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_第1页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_第2页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_第3页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_第4页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回顾

摘要: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金融体系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利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有力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和有序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改革;金融开放;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安全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

我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0年至1993年。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和改善对外资的金融服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如,1980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扩大了对外开放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1983年,颁布《关于侨资、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常驻机构的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资银行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和海南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1990年8月,颁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经营对外资和外国居民的外汇业务,资产总额达89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1994年至20XX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改善投资环境,我国实施了相关政策,完善涉外经济法规,保持了外商来华投资的良好势头,外资银行业务随着外资在中国的迅速成长及中资国际业务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在修订和完善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基础上,1994年,颁布全面规范外资银行的第一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1996年,颁布《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方法》,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服务对象限于外资和境外居民。1998年3月,发布《关于批准外资银行加入全国同业拆借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外资银行加人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从事人民币同业拆借和现券交易。1998年8月,批准深圳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1999年7月,发布《关于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的通知》,放宽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客户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的规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同业借入一年期以上的人民币资金。截至20XX年底,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175家,四年内增加99家,资产总额增长3倍多。

第三阶段从20XX年至今。20XX年12月,中国加入WTO,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中国和中国居民的外汇业务,在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四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同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修订)》。20XX年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20XX年12月,在广州、青岛、珠海、南京、武汉五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XX年12月,在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四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在已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经营对中资的人民币业务。20XX年12月,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规定人股中资银行的资格条件和持股比例。20XX年12月,在昆明、北京、厦门、沈阳和西安五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XX年12月,在汕头、宁波、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七个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20XX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XX年12月,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

在整个金融业渐进式有序开放进程中,中国在履行加入WTO承诺的同时,还根据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在承诺之外积极实施一系列自主开放措施。一是积极支持和鼓励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提前向外资银行开放了西安、沈阳、哈尔滨、长春、兰州、西宁等城市的人民币业务,放宽其在这些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资格条件,为外资银行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其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的申请。二是适时调整外资银行营运资金政策,逐步减少经营本外币业务的营运资金档次,降低营运资金要求。三是允许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同步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代客境外理财及托管业务,允许外资银行开办代理保险业务。四是根据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签订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允许香港和澳门地区银行以优惠条件在内地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五是调整外资金融机构参资人股中资银行比例,允许合格的境外的吸引力。从内部原因看,僵化的管理体制,落后的人事制度、用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不适应竞争环境的管理体制,在人才选拔上要“德才兼备”、“不拘一格”,杜绝“三惟”现象(即惟学历、惟年龄、惟职称),建立科学的员工考核体系,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基本稳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四、构建我国金融业开放型监管机制的思路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格局和银行体系结构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辩证关系,确保中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各行各业发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因此,必须构建我国金融业开放型监管机制,以便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

(一)我国金融业开放型监管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科学地借鉴国际银行监管惯例,逐步创造公平、统一、透明的监管环境,在统一中外资银行监管标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根据外资银行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国银行分行综合评价和母行支持度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三是通过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银行业风险监管和防范能力。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建立了双边监管合作机制,内容包括信息交换、市场准人和现场检查中的合作、监管信息保密、监管磋商等多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积极参与了《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新资本协议》等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并不断创造条件推动本地化,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为构建我国金融业开放型监管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对外开放与严格监管并重。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基本理念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重点关注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及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监督和激励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并强化市场约束。五是加快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监管标准的统一,特别是统一中国境内注册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六是加快国内监管标准与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和监管透明度,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

(二)我国金融业开放型监管机制的措施。一是依法开放,依法监管,在逐步开放的同时,系统推进外资银行监管法规和监管制度建设。如,要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和外资银行发展的新特点,根据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的部门规章,特别是完善外资银行公司治理、跨境交易、资产转移及母行对在华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对外开放和外资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强化非现场监测分析,提高风险预警和评估能力,提高现场检查深度和针对性,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二是采取多层次风险防范措施。对外国银行分行,中国在市场准入环节要求外资银行母行承诺无条件承担在华分行全部债务,要求外国银行分行境内本外币资产余额不得低于境内本外币负债余额,使其在发生危机时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债务,保护境内存款人利益。同时,要求其营运资金的30%必须以六个月以上定期存款或国债形式存放在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对外资法人银行,在市场准入环节应支付足额资本金,日常经营中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并在任何时点上维持与业务发展和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