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100
F30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
火力发电厂
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功能测试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发布
会局
DL
2
火力发电厂
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功能测试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功能的验收测试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功能的验收测试与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定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863-2011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
GB/T23003-2018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指南
GB/T23020-2013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GB/T26863火电站监控系统术语
GB/T36073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DL/T77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T/CEC164火力发电厂智能化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686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管理平台intelligentmanagementplatform
以大型数据库系统为基础,融合云计算、工业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
实时数据资源,机组设计、施工、维修数据资源,全厂人力、财务、设备数据资源,以及电网、集团、
市场信息,实现火电企业的智能安全、智能管理与智能服务,为火电厂人员与设备安全、精细化管理
及优化决策提供一体化管理平台。
3.2
一体化平台integratedplatform
基于公共信息模型(commoninformationmodel,CIM)、插件式应用组件等技术,由数据中心、
基础服务、基础应用、智能计算、智能化服务构成,支持智能设备互联互通、应用组件服务部署与发
布,对外提供统一标准的访问接口,实现火力发电厂生产运行一体化管控的平台系统。
3.3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Personnelpositioningmanagementsystem
3
DL
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是在无线脉冲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人员位
置信号、生命体征、报警等信息传送至电子地图中显示的综合管理平台。
3.4
无线专网Wirelessprivatenetwork
为特定的部门或群体提供安全可靠的无线服务专业网络,其基础网络一般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络独立。
3.5
无线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
一个无线网络的接入点,俗称“热点”。主要有路由交换接入一体设备和纯接入点设备,一体设备执
行接入和路由工作,纯接入设备只负责无线客户端的接入,纯接入设备通常作为无线网络扩展使用,
与其他无线接入点或者主无线接入点连接,以扩大无线覆盖范围,而一体设备一般是无线网络的核心。
3.6
物联信息系统InternetofThingsinformationsystem
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相关设备与网络相连接,设备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
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3.7
智能两票Smarttwovotes
利用先进物联网及通信技术,结合二维码、人脸识别、即时通讯、移动摄录等终端技术,与电子
门禁、五防、SIS等系统关联,实现电厂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标准化、便捷化、移动化等功能,并可对
两票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和异常报警,杜绝人员走错间隔、防止误操作发生,实现对人员和设备的实时
在线智能管控。
3.8
智能巡检Intelligentinspection
基于机器人、摄像头、无线传感器、AR等设备,对现场设备状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并对采集数
据进行分析和报警,实现人工巡检的辅助或替代。
3.9
呼叫质量拨打测试callqualitytest(简写:CQT)
指在固定的地点测试无线数据网络性能,包括呼叫建立测试、休眠重激活测试、传输时延测试等,
3.10
路测DriveTest(简写DT)
模拟实际用户,不断的上传或者下载不同大小的文件,通过测试软件的统计分析,获得网络性能的一些指标。
DT主要测试用户吞吐量、FER、SCH速率分布、手机发射功率等,评估整体质量。
3.11
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简写:QOS)
4
指网络为特定流量提供更高优先服务的同时控制抖动和延迟,降低数据传输丢包率的能力。当网络过载或拥
塞时,QOS能够确保重要业务流量的正常传传输,是网络中管理数据流的可用带宽、延迟、抖动以及分组丢失的
技术集合。
3.12
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PrivateNetworkt(简写:VPN)
用于在互联网上安全地发送数据。通过VPN服务用户可以在企业外访问或管理企业内网地址(如只有校内内
网地址的服务器等)的资源。
3.13
因特网包探索器PacketInternetGroper(简写:ping)
一种因特网包探索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3.14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简写:NAT)
一个IETF标准,允许一个整体单位机构以一个公用IP地址出现在互联网上。
3.15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
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
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
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4总则
4.1测试条件
4.1.1管理系统的接地、信号电缆屏蔽、绝缘性能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要求或DL/T774的规定。
无特别说明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单点接地。
4.1.2管理系统的供电电源应可靠,品质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条件。
4.1.3接入管理系统的全部现场设备,包括XXXX、接线箱以及电缆等设备均应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安
装、调试、试运行并按XXXX要求验收合格。
4.1.4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和有关标准完成安装和调试,并已投入连续、
稳定运行,随机组连续运行时间应不小于90天。
4.1.5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应符合DL/T774的规定。
4.1.6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的运行记录、调试的其它资料应完整、齐全。
4.1.7测试所需的计量仪器应具备有效的计量检定证书。计量仪器的误差限应小于或等于被校对象
误差限的1/3。
4.2测试要求
4.2.1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在验收时应全部进行测试,测试前编制测试方案,给出具体测试方法。
4.2.2应对系统中涉及的所有维护功能逐项进行测试(包括查找、新增、删除、修改、停用、启用
等),应符合电厂管控要求。
5
DL
4.2.3应对所有子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进行测试,通过现场模拟信号验证各子系统的显示值准确性、
报警信号的正确性。
4.2.4对验收前已完成的功能测试项目可以通过检查合格的测试记录(该记录须有业主或管理方、供
货方、施工方、调试方等有关单位的签字),且证明符合要求方可免于进行测试,必要时验收方可以
决定进行必要的抽测。
4.2.5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应符合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软件性能与功能满足智能化电厂管理
运行要求。软件功能表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10。
4.2.6测试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第5、6章项目。
4.3管理系统要求
4.3.1测试管理系统可实现一次登入和信息查询一体化,根据身份自动配置功能模块;涉及的所有模
块参数的查找、编辑功能可靠。
4.3.2测试用户权限配置功能:针对不同的功能模块,应有不同的权限配置规则。
5基础子系统性能与功能
5.1人员定位系统测试
5.1.1基本要求
5.1.1.1检查定位系统功能、软件系统部署服务器相关配置信息,应符合技术规范和厂区扩展要求。
5.1.1.2测试人员定位系统的覆盖范围、性能和功能,应符合技术规范和电厂联动监控要求。
5.1.2功能与性能测试
5.1.2.1选取测试场地,在测试场地划分多个电子围栏。
5.1.2.2检查不同身份的人员,在人员定位管理界面中有不同的标志进行区别。
5.1.2.3测试人员监控功能,让人员佩带定位终端在测试区域行走:
a)应可正确显示人员在厂区中的位置。人员定位监控系统中人员位置,与实际位置偏差应小
于0.3米,且不影响定位终端的功能使用。
b)人员进入电子围栏区域,越界时定位装置应能振动并发出声音报警。
c)人员在电子围栏区域内走动,定位系统画面应有报警信息提醒。
d)连续按定位终端的按钮,人员定位监控后台应有紧急呼救信号(SOS)报警提示。
5.1.2.4测试人员定位系统与视频系统联动功能:
a)点击人员定位系统中摄像头,可实时查看摄像头视频信息。
b)在厂区行走过程中,可及时准确定位人员的位置信息,延迟时间应小于2秒。
5.1.2.5测试人员轨迹回放功能:
a)通过定位终端绑定的人员姓名或者定位终端的编号,查询某个人具体时间段的行动轨迹。
b)以多倍速回放人员轨迹功能。系统可准确恢复人员的位置及人员行走的路线。
5.1.2.6人员定位系统测试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1。
5.1.3室内基站测试
5.1.3.1检查工作环境满足下述要求:
a)工作电压24V,防护等级IP67,
b)工作温度:-40-70℃,工作湿度:10%~90%无凝结,存储湿度:5%~95%无凝结。
6
5.1.3.2测试无遮挡或轻微遮挡下,人员的平均定位精度应≤50CM;
5.1.3.3测试容量:最小定位单元(四个基站)覆盖范围最大应可达1000平方米;人员定位管理系
统可容纳≥2000个定位标签;
5.1.3.4测试覆盖能力:在空旷无障碍场所与定位电子标签可靠通信距离应可达100m;在各种复杂
条件下与定位电子标签可靠通信距离应可达30m。
5.1.3.5检查基站天线360度全内置;同步机构宜采用无线同步。
5.1.3.6检查数据接口:
a)标准以太网口/内置WiFi;以太网口的传输方式:TCP/IP协议,
b)以太网口的传输速率:10/100Mbps自适应,
c)以太网口的最大传输距离:100m。
d)可选用定位辅助基站进行存在性定位,对精准定位和线性定位进行补充。
5.1.4室外基站测试
5.1.4.1检查材质铸铝防护材料外壳,IP67防水等级,适应室外严酷环境;
5.1.4.2检查安装方式,应采用简单牢靠机壳固定结构,抱杆安装方式;
5.1.4.3检查天线类型外置全向玻璃钢天线(N型接口);
5.1.4.4检查工作环境满足下述要求:
a)工作温度-40-70℃,存储温度-40-85℃。工
b)作湿度10%-90%无凝结,存储湿度5%-95%无凝结。
5.1.4.5测试技术指标,符合下述要求:
a)测试通信距离,空旷区域应大于35(~50)m,传输间距应大于100m;
b)检查传输介质应为超五类以上网线,
c)检查接口类型为有线以太网,接口速率100Mbps,接口协议采用TCP/IP协议,接收灵敏度:
≤-90dBm,
d)测量供电电压,应为DC24±0.1V。
5.1.5防爆基站测试
5.1.5.1检查安装,满足下述要求
a)防爆等级:ExibIICT6Gb;
b)安装方式内置天线,宜采用吸顶式安装;
c)传输介质超五类以上网线;
d)接口类型为有线以太网。
5.1.5.2测试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述要求:
a)检查供电电压24V,供电电流1A;接口供电为直流DC12V,
b)测试频段范围6.2GHz~6.7GHz;
c)测试发射功率密度-41.3dBm/Mhz,接收灵敏度≤-90dBm;
d)天线类型内置全向天线,天线增益2dBi;
e)测试通信距离,空旷区域应大于35(~50)m;
f)测试接口速率100Mbps,传输间距100m;接口协议TCP/IP协议。
g)同步模式采用无线同步。
5.1.5.3检查环境适应性,应满足下述要求:
a)防护等级IP66,
b)接口方式防爆防水插头M16×1.5转G1/2.;
7
DL
c)工作温度-40-70℃,存储温度-40-85℃,工作湿度10%-90%无凝结,存储湿度5%-95%无凝结;
5.1.6普通定位标签测试
5.1.6.1检查定位基站及标签,应满足下述要求:
a)采用同一品牌,定位精度≤50cm;
b)标签状态全监测、标签命令可下发;
c)刷新率单频段可调整,无需其他频段辅助;
5.1.6.2测试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述要求:
a)充电锂电池,工作时间≥2周(1Hz);
b)通讯距离35~50m,单次通信时间<1ms;
c)接收灵敏度:≤-90dBm/m;
d)无线收发频率可调0.01Hz~30Hz;
e)待机电流10uA,
f)RFID读卡距离<10cm;
g)可与基站双向通讯;
h)唯一固化ID,不可更改;
5.1.6.3检查环境适应性,应满足下述要求:
a)工作温度-0-60℃,存储温度-10-70℃,工作湿度10%-90%无凝结,存储湿度5%-95%无凝结;
b)电磁辐射满足国标。
5.1.6.4操作紧急情况上传SOS按键,应发出振动/蜂鸣;
5.2无线专网测试
5.2.1基本要求
5.2.1.1工业无线专网与移动互联的设备应采用高可靠性的、满足国家相关安防要求的自主可控设备
组网,主要用于厂侧传感设备的互联互通、移动应用。
5.2.1.2工业无线专网无线网覆盖范围不包含严禁使用无线电区域,包含锅炉、汽机等电子间、现场
风机油站控制柜、氢站等。
5.2.1.3工业无线专网不能对高精密的电子产品产生干扰和影响。
5.2.1.4工业无线专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融入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满足行业规
范和国家法律法规。
5.2.1.55GC大网安全防护,检查是否具有用户管理、认证鉴权、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可追溯性、
软件与数据完整性保护、防攻击、安全审计模块。
5.2.1.6终端安全防护,检查是否具备身份仿冒、恶意终端、对终端身份的合法性进行认证、访问权
限控制等防护功能。
5.2.1.7数据安全防护方面是否保证数据的安全,对数据出厂是否有严格的数据保护措施。
5.2.1.8边界安全防护方面,检查对接口风险、域内风险、第三方应用风险、接口防护、域内防护、
应用防护是否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5.2.1.9CQT功能与性能应满足现场需求(包括配置容忍度、上传下载大文件的平均速率、平均Ping
包时延),并可根据发展需求升级。
5.2.1.10DT功能与性能功能与性能应满足现场需求,并可根据发展需求升级。
5.2.1.11CQT与DT的配置容忍度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3。
8
5.2.2CQT功能与性能测试
5.2.2.1速率测试:将测试手机连接电脑,在服务器上安装专用(Filezilla)服务器软件,通过笔
记本端专用(Filezilla)软件登陆到服务器,在固定地点上传、下载大文件,记录平均速率应大于X。
5.2.2.2Ping时延(电脑链接到互联网的网络延迟):以32字节包Ping指定服务器100次,统计平
均Ping包丢包率小于2%并且时延应小于100ms(优良10ms)。
5.2.2.3宏站测试:
a)Ping服务器时延:在笔记本电脑上连接Ping服务器,平均时延应不大于Xms;
b)UL(Upload上传):通过Filezilla从笔记本电脑上传大文件至服务器,平均上传速率应大于
X8.5Mbps;
c)DL(Download下载):通过Filezilla从服务器下载大文件至笔记本电脑,平均下载速率应大于
XMbpsms。
5.2.2.4室分测试:
a)Ping服务器时延:在笔记本电脑上Ping服务器,平均时延应不大于Xms。
b)UL:通过Filezilla从笔记本电脑上传大文件至服务器,平均上传速率应大于XMbps。
c)DL:通过专用软件从服务器下载大文件至笔记本电脑,平均下载速率应大于XMbps。
5.2.3DT测试
5.2.3.1速率:将测试手机连接电脑,在服务器上安装Filezilla服务器软件,通过笔记本端
Filezilla软件登陆到服务器,在移动中上传、下载大文件,并记录平均速率。
5.2.3.2Ping时延:持续以32字节包Ping指定服务器,统计平均Ping包时延应小于Xms。
5.2.3.3Ping服务器时延:在笔记本电脑上Ping服务器,平均时延应小于Xms。
5.2.3.4UL:通过Filezilla从笔记本电脑上传大文件至服务器,平均上传速率应不大于XMbps。
5.2.3.5DL:通过Filezilla从服务器(10.203.36.39)下载大文件至笔记本电脑,平均下载速率应
不大于XMbps。
5.3开放式多业务网关测试
5.3.1基本要求
5.3.1.1测试网关应为用户网络/设备提供以下功能:
a)地址管理功能、包括地址分配功能、地址转换功能)
b)用户接入服务质量功能(用户优先级、带宽管理、转发能力、转发时延)。
c)安全功能(用户安全、网络安全、设备抗攻击功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隔离。
d)接入认证(以太网上传送PPP协议(PPPoE,PPPoverEthernet)、Web和802.1x。
e)VPN功能。
5.3.1.2测试网关支持控制系统涉及的接口(包括10Mbit、100Mbit和千兆以太网)、并满足相应的
协议要求)。
5.3.2TRU-X测试
5.3.2.1测试软SIM(用户识别卡)应写入正常,开机之后应与eLTE(行业专网解决方案)自动连线,
正常获取IEMI(移动设备识别码)、IMSI(移动用户识别码)、IP等信息,与规划的预设信息一致。
9
DL
5.3.2.2TRU-S上取消NAT(网络地址转换),连接在TRU-X上的PC设置分配路由网段内的IP,设
置TRU-X的LAN口IP。在PC上应能够ping通无限专网的核心网、SGI、无线专网交换机,无限专网
核心网配置的路由应有效。TRU到核心网的路由应正常。
5.3.3TRU-S测试
5.3.3.1测试软SIM写入正常,开机之后应与eLTE自动连线,正常获取IEMI、IMSI、IP等信息,与
规划的预设信息应一致。
5.3.3.2在TRU-S上取消NAT,连接在TRU-S上的PC设置分配路由网段内的IP,设置TRU-S的LAN
口IP。在PC上应能ping通无线专网核心网、SGI、无线专网交换机,核心网测配置的路由应有效。
TRU到核心网的路由应正常。
5.4三维可视化测试
5.4.1基本要求
5.4.1.1检查三维可视化涵盖电厂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5.4.1.2检查电脑的配置及性能应满足三维可视化模型运行要求,可运行的数量应满足使用人员数量
要求。
5.4.1.3检查三维可视化系统,支持用户对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编辑功能。可完整接收和保管设计院
的三维设计资料,并将三维模型与主要设备属性及设备相关文档关联,形成三维数字化档案。
5.4.1.4三维数字化档案。全面涵盖工厂结构、属性、设备关联关系等各种业务结构化数据,以及记
录、规范、工程图纸、程序、报告、电子邮件、设计和许可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
5.4.1.5应符合电厂智能化建设实际需求。支持与人员定位系统联动,实时展示人员动态信息和行动
轨迹,能智能识别非法闯入,并自动推送报警信息。
5.4.1.6支持与实时数据融合联动展现,可通过变换角度、层次、尺寸查看细节,动态展示负责设备
及部件的运行状态。
5.4.1.7支持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智能识别介质泄露、设备异常等非正常情况,并自动推送报警信
息。
5.4.1.8三维可视化配置表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4。
5.4.1.9通过与运行及监控系统二维、三维联动,在二维画面选择某个设备时,三维监控画面可自动
定位的相应温度压力等测点的实际位置,包括一些设备检修相关信息,以方便运行人员对故障的判断。
5.4.2性能与功能要求
5.4.2.1测试第三人称视角漫游功能,可通过控制人物查看场景信息。人物具备交互动作功能,如行
走、跑动、跳跃、蹲下等。
5.4.2.2测试漫游模式下访问并展示对象信息功能,如设备技术及运行参数、关联文档、实时数据等。
5.4.2.3三维模型的加载时间应小于X秒。
5.4.2.4三维模型应与现场保持一致,并按时间线保留历史版本。
5.4.2.5测试基建期三维可视化功能,可实现:
a)三维信息综合碰撞检查,提前发现管道、电缆碰撞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b)三维设计优化,包括检修空间距离优化、通道设计安全距离优化。
c)隐蔽工程施工模型、管线和图纸、属性、厂家样本等关联信息展示,指导隐蔽工程施工。
d)电厂主设备模型:
10
5.4.2.6测试生产期三维可视化功能,可实现:
e)三维模型实时数据展示
f)厂区场景漫游,通过三维技术与摄像头联动,在厂区防护区域安装摄像头并将视频信息传
给三维虚拟电厂。实现三维虚拟巡检和人员轨迹实时跟踪与记录
g)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可利用设备现有说明书和图纸资料构建具有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效
果的三维立体场景,实现可视化培训。
5.5物联信息系统
5.5.1基本要求
5.5.1.1查看物联信息系统覆盖范围、信息传输路径和网络拓扑图,应符合电厂实际运行需求。
5.5.1.2测试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和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
现各种信息的通信与交换,从而可对各种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的能力。
5.5.2性能与功能测试
5.5.2.1具备IP能力的终端设备应直接接入物联网平台,不具备IP能力的终端可通过网关接入物联
网平台。平台能对接入的各种终端设备、终端的控制和数据通道实施统一管理,并支持数据标准化后
提供上层应用。
5.5.2.2终端本身应自带业务平台,各业务平台都独立包含完整的设备和业务管理流程。物联网平台
能通过平台间对接的方式实现间接管理终端,获取终端的属性和状态,以及封装终端的控制通道。
5.5.2.3接入物联网平台的传感器设备、接入方式和通讯协议测试表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5。
5.6基于微服务的一体化管控平台
5.6.1基本要求
5.6.1.1微服务架构应符合电厂需求。
5.6.1.2数据应共享,实现系统间的业务功能协同和集中服务。
5.6.1.3应基于Web图形界面,支持高度可配置的指示图式的数据路由、转换和系统中介逻辑,应可
从多种数据源动态拉取数据,支持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实现数据采集、处理等功能。
5.6.1.4在网络异常的情况下,平台应支持数据断点缓存功能,待网络恢复后将数据断点补充和存储,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6.1.5应具备高度可靠和冗余能力,支持多节点分布式部署,单节点的局部故障不影响现场设备的
正常运行。
5.6.1.6应便于功能和硬件的扩充,同时充分保护应用资源,使系统能适应功能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充,
并支持自诊断和恢复。
5.6.1.7应具备人机接口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简洁、灵活的应用特性,同时便于维护及二次开发。
5.6.2通用性能指标
5.6.2.1HDFS全量数据磁盘扫描速度单个节点≥300MB/s。
5.6.2.2HDFS每节点写速度≥250MB/s(3副本)。
5.6.2.3满足磁盘存储利用率≤85%。
5.6.2.4物理服务器CPU利用率≤70%。内存利用率≤70%。
11
DL
5.6.2.5应提供优化的MapReduce运行环境,可支持不少于集群CPU逻辑内核总数相同的并发任务执
行能力,并能随着CPU核数增加线性增加并发数。
5.6.2.6每台服务器扫描数据的性能≥1.5GB/s,单台物理机需满足1秒内扫描数千万条记录的能力。
5.6.2.7流处理单节点吞吐量≥10万条记录/s。
5.6.2.8流处理的数据框架延迟≤2秒。
5.6.3管理平台性能指标
5.6.3.1单节点并发调度作业数量>50个。
5.6.3.2支持调度作业总数>10000。
5.6.3.3调度响应时间<100ms。
5.7移动设备应用
5.7.1测试移动设备应用,具有OA办公、生产管理、检修工作票审批、消息报警提醒等功能。可向
移动设备推送必要的信息。
5.7.2测试在设备材料的验收、检修、维护以及现场施工质量的检查过程中,支持电子身份认证、远
程参与、现场视频录像与图像分析等智能辅助功能。
6智能安全管控功能
6.1基本要求
6.1.1检查主动型安全管理功能,包括人员、厂区的出入、运行设备与维修现场监控、安全预警、安
全培训与考核等,应齐全并符合电厂安全管理要求。
6.1.2检查安全预警系统,具有综合利用视频监视系统、现场气象监测、现场设备与检修区域状态监
测等信息,对场地设备状态、人员着装与行为、安全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提示或采取联
动措施的功能。
6.1.3检查安全目标管理:应支持设置安全管理年度目标,展示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对工作完成情况
进行验收,支持变更计划内容,对年度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6.2功能与性能测试
6.2.1安全管理功能检查
6.2.1.1检查安全组织管理分级网络形式,应与企业管理结构一致。组织名单可编辑修改,名单后显
示待办工作事项数量,点击数量展示待办工作明细。
6.2.1.2检查风险预控管理,应提供风险数据库、风险电子地图、风险辨识、统计分析功能。
6.2.1.3检查隐患排查管理: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包括承包
商和供应商的相关服务)、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排查清单、时限、范围、内容和要求。所有存在较高
风险的作业面或作业区域,都设置有监测装置。
6.2.1.4支持通过移动终端上传现场发现的问题、风险、违章照片等信息,系统自动发给相关责任人,
内部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完成相应的流程管控。
6.2.1.5确认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管控模块的作用及实施效果,测试安全风险知识库。
6.2.1.6检查安全培训与考核模块,应具有专业人员资质、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等管理功能。
12
6.2.2设备健康安全管控测试
6.2.2.1测试设备健康状态预测功能,可基于设备运行数据,采用关联、聚类算法等大数据分析,实
现设备状态监测及预警。
6.2.2.2测试设备故障诊断功能:应提取设备故障特征,采用规则推理理论对设备故障现象进行定位
分析,实现设备故障识别及诊断。
6.2.2.3宜采用智能检修机器人、AR智能巡检、设备三维模型拆解等技术,结合故障诊断结果,进
行故障检修消缺。并通过检修后的设备运行状态、相关参数变化趋势等,判断故障检修效果,可修改、
完善检修方法。
6.2.2.4分别统计6.3.1~6.3.3异常报警数据和经核实后的实际真实事件,确认设备健康安全管控
有效。
6.2.3风险防控功能测试
6.2.3.1测试厂区出入管理,应有车辆或人员身份、权限的管理功能,应能通过人员定位、摄像头、
门禁和电子围栏等装置,实现人员或车辆的身份、权限、活动范围、行为规范性、相关安全设施等方
面的检测和监控,对进出厂区的人员与车辆进行识别、准入、记录与统计;对生产区域的违章行为进
行阻拦、提示、报警等视频联动功能,对无权限从非生产区域进入生产区域时违章行为进行实时报警。
6.2.3.2测试外委人员管理功能,应实现外委人员的安全教育、资质审核、入厂身份缺、现场作业、
人员撤厂等全过程流程化安全管控。
6.2.3.3测试环境安全管控功能,应可实现对厂内排放会产生环境风险的固、液、气、尘等物质的类
型、监控测点、标准更新等的维护。监控数据超出标准时应能自动预警并启动应急预案。支持通过相
关部门通报及预警级别,感知自然灾害(台风、暴雨、雷电、洪水、冰雹、地震、疫情等),根据预
警等级提醒人员做好防灾预备,或启动应急预案。
6.2.3.4测试应急处理系统,组织机构管理(包括应急队伍和支持应急专家信息)、应急预案、应急
演练管理、应急处置事件记录应健全,且应急预案能一键启动。
6.2.4视频分析功能测试
6.2.4.1测试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用于厂区日常管理可靠性,测试时分为上下班时的高密度人流相互遮
挡情况及非上下班时的低密度人流无遮挡情况。通过门岗区域视频,实现对出入厂区人流量统计,统
计结果表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8,统计的正确率应大于95%,对人的异常行为进行识别与报警。
6.2.4.2通过分布现场的监控摄像头,获取厂区视频,可及时检测、报警未按照生产要求戴安全帽、
穿工作服、行为异常等情况,测试分为上下班时的高密度人流相互遮挡情况及非上下班时的低密度人
流无遮挡情况。测试统计结果表参照附录(资料性附录)表A.9。
7智能运行管理测试
7.1基本要求
7.1.1进行运行管理基本功能的改、查、增、删(包括智能两票、巡检、日志台账、运行台账、参数
管理等操作平台)操作,应正确响应。
7.1.2测试历史回放功能:设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间隔,播放速度,应能回放历史上指定时
间区间内的过程监视画面。
7.1.3测试指定周期进行运行竞赛指标自动计算,相应的实时计算、排名、历史查询、打印等功能正
常,并可汇总形成统计报表:
13
DL
a)应支持报表制作人员手工绘制报表并上传,所画即所得。
b)支持从SIS或其他系统选择数据源功能。
c)支持累加、积分、数据源关联运算、拟合函数等计算功能;报表数据源支持根据名称、数据
字段模糊查询,方便报表制作人员快速、准确找到数据源。
7.1.4测试对机组主辅设备监测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功能,实现设备故障状态的诊断与预警。
7.2性能与功能测试
7.2.1智能报表管理测试
7.2.1.1测试智能报表管理模块,应能定制报表展示与录入、指标分析、指标对比分析、指标替换、
指标重计算、指标剔除、燃料数据同步、固定值录入等功能完备,投入正常使用。
7.2.1.2测试指标管理,具有从SIS或其他系统选择数据源,通过正确设置指标、计算公式并管理指
标计算结果功能。
7.2.1.3测试报表管理功能,应能够正确设计报表格式,将指标计算结果用报表呈现,并能够根据不
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展示内容。
7.2.1.4测试指标分析功能,支持累加、积分、数据源关联运算、拟合函数等计算功能,能够对选择
的多个指标进行多维度(时间)、多种方式(原始值、平均值、加权平均)分析,并使用数据列表、
图表等展现。
7.2.1.5测试报表数据源,支持根据名称、数据字段模糊查询,方便报表制作人员快速、准确找到数
据源。
7.2.1.6测试指标库中应包括积数指标、班指标、日指标。应能够自动生成综合日报表、生产综合月
报表、运行报表3类报表配置、维护、展示功能。
7.2.2技术监督管理
7.2.2.1测试技术监控检查评估功能,应包含检查评估方案、记录、报告和问题分类汇总。
7.2.2.2测试技术监控预警功能,可结合技术监督标准、固化的专业经验、现场或系统自动发现的问
题形成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包含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分析处理结果、经济影响的全过程。
7.2.2.3测试技术监控报表功能,应能汇集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含现场测试数据)保存至关系型数
据库中,自动生成技术监督月报、年报。
7.2.2.4测试专业技术监督月报、年报管理功能运行可靠。能够通过调用BPM流程服务直接将代办事
项提交上传技术监督负责人。
7.2.2.5测试监督技术资料与文档管理功能,应符合DL/T261要求。
8智能维修管理测试
8.1基本要求
8.1.1测试智能维修管理,可对检修过程、费用、质量等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及动态预测、为检
修维护提供维修材料统计、分析及汇总、维修方案检查及虚拟培训等功能,并关联维修计划、合同、
费用、进度、质量智能管理相关数据。
8.1.2测试缺陷工单、智能两票、定期工作、智能巡点检等模块完备,测试增、删、改、查功能齐全,
操作过程不发生异常。
14
8.1.3测试维修管理模块,应能实现计划制定,设备纠正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任务单自动生成,记录
的相关数据形成经验库。
8.1.4测试生产日计划管理,应能通过工单发起、审核、处理、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
8.1.5测试保护投退管理,检查保护投退台账记录,根据设备投退实时数据,系统自动判断设备投入
或退出状态,异常退出时自动告警。设备工作票、操作票完成检修、合闸工作后,系统自动判断设备
投入运行,并记录投退时间点和退出时长。
8.2性能与功能测试
8.2.1智能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功能测试
8.2.1.1测试根据设备运行状况或设备参数变化趋势,提前设备劣化预警及预警信息的分类和过滤能
力。
8.2.1.2测试故障发生初期的快速识别和定位能力,统计故障诊断正确率应大于90%。
8.2.1.3测试故障发生后的故障诊断单、故障影响评估与维护检修建议的生成。
8.2.1.4测试设备故障知识库的审查、补充和更新(根据设备劣化预警及故障诊断单审查后)。
8.2.2智能两票系统测试
8.2.2.1测试智能两票开票协助功能,可根据缺陷单、检修任务单,自动生成标准工作票和操作票或
协助人员根据输入的关键字,开具出合格的工作票各操作票。
8.2.2.2测试智能两票人员定位功能,应能与安全管理相关的系统相结合,根据两票的工作范围,通
过摄像头正确显示、识别工作区域的工作票中工作组人员与非工作组人员及位置。实时监控区域中人
员作业行为,覆盖率应大于X%,查看现场关键区域工作情况应达100%。
8.2.2.3测试智能两票联动功能,可根据工作票对象的需求,与生产监控、视频监视、智能锁、门禁
等联动实现动态授权,并根据工作始屹时间自动开放及回收相关工作人员权限。
8.2.2.4测试智能两票实现走错间隔、误操作报警功能。根据工作票工作区域关联走错间隔区域报警,
根据工作区域内、外的设备标码,在非工作票授权区域扫码报警。智能巡检检测表参照附录(资料性
附录)表A.6。
8.2.3智能巡检系统测试
8.2.3.1检查巡检系统,应具有远程无人巡检和人员巡检功能,远程自动巡检为主、人员巡检补充。
8.2.3.2测试自动或手动生成巡检单能力,巡检单应包括巡检区域、生产实时测点与阈值,人员及巡
检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8.2.3.3测试巡检系统可包含的巡检设备类型(温度、转动设备声音、设备油水渗漏、皮带跑偏检测、
落煤筒落煤量异常检、阀门漏汽检测、油位、水位检测等)和对应的巡检数据技术分析结果。
8.2.3.4测试在巡检过程的整个巡检起止时间内的位置上,可关联巡检设备单定义的视频监控摄像头
实现联动,逐个显示对应摄像头的视频画面。通过采集装置等智能终端设备,自动记录巡检过程中使
用终端扫描被检测设备实际状态数据、人员巡检起屹时间。并根据需要将数据合理传输给系统。
8.2.3.5巡检结束后,系统平面图应能展示巡检人员在巡检时间段内的轨迹;自动生成巡检报告,集
中显示异常参数。
8.2.3.6应随时可查看和接收设备报警信息,保存和查看历史数据,支持对接第三方平台,支持边缘
计算,可以直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二次加工。
8.2.4缺陷管理测试
15
DL
8.2.4.1检查缺陷单信息录入格式,至少应包括时间、地点、设备名称、现象,回填内容至少包含缺
陷原因、消缺方法等信息。
8.2.4.2测试缺陷的分类管理(重大缺陷、一般缺陷)。缺陷可自主产生相应的维修工单或工作票。
对于暂缓执行的维修工单或工作票,应有原因说明和审批记录。
8.2.4.3缺陷处理过程记录可查找,当维修工单或工作票结束后,能自动申请缺陷的验收关闭。可根
据缺陷处理情况自动生成检修人员绩效考核单。
8.2.5预防性维护测试
8.2.5.1测试基于时间、事件和设备实时参数,生成预防性设备维护计划的程度。
8.2.5.2测试定期维护设备的自动提醒,检修维护工单申请、可执行工单生成和设备维护定期工作批
量调整的能力。
8.2.5.3测试对设备维护收集的设备参数,具有劣化趋势分析、跟踪、统计和绩效考核的功能。
8.2.5.4测试与电厂巡点检系统的关联性,当点检参数超限时,可自动生成点检工单。
8.2.6检修文件包管理测试
8.2.6.1检查检修文件包信息,应包括文件包编号、名称、设备编码、检修工序信息、质检点信息、
备件信息、添加人、添加时间、审核时间等。
8.2.6.2测试文件包审批流程来完成设备评价的整个过程。
8.2.7项目管理测试
8.2.7.1测试项目分类管理功能,应包括等级检修、技术改造、日常维修项目的招投标、合同(变更、
续签和结算)和进度管理,并对延期项目进行预警和提醒。
8.2.7.2测试项目验收系统,应关联项目验收和后评估管理、项目结算和财务付款,可通过工单实现
项目成本的统计分析和追溯。
8.2.7.3测试项目资料管理功能,应包括
a)技改过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可研、合同、开工许可、过程状态、验收、总结等)归口管理
(增减、查询、上传、导出)、自动识别和扩展能力。
b)检修项目的修前、修中、修后管理功能,可关联工单、合同、物资、预算和设备等级检修的
精细化管理。
c)检修外委项目管理,包含外委合同、项目进度、质量、支付等。
8.2.8专家库管理测试
8.2.8.1检查专家库已投入运行,查看通过专家库辅助诊断的实际案例。
8.2.8.2测试专家库管理模块,故障代码功能齐全,输入目标要求可快速查找出对应结果。
8.2.8.3测试专家库的各项维护功能(包括专家库的分类、设备故障预判及报警、设备故障定位、自
定义故障判断逻辑设置,故障经验的审核和优化机制、用户对知识图谱的编辑等),可正常使用。用
户可对专家库进行增删改查,添加注释,对文本、截图进行保存,作为专家库资料的一部分不断积累,
使专家库可以不断更新和传承。
8.2.8.4测试专家库的可用性,根据专业、设备、类型,给出一案例的关键词,通过专家库的推理诊
断,可给出分析诊断结果,并提出消除故障的解决方案。
16
8.2.8.5测试对已知故障库经验的收集(设备说明书、检修文件包、运行规程等),可导入故障库管
理平台,作为故障库的基础数据。
8.2.8.6通过数据分析辅助专家判断,将实际运行中发现的典型设备故障、现象及原因和电厂生产技
术人员的经验导入,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判别、提取或完善数据建模,通过专家审核后存档,作
为故障专家库的正式条目积累,不断完善扩大设备故障库的内容
8.2.9班组管理测试
8.2.9.1测试班组管理模块功能,应支持个性化办公、可为班组人员提供个人工作台、可进行班组人
员管理与人员资料库建设,可进行人员培训,可根据不同班组需求定制班组工作界面,满足班级管理
工作需求。
8.2.9.2检查班组管理模块各项功能,应处于正常使用中。
8.2.9.3测试培训功能,可对机组的启动、运行维护、停运、保养、典型事故处理、典型试验等方面
的操作要求和应遵循的原则,进行应知应会培训。
8.2.9.4机组运行应急预案培训:规范电厂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响应程序,提高人员处理能力。
9设备管理功能测试
9.1基本要求
9.1.1检查厂标识系统编码、物资编码等核心编码,应规范,静态设备台账和动态设备台帐可查阅。
9.1.2测试设备资产管理功能,应实现从设备及物资的设计采购、验收、入库与出库、安装、运行到
维护、更新改造、退役、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自动跟踪、综合分析及查询等管理及台账联动。
9.1.3测试快速地查询功能,输入设备编号或三维模型中点击某一设备,应能够查询到该设备且信息
显示的完整度及覆盖范围符合设备管理要求,设备的静态信息(如安装地址,设备说明书)和动态信
息(检修信息、运行状况、实时信息、异动状况、故障记录、备品备件等)完整。
9.1.4测试数据关联功能,输入工单、工作票等工作设备信息和范围数据,应能直接调用相关摄像头
完成远程监控及远程巡视。
9.2性能与功能测试
9.2.1设备台账管理测试
9.2.1.1测试设备台账的完整性,能实现编码和基于设备、部件的的树状管理,并能对设备进行分类、
分级、全生命周期管理。
9.2.1.2测试基础信息台账:应记录设备、设备位置和设备类型的供应商信息、标准参数、安装日期、
原始价格、购买日期、对应采购编号、对应检修部门、检修班组、点检员等信息。
9.2.1.3测试设备技术台账,应包括设备技术标准台账和设备安装、运行、维修台账。
9.2.1.4测试设备变更管理,通过设备变更申请单,支持设备变更、异动、执行进行闭环管理。
9.2.1.5测试设备报废管理,通过申请、报废执行,实现帐卡物一致。
9.2.2固弃物运输管控测试
9.2.2.1测试对轮船及车辆装灰过程,车辆和粉煤灰、石膏、石子煤、检修垃圾等的流动轨迹进行实
时监控功能。
9.2.2.2测试装灰车辆自动过磅计量,无人值守称重功能。
17
DL
9.2.2.3测试对车辆的远程指挥、异常告警。
9.2.3热网管理测试
9.2.3.1测试热网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与性能,包括用户管理、预付费管理、热网实时数据、报表等,
应符合热网管理。
9.2.3.2测试监控中心接口计算机配置、通讯网络安全应符合可靠性要求。
9.2.3.3测试现场采集子站装置和计量设备系统综合误差符合设计要求,全部接入生产实时系统并投
入运行,
9.2.3.4测试热网报表从生产实时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在智能报表系统生成报送。
9.2.4燃料智能管理测试
9.2.4.1检查燃料智能管理系统,具有车辆智能识别、燃料入厂、采制样、检验、储存、取用等全过
程监督与管理功能。
9.2.4.2测试燃料智能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可自动生成和推送报表。
10文档验收
10.1系统文档资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系统文档资料应齐全:
a)系统硬件手册;
b)系统操作手册;
c)系统维护手册;
d)系统组态手册;
e)构成系统所有硬件、软件清册,原理图,网络拓扑和系统架构图
f)系统机柜、操作台的布置图、内部布置图、接线图,
g)所有卖方外购设备手册;
h)专用工具、材料清册;
i)操作员站图形、画面清册;
j)系统数据库清单;
k)控制逻辑图、组态图清册;
l)系统网络图(含交换机型号)。
10.2测试报告
包括但不限于有测试人、验收人签字的以下测试报告应齐全:
a)出厂软、硬件验收、测试报告;
b)硬件、电源系统测试报告;
c)接地系统测试、验收报告;
d)系统性能、功能测试报告;
e)子系统软、硬件性能、功能测试报告
f)软件测试报告(包含“黑盒,白盒,性能,压力,功能,集成等)
18
附录A
(资料性)
验收测试记录
表A.1人员定位功能测试
序号测试内容测试结果
1人员移动轨迹:支持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中显示一个或多个人员移动轨迹。
2历史轨迹:支持搜索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指定人员的历史轨迹数据。
3历史轨迹回放:支持人员历史轨迹1-16倍速回放。
4实现不同维度的定位:根据现场实际应用场景,实现对人员的1维(X)2维
(XY)。
5人员报警状态信息:可提供人员的报警信息;靠近危险源等,自动报警提醒
人员。并支持人员现场SOS报警求救。
6提供指定位置现场工作人员姓名、职位、权限等扩展信息数据信息管理系
统:与现有信息管理系统两票等平台结合,标签和人员绑定。
7监控、门禁接口:提供与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口,支持调用人员附近最近摄像
头监控视频;通过智能门禁系统接口,与智能门禁系统控制指令集成,实现
门禁的开启与闭锁控制,智能门禁系统的开启、闭锁及人员滞留时长等信
息,应实时采集到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中,为系统提供无死角的人员信息数
据,以满足对人员或设备安全管理需要。
8监控概览:支持概览整体定位区域内监控概览、员工人数、报警人数、报警
名单、在线名单、支持不同区域切换轮播。
9支持人员管理包括员工管理,绑定可授权定位区域人员卡(可直接用读卡器
读取,方便录入)可与人员身份证信息绑定,可手动修改访客信息。
10系统提供电子围栏的功能,将敏感区域、危险源以及特殊区域进行电子隔
离,并设置每位员工进出或靠近的权限。区域被划定后,只有具有权限的人
员才可以进出或靠近,系统若发现有未授权的员工进出或靠近,系统和标签
卡会立即报警;系统应提供相关报警接口。
11在应用后台支持对地图、定位终端、摄像头、电子围栏进行配置管理。
12定位卡具有双向呼叫报警功能。灾情发生时,现场人员可通过标签卡向控制
中心发出求救信号,另外结合视频联动功能后,视频监控将显示报警区域视
频画面,同时自动录制报警时画面。管理控制中心根据求救位置和现场视频
画面及时做出合理调度指挥,管理员通过系统下发撤离指令给危险区域内的
所有员工,员工携带的标签卡收到撤离信息后声光报警。
13后台能够实现对设备的统一管理,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规划等。
14支持串联部署及对物联网的拓展。
15与无线专网系统、物联网、三维、门禁、监控、两票等系统的联动检查
表A.2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及版本号
19
DL
序号软件名称版本数量
1CentOSLinux
2FastDFS
3Hadoop
4k8s
5docker
6ceph
7kafka
8zookeeper
9Kong
10MongoDB
11mysql
12RabbitMQ
13Redis
表A.3配置容忍度示例
序列测试内容测试项目测试区域测试值
1Ping时延
2上传测试
3下载测试
CQT
4Ping时延
5上传测试
6下载测试
7Ping时延
8DT上传测试
9下载测试
表A.4三维可视化配置测试表
20
序号检查项目检测内容检查结果
三维模型实现方检查三维模型交互(渲染)引擎、
1
案三维建模方式。
运行三维模型对查看运行三维模型对电脑配置的要
2
电脑配置要求求。
三维模型运行速
3调出任意三维画面速度。
度
检查是否集成视频监控系统,并在
8集成视频监系统
三维模型中调出监控画面。
9三维场景人员实时定位
10区域人员统计
三维技术与人员
11定位联动人员轨迹跟踪与轨迹复原
智能安防应用,电子围栏区域隔
12
离。
检查是否配置全厂数字化档案及存
13全厂数字化档案
储资料范围。
隐蔽工程三维模
14型(地下设施与检查隐蔽工程三维模型是否建立。
三维管网建模)
支持5个重要设备的拆解培训,包
15设备拆解培训括送风机、小汽轮机、气动给水
泵、磨煤机、空预器。
检查是否配置全厂数字化档案及存
16全厂数字化档案
储资料范围。
表A.5接入物联网平台的传感器设备、接入方式和通讯协议测试表
系统接入方式协议内容
UWB定位
无线设备
档案馆系统
热网监控
智能锁具
环境监测
用电监测
21
DL
表A.6智能两票测试表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内容检测结果
1是否达到协助开票人员开出合
智能两票智能化开票格、标准的操作票。
2智能两票与人员定位在工作票工作区域是否能够显示
结合工作班成员位置。
3智能两票与监控结合是否能够查看现场工作情况。
4智能两票与门禁联动权限授权是否联动。
5是否配置误操作检查,是否与设
智能两票误操作检查备二维码联动实现操作设备检
查。
表A.7智能巡检检测表
序号检测内容检查结果
1人员定位方式
2智能终端设备
3自动记录巡检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4巡检对象数据自动上传
5对巡检对象设置巡检阈值,做超阈值统计
6巡检轨迹回放
7自动生成巡检报告
8智能巡检是否与摄像头联动
表A.8行人检测统计结果
测试人可见域内行可见域内行人未
测试内容测试地点准确率
次数人识别次数识别到人次数
非密集人
流量统计
非密集人
流量统计
密集人流
量统计
密集人流
量统计
表A.9安全帽检测统计结果
22
测试人可见域内行可见域内行人未
测试内容测试地点准确率
次数人识别次数识别到人次数
非密集人
流量统计
非密集人
流量统计
密集人流
量统计
密集人流
量统计
表A.10软件功能测试表
测试需求测试过程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宁夏体育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初中科普教育课程
-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 腱鞘囊肿术后护理措施
- 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100道口算题(19套)
- DLT448-2000-14执行标准与规范
- 基金应知应会专项考试题库(证券类190题)附有答案
- 节流式差压流量计工作原理
- 精神科手卫生与患者关怀
- 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 村办公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企业文化与商业伦理-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力学三大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2024年)小学体育篮球规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