可填写“二氧化碳气泡会胀破”之类的句子。第③空,当气泡内部压力突然降低,根据常识,糖块就会破裂,故可填写“进而引起糖块开裂、蹦起”之类的句子。【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以及变换句式的能力。结合“当我们食用跳跳糖时,糖衣被唾液中的水分溶解,气泡结构的外壁被破坏,封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气泡内部压力突然降低,进而引起糖块开裂、蹦起,就会在口腔内产生‘跳动感’”可知,跳跳糖“跳起来”的原因是:糖衣在口腔内融化,内部高压气泡破裂,气体快速释放,所以感觉跳了起来。然后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选择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进行组合。“糖衣在口腔内融化,内部高压气泡破裂,气体快速释放”是因,“感觉跳了起来”是果,故可整合为:因为糖衣在口腔内融化,导致内部高压气泡破裂,气体快速释放,所以感觉跳了起来。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1年,皮耶尔·艾佛萨在人类心脏中发现心肌干细胞,轰动全球。由此他获奖无数,俨然成为心脏干细胞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直至2018年,全球心脏领域的学者联合发表论文声明:根本不存在心脏干细胞,针对它的研究都是伪命题。这不禁使人要问,为什么此骗局能持续17年之久?说到底,一是因为艾弗萨自视为权威,对不同于他的研究结论一味打压;二是因为部分研究者对权威盲目崇拜,致使问题一直被隐藏。上面的材料,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思考?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戏剧具有虚构的故事性,具有需要多人参与的社会性,具有以特定形态来表达情感,促进人类深入思考的艺术性。戏剧的这三个特点不仅能帮助儿童在成长中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儿童要认同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理解文化,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才有可能实现文化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民族等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习俗和行为中,更深藏在思想观念、心理意识等精神世界中。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喜欢在模仿、幻想中编出各种故事,并自己假装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因此,儿童戏剧以游戏为载体,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具有故事性的情节表演,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基于传统文化素养主题的儿童戏剧教育作用的发挥,需要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学校要营造儿童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根据游戏活动的特点,从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以游戏为载体,为儿童提供交流的主题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学校要以儿童喜爱的童话剧、神话剧、自由剧等形式为载体,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儿童在戏剧空间里体验不同角色,感悟戏剧故事情节带来的丰富情感,满足儿童对成人世界的向往,引导儿童练习和掌握对话交流的技巧,让儿童戏剧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课程。家长要支持儿童戏剧教育活动,将业余时间带儿童去剧院欣赏儿童戏剧作为必不可少的亲子活动;在观看儿童戏剧时,家长要转变思路,特别是要与儿童交流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感悟和理解,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感恩、家国情怀等,从儿童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体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家长要帮助儿童积极参与学校的儿童戏剧策划和表演,这不仅能激发儿童了解戏剧的兴趣,还能让儿童感受到戏剧演员所表演的不是古代故事中的人物,而是现实生活的世界。当然,儿童戏剧教育不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利用儿童戏剧的自身魅力,唤醒儿童的生命价值,引导儿童发挥主动创造力,激活儿童内在的发展动力。因此,社会各界要为儿童参与戏剧演出提供支持和帮助,要认识到他们参与社会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戏剧演出中以逼真的心态体会角色的真实感受;全社会要积极利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和社区资源,鼓励儿童戏剧选择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促使儿童戏剧表演走进社区,让儿童发展受到社会关注,赢得更多掌声,最终形成良好的正确导向。总之,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承。借助儿童戏剧教育优势,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塑造儿童道德品质和良好人格,促进儿童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吴婧《传统文化素养主题下的儿童戏剧教育论析》)材料二:“六一”节前夕,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34部优秀儿童剧目陆续进行展演,为全国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献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本届参演剧目涵盖话剧、音乐剧、舞剧、戏曲、木偶剧、皮影、杂技等艺术门类,既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民间传说、童话、神话故事,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比如经典儿童戏剧《报童》通过展现一群小报童在战斗中迅速成长的故事,为一代代小观众带来一次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戏剧作品之一;经典儿童戏剧《马兰花》歌颂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成为几代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年记忆;还有常演不衰的《国王的新衣》,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认识诚实的可贵;如梦似幻的《儿童奇缘》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些剧目以美感染人,以美引导人,润物细无声地健全儿童的人格,净化他们的心灵。强化儿童戏剧育人功能,要让优秀儿童戏剧作品惠及更多儿童。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的儿童戏剧节有一个亮点:戏剧节期间,孩子们不仅是小观众,还是小志愿者、小记者、小演员,更是文化小使者。演出期间,经过培训的小志愿者们为中外观众讲解;演出后,他们化身小记者,采访剧组主创和演员,以孩子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戏剧创作和演出。这种深度参与让孩子们获益良多。如今,随着一种新的戏剧模式——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孩子们的参与将会更加深入。这些戏剧由演员和孩子共同完成创作,在设定的情境内,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情绪,增强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同时学会合作、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社交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摘编自刘库·《引领广大儿童走进戏剧世界》,《光明日报》,2023.5.3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的三个特点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认识世界,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B.借助儿童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儿童戏剧应充分体现出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儿童表演特点,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优秀传统文化。C.从儿童戏剧教育的价值来看,离开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就难以培养儿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儿童全面发展将难以实现。D.在戏剧节展演期间,孩子们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视角参与活动,受益颇丰,这也成为本次儿童戏剧节的一个亮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在制度、习俗和行为中,更深藏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这使得儿童很难直接理解。B.如果家长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去观看儿童剧,按照自己的思路与儿童交流感受,儿童戏剧的教育作用就难以实现。C.《马兰花》和《国王的新衣》两剧,之所以受到组织者的极力推荐,是因为两剧都歌颂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D.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的剧目共34部,不仅题材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而且内涵深刻,寓教于乐。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一段以戏剧的三个特点为理论起点展开论述,既具有宏观上的理论架构,也体现了一定的逻辑层次。B.材料一第二段用总分和并列的论证结构,阐述了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素养主题下的儿童戏剧的教育作用。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四个剧目,既使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更加直观,也多层面分析和总结了儿童戏剧的育人功能。D.材料二主要从客观的新闻叙事视角,介绍了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此次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得以呈现。4.请从新闻消息的视角,简要概括材料二第一段的特点。5.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创排演出的儿童京剧《少年英雄·王二小》入选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活动,结合两则材料,概述其入选的理由。〖答案〗1.A2.C3.D4.①新闻消息结构完整。首句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视为导语部分;二三句概述活动的内容,可视为正文部分;最后一句突出活动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可视为结尾部分。②从新闻消息的角度看,本段更侧重对此次活动的评价。5.①让儿童在真实的“革命”空间中全景式体验革命英雄精神,满足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英雄情节的追求,使他们能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与传统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某个英雄的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厚重的审美价值与革命英雄的教育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表述为“戏剧的这三个特点不仅能帮助儿童在成长中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也能促进儿童语言信息社交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所以应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不能说“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思考”。【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马兰花》和《国王的新衣》两剧……是因为两剧都歌颂了人的优秀道德品质”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还有常演不衰的《国王的新衣》,让孩子们在欢笑声中认识诚实的可贵”可知,《国王的新衣》是对不诚实的批判。【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此次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得以呈现”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一段“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可知,此次活动中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得以呈现。【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消息特点的分析能力。首先,如果将材料二第一段作为一则完整的新闻,可以看出该新闻消息结构完整。首句“‘六一’节前夕,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展演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交待活动发生的时:“六一”节前夕;活动发生的地点:四川省南充市,这一句可视为导语部分。二三句“34部优秀儿童剧目陆续进行展演……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则是概述活动的内容,还介绍了参展剧目的题材特点,可视为正文部分。最后一句“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则是评价性语言,突出活动的现实意义及价值,可视为结尾部分。其次,从新闻消息的角度看,本段更侧重对此次活动的评价。如最后一句“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指出了这次展演的意义。【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天性,喜欢在模仿、幻想中编出各种故事,并自己假装扮演着各种故事角色。因此,儿童戏剧以游戏为载体,让儿童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和具有故事性的情节表演,自然而然地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使他们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可以总结出,该剧让儿童在真实的“革命”空间中全景式体验革命英雄精神,满足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对英雄情节的追求,使他们能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从材料二第一段“既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寓教于乐的民间传说、童话、神话故事,也有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革命题材作品,还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现实题材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多元,充分展示出新时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时代精神、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将引领广大少年儿童观众走进色彩斑斓的戏剧世界”可知,该剧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这一艺术形式与传统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某个英雄的教育内容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厚重的审美价值与革命英雄的教育意义。(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晚唱杨虎黑石河往东流去,五叔在田里扶着犁走,一抬眼,满河的水在阳光下冒起白烟。从前,这儿过了河,往南,吃两杆叶子烟的工夫就到了永圣寺。每天清晨,寺里总传出悠远的钟声。再往前,过一坝冬水田,几丛坟头,远远就看见了州城青黑色的城墙。那一坝冬水田是永圣寺的庙产。每年都是寺里来个和尚,请父亲去使牛操转、耙平的。五叔那时正是半大孩子,父亲犁完了田,就把牛绳交给他,说:牵去困水。在渠里困了水起来,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黑眼睛看着五叔,亲热地在他身边挨来挨去。五叔家三代使牛。这一带颇多匠人:铁匠、木匠、改匠……过了年,土路上叮叮当当地走来个背着高脚背篼的男子,进了村,扯开嗓门喊:细磨子,细磨子喽——是个山上下来的石匠。五叔虽然是在田里磨手板皮,却因牛使得好,村人们都亲切地喊他使牛匠。别人使牛不过混口饭吃。五叔家每年立春,都要郑重地在牛栏里上香,贴春牛图,献刀头。祖父在时,还要领着一家大小,恭恭敬敬地对着栏里的牛磕头。磕头之前,祖父从怀中掏出一张发黄的纸,念道: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念我先祖,来自麻城,风餐露宿,抵达蜀地……别人使水牛,也使黄牛。黄牛不能骑,力也不大,还爱捞嘴。因为这,五叔一向使水牛。牛犄角弯弯。这一天,天上像悬着两个太阳。五叔和牛累得吭哧吭哧。主人家催得紧,歇午的时候,牛刚下河,见五叔坐立不安的样子,就站起来,朝五叔叫了两声,又回到了田里。也合该出事,耙完田,五叔累得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忘了解下耙具。牛热得遭不住,拖着耙具,就往河边赶。水牛跑得风快。一坝田里的人都惊呆了。耙具露出尖尖的牙齿,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五叔刚“哎呀”一声,就见耙子跳起来,狠狠往水牛的后腿上咬了一下。水牛一吃痛,四处乱奔,耙具更加疯狂起来,张开嘴,露出森森白齿,一下一下往水牛的臀、后腿、背上……狠狠扎去。五叔再也喊不出声来,泪水涟涟,一下子萎在了地上。傍晚,村里飘起水牛的肉香。五叔从墙上取下祖父传下来的那只牛角,一个人徘徊在空荡荡的牛栏里,半天,却吹不出声……牛贩子们交易时都不说话,手缩在袖笼里,指头忽长忽短地叫价。五叔不忙讨价,只把目光缓缓地在每头牛身上移动。牛群黑黄高低,远远近近地立着,叫着。月光在天上流动,洗得牛市上时而白,时而黑。经过一头大水牛时,水牛响亮地叫了一声。这牛贩子是个年轻人,两眼笑眯眯地招呼五叔。五叔熟练地将水牛的嘴唇翻开,瞄了瞄牙口,眼里一热,问:咋卖?牛贩子袖笼里动了一下。五叔伸出手去,捉住那几根指头,犹豫着,还了一个价。牛贩子嘲笑地摇摇头,目光转向别处。天快亮了,一声忧伤的牛哞突然叫得牛市上空荡荡的。五叔一无所获,在地上捡了半截牛绳,正低头怏怏地走。牛哞声一声比一声凄凉,五叔抬起头来,看见一头苍老的黄牛拼命往一个妇人身后藏。集市上的杀牛匠嘴里含了一把尖刀,眼睛上上下下地往那黄牛身上瞧。黄牛不敢看那汉子的眼睛,低下头,围着妇人转来转去。妇人火了,一把扳住它的犄角。黄牛吃惊地盯着主人,又望望旁边站着的五叔,眼神又慌乱,又绝望。大滴大滴的泪水从它深深的眼窝里缓缓淌了出来。杀牛的人嘴里哼了一声,朝妇人伸出三根手指。妇人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杀牛匠转身就走。妇人慌了,急忙招呼他等着。杀牛匠将刀吐在手中,稳稳地攥着,说:一口价,三百,卖不卖由你。妇人叹口气,苦笑笑,手一伸,将牛绳递了出去。汉子伸出手,却发现绳索紧紧地捏在了一个老人的手里。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坝上的庄稼再次被风吹黄时,黄牛就死了。黄牛太老了。五叔牵着它在村道上走,像领着自己的父亲。村里人笑五叔使了一辈子牛,老了却伺候着一头废物。在田里调头的时候,黄牛拉不动犁头,就喘着气,停了下来,一面转过头,哞哞地喊着五叔,眼里满是歉意。五叔温柔地摸摸它的犄角,扔了犁,让它歇着,自己在一旁笑眯眯地裹着叶子烟。别的使牛人见了,暗暗高兴,“啪”的一鞭抽在自家的牛背上,大声喊:五叔,秧子多深了,快点。五叔嘿嘿地笑:不忙,不忙,它也干了一辈子了,等它歇歇。黄昏时分,五叔拿着牛角,走进了长坟茔。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节选自《短小说》2008年第6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五叔在牛犁完永圣寺的田后把它“牵去困水”,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看着五叔”“在他身边挨来挨去”,都直接表明五叔从小就特别爱牛。B.立春时,祖父郑重地“贴春牛图,献刀头”,“领着一家大小”“对着栏里的牛磕头”是为了感恩牛当年帮助自己“风餐露宿”来蜀地生存的功绩。C.五叔看到耙具“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意识到危险“‘哎呀’一声”,之后“再也喊不出声来”,只能无助地“泪水涟涟”,他知道悲剧已无可挽回。D.五叔在买牛时,面对牛贩子的出价,“犹豫着,还了一个价”,却被“牛贩子嘲笑地摇摇头”,是因为牛贩子是个年轻人,他认为五叔是不懂牛的外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写“这一带颇多匠人:铁匠、木匠、改匠”,尤其不厌其烦地写“山上下来的石匠”,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下文写村里人肯定五叔使牛技能而蓄势。B.作者善于运用独立成段的短句,如“五叔家三代使牛”“牛犄角弯弯”“水牛跑得风快”等,不仅把内容表达得更充分,也使行文节奏富于变化。C.文中写黄牛在面临被杀危险时“不敢看”“吃惊地”等表现,运用拟人手法,既渲染了悲剧氛围,也能使“置身事外”的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D.文章用字可谓“锻石成金”,如五叔“一下子萎在了地上”“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中“萎”“摸”,分别刻画出主人公当时崩溃和不舍的心理状态。8.在情节上,作者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并取得了不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概括出两处并加以分析。9.小说题目是“晚唱”,就“晚”和“唱”而言包含多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答案〗6.C7.D8.①五叔小时候为牛困水而受牛喜爱和后来疲惫疏忽酿成悲剧对比,推动人物性格的转变,增强故事的悲剧性;
②普通人和五叔对牛的认知及情感的对比,写出五叔及其家族对普通生灵的尊重传统;
③五叔之前只用水牛和后来买老黄牛耕地(或五叔之前买水牛嫌贵和后来买黄牛的慷慨)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善良和悲悯;
④对水牛和黄牛死后的待遇不同,写出五叔对牛的情感认知达到新的高度;
⑤五叔之前牛角号吹不出声和后来吹响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愧疚悲伤和救赎释怀;等等。9.①小说结尾五叔在黄昏时分饱含深意地吹响祖辈留下的号角;
②五叔对处于生命晚年的黄牛生前死后都异常尊重,宛如一曲生命的赞歌;
③在那时的乡间,像五叔般尊重老牛的意识和做法已经很难再遇到,宛如一曲绝唱。〖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都直接表明”错误。应是间接表明五叔从小就特别爱牛。B.“是为了感恩牛当年帮助自己‘风餐露宿’来蜀地生存的功绩”错误。五叔家三代使牛,牛是庄户人家赖以生存的依靠,立春时节对牛的祭拜,是对普通生灵的尊重,选项的表述片面了。D.“他认为五叔是不懂牛的外行”错误。牛贩子嘲笑五叔,是因为五叔的出价低,从全文来看,五叔是懂牛的行家。【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不舍的心理状态”错误。从原文“杀牛匠转身就走。妇人慌了,急忙招呼他等着。杀牛匠将刀吐在手中,稳稳地攥着,说:一口价,三百,卖不卖由你”“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来看,“摸”字不能体现五叔不舍的心理,而是买黄牛的慷慨。【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在渠里困了水起来,牛将尾巴上的水珠甩来荡去,黑眼睛看着五叔,亲热地在他身边挨来挨去”“耙完田,五叔累得一屁股跌坐在田埂上,忘了解下耙具。牛热得遭不住,拖着耙具,就往河边赶”“耙具露出尖尖的牙齿,紧紧追赶着水牛的后蹄。五叔刚“哎呀”一声,就见耙子跳起来,狠狠往水牛的后腿上咬了一下。水牛一吃痛,四处乱奔,耙具更加疯狂起来,张开嘴,露出森森白齿,一下一下往水牛的臀、后腿、背上……狠狠扎去”“五叔再也喊不出声来,泪水涟涟,一下子萎在了地上”可知,五叔小时候为牛困水而受牛喜爱和后来疲惫疏忽酿成悲剧对比,推动人物性格的转变,增强故事的悲剧性;由“别人使牛不过混口饭吃。五叔家每年立春,都要郑重地在牛栏里上香,贴春牛图,献刀头。祖父在时,还要领着一家大小,恭恭敬敬地对着栏里的牛磕头”可知,普通人和五叔对牛的认知及情感的对比,写出五叔及其家族对普通生灵的尊重传统;由“别人使水牛,也使黄牛。黄牛不能骑,力也不大,还爱捞嘴。因为这,五叔一向使水牛”“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可知,五叔之前只用水牛和后来买老黄牛耕地(或五叔之前买水牛嫌贵和后来买黄牛的慷慨)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善良和悲悯;由“傍晚,村里飘起水牛的肉香”“黄昏时分,五叔拿着牛角,走进了长坟茔。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可知,对水牛和黄牛死后的待遇不同,写出五叔对牛的情感认知达到新的高度;由“五叔从墙上取下祖父传下来的那只牛角,一个人徘徊在空荡荡的牛栏里,半天,却吹不出声……”“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可知,五叔之前牛角号吹不出声和后来吹响对比,写出五叔内心的愧疚悲伤和救赎释怀;等等。【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风吹动了许多坟上的青草。五叔将牛角举起来,在月光下吹得呜呜地响”可知,小说结尾五叔在黄昏时分饱含深意地吹响祖辈留下的号角;由“五叔嘿嘿地笑:不忙,不忙,它也干了一辈子了,等它歇歇”“坟园深处,五叔在一块隆起的土堆前停住,大声说:黄牛老弟,我不知道你前世干了什么,害得这世变牛,劳碌了一辈子。现在,我们把你埋在这里,和我先人们做伴,他们都是爱牛的人,你就安安心心地睡去吧,永远都别醒来”可知,五叔对处于生命晚年的黄牛生前死后都异常尊重,宛如一曲生命的赞歌;由“黄牛不敢看那汉子的眼睛,低下头,围着妇人转来转去。妇人火了,一把扳住它的犄角”“五叔看也不看杀牛匠,从怀里摸出全部的钱来,递给妇人,说:六百,我要了。杀牛的汉子正要发作,一听这价,笑着摇摇头,竟自走了”可知,在那时的乡间,像五叔般尊重老牛的意识和做法已经很难再遇到,宛如一曲绝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乘六龙,得圣人之时,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材料二: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恣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11.下列对材料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文中意思为超过,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意思不同。B.鼎足,指重臣之位,是比喻义,与鼎外形大、体积重并作为宗庙祭祀时的礼器相关。C.张目熟视,文中意为睁眼注视,“熟视”与成语“熟视无睹”中的“熟视”意思相同。D.从容,文中指随意;也可形容人态度镇静,不慌不忙;古文中还可以指文辞委婉得体。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光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曾经与光武一起游学;光武即位,严光归隐,光武帝想任用贤能,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他派人送信给严光,并转达了他不能及时来访的歉意和希望晚上能见到严光的意愿,对此严光没作直接回应。C.严光告诫身居三公之位的司徒侯霸,如果他心怀仁义辅佐天子,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如果他只会阿谀奉承顺从旨意,就会丢了性命。D.光武帝曾多次聘请严光任职以辅助自己;又在宫中引见他,谈论往事,长谈多日,并同床而卧,这些都体现光武帝对严光礼敬有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2)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14.范仲淹评价严光时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严光的风范。〖答案〗10.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11.C12.A13.(1)光武帝让他住在北军军营,赐给他床褥,让太官每日招待饮食。(2)严光于是回到富春山耕田,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14.①志向坚定,不慕名利;
②心怀天下,耿介清高;
③自由超脱,狂放不羁。〖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让人备好安车并带上专为延聘贤士的礼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前去礼聘他。使者来回跑了三次以后严光才来。“帝疑其光”,“光”指严光,“其光”作“疑”的宾语,其后断开。“乃备安车玄纁”中“安车玄纁”作“备”的宾语;“遣使聘之”主语省略,其前断开。“遣使聘之”是兼语句,“之”后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普天之下有谁超过他的崇高/“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加”,好处、利益;句意:世间万物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B.正确。C.错误。“熟视无睹”的“熟视”,经常看;词义: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D.正确。【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于是派人四处察访像他一样有才德的人”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的拿手好戏弹钢琴作文
- 2025年食品安全管理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税收管理业务指导》课件
- 专题04:人称选用(练习)
- 食品工厂卫生作业内容
- 蔬菜基地租赁承包合同范本
- 物业招标合同书
- 建筑消防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华侨港澳台学生联招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北京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 JD37-009-2024 山东省存量更新片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北京市海淀区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GB/Z 44765.3-2024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和电网侧管理系统间的接口第3部分:架构
- 《春酒》琦君完整版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含答案解析
- 春节后复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