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活页作业8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1页
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活页作业8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2页
政治(人教版必修4)练习活页作业8认识运动把握规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活页作业(八)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限时:30分钟,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答案:B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解析: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者精神的运动,是典型的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答案:A3.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①就是绝对的不运动②与运动相互依存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4.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地质地貌等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①入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地质气候变化反映了自然规律,②正确。意识具有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以符合客观条件为前提,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不选;防灾减灾根本上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简单地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答案:A5.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解析:“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答案:A6.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项与其寓意相近。A项强调立足点不同,人们的认识和感觉就不同;B项强调动与静的对立统一;C项强调意识能动作用和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B、C三项均与题意无关。答案:D7.(2016·上海高考)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A.秉持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B.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C.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D.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解析: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是人民群众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的体现,D正确;A中的“人定胜天”说法错误;B中的“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材料未体现;C与材料无关。答案:D8.(2016·海南高考)为了摆脱贫困,核桃坝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①成功的实践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9.“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A.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遵循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解析:A项错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为客观实在性;D项颠倒了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4分)10.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所学唯物论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